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鲷鱼和鳉鱼山东养鸟约克夏好养吗

查看: 4707|回复: 9
■ 南美短鲷的饲养
南美短鲷绝大部分是属于A属(Apistogramma属)的短鲷,例如:凤尾短鲷(Apistogramma cacatuoides)、酋长短鲷(Apistogramma bitaeniate),但因为短鲷只是对于小型慈鲷的称呼,所以除了A属之外,还有M属(Microgeophagus属)的七彩凤凰(荷兰凤凰,Microgeophagus amirezi)以及原产于河域的B属(Biotoecus属)的短鲷,例如:绿宝石短鲷(Biotoecus opercularis)等等,由于地理分布上同属南美大陆的淡水系,所以泛称为南美短鲷。收集饲养各种南美短鲷的种类,也是在饲养及繁殖以外的另一种趣味,可能因为地理上隔离所造成,南美短鲷在慈鲷中出现明显的地区品种,所以常会对于有些鱼种在分类上出现模糊、争议。
&&也因为产地的不同,南美短鲷鱼的欣赏价值也有所差异。以凤尾短鲷为例,大致可分为野生种及人工培育个体。野生种是直接从野外环境中捕捉来的鱼只个体,最多也只经过一段人为的空腹、蓄养时间而已,但并不见得是采集自同一水域中,所以在形态上就会有些许的差异。而人工培育的个体多半为第一(F1)或第二(F2)子代。虽然在品种的稳定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往往因不同经营策的略饲养者,而繁殖出的子代在体形及色泽度上产生许多差异,例如:以品质为第一考量的德国培育品种,在色泽的饱和度上可见其功力,价格也较高;而向来以量取胜的东南亚培育种,虽然较便宜,但是色彩上则显得略逊一筹了。
南美洲的短鲷主要分布于委内瑞拉的奥利诺科河,巴拉圭及乌拉圭的巴拉那河域;还有少部分分布於外安地斯山区及东巴西区。这些区域大都覆盖着热带雨林,不过近年因人类的破坏,只剩一些可耕地;然而,很显然多数的种类都能适应环境的改变而生存下来,除此,另外有一短鲷也生存在这些雨林区域之外,它们的环境是属于树木较少的草原区域。
& & 从它们分布的区域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它们所生长的水质各有不同。如A属的鱼较喜欢河流、池塘以及其他较不流动的水域环境,也因为如此,它们常在干涸季节时面临水源干枯的威胁
■ 短鲷生长习性
& & 短鲷绝大多数生存在岸边水浅之处,尤其是深度只有几公分的岸边,因为岸边有许多水草遮盖着它们,提供它们一个隐密的环境,通常那些流过雨林的河水会带有一层厚厚的叶子以提供保护,另外,水面上还有一些树枝等也可达到此效果。
& & 南美洲的水质大约可依其颜色的深浅而分为三种:
1.白水:此种水质带有大量的沙土,因此呈黄色,能见度不是很高,只能看到水里几公分处。
2.清水:此种水质相当清澈透明,少有沉淀物,呈绿或黄绿色。
3.黑水:此种水呈深褐色,接近茶的颜色。通常是因为雨季时,雨水冲刷大量的泥土而产生的。
& & 至於于马逊河的主要特征则是其pH值呈酸性,而且少有矿物质等(较接近软水的特质)、(黑水)同时也有此种特征,因此,生活在此种水质的短鲷,我们必须花较多的心思,才能在水族箱里养殖。
& & 在天然的环境下,由于许多不可测的因素,使得它们无法有较长的命,于是在雨季,它们开始繁殖,随着洪水的来临,大多数的成短鲷因而死去,留下生活在下游水域的未成年短鲷。
■ 如何饲养短鲷
& & 虽然您可以用一个长仅70cm的小型水族箱来饲养短鲷,但如果您想更进一步了解它们族群的生活习性,恐怕需要一个较大的水族箱。根据前面的资料,水族箱的高度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最少不低于25cm即可。因为这些短鲷需要隐密性,所以,在上面覆盖些水草是必要的,但注意不要阻碍到其游水的空间;而种些水草在下面更是不可少的,如种些皇冠属的水草或是其它种的水草作装饰也可以,而供其栖息藏身之处则可用沼泽里的沉木、椰子壳、竹筒或岩石。更重要的是要制造一些洞穴供其产卵之用。大部分的短鲷喜爱昏暗的灯光,这也就是为什您需使用颜色较暗淡的沙子,以及将其四周的墙漆成暗的颜色。
& & 维吉塔短鲷体型稍大可为它们备大点的窝。
& & 蓝袖鲷体型较修长所以可它们寻找洞口较窄的窝。
& & 西非的短鲷和南美短鲷的活习性差不多。
& & 有些短鲷生性特别怕羞,因此,尽量避免单独地养它们,应该使其同伴,以降低其易于紧张的习性。如要长期的饲养,则水温介於25℃-27℃是最适合不过的了,而在繁殖期时,最好将水温调到28℃,如此可帮助那些卵孵化,每两星期最好换掉1/3的水,如此才可减少它们在新陈代谢时所产生的有毒物质。
& & 至于水质过滤器材等产品均可在水族店购得。像RO逆渗透离子交换树脂便可处理硬水,并转换其pH值,这样不但可以确保它们的健康,更可使它们的颜色更为鲜艳美丽。
& & 水的酸碱度会影响它们的繁殖,因此需特别注意,由於在天然的环境中,雨季时的大雨会将硬水中的矿物质带走,使其成为较软性的水质,而帮助鱼们的繁殖,因此,控制水的酸碱度是必要的。
& & 短鲷的饲养较一般灯鱼、孔雀等稍难。但掌握到基本要领,定时勤劳地换水喂食,要养好短鲷也并非难事。
 ■ 饲养短鲷要注意到的要点
1.维持水质的稳定适宜饲养短鲷的第一条件,就是水质要好。所谓水质好包括控制硝酸盐等有毒物质于低浓度,还有调控酸碱度和硬度等等来配合短鲷的生长环境。定时的换水是维持水质良好的不二法门,大约每星期一次换去1/3的旧水,并补入事先养过的新水,换水时最好能加入一点水质稳定剂来减缓水质改变对鱼带来的压迫。通常短鲷的生长环境为弱酸性,硬度并不很高。而饲养短鲷时多用气动式滤水器,不断的打空气会造成水质的偏碱性,并不太适合养短鲷。所以可以放些泥碳苔于水族箱中。泥碳苔有降低酸碱度,降低硬度,促进鱼只产卵等多项利于饲养短鲷的优点,可以用废弃的丝袜剪一小段,将泥碳苔塞入绑起来,丢入水族箱中不起眼的一角,如此泥碳苔会持续缓慢的释放有机酸,维持水质于弱酸。另外还有谣传饲养短鲷的极品进口底砂“荷兰黑金砂”,我有幸用极低的价钱购得并试用,黑金砂会持续的放酸将水质维持在稳定弱酸,且会使鱼体颜色更明显,但往往明显过头偏结果黑了,并不怎么好看。所以建议若使用黑金砂,最好是取一小部份混入底砂中使用,帮注稳定水质即可。另外还有黑水可以降低酸碱度,黑水的作用和泥碳苔几乎相同,但时效不持久,不合经济效应,并不建议长期使用。
& & 建议水质:pH: 6.2-6.8、gH:3-6dGH、水温:24-27℃。
2.适当的造景:短鲷饲养缸的造景比一般水草造景缸简单多了。先准备一个一尺半或一尺的水族箱,铺上底砂,装上滤水器(沉水式、上扬式、气动式皆可)、加温棒(100W),放入处理干净的沉木,再种些低旋光性的植物如铁皇冠、大榕、小榕、墨丝等做为装饰和鱼的掩蔽物,若要繁殖可放入小瓮,就完成造景了。小瓮最好要口小瓶肚大,短鲷会比较喜欢,在花市都买的到。
3.适当的混养:可以在短鲷饲养缸中放一些会吃藻类的鱼如:小精灵,也可放入一些温和的鱼种,例如:鼠鱼以及一些生活于上层水域的灯鱼。有其它的鱼只存在时,短鲷雌雄鱼会较容易配对,感情也较好。另外再放些黑壳虾,一方面帮忙清除藻类,另一方面可当短鲷的饵食。
4.均衡的饲料:最好能喂食短鲷刚孵化的丰年虾苗,再配合人工饵料,如此营养才均衡。有的人会喂冷冻红虫,营养价值虽高但容易带寄生虫,并不鼓励使用。冷冻的丰年虾较干净,但营养已流失。最好还是自己孵丰年虾来喂是最营养的。
阿卡西短鲷
英文名称:Agassizii Dwarf Cichlid
学名:Apistogramma agassizii
原产:秘鲁北部到玛瑙斯、圣塔伦间的亚马逊河流域。一般成鱼体长6-10公分。
适合水温:26-28℃。
水质要求:总硬度(gH):5-10dGH, 酸碱度(pH):6.0-6.5。
& & 阿卡西短鲷,又名:七彩短鲷,于1875年由Mr.Steindachner发现。体体侧一有条黑色纵斑,由眼睛基部一直延伸至尾柄前,在尾柄前端会有一个黑斑点,尾鳍为茅状尾,上有V字型的斑纹。为南美短鲷种类最多的一属,目前已经发现不下六十多种的同类变异型品种。较常见的品种有:野生阿卡西、黄尾、红尾、白尾等自然型等等,大多数是没有经过人工筛选育种;价位再高一点的就是经过颜色体型的筛选,经人工育种配对而繁殖出颜色鲜艳的子目代,例如目前水族市场上所见的超红尾阿卡西、双红尾阿卡西等等;还有一种就是较稀有的品种,如阿莲卡阿卡西、泰菲阿卡西等等。
& & 在选购阿卡西短鲷的时候,除了观察它们的游姿、体色是否正常之外,还要注意体型上的选择,驼背、脊柱弯曲或尾鳍下垂的阿卡西短鲷个体就要尽量避免挑选。
& & 阿卡西短鲷的雌雄鉴别:雄鱼在体长2-3cm左右的时候,已经展现出淡淡的色彩,而如果要完全确认,则最好是在6-7cm的时候,成熟雄鱼的尾鳍已经发育呈茅尖状,而雌鱼的尾鳍依然是椭圆型的,并且体侧的黑色侧线相当明显。同时,阿卡西短鲷的雌鱼的体型较小,鱼体不具备金属光泽,体色色泽偏黄。雌鱼在发情时间,体色会变得格外黄,体侧的黑色纵带也会显得格外明显。
& & 从饲养角度来看,如果只是为了欣赏阿卡西短鲷艳丽的色彩,那么,饲养以人工培育的阿卡西短鲷品种就可以得到满足;而如果是为了欣赏具有野性的自然美,那么就可以选择饲养一些野生的阿卡西短鲷种类。不妨以一雌一雄成对的选购,并注意两者之间的体型大小不要相差过多。如果想以繁殖阿卡西短鲷为目的,则应该同时选购一尾雄鱼两尾雌鱼或三尾雌鱼,在饲养的时候最好应该事先将雌雄鱼分开饲养为佳,等饲养到3-4cm大小,并已经渐渐进入成熟期的时候,此时再将雌雄鱼共置于一处,不仅会相安无事,更会发生雄鱼突遇雌鱼的惊艳的感觉,不但可以欣赏到它们格外绚丽的色彩,更会欣赏到雄鱼猛烈追求雌鱼的求偶方式,也很利于繁殖。
& & 阿卡西短鲷的繁殖方式是以洞穴式为主,雌鱼一般的产卵量在50-100粒左右,受精卵会经过大约65-78小时以后开始孵化,可以说阿卡西短鲷的繁殖和孵化都并不困难。但是,在受精卵孵化成为仔鱼以后,在前期的24小时内,仔鱼会吸收自身的卵黄素生长发育,而此后如果不能为它们准备细小的饵料供它们进食,无疑饲养仔鱼就变得十分困难……如果,饵料的问题解决,仔鱼的生长速度是非常快的,但也要注意水质受污染的情况,如果使用过滤效果良好而显著的过滤系统来处理水质,也要十分留意娇嫩的仔鱼不要被吸力强大的过滤器吸除!
& & 在阿卡西短鲷的繁殖难度的另一方面就是经常会发声亲鱼吞食受精卵或者鱼卵受精率不高使得孵化率下降,这些方面的原因就只能多进行繁殖实验而得到解决了
产卵中的阿卡西短鲷雌鱼& && && && &超红尾阿卡西短鲷
泰菲阿卡西短鲷
Apistogramm agassizii “Tefe”
阿卡西短鲷雌鱼
英文名称:Butterfly Clichlid
学名:Papiliochromis ramirezi
原产:南美洲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一般成鱼体长8公分。
适合水温:20-25℃。
水质要求:总硬度(gH):7-10dGH,酸碱度(pH):6.3-7.5。
& & 七彩凤凰由Mr.Harry & Myers发现于1948年,生长成熟的七彩凤凰全身呈浅紫蓝色,布满珍珠光泽的蓝色斑点,嘴的上半部呈金红色,下半部呈金黄色,鳃盖部份亦布满珍珠光泽的蓝色斑点,眼部被一条深黑色垂直竖纹贯穿覆盖,小巧玲珑的鱼体上亦有五条浅黑色垂直竖纹,鱼鳍呈浅金黄色并带有蓝紫色斑点。雄鱼背鳍高耸形若马鞍,因此也被称为:马鞍翅或马鞍凤凰。
& &&&色彩艳丽的七彩凤凰属于南美短鲷类热带鱼的代表品种,性格温和的它们可以和其他小型热带鱼一起混合饲养。饲养方式较为简单,在弱酸性水质环境下,喂以动物性饵料,同时为胆小易受惊吓的它们提供茂密的水草等栖息隐藏空间,七彩凤凰就会生活得很好,唯一要注意的是,七彩凤凰对水质以及水质中的含氧量较为敏感,一旦水质变化差异颇大,在低栖空间生存的它们就会烦燥地开始在水面上层空间范围游弋。另一个美中不足的遗憾是,七彩凤凰属于一年生的慈鲷科热带鱼类,因此,在经过漫长的8个月左右的饲养,刚刚开始显现美丽的色泽,进入性成熟期,面临它们的却只有为数不多的生存时间了……
& & 七彩凤凰的雌雄区别在于:雄鱼背鳍前缘尖而长,呈马鞍状,体色较为鲜艳夺目;雌鱼背鳍相比之下前缘短而钝,体色也明显不若雄鱼鲜艳,唯体型粗壮而略大于雄鱼。
七彩凤凰的繁殖方式和大多数慈鲷鱼类一样,较为简单。成鱼按雌雄比例1:1的配对,并会在产卵后轮流看护受精卵,产卵数量约在200-300左右,受精卵经过36小时左右的时间可以孵化,仔鱼靠吸收自身卵黄素,48小时之后方可自行摄食,在此后7-10日内,注意必须提供仔鱼极细小的饵料,才能确保仔鱼健康的生长发育。
七彩凤凰雄鱼
七彩凤凰雌鱼
 蓝袖短鲷
& && && && && && &
英文名称:Agassizii Dwarf Cichlid
学名:Taniacara can didi
原产:哥伦比亚境内的曼德河、尤卡河水系均有出产。一般成鱼体长4-6公分。
适合水温:26-28℃。
水质要求:总硬度(gH):6-7dGH, 酸碱度(pH):4.5-5.0。
& & 蓝袖短鲷自1935年被Mr.Myers发现,距今已经有将近60多年。毫无疑问,这是一只美丽而高贵的短鲷,但又十分敏感而娇柔。蓝袖短鲷的雄鱼体长大约在6cm左右,其中尾鳍就已经占据了整个体长的1/4。它们的鱼体十分纤细,体长与体宽是5:1的比例;它们的眼睛出奇的大,甚至比口鼻部份都要大;尾部中间延伸拖长变成美丽的桃尾。雄鱼的体侧有一道黑线自眼鼻部一直延伸到尾部,但会随着身体状态、情绪以及水质变化而完全消退。蓝袖短鲷的体色呈褐色,但腹部却呈现苍白色,头部下半部份及鳃盖覆有一层金属色的蓝光,上嘴唇呈现淡绿色,背鳍隐约会散发出蓝光,边缘部份则有一道红线,尾鳍的下半部份也呈现蓝色,中间区域有一小块狭小的桔黄色区域,尾鳍上半部则是红褐色的底色,上面夹杂着蓝色的斑点。所以你应该知道蓝袖短鲷的颜色有多么漂亮!但是,如果没有赋予蓝袖短鲷适合生存的水质环境,蓝袖短鲷会显得瘦小,又没有色彩,就象是一条普通的雌鱼……曾经,你是这样的人吗?
& &&&饲养蓝袖短鲷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要在长期饲养的情况下会相当困难。必须要随时保持弱酸性的软水水质,并且水质还要相当清澄,所以,使用较好的过滤设备以及水质处理药剂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又因为蓝袖短鲷相当较小,所以建议单独饲养,不要混合饲养其他品种的鱼类,水族箱中务必栽种茂密的水草,陈设沉木、岩石做成洞穴状供其躲避。同时,为了平时能够仔细观察它们,建议使用颗粒较为细小,色泽偏暗的底砂。至于喂饲可以喂食孵化的丰年虾,驯饵工作结束之后,可掺杂微粒子的干燥汉堡的人工饵料,再逐步转化成完全投喂人工饵料。
& & 由于蓝袖短鲷对水质变化异常敏感,所以,换水时就必须留意水质改变的差异,因此,可能换一次水变成了一件非常烦琐的事情,会花费很多的时间。
& & 此外,蓝袖短鲷对肠道寄生虫非常敏感,所以作定期防范处理也是必须注意的事情。
& & 蓝袖短鲷的繁殖较为困难,需要有一定经验的老手,否则花费了大量时间也会是枉然。在繁殖期间,蓝袖短鲷对水质的纯净和品质需求更为苛刻,例如:pH值必须维持在4.8左右,水温则需要控制在28℃左右。此外,雄鱼在繁殖期间对雌鱼的攻击性会很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很大的学问呢!
英文名称:Three-striped Dwarf Cichlid学名:Apistogramma trifasciata
原产: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巴西,玻利维亚间的网状流域。一般成鱼体长4-7公分。
适合水温:23-28℃。
水质要求:总硬度(gH):2-5dGH, 酸碱度(pH):6.0-6.5。
& & 三线短鲷由Mr.Eigenmann & Kennedy发现于1903年,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巴西,玻利维亚间的网状流域。原产地那里的河川宽得像湖,但水深却不到80公分,河水非常清澈,略带微褐色,在浅水区则可清楚地看见水底的残枝枯叶以及各类的灯鱼和短鲷等穿梭其中。
& & 三线短鲷属于短鲷中体型袖珍的一员,雄性成鱼体长6-7公分,母鱼4-5公分。雄鱼和雌鱼的外观特征相差极大,公鱼全身布满着惊人的天空蓝光彩,并以令人炫目的金属亮绿点缀其间,而胸鳍和臀鳍则是一层淡淡却撩人不已的粉蓝,背鳍则滚以艳红,而尾鳍则呈半透明,薄如蝉翼,难怪有“淡水中的珍珠”之称。至于三线短鲷雌鱼,如同其它Apistogramma属之雌鱼,色彩较雄鱼逊色不少,全身呈现出黄褐色,亦有如同雄鱼般的三条线。在求偶期,三线短鲷雄鱼会莫名其妙地失去原有的三根黑线,取而代之的是耀眼的金属蓝。
& & 三线短鲷的雄鱼相对其他种类的短鲷来说,虽然体型短小,但却极具攻击性,水族箱中的雌鱼就不能幸免了,必尽全力使其就范。话虽如此,三线短鲷仍是属于容易饲养,活泼好动而绝不会威胁到其它鱼种的短鲷,因此在混养缸中,必须有隐秘的洞穴,有洞的沉木和一定数量的水草,去营造出一个最接近自然的外在环境。另外,三线短鲷有明显的“复婚”行为,尤其是公鱼,喜欢同时拥有3-4尾雌鱼,而不愿专情于其原配。
& & 一对三、四公分的小鱼经过两个月的精心饲养即可配对繁殖,当然先要经过两个月的考验,各位如果连鱼都养不活,还怎样谈繁殖。饲育首重是水质管理,三线短鲷喜爱弱酸性的软水,但水质稳定上升到15dGH、pH7.5的水质下亦能存活,唯是无力展显其完美的状态,因此建议大家,先把新水作除氯处理,再以活性炭吸附新水中的有毒重金属,最好能以黑水和草泥丸把水降酸和调软,最后就等着放入爱鱼了。日后换水的工作也不得马虎,一星期换1/4的水量是必要的,加入新水的速度越慢越好,使缸中的鱼儿能渐渐适应水质上的变化,而不致产生生理上的冲击。水温适合在25-28℃之间,切记不要为了想鱼儿长快一点而故意把水温调高,以免不幸需加温处理鱼病时已无上升的空间。过滤方面我就建议使用功率较小者,以减缓水流,安定鱼性。饲料方面个人认为冷冻红虫(血虫)最为经济实惠,不时加点其它的小活饵料,短鲷们会更受乐的。
& & 三线短鲷精心饲养两个月后,相信就能看到配对的情形,雄鱼在发情的时候,身体上的三条线纹将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全身散发出金属般的光芒,高涨的背鳍及好动的性情。待一切皆成熟后,雄鱼将领着雌鱼进洞房,它们喜欢产卵于洞穴或其它隐蔽处的上缘,每次约有80-100粒鱼卵。产卵结束以后建议尽快把雄鱼移开,免得分散雌鱼照顾卵的精力。产卵后2-3天孵化,孵化后两天具有游泳能力,再过一两天就可以投喂幼鱼的专用饲料,丰年虾的无节幼虫或蛋黄,度过了幼鱼期最具考验的前10天,就可以尝试喂各种微小的活料。
英文名称:Yellow Dwarf Cichlid学名:Apistogramma borelli
原产:马杜格鲁斯、巴拉圭境内的河流水系。一般成鱼体长6-7公分。
适合水温:26-28℃。
水质要求:总硬度(gH):1-6.5dGH, 酸碱度(pH):5.5-6.0。
& & 黄金短鲷自1906被Mr.Regan初次被发现,于1936年开始引进,1939年被德国柏林动物博物馆的鱼类学家Ernst Anl命名和归类。
& & 黄金短鲷在自然环境中,通常生活在靠近岸边水深50cm左右的浅水水域地带,并且只有在植物特别多的地方才有可能出现。根据栖息地的分布不同大致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巴拉圭型,特征为鱼体鳃盖上分布有红蓝色相间的斑点。另一种是亚马逊型,特征是鱼体色彩呈现为耀眼的宝蓝色,但鱼体头部额头部位略呈黄色。而在水族箱环境中人工繁殖的黄金短鲷的体色正逐步被自额头部位延伸的黄色取代原本的蓝色,这些品种被称为黄金型。但是,某些鱼类学家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代表着饲养时造成的退化现象。
& & 黄金短鲷很喜欢吃薄片饵料。但是为了提供多样化的食物以确保均衡的营养,平时喂饲的时候,还可以搭配丰年虾、血虫以及汉堡等食物混合喂食
巴拉圭型黄金短鲷
亚马逊型黄金短鲷
黄金型黄金短鲷
■ 西非短鲷
& & 如果与一位爱好水族的朋友聊起贯穿南美洲的世界第一大运河--亚马逊河,为之向往的,往往不是那边激情如火的桑巴舞,也不会是技术非常经典的足球,吸引人的地方是原始丛林深处的那一片河流,美丽的水草丛中游弋着各种不同类型的野生鱼类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作为热带观赏鱼最大的出产流域又怎能不使每个水族爱好者心驰神往呢?
& & 如果,我们继续聊起非洲大陆,水族爱好者往往会联想起:烈日、沙漠、酷热以及干涸的陆地……忽然有一个名词滑过脑际--那里是不是有非常著名的坦干伊克湖、马拉威湖和维多利亚湖,盛产着各色的著名观赏鱼类--非洲慈鲷?
& & 其实,千万年前的地球在强烈的地壳变动之下,造就了今日的五大洲以及南、北两极大陆。然而从地球的平面图,我们可以发现千万年前的地球是如此这般的,甚至可以发现非洲陆块及南美陆块是互相连接在一起的,几番地壳的变动波折下造成了今日的局面。于是我们统称非洲大陆为“旧世界”(The Old World),南美陆块则被叫做“新世界”(The New World)!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物竞天择”的理论,非洲大陆的鱼类正是在这千万年演化过程中发展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的独特鱼种。在这些鱼类中,既有声名赫赫的东非三大湖的非洲慈鲷,也有同样著名的卵生鳉鱼,甚至连一些鲤科、脂鲤科、鲶鱼科等等的其他科别的鱼类也是非常别具一格的!当然,本文的重点,还是那些似乎蛰伏于非洲慈鲷盛名阴影中的另类慈鲷鱼类--西非短鲷……
西非河产的短鲷体型较南美短鲷大,却一样有令人醉心的色彩,但较不一样的是:雄鱼鱼体色黯淡而雌鱼艳丽动人。以往对于这些西非短鲷相关知识并不多,一般都将它们称做“红肚凤凰”,的确,早年市面上的红肚凤凰,也是属于西非短鲷中的一种,只是在近亲过度的人工繁殖、杂交后造成基因弱化,导致在体型及色泽上都明显的衰退。所以有正确的学名,才能让我们能够清楚明白地分辨、查询各种不同类型的西非短鲷。
& & 首先从它们的外观看来,泛称凤凰的河产短鲷在它们极为艳丽的外表下更有令人着迷的生态行为。在外观上也许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似乎和以往水族市场中被称为“红肚凤凰”的那些种类有几分类似。所以,以体型来区分西非短鲷的种类并不明确,若花一点时间去观察它们,会发现雄鱼个体在种与种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因此必须以其它的方法来区分, 例如:背鳍及尾鳍上斑点的差异或眼睛后面主要鳃盖的颜色及型态等等;而雌鱼个体在品种间的辨认上则容易了许多,通常由体型及颜色便可辨认出来。至于西非短鲷雌雄鱼的辨别就更容易了,只要有个稳定的环境,不久便可发现到一群鱼中会有些体型较小的个体,它们虽然在体型上几乎只有其雄鱼的一半,但在色泽上却非常鲜艳,如此便可容易地判断出性别。几乎所有西非凤凰短鲷在性别上都有相当大的差异,雄鱼虽然较大,体长有雌鱼的两倍,但色泽呈现淡淡的灰褐色:相反地,雌鱼却相当的鲜艳,尤其到发情求偶的繁殖期,往往整个腹部会散发出有如夕阳落日、染彩般绚烂的色彩。西非短鲷大致上可以分为六属,而在属之下的“种”(品种)则相当复杂,其中许多是因区域性而产生的亚种。提及“西非短鲷”,水族爱好者第一联想应该就是--红肚凤凰。红肚凤凰(Pelvicachromis pulcher)的确也是较早在我国水族市场上出现的一种西非短鲷,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西非短鲷品种。而实际上西非短鲷大致被划分为6个属类,其间又因为原产地的不同区域分布以及经过人工改良之后,产生了众多的亚种。因而仅仅从外观上作出区别分类是比较困难的。它们的种群区别往往是在身体上的一些细微的特征,例如:背鳍与尾鳍上的斑点的差异;眼睛后方鳃盖部份的色彩、斑块形状的差异,等等……
& & 但作为西非短鲷同类之间的雌雄区别却是非常容易的。这是因为西非短鲷是一类具有独特欣赏价值的观赏鱼。如果南美短鲷具有的是冷色调、金属般的野性美感,那么,西非短鲷具有的应该就是如火焰般炙热耀眼的色彩!而且非常独特,雌鱼往往比雄鱼更为美艳!几乎所有的西非短鲷的雄鱼虽然体型较大,一般为6-9公分,但体色较为黯淡,通常都是灰褐色的个体;而西非短鲷的雌鱼虽然体型娇小,体长仅仅只有雄鱼的一半,但体色却是十分鲜明夺目,尤其是进入繁殖前的发情期,鱼腹部就会散发出格外靓丽的色彩,通常那一抹孕红实在让人难忘。
■ 西非短鲷饲养所需的水质
& & 西非短鲷的饲养水质要求与东非三大湖出产的非洲慈鲷完全不同,高硬度、高pH值以及较高的水温等东非三大湖慈鲷生长所需的水质条件并不适合西非短鲷的生长,甚至会影响到它们的存活。
& & 在西非,出产这些短鲷的河泊通常都是流速缓慢而水量较少,水呈褐色,能见度很低,通常平均pH值在6.4-6.8左右,碳酸盐硬度(kH)在10-15dKH之间,为弱酸性的软水环境。
& & 所以,当我们在水族箱中准备饲养西非短鲷的时候,应该事先参照此水质标准作出适当范围内的调配,降低水质pH值是非常值得尝试的,我们可以通过直接使用黑水、pH值调低剂等增酸药剂快速安全地调节下降pH值;也可以通过使用泥炭土、草泥丸等以腐植酸成份为主的过滤材料进行调节,这种取自天然中的物质,在改变水质pH值的效果上虽然较为缓慢,但持久性、稳定性以及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等优点是药剂类降低水质pH值所无法达到的;另外,当然也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施放量来达到pH值、碳酸盐硬度(kH)下降的目的,但这种做法对一些不具备太多经验的初学者来说,是带有一定危险性的,水中过度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往往会造成西非短鲷鳃部等呼吸器官的损伤,甚至会因水质中容氧量较低,直接导致西非短鲷缺氧窒息死亡的惨剧发生。
& & 其他值得一提的还有水温控制方面,通常维持在25-28℃之间较为适宜,同时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波动较大的水温将会导致这些西非短鲷感染生病。
西非短鲷的繁殖
& & 在可以明显确定西非短鲷的性别以后,再经过数个月的精心照顾,就可以慢慢体会繁殖西非短鲷的乐趣。
& & 最好用自然配对的方式让西非短鲷自由配对,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保证以后雌雄成鱼产卵繁殖的默契,共同呵护鱼卵提高孵化率,以及在受精卵孵化后也能够细致地照料仔鱼。但是采用自然配对的方式,必须就要保持一定的西非短鲷饲养数量,通常情况下,在同一环境中共同饲养大小差异不多的5-6尾或更多数量的西非短鲷即可顺利达到自由配对的目的。
& & 在西非短鲷雌鱼慢慢成熟以后,腹部就会开始突出,膨胀得几乎呈U字型曲线的丰满身体,对雄鱼来说都是非常充满诱惑力的。同时,雌鱼的腹部会开始泛现十分耀眼的玫红色。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逐步可以观察到西非短鲷独特的求偶动作:雌鱼会不时地将各个鱼鳍展开,展现美丽的姿色向雄鱼炫耀,同时,将鱼体紧崩弯曲,并不时抖动着,试图将雄鱼包裹;此时,雄鱼也会兴奋地做出同样地动作以示回应,于是开始追逐嬉戏……一切多么的美好!
& & 而后,西非短鲷会在水族箱中找一处场所作为产卵的巢穴,用来作为孵化繁殖的卵床一般都是一个较为光滑的平面,可能是一块岩石的角落或是一段沉木构成的洞穴,也可能是一个小瓦瓮的一角。雌鱼和雄鱼会一起清理整个产卵的巢穴,但雌鱼表现得比雄鱼更为卖力,它会仔细地用嘴衔出巢穴中的细小杂物,并将预备产卵的区域啄食得干干净净。此时,巢穴周围15厘米的范围内都成了禁区,一旦有其他鱼类冒然闯入,就会受到这对西非短鲷毫不留情地驱逐。
& & 在卵床清理完成以后的数小时,西非短鲷就会开始产卵(有时候,一切看似都已经进入状况的成鱼,会突然停止求偶的行为,这通常都是周围环境不安静因素所造成的,一般情况下,2-3天时间又会恢复进入产卵准备),雌鱼会在洞穴里陆陆续续地产卵,而雄鱼则在洞穴外面保持警戒,随后与雌鱼交替互换,进入洞穴为鱼卵授精,如此进进出出地花费数小时,整个产卵过程才会宣告结束。一般来说,产卵的数量大约在60-80粒左右。受精卵在成鱼轮流交替地看护下,经过大约60小时以后就能顺利孵化。期间,大多数成鱼都会十分尽责地看护鱼卵,很少有吞食鱼卵的情况发生,而那些因为未授精渐渐开始白化或者受到霉菌入侵坏死的鱼卵,成鱼都会立即啄食掉,以防感染其他正常发育中的鱼卵。
& & 孵化后的仔鱼需要再经过大约80小时以后(在此期间由于仔鱼发育缓慢,很容易折损;而一旦周围环境对成鱼构成威胁感,成鱼也会发生将仔鱼全部吞噬的情况)才能开始活泼地游动,并开始在雌鱼的带领下游出洞穴,开始摄食一些细小的饵料。通常,雌雄两尾西非短鲷依然会轮流照顾仔鱼,直到仔鱼长大脱离它们的庇护为止。但也有个别情况地发生,有时侯雌雄两尾西非短鲷会各自带领一部分自己的仔鱼进行分工照看。
西非短鲷的仔鱼自孵化后经过4-7天以后,会在成鱼带领、护卫下逐步游出产卵的巢穴,开始觅食。仔鱼会用嘴啄食在水族箱里的玻璃壁、沉木上或者水草等物体上附著生长的一些藻类、苔藓类的植物体,显然这些表面可能衍生着某些微生物是仔鱼可口的饵料来源之一,甚至不需要再额外投喂其他的细小的活饵以及人工饵料供仔鱼的进食。因此,似乎完全没有必要将这些滋长的植物体进行清除。
只要再经过大约一星期的细心培养,西非短鲷的仔鱼很快就会达到0.5cm,此时可以喂饲一些稍作处理的细微活饵,例如:水蚤体,丰年虾幼虫等等,或适合仔鱼摄食的专用人工饵料,自此再需要经过30-45天左右,仔鱼即可发育成为体长约3cm左右的幼鱼。
& & 西非短鲷的繁殖以及仔鱼育成可以说,难度都不是很大。但是还是需要注意投饵过多等原因造成的水质污染恶化,所以即时换水以调整水质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另外,也会有一些水族爱好者在西非短鲷的繁殖以及仔鱼育成的过程中,在繁殖用的水族箱中同时放养一些体型较小、性格温和又善于清除残饵的鼠鱼、异型鱼等等,以期待可以帮助改善水质恶化的问题,这未无不可,但是也可能由于这些鱼类的异常游动导致西非短鲷成鱼因此受惊而将鱼卵或仔鱼吞噬饴尽。相反,放置一些体型较小的水草虾(例如:黑壳虾)和螺类(例如:平卷贝),只要少量地放入也会启到相同的作用,更可能会成为西非短鲷成鱼的美餐,补充它们因产卵、繁殖所消耗的大量营养。
■ 西非短鲷饲养所需的环境
& & 西非短鲷是一种有洞穴栖息生活的特性,拥有一定领域概念,并具有挖掘底砂的习性。在了解这些西非短鲷的生活习性的情况下,为饲养西非短鲷设置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但可以降低它们对环境的紧迫压抑感(Stress),更可以在融洽适宜的环境中,良好地培养它们成长,为日后成功地繁殖打下一定的基础。
& & 基于西非短鲷这些独特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在水族箱中放置一些沉木、岩石、椰壳或者小瓦瓮等等材料构置出一些洞穴供它们栖息藏身。同时,栽种一些水草,不但可以改善水质,也因此划分了水族箱的空间,使得西非短鲷因领域纠纷发生争斗的情况大为降低,并具有更多的躲避空间。但要考虑到西非短鲷具有挖掘底砂的习性,所以在选择水草类型上,需要考虑选择一些根系组织能够快速生长、攀附的水草种类,例如:铁皇冠类、水榕类的水草种类。
此后,我们应该考虑到水流和照明的问题。
& & 因为西非短鲷的游动能力较为缓慢,所以并不适合在水流强劲、“波涛汹涌”的水族箱环境中生活,因此水流速度在满足过滤循环所必需的循环量之后,毋须再刻意增大功率制造水流。
& & 又因为过度明亮的照明强度往往会使西非短鲷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也由于只有在安静的环境,柔和的照明光线下,西非短鲷才会显现出美丽的体色,因此,“一个水流静缓而光线柔和的环境”才是西非短鲷真正需要的。也根据这一点,在种植水草的类型选购中就应该注意避免挑选那些嗜好强光、强水流的水草种类,相反,那些生长缓慢的阴性水草才是最佳的选择。
& & 在投饵喂饲方面,西非短鲷是属于杂食性的鱼类,对饵料选择并不挑剔,无论是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还是活饵、冰冻饵,或者人工饵料都非常乐于接受。但似乎对水蚤、丝蚯蚓、丰年虾甚至清除水草造景缸藻类的水草虾等等活饵更具有摄食的欲望,甚至可以在它们摄食活饵的整个过程中,领略一下西非短鲷捕食的本领。但以我的个人观点还是建议喂饲人工饵料,因为人工饵料不但方便、卫生,也比较容易控制投喂的定量,更可以避免喂饲活饵,因其中夹杂的各种寄生虫而导致西非短鲷感染得病。但是,在选择人工饵料投喂的时候,除了选择适合短鲷食性的饵料之外,必须采用多样化的不同种类人工饵料轮流喂饲,才能保证西非短鲷在营养摄取方面的均衡,同时也增强本身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高蛋白成份组成的薄片或者颗粒型的人工饵料作为西非短鲷的主食,但平时也要注意喂饲一些植物性成份的其他饵料,如果缺少了它们,西非短鲷就会开始啃食水族箱里种植的一些水草。另外,为了保持西非短鲷漂亮的体色,也需要定期喂食一些含有丰富铁质以及胡萝卜素成份的人工饵料。
不好意思2楼的资料图片 没有复印上,请大家见谅
有图 有文字& &很经典& &就是喜欢
站长推荐 /1
近日盗号日益猖獗,大家也看到每日都有大量的垃圾贴充实着论坛影响鱼友的浏览,请各位鱼友务必配合论坛的工作将论坛密码尽快修改的复杂些并务必加上一个安全问题,这样才能确保您的ID安全,为了使大家有个良好的浏览环境请务必配合。由于夜晚垃圾贴较多所以我们将系统审核设置的比较严格,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谢谢。
观赏鱼之家管理团队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短鲷鱼和鳉鱼金鱼混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