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黑山县八道壕镇一路公汽最早五里发车时间

请教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的历史沿革
请教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的历史沿革
09-07-27 &
不是,辽宁锦州有个黑山县,屡下来就是,中国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也就是说锦州是市黑山是县。黑山县是 祖籍,那里是养鸡大县。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县情概况  黑山县是辽宁省锦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辽宁省西部,锦州市东北端。东部依绕阳河与辽中县、新民市为邻,南部与台安县搭界,西部与北宁市接壤,北部、西北部与阜新蒙古自治县为邻。地处东经121°49′至122°36′,北纬41°29′至42°08′之间。全县面积243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4万人。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回、朝鲜等16少数民族。县人民政府驻黑山镇中大中路189号。邮政编码121400。主要的风景区有蛇盘山旅游区、龙湾水库旅游区等。   目前黑山网民用于交流的网上平台有:百度-黑山吧 黑山家园等 黑山家园网址:[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黑山县地处绕阳河下游地区,西部、北部为50-100米的低矮丘陵,是医巫闾山的一部分,中部为开阔的平原,南部为洼地。平原地势平缓,土质肥沃。  气候特点  黑山县处于温带半湿润区内,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一月平均气温-10.7℃,最低气温-27.6℃;七月平均气温24.2℃,最高气温35℃。年平均降水量586毫米,无霜期160天左右。  水文状况  河流纵横。主要河流有绕阳河及其支流东沙河、羊肠河等。河床坡量小,含沙量大。   自然资源  黑山县森林覆盖率达16.1%,活立木总储量123.5万立方米。黑山县矿产资源已开采和探明的有膨润土、煤、沸石、珍珠岩、玛瑙石、石油、绵石等。其中膨润土储量约6亿吨,质量之优居全国之冠,是目前亚洲第一大矿。[编辑本段]地名由来  黑山明代名镇远堡,清初又叫小河山、小黑山。县城东北隅有小黑山,古上帝庙建于其巅。该山虽不甚高,但登临其上,远望群山,近瞻县街,如在足下。黑山之名系依此山而得。[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黑山自古即属华夏版图。古往今来,虽历尽沧桑,而黑山却一直是中华民族劳动、生息、繁衍的处方。  远在唐尧之世,黑山即为冀州之域。禹平水土,置九州,黑山在虞,夏商时代为营州属境(据《大明一统志》:广宁以西为幽州,广宁以东之地为营州)。殷制九州,与舜时异,而黑山仍属营州。   周时,黑山为幽州地。战国时期,黑山属燕国领地。燕置辽东、辽西两郡,黑山为辽东郡地。治所幽平(今辽阳市)。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黑山境仍属于辽东郡(那治襄平,今辽阳市)。辽东、辽西两郡,以大凌河分界,以西为辽西郡,以东为辽东郡。  西汉时,沿秦旧制,仍置辽东郡,并在今北镇设无虑县,黑山属幽州刺支部辽东郡无虑县地。  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黑山为辽东属国地,仍属无虑县。  三国时期,黑山属曹魏地。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置辽东属国,后改昌黎郡。治所在幽州昌黎郡(今义县)。黑山为昌黎郡所辖。  西晋时黑山仍属昌黎郡(今义县),隶平州(今辽阳市)所辖。  东晋及十六国时,辽河流域的鲜卑族崛起,慕容氏进行地方割据,建立燕国。史称前燕。先后都龙城(今朝阳)、都蓟(今天津省蓟县)、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黑山为前燕地。慕容皝四年,即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燕徙昌黎郡于龙城(今朝阳市),黑山属昌黎郡地。  前秦永兴元年(公元357年)氐族苻坚,灭燕,统一北方,黑山地入前秦。仍属昌黎郡(今朝阳市)管辖。  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失败后,原被灭各国及各族首领纷起立国,鲜卑贵族慕容垂复建燕国,史称后燕。后燕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县),黑山又地入后燕,仍属昌黎郡(今朝阳市)所辖。  公元407年冯跋推翻后燕的统治,再建燕国,即天王位于昌黎(今朝阳),史称北燕。黑山又为北燕地,仍属昌黎郡(今朝阳管辖)。  南北朝时,黑山地属北魏。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北魏置营州于龙城(今朝阳市),领昌黎等郡,黑山为营州昌黎郡(今朝阳)属境。公元五三四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黑山地属北齐,仍为营州昌黎郡(今朝阳)地。  隋朝属燕郡(今义县)。隋炀帝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于柳城燕郡(今义县)之北,取秦汉旧名置辽西郡。统怀远等三县,黑山为辽西怀远县(今北镇附近)所辖。  唐贞观初,因山河形势之便,分全国为十道,并改置柳城(今朝阳)为营州,黑山为河北道营州所辖。其后因渤海侵据,安东都护府内迁至辽东地区,旋治辽东城(今辽阳)又迁新城(今抚顺市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又迁辽西故郡城(今义县东南大凌河东岸)。黑山县又为安东都护府辖地,属巫闾守捉(今北镇)。至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节度使再行南迁,都护府废。  辽代属东京道显州奉先军。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国,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改皇都为上京。南以今天津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对峙。黑山地属辽国。辽置显州(治所在今北镇西南)并设山东县(今北镇)。黑山地属显州山东县管辖。  金时属北京路广宁府。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设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太宗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灭辽。南以秦岭、淮河一线与南宋对峙。黑山地属金国。金天辅七年(公元1123年)改辽显州为广宁府(今北镇),后又改山东县为广宁府,后又改山东县为广宁县(今北镇境),黑山为广宁县地。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广宁县改称望平县,治梁鱼务,黑山为望平县地。望平县治所在县境内之姜屯镇土城子,即今莲花泡池。  元朝地方行政区划,以路为制。元改广宁府为广宁府路(今北镇)。黑山隶属广宁路,仍归望平县管辖。(望平县治所,仍在本县境内土城子)至元十五年(公元1355年)改望平县为望平军民千户所,后复为县,黑山属之。  明建国后,废府路制,立军卫制。将广宁路改为广宁卫(治所今北镇)。黑山为广宁卫管辖。  清入关后,本境分属广宁县(今北镇)。当时东北三省实行将军制,广宁县隶属奉天省盛京将军统辖。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分广宁(今北镇)、承德黑山(今沈阳)二县地置新民厅。隶奉天府,黑山西境属广宁县,东境属新民厅。嗣后,清政府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清除鞭长莫及之弊,乃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始在广宁、新民分治,置官设县,名为镇安县(并于小三家子设镇安分县)。  1914年1月,因与陕西镇安县同名,后改为黑山县,隶属于奉天省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1932年属奉天省。1935年属锦州省。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属辽宁省锦州市辖县至今。  日,辽政[2002]34号文件批复:撤销镇安满族乡、羊肠河镇,合并设立镇安满族乡;撤销胜利乡、太和镇,合并设立太和镇;撤销二道乡、绕阳河镇,合并设立绕阳河镇;撤销六合乡、英城子乡,合并设立英城子乡;撤销四间房乡、常兴镇,合并设立常兴镇;撤销李屯乡、芳山镇,合并设立芳山镇;撤销罗屯乡、薛屯乡,合并设立薛屯乡;撤销白厂门满族镇、无梁殿满族镇,分别设立白厂门镇、无梁殿镇。  2002年3月,乡镇正式调整:英城子乡、六合乡合并为英城子乡;芳山镇、李屯乡合并为芳山镇;薛屯乡、罗屯乡合并为薛屯乡;太和镇、胜利乡合并为太和镇;绕阳河镇、二道乡合并为绕阳河镇;羊肠河镇、镇安乡合并为镇安满族乡;常兴镇、四间房乡合并为常兴镇。[编辑本段]文物古迹  辽代古墓群  黑山县发掘一处辽代早期古墓群。共出土珍贵文物近20件(套),其中青铜阴阳人面像为罕见文物。  此次发掘的古墓群位于黑山县八道壕镇前红石槽子村西北1公里处,共有3座墓室,初步推断为家族墓群。根据古墓的结构以及出土绳纹砖的特征,考古人员认定古墓群属辽代早期。  1号墓是该墓群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墓葬,出土的文物主要有:海兽葡萄镜、盘口穿带壶、白瓷小罐、青铜阴阳人面像各一只;铁剪子、铁刀、铁盆和铁轴等铁器若干。2号墓和3号墓早期曾严重被盗,基本被洗劫一空,只是出土了一些文物残片。据悉,该古墓群为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锦州地区发掘的最大辽代墓群。  据考古专家介绍,此次辽代古墓葬的考古发掘,不仅抢救了一些珍贵的文物,更重要的是,这些出土文物对研究辽代历史、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等有着珍贵的实物史料价值。[编辑本段]历史事件  黑山阻击战   黑山阻击战是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黑山、大虎山地区进行的一次坚守防御作战。黑山、大虎山位于辽河与医巫闾山山脉之间的走廊地带,是由沈阳通往关内的必经之路。黑山、大虎山像两扇铁门,开则南北畅通,关则人车堵塞,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日锦州解放后,蒋介石强令由东北“剿总”主力编成的“西进兵团”(又称廖耀湘兵团)从彰武、新立屯地区南进,企图夺取黑山、大虎山,以便重占锦州,打通北宁路。为阻止廖耀湘兵团西进,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和第1纵队1个师及内蒙军区骑兵第1师在黑山、大虎山地区组织坚守防御。  10月21日,廖耀湘的先头搜索部队,已经进占了离黑山六十公里的芳山镇。23日,廖耀湘主力先头部队,沿新立屯、芳山镇南下,直逼我尖山子、胡家窝棚警戒阵地。24日空中支援主攻黑山方向未果,25日一开始,敌人即调集大部重炮群,把矛头指向高家屯,而且扩展了轰击幅度,不仅针对“一〇一”、“九二”、“石头山”,就连高家屯最南端的下湾子,也被吞噬在一片炮火中了。  26日四时,我纵队三个师同时向大虎山以东地区,全线投入反攻。此时,廖耀湘兵团围困在大虎山以东,已被我东北大军压挤在仅有一百二十平方公里宽的狭长地区内了。[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黑山县下辖17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51个社区居委会、417个村委会。面积2436.01平方千米,人口63.40万。  镇:新立屯镇、黑山镇、八道壕镇、小东镇、大虎山镇、无梁殿镇、白厂门镇、半拉门镇、四家子镇、芳山镇、励家镇、胡家镇、姜屯镇、绕阳河镇、常兴镇、新兴镇、太和镇。   乡:大兴乡、英城子乡、段家乡、薛屯乡。   民族乡:镇安满族乡。  黑山镇镇政府驻解放南街25号,人口7.30万人,面积33.24平方千米,辖14个社区居委会:吉祥、立新、东升、龙兴、向阳、利民、环中、光荣、石龙、水安、南湖、东小河、兴工、东丹;7个村委会:城关、东关、西关、南关、北关、黄家壕、石家子。  大虎山镇镇政府驻前进胡同1号,人口4.91万人,面积104.39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居委会:北居宅、前进、胜利、向阳、西居宅、东居宅、磷肥;20个村委会:镇东、镇西、沈家、望山、龙山、万家、三台子、曹家壕、四台子、李家窝铺、青苔泡、大王家、七台子、五台子、范家、连城、腰路子、丛家、羊圈子、西曹家。  新立屯镇镇政府驻定北路8号,人口3.33万人,面积66.43平方千米,辖5个社区居委会:兴顺、通财、光明、进德、铁北;18个村委会:新北、新园、新立、新华、新东、新西、大八家子、王庄屯、上火石岭、青石岭、兴隆台、黄台、靠山屯、荒地、双山子、泉眼、东四家子、冯家。  八道壕镇镇政府驻平安街15号,人口4.58万人,面积90.09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居委会:平安、矿北、矿西、矿东、矿南、新建;21个村委会:八道壕、陈八道壕、曹屯、前红、后红、南营子、大夏、小夏、八家子、韦城子、戴屯、西水泉、黄家、南三家、窝铺、张罗、江西、江东、秦屯、孔屯、望北楼。  白厂门镇镇政府驻白厂门村,人口1.73万人,面积94.29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白厂门;16个村委会:白厂门、城西、三台东、三台西、石头堡子、西康屯、阎屯、韩屯、南八家子、檀屯、三道沟、石家沟、翟家沟、二台、头台、郭荒地。  胡家镇镇政府驻胡家村,人口2.40万人,面积95.78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胡家;18个村委会:胡家、河沿、朱屯、孤家子、金家、西茶棚、三合、甄家、前黑、北小、小荒、小谢、西尤、东兴、东下、头道、元山子、蒋屯。  无梁殿镇镇政府驻无梁殿东,人口2.36万人,面积116.71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振兴;19个村委会:无梁殿东、无梁殿西、廖屯、韩家、砬子山、大民屯、刘屯、大崔屯、和平、郭家、东长岗子、赖坨子、张家、廉家岗子、卡拉木、大杨家、谷屯、孟屯、后荒。  半拉门镇镇政府驻半拉门东村,人口1.90万人,面积117.98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半拉门东;17个村委会:半拉门西、半拉门东、半拉门南、大西荒、石狮子、郝家、小鄢家、靠山、代民、三道、曹岗子、大岗子、五棵树、刘油房、三姓、大双岗子、大鄢家。  绕阳河镇镇政府驻绕阳河,人口2.93万人,面积137.71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铁南、铁北;23个村委会:绕阳河、仗房屯、大三家子、周屯、佟屯、车屯、九间、郭家窝铺、李岗子、福有、曹家、腰韩家、立新、二道东、二道西、十五户、程家、段家窝铺、张刘、茶棚、张岗子、曹家窝铺、东岔。  励家镇镇政府驻励家,人口2.79万人,面积101.03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铁南、铁北;16个村委会:励家、李家、贾家、娄家、平房、阎家、广盛、双岗子、晏家、前邢、崔岗子、大孙家、翟家、黑头、陈家、西王家。  姜屯镇镇政府驻姜东,人口2.33万人,面积91.17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姜屯;15个村委会:姜东、姜西、杨屯、土城子、兰屯、西三家子、袁家、郭油房、谢家、连屯、王甸子、会巨、白家、长岗子、杜屯。  常兴镇镇政府驻常兴村,人口2.47万人,面积118.37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常兴、唐家;24个村委会:常兴、太平、张岗子、曹家屯、义合庄、大刘家、聂家、八旗、两家子、王家窝铺、唐家、崔家、四间房、牛家、安家河、民卷、北王家、西腰、马架子、桥家、大吴家、孙家、郭牛、赵家。  芳山镇 镇政府驻芳山村,人口3.37万人,面积153.49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芳山;30个村委会:芳山、南水泉、河洼、英窝、韭池子、西盛屯、靠边、小河山、北水泉、四芳台、下四家子、牛蹄洼、佛堂、东孟屯、偏坡子、乱石、八间、石柱子、六间、瓦盆、东公廒、庙岗子、老河身、李屯、西孟屯、双四、小新、赵屯、北郭屯、罗台。  小东镇镇政府驻小东南街,人口3.20万人,面积227.13平方千米,辖3个社区居委会:南街、北街、河东街;7个村委会:小东、新农、苗岗子、大黑山、牧养、铁北、酒花。  四家子镇镇政府驻四家子村,人口2.08万人,面积126.69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四家子;17个村委会:四家子、卢三家子、大兴堡、前十八家、后十八家、代平房、十七户、许小、东赵家、马圈子、后李家、中心屯、陈家街、庞坨子、杨家、高家、六间房。  新兴镇镇政府驻新兴,人口1.48万人,面积165.88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新兴;16个村委会:芍药、北金家、石庙子、东方店、康屯、马家岗子、齐家、茨榆、陶家、宋家窝铺、卧牛、蔡胡、叶沙、前尖、后尖、高家窝铺。  太和镇镇政府驻太和村,人口2.70万人,面积118.28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太和;25个村委会:太和、耿屯、翟屯、包屯、刘二金、西邱、大谢、西公廒、龙湾、纪屯、大菸沟、小榆树、王宪、胜利、北邵屯、罗家、大康屯、稍户、自强、尖山子、白台子、塘坊、五间、兰泥、颜屯。  段家乡乡政府段家,人口2.70万人,面积75.08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段家、坨山子、王家、西赵家、庞家、刘家、老泡子、中心、于坨子、么台子、王炮屯、朝阳寺、大营盘、许家岭、张屯、哈屯、邵屯、民屯、崔屯。  薛屯乡乡政府薛屯,人口2.09万人,面积102.78平方千米,辖25个村委会:薛屯、东水泉、大毛、下火石岭、杏山、小段家、东下洼、羊城、北甸子、后黑、山西头、红石、罗屯、张户、东风、白庙子、羊乃坨、蔡沟、新岗子、下洼子、老官、盛屯、北朱屯、丁三家、韩家。  英城子乡乡政府英城子,人口2.16万人,面积118.32平方千米,辖23个村委会:英城子、邢坨子、朝北、歪脖山、邵岗子、宋家、北五台子、五家子、小磨子、于家、吴屯、北狼洞、六合、团山子、骆驼山子、小豆屯、大豆屯、塘泡、长岭子、北孟屯、房申、迷子山、河东。  大兴乡乡政府大兴,人口1.02万人,面积64.33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大兴、杨家窝铺、郑家、孟小、周家窝铺、马家、三家子、狼洞、大吴台、长沟。  镇安满族乡乡政府解放北街34号,人口3.45万人,面积116.67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羊肠河;31个村委会:颜家、五里、景家、尤镇、陈屯、十里、孙屯、山东、下湾子、东边壕、马屯、西赵屯、营房、营盘、周家、大岭、高屯、司屯、羊肠河、冯家、小蒋屯、宋屯、水泉、肖屯、郭屯、东拉、西拉、和义、团台子、沈屯、望牛台。[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黑山土质肥沃,现有耕地面积117917公顷(176.9万亩),是全国重点产粮县,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主产高粱、玉米、水稻、大豆、花生、小麦。1991年以来,粮食年产量一直稳定在5亿公斤以上。由于粮多、菜多,畜牧业发展迅速。  全县饲养的牛、羊、猪、鸡、鹿及其它畜禽种类有20余种之多。年生猪饲养量70万头,蛋禽饲养量600万只,水果产量2000万公斤。森林覆盖率达16.1%,活立木总储量123.5 万立方米,是国家平原绿化达标县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及生猪生产基地县。  黑山工业基础雄厚,现已形成化工、建材、食品、煤炭、轻工、机械加工、铸造、纺织等八大工业体系,并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全县乡以上工业企业266个,其中县营工业企业67个。县造纸厂、制碘厂人均创利税分别在全省和全国同业中居首位。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7亿元,其中县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亿元。  黑山主要产品膨润土(粉)、硫酸、液氨、碳酸氢铵、三元复合肥、药用碘、机制纸、棉白糖,白酒、暖气片、水泥、红砖、木制品、剪板机刃、焊按钢管:消防报警器等。其中海藻酸钠、甘露醇、提花浴巾、毛巾被、服装、钢锹、镐锄、卫生筷等15种拳头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黑山县矿产资源已开采和探明的有膨润土、煤、沸石、珍珠岩、玛瑙石、石油、绵石等。其中膨润土储量约6亿吨,质量之优居全国之冠,是目前亚洲第一大矿。[编辑本段]交通运输  黑山交通十分发达,京沈线、大郑线、高新线三条铁路贯穿境内、大小火车站17个,其中大虎山站、新立屯站为辽宁主要枢纽站;国道102线穿越黑山县的7个乡(镇),总里程达66公里;乡以上公路总里程达604公里。全县已形成以国省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网络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年公路客运量达350万人次,货运量800万吨。沈山铁路大虎山站客货运输已实现了陆海空联运。  黑山交通十分发达,京沈线、大郑线、高新线三条铁路贯穿境内、大小火车站17个,其中大虎山站、新立屯站为辽宁主要枢纽站。大虎山站原名打虎山站,站址在辽宁省黑山县大虎山镇,邮政编码121406。建于1900年。离北京站728公里,离哈尔滨站684公里。新立屯站站址在辽宁省黑山县新立屯镇,邮政编码121403。建于1925年。离高台山站61公里。黑山县客运站日均客流量达5000多人次。[编辑本段]风景名胜  黑山县自然风景独特,有位于姜屯镇的莲花湖,显露出一派江南水乡景色。宛如长龙的蛇盘山坐落在距县城25公里处的芳山镇境内。它以独特的风姿著称于黑山地区,是黑山县著名的自然景观。另有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其占地3万多平方米,其中黑山阻击战纪念馆为300平方米,主要展出的是有关黑山阻击战的图片及实物。优越的自然环境缔造了黑山县的自然景观。   莲花湖  莲花湖位于黑山县姜屯镇东北4公里处。在土城子村旁,有一块近千亩的水面,湖内数万株自然生长的莲花亭亭玉立,硕大的绿叶上滚动的水珠晶滢透澈,粉中透白的莲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水中菱角一串串,水下鱼儿成群结队,竹杆支撑着小船在湖面滑行,碗口大的莲子被撞得摆来摆去。果真是一派江南水乡景色。 来到这里,会有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感觉,令人陶醉。据史料载,早在辽金时期这里就莲花盛开,物阜民丰,并在西岸修一座土城,金大定九年在土城设望平县。据说太极拳的创始宗师张三丰就出生在这里。   龙湾水库     黑山县龙湾水库是锦州地区最大的一座水库,设计库容2400万立方米,水利库容2300万立方米,年平均水面一万多亩,水域宽阔。龙湾水库风景优雅,旅游开发潜力很大。水库群山环抱,山水相依。山上青松翠柏,百鸟争鸣。湖中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其青山、碧水、蓝天、美妙风景恰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近些年来到这里登山、游湖沐浴、钓鱼的游客越来越多,从98年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猛增到2000年的十几万人次。   张三丰故里     据史料载,在西岸修一座土城,金大定九年在土城设望平县。据说太极拳的创始宗师张三丰就出生在这里。据“明史”载:张三丰,辽东懿州梁鱼务人(今辽宁省黑山县姜屯镇土城村),生于元初蒙古定宗三年(1248年)四月初九。张三丰五岁开蒙,拜白云禅志(张云庵)为师,脚踏莲花,习文研武,十八岁就已成为辽东名士。曾任博凌县令。后拜终南山火龙真人为师,到武当山修炼内丹术终得高深。他武功高强,气质非凡,既是一位全真道士,又是一位笑傲江湖的侠客。张三丰入明后,为历代帝王所倾倒,曾被封为“通微头化真人”、 “韬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   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     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占地3万多平方米,其中黑山阻击战纪念馆为300平方米,主要展出的是有关黑山阻击战的图片及实物。东北野战军“黑山部队”于黑山东北及西北英勇阻击蒋匪“廖耀湘攻击兵团”,在一九四八年十月廿三日至廿五日,在敌机敌炮猛烈轰击下,一连战斗三昼夜,击退廖匪耀湘亲自指挥的新一军、新六军、七十一军,整二零七师第三旅等部的轮番猛攻,使敌无法寸进,保证了各兄弟部队赶到指定地点,从四面八方攻向敌人,将敌分割包围彻底歼灭。该部现已由东北野战军军政首长光荣命名为“黑山部队”。辽沈战役的关键在锦州,而黑山阻击战成功地阻截了廖耀湘兵团,对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辽西围歼战也在黑山打响,为以后的淮海和平津战役奠定了基础。   镇远关  镇远关位于辽宁省黑山县白土厂乡。当地人称双棒台,实际为关城被毁后南关门和北关门遗址。北关门两侧长城仍存有两米多高的土筑城墙。关外有晾马山墩台和清柳条边遗址。   蛇盘山  蛇盘山,位于辽西黑山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处的芳山镇境内。它以独特的风姿著称于黑山地区,是黑山县著名的自然景观。  蛇盘山主峰海拔302米,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山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梨花飘香,水流潺潺,登山南视龙湾水库一碧千顷,北望群岗宛如长龙,东连无边沃野,西接闾山雄峰,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山上清代名胜古迹“多宝塔及摩崖造像”现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望海寺、清风洞、二郎宫、卧凤桥、卧龙沟、站班松、魁星楼、石林、碑林等文物和景点,每年都吸引着许多游客。  肇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的“天龙寺”(后称“双泉寺)解放初期和“文革”期间曾遭严重破坏,近年来通过多渠道投资修复的“大雄宝殿”、“二僧殿”、东西配殿、天王殿、钟鼓楼等佛事活动场所,以新的姿容展现在世人面前,一千二百多延长米的进山柏油路、新山门、停车场、商业区、服务区、度假游乐区和基础设施工程也日趋完善。[编辑本段]黑山特产  银白杏    银白杏分布在黑山县白厂门满族镇。果实圆形,缝合线显著,果顶平有凹,在干旱山地平均单果重59.1-71.8克,最大果重80.0克;果皮底色浅黄白,蜡质中等,茸毛中多,厚度中等,较脆,难剥离;果肉黄白色,近核部位肉色白,汁中等,肉质细,纤维较少,味酸甜,有香味;离核,核扁圆,甜仁。6月中旬成熟。树势强健,树姿半开张,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丰产,有大小果现象。栽培时可选串枝红、葫芦杏等为授粉品种;修剪时要尽可能多培养中短果枝;因果实有近核处先熟的特点,所以采收不宜过迟。  苹果梨   苹果梨原产于吉林省延边地区,是东北地区优良品种梨之一。黑山县从1960年开始引进栽培,现已发展到400万株,15万亩,是黑山果树主栽品种。苹果梨在黑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成熟。平均单果重256克,最大可达750克,果形为不规则扁圆形,果皮绿黄色,贮后变黄色,阳面具鲜红晕,果点大,果心极小,果肉细,松脆,石细胞少,汁多,味甜偏酸,含可溶性固形物11?13%;品质上等,耐贮藏,可贮藏次年5、6月,贮至3月以后酸味减少,风味更佳。黑山年产量在2000多万公斤,很受人们喜欢,市场销售较快,很有推广价值。   花生   黑山县是东北花生之乡。  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长生果”。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花生的果实为荚果,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形状有蚕茧形,串珠形和曲棍形。蚕茧形的荚果多具有种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荚果,一般都具有种子3粒以上。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黄色的,这与花生的品种及土质有关。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种皮、子叶和胚三部分组成。种皮的颜色为淡褐色或浅红色。种皮内为两片子叶,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花生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内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据测定花生果内脂肪含量为44%-45%,蛋白质含量为24-36%,含糖量为20%左右。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 。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特别是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功能。  花生种子富含油脂,从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黄色,透明、芳香宜人,是优质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难溶于乙醇,人们可以通过将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热至39-40.8度,看其混浊程度,来鉴定花生油是否为纯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新民市是沈阳市所辖县级市。位于辽宁省中部,辽河下游平原地区。东连沈阳市沈北新区、于洪区;南邻辽中县;西与黑山县接壤;北靠彰武县、法库县;西北一角与阜新县毗连。距省会沈阳市区60公里。面积335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万亩。全市设11个镇、14个乡和5个街道,338个行政村。有汉、满、回、朝鲜等18个民族。总户数为225,267户,总人口695,595人。以汉族为主,还有满、蒙古、回、朝鲜、苗、壮、彝等17个民族。是一座集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于一体的新兴城市。辽河以东地区种植水稻,其余地区种植玉米、高粱、大豆。是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地貌特征  新民市为辽河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北部边界一带海拔在50米以上,向南逐渐降低,最低点在金五台子乡南部一角海拔19米。 依地势把全境分为各具不同特点的四个地区:一是北部低丘区,海拔35-55米;二是辽河以东平原区,为冲积平原,海拔20-40米;三是柳绕沙碱区,为冲积倾斜平原,海拔30-50米;四是辽绕低洼区,为绕阳、辽、柳河冲积平原,地面以细粉砂为主。  气候类型  新民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西伯利亚冷空气经常侵袭,干寒时间较长;夏季湿热;春季风沙大;秋季晴朗。春秋两季时间较短,气候多变。年平均气温7.6 ℃。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4.3℃;一月最冷,平均零下12 ℃。全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62%。  自然资源  全市地下水天然资源量5.47亿立方米。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0%。林木总蓄积量为231万立方米,人均3.3立方米。新民市山虽不多,却盛产石料,梁山的安山岩、蛇山子山的砂页岩、龙头山的花岗石,是建筑用优质石料。境内油气资源丰富,地下油气分布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储量达3亿吨。[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新民县之名源于清初(后金)的新民屯。据《满洲地名考》记载,此地原居民很少,清乾隆初年招来了许多新的移民于此地进行开垦,遂成村落,俗称新民屯,建置县治时便以新民命名。崇祯十四年(1641年)和顺治八年(1651年)相继从山东、河北两次移拨大批灾民来东北垦荒。当时汉民被称为“民人”,先来 “民人”的落脚点便称“民屯”。现在东郊公社“民屯”就是这样形成的。以后在辽河东以集居的汉族多少分大、小“民屯”。不久又有部分汉族迁至今新民镇落户,为区别“民屯”,扶取新民屯之称,新民县是袭用驻地的专称而得名。  新民县战国时为燕地。秦属辽东郡。两汉时属幽州辽东郁。魏晋时,西部属辽东郡,东部属玄荚郡,境内设望平县(今安平堡南大古城子)。隋时东北部属辽东郡,西部属燕郡。唐时西部属营州,东部属安东都护府。辽为辽州之地,属辽滨县。金、元时隶沈州及广宁府。明属沈阳中卫、广宁卫。清初属广宁、承德两县。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设巨流河巡检。乾隆初年巡检移驻新民屯,是新民名称之始。嘉庆十三年析承德西境、广宁东北境辖地为新民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升为新民府,将府境东南、西南之满都户、西佛牛录、八角台、沙岭各村屯划为辽中县。不久又以八角台置台安县,沙岭改立盘山厅。同年新设法库厅,县边界以小塔子旧塔基为界标,塔北归法库,塔南归新民。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隶属奉天省。民国元年(1912年)改府为县,隶属辽宁省。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仍为新民县,隶属奉天省。1945年以后,新民县曾一度被国民党占领。日建立新民县人民政府,属辽北省。1949年4月划归辽西省管辖。1954年8月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管辖。(以上摘自“辽宁地名信息网”)  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民县,设立新民市。[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新民市辖4个街道、11个镇、1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5371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新柳街道 23758 东城街道 23375 辽滨街道 29609 西城街道 20119 大红旗镇 23869 梁山镇 25545 公主屯镇 37145 兴隆镇 27565 前当堡镇 23140 大民屯镇 33543 大柳屯镇 27671 兴隆堡镇 15408 胡台镇 28948 法哈牛镇 29548 柳河沟镇 26038 城郊乡 32472 高台子乡 14016 金五台子乡 17422 红旗乡 13303 卢家屯乡 13768 姚堡乡 17226 周坨子乡 14812 于家窝堡乡 10577 新农村乡 12794 东蛇山子乡 24376 陶家屯乡 10433 罗家房乡 26566 三道岗子乡 20561 大喇嘛乡 14581 张家屯乡 15531   2001年,新民市辖4个街道、11个镇、15个乡:东城街道、西城街道、辽滨街道、新柳街道、大红旗镇、梁山镇、大柳屯镇、公主屯镇、兴隆镇、兴隆堡镇、胡台镇、法哈牛镇、前当堡镇、大民屯镇、柳河沟镇、城郊乡、高台子乡、金五台子乡、红旗乡、卢屯乡、姚堡乡、周坨子乡、于家窝堡乡、新农村乡、东蛇山子乡、陶屯乡、罗家房子乡、三道岗子乡、大喇嘛乡、张屯乡。  日,辽政[号批复:撤销大喇嘛乡、兴隆堡镇,合并设立兴隆堡镇。区划调整后,兴隆堡镇政府驻地兴隆堡村,区域面积151.4平方千米,辖26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  2004年辽政[号批复,撤销新民市城郊乡,将其所辖的原北山、巨流河、北张3个村划入东城街道办事处;将其所辖的原民屯、后营子、前营子3个村划入新柳街道办事处;将其所辖的原范屯、柴屯、梁家烧锅3个村划入西城街道办事处;将其所辖的原新建、瓦房、东岗3个村划入辽滨街道办事处;将其所辖的原苏家岗、茶棚庵、顿家窝堡、邢家甸、门家网、前长新、魏林子、李子沟、后长沟沿、前长沟沿10个村组建新城街道办事处,新城街道办事处办公地址为新民市中央大道8号。  2004年,新民市辖5个街道、11个镇、13个乡:东城街道、西城街道、辽滨街道、新柳街道、新城街道、大红旗镇、梁山镇、大柳屯镇、公主屯镇、兴隆镇、兴隆堡镇、胡台镇、法哈牛镇、前当堡镇、大民屯镇、柳河沟镇、高台子乡、金五台子乡、红旗乡、卢屯乡、姚堡乡、周坨子乡、于家窝堡乡、新农村乡、东蛇山子乡、陶屯乡、罗家房子乡、三道岗子乡、张屯乡。[编辑本段]经济状况  新民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1993年撤县设市。是沈阳市副食品生产基地和国家商品粮、优质米、瘦肉型猪生产、淡水鱼开发基地。  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6条河流通过,有256万亩耕地,7万亩养殖水面,45万亩草原,有林地面积110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面积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生猪、肉鸡、禽蛋、牛羊等产量位居辽宁省前列。沈阳仙子湖、栖鹤湖、雁沙湖,辽滨塔、犀牛山、七星山、森林公园等景观自然天成,景色秀丽。  交通通讯便捷。境内有6条国省级公路、11条县级公路和2条交通动脉京哈铁路、高新铁路纵横交错。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和营口等港口近在咫尺。通讯设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全国电话市。  能源充足。新民有大小变电站21座,60千伏输变电线路253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2000公里,低压线路3800公里,日供电量高峰时可达14O万千瓦/小时。城市日供水能力为5万吨。石油储量3亿多吨,天然气储量1.5亿立方米。  全市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税源增加,融资充足,人民增收,全市经济增长迅速。农业初步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形成了粮食、优质米、蔬菜、林果、两瓜、菜籽、生猪、牛羊、禽蛋、淡水鱼十大生产基地,被辽宁省确立为现代化农业示范市。工业以化工、轻工、机械配套加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四大产业为支柱,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76%。形成了以胡台新民两个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102线的法哈牛、张屯、大民屯为支撑的工业带,实现了新民工业的跨跃发展。全市工农业的发展保证了地区贸易业的平衡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上升。到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亿元,新民贸易业已全部进入网点化和民营经济运营时期,城区商业街和餐饮街网点密布,主要城镇集贸市场繁荣,枊河沟的西瓜市场、大枊屯的菜籽和大蒜市场、大民屯的蔬菜市场等几大专业市场远近闻名。[编辑本段]社会事业  “十五”期间,我市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52项,其中国家级6项,沈阳市级40项;荣获各种科技奖励项36项,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3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九五”时期的48%提高到55%。农业新品种覆盖率达到了99%;新技术普及率达到了98%。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598人,有各类科技学会、协会、研究会80个。  教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基础教育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稳步推进。新民市高中易地重建并投入使用。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在04年05年建成使用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基础上,06年又开工建设6所,总建筑面积18.4万多平方米,总投资1.98亿元,其中地方自筹6,111万元;目前已购进接送中小学生上下学专用车151辆,距学校3公里以外的中小学生上下学全部能够接送到村屯。  卫生事业全面进步。到2005年底,全市城乡共有卫生机构36个,卫生人员2871人,市民人均寿命达到71岁;成功地控制了“非典”疫情;完善了医疗设施,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2005年6月起实施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从日起对医疗补偿标准做了进一步调整,住院补偿封顶线由3,000元、4,000元上调到1万元。农民参合率由05年的88%提高到06年的93%,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文化、体育、新闻、计划生育、档案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可喜成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编辑本段]城镇建设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区改造力度加大,城市总体功能增强。  “十五”期间,累计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5%。新民火车站、汽车站改建扩建工程全面竣工。向阳新村、富康花园、东城家园等一批现代风格小区拔地而起。  加强了城市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绿化、亮化、美化了城市。新建了新华园广场,改造了102线南出口;城区铺设路面1.25万延长米、排水管道1.3万延长米。  交通建设取得新成果。完成了102国道改扩建工程、绕城公路工程,完成了1000公里村村通油路工程、304线改造前期工程,形成了结构合理、设施先进、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前当堡镇、胡台镇、兴隆堡镇、梁山镇、大民屯镇和法哈牛镇6个乡镇被沈阳市政府列为重点乡镇。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带动和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编辑本段]名胜古迹  新民市清真寺  新民市清真寺 新民市清真寺共有四处,市内有南寺和北寺,农村有大民屯寺和白旗堡寺(即现在的大红旗寺)。其中南寺最具代表性,该寺1997年被沈阳市人民政府确定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民清真寺南寺位于新民市辽滨街回族聚居地区。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年,为辽宁省四大清真寺之一。  寺的方位坐西朝东,共分四组建筑,总占地面积为2673平方米。西厅为正厅(亦称大殿)共五间,跨度为10米,面积为240平方米。正厅前面有抱厦(亦称前廊),共3间,面积为74平方米。抱厦门额悬挂古匾四方,正匾题为“万古独一”,左侧匾题为“惟精惟一”,右侧匾题“诚意敬心”。其中右侧匾系清朝爱国名将盛京总兵左宝贵送,上款书钦命头品顶戴赏穿黄马兵挂简放提督广东高州镇总兵总理奉天营翼长统奉军马兵等营锉色巴图鲁左宝贵,下款写光绪九年巧月(1882年7月)上浣(1-10日)毂旦(吉日良辰)沐敬立。此匾最为珍贵,已列入中国名匾并被《中国宗教文化大观》收录,是新民一宝。  前廊为卷棚歇山式,飞檐高翘,特制10对宝瓶插花分列前后左右,显得雅致端庄。惊鸟铃高悬于套兽顶端,前廊雕梁画栋,突出民族特色。大殿三间正门16扇花格木柚门,对衬排列整齐,南北两侧半截花格窗棂浑然一体,红门槛、绿雀檐配套成形。  大殿后身有望月楼(亦称遥殿),楼高23米,三层四角,正中飞檐高翘,雕梁画栋,质朴无华,色调和谐,典雅大方,楼顶镶嵌1.5米高的风磨铜宝顶,光耀夺目。  南北讲堂都是硬山起脊,青砖到顶,各为三间,北上房门额有匾曰“讲经堂”,东里间为阿訇起居室,西里间管委会办公室及阿訇给学员讲经的地方,南配房门额有匾曰“经义学”,平日作宗教活动的场所,冬天礼拜作暖殿。  这四组建筑外围有方墙,墙高1.8米,石头基座,上部青砖成脊背式。  寺的整体坐落成方形,是一组极为完整的四合院宫殿式建筑,风格和谐、庄重高雅、清静肃穆、古香古色,体现了回汉两个民族高超的建筑工艺和精彩绝伦的民族艺术。  辽滨塔  辽滨塔位于公主屯镇辽滨塔村,西傍秀水河,南临辽河。塔高41.7米、直径12.5米,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砖塔。该塔由塔座、塔身、塔檐、塔刹四部分构成。塔座高约4米,八角形,每边长4.5米,周长36米,由于经年风雨剥蚀,青砖脱落多层,现已修复。塔身佛座部分高10米,八面转角处为砖砌圆柱,每面下部正中辟有券形佛龛,龛高2.4米、宽1.3米、进深O.4米。每个龛内凸起的莲花宝座置盘膝端坐、双手交叉合于胸前、目视远方的佛像一尊。佛像两边立二胁体僧拱手侍。佛像头顶上雕垂幔式伞盖,再上左右两角雕“飞天”,舞姿婆娑盘旋于上。佛像均用泥土烧制。因年久失修,有的佛像已脱落,只有南侧的宝生佛、等观佛较为完整。佛座下与塔基连接处有砖砌横枋。枋下转角处各雕金刚力士一尊,头顶枋柱,扶膝蹲踞承托塔身。力士两侧雕小型罗汉18尊,手持器械罗列两旁。塔檐高约26米,共十三层。每层迭涩出檐,层层上收,直至塔刹。塔刹高约4米。现只剩刹身露盘,刹杆和宝珠等早已无存。原在露盘和檐角处悬挂着许多风铃(俗称惊雀铃)。每当夜深人静,微风吹过,风铃叮咚作响,清脆悦耳,数里之外,能闻其声。当地流传着一首诗:“辽滨夕阳映霞天,低云苍穹看倪端。乳燕盘旋塔中戏,铜铃惊飞走角檐。”民国15年夏建筑辽滨塔校舍时,辽滨塔小学教师在掘土中发现一惊雀铃,上铸有“沈州辽滨县主薄温迪罕”字样。辽时辽滨县为辽州之地,金时撤废辽州,辽滨县属沈州。由此可知,辽滨塔应为金代所筑。  辽滨塔于1961年12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2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沈阳市政府拨款用当地烧制的仿古砖维修了塔基座。  碑碣  1926年(民国15年)《新民县志》记载:《清新民知府增公德政碑》。右碑二,在县署前。光绪三十一年,县人为知府增公韫立。一张文典撰文、一韩国宾撰文,皆王振铎书。民国四年,柳河横溢,县署成墟,水落沙淤,碑亦半埋土内,此次修志,起土洗碑拓文,文剥落殆尽,几番摩挲,终难辨识。1988年,新民师范拆除北楼时,从基石中挖出此碑,碑文清晰可辨。[编辑本段]出土文物  石刀  石刀,三道岗子乡牛营子村采集的直背弧刃石刀,半月形,残长13.2厘米、宽4.7厘米、厚0.9厘米,中部有两个对穿孔,通体磨制。  石铲  1981年高台子208增音站出土的长条形石铲,体扁平而长,制光滑。长30.2厘米、宽5.5厘米、厚1.4厘米。属高台山类型。  石剑  石剑于1980年高台山墓葬出土,剑身扁平,尖部双刃锋利,页岩质,通体磨制。长32.2厘米、宽4.3厘米、厚1厘米。应属武器类,做为墓主人的使用兵器随葬。属高台山类型,为青铜器早期文物。  棍棒头  棍棒头是一种工具或原始武器,为青铜器早期和春秋时期文物。青铜器早期的棍棒头是1974年高台山墓葬出土,球状。直径6厘米、高5厘米,中有一圆孔,通体磨制光滑。属高台山类型。  石狮茵镇  石狮茵镇是50年代公主屯镇辽滨塔村出土的辽代窖藏。1976年送交沈阳市考古大队。石狮为灰色细沙岩雕造,左右相向的一对,长19厘米、通高12.5厘米、座高3厘米,重约5公斤。在半圆形的石座上,一狮躯体蜷曲伏卧,狮首转向一侧,口微启而露齿,成束的头毛披垂头颈之上,长尾盘于体侧,它平稳地伏在那里,凝视对面的同伴,神态安详,姿势自然,造型优美,比例匀称,雕刻刀法洗练精致。茵镇是我国古代贵族室内用以压在茵席边角的饰物。我国中原地区,从远古起,直至五代以前,室内地面广敷大席。人们的一切起居活动全在室内的席上,就是所谓席地而坐的方式。五代以后,室内改设桌椅、卧榻等,茵镇也随之消失。但北方的契丹族仍席地而坐,使用茵镇。  从石狮的造型、技法上看,与辽代雕刻作品的风格相去甚远。辽的雕刻品常常是比例匀称,造型呆板,刀功粗糙。据此推断该雕刻精美的石狮茵镇是由中原传入的。  石龟砚  石龟砚在50年代,出土于辽滨塔辽代窖藏。1976年送交沈阳市考古大队。该砚长18.5厘米、宽18厘米、高9.3厘米,浅绿色沙质岩雕造。龟首高昂,转向一侧。背横负簸箕形砚池。砚底部为椭圆形石板。龟身平稳卧于石板之上。龟首雕功精细,双目圆睁。龟颈部有三道凹带弦纹,形象生动。  最早的龟砚见于汉代,汉代的龟形砚有直颈单龟陶砚、屈颈单龟陶砚、交颈交尾双龟陶砚。到了隋唐时期则流行箕形砚,也称风字砚,形状象簸箕,前低后高,有两足或三足:前为砚池,后为砚面。石龟砚出土于辽代辽州州治窖藏之中,说明汉代文化对契丹族的影响。  沈州站印  沈州站印于1970年在张家屯乡出土。印为铜质。印面正方形,边长5.6厘米、厚1.5厘米。印背置长方形板钮,钮高3.6厘米。印面阳刻汉字篆体“沈州站印”。印背左阴刻“尚书礼部造,至元七年三月”,印背右阴刻“沈州站印”。钮顶端上刻“上”字。这颗印的年代为元代。   元代在全国开辟很多驿站。当时沈州地区属辽阳行中书省所辖,共有驿站120处,沈州站是其中之一。驿站是通达边情、宣布号令的重要设施。旱路用马车,水路用船。这颗沈州站印是当时沈州设置驿站的物证。为研究古代交通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铜钱  铜钱,出土于三道岗子乡红花岗子村。窖藏唐宋年号的铜钱达一千余斤。反映了金兵南侵,社会动乱的史实。  铁铧  铁铧于1975年在三道岗子乡牛营子村出土。呈长三角形,前尖扁平,尾部内凹,两侧外弧长49厘米,尾部两端间距27厘米,厚3.8厘米。身上部有一半圆形大开孔。正面有一深窝,其表面漫圆无脊,俯视呈半月形,一次铸成。此铧应为辽金时期破土农具。  铁锄  铁锄于1957年出土于三道岗子乡牛营子村。长70.5厘米、宽15.1厘米。长把,锄刃为弧形,有曲形圆筒长銎,与现代所用锄头相差不多,是辽金时期锄草农具。  深腹罐  深腹罐,1974年于高台山遗址出土。红褐陶,直口深腹,平底,器身饰有附加堆纹、三角纹、几何划纹。这种深腹罐是新石器时期的偏堡子类型的典型器物。  高足钵  高足钵,1973年于高台山墓葬出土。可分四式:一式敛口,折腹偏于下部,腹部有四个对称竖盲耳,圈足内乳突较大;一式折腹移于中部,圈足增高,凸底缩小成瘤形,个别圈足装饰有四个对称长方形孔;一式直壁折腹在下部,腹有四个盲耳;一式圆腹缓收,无折腰,腹径在中部,腹有六个瘤耳,圈足近于垂直。均属随葬品,为新石器晚期至青铜器早期的文物,属高台山类型。  陶鬲  陶鬲,袋形空足鬲,1976年于高台山遗址出土。口径32厘米,高41.1厘米。红褐陶,直口,三个空袋足,靠口沿部有四个扳耳,腹部有四个竖桥耳。属高台山类型。  陶壶  陶壶,1973年于高台山墓葬出土。壶多为夹砂红陶,火候较高,部分呈褐色。有的器表施红色陶衣,并多磨光。器口内有一周抹斜,可分三式:一式直口、高领、平底、鼓腹,最大腹径居中部,光素无装饰,个别在颈的中部饰一圈附加堆纹;一式高领、口微敛、鼓腹,的颈底部饰一圈刺点纹,腹部有对称的竖桥耳和瘤耳,底较小;一式喇叭形高圈足,足与颈几乎同高,颈中部饰一周指甲压的附加堆纹。为新石器晚期、春秋、战国、汉代文物。属高台山类型。  绿釉鸡冠壶  绿釉鸡冠壶,1956年于巴图营子辽墓出土。壶为圆身环梁式,高29.5厘米,腹径13.7厘米,底径8.3厘米。高身圈足、拉坯圆壶捏扁上部,加长状壶嘴及环状提梁,提梁上加指捏纹。胎质粗松呈白色,外挂绿釉,釉不到底,有泪痕。器身光素无皮条装饰。是容器,为辽代典型器物之一。  白瓷粉盒  白瓷粉盒,50年代于辽滨塔村出土。1976年送交沈阳市考占大队。盒直径16.4厘米,高7厘米,形制呈扁圆。上下盒有子母口,釉为乳白色,釉泽光润明亮。盖上有褐色点彩。底有矮圈足。为高温细胎白瓷。此器系辽白瓷,仿定窖瓷器,制作较精。为辽代的梳妆用具。  白瓷大碗  白瓷大碗,1975年于三道岗子乡牛营子村出土。口径19.2厘米,高6.3厘米。口沿微外卷。浅腹,腹呈半球形。圆足。釉白中泛黄有开片。碗内涩圈、圈足无釉。底部有“三”字呈赭色。可能是窖址或窑工和用器人的记号。胎骨的烧法程度较高。属辽白瓷系,为金代日用粗瓷。  其它文物  除上述主要出土文物外,尚有巴图营子辽墓出土的三彩双蝶海棠盘,中古城子遗址出土的瓷瓶、瓷盘,新农村乡陆家收藏的清代遗物—祭红小掸瓶,柳河沟乡张家沟子张姓收藏的清代器皿—琉璃碟,姚堡乡收藏的清代文具—瓷笔架,陶家屯乡乌尔汗村收藏的明永乐年间造的铜钟,辽滨塔村李姓收藏的清代器物—铁战刀等。  2、新民镇  四川乐山市犍为县一古镇,曾被称为麻柳场,以白姜闻名!  重庆市奉节县新民镇,又名观音庵,距奉节约30公里路程,1小时可到达  3、新民中学  新民中学始建于1958年, 学校北临闻名中外的白帝城及诗城奉节,南接绝世奇观天坑地缝旅游风景区,距奉节县城仅28km。学校占地面积30178平方米,校舍面积16356平方米,绿化面积达9000平方米,校园内古树参天,林荫夹道,绿草茵茵,花团锦簇,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近两千人;教职工108人,中学一级教师28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在改革中求发展,在竞争中创特色,力争以优质教育让人民满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锦州市黑山县新立屯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