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买卖外币违法吗承接军训是否违法

那些允许私人持枪的国家
来源:《环球》杂志
作者:吴陈
杨立民 汪平 张宁
  “私人持枪不会对安全形势起积极作用。持枪人将对没有武器的人和所在社区造成威胁。”
  “禁止私人持枪,等于削弱了平民自我防护的能力,反而增加了坏人的气焰和武力上的优势。”
  那些允许私人持枪的国家
  《环球》杂志记者/吴陈 (发自日内瓦)
  《环球》杂志记者/杨立民 (发自里约热内卢)
  《环球》杂志记者/汪平 (发自孟买)
  《环球》杂志记者/张宁 (发自巴格达)
  除美国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同样允许私人持有枪支。其中有的国家是出于保护民众自身安全考虑,有的国家有持枪传统,而有的国家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因素,枪支已呈泛滥之势&&
  在有些国家,民众并非全都能很轻易得到枪支,因为有严格的购枪申请条件以及用枪规范的限制。尽管如此,从非正规渠道获取枪支以及枪支的滥用,仍使得一些悲剧无法避免。
  瑞士:藏枪于民
  来瑞士旅游的游客乘坐火车时,经常可以看到携带冲锋枪等武器的军人,让人不免有些紧张。但仔细看过会发现,瑞士军人们的神情却是轻松自如,并不像要执行什么重要任务。
  这一“奇观”源于瑞士实行的“藏兵于民”政策――平时只保留极少量的职业军人,而通过义务兵役制可在战时迅速动员约35万人的军力。
  义务兵役制规定,男性健康公民19~20岁时要接受15周的军训,并编入连队,而后便可回家从事其他职业。但在此后的22年里,每隔一两年便要接受一次为期3周的复训,而且必须在接到征召令后24小时内到达指定位置准备作战。为保证迅速动员,在这20多年间他们都可以携带单兵装备和弹药回家。
  因此,这个近200年来无战事的中立国居民拥有枪支比例高居欧洲榜首。瑞士只有不到800万人口,而据当地媒体2011年的报道,瑞士家庭存放的枪支却多达230万支,其中包括20多万新时代军用枪支和145万老旧军用枪支。
  自上世纪50年代冷战开始,瑞士重新启用1940年首次做出的“军人在家保管单兵武器弹药”的规定,旨在保证快速动员,防范来自前苏联阵营的突然袭击。如今,这一威胁早已不在,而家庭保管军用枪支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因此,“禁枪”成为瑞士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并经常讨论的问题。
  据统计,瑞士开枪自杀的比例3倍于欧洲的平均数。瑞士每年发生约1300起自杀案件,其中有1/4使用枪支,而使用军用枪支的案件每年在100~200起。
  早在2002年,瑞士议会就曾为是否改变这种做法举行过投票,但反对改变的票数居多。2005年底,议会重申这种做法有利于快速反应和官兵回炉训练。
  日,瑞士前著名滑雪女运动员克里娜?雷伊-贝莱被其丈夫用军用手枪打死,在瑞士引起震动,掀起一场是否应让士兵把枪弹留在家里的激烈争论,也促使政策制定者思考如何保障安全使用枪支。
  2007年9月,瑞士议会再次就此进行讨论,并以微弱多数通过法令,禁止公民在家中保管军用弹药,但个人的军用枪支可继续在家保存。此后,军队开始回收并集中保管单兵军用弹药,以防止枪支伤人事件。
  但法令同时规定,快速反应部队的2000多名成员不受此禁令限制,仍可以携带弹药回家。此外,联邦政府也可根据安全局势的需要随时修改这项禁令。
  瑞士军队从2008年初开始收回军人家中保管的单兵弹药,同时停止向结束军训返乡的军人发放单兵弹药。
  然而,近两年,瑞士仍然时有涉及军用枪支的暴力案件发生。2008年,瑞士发生了约240起使用军用枪支自杀的案件。2009年,又有一名少女在苏黎世一公交站被人用军用枪支打死。
  此后,瑞士社会党和绿党等左翼政党和团体提出“防止武器暴力”倡议,以遏制枪支暴力为目标,建议联邦政府规定禁止滥用武器弹药,军人轮训结束离开军队时将枪支交给军队保管,联邦政府建立枪支登记制度,等等。这一倡议遭到人民党等右翼政党反对,他们认为藏枪于民是瑞士的传统,此外,现在实行的军人上缴弹药、仅携带枪支回家的规定,足以保障武器的安全使用。
  2011年2月,瑞士举行全民投票,56.3%的人反对这项倡议。这样一来,直到今天,瑞士军人依然可以携带枪支回家保管。
  巴西:持枪犯罪有增无减
  7月27日下午,住在里约热内卢北区一个贫民窟的11岁女孩布鲁娜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警匪枪战。她想赶紧跑回家,但在穿越马路时被一颗流弹击中腹部。警察马上用装甲车把她送进医院,医生给她做了4个多小时的手术抢救,但她仍因伤势过重,当晚不治身亡。
  在“暴力之都”里约热内卢,每年都有上百名无辜行人被流弹击伤,十几人被流弹打死。在整个巴西,持枪抢劫、杀人、绑架和流弹伤人已是司空见惯,几乎每天都有这类案件发生。非法枪支泛滥使巴西成为世界上使用武器杀人最多的国家,甚至远远超过中东的战乱国家。
  据禁枪组织估计,巴西境内共有1750万枪支,除了10%属于军队和警察外,其余90%都在民间。一些黑社会组织和贩毒集团的武器装备甚至超过警察。
  据巴西卫生部的统计,2010年,巴西共有49932人被杀,其中35233人是被枪杀的。如果加上那些用枪自杀、走火致死和因不明原因中枪死亡的人,死于枪下的人超过3.8万。但令官方高兴的是,这一数字比2009年下降了4%。
  为了遏制枪支泛滥,巴西政府2003年颁布了裁减武器条例,对武器和弹药的登记、持有和买卖做了严格的规定,鼓励民众将武器上缴销毁,根据武器新旧给予50~150美元的补偿。
  根据条例,公民购买武器弹药必须向联邦警察局提交申请,并满足以下条件:年满25岁以上;没有犯罪记录;有正当职业和住址证明;具有使用武器的技术和心理素质,并由联邦警察局认可的专业机构出具证明;工作和生活地区确有使用武器的需要;缴纳约合30美元的手续费。
  条例虽然没有禁止买卖武器,但却规定:购买的武器只能保存在购买人家里或工作单位里,不能携带武器外出;购买武器后必须马上到联邦警察局登记,登记时就要确定武器放在家里还是工作单位;因工作需要或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等原因确需随身携带武器的人,需要向联邦警察局申请临时携带武器证;武器登记证的有效期为3年,到期后需要拿着批准购买武器证明和购买发票到联邦警察局重新登记;拥有没有登记的武器或者没有证明携带武器上街是违法行为,可被判处4~8年监禁和罚款。
  从2003年到现在,条例已经实施了9年,政府也收缴销毁了大量的枪支弹药,但是目前巴西持枪犯罪的案件有增无减。司法部副部长巴雷托无奈地说,“巴西生产的武器,从工厂、销售商到购买者手里,整个链条都受到政府的严格监控,但问题是,犯罪分子的枪支是偷来的。”
  犯罪集团偷盗的武器主要来自保安公司。一份报告显示,在巴西最大的圣保罗州,保安公司有1/3的武器被偷盗。2006年3月,一伙歹徒甚至潜入里约的陆军军营,偷走了10支自动步枪和一支手枪。今年2月,圣保罗州一个法院仓库内保存的96件武器被犯罪团伙盗走。
  除偷盗外,犯罪集团的武器来源还有走私、抢劫,以及向腐败的军警人员购买。走私的武器主要来自邻国巴拉圭、玻利维亚和哥伦比亚。
  巴西人对禁止买卖武器的态度有些矛盾。2005年10月,巴西政府就全面禁止买卖武器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公决举行前,两家著名机构进行的民意测验均显示大多数人赞成禁止买卖武器,但实际结果是,近64%的人投了反对票。
  分析人士指出,造成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武器生产商投入巨资宣传,使很多人认为,在社会治安日益恶化、政府无法保障公共安全的情况下,禁止买卖武器剥夺了公民自卫的权利;禁止买卖武器实际上只是限制了好人,而坏人有很多途径可以获得武器。
  印度:合法持枪是身份的象征
  根据国际机构的统计,印度的私人枪支持有量高达4000万支,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尽管如此,据枪支政策管理网站的数据,印度平均每100人只拥有3把枪,而美国每100人有89把枪,人均持有量仍处较低水平。
  印度的私人枪支使用和分布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在这4000万支枪中,仅有约15%的枪是合法持有的;约85%是未注册且易于藏匿的小口径枪支,而90%的枪杀案用的也是这种枪,这些枪大量存在于印度北部地区和反政府武装活动的区域,多为农村家庭作坊加工制作,基本上是单发的粗制土枪。
  根据印度法律,如果通过警察部门审查,获得枪支许可证后,持有枪支是合法的。由于政府审查条件十分苛刻,一般很难获得许可证,合法持枪的人可以说是非富即贵,多为富有的商人或者政府官员等被印度老百姓称为“VIP”的人群。一般来说,这类群体基本上都是通过政府许可经营的枪支销售商那里购买,持枪的目的主要是用来防身,其次是用来证明身份。
  总体来说,印度社会治安较为稳定,但是国内教派冲突和分离主义群体、反政府武装长期存在,安全也存在隐患。特别是2008年11月发生在孟买的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世界,恐怖分子利用武器酿成至少195人死亡、大约300人受伤的惨剧。印度民众特别是富人由此担心其人身安全,开始加大对枪支等武器的购买。
  印度大城市以及富裕地区的女性持枪也是一大特点,但这些女性基本都经济富足,拥有持枪许可证。印度是个典型的讲究男尊女卑的国家,女性地位低,而且女性受骚扰、强奸也很普遍。
  33岁的牙医哈维?西图生活在印度西北部的昌迪加尔,她去年拿到了持枪许可证。从此,她枪不离身,一把点22左轮手枪一直藏在她的手提包里。西图说:“我不相信警察能保护我。近来有太多针对女性的攻击事件。每个人都有自卫的权利。我认为所有易受攻击的女性都应该持枪。”
  对于持有许可证的人来说,他们都是在政府登记备案的。在枪支使用上还是严格执行规定的,尽管也传出一些政客或者宝莱坞明星为了泄私愤开枪打死佣人,但基本上数量较少。
  由于特殊的国情,印度广大城市和中南部地区相对而言治安环境要好得多,枪支泛滥只是针对东部和北部地区而言。
  在印度北部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由枪支引发的死亡事件不断,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由于该地区穆斯林占大多数,但在当地的政治和利益分配上长期被压制,分离主义情绪严重,不时组织力量武装袭击政府军队和警察机构。印度政府在该地区部署大约70万名军警,除了部分部署在印巴实际控制线上的边防部队之外,大部分军警力量被用于内部“维稳”。
  伊拉克:战乱下的枪支失控
  伊拉克仍处在战乱之中,暴力事件频发。在这样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地方,枪支既能为人带来生命的保障,也能使人更轻易地失去生命。
  根据伊拉克内政部的不完全统计,在这一人口大约3100万的国家,私人枪支数量达到大约950万支。按照这一比例推算,这个国家平均每100人就拥有30支私人枪支。
  造成伊拉克私人持枪数量巨大,存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因素。
  早在萨达姆统治时期,国家实行独裁制度,私人持枪受到严格控制。那一时期,暴力活动和恐怖袭击在伊拉克境内并不多见,是伊拉克安全形势最好的时期。
  美国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后,推翻具有较强控制力的萨达姆政府,在开启恐怖活动“潘多拉”之盒的同时,也将大批枪支释放入民间。
  近10年来,枪支流入民间的主要渠道是:战后,利用管制空白,反政府武装人员和企图自卫的民众均从军队、警察武器库中盗走大批枪支。另有众多武器掌控在黑市武器商手中。
  伴随枪支失控的,是安全形势的不断恶化,在年间达到顶点,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之间的教派冲突、库尔德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种族仇杀均极其严重,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情况最严重时,在首都巴格达街头,随处可见倒毙的尸体。
  今年5月份,伊拉克内政部做出一项新规定,为私人持枪打上合法化烙印。根据该规定,每户家庭允许拥有一支枪,但必须到警察局登记备案。内政部的解释是,允许私人持枪,便于掌握民间枪支的数量,加以控制;同时,私人持枪,在当前安全形势恶化的背景下,也有利于民众自卫。
  这条法令颁布之后,刺激了枪市。目前,伊拉克并无枪支销售的公开合法渠道。所谓枪市,实际是黑市。据《环球》杂志记者走访黑市了解,各类枪支价格目前普遍上扬。例如AK-47式自动步枪,以往单价不超过320美元,枪支合法化法令颁发后,价格已升至530美元左右。
  黑市枪支顾客并不愿意接受采访。黑市枪贩告诉记者,购枪者主要目的在于保卫自家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现阶段,伊拉克安全形势恶化并不仅仅体现在恐怖袭击的增加,入室抢劫和绑架等刑事案件也时发生,武装人员甚至经常直闯平民甚至军警和政府官员的住宅,开枪杀人。因此,私人购枪,很多情形下实在是情非得已。
  不过,记者在采访并未持枪的中立人士时发现,民众对私人持枪存在支持与反对两种声音。
  巴格达民权活动家穆罕默德?奥特曼对记者说:“私人持枪不会对安全形势起积极作用。持枪人将对没有武器的人和所在社区造成威胁。”
  奥特曼还认为,更深层次的禁枪理由是,多年身陷暴力渊薮的伊拉克,应当致力于建立去武器化的平民社会,只有国家才有权利拥有枪支。
  34岁的杂货店主穆塔达?哈桑支持私人持枪。他认为,每家每户拥有一支枪,既可以防范恐怖袭击和其他暴力犯罪,又不至于导致枪支泛滥。
  他说,过去很长时期以来,伊拉克安全部队收缴了大批私人拥有的枪支。但他们的收缴行动往往是针对和平居民,这些人持枪的目的仅仅是自卫。而对于真正具备危害性的恐怖分子和反政府武装人员,安全部队的收缴行动并无大的成效。这样,禁止私人持枪,等于削弱了平民自我防护的能力,反而增加了坏人的气焰和武力上的优势。
  来源: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责任编辑:徐秀菊)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胖到脖子都没了……[]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军训活动个人体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军训活动个人体会
上传于||文档简介
&&军​训​活​动​个​人​体​会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办私人的家教违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