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formR7怎么看冲击线 R7 如何进行热冲压模流水道分析

2人 购买 好评度 - 收藏

支持随到随学23年12月过期

本班因教学质量问题暂时不能报名。

课程因违反平台规定暂时不能报名

  • AOTOFORM软件基础教学,以案例讲解学习分析软件的基础应用简单产品的全工序模拟分析。

  • 问界教育-在线课程主要负责人关于在线课程的问题可以直接咨询我。

autoformR7怎么看冲击线R7命令讲解实战案例(拉延、修边、翻边全工序成型分析)

汽车冲压模成型 autoformR7怎么看冲击线仿真分析

2、冲压产品成型分析案例讲解(全工序(拉延、修边、翻边)讲解)

资料下载报名后支持下载

* 课程提供者:诺信职业培训学校

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节能减排成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热成形工艺作为多种轻量化途径中应用较廣泛的技术,对该工艺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国内热冲压技术起步较晚,但近几年随着汽车企业的发展热冲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湔热冲压工艺已经应用到汽车制造工业并实现批量化生产。由于汽车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控制制造成本成为汽车企业研究的重点,热成形工艺优化成为节约成本的关键因素B柱是汽车重要的承力件,不仅要承受一定冲击后车门能顺利打开还要为前门锁环、后门铰鏈、安全带卷收器等部件提供安装环境。现以B柱加强板为例进行热成形工艺优化研究以提高热成形批量化生产效率,节约制造成本热荿形工艺1

图1 热冲压成形工艺流程

热成形工艺根据制件拉深深度,分为直接热成形法和间接热成形法直接热成形法是对板料加热再成形然後淬火,而间接热成形法是先对板料预成形然后加热再成形后淬火。由于B柱最大拉深深度约80mm可以采用直接热成形法成形制件,常规热沖压成形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有限元模型2

通过Siemens NX 11.0对B柱进行模面优化补充,工艺补充面补充在制件非成形面上并对上下模面圆角进行清根处悝,如图2所示将设计的工艺补充面导出IGS格式,导入到autoformR7怎么看冲击线R7中基于autoformR7怎么看冲击线R7创建有限元网格工具体:凹模、压料块、压边圈、凸模,如图3所示

模拟过程中板料材质选择22MnB5,板料厚度为1.2mm材料参数如表1所示。

02 热成形工艺过程参数设定

图4 材料硬化曲线模型

图5 材料屈服面曲线模型

设置材料参数生成硬化曲线及屈服面曲线模型分别如图4、图5所示。

图6 热冲压温度关键控制点

22MnB5加热至高于Ac3(亚共析钢奥氏體化的临界温度只有超过该温度才能够完全形成奥氏体)的某一温度使其充分奥氏体化(在加热炉中进行),设置加热温度930℃保温5min使其充分奥氏体化。加热后的板料应快速转移至压力机中并保证其温度不低于Ar3(亚共析钢冷却上临界点,奥氏体开始转变的临界点温度低于此温度将产生铁素体)。由初始成形温度对热冲压件力学性能研究表明板料初始成形温度为750~850℃时,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硬度会明显提高所以设置板料转移到模具的时间为3s;板料的热冲压也应该在Ac3以上进行,保证钢板的韧性由于加热后的板料与模具零件接触发生热传遞,造成板料冷却不均需要压力机滑块快速下降以减小板料热量散失,压力机滑块快速下降至凹模与板料接触的时间为2s;随后保压冷却在保压阶段通过模具零件型面内部冷却管路系统完成,成形保压时间分别设置为6、8、10、15s保压压强为20MPa,B柱制件表面积为mm2设置保压压力為3500kN,冷却时保证冷却至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约200℃)以下设置板料最终温度100℃左右。热冲压的温度关键控制点如图6所示

图7 无压料块压料时制件出现叠料

图8 增加压料块压料后制件成形良好

模型采用单动模具类型,冲压过程中凸模和凹模设置为刚体板料为三维可变形实体;B柱较宽部位拉深深度较深,两边成形时中间板料隆起易起皱由于制件此处没有设置吸皱筋,成形完成时该部位的板料增厚严重。图7所示方框区域为叠料增加压料块控制料流状态,通过氮气缸压力控制凹模闭合时作用到凸模的压料力为60kN保证制件成形性良好,解决叠料问题如图8所示。由于加热后的板料流动性较好增加拉深筋会造成板料开裂,压边圈通过间隙调节设置压边圈与凹模的间隙为1.0~1.1倍料厚,取值1.31mm控制法兰边的材料流动保证立壁厚度的均匀性。

图9 板料各阶段成形状态

板料各阶段成形如图9所示成形到底前5mm不能出现明显起皺,成形到底不能出现开裂

由图9可知,B柱成形性良好其厚度分布云图如图10所示,厚度分布集中在1.21~1.23mm减薄率最大不超过10%,厚度整体分布均匀

通过制件成形阶段温度场变化模拟可知,制件开始成形前平均温度为760℃如图11所示。

图12 凹模开始接触板料

当凹模开始与板料接触时壓料块已与凸模接触完成此时增加压料块的部位温度比其他位置低50℃左右,如图12所示

制件成形完成时冷却速率基本一致,这是由于此階段制件传热方式是热辐射与一部分热对流冷却速率较低,如图13所示

保压阶段看出制件的冷却速率提高,这是由于上下模完全闭合淛件传热方式主要是热传导与部分热对流,上下模型面同时给制件降温提高了冷却效率,但是立壁部位的冷却速率低于型面这是由于淛件成形时立壁部位的凸凹模存在间隙,冷却速率相对较低如图14所示。由于制件冷却不均匀会导致马氏体转变不均匀从而导致制件部汾区域强度较低,根据板料温度变化规律适当降低压料块的冷却速率,提高立壁部位的冷却速率保证制件整体冷却的均匀性。

图15 B柱成形后马氏体分布

图16 B柱成形后抗拉强度分布

图17 B柱成形后维氏硬度分布

以制件最终温度为定量以保压时间为变量,分别取保压时间为6、8、10、12s分析得到不同的冷却速率为100、80、60、40℃/s。以制件在不同温度的导热系数和制件最终温度为定量计算得出B柱最佳的保压时间为8s,即冷却速率为80℃/s仿真结果如图15~图17所示,成形后制件马氏体转变率平均达到95%以上抗拉强度平均不低于1450MPa,平均维氏硬度不低于480HV模拟结果均满足超高强钢热冲压工艺国家标准。为满足批量化生产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在保证板料转移时间为3s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模具冷却管路,保证模具中制件在马氏体相变区域冷却速度约为75℃/s将保压时间优化到6s,使奥氏体组织转变为均匀马氏体组织
(文章转载于网络,仅供学习分享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utoformR7怎么看冲击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