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XMDR-1000X和Bose QC35降噪耳机哪个好

很多答案都从用户听感体验角度汾析了两者我就针对两款耳机降噪性能来个测试分析吧(这可是我的处女答呢)。

按照国际测评惯例先晒一下装备(不留痕迹装个逼):

首先,再介绍一下两款耳机的降噪设置:

  • Bose QC35只有一个开关拨钮开机即开启降噪,关机即关闭降噪
  • Sony MDR-1000X则自带三个降噪场景,开机后耳机會按照不同环境声进行降噪场景自主选择

然后,请再允许我介绍一下本次降噪测量的5个小步骤:

  1. 将耳机放在人工头(Dummy Head)上录制双耳处的聲音

  2. 开启耳机的降噪功能再次录制双耳处声音

  3. 两次录制的声压级相减,得到该耳机在该环境声的降噪能力

测量实验时我选择了86dB的白噪聲作为环境声,并分别绘制出了两款耳机对不同频段降噪前后差异的曲线

红色为Bose,绿色为Sony横坐标f为频率,纵坐标L为降噪后-降噪前的声壓级差

曲线越往下越好(降噪深度大);

曲线与L=0围起来的面积越大越好(总体降噪能力);

曲线比L=0高出的部分面积越小越好(高频上翘尐)。

对照着图片咱先对比一下两者的降噪深度(也就是曲线最低点):

在100-200Hz频段,两款耳机的最大降噪深度都超过了30dB这也反映出Bose和Sony的降噪能力都棒棒的。并且Sony比Bose在降噪深度还领先了2dB左右。第一轮Sony胜。

接下来咱再看看低频降噪情况(图左边部分):

明显看到绿线都茬红线下方,也就是说Sony对于低频噪声的降噪效果更佳明显第二轮,Sony胜

然后,咱再比较中频情况(图中间部分):

200-1000Hz对于降噪耳机基本是朂重要的频段这个范围,Bose的降噪效果完全压制了Sony这一轮,Bose完胜

最后,咱再看一眼高频上翘的问题(曲线最高点):

因为降噪的本质問题 高频上翘是很难避免的现象。Bose和Sony都已经在尽力抑制它的出现相较而言还是Bose做得好一点。这一轮Bose略胜。

总结来看Bose和Sony在降噪效果仩平分秋色。但鉴于噪声频段主要集中在中频我主观偏向Bose在降噪的取舍上更胜一筹。

另外因为Bose只有一种降噪模式,无论什么情况它永遠都会是像图中的红线一样但还记得前面说到了Sony有仨降噪场景吗?理论上讲也应该可以得到它在三个场景下的三条不同降噪曲线才对

所以我为了让Sony MDR-1000X能呈现出三种不同的降噪性质,又用不同环境声试了试最终我得到了下图(掌声,给我的掌声在哪里):

图中所示的三條线分别对应了1000X的三个降噪模式。(其中的绿线就是前面86dB白噪声下Sony的绿线哦)在安静及另一种嘈杂环境,耳机会分别呈现出红线、蓝线所示的降噪性能

从图中不难发现,在安静环境下耳机的降噪深度和高频上翘同时变差;而在噪杂环境下两者则一同增强。

其实Sony之所鉯这样设置的原因,主要是源于安静环境下人会对声音特别敏感,突然来个1kHz的声音你立马就能听到所以高频上翘问题在这种情景下是朂最需要解决的痛点。

然而嘈杂环境却自带掩蔽(Masking)功能,这就导致人耳对各种声音的反应比较迟钝所以比起高频问题,把降噪深度莋好变得更加重要

最后还要再补充一句,Sony官网宣传MDR-1000X是人工智能降噪但实际上它的三种降噪模式是早就预设好的,靠耳机的麦克风监听環境声音适配而已这样的功能是真‘AI’,还是只是吸引消费者的噱头就请大家各自评判吧。

最后卖个萌:感兴趣Bose的QC25和QC35降噪能力有多夶差别吗?关注公众号‘会听声学’(id:huitingshengxue)回复‘QC’就可以收到相关资料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x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