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可以推荐几个城市设计痕迹重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所在位置: &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几个常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维持城市生态平衡,需要重视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东珠景观,在十多年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出色的完成了国内众多知名的园林工程,受到了市场的好评。
  下面,东珠景观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几个常见问题,做个简单分析:
  一、绿化简单,草坪面积大
  草坪加零星灌木点缀,具有简洁大方,步入其中,也会赏心悦目,令一个城市迅速实现绿化的目的。但是,草坪3-5年后,即出现退化,需要的养护成本高,很容易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二、绿化缺乏层次感,比较单调
  城市土地自然有限,在城市绿化中,可充分利用空间开展绿化,以更好的解决人口多、绿化率低、空气污染严重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的屋顶,在阳台设计种植槽,增加墙面上攀援植物等方法,来增加绿化率。
  三、应从生态角度考虑城市的绿化问题
  随着城市的工业化及现代化,城市中的废气、尘埃颗粒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从生态的角度,以人为本,在城市的有限空间里设计成片&森林&,让树木帮助改善空气质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对城市的园林景观制定规范的养护条例
  城市的绿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就要求在初期做完绿化后,需要人手在精心养护。制定完善的管理、养护机制,这是保持城市生态长久有效的必备条件。
  城市景观设计作为提升城市外在美、改善环境、实现生态平衡的法宝,值得相关部门的重视。东珠景观作为国内知名的大型园林企业,在十多年的拼搏进取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赢得了客户的一致赞同。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
Planning & Design
Garden Engineering
Landscape Plant
Science & Technology
Legal System
Famous Scenery
Garden City
World Garden
Landscape Architects
Job & Recruitment
Publications
Navigation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
日期:&&&&&来源:《中国园林》&&&&&作者:唐剑&&&()
摘 要:结合作者自身的设计项目,对城市滨水景观这一中国现阶段南方城市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做了一番探讨,并由此提出了一些景观规划师在设计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和应遵循的7点原则。关键字:滨水景观;生态;环境;金鸡湖Discussing of the Theory about the Waterside Landscape Design on Modernizing the CityTANG JianAbstract: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roblem about waterfront landscape, now popular in many southern Chinese cities. The author discusses certain problems and principles which landscape architec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uring design. All of these are besed on the author's own work experience.Key words:water-environment  现代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无疑是最综合、最复杂,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一类,因为它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陆地上和水里的,还有水陆交接地带和濒河(湖)湿地类,这样与“景观场地规划”与“生态景观学”关系就非常密切,而这两门学问正是现代景观学内容中的核心内容。同时,城市滨水景观带又是最能引起城市居民兴趣的地方,因为“滨(沿)水地带”对于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与生俱来的持久吸引力,例如:中国有水有湖的城市――杭州、昆明、芜湖等;有海的城市――青岛、威海、三亚等都成了中国居民最向往的旅游和生活的城市之一。  笔者有幸从1998年至今与美国著名景观公司――EDAW公司一起规划、设计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景观工程,通过近4年的跟踪设计,参与了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指导诸过程,对现代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有了一些切身体会,现就简述这些体会,以供同行指正。
  1 规划遵循原则――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进一步深化
  “金鸡湖景观综合整治工程”有它特定的前提,它是在苏州市东区――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心部位,其水域面积7.38km2,比著名的杭州西子湖还大1.88km2,定位是开放的城市湖泊公园,因而它必须符合园区的总体规划,园区的总体规划是将中新合作的70km2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均遵循如下规划布局原则,即从北往南依次为工业区、居住区、中心商贸区、居住区、工业区,东西向以苏州干将路的延伸线为中轴线,而金鸡湖正像串在这根轴线上的一颗明珠,根据此总体规划思路,考虑金鸡湖本身的旅游开发功能及土地开发收益平衡,最终确定将全湖及周边沿湖地区分为8个区(图1、2),具体功能见下表: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图1 园区中轴线布局
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2 金鸡湖分区图
  在确定了分区之后,才能进一步规划建筑群、绿化群落、生态群落、交通系统等,如“城市广场”区中的进一步商业建筑群景观规划(图3),更进一步确定了绿地、硬质地、建筑三者之间的边缘线及基本要求,为以后的单体设计提供了依据。
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3 城市广场区的景观规划
  2 环境优先原则――必须遵循“生态景观学”的概念
  1969年,克罗(D.S.Crowe)率先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即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这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诞生,它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从而把景观客体和“人”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它的基本模式是“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图4-1):  斑块是指存在的有一定面积的自然区域,以维系一定的动、植物群体及涵养水源。  廊道是指联系孤立的景观元素――斑块之间的线性结构体。  基质是指不同于周边地区的本区域所固有的物质属性。  
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4-1 景观模式
  在金鸡湖及其周边区的分析中,我们确立了以下几个生态“斑块”(图4-2):  斑块 ① 湿地斑块――芦苇荡,位于波心岛与北岸陆地相连处,用于净化水质;  ② 自然植物斑块――望湖角,位于南侧机场路以南自然岛屿,用于保护本地植物及鸟类;  ③ 湖滨大道――位于湖西人工坡地绿化公园;  ④ 金鸡湖面――7.38km2,是规划中最大的斑块,是鱼类、水生鸟类、水生植物的保护区域。  
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4-2 金鸡湖景观格局
  廊道 ① 水面――同时又是一个巨大的廊道,以联系各主要斑块;  ② 道路系统――沿湖有较稠密的车行、步行系统,是连接相邻斑块的一些线性走廊;  ③ 间隔的沿湖绿地――是间断性廊道、是跳板。  “集聚间有离析”(Aggregate - with - ontilines)被认为是生态学定义上最优的景观格局,这一模式要求对土地利用进行分类集聚,并在发展区和建成区内保留少的自然斑块,并在自然边界地带公布一些人类活动的“飞地”。在金鸡湖景观规划中,我们确立的正是这种保护性开发战略,工作主要分为保留与保护两大方面,我们注意保留了一些原始的河、湖浅滩;在设计中的用于改造原泥土自然驳岸,防止水土流失的“块石驳岸”设计在水面以下,水上部分用当地的自然风化石作自然堆筑,石缝之间以鸢尾、麦冬、草坪点缀,尽可能保持其自然河滩的原始风貌(图5)。
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5 块石驳岸设计
  在保护方面主要是水体水质的维护,以前我们做驳岸,泄水孔总是将滨水路上的雨水直接就近排入湖中(市政道路一贯做法),这样将泥沙、垃圾直接冲入水中,就会污染水体,影响水质。此次我们的做法是将雨水统一收集,进入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经过滤处理后再排入湖中。这样虽然运行费用高了些,但对长期维护此水体的环境具有深远意义(图6)。  
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6 湖滨大道断面图(含雨水沟)
  在保护方面,还规划了一片沼泽区――“望湖角”(在湖滨区南部),用于天然净化水中杂质与有害矿物质,并且便于保护各类留、候水鸟栖息(图7)。
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7 望湖角设计
  3 超大尺度空间原则――由功能决定尺度原则  古典园林只为少数社会特殊阶层服务,其一个设计原则就是“小中见大,咫尺山水”,即“人在画外以观画”,而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而这决定了它要以超常规的大尺度概念来规划设计的;同时,又受六 七十年代西方大地艺术思潮及手法的影响,即注重设计空间与大自然的自然力、自然空间的融合。在广袤空间中创造作品,“人在画中以作画”的设计思路,这些都决定了“尺度空间的定量优先于局部”。在金鸡湖规划设计中,有一条634m长的湖滨大道,它的设计一反园林小路宽不过3.0m的常规做法,将大道宽15.0m,分上、下层,低处湖滨大道宽9.4m,高处湖滨道宽4.075m,中间连接的台阶宽1.525m,以每2.0m一个色带铺地变化重复(不做复杂图案细部变化)建成后气势宏大,与湖面尺度比较般配(图8、9)。
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8 新理念的湖滨大道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9 新理念的湖滨大道
  4 文脉原则――注重现代与传统的交流、互动
  我们虽然在进行现代式的景观设计,也不能完全脱离本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整体上仍沿用传统布局,在材料及节点处理上呈现一定的现代感和现代工艺、手法,这是30年代园林师们逐渐从古典园林设计中走出来时采用的一种谨慎小心的做法,即“旧瓶装新酒”;而目前国际景观设计界流行的做法是在设计中汲取“只言片语”的传统园林形式移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使人在其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在金鸡湖设计中,我们选用了苏州传统园林中卵石小径这一传统元素,在湖滨大道上做了两块铺地,材料、施工工艺均是苏州本地做法,而图案却不是传统的“寿”、“福”、“鸟”、“鱼”纹,而是现代感十足的抽象几何平面纹样(图10、11),这样使得人们在长距离的行走过程中,突然又感受到了一些苏州传统园林的信息。在弧形观景台旁设置了一座桥梁,桥下有一个小小的荷花塘,面积约150m2,用不规则景石做池壁,池底满铺白色鹅卵石,有苏州园林水景做法的痕迹,建成后效果较好(图12)。在另一处沿湖小广场的铺地上,按中国十二生肖和天干地支的排列方法,设计了一个“农历广场”,使每一个来到湖边游玩的人都可在此找到自己的生辰年份和对应的生肖图案(图13)。
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10 传统式纹样铺地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11 抽象几何铺地纹样
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12 小河塘石作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13 农历广场
  5 亲水原则  受现代人文主义极大影响的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在以往,人们惧怕洪水,因而建造的堤岸总是又高、又厚,将人与水远远隔开。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能较好地控制水的四季涨、落特性,因而亲水性设计成为可能。如何让人与湖水进行直接接触式的交流?是处理这类景观设计时应着重探讨的。我们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处理手法:一是亲水木平台(图14),一是亲水花岗岩大台阶(图15),一是挑入湖中的木坐凳(图16),这样达到了不管四季水面涨涨落落,人们总能触水、戏水、玩水。  
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14 亲水木平台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15 亲水花岗岩大台阶  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16 挑入湖中的木坐凳
  6 立体设计原则  以往景观、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美学上的平面构成原则,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去刻意追求平面图案的美观、线型的流畅。但他们忘了景观是使人在其中游憩的场所,人不能一直俯瞰这个景观空间,而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他的关注与兴趣。因而,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纵观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些名品,无不注重立体层次的设计。立体设计涵盖了软、硬质景观两方面:软质景观如种植乔木、灌木时,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高底立体种植;硬质方面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例如在金鸡湖景观设计中,我们将沿湖滨水区域标高作了四段划分,从城市往湖面靠近依次为“望湖区”(宽80~120m的绿化带区域)――“远水区”(高处湖滨大道,由乔木与灌木形成半围合空间)――“见水区”(低处湖滨大道,9.4m的宽阔花岗岩大道)――“亲水区”(可戏水区域)(图17)。这样既满足驳岸设计的防洪要求,又将人们逐渐、逐级引入水面之中,使得整个区域在三维空间中变得丰富多彩。
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17 亲水设计分区示意图
  7 技术更新原则
  由于科技的发展,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景观设计师们具备了超越传统材料限制的条件,通过选用新颖的建筑、装饰材料,达到只有现代景观设计才能具备的质感、透明度、光影等特征。例如,我们在金鸡湖景观工程中选用了地面光纤照明、4.0m高沿湖柱式照明(图18)、彩钢板玻璃砖装饰的厕所(图19)、水幕广场人工喷泉(图20)、LED等。这些现代科技的成果带给了设计师们超越其先辈们设计的自由度,因而可以创造一些新的视觉效果。
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18 沿湖柱式照明
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19 彩钢板玻璃砖装饰的厕所500){this.width=500}" border=0>图20 水幕广场人工喷泉
参考文献[1] 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国外城市规划[M].1997(3):27-31.[2] (日)芦原义信.城市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3] (美)H?shirvani.景观建筑学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J].国外城市规划..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阅读: 次&&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相关新闻&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var k=9;20世纪的一些建筑发展理念越来越被广泛的接受了,比如说玻璃幕墙技术,该技术的隐含特性来自Le Corbusier's勒&柯布西耶的建筑5要素,这也是目前全球建筑师在处理外立面时所遵循的原则。这篇文章最初发表在澳大利亚建筑设计期刊&看不见的城市&&现代主义的最后遗迹。&Annabel Koeck安娜贝利科克认为幕墙只是在刚开始因为它是玻璃而得到关注,而现在的城市建筑都在普遍的使用这项技术,以至于整个城市变得像无形一般&&这是以建筑表现为代价的。挪威Sn&hetta建筑事务所,立足于奥斯陆和纽约之间,他们设计了美国911国家纪念馆,同样采用是玻璃结构,但它也淹没在了邻近的玻璃幕墙组成的建筑群中,与它们共同定义了纽约天际线。诚然,Sn&hetta事务所的构思简单却又与众不同,它看上去弱小但十分精制;而它与幕墙的矛盾反而能促进它的表现力。看看南面那一字排开的纽约天际线吧,主导它们的就是玻璃幕墙建筑,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都是现代技术打造而成的 - 玻璃幕墙 - 现在就可以终结城市建筑的多样性了。Sn&hetta设计的展馆在日常生活保证和地下纪念馆之间设置了一道安全门。作为博物馆的临时出入口,所以这个倾斜的幕墙外表&&看上去是一种伪装,但又具有美学的审美观,& Sn&hetta设计这个展馆时是想让它看上去是个雕塑,他并没有想去特意设计那种隐形概念。建筑外观,完全独立于内部空间组织,包含一个礼堂,售票窗口,MEP设施,家庭房间和一个通到下面主展厅的中央斜坡。众所周知,Sn&hetta以景观设计为特长,重点关注外向型吸引人的项目,他们会接触并吸收周围环境的特点,再去进行一个精心的设计。而在这种感情色彩浓厚的项目建设实践中,已经不能使用通常的手段了。幕墙已经被作为一种改变外观的工具了,因此在建筑的最边缘处创建一个元素。展馆很好的融入到了这个城市中那些没有什么差别的摩天大楼中。审美因素决定了要采用幕墙设计,这样可以让建筑很快的回应那些敏感的话题,但是,它确实也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问题,幕墙建筑在我们的城市中到底在扮演什么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幕墙技术在现代建筑中通过大量的新技术的涌现也得到了创新和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审美标准,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系统开发的唯一缺陷是虽然它充满活力,但它内部空间无法灵活排列。事后看来,人们不禁要问:从建筑的愿景来说,现代主义建筑的广泛分布,足以能够驱动技术的开发创新。那么,现代的建筑师难道不愿意尝试这样的创新吗?城市变成了一个几乎看不见的釉面画布&&&看不见&是因为其无处不在的建筑智慧&&建筑被包装 - 但是它却掩盖了我们的城市;一个疲惫的现代主义建筑以&形式服从功能&为口号。而后来的建筑师却忽视了它其实就是一种建筑设备,而设计出的样式宁可让它看上去像一个由合法施工建造出来建筑。而幕墙系统最纯粹的意图(为建筑创建出光的效果),它已成为一个良性的设计工具,也是建筑师的保留节目。第一个幕墙项目是在利物浦的Oriel Chambers项目(1865年完成),由建筑师和工程师Peter Ellis彼得&埃利斯设计。在墙面的铁框架里悬挂上多层的玻璃幕墙。这是Mies van der Rohe密斯&凡&德&罗的作品,当时在设计1921年的办公大楼项目和1922年的玻璃摩天大楼时,他运用了这个新的结构概念,将立面上的承重元素移走,把潜在空间用一块膜封闭,这就不是实心墙了,这引起了建筑精英们的注意。是什么导致了窗口的退化,往往是建筑周围的环境。相反,它让位给一个新的,现在已经被边缘化建筑设计实践。然而密斯的那些单个外观膜都是理想主义的,这和包豪斯和现代主义观念相一致,并同Owen Williams欧文威廉姆斯一起见证了幕墙成为了标准化动态立面系统。事实上,沃尔特&格罗佩斯设计的包豪斯学校,德国德绍(1925年6月),其幕墙系统共有三层没有拱肩的不透明面板。此外,威廉姆斯的靴子工厂,由比斯顿设计(1931年),是欧洲最大的幕墙案例。虽然早期的这些项目都是采用多层玻璃墙壁,但这种大型钢筋混凝土建筑最终被笼罩在单层玻璃幕墙的结构中。靴子工厂是美国的公司,其风格实际上来自我们混凝土技术和工业化施工方法,它推动了英国现代主义的大规模实验设计。1935年亨利&霍普的窗户和窗扉都取得了安装凭证,可以开始为整个英国安装玻璃幕墙。幕墙的例子比比皆是,并通过在英国和美国的玻璃制造企业的既得利益,幕墙系统成为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审美和施工方法。系统的最后创新过程,是密斯的西格拉姆大厦,纽约(1958年):密斯设法巧妙地采用高效外墙单元作为内部组织系统。这是密斯系统,其模块化的表面,反映在内部就像是一个空间规划的工具,可以设置具有新思维的灵活工作空间。模块化设计已经深入到大楼内部(例如,办公室隔断,照明和通风系统),这也是幕墙系统统治了现代城市。这不仅满足了现代主义,也让资本家能够按照一定的协议来组织劳动力。幕墙创新结束了:幕墙从建筑立面转变为由代理人控制。实行幕墙标准化和分类说明了工作标准和建筑规划是不可分割的 - 这种不断地重复建设也破坏了人们对建筑师的印象。该建筑设计杂志甚至还在1957年5月发表了关于幕墙建筑的专刊,其中,令人讽刺的是,他们质疑建筑师的角色就是通过编目的技术细节来进行设计的,这让建筑创新停滞不前,还使用了煽动性的标题&美国造机器&。当代建筑还保留着单一的技术系统体系,可以采用一系列装备部件的制造形式。随着高效的设计和标准化建设的细节的实施,建筑师们突然从这个统一的模式中撤离了,而且相当普遍。Peter Blake彼得&布莱克在他的散文&第六大道的屠杀&(发表于《纽约杂志》,1969年5月)认为建筑陷入了误区,相比于综合设施,如洛克菲勒中心的幕墙,通过其可负担得起的和有效的建设体系构建的,这是标准化的城市。因此,建筑减少了私人住宅佣金,它渴望公共佣金,或者企业游说团体,让幕墙建筑变得越来越不可战胜,但矛盾的是它是隐形的。现代社会努力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改善幕墙系统也让施工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现在这种意识形态力量和创新力量显得多余,今天多元化的职业对建筑实践和理论进行重要的调整可行吗?当代建筑有机会去探索更现代的元素,新一代的建筑师已经掌握了通用数字革命。也许随着现代社会中数码技术的发展,通过其国际和跨学科的韧性,为打造出拥有新愿景的摩天大楼指明前进的方向。今天的学科让我们有可能可以通过再造的形式来获得新的建筑细节 - 这可能与建筑工业不一致,但宁愿这是数码行业驱动而得到的。墙面的外表或者外包装,在数字时代,有着丰富的可能性。它可以作为玻璃幕墙的合法继承人,玻璃幕墙的潜在功能是可以运用数字表面进行操纵和提高。传播、反射、折射和扩散,这些在数字领域的功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吸引着人们。它让我们的城市成为一块无形的画布。而光可以再次成为显示建筑的重点。
最新教程周点击榜
微信扫一扫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重联城市与创造消费:现代城市中心步行空间设计策略研究.pdf17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硕士学位论文
重联城市与创造消费:现代城市中心步行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姓名:肖长耀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指导教师:杨宇振
本文选取城市中心区步行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归纳总结、多学科交叉以及
案例研究的方法,从技术以及社会角度研究步行空间两个层面城市意义,即重联
城市与创造消费。重联城市主要研究步行空间如何通过自身的要素设计,将城市
中心区不同的区域连接起来,同时填补城市中心区的功能缺失,完善其系统的整
体性;创造消费是结合当下全球化的背景以及空间生产、消费文化等理论,研究
步行空间是如何在重联城市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消费的目的。通过研究两者的关
系,得出城市中心区步行空间在重联城市的同时亦创造了消费。重联城市是创造
消费的前提,而创造消费是重联城市的结果之一。最后结合波士顿“大开挖’’工
程 BigDigProject ,从重联城市与创造消费的角度,论证文章的结论。
本文共126269字,图表173张,分为七个章节,主要对城市中心区的现状
问题,步行空间的设计策略、步行空间创造消费的实现方式进行了重点研究。第
一章为基础研究,主要阐述了课题的背景,意义,研究思路,框架以及国内外的
相关理论。第二章为历史研究,主要回顾了中西方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历程,并且
对发展特点及中西方差异进行了比较总结。第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痕迹画廊现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