关于火山地震带的简报

marqueeId++;
marqueeInterval[0]=setInterval("startMarquee()",marqueeDelay);
function startMarquee() {
var str=marqueeContent[marqueeId];
marqueeId++;
if(marqueeId>=marqueeContent.length) marqueeId=0;
if(marqueeBox.childNodes.length==1) {
var nextLine=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nextLine.innerHTML=
marqueeBox.appendChild(nextLine);
marqueeBox.childNodes[0].innerHTML=
marqueeBox.appendChild(marqueeBox.childNodes[0]);
marqueeBox.scrollTop=0;
clearInterval(marqueeInterval[1]);
marqueeInterval[1]=setInterval("scrollMarquee()",35);
function scrollMarquee() {
marqueeBox.scrollTop++;
if(marqueeBox.scrollTop%marqueeHeight==(marqueeHeight-1)){
clearInterval(marqueeInterval[1]);
initMarquee();
地震构造图
震中在地球上的位置
地震动预测图
余震分布图
断层错动模型
地震波传播
地震速报信息服务
防震减灾综合报道
大震自动产出
6.0级以上地震|
5.0级以上地震|
5.0级以下地震|
深度(千米)
13:07:09.0
12:48:31.0
12:18:12.0
11:36:19.0
07:25:36.0
19:51:45.0
13:53:43.0
00:02:13.0
18:36:07.0
08:16:20.0
22:06:13.0
15:08:38.0
01:10:46.0
05:17:24.0
17:29:35.0
19:34:15.0
14:10:05.0
05:03:44.0
16:54:52.0
09:22:02.0
06:05:13.0
13:11:31.0
22:33:45.0
21:08:19.0
16:55:25.0
12:48:31.0
05:17:24.0
17:29:35.0
19:34:15.0
14:10:05.0
05:03:44.0
16:54:52.0
09:22:02.0
06:05:13.0
18:20:00.0
02:43:44.0
13:11:31.0
11:36:19.0
07:25:36.0
19:51:45.0
13:53:43.0
00:02:13.0
18:36:07.0
08:16:20.0
22:06:13.0
15:08:38.0
01:10:46.0
12:46:48.0
15:54:36.0
每周地震活动概况
重大地震跟踪
地震来了怎么办
省级地震局
地壳工程中心
防灾科技学院
机关服务中心
国内外相关网站
中国地震局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地震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
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联合会(IASPEI)
美国地震学研究联合会(IRIS)
国际地震中心(ISC)
全球地震台网(GSN)
美国数字宽频带地震台网联合会(FDSN)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
欧洲地球物理学会(EGS)
IASPEI强地面运动委员会(SHR)
瑞士地震服务中心(SED)
强地面运动观测系统组织委员会(COSMOS)
欧洲地震观测与研究实验室(ORFEUS)
国际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TBTO)
美国多学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MCEER)
美国哈佛大学地震学信息网
日本东京大学地震学研究所(ERI)
德国格拉芬堡地震台阵地震中心观测站(SZGRF)
德国GEOFON项目
法国GeoScope项目
美国地球透镜(EarthScope)计划
美国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PTWC)
美国西海岸及阿拉斯加海啸警报中心(WCATWC)
美国地震学会(SSA)
美国国家地震台网(USNSN)
美国地震信息中心(USGS)
瑞士地震服务中心
欧洲地中海地震中心
美国国家高级地震监测系统(ANSS)当前位置: >> &
第一章术语解释一、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
/IResu...火山地震.shtml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 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
/A_21166...shtml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名词解释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
/a_953929...shtml
选择题英文为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目前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提法有机食品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左右火山地震通过锁栅栏围墙链条等物件来防范盗贼物防般道路与高速公路...
/A_19495...shtml
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非洲⑴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⑵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⑶山脉少,分布....
/IMore_分布_10_7...shtml
高中地理地震的成因与类型 根据地震的形成原因,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四种类型。(一):构造地震(tectonicearthquake)由构造运动所引发...
/IResult_英文日期格...
选择题英文为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目前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提法有机食品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左右火山地震通过锁栅栏围墙链条等物件来防范盗贼物防般道路与高速公路...
/A_1949525_...shtml
火山、地震、褶皱、断层外力:侵蚀、风化、风力(1)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80%)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15%)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
/IResult_东非大裂...shtml
!年月石油勘探与开发!何展翔贾进斗苟量中国石油集团地球物理勘探局非地震技术除地震技术以!世纪年代以来,外的其它物探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仪器更新换代,...
/A_22186...shtml
高中地理地震的成因与类型 根据地震的形成原因,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四种类型。(一):构造地震(tectonicearthquake)由构...
/IResult_银川地震...shtml
推荐视频课程
大家在关注回顾汶川大地震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回顾汶川大地震
&&&&&&&&&&★★★
【字体: 】
回顾汶川大地震
作者:&&&&德育之窗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安全篇 &&&&&防震减灾常识
&& &&&&&1、面对地震灾害你可以做些什么?
&&&(1)如果在室内,注意落下的灰泥、砖头、照明设备,以及其他物品。注意高的书架、瓷器柜,以及其他可能滑倒或倒塌的家具。离窗户、镜子和烟囱远一点。如果在危险中,可以躲进桌子、椅子或床的底下,躲在离窗户较远的角落,或者躲在坚固的门的旁边,鼓励其他人照着你的样子做。&&&(2)如果在高层办公楼内,躲进书桌底下。不要慌忙找出口,因为楼梯可能已经损坏,并可能拥挤不堪,电梯也可能没电。&&&(3)如果是在一个拥挤的商店里,不要往门口冲,因为可能许多人都有同样的想法。如果你必须离开这座建筑,那么你应该尽量小心地选择自己的撤退路线。&&&(4)如果在外面,注意离高层建筑、墙、电线杆和其他可能倒塌的物体远一点,不要沿街跑。如果可能,到远离各种危险的开阔地点去。如果开车,要停在安全地方。&&&&地震后你可以做:&&&&清点一下你的家庭、你周围的人和你的邻居的伤亡情况,不要着急把重伤员送往医院,除非他们有生命危险。&&&&(1)检查一下火灾的危险。&&&&(2)在所有接近废墟和玻璃碎片的地方都要穿好鞋子。&&&&(3)检查一下电气线路,如果煤气阀震坏了,要关上总阀门。如果电线有危险,也要关上电源。将毁损情况报告有关部门,听从他们的指挥。不要使用火柴、打火机和明火,除非你已经肯定没有煤气泄漏。&&&&(4)避开落下的高压线和与电源接融的物品。立即清扫撒开的药品和其他可能有害的物质。&&&&(5)从热水器、水箱、融冰块以及蔬菜罐头中取水应急。&&&&(6)确认下水道未受损坏之前不要冲厕所。&&&&(7)不要吃喝碎玻璃旁边的开口容器中的任何东西,如果水中有碎玻璃渣,可用干净的手帕或桌布进行过滤。&&&&(8)检查一下冰箱是否毁坏,计划一下食物怎样吃,因为断电它们很快会坏掉。&&&&(9)使用户外煤炉临时烧饭。&&&&(10)除非非常紧急,不要打电话。开收音机收听有关信息。&&&&(11)检查你的烟囱上的裂缝和损坏情况,以防火灾。最初检查时要保持一定距离。&&&&(12)检查一下小贮藏室和存放日用品的厨架。小心地打开贮藏室和碗橱的门,注意当心里面掉出来的东西。&&&&(13)不要信谣传。&&&&(14)做好对余震的防范,有些余震也足以造成更多的破坏。&&&&(15)响应警察、消防队员、民政人员及灾害组织的号召,但未经允许不要擅自到破坏严重的地方去。&&&&&
&&2、火灾中被困人员如何自救?
(1)防烟方法:主要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鼻口呼吸。一时找不到湿毛巾的,可用衣服或其他棉制品浸湿代替。&&&&(2)防热方法:淋湿身上的衣服,用棉被浸湿裹在身上,向浴缸、浴池注满水,开放水龙头,将身体浸在水中,只留鼻孔于水面并用湿毛巾盖住鼻孔呼吸。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身上着火的不要拍打,就地打滚将身上火滚灭为止。&&&&(3)逃生方法:①利用阳台、窗口逃生。②利用下水道逃生。③用湿棉被裹住身体冲进火海向楼下逃生。④在无法突围的情况下,不要向床下或壁柜里躲藏。⑤被火势逼到阳台、楼顶,既无出路又无退路,但生命暂时没有受到严重威胁时,要镇静,坚守此地,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⑥非跳即死的情况下跳楼时,要选择花园草地、水池河畔或枝叶茂盛的树上跳,以减缓冲击力。⑦在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
&&3、发生地震十四个怎么办?&&&&(1)在楼房内遇到地震怎么办?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厕所等开间小而又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跳楼。&&&&(2)在平房遇到地震怎么办?应当充分利用12秒钟时间跑出屋,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坚实的桌子、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3)正在用火时遇到地震怎么办?&&&&不要惊慌,应随手关掉煤气或电源开关,扑灭明火,然后迅速躲避。&&&&(4)在户外遇到地震怎么办?&&&&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电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在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待晃过后方即向桥头移动,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紧急刹车。&&&&(5)在工作间内发生地震怎么办?&&&&应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闸门开关,然后就近选择机器设备、办公家具或事先建立的“安全岛”内避震,并防止次生灾害发生。&&&&(6)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遇到地震怎么办?&&&&应听从教师的安排,立即躲到课桌或小床下,不准乱跑或单独离开。&&&&(7)在影院、商场和游艺场所时发生地震怎么办?&&&&人在影院、商场和游艺场所时,应就地蹲下,两手紧抱头部,切不可一齐拥向出口。&&&&(8)在有毒气的化工厂区域内发生地震怎么办?&&&&在有毒气的化工厂区域内,要朝污染源的上风处跑,以免中毒。&&&&(9)震后如果平安无事,你应该怎么办?&&&&应尽快离开倒塌或危险的建筑物,到空地上去,不要回自己的家以免余震,马上救助他人。&&&&(10)震后如果你被封闭在室内怎么办?&&&&千万不要使用电气、火柴、蜡烛等,最好用手电筒照明,如闻到煤气或有毒气体时,用湿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11)震后如果你被埋在室内怎么办?&&&&要保持镇静,保存体力,待外面有动静时再大声呼救或敲击或打开收音机或用硬器击打墙壁,使人能判断你被埋的位置。&&&&(12)震后如果被埋压,长时间没人来救,你应该耐心保护自己,不要大声哭喊,你可试试自己能否爬出来,要小心。防止被松动的东西砸着。&&&&(13)震后如果被埋压、身体受伤怎么办?如果身体受伤,可撕破衣服包扎伤口,不要让血再流。有条件的打开防震包,喝些水和吃点东西,等有人救助。&&&&(14)如果你被埋压受伤暂时无人救助你,你应该怎么办?&&&&把你周围的地方马上加固一下,防止余震发生时再次受伤害。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动,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专家们认为:& 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在学校怎样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课。&救人方法:
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 先救易,后救难;& 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活动被埋压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抓住震前十几秒钟&: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防震减灾常识百题
&&一25) &&&&(26一36) &&&&(37一50) &&&&(51一79) &&&& &&&&
一、一般地震知识(1一25)
1.什么是地震?
答: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
2.地球内部可分为几层?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答: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3.地球上一年大约能发生多少次地震?
答: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4.根据成因划分,地震分为哪几类?
答: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诱发地震,如水库地震、矿山地震。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5.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哪种类型?
答: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85%~90%。
6.地震的五个基本参数是什么?
答:发震时刻、震中经度、震中纬度、震源深度和震级。
7.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答: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8.什么叫震源深度?何谓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答: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6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
9.何谓地方震、近震和远震?
答: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10.什么是震级?
答: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11.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答:一般将8级和8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7级以下、6级和6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6级以下、4.5级和4.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中强震;4.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3级以下、1级和1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弱震或微震。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12.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多少级?
答:8.9级,是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13.何谓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为地震烈度,简称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越大;离震中越远,烈度越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14.震级和烈度有何不同?
答: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尽相同。
15,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
答: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严重破坏性地震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救援行动的地震事件。
16.何谓城市“直下型地震”?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哪几次?
答: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发生的地震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这一名词是日本学者提出的,这类地震往往会造成城市较大的损失。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1976年的我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17.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它在哪一年记录到地震?
答: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于公元132年发明的;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18.我国最早的地震台和地震遥测台网建于何时何地?
答:1930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台一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建成。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1975年海城地震后进行第一次扩充,子台21个,分布在京、津、唐、张地区。1980年进行第二次扩充,实施加密工程。1990年大同地震后,进行第三次扩充,实施“华北台网联网”工程。
19.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有几种类型?
答: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由地震波引起的地面振动,正是造成人们有感和房屋破坏的直接原因。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面波等。
20.什么是纵波?
答:纵波就是纵振动的传播。纵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纵波传播速度约5��6公里/秒。在震中区,人们对纵波的感觉是上下颠动。
21.什么是横波?
答:横波就是横振动的传播。横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横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一5公里/秒。在震中区,人们对横波的感觉是前后左右晃动。因横波速度比纵波速度小,故横波跟在纵波后面。
22.什么是面波?
答:纵波和横波统称为体波,当地震体波到达岩层界面或地表时,会产生沿着界面或地表传播的幅度很大的波,称为面波。面波的传播速度为3��4公里/秒,因面波速度比横波速度小,故面波跟在横波后面。
23.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哪几个大地震带?
答: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主要有三大地震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2)欧亚地震带,(3)海岭地震带。
24.为什么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答: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我国处在世界上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
25.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是哪几个?
答: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二、地震预报知识(26一36)
26.何谓地震前兆?常见的前兆现象有哪些?
答: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1)小地震活动,(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力变化,(7)地电,(8)地磁,(9)重力, (10)动物异常反应, (11)地声, (12)地光等。
27.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应当排除哪些干扰?
答:地下水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但是,地下水的变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水(下雨、下雪)、干旱、河水涨落、冰雪融化、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28.是不是天气突然变化就一定要地震?
答:一般不是。在某些大地震前确有气象异常的记载,但气象与地震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即使有某种关联也是比较间接的,而且只有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对一个地区来说,天气变化是经常发生的,而破坏性地震却是少有的。有的人一见天气变化就以为要发生地震,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
29.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是否就意味着一定有大地震来临?
答: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动物生活环境条件的变化:比如天气变化、生存条件的改变、生物干扰、饲养条件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动物本身生理状态的变化等,都可能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发生异常。另外人们观察错觉也可能认为有异常。我们要在识别真假动物异常的基础上再确定这种异常是否与地震有关。
30.何谓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易损程度的预测。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仅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31.地震预报包括哪些类型?
答:(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2)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4)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32.何谓大地震的“缓解作用”?
答:一次大地震,特别是7级以上的大地震发生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周邻地区很少发生6级以上地震,这种现象称为大地震对周邻地区的“缓解作用”。
33.世界上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较多的国家是哪四个?
答:中国、日本、美国、原苏联。
34.我国曾经比较好地预报了哪几次地震?
答: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5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1976年11月7日四川盐源6.7级地震和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
35.1976年唐山地震的教训?
答:地震短临预报没有过关;没有进行城市抗震设防;没有及时形成地震应急预案。
36.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
答: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三、地震灾害知识(37一50)
37.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答: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瞬间发生、破坏剧烈、监测预报困难、次生灾害严重、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
38.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包括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包括公民防震减灾意识)等。
39.地震破坏作用有何特点? 答:(1)破坏面积广;(2)具有连锁性,常称为地震灾害链;(3)多发性;(4)破坏社会功能。
40.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
答:地震直接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地裂、地陷、喷水冒沙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41.何谓地震次生灾害?
答:因地震的直接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他灾害,包括:建筑物、工程设施破坏而引起的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露;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饥荒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社会功能瓦解、社会经济瘫痪等社会性灾害。
42.什么叫次生灾害源?
答: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等。
43.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什么?
答: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44.地震时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常见、最严重?
答:火灾。
45.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发生在何时、何处?
答:1739年银川8级地震引起的火灾,大火烧了5天5夜。
46.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答:城市人口密集,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密集,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所以地震次生灾害突出。
47.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灾发生于何时何地?
答: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造成的水灾。地震时山体崩塌堵塞氓江,形成四个堰塞湖,大震后45天,湖水堵体溃决,造成下游水灾。洪水纵横泛滥,长达千余里,淹殁人员2万多,冲毁良田5万亩。
48.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有哪些?
答:(1)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2)震中距离;(3)震区人口密度;(4)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5)发震季节和时间;(6)有无地震预报;(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8)抢救速度;(9)人们是否具有防震减灾知识。
49.我国地震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是哪次地震?
答: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我国陕西华县的8级大震,死亡人数约83万。
50.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答: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包围和影响下,地震活动频繁;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是大陆板块内部地震,具有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征;中国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薄弱,成灾率高。
四、地震减灾知识(51一79)
51.若政府己发布短、临预报,家庭应做哪些震前准备工作?
答:(1)撤离易损易倒老旧房屋;(2)选好相对安全的避震空间;(3)清除床下、桌下,楼道杂物以利避震和疏散;(4)将高大家具与墙体锚固一起,以免震时倾倒伤人;(5)取下高架重物和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以免震时掉下砸人;(6〕将有毒、易燃、易爆物品搬到室外;(7)将卧床移离窗户旁、大梁下;(8)准备防震包;(9)开一次家庭防震会讨论和约定避震方案。 52.防震包内备有什么物品?
答:食品、水、常用药品、手电、半导体收音机及铁锤等小型工具。
53.大震后,余震还会不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
答:许多建筑物受到主震冲击以后,虽然还未破坏,但己变得不大牢固,这时如果再来一些较强余震,尽管其震级小于主震,但所造成的破坏可能比主震还大。
54.地震时为什么房屋会震裂或倒塌?
答:地震时地面运动对房屋所起的作用,就好象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行驶汽车紧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就会感到上下跳动和水平晃动一样。如果房屋经受不住这种地震力的作用,轻者震裂,重者倒塌。
55.地震时为什么人会站立不稳?怎么办?
答:这是由于地震波的影响。在距震中较远的地方,横波所形成的水平晃动,使地面很快地来回摇晃,人就像在船上,“晕晕腾腾,站立不稳”;如果在极震区内,加上纵波所形成的上下跳动也很厉害,就会显得又摇又蹦,前仰后合,自然就站立不稳了。为了避免摔倒,可以蹲下或趴在地上。
56.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般说来,地基的选择应该避开以下地方:(1)活动断裂带中容易发生地震的部位及其附近地区;(2)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和松软的土地,如古河道、旧池塘或沙滩上;(3)矿山陈旧坑道容易冒顶的地方等等。
57.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答:切断电源、燃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58.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 答: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59.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答: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储藏室及墙角躲避;同时,要关闭电源、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要乘电梯。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60.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答:在室外,汽车司机要选择安全地带刹车,火车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稳缓地逐渐刹车。人要呆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在山坡上不能跟滚石往下跑,应躲在山坡隆岗背后;要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威胁。
61.地震发生时,在工作岗位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答: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藏在办公桌下,震后迅速撤离;正在工厂上班的工人,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然后迅速躲在安全处。对于特殊的部门(如电厂、煤气厂、钢厂、核反应堆等),应按地震应急预案中规定的专门操作程序运作。
62.地震发生时,在公共场所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答:在影剧院、体育场馆,演出或比赛要立即停止,观众应躲在排椅下、舞台脚下,震后在工作人员组织下有秩序的分路疏散,防止慌乱、拥挤;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后,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
63.震时若被埋压应如何自救?
答:震时若被埋压,应坚定有生的信心;尽力挣脱手脚,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件;用毛巾、衣服捂往口鼻,以防烟尘呛闷;用可搬动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以防倒塌;有条件时,尽量朝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听到外面有动静时,大声喊叫或敲击物品,若防震包在身旁,可打开收音机或手电,向外传送信息;无力脱险时,要注意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64.安全脱险后应如何参加互救?
答:如果安全脱险,应尽快投入抢救挖掘工作。挖掘抢救时,应先救近,再救远;先救轻伤和青壮年,以增加帮手。挖掘时应保护支撑物,使被埋者兔遭履压。要使伤者先暴露头部,并清除口鼻内异物,使其呼吸畅通,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脊椎损伤者,搬运转移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不可使脊椎弯曲或扭转。
65.什么叫生命线工程?
答:生命线工程主要是指维持城市生存功能系统和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工程,主要包括供水、排水系统的工程;电、燃气及石油管线等能源供给系统的工程;电话和广播电视等情报通信系统的工程;大型医疗系统的工程以及公路、铁路等交通系统的工程等等。
66.何谓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答: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的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址及周围地质稳定性评价及场地震害预测等工作。其目的是为工程抗震确定合理的设防要求,达到既安全、建设投资又合理的目的。
67.联合国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的宗旨是什么?
答:通过国际上的一致行动,把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社会和经济的停顿减轻到最低程度。
68.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定为什么日?
答:国际减灾日。
69.2000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什么?
答:减灾,青年与教育。
70.江泽民主席是怎样论述减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
答:1993年6月25日江泽民主席在致中国灾害管理国际会议的贺信中提出,“我国将继续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继续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基本方针,增加投入,加强防灾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71.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是如何规定的?
答: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依照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的规定,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
72.怎样识别地震谣言?
答:(1)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3)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4)说“XX地震办公室”,“××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传。
73.我国农村防震减灾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答:(1)逐步改变农村建筑材料的构成;(2)逐步改变农村的建筑习惯,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对抗震不利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3)加强地震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使防震减灾成为农民的实际行动和自觉需要。
74.为什么说“地震保险”是防震补损的有效对策?
答: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巨大的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地震保险是弥补灾后经济损失的有效方法。用保险形式补偿各种风险损失,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75.什么叫地震应急?
答:是指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抗震救灾和抢险行动。
76.各级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
77.我国城市防震减灾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1)在遭遇破坏性地震时,能切实保障城市要害系统安全,保障震后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2)城市生命线工程应基本不受影响;(3)重要工矿企业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部门不致严重破坏或能够迅速恢复其功能;(4)对可能引发次生灾害的重要设施不致产生严重后果;(5)对量大、面广的居民建筑,重要公共建筑和指挥部门的建筑物不致造成严重破坏或倒塌。
78.地震灾情上报内容包括哪四个方面?
答:人口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
79.地震灾情调查、评估、上报如何进行?
答: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地震部门牵头,会同有关行业部门按规定共同进行。
五、地震法律法规与政策(80一90)
80.我国已公布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法律法规?
答:有1994年的《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1995年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8年的《地震预报管理条例》。
81.我市已颁布了哪部防震减灾法规?
答:我市于1998年11月4日由李盛霖市长签署天津市人民政府第6号令颁布《天津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82.什么是防震减灾?
答:防震减灾是震前预防、震后救灾与重建等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总称。它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四个环节。
83.《防震减灾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答:《防震减灾法》是一部规范全社会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重要法律。它主要调整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明确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84.《防震减灾法》与公民有何关系?
答:制定和实施《防震减灾法》的根本目的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它的贯彻实施直接与每个公民有关。
《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公民个人在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中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公民个人必须遵守的。对公民个人的规定主要有:任何个人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任何个人不得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任何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国家鼓励个人参加地震灾害保险;在震后救灾中,任何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指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防震减灾法》是一部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除了上述与公民直接有关的条文外,更多的是规范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为的条文。如果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按照《防震减灾法》规定进行防震减灾工作,将可有效地提高防震减灾能力,起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
85.《防震减灾法》对地震预报发布是怎样规定的?
答:《防震减灾法》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规定程序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
86.《防震减灾法》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是怎样规定的?
答:《防震减灾法》规定:国家依怯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确实无法避免造成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的同意,并按照国务院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建设。
87.我国未来十年防震减灾目标是什么,何时提出?
答:“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使我国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这就是我国1994年提出来的未来的十年防震减灾目标。
88.如何理解防震减灾十年目标中“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答:目标中提出的抗御能力是指减轻地震灾害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1)各级政府组织、指挥防震减灾工作的能力;(2)社会各界群众承受地震事件的能力;(3)地震监测预报能力;(4)各类建筑物、工程设施的抗震能力。
89.为了保证防震减灾十年目标的实现,中国地震局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1)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2)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计划;(3)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的法律体系;(4)增强地震监测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5)搞好以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基础的抗震设防;(6)做好震害预测和震灾快速评估工作;(7)依据《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制定好地震应急预案和对策;(8)增强震后救灾与恢复重建的能力;(9)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10)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地震保险。
90.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副总理强调要建立哪三大工作体系?
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强调,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六、有关地震重点监视区和重点防御城市的知识(91一100)
91.周恩来总理1966年对地震工作提出保卫“四大”的要求,你知道这“四大”指的是什么内容吗?
答:保卫大城市、大水库、电力枢纽和铁路干线的安全。
92.江泽民总书记1996年为唐山人民题词,你知道题词的内容吗?
答: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把新唐山建设得更繁荣更美好。
93.在国家防震减灾十年目标中,提出多少重点监视区和多少重点防御城市?
答:21个地震重点监视区和14个区外重点防御城市。
94.作为国家地震重点监视区的“首都圈”包括哪些地方?
答:北京及其外围地区构成首都圈,是华北地区的主要地震活动区,是我国重点地震监视区。它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北部、山西省东北部及渤海部分地区,其范围是:北纬38.5°~41.0°,东经113.O°~120.O°。
95.你是否知道我国进行第一次防震减灾演习的城市和时间?
答:乌鲁木齐市。1991年7月28日。
96.你是否知道我国第一个防震减灾示范区在哪里?
答:福建省闽南地区,包括福州、泉州和漳州等地。
97.你是否知道我国第一个进行防震减灾强化宣传的地区在哪里、在什么时间?
答:甘肃省临泽县。1995年。这是甘肃省委和省地震局根据中宣部和国家地震局的指示,在张掖行署的指导下由临泽县委和县政府实施的。
98.首都圈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哪一次?最近的一次最大破坏性地震是哪一次?
答:最大地震为1679年的三河、平谷地震,震级8级,距天津约92公里,震中烈度高达Ⅺ度,天津地区烈度达Ⅶ度。最近的一次最大破坏性地震为1976年唐山地震,7.8级,距天津120公里,震中烈度高达Ⅺ度,天津地区的烈度Ⅵ一Ⅸ度。
99.本世纪以来首都圈内发生过哪些7级以上的地震?
答:1969年7月渤海7.4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滦县7.1级地震。
100.天津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是多少?
答:199O年出版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确定除宁河、汉沽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外,天津大部分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未来50年内超越Ⅶ度或Ⅷ度的概率10%&。&
澜沧县第一完全中学
德育之窗录入:张惠琼&&&&责任编辑:张惠琼&
上一个德育之窗: 下一个德育之窗: 没有了
【】【】【】【】【】
相关德育之窗
没有相关德育之窗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山地震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