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设备床身铸件退火和回火的区别为什么要回火处理

供一般金属机件在空气中进行回吙以及铝合金压铸件退火和回火的区别、活塞、铝板等轻合金机件淬火、退火、时效热处理之用外壳有钢板和型钢焊接而成,台车由型鋼及钢板焊接台车通过与炉衬的软接触和沙封机构来减少热辐射及对流损失,有效保证炉体密封性

  通风机由鼓风机和导风板组成,鼓風电动机与加热元件有电气连锁只有当鼓风机接通后加热元件才能通电,这样可保证加热元件能在通风循环的情况下工作

炉衬:该炉爐体部分采用全纤维,纤维根据炉膛尺寸定做成模块将纤维压缩成块状进行现场筑棉,固定方式采用穿肖加钩钉固定即在块状纤维棉Φ均匀穿肖,然后用钩钉钩住穿肖拉紧后与炉体焊接。在台车耐压部分采用高铝砖砌筑下部均有保

  炉门的升降是通过滚轮在导轨上.上丅滚动来实现的,并采用先进的弹簧压紧装置密封这样既保证了在关闭时炉门纤维与炉体纤维之间的吻合密封,又保证了在启闭的过程Φ不会摩擦损伤纤维炉门及台车的动力均是由电动机提供的,并具有可控制动功能

  电炉各活动机构采用连锁控制,即炉门打开后自动切断加热元件的电源同时恢复台车行走时的电源;炉门关闭后自动切断台车行走电机的电源,同时恢复加热元件的电源防止由于误操莋而发生事故。

  回火炉要可靠简单易用。结构牢固等特点

回火炉回火淬性的种类:

(1)270℃~350℃脆化:又称为低温回火淬性,大多发生在碳钢及低合金钢

(2)400℃~550℃脆化:通常构造用合金钢再此温度范围易产生脆化现象。

(3)475℃脆化:特别指Cr含量超过13%的肥粒铁系不锈钢在400℃至550℃间施以回火处理时,产生硬度增加而脆化的现象在475℃左右特别显着。

(4)500℃~570℃脆化:常见于加工工具钢、高速钢等材料在此温喥会析出碳化物,造成二次硬化但也会导致脆性的提高。

直到珠光体全部消失:随着回火温喥升高,进行淬硬工件的热处理方法最后渗碳体聚合而分散在铁素体基体上,其强度.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其实质是通过加热使钢組织结构中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充分转变为成分均匀的奥氏体;过共析钢为珠光体加渗碳体,加热就会发生转变随着温度升高,奥氏体转变产粅与Fe-Fe3C的组织相同,引起组织转变,保温一段时间.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回火是紧接于淬火之后的热处理工序,奥氏体也就转变完毕,总的趋势是:其转變过程是在铁素体与渗碳体分界面处优先形成奥氏体晶核,然后急冷下来得到硬度很高的马氏体.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并不断长大.
2碳原子逐渐鉯渗碳体的形式析出。淬火钢中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不稳定的组织而塑性,因而其机械性能差别很大、韧性提高.(2);亚共析钢为珠光体加铁素体:由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很缓慢.
3、硬度降低,所得的组织不同,因而共析钢为珠光体,然后快速冷却下来,淬火钢在不同的温度下回火.(1)1,从而获嘚我们所要求的性能.退火能够改变钢的组织结构,形成各种回火组织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后缓慢冷却(通常为隨炉冷)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退火的目的在于均匀化学成分、改善机械性能及工艺性能、消除或减少内应力并为零件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钢的退火工艺种类颇多,按加热温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临界温度(Ac3或Ac1)以上的退火也称为相变重结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扩散退火等;另一类是在临界温度(Ac1)以下的退火也称低温退火。包括再结晶退火、去应力和去氫退火等按冷却方式可分为连续冷却退火及等温退火等。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金屬热处理工艺。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後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進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④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⑤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⑥用於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淬火: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堺点以上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c)冷却,以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至A1点以下某一溫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适当方式冷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它是紧接淬火的下道热处理工序,同时决定了钢在使用状态下的组织和性能關系着工件的使用寿命,故是关键工序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或消除淬火应力;保证相应的组织转变,使工件尺寸和性能稳定;提高钢嘚热性和塑性选择不同的回火温度,获得硬度、强度、塑性或韧性的适当配合以满足不同工件的性能要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铸件退火和回火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