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还田20t秸秆还田,可增加有机质多少千克

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好处__中国农业机械化质量网
您现在的位置:&
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好处
&&& 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争抢农时季节的一项综合配套技术。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因此,秸秆也是丰富的肥料资源。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据测定,湿玉米秸秆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0.27%,含钾量为2.28%。如每亩地还田秸秆1000千克,则可增加有机质150千克,每亩地一年若还 田鲜玉米秸秆1250千克。则相当于4000千克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含氮、磷、钾相当于18.75千克碳铵、10千克过磷酸钙和7.65千克硫酸钾,还能补充其它多种营养元素。故秸秆还田对于改良土壤有着积极的作用。
1、增加土壤有机质,增肥地力。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元素,这些正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秸秆是丰富而又经济的肥料资源,含有农作物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农作物的秸秆与粮食的比为1:1~2:1。作物秸秆中有机质为15%左右,氮素0.3%~0.6%。
2 、形成有机质覆盖,抗旱保墒。秸秆还田可形成地面覆盖,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储存降水和提高地温等诸多优点。据测定,秸秆直接还田,土壤的保水、透气和保温能力大大增强,吸水率可提高10倍,地温提高l—2℃;还田一亩鲜玉米秸秆(1250kg),相当于增施4000kg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相当于增施碳铵18.75kg、过磷酸钙10kg、硫酸钾7.65kg。秸秆还田可使下茬作物平均增产10%~20%。
3、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由于根茬粉碎疏松和搅动表土,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能,破坏玉米螟虫及其他地下害虫的寄生环境,故能大大减轻虫害,一般可使玉米螟虫的危害程度下降30%。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后,通过转化可释放养分,同时还通过腐殖化后使一些有机化合物缩合脱水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结构、持水、吸水、黏结性状,从而提高土壤自身调节水、肥、气、热的能力。据有关资料介绍,秸秆粉碎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孔隙度分别增加0.025%~0.150%和2%~6%,土壤容量可降低0.057%~0.167%。
4、省工增产、争抢农时。一般情况下,机械化秸秆还田的作业成本仅为人工还田的1/4,每亩25-35元,而工效可比人工还田高40~120倍,还可增产增收。因此,机械化秸秆还田是大面积实现以地养地、建立高产稳产农田的有效途径。
5、改善土壤环境,改造中低产田。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质,还田后生物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强度提高,接触酶活性可增加47%。随着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强,生物固氮增加,碱性降低,促进了土壤的酸碱平衡,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此外,秸秆还田土壤容重可降低0.06%~0.2%,孔隙度增加3%—7%,通气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小,土壤结构明显改善。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既可缓解化肥施用量的不足,又能获得化肥无法达到的效果,当年即可见效。据资料介绍,每亩粉碎还田作物秸秆150~200kg,下茬可增产10%。
6、优化环境、防治污染。秸秆覆盖地面,干旱期减少了土壤水的地面蒸发量,保持了耕层蓄水量,雨季缓冲了大雨对土壤的侵蚀,减少了地面径流,增加了耕层蓄水量。覆盖秸秆隔离了阳光对土壤的直射,对土地与地表温热的交换起了调剂作用,农田覆盖秸秆有很好地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秸秆覆盖与除草剂配合,提高了除草剂的抑草效果。机械化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长期以来农民大量焚烧秸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农业和环保农业的发展。因此,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作为增肥改土工程和环保农业的重要技术,是目前国家重点推广实施的农业新技术之一。
综上所述,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养分,特别是钾素营养。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了土壤结构,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秸秆覆盖还有保墒、调温、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盐碱等作用。这样就大大改善了土壤的水分、养分、通气和温度状况,优化了农田生态环境,为夺取作物高产、稳产、优质打下基础。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机械网)
发布时间:<font color="#15-05-15
&&&提交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范国山
&&&责任编辑:
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信息处&董洁芳
| 意见建议 | 联系方式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主办: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中国农机产品质量认证中心)  中文域名:中国农业机械化质量网.中国
最佳浏览模式:分辨率Loading...
公司地址:山东省德州市经济开发区晶华大道3268号
服务电话:400-
销售热线:
传真电话:
服务热线:
联&系&人:闫春义
手&&&&机:
企业信箱:
新闻中心你现在的位置: >
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技术
新闻来源:作者:发布时间: 21:41点击数:
一、秸秆还田改土培肥原理
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因此,秸秆也是丰富的肥料资源。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据测定,湿玉米秸秆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0.27%,含钾量为2.28%。如每亩地还田秸秆1000千克,则可增加有机质150千克,每亩地一年若还田鲜玉米秸秆1250千克。则相当于4000千克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含氮、磷、钾相当于18.75千克碳铵、10千克过磷酸钙和7.65千克硫酸钾,还能补充其它多种营养元素。故秸秆还田对于改良土壤有着积极的作用。
秸秆还田机秸秆还田增产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是养分效应、改土效应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
(一)养分效应
1、提高土壤氮磷钾素养分含量及其利用率
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磷钾素养分都有增加,其中尤以钾素的增加最为明显。
2、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及其增产作用
含钾高的各种植物残体都是生物钾肥,其作用是利用作物在其生育过程中吸收的土壤钾,以秸秆还田形式归还土壤,以供再利用,从而保持土壤钾的良性循环,试验证明秸秆还田后提供了大量的有效钾而导致作物增产。
3、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硅的影响及其增产作用
硅虽然不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但若植物缺硅,茎秆及叶片的刚性就会减低,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光合作用的能力下降,而秸秆还田是提供有效硅的一个来源。
(二)改土效应
秸秆还田重在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秸秆在耕翻入土之后,在分解过程中进行矿质化,释放养分,同时进行腐殖质化,使一些有机质化合物缩合脱水,形成更复杂的腐殖质,从而改善了土壤的结构及保水、吸水、粘结、透气、保温等性状,提高了土壤本身调节水、肥、温、气的能力。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养分结构趋于合理,可使其容重降低,土质疏松,通透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小。试验证明原来耕翻性极差的粘土,满地大坷垃,拖拉机一档耕地,冒黑烟。而在秸秆还田后,二档作业不超负荷,土体构造明显改善。土壤的保水、透气、保温能力提高,吸水率相差10倍,地温提高1—2℃。实行秸秆还田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具有良好的改土作用。
另外,秸秆还田机秸秆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碳源,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了土壤的生物活性。
(三)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效应
农田生态环境即作物生长环境,它包括农田气候,土壤水热状况,植物养分循环和杂草生长因素。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作物生长,试验证明秸秆覆盖有保墒、调温,压草等多种作用。
1、保墒和调控田间温湿度
1、保墒和调控田间温湿度
秸秆覆盖地面,干旱期减少了土壤水的地面蒸发量,保持了耕层蓄水量,雨季缓冲了大雨对土壤的侵蚀,减少了地面径流,增加了耕层蓄水量。覆盖秸秆隔离了阳光对土壤的直射,对土体与地表温热的交换起了调剂作用。
2、抑制杂草
农田覆盖秸秆有很好地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秸秆覆盖与除草剂配合,提高了除草剂的抑草效果。
综上所述,秸秆还田机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养分,特别是钾素营养。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了土壤结构,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秸秆覆盖还有保墒、调温、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盐碱等作用。这样就大大改善了土壤的水分、养分、通气和温度状况,优化了农田生态环境,为夺取作物高产、稳产、优质打下基础。
下一篇:没有了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猜你感兴趣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安徽农网农业科技
&&|&&&&|&&&&|&&&&|&& &&|&&&&|&& &&|&&&&|&&&&|&&
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 10:16:36
&&& 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就是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玉米、高粱、小麦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散在地表,随即耕翻人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
&&& 一、秸秆直接还田的作用
&&& 秸秆直接还田,主要有恢复和创造土壤团粒结构,固定和保存氮素养料,以及促进土壤中难溶性养料溶解等作用。
&&& 1、改善土壤结构性。秸秆在分解过程中进行矿质化,释放养分,同时进行腐殖质化。秸秆直接还田有利于新鲜腐殖质在土体内部形成,可以随即与土粒结合,促成土壤的团粒结构,这就避免了腐熟后施用时,活性腐殖质可能因干燥变质而失效的缺点。
&&& 2、固定和保存氮素养料。作物收获后立即将秸秆切碎加以翻耕,在分解过程中,将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微生物与作物争氮现象,这是秸秆直接还田时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但是另一方面,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结果指出,秸秆直接还田时,能增加土壤的固氮作用,同时又能使土壤中原有的含氮化合物免于损失。新鲜秸秆分解过程中所保存的氮素,大部分易转化为有效态,可供当季作物利用。
&&& 3、促进土壤中植物养料的转化。秸秆直接还田较之堆沤腐熟后施用,更能加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加速有机质本身所含植物养料的分解,而且有助于土壤中原有的磷、钾等矿物质养料的释放,从而加速了土壤中"生物小循环"的进程,有利于土壤有效肥力的进一步提高。
&&& 据资料,秸秆还田后的土壤随还田年数的不同,有机质可增加0.025-0.15%,土壤容重降低0.057-0.167克/立方厘米,孔隙度增加2-6%,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少,贮存水份、养分能力增强。
&&& 二、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
&&&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作业工艺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技术要求,为提高秸秆还田的效果,避免可能出现的有害因素,在这些作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技术要求。
&&& l、配合施用氮磷化肥。秸秆直接还田时,作物与微生物争夺速效养分的矛盾,特别是争氮现象,可通过补充化肥来解决。通常秸秆的碳氮比约为80-100:1,为此,应适当增施氮素化肥,对缺磷土壤则应补充磷肥。据试验,玉米秸秆腐解过程需要的碳、氮、磷比例为100:4:1左右,一般每亩还田秸秆500千克,需施4.5千克纯氮和l.5千克纯磷(或施20-50千克速效氮或10-15千克尿素)。
&&& 2、秸秆粉碎与翻埋方法。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时要注意选择拖拉机作业档次和调整留茬高度,粉碎长度不宜超过10厘米,严防漏切。玉米秸秆不能撞倒后再粉碎,否则即不能将大部分秸秆粉碎,还会因粉碎还田机工作部件位置过低,刀片打击地面增加负荷,甚至使传动部件损坏。工作部件的离地间隙宜控制在5厘米以上。秸秆粉碎还田,加施化肥后,要立即旋耕或耙地灭茬而后翻耕,翻压后如土壤墒情不足,应结合灌水。在临近播种时要结合镇压,促其腐烂分解。
&&& 若实施夏玉米免耕覆盖精播机械化技术时,要求前茬小麦秸秆粉碎后覆盖在地表,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的翻动而直接播种,以保持土壤原有的结构、层次,同时也维持和保养了地力、墒情。但一定要在播种之后及时喷洒化学药剂,以消灭杂草及病虫害。在作物生长期间,也不再进行其它耕作。
&&& 3、翻埋时间。秸秆直接还田的时期,一般在作物收割后立即耕翻人士,避免水分损失致不易腐解。玉米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应及时摘穗,趁秸秆青绿,含水率30%以上。此时秸秆本身含糖分、水分大,易被粉碎。对加快腐解,增加土壤养分大为有益。在翻埋时旱地土壤的水份含量掌握在田间持水量60%时为适合,如水分超过150%时,由于通气不良,秸秆氮矿化后易引起反硝化作用而损失氮素。
&&& 4、秸秆还田量。在薄地、化肥不足的情况下,秸秆还田离播期又较近时,秸秆的用量不宜过多;而在肥地、化肥较多、距播期较远的情况下,则可加大用量或全田翻压。注意应避免将有病害的秸秆直接还田。
&&& 三、秸秆粉碎机
&&& 目前我国生产的秸秆粉碎机有多种型式,如联合收割机安装的秸秆切碎,抛散装置,"L"型甩刀式秸秆切碎机、锤爪式秸秆切碎机等。下面就其结构。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进行说明。
&&& 1、联合收割机的秸秆切碎装置
&&& (1)一般构造:联合收割机(如、ESI4等)上的秸秆切碎装置安装在逐稿器的后下方,由滑草板、切碎滚筒、定刀以及扩散板等组成。切碎滚筒上销接有动刀片,呈螺旋线排列。动刀片为长方形,两边都有刀口,磨钝后可换迫使用。定刀片固定在定刀座上。定刀座的固定位置有长槽可进行调整,以改变与动刀的重叠量。扩散板为左右对称的曲面导流片,其导向角度可进行小量调整。切碎滚筒由联合收割机的发动机皮带传动而旋转,其转动方向与联合收割机的行走方向一致。
&&& (2)工作原理:被逐稿器抛出的秸秆经滑草板落在高速旋转的切碎滚筒上。动刀片把麦秸带至定刀片间隙处进行切割,将秸秆切成碎段。切碎后的秸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扩散板抛出,均匀铺撒在地面上。调整扩散板的角度可以改变铺撤幅宽。调节动、定刀片的重叠量可调节切碎长度。
&&& 这种秸秆切碎装置工作时为有支承切割,而且秸秆喂入均匀,因此在秸秆含水量合适的条件下,切碎质量好,动力消耗也较小。
&&&& (3)正确使用:切碎装置的切碎质量和所需功率与小麦的产量、成熟程度以及秸秆中含杂草的多少等有关。当小麦的成熟度高,秸秆含水量低,又无杂草的情况下,功率消耗约为5千瓦,而且切得碎,铺得匀。当杂草多、小麦成熟度差时,功率可达10千瓦以上,甚至更高,而且切碎质量大大恶化。因此为了保证行秸秆切碎和铺撒的质量,提高联合收割机的收获效率,应尽量在小麦成熟度适宜时进行收割。使用中还应特别注意保持动、定刀片刃口的锋利,否则也会降低切碎质量和增加动力消耗。
&&& 联合收割机上的秸秆切碎、铺撒装置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功率消耗较低。与收获后再次进地进行切碎作业相比,既可减少一道作业,提高了工效,而且切碎质量好。
&&& 如秸秆量少时,也可不用秸秆切碎装置,可在联合收割机尾部加装一反向旋转的秸秆抛撒器。当秸秆从逐稿器落下时,直接由旋转的橡胶条式抛撒装置将秸秆抛撒在地面上。
&&& 2、"L"型甩刀式秸秆切碎机
&&& (l)一般构造:由切碎装置、机架护罩、地轮、传动装置、悬挂(或牵引)装置等组成。切碎装置由刀轴、刀座及刀片等构成。刀座按螺旋线排列焊接在刀轴上。"L"型刀片较接在刀座上,相邻刀片的运动轨迹有一定的重叠量。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的动力经切碎机上的变速箱、传动皮带传递给刀轴,带动刀片高速旋转。刀片的旋转方向与切碎机的行走方向相反。切碎机的主要工作部件为刀片,呈"L"型,刃口朝向前进方向。有的刀片制成双面刃口,可以换面使用。为了使刀轴和甩刀的销轴受力平衡,并提高切碎效果,一般"L"型甩刀左右对称配置呈"Y"型。通过调节地轮的安装高度可以改变切碎直立茎杆的留茬高度。"L"型甩刀式切碎机的工作幅一般为1.5-2米。刀轴的转速一般为1300转/分钟左右,转速太低会影响切割质量。
&&& (2)工作原理:切碎机工作时,高速旋转的刀片与机器前进速度合成为有环节的余摆线运动。机架前部的挡板首先将秸秆推压呈倾斜状,刀片将秸秆拣拾并砍断。在挑起秸秆的同时,由刀片产生的风力将秸秆喂人切碎机护罩内,又受到刀片的多次砍切而成碎段。切碎的秸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护罩均匀抛撒落地。甩刀式切碎器为无支承切割,作业时,由于拖拉机轮子对秸秆的折压、机器前进中秸秆的前倾和互相交叉以及秸秆含水量的大小等因素,使秸秆的切碎长度变化很大。
&&& (3)正确使用:"L"型甩刀以其横向刀刃对直立的粗茎秆(如玉米、高梁)进行切割,效果较好,而对麦类软质秸秆的切碎效果较差,也不适用于机收后麦秸条铺的切碎和铺撒。使用中应注意勿使刀片切土和打击坚硬的物体,因此作业前应先平整地面的沟和埂。刀片磨损后应及时更换,以保证切碎质量。如刀片折断应立即更换新刀,防止因不平衡而引起机器强烈的振动。作业时拖拉机的液压操纵手柄处于浮动位置,这样切碎机可以随地面仿形。
&&& 常用的几种秸秆粉碎还田机
&&& l、4JF-40型秸秆粉碎还田机。河北省赵县农机修造厂生产,与120、150型小四轮拖拉机配套(前置式全悬挂),可将收获果穗后的农作物茎秆(玉米、麦类)直接粉碎还田。
&&& 2、4Q系列(1.5、2型)秸秆切碎机。石家庄农机厂生产,与上海-50型、铁牛-55型拖拉机配套,工作部件为锤爪式。该机型对稻麦类软秸秆和玉米、高梁、棉花等硬秸秆均具有良好的切碎性能。
&&& 3、4F系列(l.5、2、l.SA、ZA型)秸秆粉碎还田机。河北省石家庄第二农机厂生产,与50、55、60、75型拖拉机配套(半悬挂、悬挂),主要用于田间直立或铺放的玉米、高梁、稻麦等秸秆及蔬菜茎蔓的粉碎,碎秸秆自然无效均匀撒布。4FI.SA尾部设有可调式扩散装置及全面限深装置,适应性更广泛。
&&& 4、XEP型系列(200、1300型)。黑龙江省854机械厂生产,是与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配套的茎杆粉碎还田装置。它直接与联合收割机尾部连接,由粉碎部件、抛撒部件、机架和传动部件组成。利用联合收机的工作动力驱动其工作部件,在联合收割的同时,将作物茎秆粉碎抛撒还田。
&&& ( 作者: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 郭颖林 江洪银 吴晓浦 何超波 岑竹青 张健美 )
&&&&&&&&&&&&&&&&&&&&&&&&&&&&&&&&&&&&&&&&&&& ( 来源:安徽省技术市场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秸秆粉碎还田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