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同时学好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的区别

如何正确理解量子和量子力学(仩) 石江波 最近偶遇一位从总后退下来十几年的老首长,除了寒暄首长说退下来做了点事,最为看重的是利用量子力学开发了一套通过探测物质波,从而能够看穿一切的设备旁人问起进展,正在取得突破云云转头问我意见,我只能听听不语笑笑无言。作为学习悝论物理的老青年故而添了些许动力,聊聊我关于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量子” 或是因为整套理论建立起来的过程太坎坷或是当初理解量子理论的人确实太少,不论是英文还是中文量子这个新物理学名词起的都不算好,很容易让人将其与基本粒子、能量、最小单位等概念混为一谈恰恰“量子”与上述概念都多少有些关系,但本质却完全不同更增添了对其理解的难度。 首先量子鈈是物质。它不是粒子完全不同于分子、原子、质子、夸克等微观粒子,量子与这些粒子的区别就像“狗”与“热狗”的区别量子不昰某一个或某一类具体的物质。有物理学家习惯用“光量子”其实这就是“光子”,说成光量子是为了强调量子化的光子 其次,量子鈈是能量诞生之初,量子一词来源于(解释电子轨道跃迁时假定的)不可分割的、最小的能量但之后量子力学理论的发展大大扩展了量子一词的含义,事实上最小的能量也不是“一个量子”,量子不是可数名词 最后,量子不是物理量它不具备物理量纲(比如能量、温度、电压等),也没有物理单位(比如焦耳、摄氏度、伏特等) 综上,“量子”不表征最小的能量或最小的物质人们现在知道了,最小的能量是普朗克常数乘以本征频率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本征频率,比如光子和氢原子和电子各有不同的最小能量。这个本征频率就是那个所谓的波粒二象性中“波动性”的源头下面再说。最小的物质是几种夸克 “量子”到底是什么呢?通俗地讲量子力学理論趋于成熟之后,“量子”更多地用于表示普遍存在的“(量子)现象”表示物质存在的“(量子)状态”。理论上常常把“量子”莋为定语,形容这种“现象”和“状态”比如量子粒子、量子现象、量子态、量子场论等。所谓“量子化”某粒子(或某物质)不是說用某种方法把粒子改造成量子粒子,而是说用量子力学的理论去看待和解释这个粒子(或任意物质)任何粒子本身就是量子粒子,既包含电子这样的微观粒子也包括宏观物质,比如足球或地球完整阐述整套理论的学科就是量子力学。 二进一步地,什么是量子现象戓量子态 仅把量子解释为“现象”和“状态”还没有把这一概念说清楚,下面从几个方面进一步阐述 1,现代物理学 在经典物理学两夶支柱牛顿力学和电磁学的基础上,人们在研究黑体辐射和引力介质等问题上发现传统理论仍有欠缺1900年前后的四五十年中,相对论和量孓力学被逐步发展起来了起初,人们只是把现代物理学的这两个发现分别作为高速度和微观尺度下对牛顿力学的补充,又经过几十年嘚理论进步和试验验证人们意识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任何尺度下都完全覆盖了经典物理学,经典物理学对宇宙的认识只是大概过去嘚众多理论(比如万有引力公式)都是忽略量子现象和相对论效应下的近似。 现代物理学建立之前人们认识不到高速运动或微观尺度下,物理规律会有如此颠覆性变化就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和尺度下,相对论效应和量子现象并非没有只是非常不明显罢了,工业技術也不足以测量出小几个数量级的那么一点点误差 2,测不准原理 以上认识的意义在于:一个人、整个地球、一个电子等所有物质都呈現出本质相同特征的量子态。微观粒子所展现出来的量子态是什么呢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准确获得(测不准原理)。这个测不准的名字吔没有起好不是测量不准,也不是测量的方法和手段问题更不是测量活动本身干扰测量对象的问题,是物质本身就“不同时拥有”准確的位置和动量简单讲,不是不能获得是根本就不同时存在。用方程描述就是:位置的差与动量的差的积大于普朗克常数除以4pi

测不准原理意味着微观粒子的状态不仅不总是可知的,而且总是不可知的进一步地,这个原理也意味着在更小的尺度(位置差极小)下,粅质的动量有可能呈现巨大的起伏同样的,若物质的速度几乎不变(动量差极小)那么它就有可能“瞬间”处于更远的位置。后来囚们发现能量和时间也不可同时获得,能量差乘以时间差也大于关于普朗克常数的某个值这意味着,微观尺度下瞬时总存在着巨大的能量起伏(量子涨落),能量就是物质进而,瞬时状态下物质始终在自生自灭 它表征了机械决定论的彻底失败,即使你知道了某一粒孓在某一时刻的所有物理量那么,下一时刻其位置和状态仍然是不可计算得出的 测不准原理表征的微观粒子的这个特征,就是量子态朂典型的特性并且,这个原理是普适的宏观物质,比如地球也具有量子态,只是地球质量太大了其位置差或动量差都太小太小了,量子态很难被察觉测量罢了 3,波函数 薛定谔方程被引入到量子论完美地描述了微观粒子的波动特性(并非传统理论下的波动),这個波就是物质波或称德布罗意波,他表征了粒子位置的几率(我也认为物质波这个词起的不好它根本不是物质发出的波。之所以会这樣那是因为德布罗意发现这个方程时,也不知道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后面很多物理学家都对它进行过各种解释,直至理论成熟)物质波的函数就是波函数,它是物质对空间位置的二阶偏微分方程波函数的平方就是粒子处于某一位置的概率。它深刻揭示了:粒子在运动時没有确定性的路径(轨迹)任一时刻都没有确定性的位置,只能确定粒子在某一空间上出现的概率这就是最典型的“量子现象”。 茬这里解释一下那个著名的“波粒二象性”这个词来源于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微观粒子的一些特性(现在我们知道这些特性僦是量子现象)无法解释,一百多年争论下来人们认为“波粒二象性”最终统一了“微观粒子到底是粒子还是波”的不同认识,结束了爭论这是众多科普书和入门级教材的经典故事,事实上因为在争论的过程中,这个词里的“粒子”和“波”都是经典物理学里的粒子囷波没有任何量子的思想,因此这个词并准确应该这样正确理解粒子与波的关系:有静止质量的实体粒子就是量子化的粒子,不是经典粒子也不是电磁波或机械波,这些微观粒子量子效应十分明显它们不再像经典物理看待的粒子那样,它们没有确定的能量、位置、速度、动量它们的位置随机且受波函数的约束,它们可随时出现在波函数覆盖的任意位置它们之所以也像电磁波那样可以干涉衍射,那是因为波函数相互影响的结果这与经典物理学里波的干涉衍射有着本质的不同。 波函数是宏观统计描述测不准原理的数学表达不是粅质发射出来的波的函数,不存在被探测的可能量子现象所揭示的随机性并不是无规律的随机,某种程度上讲物质都是被有约束的随機性(波函数)所约束。波函数进一步说明了量子现象限制了我们所有的具体预测我们只可能知道什么“有可能”发生,而不会知道什麼“一定”会发生 4,普朗克常数 普朗克常数是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常数之一其数值非常小:6.6*10^(-34),量纲是焦耳秒这个常数的数量級所代表的尺度(通过简单换算,该尺度可以理解为10的负34次方米)是量子态和量子现象的极限尺度,也是人类认识科学的极限越接近10嘚负35次方这个尺度,量子态和量子现象就越明显比这个更小的尺度不可分割也不可获得,更是不可知的:在这个尺度以下空间和时间嘟不再平滑(平滑:任意点都可多次微分、任意线和面都可解析),能量和物质、空间和时间都在某些卷曲的维度里巨幅涨落 量子力学囷相对论均始终普适,只是在不同的尺度和速度下物质表现出来的哪个特性更加明显一些而已从爱因斯坦晚年所做的工作开始,物理学堺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统一四种基本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新理论,最初热力学被经典牛顿力学和电磁學所统一,之后电磁学被证明完全可以用量子力学解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完全可以覆盖牛顿力学,现在就剩下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了。仩世纪70年代狭义相对论量子场论成熟了,完成了最后一步的一半另一半——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目前看,可能并不存在(杨振宁李政道两位理论物理学家证明的宇称不守恒就是在这个方向上向前走了一大步,但距离最终建立这个量子场论还距离遥远)这意味着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并不完全相容,要么还有更高级更普适的理论尚待发现要么就根本不存在解释宇宙的终极方法。

三量子力学到底揭礻了什么 1,客观不再绝对客体不再独立存在。 客体受主体的观察而改变甚至可以说,客体受主体的存在而存在这在物理学和哲学上,都具有足够的颠覆性客体与主体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且互为存在的必要条件(从哲学层面上讲唯物主义被量子力学否定了,當然唯心主义也未被肯定。作为不那么严密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做一些修正,也就能包容这些矛盾了) 用量子力學的语言就是:物体不被观测时所处的位置始终处于波函数覆盖的任意位置,一旦被测量波函数将“塌缩”至唯一的确定的某位置。比洳电子的波函数“塌缩”后,可以测量到“一个”电子“同时”通过了两个缝客体“知道”主体对他的观测,主体的观测“影响”了愙体存在的方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知道”和“影响”并不源于测量过程中干扰了被观察对象而是被观测时,概率就“塌缩”荿一个具体事件打个比喻:物质就像在空中旋转的硬币,无法确定哪一面朝上对物质的“观测”就像硬币落了地,“正面向上占比50%”這个波函数就“塌缩”成了“某一面朝上”这一具体结果要是不去观测它,它始终在空中它的状态无法确定,除了只知道一个概率而巳 2,连续性并不存在物理量不再平滑。 任何物质和物理量均不可无限分割下去离散普遍存在。在普朗克尺度空间时间能量质量等等均不再平滑、不可微分、不可解析,这宣布了绝对的确定性不存在宇宙万物都受有约束的概率支配,绝对严密的逻辑也不再存在想想也好理解,就像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决定了进化并没有方向,进化更不是上帝设计出来的正因为有这样的“市场化”的生产制造和優胜劣汰机制,世界才会如此绚丽多姿 3,认识有极限可知不再绝对。 微观上因为空间有最小极限,那么意味着物质不再无限可分宏观上,宇宙也有可被知的边界那么,人类认识自身和宇宙就有了极限另一个角度,如果不确定性处处存在那么作为“认识”的标准“肯定”,就必然缺失即认识不再绝对、可穷尽(普朗克尺度下的空间就一定不再可知)。有人说知道其概率规律,也是一种“可知”我认为,这个观点不准确如果在这一知识“层”上只能认识到概率和可能性,那么下一“层”知识就无论如何都不可知了 4,无時无刻都在无中生有守恒不再绝对。 许多物理量要么等价要么相互深刻影响,传统物理概念被颠覆如质量能量等价,时间与空间等價引力与加速度等价,动量位置相互纠缠能量时间相互纠缠。在普朗克尺度以下存在着巨大的能量起伏,能量可以无中生有意味著物质也在自生自灭地生生不息,这意味着不存在绝对的“守恒”“守恒”变成了宏观状态下统计力学意义下的统计结果。

标题:想问个外行的问题量子場论和量子力学是什么关系。。

其中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呢。。
是不是要先学习量子力学然后才能再学习量子场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