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章丘寨山区高管寨镇柏家村的韭菜有补贴吗

德州市供销社
市社信息 - 德州市供销社
热门关键字:
搜索&&智能模糊搜索&
&>>最新文章TOP10
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会议印刷内容(二)
作者: 刘春梅
&&&& 临沂市&党建带社建&工作情况汇报中共临沂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临沂市委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在抓重点、破难点、育亮点上下功夫,有力提升了全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去年以来,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供销系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党建带社建&工作,很好地实现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促进供销社发展&三赢&目标。下面,从组织部门角度,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开展&党建带社建&工作的有关情况。第一,切实提高抓好工作的责任意识工作中,我们从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建带社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高责任意识。一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在县、乡、村分别建立为民服务大厅、为民服务中心和为民服务代办站,实现了&群众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群众最期盼的是致富增收,这种以办事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形式,越来越无法满足群众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在一定区域内整合村级组织资源,优化现有基层组织结构,发挥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用好供销社的网络平台,大力发展合作经济,为群众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服务,既能够有效解决农民分散经营,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又能够延伸和拓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需要。省委组织部提出:到2015年底,使全省80%以上的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已经达到3万元的村达到5万元以上,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从调度情况看,我市3990个行政村(居、社区),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2155个,占54%,其中无任何经营性收入的749个,占18.8%。这些村大都缺乏资金、没有资源、发展空间狭小,实现年经营性收入3万元的目标,难度非常大。各地经验证明,村集体依托供销社,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以土地、果园、房屋等生产要素入股,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过程中适量收取部分费用,是一条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好路子。三是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目前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人难选。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因素有两个:其一,农村优秀人才和能人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村里留守人员大都是老人和妇女,致使可供选择的优秀人才少甚至无人可选;其二,受年龄、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不足,难以胜任村干部岗位。通过组织供销社和专业合作社优秀人才到村&两委&班子中任职(挂职),可以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有利于拓宽农村党员干部来源渠道。同时,组织村干部到供销社、专业合作社任职(挂职),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可以更好地提升他们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四是组织工作服务供销事业的需要。这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供销社建设,全市供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其中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做法在全国推广,被称为&莒南模式、临沂经验、山东现象&。组织部门有责任、有义务为促进临沂供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开展&党建带社建&工作,就是要融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组织、资源优势和供销系统的人才、资金、服务优势,带动基层供销社加强班子、队伍、制度建设,更好地发挥服务发展、服务农民的作用,开创供销事业新局面。第二,推进这项工作的具体措施围绕推动这项工作开展,我们主要落实了三项措施:一是加强政策指导。去年底,市委组织部和市供销合作社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社建&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社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了构建&村级党组织+基层供销社+合作经济组织&的三位一体模式,着力实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促进供销社发展&三赢&目标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带干部队伍建设、带基层组织建设、带服务功能建设、带基层阵地建设等&四带&工作任务;建立健全了领导协调、运营管理、考核保障等三项工作机制。前期,市委、市政府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社村共建&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以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谋为着力点,以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密切联系群众,创新发展思路,加强互助合作,破解发展难点,努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促进供销事业发展的&四赢&局面的指导思想和干部队伍互动共享、服务型组织互通共建、资源平台互助共用、事业发展互联共兴的工作重点。按照市里要求,各县区高度重视,分别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印发配套文件,搞好调研摸底,创新推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党建带社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用好用活载体。去年3月,我市作为山东省先期试点市,率先开展了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党组织任职&第一书记&工作,从市县乡三级机关选派6427名干部到3227个基层党组织任职&第一书记&。实际工作中,我们以选派&第一书记&为载体,把&党建带社建&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任职干部和任职村。坚持以季度考核推动。每季度组织一次工作考核,把&党建带社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以现场调度深化。把&党建带社建&工作作为季度调度会议、半年观摩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8月中旬,召开了全市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第三次现场调度会议,会上参观了合作经济服务强村富民工作典型,安排部署了下步&党建带社建&工作任务。三是落实保障机制。在考核保障方面,制定下发《2013年度县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考核细则》,将基层&党建带社建&工作纳入县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考核内容,用考核杠杆引导督促县区、乡镇抓好&党建带社建&工作;制定下发《临沂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考核办法》,将开展基层&党建带社建&工作、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并拟定年底每县区随机抽查一个乡镇、普查所有村,督促基层加大这项工作的推进落实力度。在资金保障方面,去年,市财政拨付3485万元设立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资金,带动全市各级设立基层党建专项经费1.5亿元,通过提供资金扶持等方式,有力保障了&党建带社建&工作的开展。今年,市委决定每年拿出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2&,县区每年拿出2%,乡镇每年拿出5%,统筹建立财政&兜底&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长效机制。据统计,全市各级共设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资金5.526亿元,其中市级3880万元,县级2.39亿元。这些资金将部分用于鼓励村级组建合作经济组织,用于保障合作经济组织正常运转。第三,深化推进这项工作的打算从掌握的情况看,我市&党建带社建&工作整体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推进慢,存在等靠思想;二是部分基层供销社经济实力较弱,推动这项工作的能力不足;三是部分乡镇的党委政府、基层供销社和村&两委&相互沟通协调不够,缺乏思想共识和思路办法,尚未形成有效的共建工作机制,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这次全省供销社推进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会议在临沂召开,既是对我们前期工作的肯定,又给我们提供了向兄弟地市学习的难得机会,既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又指明了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将把&党建带社建&工作作为我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凝聚推进工作的合力。近段时间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一)加大相互交流任职力度。建立健全有效沟通村&两委&、供销社、合作经济组织的协调机制,积极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与基层供销社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合作,相互选派优秀干部任职,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营造一支政治觉悟高、服务能力强、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开拓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二)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从去年12月份开始,我们集中利用半年左右时间,在全市部署开展了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全市行政村(居、社区)由7151个减少到3990个,减少比例44.2%;共规划批复农村社区1469个,其中一村一社区1087个,多村一社区382个。同时,为促进规模调整村融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临沂市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暂行办法》,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两大任务。下一步,我们将把农村社区建设与&党建带社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带基层阵地建设&的作用,引导村集体通过提供场地、合作建设、参与经营等方式,吸纳供销网络的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进驻,加快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带服务功能建设&的作用,引导村集体和更多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等成立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三)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抓好&党建带社建&,实施社村共建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工作,离不开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前段时间,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示范群体建设的意见》,计划在全市范围内遴选200名左右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示范群体进行重点培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下一步,我们将把&党建带社建&工作纳入&示范书记&创建的重要内容,力争所有&示范书记&任职村全部成立规范化合作经济组织,所有&示范书记&任职村都有供销社干部任职(挂职),多数&示范书记&到供销社任职(挂职),把&示范书记&任职村建成&党建带社建&工作的典型村、示范村。坚持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为深入实施&强村固基&工程提供坚强保障中共泰安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泰安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服务功能为主要内容的&强村固基&工程,市供销社发挥自身组织和网络体系健全的优势,加强与村级组织的协调对接,利用资本、技术、农机和基础设施等资源,积极服务&三农&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的路子,促进了村两委、供销社和农民多方共赢,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一、着眼于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深入实施&强村固基&工程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要求,进一步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泰安市实施了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服务功能为主要内容的&强村固基&工程,对这一做法,省委、省政府在我市召开现场会予以肯定和推广,中宣部将其确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重大宣传典型。一是强化政策驱动。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20条&意见,明确财税、农业、土地、科技、金融等5个方面的帮扶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3600多万元用于保障薄弱村运转,2年整合资金3亿多元用于村级基础条件改善。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市财政整合1000万元作为母基金,市商业银行按5倍比例放大,采取发放贷款、财政贴息的形式支持村级发展;市商业银行又自行筹集2亿元,执行优惠利率,专项用于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已向第一批申报单位发放贷款2690万元。二是突出路径引导。系统总结了领办经济组织、盘活集体资产、发展边角经济等10种增收模式,为村级发展提供路径借鉴。从驻泰院士等高层次人才中选聘专家学者组建&专家顾问团&,从市农业、科技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建7个&专家服务团&,到各村巡回会诊,共帮助制定村级经济发展规划4054个,理出路子3169条。支持鼓励供销社、村集体创办或领办合作社,目前全市领办的各类合作组织达到2706个,拓宽了集体增收形式。三是注重项目带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整合资金1.57亿元,扶持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集体增收项目1920个。建立财政重点扶持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强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开展供销社、村企和村村&牵手合作共建&行动,全市村企合作集体增收项目达到359个,总投资16.8亿元。四是落实帮扶促动。强化&第一书记&作用,从市、县、乡机关选派1939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引领村级发展集体经济。市供销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与选派&第一书记&开展牵手合作,为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找到了新路径。五是狠抓&三资&管理,全市共规范承包合同2万余份,收回集体土地2.5万亩,增加村级集体资产2.1亿元,避免了集体资产、资源流失。二、在推进&强村固基&工程中实现供销社自身发展和推动村级发展的互利共赢泰安市供销社抓住实施&强村固基&工程的历史性机遇,在稳定巩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探索服务&三农&的新形式、新路子,把拓展供销社业务同服务&强村固基&工程有机结合,推动供销系统的网络、人才、技术、服务等优势与组织系统的人员、政策、资金等优势集合,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在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发挥组织优势,推动集体增收。供销社系统围绕推动村集体增收,发挥组织优势,创办、领办、协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有效对接上级政策、市场经营和个体散户的增收载体,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协会,做好与龙头企业和销售市场的对接,构建起&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截至目前,供销社系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2个,入社社员7万余户。二是发挥网络优势,延伸服务功能。我市共有3580个行政村,数量大、分布广,有些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和市场化面临现实困难。鉴于这种情况,市供销社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促进市、县、乡、村四级社有企业和村集体资本的相互渗透和业务横向联合,发展连锁经营,推进营业网点整合下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向农村、农户延伸,为农村基层组织和村干部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搭建了平台。截至目前,已发展日用品配送中心12处、乡镇直营店60个、村级连锁店1850个,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三是发挥行业优势,带动农民致富。去年以来,市供销社充分发挥人才、信息、品牌等优势,主动与选派&第一书记&开展牵手合作,找到了推动农村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结合点。开展合作以来,全市各级选派&第一书记&中,由供销合作社联系对接的达到1250人,达成合作项目850项;同时,发挥行业系统技术力量优势,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员2000多人次,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技术素质和致富能力。四是发挥技术优势,提升发展水平。发挥供销社技术和农机等优势,建设水平较高的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带动农民发展集约化、规范化、产业化生产,实现富民强村。截至目前,新发展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95处,总面积达5万多亩,带动农民种植面积50多万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效益。三、新形势下党建带社建工作可以大有作为应当说,供销社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对接方式,抓好工作推进,实现了供销社、村集体和老百姓的三赢:供销社赢得了市场,推进了自身发展;村集体壮大了经济力量,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老百姓得到了质优价廉的服务,享受到了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供销社的做法得到了各级的一致认可。下面,围绕进一步抓好党建带社建、推进供销系统快速发展,谈几点认识。一是抓住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供销社作为为农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是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剂和重要载体,具有推进城镇化建设特殊优势。供销社拥有的现代流通体系可以为城镇化提供市场基础,农业产业化体系可以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为城镇化丰富服务功能。随着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随着&强村固基&工程的深入实施,各级必将出台更多服务&三农&政策措施,必将为村集体和供销系统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舞台,供销系统应该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提升发展层次,丰富发展路数,强化推进措施,不断提升供销系统发展水平。二是创新完善各方对接的途径和方式。目前,我市供销系统在推进实施&强村固基&工程中主要是通过采取组织、网络、资源和服务等四种方式与村集体、群众对接合作。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应当说这四种途径和方式实现了供销社、村集体和老百姓的三赢。应当继续坚持推进这些办法并逐渐细化完善,逐渐形成更加规范、系统,更具可操作性的做法,以此来进一步支持和推进工作规范开展。同时,着眼于进一步提升村级发展层次和水平,发挥供销系统的更大作用,可以以产业发展或合作社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相关的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畜牧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强与强村或强企合作,学习借鉴部门帮扶和村企合作、村村合作的做法,创新对接方式,探索合作途径,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三是更多的运用市场的理念和手段推动发展。供销合作社作为合作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增强主体意识,主动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无论是流通网络的建设,还是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无论是基层组织体系调整优化,还是各级供销合作社之间的资源整合,都要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同时,着眼于进一步做大做强,应当更好的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创新办法手段,努力突破传统业务领域,积极介入新兴产业,不断优化结构、拓展发展空间;注意推动管理的现代化,善于借助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现代流通标准构建经营网络,实现快捷、方便、低成本。四是努力形成党建、社建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党建带社建的新特点、新要求,深刻把握规律,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努力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供销系统党的建设,从组织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载体设计等入手,强化推进措施,建设坚强组织堡垒,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结合供销系统的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加大力度,改革创新,在思想建设、组织体系、骨干队伍、活动载体等方面推进党建带社建。把加强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根据乡镇、村实际情况,抓好基层供销组织的组建和调整,切实发挥好供销组织在推进富民强市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村社共建& 实现强基固本中共莒南县委 近年来,莒南县大力实施现代流通网络&十百千&工程,努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趟出了一条新时期供销社创新发展的路子。我县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经验做法被全国供销总社和省委领导称赞为&莒南模式、临沂经验、山东现象、全国推广&。从去年开始,在上级组织部门、供销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们又在全县部署开展了以&基层供销社+村级党组织+合作经济组织&三位一体模式的&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作,积极探索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县新办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137个,入社会员6.35万户,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22万亩,年加工销售农产品20多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17.5%。有7个村集体收入实现&零&的突破,年经济收入增加3万元以上的有16个村,增加5万元以上的有12个村,增加10万元以上的有4个村。已经完成的46个&村社共建&项目,每年带动农民增收2600万元,今年上半年平均每人现金收入9000多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高出近3000元。工作中,努力做到:一、秉持服务&三农&宗旨。我们探索推进&村社共建&工作,有三个方面的初衷:一是着眼于供销社的改革发展。供销社从诞生之日起,就扎根于农民,成长于农村,供销社的生命力和活力就在于服务&三农&。目前供销社的基层组织只局限在乡镇一级,服务体系还没有覆盖到广大农村,无法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作用。近年来,我县以实施现代流通网络&十百千&工程为突破口,加快建设日用品直营店、连锁店,在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目前,全县已建起县城大中型超市13处,乡镇超市连锁店、加盟店143处。在此基础上,我们探索&村社共建&,把服务体系延伸到田间地头,把组织体系延伸到村级基层经济组织,能够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更直接、更深入、更有效地服务于&三农&。二是着眼于促进村集体增收。村集体增收难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大问题。从莒南看,全县村集体收入&空壳村&占1/3以上,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占2/3。&村社共建&可将供销社的市场网络、技术人才和基础设施等优势,与村集体的土地、组织等优势有机结合,为村集体增收找出一条好路子。大店镇五龙官庄村、大店供销社和永益草莓专业合作社共同投资建设的草莓批发市场和旺盛食品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实现销售额5000多万元,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三是着眼于增强村级组织体系服务功能。目前,不少村级组织服务不够到位、存在真空盲区,服务比较单一,群众还不满意。推进&村社共建&,能够使村级党组织、村民组织、供销社和合作社经济组织有机融合在一起,强化服务功能,打造了村级组织综合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村组织&有钱办事、有人办事&的问题,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农村缺乏人才、服务手段单一的问题迎刃而解。道口镇曹家庄子村支部书记领办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建设高效蔬菜大棚120亩,增加农民收入75万元;驻村&第一书记&扶持建设的泥鳅养殖基地20亩,增加农民收入40万元。二、打造示范项目载体。&村社共建&主要是靠示范项目去落实去带动。工作中,我们着力推进&建流通网络、建社区服务中心、建农产品基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批发交易市场&五大类&村社共建&项目。一是共建优质农产品基地。村集体通过反租倒包、委托承包、有序流转、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出土地,提供给供销社建设基地。目前,已在30个村(社区)建设农产品基地35处,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0余万元。二是共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村两委、专业大户领办、创办或联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村集体为合作社提供组织、人力支持,合作社购置机械、信息等设备,为社员提供大田托管、农资供应、资金互助、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去年在坊前镇、大店镇、筵宾镇各组建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新建的42个专业合作社都成为省市县级示范社。三是共建社区服务中心。坚持&政府引导、供销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结合新一轮行政村规模调整,村集体提供场所,与供销社合作建设高标准、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目前,已在20个村(社区)启动了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四是共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连锁直营店(点),培育壮大日用品和农资、再生资源现代流通网络,培育新型业态。在原有的基础上,全县新建村级各类直营店(点)22处。开元物流中心加入了全省供销社采购联盟,与100多个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对接,年销售农产品3000多万元,商品配送额达5亿元。五是共建农产品批发市场。根据各村(社区)的产业特色,供销社与村集体共同出资,规划建设蔬菜、草莓等农产品产地批发交易市场,加强与大中型城市农贸市场、超市的合作对接,建立直接采购关系,将优质农产品直接打入终端市场。今年已在13个村(社区)建立了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70余万元。三、系牢利益关系纽带。推进&村社共建&,不能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搞&拉郎配&,必须遵循市场经济法则,建立健全各方产权关系、责任分工和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利共赢、共建共荣。主要呈现出三种模式:一是供销社主导模式。供销社对原有的经营项目进行整合优化,带动村集体参与合作社项目建设,通过利益分成,达到强村富民兴社的目的。比较典型的是岭泉镇淇岔河共建示范点。淇岔河开元超市是莒南县最早建设的村级日用品超市直营店,经营状况一直比较好。&共建项目&实施以来,村集体负责收集村民购买大宗商品的信息,供销社为其团购,通过团购提成增加村集体收入。另外,村集体新流转土地200亩,作为股本加入到该村的乐源蔬菜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也增加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实现了一举多赢。二是合作经营模式。大多数村主要采取这种模式,由村集体出地,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出资,或共同出资建设项目,按照投资比例进行分成。这种模式比较典型的是道口镇曹家庄子共建示范点。去年,该村提供土地,道口供销社投资建设300平方米日用品超市和200平方米农资超市各一处,日常销售按低于市场价2%让利于民,村集体每年收取供销社场所租赁费1.5万元及经营利润分成1万元。此外,供销社和村集体按照12.5:87.5的比例共同出资50万元,建设了占地20亩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和1500平方米交易大棚,实行股份制经营,双方根据参控股和出资比例,进行盈余分红。村集体和供销社共同出资成立了道口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集体提供流转土地,供销社通过&大田托管&的方式负责管理和经营,按比例盈利分红。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原来不足3万元,迅速增加到目前的10多万元。三是村级组织主导模式。经济比较富裕的村主要采取这种方式,由村集体出地、出资建设,供销社负责经营,按比例进行分红。这种模式比较典型的是石莲子镇郝家庄村共建示范点。村集体和石莲子供销社出资50万元,注册成立绿源合九果蔬专业合作社,辐射周围7个村,发展社员400余户,吸引社员投资320万元,建成400亩的果蔬基地,由村集体负责基地的土地流转及日常管理,由供销社负责产品的销售,合作社收益的60%对社员进行分红,20%纳入发展基金,15%作为村集体收入。四、强化人才队伍支撑。实行干部交流任职,加强人才流动,使供销社、合作社的人才为基层组织所用,基层两委干部与供销社、合作社的人才互相兼职、互相融合,是做好&村社共建&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实行&两个优先&,实现人才共享。我们不断完善供销社、村集体、合作社三方人才交流机制,将专业合作社的优秀负责人和村干部优先安排到供销社任职;将基层供销社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能人优先安排到村两委任职,实现人才交流全覆盖,所有合作社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积极推进组织体系向村级基层经济组织延伸,组建和培育兼合式、新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在合作社中设立党支部,由村集体、供销社互派党员任职。目前,已分别在大店草莓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筵宾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坊前联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设立了党总支,在35个合作经济组织设立兼合式党组织,吸纳党员82名,有27人在村社交叉任职,其中县供销联社到村任职2人、基层供销社到村任职13人、村两委成员到基层供销社任职12人。二是成立专家服务团,吸纳优秀人才。组织涉农部门300多名技术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成立服务团,定期到基层指导群众生产。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培养优秀人才。借助&村社共建&项目的技术、人才优势,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工程,加大对村两委干部、合作社社员、农民培训力度,在全县建立了10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800余名,组织360多名社员外出参观学习6次。依托&大田托管&统一种苗引进、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种植技术规程、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产品质量监测、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200多名群众在实践中提高了种植和管理水平,成为农村专业技术型人才。五、建立合力推进机制。&村社共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集成创新工程。必须整合各种资源,汇聚合力,强力推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村社共建&工作,去年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县供销社改革创新发展大会,今年又召开了全县&村社共建&推进会议,出台了《关于实施&村社共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和《关于在全县开展&村社共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确定了年度工作任务和三年发展规划。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县委组织部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成员的全县&村社共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村社共建&工作的领导。各乡镇和有关职能部门也相应制定了规划和工作计划,成立了相应机构,抓好工作落实。把&村社共建&纳入&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并注重与&第一书记&工作、农村社区建设一体推进。组织部门负责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供销部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农业、水利、畜牧、民政等涉农部门积极参与,将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村社共建&项目倾斜,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推进&村社共建&工作的强大合力。目前,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协调帮扶&村社共建&项目村资金、物资折合3000多万元。县里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村社共建&项目建设,并将&村社共建&纳入镇域经济发展&五个一&工程考核,一年两次观摩,看进度,看成效,促进了&村社共建&的深入开展。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细化66个共建示范点的年度任务和三年目标,并根据全县的产业布局、农民种植养殖习惯和各村居的产业基础,再规划一批&村社共建&示范点,建一个,成一个,培育一批亮点村,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全县铺开,力争五年内&村社共建&项目在村级实现&全覆盖&,到2015年,实施&村社共建&的村(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幅超过20%,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翻番,80%以上的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组织部牵头抓 供销社具体抓联手推行土地托管促进村集体普遍增收中共梁山县委 去年以来,梁山县着眼破解基层组织建设中最难突破的村集体&无钱办事&这一难题,坚持组织部门牵头抓,供销系统具体抓,整合两部门优势,联手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土地托管,促进了村集体普遍增收,供销社拓展服务市场,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党建带社建实现共赢。截至目前,全县1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80个村已完成土地托管、流转面积53445.9亩,其中能够增加集体收入的32722亩,增加村集体收入172.05万元,且扩展势头强劲,预计年内可发展到10万亩。一、主要做法去年开展的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显示,梁山县626个行政村中,年收入在10万以上的仅有34个,占5.43%;年收入在5万以上10万以下的有36个,占5.75%;年收入在5万以下的有183个,占29.23%;集体零收入村却有373个,占59.58%。针对全县超过一半的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正常运转困难、为民服务能力受到严重制约的现状,立足我县农业大县但农业集约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效益不高的实际,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县供销社多次联合调研和外出考察,确定了以县委组织部为主导、以供销社为主体,同时发挥组织部门的组织优势和供销部门资本力量较强、网络健全、经营农资服务便捷的优势,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资源,全面推行土地托管,降低农民生产投入成本,拓展供销社服务市场,促进村集体普遍增收的总体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推进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抓好工作推进。2012年8月,县委召开了在全县推行&1+X&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暨土地托管工作动员大会,县委组织部、县供销社联合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行土地托管服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梁山县土地托管实施方案》及《土地托管服务办法(试行)》等文件。2013年初,县委组织部把推行土地托管纳入2013年全县基层党建9个重点项目之一,将今年全县推行土地托管10万亩的任务指标分解到每个乡镇,作为基层党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制度,强力加以推进。今年5月,县委召开了全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座谈会,进一步肯定了供销社在推行土地托管中的作用。6月份,又分片在小路口镇、韩垓镇召开了土地托管现场推进会。去年以来,省、市供销系统领导同志也多次到我县考察指导,促进了土地托管工作的规范推进。(二)整合部门优势,建立工作机制。县里专门成立了土地托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各乡镇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由分管副职和组织委员具体负责。组织部门在政策制订、组织协调、推进工作中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乡镇、村(居)党组织在政策宣传、组织群众、服务群众、推进发展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供销社发挥资源、网络、经营和人才优势,加强联合与合作,在土地托管服务中充当主力军,建立乡镇、供销社、农机、农业、粮食、移民、财政、工商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协商重大问题,共同发挥管理、组织、指导和协调职能作用,积极整合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各方面的资源,形成扶持合力。(三)探索运作模式,拓展服务内容。运作基本模式主要是以村级党组织为龙头,以基层供销社为服务主体,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联合涉农企业、包地大户等,对农民零散地块进行统一托管服务,以合同形式约定服务内容,通过集约化、规模化运作管理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向农民收取低于同期市场价格的服务费用,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和收益权的状态下,完成农民托付的各项服务,通过参与土地托管相关专业合作社盈利分红及提供有偿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基层实践,探索出四种具体模式:一是由基层供销社领办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村两委协助管理与服务;二是由基层供销社流转农户的土地,村两委帮助协调并参与管理;三是由村两委流转农户的土地,由基层供销社提供全托管服务;四是由村两委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基层供销社再与村两委签订服务协议。服务内容上主要根据当地实际为农户提供,包括农资直供直施、种肥同播、田间管理、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农产品销售等一个或多个环节托管服务,也可提供全托管服务。(四)发展合作组织,提升服务效能。在土地托管服务中,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协调村党组织、有关企业等广泛吸收农户、土地承包商成立各类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社会农机资源,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成立专业服务队,并制订《专业合作社章程》,明晰社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分配办法;举办良种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作与管理等技能型方面的培训,培育了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优秀经纪人等新型农民。供销社发挥经营和网络优势,开展化肥联采直供直施、种肥同播、农化服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建立由供销社、专业合作社、村两委&三位一体&责、权、利明晰的经济服务实体,土地托管服务收益按一定比例提成,作为村集体收入。去年,针对一般合作社购买大型农机设备价格较高的实际,协调沃野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根据需要购置大型农机设备,全县调剂使用。今年春季农田管理中,组织&统防统治&面积达到5000余亩,增强了病虫害防治效果。二、初步成效去年推行土地托管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促进农业集约经营模式全面推行,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土地托管流转经营模式,使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对农业生产集约化经营管理的优势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部署的各项任务,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群众普遍思想解放的无形潜力将极大地推动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快速发展。二是促进村集体普遍增收,突破了一批&空壳&村和薄弱村。全县上半年有147个村集体收入不同程度增加,有50个村新增集体收入超过3万元以上,其中多数是通过推行土地托管服务实现增收。拳铺镇南盛庄村采取村两委反租倒包、先流转再托管的办法,先以每亩每年750斤小麦的价格将全村951亩土地从农户手中承包流转过来,再以每亩每年800斤以上小麦的价格出租给种粮大户,由种粮大户托管给基层供销社,整合大方后新增100亩耕地承包金归集体,村集体共可收入15万元以上。三是拓展供销部门服务市场,创新了党建带社建方式。通过实行土地托管服务,县供销社和基层供销社把&质优价廉&、&一举多得&的服务拓展到现代农业生产的广阔空间,赢得了巨大的服务市场,尤其是县委组织部与县供销社&联手&、村两委与基层供销社&合作&,协助供销社在助推农业发展中有所作为,使县供销社在县直部门中、基层供销社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中的影响力有所增强,为基层供销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四是有效破解&三农&难题,形成农村科学发展的巨大潜绩。推行土地托管服务在破解农业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难题,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解决了农民种地难、增收难的问题,让农民省力、省钱、省心又增收,提高了农民的&幸福指数&;使更多的农民真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逐步转移到工商企业和城镇就业,支持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的城镇化&;有利于解决&农民上楼难&的问题,消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程,促进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讲,推行土地托管服务对改变农村的作用不亚于当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成为破解&三农&难题、助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科学发展的一项关键性工作。三、下步打算实行土地托管服务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供销社、村集体发展和农民收入提升,但在工作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基层供销社的&服务能力&不足,利益分配不规范,等等。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巩固村社共建基础,把土地托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强化宣传引导,让群众放心托管。进一步广泛宣传报道、示范带动,让基层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土地托管的现实意义,让广大农民眼见为实,消除误解,放心托管。二是优化托管组织,增强工作实力。全面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参与、群众自愿、合同管理&的土地托管工作机制,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供销系统主抓,涉农相关部门参与的土地托管联合会,负责土地托管工作的组织协调,逐步完善农业生产全过程服务的运营机制。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发展助力。针对各村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整合项目资源,通过土地整理、农业开发等途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田间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农民队伍,为土地托管提供人才支撑;协调金融部门给予土地托管组织信贷支持,协调上级供销等部门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解决基层资金、机械不足的问题。四是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运作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土地托管的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对托管组织和村集体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帮助基层结合实际寻找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切实防范经营风险,因地制宜寻求科学的托管模式,做到持续发展、长远发展,实现社会化服务的良性循环。实施&五建五有& 服务农村社区建设中共临沂市河东区委组织部 河东区辖8个镇(街道),人口54.5万,行政村(社区)189个,其中农村社区92个;全区共有农村基层党组织532个,农村党员15875名。去年以来,河东区在党建带社建工作中实行&五建五有&做法,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和基层供销社职能优势,共同服务农村社区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抓党建带社建,以社建促党建,村社共建齐发展&的新路子。明确&五建&形式。一是共建社区服务中心。区委组织部负责指导村级党组织制定社区建设规划,采取流转、改建等形式提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用地,对工程进度、质量等进行监督管理,并帮助争取上级有关财政补贴。供销社承担部分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建立专业合作社办公室、文体活动广场以及供销社连锁经营的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等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设施,其中日用品超市不低于150平方米,农资超市不低于60平方米。二是共建专业合作社。由村级党组织和供销社联合发起,村干部和党员带动,引领群众创办有供销社成分的专业合作社,纳入供销社的组织体系和营销体系,最大限度规避市场风险。新成立合作社推行村级党组织与合作社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对具备条件的,及时成立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三是共建生产服务队。着眼于提供大田托管农业规模化服务,由村级党组织和供销社联合成立农机服务队和农业技术服务队,为农户提供农机、农业技术和农资连锁配送服务。通过开展设岗定责、公开承诺等活动,发挥党员在生产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共建资金互助组织。依托已有的供销社信用合作资金互助平台,发挥村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作用,引导农户入股,共建资金互助组织,开展资金互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五是共建社区经营实体。共同经营粮食银行、标准化养殖小区和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等实体,并与对应的供销社龙头企业相对接。供销社企业和村民通过经营获取利润,村级党组织通过提供有偿服务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分成。实现&五有&目标。一是社区服务有保障。共同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均达到上级规定的建设标准。其中,不足2000人的农村社区,建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人的,超过500平方米;3000人以上的,超过1000平方米。所建设施中,服务设施面积达70%以上。目前,全区已在龙车辇、树沂庄、张黑墩等社区建设功能齐全的高标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9处。二是集体收入有增长。村集体通过参与共建项目,以提供有偿服务、收取租金等方式,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去年以来,全区有9个村集体收入实现&零&的突破,有11个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万元以上。三是民生状况有改善。通过吸纳农民加入合作社、到产业园区就业,以及为农民提供生产服务等措施,村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目前,已纳入共建体系的村民人均年收入高出全区平均值16个百分点。同时,村集体得以把更多的财力用于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福利待遇。今年上半年,全区开展共建项目的村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就达1200多万元。四是供销社有发展。在共建过程中,供销社依托广阔的农村市场,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不断创新经营服务方式和组织形式,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逐步振兴发展起来。目前,全区供销系统共拥有15个公司、6个基层供销社社,职工2200人,总资产6.6亿元。2012年全系统完成销售收入39.51亿元,实现利税7177.9万元。五是党建水平有提升。村级党组织通过参与共建活动,一方面解决了村级&有钱办事&的难题,为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村干部到供销社、专业合作社任职或挂职,既锻炼了工作能力,又提高了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更多的农村优秀人才被吸引到了党组织周围,为农村党建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去年以来,全区从基层供销社和专业合作社中选拔村干部11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2名,发展党员45名。强化四项保障。一是组织保障。区委组织部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常委部长亲自抓、亲自调度,按照市里要求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下力气推进落实。各镇街也成立了工作组,搞好调研摸底,抓好任务落实,有力地保证了&五建五有&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载体保障。把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作为推进&五建&工作的载体来抓,每半年组织一次现场观摩,参观&五建五有&工作典型,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任务。观摩实行量化考核,现场打分,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挂钩。三是考核保障。将&五建五有&工作纳入镇街党建考核加分项,采取年底检查、不定期抽查等形式,督促引导镇街加大推进落实力度。四是资金保障。统筹建立财政&兜底&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今年全区各级共设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其中区级300万元,镇街700万元。这些资金将部分用于村级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并保障正常运转。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事关农村发展稳定,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作风,对&五建五有&工作法进一步探索创新,总结提升,使其更加有效、更加管用。深入实施村社共建努力实现富民强村固基共同发展莒南县石莲子镇党委今年以来,石莲子镇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供销社的关怀和支持下,充分整合供销社经营网络、市场、人才等优势,村集体的组织、土地和人力资源等优势,实施了以&两个延伸&(组织体系向村级延伸、经营服务体系向田间地头延伸)为切入点,以&三个促进&(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供销社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为主线,以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的党建带社建 村社共建工作。全镇上半年,启动并实施了郝家庄和杜家汀河两个村的村社共建工作,分别规划实施了社区超市、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交易市场等共建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郝家庄村社共建点,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全县的示范点。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形成村社共建发展合力。今年年初,石莲子镇党委政府出台了《实施&村社共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方案》,并成立了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组织委员、分管供销和农业的副镇长、供销社主任为成员的村社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供销社,负责日常管理、督导调度等工作。我镇按照提升改造原有项目,全力推进新建项目,集中打造示范项目,村村有项目,人人抓增收,年年见成效的总体工作思路,提出了通过村社共建工作,&三年内全镇8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已经达到3万元以上的达到5万元以上,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的总任务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供销社、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大共建主体,明确了以&建基地、建合作社、建设区服务中心、建网络、建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共建项目,强化了推进措施,设立了每年不低于3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完善了考核机制,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供销社、村集体和专业合作社主导,社会化参与的发展合力。二、科学规划,凸显特色,着力打造村社共建示范点。在建设规划上,我们紧紧围绕全镇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结合沿汀水河万亩生态循环农业带、沿沭河和早丰河现代高效农业带建设规划,围绕新一轮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进行共建项目的建设规划,着力打造共建示范点。在郝家庄村一带借助传统种植葡萄、草莓、韭菜等果蔬的优势,加快推进共建合作社、共建有机果蔬基地和批发交易市场规划建设,目前已完成合作社组建工作,建设有机韭菜基地200亩,有机草莓基地200亩,规划了15亩的果蔬批发交易市场,带动周围新庄、王家屯等7个村庄,近300户种植大户报名参加合作社。同时,抓住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规划建设共建社区服务中心,发展&三进社区&为主的经营服务项目,目前已由供销社出资80万元建设了日用品超市460平方米,农资超市300平方米,村集体出资120万元建设了70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楼一座,设置组织活动场所、便民服务室、警务室、计划生育、合作社活动等服务项目,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文体娱乐广场,现已投入使用。此外,我镇根据杜家汀河村大棚蔬菜规模优势,已由供销社和村集体共同出资完成了汀禾蔬菜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完成了500亩高效大棚蔬菜基地的升级改造工作,完成了15亩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的建设,规划中的农资系列化服务中心也正在加快推进。三、完善产权联结和利益分配机制,激发村社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石莲子镇在实施村社共建工作中,十分注重创新利益连结机制,强化利益连结的纽带作用,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来激发村社双方的参与积极性。郝家庄村在共建项目建设上,党委政府主导供销社和村集体按5:5共同出资组建了绿园合九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主体进行基地和交易市场建设,合作社的收益按双方出资比例分成。在基地建设和运营中,村集体负责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社员组织等工作,供销社负责基地建设和管理,种苗、农资供应,技术推广,市场管理,产品收购和销售等工作,目前整个基地已完成了路、渠、电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韭菜基地建设已经完成,草莓基地的新一代高效大棚秋季也将全面完成建设。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上,我们引导供销社和村集体按土地和设施产权连结、效益五五分成的分配方式,由村集体出地、供销社出资建设日用品和农资超市经营设施,分别作为县域龙头超市公司开元和新联合的村级连锁店,运营过程中,供销社和村集体还将组织村民进行团购,价格优惠基础上给予村集体一定的服务收益,有效的提高了村集体、供销社、合作社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村社共建工作的活力。四、实施人才交流,完善组织体系,建立村社共建工作长效机制。村社共建工作中,人才支撑是关键,组织体制和机制是保障。石莲子镇在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组织保障体系建设。首先,将今年启动的郝家庄村和杜家汀河村的支部书记选聘到供销社任职副主任,在供销社班子成员中选派了2名优秀技术人才到村任职副书记和村主任助理。其次,镇党委在供销社设立了党总支,在绿园合九果蔬、汀禾蔬菜、丰源蔬菜、丰乐草莓等合作社设立了兼合式党支部,吸纳了12名村干部、34名党员进入兼合式党组织,合作社党支部纳入到供销社党总支管理。兼合式党组织的建设,搭建起了基层党员服务群众的平台,大大提高基层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供销社的凝聚力和组织带动能力。再次,镇党委不断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考核机制,建立村社共建工作的长效机制。至目前,镇党委已经投入资金20多万元,帮助两个村社共建点完成了路、渠、电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建立了工作责任考核制度,将村社共建社工作作为全镇重点工作,纳入到全镇工作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年底对所有的村(社区)及有关部门进行考核,并提高分值比重。通过村社共建,促进村集体增收、供销社事业加快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新形势下党委政府领导&三农&、发展&三农&的手段和措施,激发了基层的发展活力。一是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明显进步。郝家庄村在共建之前,村集体年收入不足5万元,实施村社共建后,4个共建项目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以上,村集体年经济总收入可达20万元。杜家汀河村在共建之前,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万元,村社共建后,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二是农民的收入得到明显提高。通过村社共建,逐步构建起了&供销社+基地+农户&、&供销社+合作社+农户&、&供销社+党支部+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户&等产业化组织模式,通过把农业生产中的资金、人才、土地、信息、市场、科技等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形成团队作战,农民生产农资有来源,种植有计划,销售有渠道,发展有目标,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农民收入,较好地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三是供销社发展实力得到明显壮大。通过村社共建,一批在当地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农村经营大户加入到了供销社队伍,通过产权联结和产业联合,形成了经济利益共同体。供销社由此聚合了更多的资源要素,活力不断增强,组织规模和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整体实力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四是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开展村社共建以来,石莲子镇在供销社设立了党总支,在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成立了党支部,在两个村实施了干部互挂和交叉任职。新上了一系列为农服务、助农增收项目,保证了共建项目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村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党委政府的基层组织工作也好抓了。下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发挥供销社的网络广、信息灵、阵地多、经营能力强等优势,在完成合作社、社区服务中心、交易市场、农产品基地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提高服务效能、拓宽增收路子。利用郝家庄村社共建项目的经验,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全镇改造提升24个原有共建项目,新建16个共建项目,使全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社村共建 社农共兴全面加快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创新临沂市供销社 自去年启动&党建带社建&工作以来,全市供销社以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以培养村级基层组织骨干人才为手段,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为目标,积极探索&村级党组织+基层供销社+合作经济组织&三位一体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社农共兴&的发展路子。目前,全市已建成360个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共发展标准化农产品基地302处,土地托管面积29.5万亩,建立农村日用品超市3168个、农资超市1950个、其他经营性项目138个,实现村集体增收3392万元,帮助共建村农民人均增收1861元,供销社增加固定资产4883万元,增加经营额2.3亿元,实现利税1095万元。今年8月6日,省供销社在我市召开了全省供销社&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座谈会,中央、省市领导、专家与会,对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创造社村共建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完善组织机构。市社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牵头、各分管主任具体负责的党建带社建领导小组,细化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全面推动我市供销社系统党建带社建发展。莒南、临沭、河东等县区社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全力推动这项工作。二是强化政策推动。去年12月,市委组织部与市供销社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社建工作的意见》(临组发〔2012〕33号),在各行政村启动社村共建工作。各县区委组织部和供销社以贯彻落实临组发33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将基层组织创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下发文件,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目前,已有莒南、平邑等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推进供销社基层组织创新发展的文件;河东、临沭、苍山、费县、蒙阴、郯城、沂南、沂水等县区组织部与供销社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社建&工作的意见》。特别是莒南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实施&村社共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最近,临沂市委出台文件,就全市推动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三是加大资金支持。莒南县为更好地推动该项工作进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专门设立了每年不低于100万元的扶持资金;莒南县石莲子镇党委政府不仅出台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且每年拿出30万元作为供销社改革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以此支持社村共建项目发展。市里也将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资金扶持措施。二、探索发展模式,拓宽共建领域,全面启动社村共建为更好地推动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我们结合供销社的业务体系,找出了五个结合点(与合作社结合,与新型社区结合,与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体系结合,与信用合作结合,与网络终端结合),探索出了五种共建模式:一是人才共建模式。通过供销社经济合作服务平台与党的基层组织联合合作,开放办社,广泛吸纳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头人、专业大户和社会能人到供销社工作,对优秀人员由供销社签订聘任合同,享受供销社职工的一切待遇。目前,已有67名村两委成员、合作社社长及农村经济带头人被聘为基层供销社的主任、副主任或管理干部,壮大了基层供销社干部队伍,提升了现有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与乡镇党委密切配合,选拨了50名政治素质好、技术服务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供销社干部职工到村担任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技术指导员等职,充分发挥供销社网络、信息、服务、管理等优势,引导农民标准化种植、养殖,带领农民闯市场。二是生产共建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合作社内部成立党支部,强化党的领导,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延伸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目前,全市供销社已在45个共建村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48个,供销社入股336万元,村集体入股180万元,入社农户5280户,入股98万元。平邑县民富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与村委合作,在合作社内部成立了党支部,社员户数由原来的160户迅速发展到400户,村两委凝聚力明显加强,社员户均增收达到3000元以上。三是服务共建模式。&党建带社建&工作,将供销社的社区服务中心、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等多元化经营服务项目融入其中,实现了&两个延伸&: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延伸到村居社区、将供销社的服务延伸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临沭县供销社以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为切入点,依托基层社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村级党组织协调,将土地流转给供销社或由供销社进行全托式、半托式和菜单式服务,共流转土地7000余亩,托管式规模化服务5万余亩。四是营销共建模式。以供销社日用品和农资网络、农产品龙头企业等为平台,吸纳经营大户和经纪人,带动农民实行连锁直配、订单收购。沂水县四十里供销社会同西李家庄村支部以联合注册的兴龙花生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出资入股的形式发展培育了临沂东旭食品有限公司,由村支部按照公司要求组织农民购销花生米,公司按照销售额的1&给予村支部佣金。另外,公司每年拿出3-5万元来反哺合作社和村支部,从而确保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稳步增加,壮大村集体的经济实力。五是&第一书记&共建模式。抓住省委和市委开展的&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工作这一契机,优先选择村两委创新力强、基层供销社经济基础好的村庄,借助政策、资金扶持优势,加快推动社村共建。河东区供销社借助区社2名同志到帮扶村任&第一书记&机遇,在汤头沙岭子村组建了鑫正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组织生产、对入社社员给予农资补贴、对生产的农产品实行合同订单收购、并在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等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当地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增强了村两委的带动力和凝聚力,实现新增农产品基地面积2万多亩,新增土地托管面积6万亩。三、加大工作力度,形成长效机制,实现社村合作共兴一是实行责任督导制,强化任务落实。为抓好党建带社建的贯彻落实,市社专门成立了由分管主任任组长的&包干到人&督导小组,每月定期到责任县区督导工作,研讨发展规划,查看项目进展,协调解决问题,有力地促进了面上工作的整体推进。目前,已规划村社共建项目53个,总投资额7216万元,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707万元,实现助农增收1.4亿元,供销社实现收益381万元。莒南、河东、临沭等县区社该项工作已全面启动;平邑、郯城、沂水、沂南等县区社已试点铺开。二是探索权益契约制,明晰利益边界。为确保村社共建的长期健康发展,在合作之初,供销社基层组织按照利益明晰化的原则,与村两委签订协议,对社村共建项目各方投入的生产要素严格界定产权比例关系,明确利益分配原则,确保收益分配公平合理,有效地调动了村两委、基层社的积极性。沂水县供销社裕源果品合作社与村两委在合作之初商定,利益分配环节上,合作社和村两委按照产权比例2:1进行分配,当年使村集体增加收入4万余元。清晰的产权界定和公平的利益分配为社村共建长期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开展三方合作制,创新三位一体。通过合作共建,将村两委、供销社、合作社结合为一体,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通过供销社领办、创办合作社,能较好地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的服务、组织和经营问题,又能促进供销社基层组织向村级延伸。同时鼓励在其合作社内部建立党组织,强化党对合作社的领导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带动力。莒南县坊前供销社成立了花生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供销社成立了党总支,合作社内部成立了党支部,初步在基层搭建起了村级党组织、供销社、合作社三位一体新模式。四是推行多方参与制,实现共赢互利发展。通过建立健全村集体、供销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大户、社会能人等多方社会化参与机制,形成了发展合力。通过积极发挥镇级党委政府的政治优势、村两委的组织优势、供销社的经营优势、&第一书记&派出单位的协调优势,实现了多方共赢,村集体收入大大增加,村两委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供销社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四、广泛吸纳人才,创新用人机制,增强社村共建活力通过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为供销社&开放办社、招贤纳士&,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为供销社的改革发展注入了动力,一批基础较差、经营不善、服务不好的基层社重新恢复了生机。弱势基层社借助社村共建,吸纳了优秀人才,创新了供销社的基层组织。临沭郑山、河东凤凰岭镇基层社都已破产,由县社招揽能人,与当地村两委联合,以新型社区服务中心为切入点,采取县社投资入股、村里提供土地的形式,将日用品、农资超市、专业合作社以及融资服务、合作医疗等为民服务项目纳入其中,搭建新时期为农服务平台。在与村委联合合作的过程中,基层社的资产得以恢复,郑山、凤凰岭的基层社得以恢复重建,并由村支书兼任基层社主任,实现了基层供销社的从无到有。社村共建工作的开展为加强供销社班子建设提供了机遇。为更好地推动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选择了一批优秀的、有乡镇工作经验的乡镇干部调整充实到县级供销社担任主要负责人,促进了该项工作进展。郯城、平邑、沂南等县区社的主要负责同志都是乡镇长出身,了解基层,熟悉农民,更有条件、更有优势与村两委展开合作,实现社村共建。社村共建拓宽了供销社用人之路。平邑县社招聘社会能人带动社村共建发展,聘请蔬菜营销大户苑士猛作为基层社主任,以蒜黄种植为主,成立了民富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此基础上,主动与温水村两委合作,由村里提供土地并将村支书聘请为监事会主任,由合作社与村两委共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已建起蔬菜交易大棚1500余平方米,发展社员260余户,年实现交易额达到1.6亿元,交易量8000余万吨,实现利税300万元,使入社社员户均增收5000余元。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座谈会和这次现场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在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创新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党建带社建工作,争取年底实现该项工作全面铺开,为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实施&三领三带&探索&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新路子泰安市供销社 &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是一项既服务强村固基,又实现供销社发展的重大组织创新,这项工作泰安行动得比较早。去年二月份,我们就紧盯泰安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和服务功能为主要内容的&强村固基&工程,抓住机遇,寻找党建工作与供销社建设的着力点和结合点,以全市1939名下派&第一书记&为平台,主动对接,在全市半数以上的行政村谋划经营服务项目。通过密切与&第一书记&联系,加强与村两委、专业合作社合作,实施了&三领三带&,积极探索&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的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一、顺应需求,履职尽责,积极寻路当前,农村出现许多新的课题,但由于相当多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委面对难题因缺乏服务手段感到束手无策。组织部门下派&第一书记&到农村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育服务型的基层党组织,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适应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村两委的工作也从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向生产生活服务延伸;基层供销社面对市场竞争,也在探索如何从传统的经营模式中走出来,从卖商品向卖服务转变,为三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第一书记&、基层供销社、村两委三个方面的工作目标一致,思路相同,一拍即合,为供销社以党建带社建,实现社村共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供销社在网络、经营、人才、信息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党委政府服务&三农&的有力抓手,理应挑起服务好&三农&这副担子,把社村共建放到工作的重心,在社村共建中迅速发展壮大自己。二、&三领三带&,成效初显为落实好&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我们提出了组织引领带社建,书记领办带发展,服务领航带增收的&三领三带&工作思路,并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一)党组织引领,带动供销社建设。党组织的引领,是以坚持为农服务为基本方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担负着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的重任,归根结底要落实在为农服务的实际行动上。供销社长年扎根农村,但其基层组织只是到乡镇驻地,要真正把基层组织延伸到村就必须依靠村一级党组织。两者目标相向,为合作提供了契机。我们首先梳理了首批1025名&第一书记&任职村的状况,从845个有供销社网络的行政村入手,深入分析和了解这些村生产经营资源和最急需的服务需求,归纳出供销社系统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最后确定了8项内容。在市委组织部帮助下,去年9月3日,市供销社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与&第一书记&进行了首次对接,每个&第一书记&介绍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源、现状、困难和需求,供销社介绍了服务&三农&方面的各项优势和合作途径。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合作社业务发展为目的,进行合作。由党组织引领、供销社主导的合作平台搭建了起来。泰山区供销社在39个&第一书记&村确定了10个共建项目;新泰市供销社选择了70个农产品卖难突出的&第一书记&村,与村两委开展广泛合作。(二)书记领办,带动合作社发展。&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在农村具有很高的威信和影响力,有组织协调优势,让第一书记或者村两委领办,说到底就是要把社会资源转化为供销社的资源,与供销社的网络和能力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的连接市场、连接田间地头的优势结合,使三种资源相得益彰。宁阳县庙西蔬菜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管理和效益一直不理想。&第一书记&驻村后,积极推动社村共建,发展蔬菜合作社。供销社主动配合,按市场规则运作,入股20万元,占合作社股本的40%,村集体占股本46%,171户社员占股本14%,流转土地1000多亩,当年合作社收益30万元,村集体分红5万元。&第一书记&:市计生委王爱英驻村后,与肥城市边院供销社联合,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户均增收1000多元,村集体也增收3万多元。市供销社选派的&第一书记&,针对本村农业生产特点和实际,通过积极与工商部门协调沟通,先后成立了苗木专业合作社和农资专业合作社,两个合作社都由村两委成员任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供高效、优质化肥农药,统一产品销售,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多元。(三)服务领航,带动村、户增收。围绕供销社、&第一书记&、村两委、合作社&四位一体&发展思路,我们积极跟进各项服务,不仅供销社从中获得了收益,更让村集体、村民得到了方便和实惠。一是发挥组织优势,为服务农民搭建载体和平台。供销社与村两委联合,抢抓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机遇,大力创办、领办、协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起&村集体+基层供销社(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为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实力找到新路径,也使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有载体、有抓手,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找到了方向。二是发挥技术优势,为农民提供生产经营服务。基层供销社和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建设水平较高的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努力开展农业产业化服务,实行农资直供服务,带动农民发展集约化、规范化、产业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效益。三是发挥网络优势,为农民提供生活消费服务。供销社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积极促进市、县、乡、村四级社有企业和村集体资本的相互渗透和业务横向联合,推进营业网点整合下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向农村、农户延伸,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的生活和消费。合作以来,全市&第一书记&中,由供销社联系对接的已达到1300多人,达成合作项目900多项,正在实施的680项,联合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55个,入户社员7万余户,帮助销售农产品6亿元;新建日用品超市170个,农资连锁店190个,直供化肥15万吨;培训农民2500多人次。目前社村共建项目中已有550个村平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实践证明,&第一书记&、村两委、供销社三方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都选准了合作对象,找对了合作力量,收到了1+1+1&3的效果。去年10月份《大众日报》专门以《牵手&第一书记&,合作服务&三农&》为题对我们的做法进行了报道。三、几点体会和收获(一)&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农民欢迎,组织支持,供销社受益,是一个很好的路子。我们经过努力,效果已经呈现:农民得到了实惠,&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树立了威信,供销社工作得到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平、分管市长张瑞东分别就市供销社参与实施&强村固基&工程工作作出了批示。(二)建立规范合理的运行机制是长期合作的根本和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要遵循市场法则,社村共建为供销社发展提供了好的机遇、好的平台,供销社必须把它做好、做实。在选好项目,探讨好运作模式的基础上,以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设立合作社,分清职责,规范运作。不能搞表面文章,要切实使社村共建项目成为村集体获得稳固收入、供销社获得发展壮大的具有强大和持久生命力的经济实体。(三)社村共建是开放办社的具体体现,只有开放办社才能使供销社事业得到快速扩展,社村共建加强了社村合作,赢得了村两委的信赖和支持,供销社也吸纳了经营能人、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为供销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社村共建的成功,必将为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随着创建服务型政府以及政府行政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包括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推行,涉及农村社会服务的诸多领域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值得我们关注。在社村共建的基础上探讨和研究农村社会服务与供销社发展问题对我们也许有很多启发。下一步,我们一定借这次会议的东风,继续努力探索,在&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这项工作上取得新的成效。以发展花生产业为切入点推动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日照市供销社 日照市是全省的花生主产区之一,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省的6.7%和7%,共种植花生8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3%,花生及其制品出口占全市农产品出口的10%。但长期以来花生生产仍沿用传统模式,花生品种单一老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病虫害严重,影响了产区优势的发挥,阻碍了花生加工出口等贸易经济发展。因此,如何推动花生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了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自2011年开始,市供销社经过深入调研,确定了建设花生生产经营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从研究推广&新品种、新肥药、新技术&做起,整合村两委、专业合作社、供销社三方优势,以建设花生全产业链为重点,全力推进花生大田作物经营服务创新,以此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力推进社村共同发展。主要做法是:一、以基地示范为先导,加强与村两委合作,引领标准化生产2011年,我们选择东港区三庄和莒县夏庄两个花生种植优势乡镇开展试点,引进鲁花A03花生新品种,在同一块基地上与日花1号、日花2号、山花9号、丰花1号等我市传统种植品种进行对比示范,分别施用传统肥料、雷力海藻花生套餐肥及供销社自行研制配方肥,实行统一田间管理,对比示范效果非常明显。经综合测算,相同花生品种施用雷力海藻花生套餐肥或供销社自行研制的配方肥,亩均增产皮果101公斤,按市价每斤5.5元花生米计算,亩增效益703.7元,扣除每亩多投入65元化肥成本,多收入638.7元。其中东港区供销社重点试验鲁花A03新品种,亩产花生皮果最高达580公斤,且含油率、出油率均高于传统品种5-7个百分点,每亩花生年可净增收入近千元。广大农民看到了标准化种植的明显效果,强烈要求参与基地建设。为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各基层供销社主动与村两委协商,共同流转土地建设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供销社按市场价承租土地,并另外拿出土地承租价格的10%给村两委做集体收入,村两委负责协调村民作好宣传发动,组织干部、党员带头入社参与示范试验,供销社与村两委之间有了初步合作,为下一步推进社村共建奠定了基础。到目前,全市供销社共在四个区县13个乡镇69个村庄,累计建成总面积8万亩的花生生产示范基地53个,带动全市20万亩花生按照&三新&技术生产,入社农户年增收2000元以上,相关村集体年增收平均2万元上。二、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促进社农合作,全面推进社村共建为更加有效地组织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全系统大力领办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农民合作社,以此规范农民生产行为,提高花生生产质量安全水平。莒县夏庄供销社牵头领办了汇丰花生专业合作社,开展基地示范、代储代销、花生筛选、花生油加工等业务,吸引周边9处花生合作社加盟,进而组建起了花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年加工销售花生米3万余吨,占全县花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销售额达2.4亿元,带动了周边60个村、1.2万农户开展规模种植,打造起了紧密型的&花生航母&。在具体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将供销社与村两委、专业合作社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发挥各自在服务、组织、经营领域的优势。目前全系统共发展花生专业合作社43个,其中村两委直接参与的占30%,在深度合作中促进了三方共同发展。夏庄镇侯家宅子村2011年之前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参与花生合作社后,供销社帮助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大力开展花生标准化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并且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每年收入2万元,供销社无偿赠送一台花生收获机为规模化生产服务,年收入2.3万元,合作社每年销售提成约1.8万元,合计6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并不断发展壮大。供销社还在村里开办了日用品、农资超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正在规划建设,村级公益事业面貌焕然一新,村两委威信显著提高,今年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进一步推动了党建带社建,实现了社村共建。三、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产加销一体,形成全产业链条建立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服务体系,是推动花生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为此,市供销社出台了《关于推进花生大田作物生产经营服务创新指导意见》,以&基地示范、社农合作、科技提升、产加一体、品牌创建&为重点,加快推进花生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根据花生生产经营环节的不同需求,积极探索农资供应、农机推广、技术咨询、加工储运、市场销售、信用合作、互助保险等经营服务项目,加快建立完整的服务链条,推动了花生产业链条的全面形成。东港区供销社以坤丰农资公司和三庄中心社为主体,成立玉农花生专业合作社,盘活三庄工业园25.1亩闲置厂房建设花生产业加工园区,一期投资1000多万元,引入先进花生筛选、榨油、烤果等设备,年可筛选花生2万吨、榨油5000吨、烤果5000吨,注册&日花大花生&、&日花老油坊&品牌,加入了中粮集团花生交易网,建立起网上花生交易平台,QS认证、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本月即将获批。目前,正在运作成立由省、市、区三级供销社联合参股,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鲁科&种业公司,从花生育种、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全产链条基本形成,为全面推进花生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核心支撑。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深感供销社服务&三农&的舞台越来越宽,在百姓心目中的份量越来越重,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党委政府在供销社干部队伍建设、流通设施建设等方面都给予政策倾斜,并主动给供销社压担子,这对供销社而言,是信任、是压力,更是动力。今年我市东港区委、区政府做出&突破三庄,带动西部&的决定,委任市供销社副主任兼东港区供销社主任辛崇玉同志任三庄镇第一书记,以每亩地30万元的价格在镇中心为供销社流转360亩土地,用于建立综合商务区,并减免相关配套费用,目前由东港区供销社总投资1.2亿元,集商贸、物流、仓储、商务、居住、旅游、娱乐、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三庄综合商务区已经完成前期规化,即将打造出又一个小城镇建设典范。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与村两委合作力度,不断扩大为农服务规模,努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和村集体增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发挥合作社作用 实现村社共兴德州市供销社 近年来,德州市供销社以兴办农民合作社为切入点,与村两委有机结合,推行&供销社+合作社+村两委&等模式,加强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逐步走出了一条党委政府得民心、农民群众得实惠、村两委得收入、供销社得发展的合作共赢的新路子,赢得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党委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赞誉。一、因地制宜,组建合作社今年以来,德州市供销社将农民合作社建设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按照领导班子成员包县分工制,加大督导、督查力度;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提升,呈现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产销矛盾得到缓解、品牌建设效益凸显、辐射带动能力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等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市供销社领办、创办和服务各类农民合作社451个,入社农户20338户,辐射带动农户61223户,助农增收1800多万元,涵盖了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特色林果、农机服务、农产品加工、仓储冷藏和粮食、蔬菜、棉花、林果、农产品流通等行业和类别,涉及全市绝大部分特色和优势农产品,其中有20个已办理了商标注册,35个分别取得了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2家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社,9家被认定为省级示范社。二、找准结合点,实现村社共兴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缺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非常艰难,党的政策在农村宣传推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夏津县供销社瞄准白马湖镇梅庄附近土质适宜种植大葱的情况,组建了春雨葱业农民合作社,并聘请前梅村党支部书记许德春同志为白马湖供销社副主任兼合作社社长,他先将自己的2亩地作为试验田,试种反季节大葱,取得成功后,先后流转了460亩地作为种植反季节大葱的示范基地,并修建了40亩的交易市场,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也使村两委每年得到4600元的服务收入。合作社先后购置了3个磅秤,3辆拖拉机,1台培土机,4个耕耘机,6个潜水泵,并兴建了1个600平方米的恒温库,通过优质低价有偿服务,合作社获得了服务收入。通过调引导农民轮番种植大葱、豆角等,农民每亩比往年种植小麦、玉米等增收1万元以上。合作社从2009年成立时的5户党员、群众发展到目前的160多户,带动周边10多个村种植大葱8000多亩,真正做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有钱大家赚&。武城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实行&村两委+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作社与村两委签定糯玉米订单种植合同,村两委再与农户签定种植合同,合作社减轻了与众多农户直接签合同带来的麻烦,农户也吃了定心丸。2012年合作社签定糯玉米种植合同3万亩,全部高出市场价每斤0.15元出售给美国国民淀粉公司,直接为农户增加收入600万元,同时,收购玉米时每斤为村集体提成2分钱,使29个村两委实现村级集体收入近20万元。三、坚持供销社、村两委、合作社&三位一体&,实现三方共赢通过&供销社+合作社+村两委&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供销社超市经营、市场交易、提供农资等服务的市场经营主体优势,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等优势和村两委的组织优势,实现了供销社发展壮大、农民增收、村集体有收入的三位一体、三方共赢。禹城市莒镇供销社依托市供销社贸易大厦莒镇直营店与莒镇三河社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向社区居民发放会员卡,年终按销售额的2%返利村集体。武城绿丰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陈庄村两委流转了56亩的示范基地,建设了7个冬暖式温室大棚、2个1200平方米以上的连栋温室大棚,20个普通拱棚,年产瓜菜种苗2000万株,瓜菜22万公斤,示范带动社员310户,瓜菜田地620亩,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引导农民连续标准化种植西瓜、甜瓜、黄瓜、西红柿等优质瓜菜,为社员提供优质、低价农资及技术服务,农民亩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增收节支30%以上。通过集中市场交易,解决了农民销售难问题,每斤瓜菜提成1分钱,由村两委和合作社共同按50%受益,村两委年收益3万元以上。村集体有了收入后,投资15万元,为本村修建了700米的一段路,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问题。今年秋后,合作社还将与村两委合作,拟流转100亩土地,用于恒温库建设和交易市场扩建,村两委每年每亩可获得服务费100元,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1万元。另外,德州市供销社抢抓&两区同建&的机遇,通过建设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庄稼医院、幼儿园、医务室、农机具仓库、粮食仓库、农民合作社等,向农民提供宽阔优美的购物环境,方便的入托、医疗环境,还通过托管土地,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证明,哪里的供销社与社区两委结合得好,哪里的农民搬迁阻力就小,社区建设速度就快。目前,德州市供销社已累计投资2亿多元,已建和在建社区服务中心108个,建设面积16万多平方米,服务人口80多万人,深受党委政府的赞誉和农民的欢迎。下一步,德州市供销社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并将该项工作列为2014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一是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至少建立1个村级组织联系点,定期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帮助推进工作。二是建立健全运营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基层供销社与社有企业、农民合作社和村级组织等各类经营服务主体之间的产权联结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租赁经营、联合投资、提供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分配。三是建立健全考核保障机制。把基层&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纳入各级供销社负责人年度工作考核内容,用考核杠杆引导督促其抓好该项工作。四是党建带社建活动再深入。供销社领办的农民合作社广泛吸纳和发展党员入社,党员人数3人以上的建起党支部。五是党建带社建范围再扩展。在推行&供销社+村两委+合作社&模式的同时,广泛开展&供销社+村两委+超市&,&供销社+村两委+农民服务队&,&供销社+村两委+协会&等模式,使供销社、村两委在农村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六是党建带社建联合闯市场。发挥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作用,促进合作社之间在更大范围开展联合与合作,实现市场信息互通、资金互助调剂和品牌技术共享等优势互补、互帮互助机制,并在农资供应、生产标准、产品销售等方面实现统一,变原来的农民抱小团闯市场为现在的农民合作社抱大团闯市场,进一步促进供销社壮大、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党建带社建支部一加三实现社村共建社农共兴章丘市供销社 2012年初,章丘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市委组织部与市供销社从各自职能入手,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密切配合,于2012年下半年在全市建立推广了&支部+供销超市、支部+生产服务队、支部+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内容的&支部一加三&惠民增收模式,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与供销社的服务资源优势,按照&党建引领、服务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思路,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开展社村共建活动,成效明显。一、主要做法及初步成效(一)实行&支部+供销超市&,推进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合作。村党支部利用办公场所与供销社合作共建&供销超市&,发展超市会员、组织团购直供,实行市场共拓,服务共抓。村党支部义务负责做好销售中介、订单管理、联络协调、收取货款等日常经营服务工作,当好供销社的&代言人&和服务群众的&联络员&。供销社负责按党支部的要求将质优价廉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到村户,村党支部与供销社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章丘水寨搬迁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