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2 耳放耳放怎么样

手机查报价X
& 桌面式耳机
桌面式耳机报价
已选条件:
硕美科魔磁漫步者1MORE飞利浦森海塞尔FIILURBANFUN索尼AKGBeats苹果捷波朗小米魅族舒尔JBL魔声缤特力华为BOSE创新赛睿三星雷蛇雷柏Logitech UE罗技JVC乐视华硕松下先锋森麦阿思翠vivo得胜诺基亚金士顿OPPO爱国者联想艾利和飞朵达尔优LGMoto雅天Libratone海盗船HiFiman血手幽灵iLIKEOVERDRIVE蓝弦一加宜博南墙MAGUS酷派飞傲明基爱若斯惠普魅动麦克赛尔星睿奇奥图码ESMOOTH伊赛斯映泰西柚耳神ThinkPad双飞燕中兴艾尚沃微软异极极智途讯朵唯大可乐紫图技嘉品胜慧海幻响
产品类型:
佩戴方式:
功能用途:
Lightning接口
产品类型:桌面式耳机放大器
佩戴方式:头戴式
频响范围:10-20000Hz
产品阻抗:250欧姆
产品重量:3500g
其他特点:系统特色:
1U 半机架/桌面单面
6路模拟音频输入(非平衡,RCA,带可调节输入灵敏度)
数字5.1音频输入经过火线连接(IEEE1394)
在 “bypass”模式下,系统也可以作参考级立体声耳机放大器使用。
DT880 PRO HT:
标准DT880 PRO 监听耳机(250 ohms)集成超声波激励器
标准6.3 mm 立体声插头
Headzone头部跟踪接收器HR 1和固定支架HC 1:
头部跟踪超声波接收器附灵活的固定支架以固定装置到电脑显示屏上或作为一个立式或挂式支架使用。
软件控制面版和音频驱动:
兼容以下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XP,Vista,7 (32 and 64 bit),Windows 7和Mac OS X
提供ASIO和WDM驱动程序
兼容苹果核心音频
运输和存储Headzone PRO和其它附件的便携包
连接方式:有线
产品类型:桌面式耳机放大器
频响范围:5-200kHz
耳机插头:6.3mm立体声插头
外形尺寸:270*93*240mm
产品重量:5000g
其他性能:外接电源线:AC100,V50/60Hz
数据接口:RCA接口
产品类型:桌面式耳机放大器
频响范围:20-50000Hz
产品阻抗:100k欧姆
产品重量:7.5kg
其他性能:信噪比:102dB
输入电源:AC 220V 50/60Hz
整机最大电力消耗:80W
总谐波失真:0.006%
最大功率:3000mW,32Ω
产品类型:桌面式耳机放大器
额定功率:7W
频响范围:10-250kHz
产品阻抗:10K欧姆
外形尺寸:200x65x311mm
产品重量:2.903kg
其他特点:增益:25dB
工作温度范围:0℃-40℃
总谐波失真:<-59.317db
产品类型:桌面式耳机放大器
频响范围:20-20000Hz
灵敏度:98dB
外形尺寸:60*20*130mm
其他性能:支持苹果设备:iPhone5S/5C/5、iPhone4S/4、iPhone 3G/3GS、iPad (4/3/2/1 generation)、iPad mini、iPod touch
D/A转换芯片:WM8741
模拟音频输入:≤1000mV
充电限制电压:4.2V
总谐波失真:≤0.05%
最大功率:最大输出功率:130mW+130mW
电池容量:2500mAh
产品类型:桌面式耳机放大器
额定功率:1W
频响范围:10-100000Hz
外形尺寸:390*225*55mm
产品重量:4.2
总谐波失真:0.0002%
充电接口:230V/115V
其他内容:信噪比:124d
产品类型:桌面式耳机放大器
频响范围:1-100000Hz
外形尺寸:216*235*55mm
产品重量:2230g
其他特点:1、A2配备了具有音量调节功能的全新的无线遥控器以方便使用
2、还随机配备了一个铝制的耳机架,可以连接到基座的下侧,方便放置耳机和随时使用。
3、A2是市场上目前唯一一款提供了提供单独的阻抗和灵敏度调整功能的耳放,以针对不同的耳机和音源。可以驱动从16欧到600欧之间的耳机,即使是在高声压级的情况下。
通道分离:> 89dB
耳机输出:2路平行模式立体声输出6.35mm(1/4)
模拟输入:2对RCA(镀金)
模拟输出:1对RCA(镀金)">
其他性能:无负重信噪比:>101dB
通道分离:> 89dB
耳机输出:2路平行模式立体声输出6.35mm(1/4)
模拟输入:2对RCA(镀金)
模拟输出:1对RCA(镀金)
总谐波失真:0.001%at170mW/250Ω
最大功率:170mW/250Ω
产品类型:桌面式耳机放大器
额定功率:2100mW+2100mW
频响范围:10-100000Hz
灵敏度:105dB
外形尺寸:180*290*65mm
产品重量:3000g
其他性能:输入阻抗:100KΩ
输入端子:USB-B,RCA
输出耳机插座:6.35×2
数字输入:USB Audio
USB接收规格:USB 2.0,支持24bit/192kHz高清数字音频
总谐波失真:≤0.01%
产品类型:桌面式耳机放大器
频响范围:3-300000Hz,20-20000Hz
外形尺寸:330*230*35mm
产品重量:3.6kg
<li title="输入端口:RCA:灵敏度4Vrms,最大输入电压12Vrms
XLR:灵敏度4Vrms,最大输入电压12Vrms
输出端口:6,35mm耳机输出(限STD模式)
4针XLR耳机输出(AKG K1000接法)
RCA前级输出(限STD模式)
XLR前级输出(PIN2:HOT)
声道间串扰:
其他性能:输入端口:RCA:灵敏度4Vrms,最大输入电压12Vrms
XLR:灵敏度4Vrms,最大输入电压12Vrms
输出端口:6,35mm耳机输出(限STD模式)
4针XLR耳机输出(AKG K1000接法)
RCA前级输出(限STD模式)
XLR前级输出(PIN2:HOT)
声道间串扰:<-80dB @ 1KHz
总谐波失真:0.002%
最大功率:50W
传输功率:STD模式:450
相关类别:
热门类别:查看: 27096|回复: 59
羽商11.2耳放、高登琥珀2平衡耳放的对比感想及一些延伸问题
主题帖子积分
俱乐部理事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16:10 编辑
本帖想说两件事情,一、我最近推荐的两台国产耳放——羽商“艺术家”11.2单端耳放与高登琥珀2全平衡耳放的对比——两者在尽量公平试听环境下的对比。二、想谈一下“中性声”和“高冷声”的区别。
下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两台耳放的体积对比。琥珀2是电源分体的,体积当然更大一些,但羽商也着实不小。 前面的音源是统一的——天龙DCD2000AE作为转盘、艾诗MDAC3作为解码。MDAC3是一台高声价比的解码,平衡输出端接到琥珀2,单端输出接到11.2,用的信号线都是TiGLON制品,分别是R1和X10。琥珀稍微占了一点便宜,因为X10比R1略好,但差别不大。
试听对比开始前,全套系统都已经开机通电1个小时预热。
这个帖子主要是讨论耳放的,所以为简化问题,试听时主要用拜亚T1耳机来试听。这副耳机算典型比较难推的耳机,测试耳放很能说明问题,也容易分辨不同耳放的差异。
安润上海店:
小白的新浪博客:
小白的微博: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哈哈!干坐着 还不如写点东西来得好
学会:做人,做事,相处,学习,
主题帖子积分
俱乐部理事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14:51 编辑
首先我想明确地说一下我的观点:这两个耳放,都是国产精品,都有着很高的声价比。羽商11.2我说过是我听过的3千价位综合表现最强的耳放。这个判断,我负责。接触过的其他3千价位耳放,不论国产进口,做不到它的综合素质。琥珀2,则是6千以下价位的全平衡耳放佳作,其声音表现完全可以媲美更贵、甚至有些贵得多的全平衡设计耳放。这样的做工和用料居然能卖到5字头的价格,我个人只能赞赏和推荐,没有其他想法! 当然它有一个“问题”,我之前开贴说过,就是比较“欠煲”。由于全平衡结构带来的线路比较复杂、元件数量多、而且元件对匹配要求更高,这个耳放新开声是难以声音表现理想的,要达到较好状态,需要至少成百小时以上的煲机时间。每次开机也更需要预热。
对比这两台耳放,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安润上海店:
小白的新浪博客:
小白的微博: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主题帖子积分
俱乐部理事
总体上说,这两台耳放的路子是有些类似的,都可以用“中性、透明、控制力好、速度感好、推力充沛”来描述。都不属于那种典型的“韵味派”耳放。当然琥珀2具有全平衡耳机输出口,在搭载平衡耳机线的耳机时,有其优势。这也是很容易感知到的,下面具体会说。
不过挺有意思的是先说说琥珀2假如就用其6.3标准耳机口输出时,和羽商11.2的听感差异。
安润上海店:
小白的新浪博客:
小白的微博: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 积分
在白版中间插入————&&&
理性地发烧,感性地享受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 积分
琥珀二代 的单端口 已经比 一代 有明显的提升,N久之前蹭听过一代,现在手边有二代。
理性地发烧,感性地享受
主题帖子积分
俱乐部理事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15:41 编辑
下面是两耳放单端耳机口的主要差异。
1、整体透明度大致相当,细腻感大致相当。对录音的揭示力都很好,能清晰听到不同唱片录音的特性差异。
2、低频段两者都算是结实凝聚不肥慢的表现,但是琥珀2的低频更快、更结实、清晰度更高,11.2的低频和大多数耳放比绝不算肥慢,但是和琥珀2比的话,显得略慢和偏柔,量感略丰满。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琥珀2的低频太“重质而轻量”而11.2的低频也许在有些人听来更“弹跳”一点。我觉得更喜欢哪个口味很重要。从技术角度说,琥珀2的低频绝对清晰度更好。
3、仔细听人声,很明显的一个分别是,琥珀2的声音更为冷静一些。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假如有人认为羽商11.2是一台冷声耳放,那就错了。“中性”和“冷声”是有分别的,我下面会进一步谈这个问题。这里只指出一下,在艾诗MDAC3作为音源的情况下,11.2耳放出来的人声是质感优秀(能清楚透明地听到歌手的声带质感)、而且有感染力的。人声方面明显是11.2比起琥珀2来更有感染力、亲和力,人声嗓音的质感和情感表现得更充分一点。与它相比的话,琥珀2的人声稍冷,略少了一点亲和力、感染力。不过手头的琥珀2是新机,煲开后这里会有改善。这也必须记录一笔。两台耳放的新旧使用程度不同,这点我没法严格校准。
4、声音的规模感方面,聆听小编制的音乐没什么分别,但聆听大编制交响,琥珀2略有更大规模。不过这个差别不算大。
安润上海店:
小白的新浪博客:
小白的微博: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很多老烧烧到最后都是重胃口了,或者偏执个性胃口,对HI-FI的东西没法接受
唯有源头活水来.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 积分
Schiit Audio Mjolnir耳放和琥珀2算是同一价位了吧,我想知道这两台耳放的差别在哪里。
主题帖子积分
俱乐部理事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15:57 编辑
对比11.2的单端耳机口,和琥珀2的平衡耳机口(四芯口)也是很有意思的。对比时我用了一副Hifiman HE6耳机。这副耳机的线是四芯平衡头的,但是通过原厂的转接可以回到6.5单端耳机头,所以很方便插在两个耳放上进行对比,插11.2时就用6.5头,插琥珀2时就用四芯平衡头。
简单说,不论是琥珀2耳放还是羽商11.2耳放,推力都是很充沛的,都可以推HE6耳机,不能说推得多棒,但出来的效果都是可听的。原厂Hifiman EF6耳放的声音更厚重偏暖,而11.2与琥珀2耳放则相对显得中性透明很多,可以说不是一个路子的。
平衡驱动的一个显著好处是,结像更为鲜明凸现,转回羽商11.2的普通单端驱动,则结像没有那么明锐。我觉得这是HE6耳机平衡驱动时的一个主要优点。除此之外平衡驱动和单端驱动的声音特性也有差异,平衡驱动时低频更少,就是前面说的“重质不重量”,清晰度很好但厚度略薄;单端驱动时声音其实特性上偏肥厚一些,但是这种偏肥厚丰满一点的声音,主观上很多人会喜欢,尤其是注意HE6并非一副本身偏厚的耳机。所以我想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单端驱动时声音有偏肥厚丰满一些的取向,主观上不少人会觉得好听,而平衡驱动时声音的清晰度、结像明锐度更棒,但是厚度上偏薄一些,有些人会觉得平衡驱动时声音偏干。
很赞同小白关于平衡和单端的这一段描述&
安润上海店:
小白的新浪博客:
小白的微博: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主题帖子积分
俱乐部理事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16:08 编辑
平衡驱动和传统单端驱动的对比问题,很多烧友都讨论过也发表过自己的观点。很多初烧也许是把这个问题简单化的,就是觉得平衡驱动必好,有平衡就上平衡,连激光鼠版主本属于不搞平衡驱动的,现在也不得不把其一体机UA01加了平衡耳机口变成UA02新款。因为有这个市场需求在背后驱动。但同时我们可以听到一些资深老烧的不同观点,认为平衡耳机驱动并不总是更好声。传统单端驱动往往更“好听”。这里的问题就在于,平衡驱动出来的声音,往往更强调“素质”,分离度、结像、清晰度、声场,也许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声音容易偏直白、偏薄、偏干,而传统的单端耳机驱动声音往往更厚、更丰满、更有“韵味”。这里的“韵味”一词其实并没有严格科学的定义,但我们可以分析,容易使人觉得声音有韵味的因素,是有共性的——丰厚、润泽、柔性、粘滞感,这样的声音容易使人觉得有韵味、有感情,而薄、干、直白、硬朗的声音,则容易使人主观上觉得声音没有韵味。说到底,太没有韵味的声音,其实是不够真实自然的,是有问题的。即便从指标上看不出问题,甚至指标还更高,实质也是有问题的。
具体到HE6耳机,它在11.2上,和在琥珀2上平衡驱动,到底哪个声音更好?我觉得真是各有千秋的。我喜欢琥珀2平衡驱动得到的明锐结像感,但也喜欢11.2驱动时略更丰厚的音色——HE6耳机本身声音不厚,它需要一定的健康厚度。很多时候,传统耳机驱动,和平衡驱动,就是各有千秋的关系,平衡驱动并不是全面压倒、必然优胜的方式。建议那些觉得“平衡就是好”的初烧,至少记住存在这样一个观点,而且在资深烧友里,这是一个并不少见的观点。
安润上海店:
小白的新浪博客:
小白的微博: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主题帖子积分
俱乐部理事
其实在琥珀2这台耳放自身的6.3耳机插口和平衡耳机口上进行对比,也可以得到一样的结果——平衡耳机口的声音在结像和声场上有优势,但是声音厚度有妥协,中低频更偏直白,低频清晰但略干。6.3耳机口上的声音略更丰厚。我倾向于认为平衡耳机驱动是一种新的“玩法”,一种以前传统时代所没有的玩法,耳放具备平衡耳机口,等于多了一种提供的玩法,但不是说平衡驱动就必然优胜、必然可取。把它作为一种“增加的选择”,而不是“必然更优的方式”。
确实如此,但是二选一的话我还是认为平衡先天优势要更好一些,毕竟声场和结项的优势后天很难补上来,而味道可以通过周边特别是线材来调节&
安润上海店:
小白的新浪博客:
小白的微博: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主题帖子积分
俱乐部理事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16:30 编辑
本文中我还想谈一个问题:到底所谓“中性”和“高冷”有什么区别?我们知道有些器材是以声音“中性”著称的,但这样的器材也往往被一些发烧友视为冷声。其逻辑就是,没有韵味,不是韵味机?那就是冷声机,就是素质机。其实世界不是这样非黑即白的。在我接触过的耳放里,有韵味明显的,有声音比较中性的,也有比较典型的冷声机(我喜欢用“高冷”这个妙词)。构成一个逐渐过渡的Spectrum,不是非黑即白的。
举例子?莱曼和鲁迪,还有多数胆机,都显然属于韵味机。冷声机,SPL、Bryton,国内的Questyle,算比较典型的。中性机当然也不少。“中性”绝对不是一个点,非要在那个点儿上才算中性。中性是一个范围,只要没有很明显的脾性和倾向,我个人认为都应该归入比较中性的范畴。
“中性”并不等于“很好”。基本音色中性只是一台hi-fi器材的很多要素和声音侧面中的一个方面而已。很中性的机器也许音色粗糙,也许透明度一般,也许频响存在缺陷,也许声场不自然,也许动态能力不足,这都是可能的。基本音色中性只是说明它播放钢琴、小提琴、人声、黑管、长笛、萨克斯管、小号,等等各种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时,没有明显渲染,能够做到音色还原比较准确。
安润上海店:
小白的新浪博客:
小白的微博: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主题帖子积分
俱乐部理事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16:36 编辑
声音很中性的放大器,如果本身失真度低、透明度很好的话,往往能够表现出接近理想中“有增益的导线”的特性。“有增益的导线”,这是一种对理想放大器的描述。它代表的观念是,放大器不应该带有自己的声音特点,不应该用自己的声音去“污染”,而应该像一根只是起增益作用的导线,提供透明的放大和能量。
当然这种理想化的放大器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存在,但这个观念所代表的含义是清晰的,就是希望放大器不要对声音做渲染(污染),只求忠实透明地放大。这种放大器,对前端是非常敏感的,搭配不同素质、风格的音源,出来的声音很不同。如果搭配差劲的音源,那么出来声音就可以很不好听,如果搭配很好的音源,就能出很棒的声音。原因很简单,因为放大器只是起增益放大作用而已,它没有任何美化打扮的效果。垃圾进去,放大成“更大的垃圾”出来,小凤姐进去,大凤姐出来,只能是如此。
“垃圾进去,放大成“更大的垃圾”出来,小凤姐进去,大凤姐出来,只能是如此”
这话经典呀!&
安润上海店:
小白的新浪博客:
小白的微博: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主题帖子积分
俱乐部理事
在国内耳烧接触进口耳放的早期,莱曼和Solo之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当然Solo耳放也是带一定自身特性的放大器,并不是完全中性透明的,但是至少它的透明度和揭示力比莱曼要强。莱曼就是一个典型的厚、慢、圆润型的放大器,不仅带增益,更带自己的明显渲染。所以结果是,Solo耳放要求更好的音源才能搭配出效果,莱曼则搭配一些素质不好的音源也往往能糊弄出一个可听的声音。这就是两类耳放的不同搭配特性。
胆机放大器是一种典型的“渲染型放大器”。胆机的爱用者,往往喜欢的就是它带来的声音特性(胆味),而不关心所谓“中性透明”。当然,越高级的胆机,声音透明度也一般是越好的,但绝对不能搞成“透明导线”,那样的话胆机就失去价值了!
安润上海店:
小白的新浪博客:
小白的微博: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优秀版主奖
耳机鉴赏奖
社区建设奖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eta22 耳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