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说勤奋作文 主要讲了什么道理 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16  说勤奋--刘珍
载入中,请等待……
时 间 记 忆
载入中,请等待……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载入中,请等待……
最 新 日 志
载入中,请等待……
载入中,请等待……
用 户 登 录
载入中,请等待……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载入中,请等待……
16&&说勤奋
12:18:00 | By: 刘珍 ]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一生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五课――(说勤奋)。
跟老师一起来写“勤”。勤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力”字?
(做事要尽力、努力,才算得上勤。)
2.(指板书)作者要来说勤奋,这个说什么意思?(谈、讲)
3.那你来猜一猜,作者要讲关于勤奋的什么呢?(故事、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猜得对不对呢?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就知道了。
2.刚才你猜对了吗?说说你猜对什么了?
故事:(各式各样读两个故事)
你愿意来读一读司马光的故事?喜欢司马光的男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谁愿意和自己的好伙伴一起来读童第周的故事。
道理:还猜对什么了?什么道理?读给大家听听。(各式各样读道理)还讲了什么道理?
出示板书: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司马光、童第周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学习第一小节
1.在作者的心中,勤奋是什么呢?读一读第一小节。找到答案请举手。&&&&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2.你从哪句话里看出来的?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3.齐读。这句话的前半句是个(描问号)――问句,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齐: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作者提出问题,引起你的注意,让你去思考,但他要你回答吗?(不要)他自己回答道――(齐:是勤奋)要突出强调自己的观点――(再来:是勤奋)。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就是设问句。运用设问句能很好地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并突出强调自己的观点。让我们再读一读,来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齐读)
四、学习新词,复述故事。
1.虽然作者用心良苦,但只凭这一句话,能否让人心服口服?(不能)那你觉得应该怎样才能令人信服呢?
2.没错,英雄所见略同,课文就举了(指板书:司马光、童第周)的故事。
3.出示词语:
& 高声朗读&&&& 滚瓜烂熟&&&& 圆木警枕&&&& 资治通鉴
&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远渡重洋
(1)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四个字:一目了然,不错。)
再读,还有什么发现?(横读、竖读)(勤于动脑、善于发现)
(2)作者写的这两个关于勤奋的故事,你再到文中去读一读,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故事,用上这里的词语来说几句话。
指着板书:作者说勤奋,他提出的观点是――,先总的说――,再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最后强调――。
六、布置作业
1.习字册,指导书写“惯”。
2.新补充读本《两件高兴事》或另外搜集勤奋的故事和名言。
第 二 课 时
1.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说勤奋”,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作者心目中,勤奋就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板书)
2.因为作者认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3.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就举了两个成功者(圈成功者)的事例?他们是――(司马光、童第周)
二、读指导
(一)我们先来研究司马光的故事。
1.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像司马光这样从小就显露出聪明才智,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叫“天资聪颖”。(板书)那天资聪颖的司马光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勤奋吗?先别忙着下结论,请你认真读文章第二小节,画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
3.交流:谁来说说你的观点。
躲:为什么要躲?(不让别人发现,不想别人干扰他,他想读书。)
一遍又一遍:时间多,次数多。才能达到怎样的效果?
滚瓜烂熟:这就叫勤奋。
每当: 不是偶然一次。
(朗读)过渡:这是司马光小时侯勤奋读书的故事,我们领教了,长大以后呢?
长大以后:更加勤奋。你从哪里知道他更加勤奋了?
圆木警枕:这样,他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写作。
那你来猜猜看这个“警”什么意思?(提醒、报警)
19年、终于:司马光坚持不懈,从没有半途而废。
注《资治通鉴》:司马光为编书经常废寝忘食,当书编成之后,存放在洛阳的废稿子就堆了两间屋子。
史学巨著:在中国的历史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板书:编成史学巨著
3.总结:现在你知道司马光这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了吗?(《资治通鉴》)他的汗水和心血就是(勤奋)要完成这样的一部史学巨著是多么得不容易啊,让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好。
4.尽管司马光天资聪颖,他还是十分勤奋。司马光是古代中国勤奋的代表。(古、中)我国古人有许多像司马光这样抓紧时间勤奋学习成才的故事,你知道吗?像这样说勤奋的成语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囊萤映雪、呕心沥血、熟能生巧)
5.这些成语故事中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勤奋,所以作者要说(引读中心句)。
(二)下面我们来研究童第周的故事,我们从故事的最后一句学起。
1.齐读最后一句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什么意思?
2.认真读第三小节,想一想,童第周的“拙”指什么?请用波浪线划出。他又是怎样以勤补拙的呢?请你用直线划出。
(1)“拙”是指(成绩很差)
(2)他又是怎样以勤补拙的?
指名读句子:
毫不气馁:什么叫气馁?有没有瞧不起自己?
急起直追:什么意思?(马上奋发努力,马上就有行动了。)引读
每天――:此时,也许别人――
晚上――:他在做当天的――,这就是孔子说的温故知新。所以他才会――
名列前茅:什么意思?这都取决于他的勤奋。
(3)朗读:成绩很差的童第周经过半年的努力,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这是多么不容易啊,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4.此时他手中有一捧鲜花,那就是――
过渡:更美更灿烂的鲜花还在后头呢。你知道是什么吗?
5.完成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为什么从这儿也能看出他很勤奋呢?)
有谁知道这个手术的?
说明:童第周被誉为克隆先驱,他用细胞核移植技术研制了一条克隆鱼,比克隆羊多利还早问世15年呢,他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与他攻克这高难度的手术是分不开的。(朗读)
6.课文对这个故事没有进行具体的描绘,你能想象为了完成这个手术,他付出了怎样的汗水和心血吗?发挥你的想象练一练。
出示填空:
为了完成青蛙卵剥离手术,童第周每天天刚亮&&&&&&&&& ,晚上睡觉前&&&&&&& , 他还&&&&&&&&&& 。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成功了。
7.引读:由此可见,&&&&&&&&&& ,正如&&&&&&&&&& 。
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8.童第周是中国现代勤奋的榜样。你能举一个外国成功者勤奋学习的事例吗?
9.事实胜于雄辩,这些故事都说明,――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10.引读最后一小节:现如今,虽然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 ),只有(&&&&&&&&&&&&&&&&& )才能(&&&&&&&&&&&&&&&&& )板书:一生
11.你的心中有美好的理想吗?(板书:你)
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板书:实现理想)该怎么做呢?&
无论你是天资聪颖,还是成绩很差,只要(画桥的图案)一生勤奋,就能实现理想。
1.最后,我送给同学们两句名言: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
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富兰克林
2.请写出你自己的名言
&& &&&&&&&&&&&&&&&&&&&&&&未来的xx家& xxx
记住:只要勤奋,你就能梦想成真,祝你成功。
板书:&&&&&&&&&&&&&&&&&&&&&&&& 说& 勤& 奋
&&&&&&&&&&&&&&&&&&&&&&& &司马光&&& 天资聪颖&&&&&&&&&&&&&&&&&&&&&&&&&&&&&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 成绩很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你&&&&&&&& ?&&&&&&&&&&&&&&&&&&&&&&&&& 实现理想
教学反思:
Re:16&&说勤奋
15:08:07 | By: 刘珍1(游客) ]
教后反思:
《说勤奋》作为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作者围绕着“勤奋”开头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间通过叙写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加以证明。
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成才,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也靠勤奋成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还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无论你的基础怎样,也无论你定下怎样的目标,只要你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勤奋;离开了勤奋谁也不能取得成功。勤奋也要有个度,必要的休息和活动也是需要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且能从实际出发谈出自己本篇课文的理解。但要想让学生有实际行动还是很不容易的。
发表评论:四年级语文上册说勤奋课件_大理学大教育
四年级语文上册说勤奋课件
同学们在学习时,老师和家长都会督促我们要勤奋学习,这样才可以取得好成绩,下面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跟勤奋有关,四年级语文上册说勤奋课件大家可以看一下,帮助大家学习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六、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悄()社()梁()渡()
末()稍()杜()粱()度()
学习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五、总结课文:(略)
六、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题3、4两题。
以上即是我们学大给大家带来的四年级语文上册说勤奋课件,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应该知道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勤奋,同学们应该做到勤奋学习。
最后阅读完本文()之后,学大教育的小编将为大家推荐更多的相关文章,内容相当精彩,一定不要错过。
学大辅导热线:400-059-4662
明星学员辅导科目:数学辅导前:90.0分 辅导后:113.0分 辅导科目:物理辅导前:40.0分 辅导后:95.0分 辅导科目:数学辅导前:90.0分 辅导后:105.0分
辅导年级:高中辅导科目:数学
辅导年级:高中辅导科目:数学
辅导年级:初中辅导科目:数学
为什么选择学大教育 关于学大教育 客服中心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16说勤奋 课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苏教版语文第七册《说勤奋》的教学设计_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说勤奋》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 《说勤奋》是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司马光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先具体写司马光小时侯勤奋学习,后写司马光长大后勤奋写作,终于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重在说明“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第四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二、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要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的意思。四、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本课,我们准备以匡衡的“凿壁借光”的故事引入新课,通过学生对“勤奋”的理解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回顾具体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对勤奋的含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使说理的文章更感性化,学生对学习文章的兴趣也会更浓。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学生自读结束后,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在学习第一段中,重点是引导学生先理解文章的中心句:“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的字面意思,“桥梁”指什么?第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鲜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什么意思?再结合二、三自然段的学习,回过来具体说说“鲜花”又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什么意思?再反复地朗读这些句子,加以强调,深化认识。这样,教学的重点得以强化,难点得以层层的突破。对于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成就?这个成就是怎么取得的?引导学生用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圈圈、点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研读后,组织全班交流。在交流司马光取得成就的过程中,对《资治通鉴》作些介绍。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从童第周的故事中领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道理。给学生适度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从两个故事中感悟到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再回顾全文,进行总结,初步了解说理文章的“总―分―总”的写法。最后进一步展开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共5页,当前第1页
1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说勤奋》的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16《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17《说勤奋》教案
&&&&&&&&&&&&&&&
&&&&&&&&&&&&&&&&&&&&&&&&首案编写&&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点:
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的品析赏读。
教学难点:
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通过精读课文重要段落,分析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的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质疑
   1、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
   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六、朗读课文
  七、生字教学
  八、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的上的作业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读了这个课题,我们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请同学们赶紧拿起课文,到课文的第一一小节中去找找答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指名学生交流。(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5、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6、齐读第一、二节
  三、学习课文三、四节
  1、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图片)
  2、小朋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
  3、学生朗读,做标记
  4、交流:
  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5、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古寺的条件非常的差,很久没有人来了,很危险等等)
  6、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7、读好这句话“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厚厚的蜘蛛网。”
  四、分析课文5-12节
  1、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寄宿一夜!
  2、小朋友,请你自己读读课文5-12节,去看看一下李时珍在古寺的生活,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旁边简单地做做批注。
  3、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
  4、交流:
  非常仔细
  ●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
  ● 出示两中药材的图片,请学生看
  ● 抓住李时珍的动作来说说体会
  ● 朗读体会
  非常爱劳动人民
  ●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来体会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笑”字,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前前后后,说说这种真的苦不苦?)
  b. “恩,长年累月地------值得的。”(两组对比,住在破庙里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c. “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写什么?
  5、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
  五、拓展说话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
  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
  胭脂草------治虫咬伤。
  刀豆子-----治呃逆。
  鸡肠草------
  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它的药效!
  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文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我抓住两个词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首先让学生从每个字入手,了解词语的含义,再联系文章,看一看李时珍吃的是什么,喝的是什么?学生在下文中找到吃的是“干粮”,喝的是“泉水”。这时,我又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啃”字,为什么这里是“啃”而不是吃?接着,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学生找到关键词“一心赶路,错过客店。”他们为什么“一心赶路”?学生认识到李时珍师徒俩心里只有察访药材,对于自己的住宿、吃饭等问题根本没有放在心上。然后读他们住宿的古寺,抓住“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露天的屋顶”等词,让学生想象古寺的“破败”,并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你,愿意住在这样的地方吗?而李时珍师徒俩仅仅是这一个晚上栖身在这样破旧而危险的地方吗?学生在这样的品味中再次体会到了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苦”。在品读李时珍记录寻访所得时,引导学生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动作、神态,认识到李时珍的严谨的工作态度。特别在辨别鸡肠草和鹅肠草的时候,从“端详”到“嚼嚼”,再到“若有所悟”,最后李时珍的记录是“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用词准确,写出了两种药草的区别。巧妙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可以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解、欣赏、感悟的能力。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说勤奋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