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上竖条纹女朋友很漂亮亮,怎么做出来的?木匠凿出来的吗?是否有专业工具和特殊的方法?还是直接有这样的板?

当前位置:
请注意:本图片来自广州市霖晖五金工具有限公司提供的日本角利KAKRUI 进口木工凿 木工工具 木工凿 凿子 进产品,图片仅供参考,日本角利KAKRUI 进口木工凿 木工工具 木工凿 凿子 进产品会因为批次的不同可能与本图片不一致,请以收到的实物为准。
相关商品推荐
提示:您在慧聪网上采购商品属于商业贸易行为。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卖家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卖家负责,请意识到互联网交易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推荐使用,保障您的交易安全!
所在地:广东省&&
联系人:许城文 & 先生
020 ******
请供应商联系我
手机号不能为空
姓名不能为空
请供应商联系我
您对该公司的咨询信息已成功提交请注意接听供应商电话。
让慧聪网撮合专家为您解决采购难题
您采购的产品:
请输入采购产品
您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手机号码
提交成功!
联系方式:010- (专属客服:屈佳)
联系人:许城文&总经理室 总经理
公司名称:广州市霖晖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请输入正确的11位手机号码
注意保持电话畅通,慧聪采购团队会与您联系!
成功提交询价单,请耐心等待报价!
按字母分类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801|回复: 27
还是想不通四仰八叉凳子上的复斜榫眼怎么凿和定位
本帖最后由 backchangwindy 于
14:31 编辑
从早上八点一直研究四仰八叉小凳子,凳脚和横撑都理解到了。但唯独就是凳子面的复斜榫眼怎样凿,同时兼顾两个斜度,但我看帖子的都只是一个斜度的定位确定反面榫眼的位置,想得头脑好胀。有无好心人为我解答下呢?
补个图片:
QQ截图03.jpg (22.29 KB, 下载次数: 4)
14:30 上传
只是一个斜度定位,最后怎样出来复斜的榫眼呢?
看看辛老的视频,是直接上凿子的,可以自己按照复斜角度锯个木块做靠山。
看看辛老的视频,是直接上凿子的,可以自己按照复斜角度锯个木块做靠山。
谢谢回复!我看过辛老的,不过他的是比较复杂的四角八叉,还没看懂。我主要是想知道如何定位下面的榫眼,我看都是只是一个面放斜线下去,另一个面是直线下去的,感觉凿下去不是复合的斜面,但做出来的是复合的,有点想不懂
可以在脚上解决一个方向!
先画凳腿上的榫线,画完是不是就应该有凳面卯的宽度了呢?
凳面卯眼的尺寸确实需要凳腿上榫头线尺寸做标准。&
如果仅画了黄圈内的线,那只能确定一个斜度,要接着在红圈的边上再按照斜度画线,这样底和面的榫眼就是复斜度的。如果凳子正侧面放一个斜度,就用一个尺来画,如果不是一个斜度,就要定出不同斜度来画线。。。
未标题-1.jpg (23.24 KB, 下载次数: 4)
17:31 上传
在两面画,错位画,
个人愚见,四个边上全画斜线,俩平面把线连起来,角度应该出来了
谢谢指导!我想我已经明白了,动动手先!&
先定中线,自己好好想想 很简单的
木友可以看看黄春林的帖子。
谢谢指导!我已经研究了黄老师的帖子了,但我比较愚钝。不过现在似乎明白了,要动动手才行!&
楼主,给你个图。
如果你想办法把凳面装夹固定成图中样子,那就直接垂直凿眼吧,出来的榫眼就是复斜的。
v2tmtwfw2ct3ff.jpg (68.62 KB, 下载次数: 0)
23:27 上传
谢谢指导!&
楼主,给你个图。
如果你想办法把凳面装夹固定成图中样子,那就直接垂直凿眼吧,出来的榫眼就是复斜的。
楼主,给你个图。
如果你想办法把凳面装夹固定成图中样子,那就直接垂直凿眼吧,出来的榫眼就是复斜的。
非常同意红土地公的方案。
红土地1 发表于
楼主,给你个图。
如果你想办法把凳面装夹固定成图中样子,那就直接垂直凿眼吧,出来的榫眼就是复斜的。
谢谢回复!!看到你的图我已经有所了解了
用电钻打孔,垂直90度,再把凳面平放你要哪边就垫哪斜度可以随便调。
网站公告 /1
必须有一样
不以此谋生的工作
京公网安备
Copyright &
北京木之友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6403|回复: 83
用凿子凿榫眼,练了好久,但是边缘部分总是坑坑洼洼的,各位师傅帮我看看图吧。。
IMG_9151.JPG (26.7 KB, 下载次数: 6)
22:07 上传
IMG_9150.JPG (26.26 KB, 下载次数: 6)
22:07 上传
IMG_9149.JPG (23.74 KB, 下载次数: 5)
22:07 上传
上面边缘部分总是坑坑洼洼,凿的时候总是出洞,一开始看论坛帖子,以为是没磨好,又继续打磨了,还是这样的,是不是因为木头太软了呀。。。?
没凿过,先斜着打在找正会不会好点?
3、接着说,要用截面开口很薄的凿子凿子,不能用厚的,薄的凿子受力面积小,这样才不容易使软木变形。
4一定要注意一点,一层层来,不能心太急,硬木可以一下凿很深,这样的软木不可以,还有就是先顺着纹理来竖着两&
这属于软木,我的意见是:1、应该先选择非常宽的凿子先把两边的长边线凿出来,开始要浅点,不能凿太深,一点点挖。2、然后用窄的凿子横着先从中间位置开始往两边凿。也是一层层挖。3、到两条的时候一定要用截面开口&
试试,先倾斜再逐渐直立&
先倾斜在立直么。。?&
我也是这样,请高人指点一下。
最后这张图,明显是你没凿对,两头肯定是先知道,后斜刀,怎么凿成这样了?论坛有凿子凿进的详图,建议仔细看看,你看你那个断面,凿子不锋利也有原因,但主要是方法错误!&
用法不对,应该先直刀,直刀深点,再斜刀,直刀不能向外摇晃,要向榫眼里晃,斜刀不要拉太长,否则不好拔出来,另外,凿子的头应该是最宽的部位,向后逐渐收一点,你自己看看。&
你都资深木匠了。。还有这问题。。。?&
木头太软了,找硬木练练。
有脚毛的是螃蟹吧。&
先试下能不能刮脚毛,能的话再凿。&
据说刀子要剃毛那么锋利。。。。。?&
木头太软,刀子不够利,是客观原因
练习还不够是主观原因&
千年竹 发表于
木头太软了,找硬木练练。
那软木手工开榫眼要如何做?请教了~~
IMG_9151副本.jpg (28.53 KB, 下载次数: 6)
22:22 上传
就是这样的小坑洞,难道真是没磨好凿子。。。?
。。。乱糟糟的榫眼效果?&
图片效果不错哦&
木头太软了,有一个办法试试看.把凿子头在水里蘸一下再凿,每凿一次蘸一下。
千万别试,毫无道理 ,只会更糟&
您的说法蛮新鲜的 回头实验下&
不应该的,再软也不至于这样啊
开凿时留线了没有?
对!先要留一“米”不凿,其他凿好了再修整&
你凿歪了吧? 你是不是坐在木头上往怀里凿的?  
凿子直刀下去一次太多了吧?一次的切削量减少点。不过这种直榫眼直接上电钻哈哈,传统木工的拥护者要来丢臭鸡蛋了,我闪
是钻眼再凿切还是先钻眼再用锉刀打磨。。。?&
先钻眼儿再凿切修整绝对是一种好方法,但在以前一定会被人笑话技艺不佳。&
木头太差了,硬木就不会这样,啥法都没用,除非不用凿子
本帖最后由 三军总参谋长 于
22:35 编辑
我不是木工,不过也凿过眼子,
我认为是凿子没有磨锋利。还有就是凿子斜度问题。
凿子如果不锋利,就会震动震伤附近的木头出现你那样的情况。
凿子不是应该垂直的么。。?&
东仓果园 发表于
木头太软了,有一个办法试试看.把凿子头在水里蘸一下再凿,每凿一次蘸一下。
刚才试了一下,果然好一些了,哈哈!
但还是有很多毛茬,小洞小凹槽,记得有种说法是,很软的木头就用电钻钻眼,然后用木锉打磨?
这种方法可以么。。?
越是软的木头凿子越要锋利。&
木头太软,看样子还有点朽。 找硬点的木头试试。 刀要磨得快。 如果天天都要手工凿眼的话,每天吃中午饭前,或者晚饭前,磨刀。 木匠都是饭前磨刀哈
凿眼最好用重点的锤子,最好是斧头敲。
手工干活,不要急。
凿眼一般是留线,开榫一般是去线。凿眼顺序:
凿榫眼的程序.jpg (39.35 KB, 下载次数: 30)
22:34 上传
学习了,深谢&
好图好教材&
取笑是这么说。其实是因为,如果饭后收拾工具,就没力气干活了。&
呵呵 作为木匠的我给点专业评价
“非常正确”
在我老家有这么一说法 当木匠锉锯子的时候证明饿了,没力气了要吃饭了。 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说法、?&
图的顺序简单明了,按此顺序凿没错。&
kelvintsui 发表于
不应该的,再软也不至于这样啊
开凿时留线了没有?
留线是什么意思呀。。?是不是划线的意思?还是留一点余量最后再来一凿子?
自己练着玩没划线,第一凿就在侧边破洞了,如果是留余量的话,第一凿就这样了。。。。
兄弟,练习一下嘛。。。益达!&
oye,兄弟,凭感觉干啊?
网站公告 /1
必须有一样
不以此谋生的工作
京公网安备
Copyright &
北京木之友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这是一种硬性的塑皮,生产时就与基材紧密粘合在一起的。由于它与基材(一般是防潮板)结合紧密,基本上做到了无缝,所以,环保性高。目前,中高档的橱柜都是用它来制作。而...
三聚氰氨板可以,防潮性能好,集成材最环保,但是价格也贵些.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凭打卯开榫手艺 老木匠享博士生待遇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凭打卯开榫手艺 老木匠享博士生待遇
  要说木工难找,青岛的沈阳支路、延安三路等露天劳务市场上不到处能找得到蹲街边“靠活”的木匠吗?业内人士坦言,这类木匠一般谈不上什么技术和手艺 ,“木工荒”其实最“荒”的还是精细木工,“只要你有点手艺 ,打零工也能月赚七八千;那种技术精良的多面手木工,做的东西既节约空间又有设计感,厂家最求之不得!”在太阳鸟游艇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精细木工享受的是硕士生、博士生的工资标准,公司内还有两名有20年木工经验的老师傅,年薪能拿到20万,去年光年终奖就拿了6万多。可惜的是 ,这样的木工太难求。
  ■行情做张雕花床4天赚6000元
  什么是精细木工,精细木工和手艺粗的普通木工有啥区别?举个简单例子吧,打制一张小饭桌 ,普通木工也能做,最简易的方法就是一个四方木板做桌面,四根垂直木棒做桌腿儿,比例、结构正确基本就能用了。可精细木工呢?光一个桌子腿儿,他就能很讲究:给你做出束腰、羊蹄腿、马蹄腿、足部雕刻等等内容来。
  在青岛用工市场上,掌握老手艺的精细木工一直是“香饽饽”。5月5日下午,记者找到胶南泊里镇的木工吕进军时,他正在新海园品阁小区的一个住户家忙着装修,而他接下来的工作日程上已经排下了 5笔装修生意。吕进军的生意都是由雇主“口口相传”推荐来的,也不必去马路边“靠活”,往往这个活儿还没完,下一个活儿就挨上了 ,每个月至少也有七八千元的收入。
  并不是所有的木工都有吕进军这样的“待遇”,让吕进军胜出的正是他掌握的传统的雕刻手艺。据吕进军介绍,雕刻根据难易程度收费。如果图案简单,雕刻一件大约100元。他赚得最多的一次,是仅仅用4天的时间制作了一张床,并在床头雕刻了简单的花草纹路,一共收入6000多元。
  延安三路的马路上有个务工者“靠活”聚集区,零星有几个靠活的木工把牌子竖在路边,十分显眼。记者以雇佣者的身份询问能否帮忙加工家具,但一听说“雕刻”两字,主动拉活儿的四五位木工都表示接不了。“在这个市场上,你想找个会雕刻的,根本不可能,那种木工早就被工厂高新聘走了。”老家临沂的木工王培林告诉记者,即使如此,他们每天也能赚到200元。  一个老木匠的失落――
  ―如今没有“匠”只剩“工”了
  即墨市店集镇王家庄村的王振军,在当地小有名气。这个在木匠世家长大的汉子,上小学时就能做板凳和桌子,20岁时他就到青岛搞装修。尽管经他之手已有500余户市民的家被装扮得漂漂亮亮,但现年46岁的王振军告诉记者,从进城搞装修开始,自己就已不是一名纯粹的木匠了,现在都由“匠”变成“工”了。他也不打算让儿子继承自己的手艺,他的儿子已上大学二年级了,将来有自己的路要走。
  小学时就成“小木匠”
  因为心灵手巧,加上自幼受长辈熏陶,王振军上小学时就赢来“小木匠”这个雅号。5月5日上午,记者在浮山后找到王振军时,他正在给业主装修房子。王振军告诉记者,自己小学时就开始动手捣鼓凿子、推刨、锛刀等工具,成天和木头打交道。
  王振军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木匠,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手艺人,从小,他就喜欢学着爷爷和父亲的样子,脖子上搭上一条毛巾,敞着怀用力摆弄着工具。上小学时,王振军就学着干木匠活,一招一式干得十分认真,小学五年级时,他做的板凳和课桌就像模像样了。
  当时,有一门手艺能走遍天下,木匠和瓦匠是农村最受欢迎的工匠,由于当时的建筑活少,木匠是农村最受青睐的职业。因此,王振军的爷爷、父亲并没有阻止他的“不务正业”。不过,干木匠要从拉锯、刨木头等最基础的功夫学起。
  “拉锯一来一回看着很容易,但光有力气不行,拉着拉着直线就成曲线了。刨木头也是 ,原木上往往有很顽固的‘骨节’,用力不均匀刨不了平整光滑的木头,脑子里想弄成个‘平原’,手里出来的活儿偏偏是‘山区’。”王振军还记得 ,20多种刨子和木锯轮番练习下来,差不多花了两个月,胳膊酸痛得连筷子都拿不住。
  花鸟鱼虫尽在刀下
  北方的木匠不讲究雕工,再加上适合雕刻的木料不多,很少有木匠能在家具上进行花鸟等图案的雕刻。但是上初中时,王振军就能先在纸上画好图案,再在木头上进行雕刻,雕刻出的图案栩栩如生。“初学时的雕刻刀都是用大小薄厚不一的锯条磨出来的。雕刻之前心里得想好思路,不然一粗心就走弯路。”王振军说,纸上的图案落实到木头上,深浅不一,要讲究力度,一开始摸索的时候手上没少磨出血泡。不过,雕刻这个活讲究悟性,找到窍门就好了,“雕刻鱼鸟等简单的图案半个月就行了,要想做得精致,还得长时间练习,像红木家具厂的那些雕刻没一两年的时间学不来。”
  如今 ,王振军的身旁除了手电锯外,还有射钉枪等现代工具,规格不同的钢钉也放满好几个纸盒。王振军告诉记者,这些工具已完全取代了传统木匠工具,以前的木匠,在学徒时就要置办齐推刨、手锯、凿子、锛刀和墨斗、铁锤、斧头等工具。师傅在教授技艺时,首先要教会徒弟使用各类工具。例如做一条板凳时,就需要先用手锯把木头锯成“腿”、“撑”和“面”。再用手锯在“腿”和“撑”的一端割出“榫”,用以和“面”三者组合成板凳。有时还会用木头修理成细条,用木钉对家具进行加固,整件家具上很少用铁钉之类的东西。
  学徒四年做不出一张桌子
  科技在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木匠的工具就发生了巨变。电刨和电锯组合成一个工作平台,木头在分割和刨光时,不再需要人工费力进行。木钉已绝对性退出了市场,各种长度、型号的铁钉、钢钉不但取代了木钉,甚至还逐渐取代了“榫”,做一件家具连以前的一半时间都用不了。后来,家具厂越来越多,仅需要对机械加工好的部件进行组装的板式家具大行其道,传统技艺和工具都悄然退出了家具市场。这次珠海太阳鸟游艇股份有限公司招聘木工特别开出条件:“有家具或农村手木工工作经验”,就是看中了这些人的老技艺。
  当时在农村替人打上一天家具,累得要命,却只能赚上几元钱。而城里人正热衷装修房子,干一天装修,至少能赚十几元钱,由此很多木匠从农村进了城市。自从进城搞装修,王振军的传统工具就闲置了下来。装修无非就是把木条钉在墙上,把木板铺在木条上,根据业主需要做出橱柜等各类家具,或在墙壁等处组合成各类图案和形状。而木条等原材料是从市场上买来的成品,木板也是用机械一张张制作好的,只需将其根据需求进行裁割即可。
  不让儿子再干这活儿
  王振军的儿子现已上大学二年级,家里已长满铁锈的木工工具,从来没有引起过他的好奇和注意,“木匠”这个词只能成为他记忆中长辈的职业,与他再也扯不上其他关系。和王振军一起搞装修的小陈,已和他合作了 4年时间,他坦言,在业内干这么多年,自己仍不能用传统工具制作出一张饭桌。
  王振军告诉记者,不但下一代人已不愿意学习,就是正在从事家具制作和装修的人群中,也几乎没有人愿意从事传统家具制作。现在,40岁以上的木匠,还能操持着传统工具,用传统方法制作家具。“工”和“匠”之间的差距很大。他说身边稍微年轻一点的从业人员,只能称为木工,很少有人会使用传统工具,按照传统方法制作家具,哪怕是技艺最简单的板凳,年轻木工也难做出以前的样子。现在,就连他们这一批老木匠,也因工作原因,由“匠”成了“工”。
  据了解,目前紧缺的精细木工是木工中的一种,主要从事相对精细的木工工作,比如材料精雕,工艺品雕刻等。古代的家具制作过程中,雕刻、镶嵌和描绘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工序。由于学习过程复杂,精细木工在整个木工行业只有很少的分量。不过 ,随着中式家具的热销,一些家具厂已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招聘、训练有手艺的木匠,要求他们练好基本功、传承鲁班衣钵。14日下午,记者就来到李沧区南王工业园内这样的一家仿古家具厂,探访精细木工们是如何重拾“雕龙画凤”的传统手艺活儿的。
  打卯开榫就像搭积木
  制作车间里,堆放着一些仿古窗棂子的半成品。乍一看都是些很漂亮的图案,等到使劲一掰才发现这些图案都是木条拼接而成的,就像童年时玩的积木。虽然每块木条只有成人食指般大小,但完全都是精确无误的卯榫相接,一根钉子都没用。算下来,一扇窗棂子得有上百个卯榫拼接而成。
  该厂木工刘金朝告诉记者,传统中式家具木料之间的连接不能用钉子,所有的拼缝、接缝都要严密,这是仿古家具与现代家具不同的一个地方,也是制作仿古家具最基本的原则。凸出的地方叫“榫”,凹进去的地方叫“卯”,算起来,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就有抱肩榫、粽角榫、燕尾榫等上百种,因地域不同,南方北方工匠还有不同的卯榫结构。而如今,精通开榫打卯的木匠已经越来越少。
  “先用铅笔和尺子标出卯的位置,选择适当的凿子把卯凿出来。锤子的力度和凿子的下刀手法都有讲究,像熟练的精细木工,仅凭借经验和眼力,就能在木料上凿出一个‘卯’,之后再根据卯的大小用木锯锯出榫,速度快的几秒钟就能锯出一个榫。”刘金朝一边向记者展示,一边介绍说,虽然常说的是“开榫打卯”,但制作时是按照先打卯后开榫的顺序。
  60多把刻刀雕刻吉祥
  伴着收音机里舒缓的音乐,雕刻工孙师傅耐心地雕刻着一些花草的脉络。只见刀口是三角形的,经孙师傅用力一推,一片木屑卷着花从刀口下钻出来。孙师傅轻轻一吹,继续慢条斯理地转动着木板雕刻着,不一会儿,一片叶子就栩栩如生了。
  “狮子滚绣球、牡丹、竹子、暗八仙、麒麟、仙鹤、蝙蝠,花瓶、琴棋书画、铜钱等等都是常用的花纹,在古代都蕴含着吉祥的寓意,一直沿用至今。”孙师傅说,那些样子最为普通的卷草也有长寿的意思。
  见记者对桌前摆放着的60多把雕刻刀好奇,孙师傅笑着说,“这算不上多的,上百种雕刻刀也是小意思。”孙师傅介绍,雕刻刀一般分两种 ,一类是“毛坯刀”,雕刻出大致的纹路。一种是修光刀,用于修补光泽和细节。不过,在雕刻时,可不是即兴而为,想起来用哪把刀就用哪把刀。一般是整个图案里用到一种刀的就一气儿用下来再换刀。
  和开榫打卯一样,雕刻也是仿古家具制作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步骤。按照一般的程序,雕刻前需要先把图样画在白纸上,然后先粗雕,再细雕,前后起码要经过三个步骤。雕刻时,必须下刀谨慎,否则错了一处整块木板就废掉了。
  之后,工人们还会用砂布对家具进行细致打磨,再经过上蜡、组装等步骤,一件家具大致就“出炉”了。当然,别看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要复杂得多。“现在有了打卯开榫机器,雕刻也有电脑雕刻,完全靠人力一道道工序做下来的,越来越少了。”孙师傅说。
  拇指大木料也不浪费
  “家具一般不用一块原木做桌子面,否则容易浪费材料和变形,而是用四块大小一样的木板拼接而成,行话叫‘攒边打槽装板’。”木匠师傅刘金朝介绍说,做中式家具特别讲究“材尽其用”,就算是拇指大小的边角料也能有用处。在进入真正的加工流程之前,原木就按照不同的用途 ,被锯成了厚薄不一的木板――十几厘米厚的木板用做“足”(也就是家具腿着地的地方,需要厚重能起支撑作用,常被做成“兽爪”、“羊蹄足”、“马蹄足”等形状),再薄一点儿的可能就是桌子面等等。该厂车间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现代家具装修风格一度流行,一些原来的精细木匠也转投依赖机械制作的木工活。北方的木匠技术与南方木匠之间原本就存在差距,再加上基本功常年不用,更让北方的精细木工少了很多,“这个缺憾,希望能在我们的工厂里能够有一点弥补吧!”这位负责人表示。  ■链接 木匠巧夺天工成就中式家具
  虽已不被大多数年轻人所熟悉,中式家具风格却是在我国建筑和美学史上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中式家具风格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室内装饰设计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雕梁画栋、金壁辉煌,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对比,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图案多龙、凤、龟、狮等,精雕细琢、瑰丽奇巧。
  传统中式家具还注重装饰题材、追求文化内涵。家具上雕刻的任何一个图案组合,都必含有吉祥、富贵等寓意。采用象征、寓意、谐音、比拟等方法,创造出许多富有生活气息的吉祥图案。如“鹊上梅梢”(喜上眉梢)、“麒麟送子”、“松鹤万年”、“五蝠捧寿”(五福捧寿)、“双鱼吉庆”、“五福齐来”、“葫芦万代”(福禄万代)等,很受群众喜爱,以至于延用至今。动物纹有传统的麒麟、龙凤、螭虎、兽面、狮子等,植物纹有梅、兰、竹、菊、葡萄、卷草、灵芝、牡丹、西番莲等。
  现代中式家具,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开始摒弃繁复雕刻,追求线条柔美简洁,配以天然纹理和色泽,在家具的比例、造型、色泽上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展现的是一种行云流水、清新秀丽的流畅美感。这些或复杂或抽象的形式美要雕刻在木家具上,自然需要匠人高超精巧的手艺。
  ■延伸 修文物,八级木匠算教授
  “木工荒”不仅仅存在于现代家具市场上,在古建筑修复方面这一供需矛盾显然更加突出。
  “按照过去的说法,六级木匠相当于中级知识分子,八级木匠就是教授了。我们这里的八级木匠都已经六七十岁,年龄最小的木工也有40多岁了,传统手艺更是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青岛市崂山区古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姚清善介绍,该公司先后完成了湛山寺、回澜阁、上清宫、海云庵、即墨七级庙、小龙山龙王庙等古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任务。虽然成绩摆在那里 ,但是说到当下传统木匠的供需,姚清善言语里多了些焦急。
  今年62岁的顾师傅做了24年的古建筑修复木匠活。顾师傅介绍说,古时建筑雕梁画栋,木工不仅讲究精细,还必须要有传统建筑、雕刻等功底,同时也要把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研究透,做到能够“修旧如旧”,因此相比制作现代家具,从事古建筑修复更有难度。
  10年前,顾师傅曾修复崂山下清宫一处“八仙过海”的雕刻。“事先得仔细研究每个人的神态,在纸上画出样子,大致的线条都用针打好眼,扑上细粉引到木板上,先粗雕,再细雕,最后再打磨。前后用了20多天的时间。”顾师傅说,上世纪80年代,他和两个同伴曾经专门到北京学习了两年的修复技术,如今退休后他们都在担任公司的现场技术指导,年薪能拿到20多万。“干古建筑修复工作更得细致、认真,能坐得住冷板凳。”顾师傅告诉记者,古建筑修复工程里,懂行的木匠太少,大多数木匠都是干辅助性工作。像顾师傅一样,手里掌握了老工艺的高级木工,由于传统木工越来越少,加上没有具体的工程现场指导,想要把手艺传承下去非常不容易。
  故宫博物院的工艺大师张金英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传统匠人的缺失,在我国的古文物和建筑修复领域一场明显。他说,每年都有六七个大学毕业生踏进故宫工艺部的大门,但他们情愿去其他部门做些行政工作,也不愿到木工室当一个纯粹的手艺人。即使博物院与学校有约在先,那些大学毕业生也不想长久呆下去,这种心猿意马的态度,显然影响了他们对古建筑修缮和施工的深刻理解。张金英老人曾感慨地说:“就是浮皮潦草地学一下,也远远达不到老师傅的三成功夫。看来,故宫修缮这面大旗就要倒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了。”  ■对策 家具企业尝试自己“办学”
  “原来锛、砍、刮、拉、凿都是木匠的基本功,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出徒做一个好木匠。现在传统的那一套渐渐都被电锯、汽钉、电脑雕刻代替了。”胶南木工吕现军介绍说,传统老工艺少了施展的空间,这与技术进步、消费市场萎缩有很大关系。上个世纪和他一起跟着师傅学木匠的20多个同门师兄弟,如今只有包括他在内的3个人继续从事木匠的营生 ,其他的有的选择了种地,有的选择做生意。
  “师傅带徒弟”几近消失
  尽管认为“用电锯锯出来的锯口是手工拉锯的四五倍,是对原木的浪费”,吕现军也承认,这样的好处就是缩短了时间节省了人力。比如同样一个橱子,用现代的工具一天就能做好,如果用开榫打卯那一套起码四五天。另外,由于作为家具原材料的原木被板材和插接木所代替,用开榫打卯也不如用汽钉、胶水结实。
  技术的进步当然无可厚非,每年的木工机械设备都在更新换代。但在现代机械化生产的背景下,如何保持传统老工艺的传承仍是个严峻的问题。
  当然 ,最关键的还是人们对于木工的“偏见”,认为挣钱再多也只不过是没出息的体力活。上世纪80年代,胶南木工吕现军学做木匠活儿,现在的收入在村子里属于上游水平,但他从来没有过让儿子继承木工手艺的设想。“只要儿子能考上研究生,甭管花多少钱,我也供应。”说起在德州读大学的儿子,胶南木工吕现军一脸骄傲。但在他的观念里 ,读了大学当然要从事脑力劳动,不论儿子将来的出路如何,“都比他干木匠靠体力吃饭的老子强”。
  “木工这种老工艺,长久以来都是‘师傅带徒弟’或者‘亲帮带’的形式传承,由于年轻人参与者寥寥,这显然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需求。”青岛家具协会秘书长单青川分析说,同中国不同,在很多欧美国家的私立学校都有木工这一课程。要想留住老手艺,培养体制上应该有所创新。
  木工培训班现“零招生”
  据了解,木工教育位列国家职业教育大纲中,但专门组织这方面课程培训的职业学校并不多。单青川介绍,围绕传统木工工艺的传承问题,2006年前后他曾与青岛一些职校的负责人讨论过设立木工专业的事宜,但受资金师资等问题限制,最终也未能成行。在岛城,青岛建设技术学院是唯一一家有木工培训课程的学校。不过说起这方面的培训成果,该校的徐校长坦言,自1998年开设该课程以来,接受相关培训的人数并不多,最近两年甚至出现了“零招生”的情况。
  也是看到木工技能培训的缺失,一些家具企业选择了参与办学,通过“订单式培养”的方式缓解“木工荒”。安徽德胜D鲁班(休宁)木工学校就是2003年,由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和休宁县人民政府联合创建的 。“全国范围内选择16周岁的贫困家庭的学生,身高在165cm以上,学制3年,上午上课,下午培训,免除学费”,该校木工班的秘书江小芳介绍,今年6月,该校将迎来24名拥有“匠士”学位的毕业生 。由于学生掌握的是传统手工工艺,8届学生的出路都很不错。
  新“鲁班”培训计划落空
  “很多年轻人宁愿选择美容美发、汽车维修等工作,也不选择木工,觉得听起来不好听。”江小芳告诉记者,由于学习过程艰苦,他们的招生情况并不理想,而这也是学校将招生对象定为“贫困家庭的学生”的原因――能吃苦。
  去年,太阳鸟公司曾和当地有关部门联合开办木工培训班,培育新一代“鲁班”。“场地、材料、多媒体设施都有了,就是没师资、没生源。”太阳鸟人力资源的李经理介绍,按照计划,培训课程分成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上午上课,下午实践。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既能够编书、写教材,上得了讲台,也能有实际操作的真功夫,但遗憾的是,由于招生师资都不理想,最终该计划落空。文/图本报记者朱艳丽焦恭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的很漂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