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92016年禽流感最新消息息今早有新消息吗?

您好!欢迎来火车网!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只搜高铁/动车组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H7N9已发生变异
时间: 20:45:20
&  H7N9此病毒非彼病毒。人类感染的H7N9病毒和禽类感染的H7N9病毒并非一回事,而是由3种病毒重组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病毒。据报道H7N9已发生变异,下面小编与大家了解H7N9已发生变异的详情。
  H7N9已发生变异
  &我们发现H7N9病毒有很强的变异能力。&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说。
  4月5日,他们从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上获得了4个H7N9甲型禽流感的基因组。GISAID创建于2006年8月,致力于改善流感数据的共享。疫情发生后,中国杭州疾控中心和WHO中国流感中心共采集收集并测序了4例患者体内的H7N9病毒基因,公布在GISAID数据库上,这4个患者中有两位来自上海,一位来自杭州,一位来自安徽。
  经过几个日夜的奋战,贺建奎所在的研究小组发现,其中一个来自上海病人体内的H7N9病毒,H7N9已发生变异,他们的研究结果公布在4月7日的国际著名预印本电子文库Arxiv上。&H7N9病毒只有560个氨基酸,但是这个上海病人的H7N9病毒的H蛋白基因已经发生了8个氨基酸变异。墨西哥猪流感爆发早期,开始两周的病毒只发现2个变异,如今我们已经发现8个变异,这说明H7N9病毒的变异能力比较强。&由于H蛋白是病毒用来吸附感染动物细胞的,它的高变异能力可能导致传播感染能力和致病能力的变化,&所以这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他们提取了1193个已知的流感各种亚型的基因组,做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生成树和进化分析,结果发现,在新H7N9病毒的8个基因中,H蛋白(表面血凝素)基因来自于H7亚型病毒,N蛋白(神经氨酸酶)基因来自N9家族禽流感,目前尚不能断定是H11N9还是H7N9,其余6个内核基因都来自H9N2。也就是说新H7N9甲型禽流感是由H7家族、N9家族和H9N2这三个病毒的基因重组产生的一个全新的基因,并非是从经典H7N9进化而来。
  贺建奎把感染人体的H7N9病毒称为新的H7N9,以往感染禽类的H7N9病毒称为经典H7N9。&禽类感染的H7N9和人感染的H7N9是两个不相干的概念。人体内的H7N9是一个新桌子,桌面和4条腿都是从别的地方拿过来重新组装的,并不是一个旧桌子修修补补而成的。&
  &家族是什么意思呢?比如H7家族里面有H7NX,X具体是什么还不知道,可能是1或者3,目前还无法断定,需要更多的数据才能精确地确定出来。这3种病毒都是禽类体内发现的,其中H9N2和H7家族的病毒来自家禽,N9家族的病毒来自野禽,它们在家禽身上完成了重组。&贺建奎说,&这和2009年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同,H1N1是由人流感、猪流感和禽流感病毒重组形成的,而H7N9各组件则是全部来自鸟类。&
  4月12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发了一篇题为《一种源自禽的新甲型流感病毒对人的感染》的论文,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袁正宏教授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舒跃龙。他们分离到3个H7N9样本,序列分析发现,有6个内部基因从H9N2禽流感病毒中获得,这个结论与贺建奎的结论是一致的。
  贺建奎通过序列比对等研究发现,与新H7N9禽流感病毒最接近的病毒多为江浙地区的家禽和野禽,和此次人感染的地点重合,&尤其是H9N2在东亚地区已经传播多年,因此我们推测本次基因重组的地点可能在江浙一带&。他说。此前,国家流感中心原主任郭元吉曾发现,禽流感病毒H9N2可以直接感染人,并致人发病;H9N2很容易跟人的受体结合,在人、鸡、猪的身上,都曾分离到H9N2;很多兽医的血液里,也可以检测到H9N2抗体。
  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也表明,基因重配的发生地很有可能在中国的长三角地区。该实验室研究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中,H7片段来源于浙江鸭群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而浙江鸭群中的病毒往上追溯,与韩国野鸟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同源;N9片段与韩国野鸟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同源;其余6个基因片段来源于H9N2禽流感病毒。据病毒基因组比对和亲缘分析显示,H9N2禽流感病毒来源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鸡群。据媒体报道,病毒可能经由韩国野鸟在自然迁徙过程中,和中国长三角地区的鸭群、鸡群自身带有的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重配产生,被称为&中韩混血&。
  该实验室副主任刘文军说:&这种说法不确切,我们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证实H7N9已发生变异。并且媒体称H7N9病毒是中韩混血的说法不科学,因为候鸟没有国籍,不能说是哪个国家的鸟。&
  贺建奎表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和中科院微生物所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稍有区别。&微生物所认为N9家族来自韩国的鸟,我们的研究认为尚无法确定N9家族来自韩国还是江浙一带自己的野鸟,这一点还没有足够的证据确定。如果再多一些来自病人的基因序列,我们很快就能确定了。&事实上,2011年韩国,2010年中国江苏,2005年捷克均曾发现禽流感H11N9病毒。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病毒演化的专家安德鲁&兰堡(AndrewRambaut)则倾向于认为N9家族来自于江浙本地以及捷克的鸟。
  病毒往何处变?
  &流感病毒变异是两方面的,传染性和感染性都有可能变化,也可能变弱也可能变强,目前没有办法预测它能往哪方面发展。&贺建奎说。如果它的演化速度惊人,数天或者数个星期就会改头换面,那是非常可怕的。如果病毒的演化速度大大超过人类发展疫苗或者药物的速度,那么无论竞争到哪一个回合,都会把研究人员耍得束手无策。
  流感病毒为何如此容易变化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谭文杰在4月9日的&科学家和媒体面对面活动&上说:&流感病毒就像一个时装模特,它可以随时更换衣服,再以不同的形象出现。&
  这和流感病毒的特性有关,它经过怪诞的进化过程,已经达到能够自我组合的地步。流感病毒表面有一些凸起物,使它看起来像是浑身长刺的海胆。突起物有两种,一种称作H(水凝素蛋白),一种称作N(神经氨酸酶蛋白)。H的形状就像一支矛,凸起于病毒的表面,是病毒用来打开及入侵人类或牲畜的细胞的钥匙;N的形状似一朵长梗的帽蕈,可以破坏细胞的受体,帮助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各种不同的感冒病毒身上,会有不同形态的H凸钉和N帽蕈混合并匹配在一起。一个病毒的名称是由这些不同的H凸钉和N帽蕈的形态来决定的。H7N9病毒上的凸钉是人类发现的第七种H凸钉,帽蕈是人类发现的第九种N帽蕈。目前,人类一共发现了16个H,发现了9种N,它们可以在感染同一个细胞后进行随机洗牌,有144种组合,现在已经确定了130多种。
  &流感病毒在禽类中存在,在人群中主要有几种,H1、2、3、5、7、9,这6种可以引起人的感染,其他种类主要在禽里头。&谭文杰说。&H蛋白上有一些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导致它更容易感染人。病毒进入细胞,细胞上有相应的受体,人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的受体是有所区分的。现在发现新的H7N9这两个受体都能进入,所以流感病毒获得了感染人的能力。&
  与杀死了上百万计的鸟类的H5N1禽流感病毒不同,H7N9禽流感病毒并不会使鸟类出现严重的疾病,这使控制H7N9病毒的难度大大增加了。用平常的监控病禽的手段,从养殖禽类中发现所有的H7N9病毒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坏的消息来自舒跃龙等人的文章。与其他禽流感病毒相比,H7N9病毒在感染哺乳动物方面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例如H7N9病毒H蛋白中的Q226L可潜在提高病毒与哺乳动物受体的结合能力。荷兰伊拉斯谟医疗中心的流感专家阿布&奥斯特豪斯说,序列显示已发生了某些足以让政府进入戒备状态、对动物和人群加强监控的基因变异。他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说:&这种病毒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适应了哺乳动物和人类,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情况令人担心,我们真的应予以密切关注。&
  &不过流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最早爆发的时候毒性最强,往后变异毒性越来越弱,扩散也越来越大,这是流感整体的两个趋势。人和病毒是同时在进化的,人体会对其产生免疫反应和抗体。&北京医院呼吸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柯会星说。&H7N9的扩散不可避免,但大规模感染就很难说了,目前来看从禽类感染人的概率较低,而且也不在人际间传播,所以我们暂时不用担心。&
  对于流感大流行风险评价而言,关键性问题在于是否有证据表明,存在有限的或更重要的持续性人际间传播,而后者则为新发流感大流行的标志。安德鲁&兰堡认为,因为流感病毒变异很快,所以比较每一个人类患者所感染的病毒序列可以揭示是否出现了H7N9人感染人的情况。如果出现了很多拥有极其类似病毒基因序列的病人,那么这就暗示着出现了人与人的传播;而如果病人们拥有的病毒基因序列之间有更多的不同,就暗示着每一个病人都是独自从鸟类处感染的。
  &两个上海病人的基因序列显示,这两个同地区病人感染的H7N9病毒有很大不同,说明他们是从两个不同的鸟类处感染的。一个病毒在它的发源地一般来说多样性比较高,一是因为病毒在发源地积累的事件越长病例就越多,二是因为扩散的时候只有发源地一小部分病毒扩散出去,发源地保持了更高的多样性。这个方法证明了人类的起源,因为非洲的人类多样性是最高的。如果能发现某个地方的病例基因序列之间的差异很大,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据证明此处是发源地。&贺建奎说。
  在他看来,没有哪一种流感过一两年就完全灭绝了的,一旦爆发就会持续很多年,哪怕只在小范围内流行,&H7N9不会像SARS病毒一样之后就不见了,它会长期存在,至于变成什么样,还要看它的变异情况&。他所在的研究小组下一步要继续研究病毒在哪些位置进化之后可以在人际间传播,发现之后就实施跟踪,确定它有没有往这方面进化的趋势。
  谁是易感人群?
  此次H7N9病毒感染人的规律,看起来似乎符合以往流行性感冒的一般规律。截至4月14日,感染的51个病例中50岁以上人群占了75%。但柯会星认为,因为样本较少,现在还无法确定哪些人是易感人群,不过他也承认,H7N9感染似乎遵循流感的普遍规律。
  经由日积月累,人类会针对不同的病毒株发展出很多叫作抗体的特殊蛋白质,每一种抗体都会牵涉到以往所受到的感染。&普遍而言,新病毒之所以能够在新物种身上得逞,是因为各种族的免疫系统在碰到新的传染媒介入侵时,都没有现成的抗体可与之对抗。&柯会星说。流感病毒可以彼此交换遗传物质,合并成一种前所未见的崭新病毒,这个重组的过程叫作抗原转移。这是因为病毒的基因从一个病毒身上转移到另一个病毒身上,演化完成的新病毒具备一种能力,也就是感染过去没有能力感染的物种。
  当一种流行性感冒的病毒进入人体之后,抗体黏附在H凸钉上,把这个钥匙给堵住,让它无法和活细胞的锁相结合。另外一群抗体则黏附在N帽蕈上,防止这个新近才生成的病毒从第一次被强行征募的宿主细胞里爆发出来。我们身上的每一种抗体都会保护我们,不受到某一种特定流行性感冒病毒株的二次感染,但它却无法与新的病毒株结合。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身体必须要形成新的抗体。
  流行性感冒所攻击的对象,通常非小即老,因为人一旦上了年纪,免疫系统就会逐渐衰退,越来越难以对抗新的病毒,也不再有那么好的&记忆力&,记得它曾经打退过什么样的感冒病毒。因此,同样的病毒有可能使上了年纪的人再度感染。相比较之下,年轻又健康的人就很可能不会被同一种病毒再度感染,因为他们的抗体仍然保有绝佳的记忆能力。
  目前,H7N9病毒拥有了直通人类细胞的解锁码,自然而然地就会攻击人类细胞,强迫它的宿主不停地复制这个病毒,造成人类感染甚至死亡。&我们都有体会,感冒以后多喝水、多休息很快就好了。如果免疫功能低下或者特别疲劳,病毒就会潜伏在人身上,甚至变成肺炎。&柯会星说。他再三强调,目前H7N9病毒虽然是高致病性的,但病死率并没有人们推算出来的那么高,比如20%。&根据这几十例来统计病死率是不科学的,可能有很多轻症病人并没有被检测出来,我们不知道人群中究竟有多少感染者。&
  &H7N9现在在人群里还不适应,它的传播能力、复制能力还很弱。病毒和人一样,也有一些跟人一样的习性,比如刚到一个新环境的时候,生存过程中有不舒服、不适应的地方,但久而久之,如果让它不断繁殖,让它适应了的话,它就会获得一些特别的能力,可能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在人群中大范围流行。这也就是H7N9还没有大范围流行开来之前我们要加紧监测的原因,就是为了不让它有机会获得流行的能力。&谭文杰说,&H7N9和SARS不同,它不是一个新的病原。人类研究了流感很多年,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流感病毒都应该是可防可控的。&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火车线路查询
今日热门汽车票价查询
国内特价机票
最新火车时刻表
热门城市订票点
热门城市租车查询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三例人感染H7 N9禽流感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人感染H7 N9禽流感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日收治的3例人感染H7 N9禽流感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治疗入院后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增强免疫力及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护理重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时的病情观察、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用药护理、心理护理以及严格的消毒隔离。结果3例患者经连续2~3次咽拭子H7 N9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均痊愈出院。结论周密、行之有效的防控应急预案,多学科密切合作,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是成功救治人感染H7 N9禽流感的关键。
作者单位:
201508,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基金项目: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3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四川一肺炎病例检出H5N6禽流感病毒 患者死亡
[本站声明] 上网看看奇闻网刊载此文或图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本网站部分文章或图片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人民网北京5月6日电 据四川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消息,近日,南充市通过监测在1例重症病例咽拭子标本中,检测出H5N6病毒核酸阳性,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检测确定为H5N6禽流感病毒。该患者已死亡。
  据悉,患者,男,49岁,有病死家禽接触史,家住南充市南部县,临床诊断为急性重症肺炎,经省、市联合专家组全力抢救无效死亡。所有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出现异常。专家分析认为,初步考虑该病例为个案,病毒导致人感染和传播的风险低。
  专家提示,防范呼吸道传染病,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合理作息,减少在人群密集、空气不畅的场所逗留;养成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不接触、不制作和食用病死禽,购买鲜、活、冻禽畜时要注意查看检疫证明。一旦出现流感症状,要及时就医。
    搜狐健康补充阅读:
    禽流感病毒有153种亚型组合,耐冷不耐热,容易被灭活
    流感病毒分为A(甲)、B(乙)、C(丙)三个型。目前从禽分离到的流感病毒均为A型流感病毒,有17种H亚型(H1—H17)和9种N亚型(N1—N9),它们可以组合成153种不同的病毒亚型组合,如H5N1、H7N2、H7N9、H9N2等等。从世界范围内分离的禽流感病毒来看,绝大部分H5亚型禽流感都是对鸡呈高致病性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鸡致病性从低到高都有,而H9等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基本都是低致病性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过H5或H7亚型禽流感,H7亚型流感病毒感染人比较少见。
    "禽流感猎手"的香港大学管轶教授解读H5亚型禽流感:
    对于我们这些做流感病毒研究的,H7一点都不陌生。
    实际上H分成H1到H17共17个亚型,对于禽鸟来讲,这里面只有两种亚型的病毒会变成高致病性的,一个是H7,一个是H5。我们为什么提到禽流感就会想到H5呢?因为从1996年以来,H5N1亚型一直在我们国家存在。而H7在世界各个地方、各个种群里都有,一般来讲,它不致病,所以,H7这个亚型的病毒,比较常见。
    我们讲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有特殊的基因结构,有的禽流感病毒虽然对禽类是低致病性的,但有时对人类也有很高的致病性,这个致病性是一个特殊术语,主要是针对鸡类来定性的,而不是针对人类来定性的。
    针对这样的所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现在发现的仅见于H5和H7这两个亚型,它们是从水禽传给陆禽,经过几代的传播以后,从低致病性病毒演变成高致病性病毒,别的亚型现在还没发现。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3例病例在发病前存在共同环境暴露,也有密切接触,确切的感染原因,国家和省级专家正在研究
浙江、福建、山东各增一例,江西2例。山东患儿张某,男,4岁,住枣庄市市中区,其父亲为山东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
李兰娟接受央视采访时称,如果两个基因同时变异将会发生更加有效的传播,而这种传染目前只是针对禽传人,她明确否认说过“人传人”
27日,就广大养殖户最关心的补贴问题,江苏省农委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通知给出了明确的回复,对检测发现并经农业部确认H7N9禽流感阳性的家禽实行强制扑杀的鸡、鸭、鹅每只补助10元
疫情及防控
?[安徽] ?[河南]
?[福建] ?[江西]
最新疫情:截止5月1日16点,全国共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128人,其中死亡23人,分布于北京(1例)、上海(33例,死亡13例)、江苏(27例,死亡6例)、浙江(46例,死亡6例)、安徽(4例,死亡1例)、福建(3例)、江西(5例)、山东(2例)、河南(4例)、湖南(2例)、台湾(1例) 未来预测: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主任梁万年表示,在传染来源没有完全查明以及传染源没有完全得到有效控制之前疫情发生地的扩大是有可能的
症状表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伴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高危人群: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业等人员
示意图:H7N9禽流感诊疗及预防
百科图解:H7N9禽流感须知
  禽流感病毒的发现已有百余年。百年之间,这类病毒大多在鸡的世界猖獗,很难突破种属障碍感染人类。
  极少能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如H5N1、H9N2、H7N2等),是禽所带病毒直接通过人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处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由动物传播给人的传染病。 这次的H7N9并不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号,它在西班牙的一只小水鸭的样本中被发现。而它在中国感染了人,证明H7N9也是少数能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之一。   根据农业部兽医局的要求,上海市动物疾控中心昨天对近期打捞上来的黄浦江上游漂浮死猪抽检的34份留存样品,进行了禽流感通用引物检测,也未发现禽流感病毒。另外,此前H7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在猪中仅分离出过一株,N9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猪病例还未见报道, 所以从概率的角度看,H7N9来自这些死猪的可能性也不大。   野生鸟被认为是所有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它们携带流感病毒很可能已有数百年,但没有造成明显的损害。大量情况证据表明,候鸟能够将低致病性H5和H7病毒传给家禽,而中国是鸟类迁徙的重要目的地,又有长期密切接触家禽的现状(特别是大量的散养家禽),候鸟把病毒传播给当地禽类,禽类再传给人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H7N9疫情会像非典一样大面积暴发吗?
如果能完全排除人际传播的可能,疫情就不会大面积扩散病毒在不断演变,但到底在哪种情况下会造成人际传播,这是个世界难题。因为流感病毒变异很快,所以不能完全排除出现人际传播的可能。目前就出现了一个疑点:据医药学和生命科学的专业网站丁香园的微博消息,浙江的两名接触过死亡患者的医务工作人员有发热的现象,目前正在隔离。需要等待最终检测结果才能判断是否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已证实传言不实)
和十年前相比,目前拥有的传染病防控体系较为完善至今可以想到,十年前的非典,我国在传染病防控上,是多么手足无措。痛定思痛,我国先建立了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后又建立了国家重大传染病监测系统。这次安徽省确诊的一例病例,就是通过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发现上报的;上海市的两例患者则是发现于国家重大传染病监测系统。可以说,和十年前相比,我国目前拥有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传染病防控体系。
消息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广元最新消息 今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