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建成"景城一体,文城建筑一体,产城一体"的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调研报告

生态田园重点项目完成情况汇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生态田园重点项目完成情况汇报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当前位置:
>>>>>>正文
眉山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变”的丹棱路径
——“大雅堂”重建启示录(下)
建设中的大雅新城将成为丹棱县城的新地标。记者 李泓莹 摄
四川日报记者 文铭权 本网记者 张成锋
3月26日傍晚,丹棱县居民吴学容饭后来到大雅堂公园散步。偌大的公园内人头攒动,不少居民或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或欢笑着拉起家常,一派怡然自乐景象。
2012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意见》,探索创新具有眉山特色的“以城为主、统筹城乡,以工为主、统筹城乡,以农为主、统筹城乡,以游为主、统筹城乡”的四种模式,加快农民向城市居民、产业工人、农业业主、三产经营者等四个转变。小县丹棱以“大雅堂”纪念性重建为着力点,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又卓有成效的城乡统筹新路。
县城首位度迅速提升
今年春节期间,常年在青海务工的丹棱县张场镇金峡村村民杨进在大雅新城南岸首席购买了一套80平米的电梯公寓,总价26万元。
杨进只是众多在丹棱县城购房的农民之一。就在2013年,该县到产业园区进厂转变为产业工人的农民达7700名,进城购房转变为居民的农民达7750名。这样的份额,在总人口只有16.4万的川西小县,占有了不小的比重。
“眉山城市和城镇发育水平低,城镇体系不完善,承载能力不强。眉山中心城区、五县城的首位度低,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全市城镇化率比全省低6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5个百分点。”市委书记李静的自找差距,更让在眉山6个区县中体量最小的丹棱全县上下倍感压力——县城还在起步建设中,城镇化水平低,以城带乡能力差,统筹城乡先天不足,是典型的小城市带大农村,小马拉大车。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在省委、省政府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中不掉队、不落后,唯一的选择就是跨越发展。主要做法是,以做大区域经济总量为基础,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发展城市群和经济区为载体,以创新“四种模式”、实现“四个转变”为路径,以扩大开放改革创新为动力。
务必千方百计提高城市的聚集能力和首位度,承载城市的发展!丹棱提出,确保到2017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万人。
杨进购房所在的大雅堂片区,建设之前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道路不畅,房屋破旧,脏乱差严重,没有人气。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该县提出:先做文化,先打基础,提升城市品位。
2011年至2013年,丹棱城镇建设总投入达到40亿元,包括大雅堂公园、大雅广场、滨河路等文化景观项目陆续开建,极大地提升了整个片区的文化品质和文化价值。以大雅堂文化工程为载体,规划建设面积达2.6平方公里的大雅文化新城,实现文城一体、景城一体、产城一体。
包括眉山万景国际等诸多川内知名城市开发企业,纷纷主动前来参与投资开发。通过公开招商引资,大雅城市综合体、四星级酒店及南岸首席等多个城市重大项目落户。目前,该片区有10多个项目在建,占地1平方公里,社会总投资33亿多元。承载能力和以城带乡能力不断增强。
“一体两翼”让农民进得城留得住能发展
今年42岁的吴学容原本是张场镇锁江村村民,如今,她成为了一名实实在在的城市居民。去年10月,她在位于大雅堂公园不远的大雅新城购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三居房,从此进城当上了居民。经过政府组织的相关技能培训,她在丹棱陶瓷建材产业园区内的一家陶瓷企业上班,担任出纳工作,月薪3500元,成为了一名产业工人。
2012年底,眉山市委提出,要探索具有眉山特色的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变”,即“以城为主、统筹城乡,以工为主、统筹城乡,以农为主、统筹城乡,以游为主、统筹城乡”四种模式,加快农民向城市居民、产业工人、农业业主、三产经营者转变。
以城为主、统筹城乡,加快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丹棱开展深入调研,在充分考量自身优势和不足上科学定位,提出“县城向东向南发展,实施‘一体两翼’,辐射6个场镇”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即以老城区为核心体,逐片改造提升旧城;一翼向东发展,与机械产业园区融合,建设大雅产业新城,实现产城一体;一翼跨河南进,以大雅堂文化工程为载体,建设大雅文化新城,实现文城一体、景城一体。
同时向6个乡镇场镇延伸辐射,完善各乡镇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镇发展、交通发展、文化特色及生态绿地、社会事业六大规划。按照做强“产”、做足“绿”、做活“水”、做美“景”、做特“文”的目标,科学规划建设项目,建设规模适度超前,做大做强城镇“骨骼”,力求满足未来几十年城镇发展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需要。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随着大雅文化新城的酒店、商业综合体等项目陆续建成,特别是按AAAA级标准打造大雅堂公园,极大推进餐饮、住宿、旅游、商贸等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为新进城入驻成为居民的农民“家门口就业”提供了可能。
以工为主、统筹城乡,加快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 丹棱积极招大引强,建设大雅产业新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丹棱建立了一名领导联系、一套工作班子、一份倒排工期表、一月一次集中项目现场办公的“四个一”工作机制,省重点项目之—柯美特年产8万吨铝型材的项目,仅7个月就建成投产,刷新了同行业建设速度记录。近年来,机械、陶瓷建材、钾钠化工三大工业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吸引农民进城务工,2013年,仅机械园区就新引进总投资达25亿元的工业项目23个,提供就业岗位3800余个。
以游为主、统筹城乡,加快农民向三产经营者转变。丹棱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以“丹棱&桃花源”旅游景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景观节点打造,投入近4000万元,建成“十里桃花红&万顷橙花香”旅游快速通道,将农区按农业公园的要求建设,梅湾村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美丽乡村”称号。集中打造一批“以游为主、统筹城乡”示范点和集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旅游购物和特色餐饮为一体的旅游新村。将“微田园”概念植入聚居点建设,在现代农业中植入葡萄观光、葡萄采摘体验、健身等旅游元素,提升了乡村旅游的体验功能和带动功能。
前段时间,双桥镇梅湾村果农邱云明的生意有些火爆:留树保鲜的“不知火”沉甸甸地挂满枝头,被各地水果商抢购,而盛开的桃花又吸引来一拨拨的游客,来农家乐游玩。十余年前,邱云明利用自家几间平房,开起了“老邱农家乐”,如今该农家乐升级成了梅湾湖度假酒店。“高峰期,一天接待吃饭的客人就达80桌。” 邱云明说,在梅湾村,像这样的农家乐就有36家,还有10多家家庭小超市。旅游服务业已经成了该村的主导产业,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丹棱赏花品果、休闲度假。2013年,丹棱县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8亿元,带动农民向三产从业者转变4320人,实现了“产业引领、农区变样、旅游互动、农民变身”的丹棱农民“致富梦”。
以农为主、统筹城乡,加快农民向农业业主转变。去年以来,为克服“大园区、小业主”难以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的弊病,丹棱县将发展家庭农场作为突破口。去年6月17日,该县出台全省第一个发展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设立家庭农场发展专项资金,成立眉山第一家家庭农场。决定每年从县农发资金中安排200万元专门用于发展家庭家场,注册成立家庭农场奖励0.5万元,被评为县“五好”家庭农场奖励5万元,获得绿色和有机等产品认证分别奖励2万元和3万元。
截至目前,该县已注册登记了71个家庭农场,分布在水果、茶叶、藤椒、林业、养殖等领域,经营规模7183亩,从业人员491人。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达到101亩,从业人员达到7人。预计到2017年,全县将建成家庭农场100个,建立示范性家庭农场20个,引导家庭农场创建品牌10个。
“‘四种模式、四个转变’只是丹棱推动‘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的路径,我们目标是通过‘四种模式、四个转变’,到2017年实现‘三四五翻番’目标,促进经济跨越发展。即: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到2017年达到5.3亿元;全县GDP、固定资产投资四年翻一番,到2017年分别达到100亿元、85亿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翻一番,到2017年分别达到3.5万元、1.7万元。丹棱县在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位上升7位以上。”丹棱县委书记钟维钦说。
宜居宜业宜游,好山好水好人。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政和、业兴、文昌、景美、民乐”的新丹棱,正在成都平原上快速崛起!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共眉山市委 眉山市人民政府主办 各区县委和人民政府及市级各部门协办
眉山市信息化工作管理办公室承办
推荐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蜀ICP备:号-1
www.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MeiShan) All Rights Reserve d蓬溪 四大战略书写生态田园华章
主办:中共遂宁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电话:  邮箱:
 |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蓬溪 四大战略书写生态田园华章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10:06:39
  新闻提示  蓬溪县在我市中心城区“一城、两区、五组团”格局中以金桥组团、吉祥组团占据五个组团中的两个,绕城高速蓬溪几乎占据一半,将两个组团紧紧相连。蓬溪的触角深入到了遂宁主城区、成都经济圈,为建设生态田园县、现代花园城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蓬溪将紧紧围绕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市委“六大兴市计划”,深入推进“工业提速、农业转型、城镇上档、三产升级”四大战略,狠抓生态田园市、现代花园城建设,确保到2018年,与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对话书记  科学规划是建设现代花园城的基础  记者:蓬溪是如何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  林建国:环境是最重要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蓬溪发展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经济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宁可GDP增长慢一点,经济发展速度慢一点,也要为子孙后代守住这一片蓝天。  近年来,蓬溪切实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逗硬实行“一票否决”制度,集中对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和规模化养殖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在此基础上,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努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记者:蓬溪如何规划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  林建国: 蓬溪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引领,以现代化为导向、以生态型为取向、以田园式为走向、以宜居宜业宜商为目标,加快城镇上档升级,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为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蓬溪城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外出“取经”,学习借鉴其他市县在城市建设中的规划理念和先进做法。同时,聘请国际国内知名规划团队,规划构建 “一主三副六重点”和“三大园区”。  “一主”是指以县城区为核心主体,建设现代花园城市,着力发展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三副”是指以蓬南镇、金桥新区、吉祥新区为区域中心城镇,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区域花园城市;“六重点”是指以文井镇、大石镇、鸣凤镇、任隆镇、天福镇、三凤镇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建成6个特色花园小镇。蓬溪以“三大园区”为抓手,着力实现“示范带动,三核推进”。一是把金桥新区打造为产城新区,以现代高端产业为主导,到2020年建成西部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园区,有力支撑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二是把上游工业园打造为产业专区,以高端门业产业为主导,突出发展门业,提高品质,建成西部最大的门业生产专业园区;三是把天福红江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为产业名区,大力发展食用菌、蔬菜、水果、绿色生猪等生态种养产业。到2015年,建成全省知名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蓄势待发 摆脱“凹陷”描绘大写蓬溪  蓬溪现有57家规模以上工业,但无支撑性、带动性产业。蓬溪县还存在产业比重失衡、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内生动力、财政收入乏力,民生保障负担较重等弱点,这样的同类城市在成渝经济区中被经济学家统称为“凹陷现象”。  如何摆脱凹陷,实现底部崛起?主要还是要靠产业,无产业支撑,崛起难以实现。 蓬溪深入推进“工业提速、农业转型、城镇上档、三产升级”四大战略,确保到2018年,与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推进“工业提速”,发展新型工业,蓬溪尤其是突出抓好两大工业园区,带动和支撑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力争到2015年,确保全县工业化率达到46.5%以上;推进“农业转型”,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绿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充分发挥三大示范片示范作用,深化“公司连合作社、合作社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特别是全力打造天福红江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产村相融”,建成产业名区,积极争取全县整体列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县;推进“城镇上档”,打造优美人居环境,按照职能、规模、等级“三结构”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两支撑”要求,有序推进现代生态田园县建设,尤其是以县城区为核心主体,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和普安新城建设(地处蓬溪县赤城镇东南部,南至上游工业园、西至南充方向原蓬溪酒厂。是新的行政中心所在地,与老城区关系紧密,有便捷的交通对外联系,是蓬溪县未来重点发展区域,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提升城市品质,拓展城市新区;推进“三产升级”,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深度挖掘红色文化、书法文化、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围绕“一城一园、两带六景区”,加快推进中国书法城和赤城?巴蜀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积极打造中国?红海、赤城湖、高峰山等旅游景区。  在城建方面,实行 “东扩南进西延”工程。推进管网入地、路面黑化、县城绿化、建筑立面塑造等工程。中国书法城牌坊、书法大道建设、城河整治一期和城区雨污分流等工程完工,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产业发展方面,一是发展新兴产业。 面向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引进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龙头企业,积极打造成渝腹地重要的新兴产业基地。依托大企业、大集团,推进金桥新区“扩区升位”,到2015年,力争培育50亿企业1户以上,园区主导产业实现产值过100亿,总产值200亿,创建成省级经济开发区。  二是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提升“中国西部门都”品牌;推进纺织业向深加工发展,形成纺纱、浆纱、织布、服装链条式格局,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食品饮料业向高端发展,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绿色发展格局,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加工生态、安全、放心食品饮料。推进电子、化工、生物等各类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提升,进一步做优做特,做大做强。到2015年,力争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  三是加快企业培育。坚持“突出重点、积极优先、分类支持、鼓励竞争”的原则,加快培育一批有核心技术、有创新产品、有自主知识产权、有重点项目的企业和骨干财源企业,打造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能力和主导产品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到2015年,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分别达到4户、12户,建成50亿企业1户、10亿企业5户,培育上市公司1户以上。  新型城镇化方面,一是加快县城建设。 推进产城一体、景城一体、文城一体,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人以上。  二是再造产业县城。依托小绕城道路、普安大道、广电路,积极发展城南商业地产,打造4平方公里城南新区, 到2015年,拓展区达到20平方公里,园区产业工人达到5万人,再造一个产业县城。  三是打造金桥新区。按照“建成一个园区,崛起一座新城”的理念,到2015年,金桥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人,建成现代产业之城、开放创新之城、品质生态之城、人本至上之城,成为全市、全省“两化”互动的新典范。依托涪江五桥,接受遂宁城市和产业的辐射带动,积极融入遂宁主城区。  四是实施重点带动。按照县城标准,加快打造蓬南副中心,把大石、天福、文井、吉祥等重点镇建成2-6万人口的片区中心。   (记者 李鸿君)  相关链接  中国?红海  “中国?红海”是四川省红海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公司投资打造的生态旅游产业开发项目,项目位于蓬溪县宝梵镇华山村红星水库―华莲寺片区,以红星水库为核心,占地面积约2.3平方公里,总投资5亿元。。“中国?红海”集旅游度假、运动体验、休闲娱乐、婚庆养生、生态宜居于一体,有红运广场、不言坡、定海神针、长寿谷、三亭三楼、光棍山、仙人山、三大宫祠、龙宝坊、诗碑长廊、自行车骑游车道、儿童乐园、水上项目、梦圆山庄等景观20多处。  赤城湖  赤城湖位于四川省蓬溪县城西1.5公里处,因蓬溪县城别称“赤城镇”而得名。它是蓬溪人民在20世纪70年代截断流长40多里的文井河、南充马桑河的水源汇集而成的人工湖。湖面5000余亩(330多万平方米),湖中岛屿清幽,白鹤翔空,锦鳞戏水,山光水色,分外秀丽。  高峰山  高峰山,又名高凤山,是得天独厚的灵岳福池,曾是以道为主,兼儒、佛文化的送佛场,今是龙门正宗的道教活动场所。始建于初唐,续建于晚清,扩建于民国。是得国民政府众多元老崇敬的宝刹,受国内十八行省朝拜的玄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题匾额“为善最乐”誉之。
编辑:外宣网
??????????????
版权所有:中国遂宁外宣网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人:李 明 联系QQ: 邮箱: 电话: 蜀ICP备号
地址:四川省遂宁市河东新区环岛商务中心6502室 邮编:629000 以“景城一体化”推进新型城镇化_凤凰资讯
以“景城一体化”推进新型城镇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张家界“景城一体化”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新型城镇化步入新阶段,我省“四化两型”、“三量齐升”等战略取得重大成效,本市旅游资源独特、旅游产业高度发达、景区城区紧密相连,但城市建设短板突出,新型城镇化要求强烈的背景下实施。
原标题:以“景城一体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市天门山景区,阳光从天门洞穿过形成一条硕大的光束,宛如圣境般神秘。无人机航拍镜头下的张家界市武陵源宝峰湖风景区入口广场。本版照片均为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空中俯瞰改造后的武陵源城区。张家界市委宣传部、张家界市委政研室课题组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作为湖南龙头、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张家界市近年来立足旅游景区资源特色和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面向市民和游客推进景区和城镇一体化发展,吸引游客在景区赏景、到城镇消费,走出了一条“景城一体化”的新型旅游城市发展之路,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1
新常态下的新谋略张家界“景城一体化”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新型城镇化步入新阶段,我省“四化两型”、“三量齐升”等战略取得重大成效,本市旅游资源独特、旅游产业高度发达、景区城区紧密相连,但城市建设短板突出,新型城镇化要求强烈的背景下实施。旅游发展迅猛充分,景区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强劲——自1988年建市以来,张家界市依托世界绝版的旅游资源,持续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产业培育,旅游接待人次以平均每年两位数的比例高速增长,旅游产业成为全市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张家界拥有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世界首批地质公园、 “张家界地貌” 国际地貌命名、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首批5A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六块金字招牌。全市共有大小景区、景点300多处,形成了“三星拱月、全域旅游”产业格局,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景区城区紧密相连,“景城一体化”发展条件优越——景城相连是张家界最大的特色。面积264平方公里的武陵源风景区离市中心城区仅30分钟车程,总面积96平方公里的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中心城区南郊——城市近郊拥有两个相距不到30公里的世界顶尖旅游景区,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为张家界实施“景城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先天的优势条件。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和品位亟待提升——“十二五”以来,张家界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全市城镇人口发展到65.8万人,城镇化率达43.32%,城市建成区面积达57.66平方公里。但由于城镇发展起点较低、基础薄弱,特别是市中心城区是在原来一个小县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城镇规模、基础设施、功能结构,还是城市风貌、文化特质、管理水平、文明程度,都与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与建设世界一流的旅游景区不相适应。同时,由于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镇产业单一,城镇聚集发展的承载力和辐射周边及农村的带动力不足,亟待通过实施“景城一体化”得到提升。2
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景城一体化”依托游客消费群体,建设旅游服务型城市。我们坚持把群体庞大的游客消费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强大“引擎”,针对城市建设滞后和旅游消费不足的“短腿短板”问题,大力完善城镇旅游服务功能。一是科学界定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立建设国际旅游服务城市、国际休闲度假城市、区域性旅游交通枢纽城市和武陵山区游客集散中心城市“四个城市”的工作目标,明确了城市的旅游服务性质和功能定位。二是着力加快市中心城区提质升级。一方面,加快提升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形成城市独有的风貌特色,让城市能够吸引和留住游客;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端、特色旅游产品,让游客在城区有地方消费、愿意消费。三是积极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慈利县城重点实施蒋家坪新区开发,将其打造成城市产业发展的核心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空间拓展的延伸区,同时加大桥梁建设和道路改造力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桑植县城重点推进老观潭新区开发,促进城市向旅游服务转型。四是努力打造民俗风情特色突出的旅游乡镇。启动了永定区教字垭镇、武陵源区天子山镇、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4个重点特色旅游风情镇建设。依托旅游景区分布,优化城镇结构布局。依托全市“三星拱月”状景区形态分布,构筑“一主两副三轴四沿”的城镇化建设布局。一是布局市中心城市建设。将永定城区和武陵源城区组合为市中心城区,永定城区定位为全市旅游核心服务区,武陵源城区为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二是布局两个县城建设。把慈利、桑植县城作为县域城镇化的主要平台,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县域产业和人口向县城聚集,争取把慈利县城建设成为市中心城市副中心和新型产业发展主基地,把桑植县城建成为国家公园生态体育副中心和文化科普旅游基地。三是布局重点乡镇城镇建设。计划对全市范围内温塘镇、天子山镇、江垭镇等32个乡镇进行重点建设,未来发展方向以旅游、商贸、边界口子贸易为主。四是布局特色旅游风情镇建设。计划建设15个极具地方民族和生态特色的旅游风情镇。依托旅游主导产业,强化城镇产业支撑。深入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赢,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传统商贸和餐饮提质升级,建设维港十字街、回龙路地下商业街、溪布街等商业街区。培育发展城乡市场体系,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化农家店。大力发展电商、物流、会展、家政、文化娱乐、健康休闲等新兴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二是积极发展新型工业。依托市经济开发区和慈利工业园、桑植工业园、市旅游商品产业园,推动“资源与产品对接、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成集群发展”,清洁能源、旅游商品、生物医药、新型四大新型工业加快成长,富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正在形成。三是努力发展特色旅游农业。创建“新合”生态旅游农业示范园区等十大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大鲵、蔬菜两大拳头产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四是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依托旅游优势传播旅游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重点提升文化旅游、旅游演艺、工艺美术、文博会展、休闲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国际乡村音乐周、旅游特色演艺节目等文化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景区赏美景、城区赏大戏”已成为大多数游客的当然选项。依托景区生态环境,创建生态绿色城镇。张家界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森林覆盖率达69.72%、居全省第一。全市建有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国家级2个,保护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我们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的主要“资本”和走差异化发展路子的根本优势。一是实行“六城”同创。计划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生态市“六城”同创。大力推进城区绿化攻坚、绿色通道建设、水岸绿化、生态恢复、森林资源保护、宜林荒山绿化、镇村绿化、林业产业提质、森林文化建设“九大工程”,争取到2017年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二是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六大行动”。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水污染防治行动、垃圾治理行动、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噪声污染整治行动、群众性绿色创建活动。三是实施“家庭清洁行动”。大力实施以城市周边、景区附近、重要道路沿线为重点的“家庭清洁行动”,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卫生环境。四是推进绿色张家界建设。以生态建设、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为重点,狠抓绿色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绿色消费倡导和绿色文化弘扬。 依托相关专业规划,推进景城一体建设。一是一体规划。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纳为《张家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章节,科学处理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规划注重加强居民点建设调控、协调城市与景区的关系,注重统筹城市建设、居住、产业和旅游景区用地。二是一体建设。实行景区、城区交通一体建设,形成了城区、景区“一小时交通圈”。实行景区、城区基础设施一体建设,统一在景区、城区实施4G手机网络全覆盖;统一对城区、景区、交通节点的旅游厕所进行改建、新建、升级;统一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完善城区、景区旅游交通标识标牌;统一实施城区、景区旅游安全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安导通”等安全监管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和交通指挥系统。三是一体管理。统一旅游资源管理,实施武陵源区政府和原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区处合一”改革。统一旅游经营市场管理,建立旅游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价格欺诈、违约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城区、景区旅游经营市场秩序。3 城区景区换新颜通过实施“景城一体化”,张家界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景区建设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显著改善了城镇面貌。一是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形成了由市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和旅游风情镇、特色旅游村镇协调发展的旅游特色城镇体系。二是城镇功能不断提升。全市城镇综合交通体系、地下管网体系、生态环境体系、防灾减灾体系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建成一批高端宾馆酒店和休闲场所,城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明显提升。三是城镇特色不断凸显。突出公用、工业、居民和服务类产业建筑特色,按照土家族建筑风格统一实施城市沿街建筑“穿衣戴帽”综合整治,彰显了城市风貌特色。四是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人文环境、治安环境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景区旅游保障显著增强。推进了景区景点提质升级。改造完善现有2个国家5A景区、6个国家4A景区,实施武陵源核心景区移民搬迁工程,完成百龙天梯改造扩容工程、天门山穿山扶梯建设,推进宝峰湖景区广场提质改造、天子山索道改造扩容,实施万福温泉升级改造。统一规范完善各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张家界大峡谷世界最高最长玻璃桥,推进澧水半岛、张家界冰雪世界、张家界水世界、武陵源欢乐谷、桃花溪、绿景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将景区景点建成了城镇的“后花园”,对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加快了旅游产业转型步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红色旅游、康体疗养、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日趋完善,拓展开发了12条精品旅游线路。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与旅游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城镇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实现了景城紧密融合。围绕与景区环境协调、服务配套来建设城市,环景区、环城区的道路通行能力不断增强,市中心城区和武陵源、天门山两个5A级景区融合更加紧密。通过景区建设带动中心城区、县城、旅游风情镇、特色旅游村镇建设,有力促成了景区与城区的功能互补、景区与城区的交通连接、景区与城区发展的相互促进。促进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景城一体化”的实施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47.7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速超过1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425元、跻身全省前十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5.7亿元、五年增长1.4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473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094元,均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全市景点接待游客规模达到50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40.7亿元,年均增幅在全国同类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城市中持续保持第一。张家界成功跻身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会员城市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发展观测点,荣膺2013年度全国智慧旅游城市、2014年度中国十佳最干净城市、2015年度最受欢迎入境旅游目的地。4 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益启示通过实施“景城一体化”,张家界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获得了一些有益启示。启示一:必须依据本地经济社会特色品牌,以旅游市场为依托,开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动力。传统城镇化的主要路径和动力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即农民进城。张家界市近年来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000万人次以上,过夜游客平均每天达3万人以上。张家界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发挥巨大的游客市场优势,大力吸引广大游客在城镇消费,以游客住城带动农民进城,以景城一体化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新的动力。启示二:必须依据本地产业发展特点,以旅游产业为支撑,寻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方式。全国各地经验表明,先进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产业支撑是新型工业化。张家界作为旅游地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承担起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而旅游产业早已成为全市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50%,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70%以上,足够承担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因此,张家界必须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带动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建立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从而强化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启示三:必须依据本地城镇功能定位,以旅游服务为主导,彰显新型城镇化的新特色。一座没有特色的城市是缺乏竞争力的城市。旅游城市既要满足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自身也是留住游客的最重要的旅游产品。张家界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依据国际旅游服务型城市的功能定位,突出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彰显旅游特色,大力建设旅游型城镇,以宜游带动宜居宜业。启示四:必须依据本地自然资源状况,以景区资源分布为基础,优化新型城镇化的新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构建布局科学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一城两区、错位发展,三星拱月、全域旅游”既是张家界旅游产业的发展布局,又是全市旅游景区的分布形态,同时也是全市城镇发展的基本形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依据景区自然分布,沿水、沿路、沿城、沿景,合理布局城镇建设。启示五:必须依据本地自然条件优势,以景区生态环境为标准,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新目标。生态文明、环境优美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目标。张家界市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根本优势,协同推进景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打造一流的宜居宜游宜业环境,让游客一进入张家界就感到处处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课题组成员:余怀民 白波 卢晓珊 吴红仪 张雅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02475
播放数:408907
播放数:20907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景城一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