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基因改造一只蚂蚁的智商,使其智商高于人类(不考虑大脑的大小),放回自然繁殖,会造成什么后果?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别惹乌鸦  
  有人认为鸟类的大脑根本没有容量可以用于思考,但实验证明,鸟类会思考,很有心计,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  英国剑桥大学的比较认知学教授妮可?克莱顿发现西丛鸦经常会从学生的饭盒里盗取食物,还偷偷地藏起来。而且通常很快又回到这些藏匿点,重新转移赃物。“它们做过贼,于是就疑心别的鸟也是贼”。更有趣的是它们藏匿食物时,如果当时有别的鸟在场,它会趁那些鸟不注意迅速藏好食物,或把嘴插进地里欺骗对方。可见,“聪明”很大程度上是在耍心眼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而最聪明的动物往往是社会性动物,它们要与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动物、人类斗智并生存,竞争并发展,形成了适应环境需要的类似于社会中人的具有普遍性的习性和智力。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员做过一个实验,在校园里提了一些乌鸦,做上标记,加以称量,再把它们放走。之后他们发现,那些被放走的乌鸦在校园里 一见到他们,就会冲着他们哇哇大叫,并用翅膀扑打他们。即便离开一段时间再回来,那些乌鸦仍然记得他们。所以,千万别惹乌鸦。  不仅如此,人类对动物智力生活的研究表明,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许多方面。  在塞内加尔大草原上,黑猩猩用牙齿啃咬木棍制造出“飞镰”捕杀小动物。瑞典动物园一只黑猩猩,每天早上收集笼子外的石头,等吵闹的游客到了,就拿它当武器攻击他们。日本东京大学一只7岁黑猩猩能在眨眼间识别并记忆电脑屏幕上闪过的数字的位置。《时代》杂志不久前有一期刊出一则封面故事,讲一只倭黑猩猩,自出生起就被当成人类小孩一样抚养长大,掌握384个单词,具有语言理解能力。采访时,他与记者边喝咖啡边聊天,显示了迷人的风度。  然而。在制造工具方面,乌鸦比黑猩猩还复杂精细,比如南太平洋岛上的乌鸦,最喜爱的虫子生活在极窄的岩石缝里,它们便衔来一片尖尖的树叶,再用它的牙齿和瓜子组成一个原始的钩子,将美餐钓上来。  就长期记忆而言,一些鸟类更加惊人。北美星鸦能在方圆12平方英里数百个地点储存3万多颗种子,并且在285天之后仍然记得,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灵长类动物可以与之媲美。  乌鸦的智商令人叹为观止。在英国,一只秃鼻鸦用冒烟的雪茄屁股把藏在它们翅膀下的虫子给熏了出来。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几千年后,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变成了现实:事先没有做任何训练,一只秃鼻鸦气定神闲地挑了一块石头扔到瓶子里,大小重量都恰到好处。我们不得不说它们具备一些基本的物理常识。在日本,乌鸦们发明了一种绝妙的吃果仁的办法:把坚果丢到车道上后飞到一边等汽车开过,等红灯亮时,它们再飞到马路中央安全地衔走那些被车碾碎了的果仁。  或许这并不奇怪,2004年克莱顿比较了乌鸦与黑猩猩的大脑,并得出结论:两者大脑与身体比例相当,智力上足以比肩。  可见,人类与动物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那些属于人类的智力或情感特征,动物也有。  人类能理解黑猩猩的智力,毕竟我们有大部分的基因是一样的,一样拥有前额叶皮层(这一区域一直被认为是智力产生的生物学基础),只不过小一点。即使海豚、大象、狗、老鼠这些哺乳类动物展现出不同寻常的认知能力时,人们也不至于太惊讶,毕竟他们的大脑与人类有相似之处。但鸟类的大脑却是一种与人类完全不同的丛状结构,没有人类那种层层叠叠的大脑皮质,却有这样高的智力,其中深藏奥秘。2.8亿年前,鸟类与猿类的进化就已经分道扬镳,两者的大脑结构完全不同,却各自独立进化出了相似的高级认知能力。比如使用工具、思维的能力等。这推翻了传统的智力进化论——智力进化的终极是人类的大脑皮层。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  今天人类统治地球也许只是一次进化的偶然,我们可以作另一种假想:我们有可能生活在一个由乌鸦统治的星球里,而人类只是鸟类主人的聪明玩偶。 (1)从文中看,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这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试作简要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分类: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别惹乌鸦  
  有人认为鸟类的大脑根本没有容量可以用于思考,但实验证明,鸟类会思考,很有心计,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  英国剑桥大学的比较认知学教授妮可?克莱顿发现西丛鸦经常会从学生的饭盒里盗取食物,还偷偷地藏起来。而且通常很快又回到这些藏匿点,重新转移赃物。“它们做过贼,于是就疑心别的鸟也是贼”。更有趣的是它们藏匿食物时,如果当时有别的鸟在场,它会趁那些鸟不注意迅速藏好食物,或把嘴插进地里欺骗对方。可见,“聪明”很大程度上是在耍心眼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而最聪明的动物往往是社会性动物,它们要与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动物、人类斗智并生存,竞争并发展,形成了适应环境需要的类似于社会中人的具有普遍性的习性和智力。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员做过一个实验,在校园里提了一些乌鸦,做上标记,加以称量,再把它们放走。之后他们发现,那些被放走的乌鸦在校园里 一见到他们,就会冲着他们哇哇大叫,并用翅膀扑打他们。即便离开一段时间再回来,那些乌鸦仍然记得他们。所以,千万别惹乌鸦。  不仅如此,人类对动物智力生活的研究表明,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许多方面。  在塞内加尔大草原上,黑猩猩用牙齿啃咬木棍制造出“飞镰”捕杀小动物。瑞典动物园一只黑猩猩,每天早上收集笼子外的石头,等吵闹的游客到了,就拿它当武器攻击他们。日本东京大学一只7岁黑猩猩能在眨眼间识别并记忆电脑屏幕上闪过的数字的位置。《时代》杂志不久前有一期刊出一则封面故事,讲一只倭黑猩猩,自出生起就被当成人类小孩一样抚养长大,掌握384个单词,具有语言理解能力。采访时,他与记者边喝咖啡边聊天,显示了迷人的风度。  然而。在制造工具方面,乌鸦比黑猩猩还复杂精细,比如南太平洋岛上的乌鸦,最喜爱的虫子生活在极窄的岩石缝里,它们便衔来一片尖尖的树叶,再用它的牙齿和瓜子组成一个原始的钩子,将美餐钓上来。  就长期记忆而言,一些鸟类更加惊人。北美星鸦能在方圆12平方英里数百个地点储存3万多颗种子,并且在285天之后仍然记得,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灵长类动物可以与之媲美。  乌鸦的智商令人叹为观止。在英国,一只秃鼻鸦用冒烟的雪茄屁股把藏在它们翅膀下的虫子给熏了出来。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几千年后,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变成了现实:事先没有做任何训练,一只秃鼻鸦气定神闲地挑了一块石头扔到瓶子里,大小重量都恰到好处。我们不得不说它们具备一些基本的物理常识。在日本,乌鸦们发明了一种绝妙的吃果仁的办法:把坚果丢到车道上后飞到一边等汽车开过,等红灯亮时,它们再飞到马路中央安全地衔走那些被车碾碎了的果仁。  或许这并不奇怪,2004年克莱顿比较了乌鸦与黑猩猩的大脑,并得出结论:两者大脑与身体比例相当,智力上足以比肩。  可见,人类与动物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那些属于人类的智力或情感特征,动物也有。  人类能理解黑猩猩的智力,毕竟我们有大部分的基因是一样的,一样拥有前额叶皮层(这一区域一直被认为是智力产生的生物学基础),只不过小一点。即使海豚、大象、狗、老鼠这些哺乳类动物展现出不同寻常的认知能力时,人们也不至于太惊讶,毕竟他们的大脑与人类有相似之处。但鸟类的大脑却是一种与人类完全不同的丛状结构,没有人类那种层层叠叠的大脑皮质,却有这样高的智力,其中深藏奥秘。2.8亿年前,鸟类与猿类的进化就已经分道扬镳,两者的大脑结构完全不同,却各自独立进化出了相似的高级认知能力。比如使用工具、思维的能力等。这推翻了传统的智力进化论——智力进化的终极是人类的大脑皮层。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  今天人类统治地球也许只是一次进化的偶然,我们可以作另一种假想:我们有可能生活在一个由乌鸦统治的星球里,而人类只是鸟类主人的聪明玩偶。 (1)从文中看,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这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试作简要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别惹乌鸦  
  有人认为鸟类的大脑根本没有容量可以用于思考,但实验证明,鸟类会思考,很有心计,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  英国剑桥大学的比较认知学教授妮可?克莱顿发现西丛鸦经常会从学生的饭盒里盗取食物,还偷偷地藏起来。而且通常很快又回到这些藏匿点,重新转移赃物。“它们做过贼,于是就疑心别的鸟也是贼”。更有趣的是它们藏匿食物时,如果当时有别的鸟在场,它会趁那些鸟不注意迅速藏好食物,或把嘴插进地里欺骗对方。可见,“聪明”很大程度上是在耍心眼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而最聪明的动物往往是社会性动物,它们要与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动物、人类斗智并生存,竞争并发展,形成了适应环境需要的类似于社会中人的具有普遍性的习性和智力。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员做过一个实验,在校园里提了一些乌鸦,做上标记,加以称量,再把它们放走。之后他们发现,那些被放走的乌鸦在校园里 一见到他们,就会冲着他们哇哇大叫,并用翅膀扑打他们。即便离开一段时间再回来,那些乌鸦仍然记得他们。所以,千万别惹乌鸦。  不仅如此,人类对动物智力生活的研究表明,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许多方面。  在塞内加尔大草原上,黑猩猩用牙齿啃咬木棍制造出“飞镰”捕杀小动物。瑞典动物园一只黑猩猩,每天早上收集笼子外的石头,等吵闹的游客到了,就拿它当武器攻击他们。日本东京大学一只7岁黑猩猩能在眨眼间识别并记忆电脑屏幕上闪过的数字的位置。《时代》杂志不久前有一期刊出一则封面故事,讲一只倭黑猩猩,自出生起就被当成人类小孩一样抚养长大,掌握384个单词,具有语言理解能力。采访时,他与记者边喝咖啡边聊天,显示了迷人的风度。  然而。在制造工具方面,乌鸦比黑猩猩还复杂精细,比如南太平洋岛上的乌鸦,最喜爱的虫子生活在极窄的岩石缝里,它们便衔来一片尖尖的树叶,再用它的牙齿和瓜子组成一个原始的钩子,将美餐钓上来。  就长期记忆而言,一些鸟类更加惊人。北美星鸦能在方圆12平方英里数百个地点储存3万多颗种子,并且在285天之后仍然记得,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灵长类动物可以与之媲美。  乌鸦的智商令人叹为观止。在英国,一只秃鼻鸦用冒烟的雪茄屁股把藏在它们翅膀下的虫子给熏了出来。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几千年后,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变成了现实:事先没有做任何训练,一只秃鼻鸦气定神闲地挑了一块石头扔到瓶子里,大小重量都恰到好处。我们不得不说它们具备一些基本的物理常识。在日本,乌鸦们发明了一种绝妙的吃果仁的办法:把坚果丢到车道上后飞到一边等汽车开过,等红灯亮时,它们再飞到马路中央安全地衔走那些被车碾碎了的果仁。  或许这并不奇怪,2004年克莱顿比较了乌鸦与黑猩猩的大脑,并得出结论:两者大脑与身体比例相当,智力上足以比肩。  可见,人类与动物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那些属于人类的智力或情感特征,动物也有。  人类能理解黑猩猩的智力,毕竟我们有大部分的基因是一样的,一样拥有前额叶皮层(这一区域一直被认为是智力产生的生物学基础),只不过小一点。即使海豚、大象、狗、老鼠这些哺乳类动物展现出不同寻常的认知能力时,人们也不至于太惊讶,毕竟他们的大脑与人类有相似之处。但鸟类的大脑却是一种与人类完全不同的丛状结构,没有人类那种层层叠叠的大脑皮质,却有这样高的智力,其中深藏奥秘。2.8亿年前,鸟类与猿类的进化就已经分道扬镳,两者的大脑结构完全不同,却各自独立进化出了相似的高级认知能力。比如使用工具、思维的能力等。这推翻了传统的智力进化论——智力进化的终极是人类的大脑皮层。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  今天人类统治地球也许只是一次进化的偶然,我们可以作另一种假想:我们有可能生活在一个由乌鸦统治的星球里,而人类只是鸟类主人的聪明玩偶。 (1)从文中看,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这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试作简要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最佳答案(1)会制造工具,长期记忆能力强,具有语言理解能力,具有高智商。
(2)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大部分相同的基因,海豚等哺乳动物的大脑与人类有相似之处,因此,传统的智力进化论认为:大脑皮层。同的丛装结构,却进化出高级认知能力。由此推翻了传统智力进化论,进而推导出,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
(3)示例一:举例子,举出马鸦偷藏食物、被捕捉做实验对实验人员的报复的事例,既具体生动,饶有趣味,又能有力地突出乌鸦社会性动物的特征。示例二:作比较,将乌鸦与猩猩在制造工具、记忆力、智商等方面作比较,一方面突出了乌鸦等鸟类所具有的高级认知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为进化理论的创新提供前提。
(4)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①需要长期细致地观察、大量反复地实验;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科学的比较、缜密的分析;③需要具有挣脱传统思想束缚的创新精神。
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4发现相似题当前位置: >
【组图】调节智商基因簇人会变得更聪明?(组图)时间:日05:40来源:新华网原标题:调节智商基因簇人会变得更聪明?(组图)
  日前,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报告显示,研究者首次确认了人类大脑中两个与智商有关联的特定基因簇,而这项发现意味着,未来或许可以通过调控这些基因来提升智力。尽管目前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但无论如何,关于基因调控,科学家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文广州日报记者黄岚gettyimages  最新发现:  两大基因簇和智商水平密切相关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报告显示,他们首次确认了人类大脑中两个与智商有关联的特定基因簇,这一发现不但加深了研究人员对智商的理解,未来或许有助于开发更高效的神经系统疾病疗法。这项研究成果发布在新一期《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这两个基因簇分别被称为M1和M3,每个基因簇由数百个相互关联的基因组成,它们很可能受主调控开关的控制,共同影响人的认知、记忆、注意力和推理等有关智商的方面。虽然目前该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但研究人员将深入这一基因网络,以期最终能够通过调控这些基因来提高人的认知功能。  参与研究的帝国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家迈克尔·约翰逊表示,人类智商是由大量进行团队工作的基因共同决定的。利用计算机分析上述数据,就是为了确认影响认知和推理能力等智力方面的基因簇。此外,某些与智商有关的基因如果发生变异,也是诱发癫痫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  这项发现意味着,未来有可能通过调控机制,调节与人类智商有关的基因簇,从而改变智商,但“目前这只是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研究人员表示,这将是解开人类大脑功能之谜的新途径希望,他们希望该类研究能为治疗神经疾病如癫痫提供新见解,并改善与这些疾病相关的治疗手段。  专家解惑:  “天才”具有  与众不同的基因?  此次研究成果是否意味着“基因决定了人的智商”的说法成立?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刘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仅从研究结果来讲,还不能证明“基因决定了人的智商”这一结论。“该研究只是通过初步实验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确认了这些基因簇和智商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中是否具有真正的因果关系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证明。尽管如此,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基因对于人类智商很可能拥有决定性的作用,但需要更多的实验去证明。”他这样解释道。  智商通俗来讲是智力的代名词,包含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分析力、判断力等,智商是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而人类大脑则是拥有和体现这些能力的器官。“影响神经可塑性的因素通常认为包括先天基因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基因可以让大脑具有可塑性强的物质基础,是关键因素;而后天因素,比如教育和训练,也可以提高大脑的各项智力能力,不过通常认为可能需要建立在基因因素之上。”他举例,“这就像用桶装水一样,基因因素决定了每个人的桶有多大;假如基因因素不好,即使后天训练再多,由于桶小,也装不下更多的水。”  刘博士表示,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天才”理论上应该是存在的,这些人具有特殊的基因表达情况和不同于常人的大脑结构,他们通常神经可塑性极强、记忆力惊人、想象力也极为丰富,即使在没有经过特殊教育与训练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大脑活动。  “天才”也许有代价“傻人”可能有傻福  研究者发现,某些与智商有关的基因如果发生变异,也是诱发癫痫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是否那些声名显赫的“智力基因”,一旦发生病变便会反戈相向,对人类的智商造成威胁?对此,刘峰博士给予了肯定回答。  “首先要强调,生物体是非常精妙的"缓冲体系"。所谓"缓冲体系",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经常讲到的"过犹不及"的道理。”他解释道,基因表达成蛋白质的过程受到许多步骤精细调控,目的就是要保证蛋白表达量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达到“稳态”。某种蛋白过多和过少都会对生物体造成毒害。在明白了这个原理之后,那些所谓的“智力基因”一旦表达量过高,很有可能会对智商造成相反的效果,乃至对生命造成威胁。  神经的可塑性强和兴奋度高使得大脑反应迅速,看上去智力更高;但如果神经过度兴奋,就会造成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比如癫痫。此外,自闭症、精神分裂症都已经证明和一些神经系统的基因突变有关。刘峰博士告诉记者,有趣的是,不少智商很高的“天才”有时也都或轻或重地表现出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或癫痫等神经系统问题;相反,个别有癫痫病史的人可能会表现出独特的大脑功能,比如超强的心算能力等。“不是有句话叫做"天才与疯子只有一步之遥"么?由此可见,"天才"有时也许是要有代价的,而"傻人"可能有"傻福"。”  “基因编辑”目前效率不高且有脱靶问题  最近关于“基因编辑”的话题受到热议,然而“基因调控机制”涵盖面更广,相比之下,“基因编辑”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基因调控机制”主要在转录和翻译层次,其中以转录更为重要。相比之下,“基因编辑”就是人为修改DNA模板的过程,编辑之后的基因DNA模板就会产生序列不同的mRNA(信使RNA)和蛋白质,而这些mRNA和蛋白质的量并没有什么变化,除非整体删除基因或添加重复基因的拷贝,抑或在基因的表达调控区进行编辑。  “以智商基因为例,"基因调控机制"的最终目的是改变以该基因为模板生成的蛋白质的多少。可以采用"基因编辑"的方式编辑基因DNA模板,也可以用活化或失活转录因子或翻译因子的方式分别激活或抑制"转录调控"和"翻译调控",最终使得"智商基因"的表达控制在一个较为优化的范围内,既可以提高神经可塑性与活动性,但又不至于引发疾病。”最后刘峰博士表示,控制基因表达的“度”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最优范围没有明确之前,任何针对这些“智商基因”的改变都有可能引发疾病。  此外,“基因编辑”和其他调控方式势必引入外源物质,安全性值得考虑,尤其是“基因编辑”的效率目前不高,而且存在脱靶问题,可能造成“目的基因没有被编辑,而编辑了其他基因”的情况。这些原因综合造成了“基因编辑调控智商基因” 在目前不具备可行性,但在未来能否实现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未来方向:  “智商基因”也会引起“情商基因”的研究  鉴于“基因编辑”这项技术不够成熟,所以现阶段研究者更多的是以“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对一些“非改不可”的基因进行“改良”,而对锦上添花的“优化”则非常谨慎。其实在人体内,除了拥有与智商有关联的特定基因簇之外,编码组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和抗体分子的基因都呈现成簇现象。刘峰博士表示,通常进化热点的基因、需要大量表达的基因和功能类似的基因有时都会成簇存在。未来基因簇的研究会是生物信息学与基因组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于研究基因功能和人类进化方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基因调控"的研究一直都是生命科学的研究重点,未来也不会削弱。而"智商基因"领域,未来可能关注更加精细的神经系统调节机制,区分促进大脑功能与大脑疾病的分子机制,使得个别"天才"免受神经系统疾病的困扰。”他说,“这个话题的确非常有趣,我想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就是智商非常高的人可能会表现得情商不太高,做事比较古怪,这可能和大脑工作区域的激活与抑制有关。人是需要生活在社会之中,单单智商高的人有时并不意味着一定受其他人欢迎。因此,"智商基因"的研究也会引起相应"情商基因"的研究,乃至智商与情商的讨论。”来源广州日报)
闽ICP备号-2 声明:本网部分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正常人类大脑智商是多少?
通常人们对智力水平高低进行下列分类:智商140以上者称为天才,智商120-140为最优秀,100、110、120为优秀,90-100为常才,80-90为次正常,70-80为临界正常,60-70为轻度智力落后,50-60为愚鲁,20-25为痴鲁,25以下为白痴.因此,人类的智商能高到140以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蚂蚁繁殖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