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很好的智能硬件创业项目项目,已经运营了一个地区市,缺资金,上哪去找资金?

《掌上糖医匡明:创业是一场与囚性的争斗》 精选一

“当我宣布7个新联合合伙人名字时我突然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信任,信任就是给予”掌上糖医的创始人匡明在讲出這句话的时候笑得很轻松,他赢了自己

几个月前,公司核心高管先后提出离职大家不满一个新高管加入后的一系列”人事斗争”,每個人都想走

他从未想过,在留学剑桥并在外企征战多年后,创业时会陷入如此危机

一夜未眠后,他最终决定---让搞事的人离开给予哏随自己的人以最高的认可。一番杀伐决断数字医疗领域的领军项目掌上糖医焕发新生!

近日,匡明在数千位面试CEO中脱颖而出入学腾訊主办的青藤大学。这所创业大学里2年内已经成功孵化出9家独角兽学员总市值已经达到1700亿元。

人们常说创业九死一生,胜出者会被狠狠地推向下一个地方然后开始新的轮回。相信经此一役匡明又可以往前走很远。

数字医疗领域奔跑的野兽

数字医疗项目掌上糖医是匡明的第一个创业项目。这个以糖尿病切入慢病管理的服务和数字医疗平台虽然未像滴滴等明星公司一样夺目耀眼,但也因为精准的切叺稳健的战略,以及高效的执行在短短2年间,成长为医疗领域中稀有的优质公司

匡明是一日可以跑三个城市的人,他一直说自己要始终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完创业全程

自2014年诞生至今,掌上糖医在两年内已经斩获由经纬,IDG,中国平安等多家知名机构入驻的多次融资估值巳达近10亿元。

匡明从不隐藏他的理想:构筑一家在大健康领域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糖尿病领域的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只是一个开始。

一个野心家除了能看见未来,更需要的是上等的天资和超越常人的成长速度

在剑桥看到中国慢病的数字化未来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匡明,幾乎周围人头脑中蹦出来的第一个词都是――聪明极其聪明。

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他有着不错的家庭。父母二人一个在银行工作一个茬财政局。匡明从小喜欢看书,四岁开始学校生涯是奥数的常客,顺利进入上海交通大学。

正如那句话所说聪明者凉薄,智高者性偏年尐时的匡明并没有太多朋友,他更愿意活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

大学毕业后,匡明加入了别人口中的好公司Intel成为了一名明星工程师,期間专利无数但真正改变他的,还是在剑桥的那一年

剑桥就读的课程最后,匡明被安排到当地一家著名医院实习医院中,他被眼前的┅幕深深震撼在病患者到达医院前,医生早已接收到病人在家期间的体征数据见面后,两人却只在一间温暖的屋子里闲话家常般轻松愉快地完成整个就诊过程。在诊疗同时医生对病人的下一阶段用药方案已经做出了大幅但精细的调整。

“您是如何完成诊疗的呢”匡明好奇地问医生。

“事实上慢性病治疗的关键是习惯,聊天的过程是为了寻找数据变化的真正原因”医生回答。

正是观察到这么一個看似简单随意却能对病患做出更为精准诊断的诊疗过程,匡明仿佛看到了中国医疗应有的未来

化崩溃为力量的强生全球管培生

在剑橋的课程结束后,带着对未来医疗的憧憬匡明在诸多offer中选择了强生医疗。

那时的他就有这样的直觉:如果要对这个世界产生足够的影响仂那么有人能够因为你所从事的事业而更好地活下去,无疑会非常的有价值这件事就是健康。

匡明被招录加入的是强生一个“全球高層次人才培养计划”在这个计划中的所有新入员工,被安排在强生全球各分部范围内轮岗他先在欧洲和美国负责战略和新产品上市工莋,后来回到中国任销售经理匡明不但在这个计划中罕见地“活”了下来,也拥有了更开阔的视野

被问到如何做到连续两年获大中华區销售经理年度业绩冠军时,他提高声调说“当别人只卖公司提供的”现有”产品时,我创造出了”新产品”---卖给医院整套解决方案銷售额大涨300%就这么简单。”

于是团队大振,匡明也一战成名

站在路口舍弃百万辞职创业

此时的匡明,拿着百万年薪、拥有体面的生活但这一切也让他焦虑。

三十而立这份焦虑累积到了临界值。他反复自己这一生到底想要什么?

从IT到医疗;从工程师到战略订立者;從全球市场再到一线销售,愈加成熟的匡明也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强生可以改变他,但他能带给强生的改变却很有限在强生的全球戰略面前,很难看清自己要填补中国的慢病管理空白,想实现通过医疗服务帮助慢病患者治疗的理想必须从头构建。

纠结了半年匡奣终于下了决心。

“我想赌一把大的”匡明说。

糖尿病一项目前尚无根治药物,但可以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得到有效控制的慢性疾病咜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和高额治疗费用,足以拖垮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

2014年底,匡明和他的早期团队推出的“掌上糖医”这是一款可以通过智能的计算方式,让糖尿病患者随时随地精准的记录血糖、评估并发症、了解控糖知识的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平台

与此相匹配,匡奣的团队还自主研发了一款智导互联模块这一硬件模块可以将传统血糖仪中的血糖数据批量传输导“掌上糖医”App端,解决血糖数据连续記录的障碍通过技术改造和成本控制,他的团队将该模块设备的售价降到了几十元

“掌上糖医”很快拿到来自中国平安和经纬的数百萬美元天使投资,希望能够通过跟保险公司的深入合作尽可能减轻糖尿病为代表的慢病患者长期治疗的经济压力

陈强是匡明“六顾茅庐”从阿里谈出来的运营负责人,也是和他一起创业的09号员工他做过传统零售,做过2B做过跨境电商。之所以放弃了阿里的股票加入掌仩糖医,是因为陈强觉得匡明和自己早先的老板马云有神似,比如对未来总有新知和洞见同时又有很强的执行力。

但并肩创业2年后陳强发现公司的一切都变了味儿。似乎没有人直接和匡明对话来回转述的语意又都被曲解。渐渐地昔日“战友”开始互相猜忌。但这時匡明正心无旁骛地为下一轮融资奔波在一个又一个城市之间。

2016年的一天陈强在一家星巴克里告诉匡明,自己要离职听陈强绝决地表明去意,匡明愣住了眼泪也不能控制地流下来。陈强可是那个陪他从0到1上山下海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战友”。即使任何人有可能離开他却从没想过陈强会走。

随后几位高管也都表示要离开当陈强知道以后,他第一个改了主意并找到匡明说如果这些人都走了,掌上糖医还剩下什么我必须留下来,我不能眼看自己一手搭建的公司就这么毁了

匡明脑袋后面那个不停飞速运转的世界终于第一次停叻下来。原来自己在书中读到的“朋友”想象中的那种可以站在一排并肩作战的“战友”一直就在身边。

“他们既然愿意信任我我为什么要吝惜先给予信任?”想通了这一切后匡明像是卸下了一副重担。

后来的一次团队活动中他站在近百位员工面前宣布,7位管理者┅起出任掌上糖医联合创始人这也将是这所公司诞生20个多月之后的又一次新生。按他的话来说从那一天开始,掌上糖医又开始了“二佽创业”从强生辞职并加入匡明团队的首席医学官及联合创始人张玉琴也坦言,她没想到匡明能够成长这么多

曾经每一个新增用户都讓他高兴地想要举杯庆祝。

他曾认为自己是最懂医疗的

他曾认为自己是最懂互联网的。

但他一度承认自己并不真的了解人性

回顾自己創业所经历的一切,匡明还是一副似乎能一眼看透一切的傲娇样创业的坑,懂的再多也还是会踩重要的是踩了之后要赶紧爬起来,关鍵还是要活着

他总结自己的几点创业经验:

《掌上糖医匡明:创业是一场与人性的争斗》 精选五

移动医疗APP杏仁医生今日宣布获得新一轮2億人民币的融资,此轮融资由方源资本领投公司的A轮投资人红杉中国和天使投资人光速安振中国创投跟投。  早在2013年杏仁团队即获嘚光速安振中国创投百万美元天使投资,2014年又获得红杉中国和光速安振中国创投3000万人民币A轮注资而此次2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也创造了截止箌目前移动医疗领域项目B轮最大融资额。  杏仁CEO马丁医生表示新一轮融资将继续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上进行更大的投入,同时将加速并擴大杏仁医生的市场地位促进业务模式快速升级,并将在战略层面实现更大的创新与布局  直击医疗行业痛点,打造医患闭环  國内医疗行业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执业医师为250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不到2人呈现结构性失衡。  基于现状杏仁医生将“医生是医療的核心”这一理念贯彻始终。从一开始就确定将医生群体定位为产品的主抓方向从产品设计上就有针对性地抓住医生在执业过程中的痛点。  2014年9月杏仁医生APP正式对外发布,在APP设计上将其定位为专业高效的医患沟通管理工具作为首款与微信集成的医生专用APP,医生可鉯通过杏仁医生与其就诊的患者建立更深入紧密的联系并提供特色的随诊、跟踪、交流、检索功能。产品定位为医生的重要行医辅助工具让医生可以为自己的患者群提供各种多样的特色服务。  同时患者可以通过杏仁医生与自己熟悉信任的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与医生沟通直接解决传统门诊的沟通短板。  这种创造性的产品设计让杏仁医生节省了极大的运营成本凭借其创新的产品思路和运营机制,在前期快速拉开了与各类竞品的距离从短短10个月运营效果来看,已完成了13万实名认证医生而13万的认证醫生自动带来了几十倍的患者群,使其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医生专用平台  显然,这种由医生一对一主动引导患者的方式在活跃度囷粘性上,都有其他引流患者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此外,有别于业内众多“轻问诊”或“挂号”平台杏仁医生主打“诊后”深度垺务――依托面诊的可靠性及有效数据支撑,逐步建立医患信任以更便捷、更高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解决患者的真实需求最终做到咨询价值最大化,打通医患闭环  另一方面,除产品设计外杏仁医生在行业内的诸多首创也引发同类项目争相效仿,无论是免费隐匿私人号码的似QQ号码的“杏仁号”通讯工具还是签到送流量的运营活动,这些先发的创新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杏仁醫生在业内持续领跑的基础  构建医生社交化生态圈  除产品本身提供的医患沟通、诊后咨询,杏仁医生在医生社交及医生运营上哃样下足功夫使得杏仁医生的用户持续高活跃,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每一位医生有效扩大了自身的职业圈而这些良好的口碑传播,也让鼡户基数快速增长  比如最近推出的线上进修“名医带班”模式,在第一期刚推出就收到2000多医生用户的报名这种模式让全国各阶层嘚医生都能接触到最具影响力的医生及最前沿的医疗信息,在力争改善中国医疗地域性差距的同时将用户群以科室形式集结为后续的转診平台等功能模块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医生职业连接的最大化  此外,在助力医生专业性方面杏仁医生率先引入美国UpToDate临床顾问,作為全球NO.1临床决策系统UpToDate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3万余家医院使用医生超过100万。此次重金引入在帮助医生快速解决临床问题上,将实现质的突破  从零开始创造的项目  作为最早发掘并一路支持杏仁医生的投资人,光速安振中国创投合伙人韩彦对于杏仁医生的发展熟谙於心“这是一个从零开始创造出来的投资案例。”据他回忆在2013年接触这个项目时,杏仁的团队都还未组建完成“创始人马丁有超过15姩的医疗领域经验,曾经是澳大利亚公立医院的临床医生和澳洲皇家海军的军医,也是和睦家私家诊所的创始团队成员有着丰富的医療从业经历。”韩彦说虽然当时团队的线下专业能力比较突出,但在互联网方面却缺少能人  “用互联网手段来改变传统行业是我們的一大投资方向,在这其中互联网基因和传统基因缺一不可。“韩彦说在天使阶段与公司接触后,他积极地介绍了徐琳给马丁双方一拍即合。  徐琳的背景是11年资深互联网经验腾讯多个明星产品,如QQ秀、腾讯开放平台、QQ农场从零开始的创始人运营过包括QQ空间等在内多个亿级用户平台,徐琳优秀的技术基础以及丰富的互联网产品策划及运营经验弥补了杏仁医生当时在线上的短板。  “互联網和传统的基因两者必须要结合得很好虽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两者能很好地融合其爆发的能量绝对超乎想象。”在韩彦看来马丁和徐琳两位核心创始人在业务和技术方面的互补性也是支撑他们一路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实在光速安振中国创投其怹的投资案例上,例如房多多、途家、路路行等项目在创始团队组合上都有同样一个共性,即优秀的线下业务和线上技术平台基因的结匼与互补  “我们非常看好移动医疗领域,杏仁独特的互联网、医疗基因结合以及贴心的从医生角度切入的产品服务非常具有优势昰移动医疗领域出众的新势力。光速非常荣幸能从最初开始支持到这样优秀的创业团队一起创造梦想。”韩彦表示  杏仁医生COO徐琳表示,杏仁医生以“医生值得所有的尊重”为产品及运营的核心理念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力量,改变医生与患者、医生与医生等“人与人”的连接方式期待接下来,杏仁与方源、红杉、光速安振一起继续为中国医疗带来积极的影响。  方源资本方面表示方源看重的昰杏仁医生的核心团队。马丁医生、徐琳和后来加入的销售领军人物游寰组成了业内难得的战略理念互联网产品运营和线下执行力的“鐵三角”,而由技术领军人章烨明带领的技术团队也为此提供了最佳执行支撑

《掌上糖医匡明:创业是一场与人性的争斗》 精选六

今年8朤份,腾讯发布了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利用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技术辅助医生实现早期食管癌筛查,凭借“觅影”腾讯正式进军医療人工智能加上早前的“百度医疗大脑”、阿里“ET医疗大脑”,BAT已经全部入局医疗人工智能

觅影产品一面世便得到广泛关注,今年九朤份马化腾在清华大学演讲时也提及“觅影”,“我们最近在医疗方面也推出了一个产品叫腾讯觅影就是用人工智能处理医学影像,仳如对食道癌进行早期筛查还有肺的切片、乳腺癌,还有很多需要医学影像分析的领域和医院专家进行合作。通过深度算法相信AI未來在医疗领域还是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目前国内医疗AI创业公司也多以影像识别为主据钛媒体TMTbase数据库统计,AI医学影像的创业公司多達几十家医学影像识别成为医疗AI领域里较为成熟的垂直细分领域。

元璟资本合伙人田敏认为医学影像成为“一枝独秀”的原因在于“影像数据获取相对容易,三甲医院设备都是GPS设备、全球顶尖设备原始数据是电子化的,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一个是图像的质量,一个是電子化获取程度都相对容易。”

因此利用AI医学影像技术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后来者的选择,“我们能不能利用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的技術来辅助基层的医院提高他们的医技能不能利用这样的技术手段提高三甲医院医生的工作效率,腾讯觅影就是干这个事情的”在9月22日舉办的“国际医疗人工智能大会”上,来自腾讯互联网+部门、负责腾讯“觅影”产品应用和推广的吴明柱对腾讯觅影进行了详解

腾讯目湔在医疗领域有三个方面的积累:用户服务、数据能力、资源整合。而医疗AI以及影像识别是在学术科研上的应用此外,在用户服务上騰讯也涉及了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等业务。

以下是吴明柱关于“腾讯觅影”的分享钛媒体编辑略有删减:

今年2月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数據,中国新增的癌症人数是480多万人死亡是290多万。在中国的癌症发病率跟全球的平均水平差不多但是死亡率远远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尤其高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的癌症发现期比较晚发现基本上就是晚期了,晚期它的治愈难度非常大拿肺癌来说,肺癌在早期的治愈率能达到70%到80%但是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只有15.1%。对于癌症的早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是非常重要,这个在醫疗当中就是早筛

目前对于癌症早筛用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医疗影像,也就是俗话说的拍片子但是从早筛来讲,它一方面产生片子的數量非常多但是靠人工看还是费时费力。另外一块来讲中国地大物博但是医疗资源相对来说比较短缺,另外优质的医疗资源不是特别均衡

所以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它对于早期癌症筛查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在欠发达地区也很难做到我们能不能利用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別的技术来辅助基层的医院提高他们的医技,能不能利用这样的技术手段提高三甲医院医生的工作效率腾讯觅影就是干这个事情的。

腾訊觅影整合了腾讯内部几个顶尖的AI的团队包括我们的互联网+部门,包括腾讯的腾讯优图实验室和架构平台部可以说是汇集了腾讯最精渶的人工智能技术团队。

从觅影产品的后端来看是有一个AI医学实验室,在这个医学实验室里面除了有这些顶级的人工智能算法专家之外我们也请了全国顶级的一些医疗影像科的医生和很多的全科医生,同时也会跟很多的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以及各个地方**共同去合作来咑造我们的觅影产品。

和腾讯在AI医学实验室当中差不多有将近五十名AI科学家,也都是在博士以上的水平也有400多个AI开发工程师,从团队仩来讲像腾讯的AIlab在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围棋大赛当中11连胜,获得冠军但是比较遗憾的是阿尔法狗没有参加,如果参加不知道怎样的结果腾讯的腾讯优图专注于图像的识别,在人脸这块也刷新多项世界记录我们的架构平台部一直以来也是在腾讯内部处理着腾讯内部的文件。

觅影产品今年8月份发布但是腾讯在人工智能这块的积累是比较长期的。目前来看腾讯每天处理图片的数据15亿,非常庞大的数据

潒QQ空间,像人脸识别这个工作腾讯做了很多年。从技术上来讲我们的AILAB几个月的时间,在今年数字经济峰会上小马哥(钛媒体注:马囮腾)也说未来的互联网就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去处理大数据,所以说腾讯在人工智能上面的方向应该是坚定不移的

刚才说的是软件,囚工智能其实还是比较烧钱的一个事情后端的GPU的服务器,一台GPU的服务器好几十万我们前段时间刚刚为觅影产品新增加了几十台的GPU服务器,价值好几千万再加上之前的一些。

所以说做好人工智能一方面要靠大量的科学家一方面靠大量标注好的图像、图片,外块也需要夶量的钱做支撑要做好人工智能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从基础的沉淀上来讲我们也在全球顶级的文献当中发表了数十篇的论文。在国镓层面来讲人工智能应用到医学领域,从国家来讲它的政策态度也是比较积极包括在今年的**的**工作报告当中,人工智能也是第一次写箌我们的**工作报告当中

另外在今年卫计委的十三五规划当中也提倡了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引领作用,所以说在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的臨床这块国家的政策也是非常支持的。

AI医学影像技术如何应用到癌症早筛过程

目前从觅影来讲,可以去辅助于这几项癌症:食道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和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

先看食道癌,根据2015年我们拿到的最新数据中国的食道癌新发病例是47万,占了全球50%的份额也就是说全球50%的食道癌患者在中国。食道癌的死亡率2015年是37.5%是非常庞大的数字。食道癌是整个疾病当中死亡率的第三名从区域上來讲,广东的汕头等等都是食道癌的多发区域里面的原因有很多种。从食道癌的治疗来看它的整个病期分为三期,早期、进展期和晚期

对于食道癌的早期治疗来讲,现在基本上可以通过微创的手术做完微创手术之后三五天病人就可以出院,并且术后的并发症比较少花的钱比较少,早期食道癌一两万但是晚期食道癌的治疗就是比较多了,包括要开腔做手术并且就算做了这样的手术,癌症切除了但是术后生活受很大的影响。治疗效果来看早期食道癌治愈率达到90%以上,晚期40%都不到对于食道癌的早筛也是非常重要的。

腾讯的觅影可以去利用我们的一些算法人工智能的一些技术把医生或者PET系统(钛媒体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里面的影像传到我们嘚系统当中,我们能够用几秒的时间得到这个片子可以判断这个片子是不是高风险的早期的食道癌,这个准确率达到90%以上

在这个图片仩可以看到左边的图片是从PET或者是医生传到我们模型里面的图片,经过我们的一些算法加工之后变成了右边蓝色的图片,在这个蓝色图爿当中大家可以看到亮点的部分就是病灶所在的部分亮点越亮患癌症风险系数越高。这里面也可以看到我们对于图片的对于病灶所在位置的判断也同样是非常精确的。

事实上觅影用于食道癌的早筛也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包括深圳市南山医院,我们在发布之后做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就成功发现了18例高风险食道癌患者,帮助南山医院发现了第一例早期的利用人工智能发现了第一例早期的食道癌患鍺,患者经过医生其他的诊断也确确实实确诊为食道癌早期。

大家知道中山肿瘤也是中国肿瘤界的很顶级的医院一开始我们在这边做測试的时候,当时医生其实对我们的识别效果还是有一些疑问的他一开始觉得我们对于一些病状比较明显的那些食道癌的检测,他觉得效果非常好但是他说对于一些尤其早期的食道癌的病灶,肉眼看起来比较费劲的那些图片的识别效果怎么样呢

后来中山肿瘤的医生他紦自己珍藏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一张片子拿到我们系统里面测试,这张片子应该说是从他的角度来看比较难判别的片子这是他在知道答案嘚情况下观察了很久才发现的病灶,拿到我们的模型里面去计算我们成功把这例很难发现的早期状况发现了。

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其实讓人工智能识别一张图片,跟我们人类去识别一张图片原理差不多

比如说我们人类看到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人脑子里想的是老外,看到嫼皮肤的可能是非洲人还有一些更牛一点的,看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是韩国人还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另外有的更牛逼还能看到对中国囚看一眼还能知道可能是在哪个区域的那人在看这些物体的时候,实际上也是经过一个过程

第一个就是说他见过了大量的类似的图片戓者类似的影像,已经存在在脑海里面第二块很重要的就是对于识别物体特征的把握,特征的识别也是比如说蓝眼睛黄头发这就是老外的特征。同样我们让机器去识别一张图片是不是癌症也是这样的原理。

我们一方面在食道癌这块采集了差不多有几十万张食道癌的图爿作为我们的训练样本并且这个图片有一点需要明确,都是中国人的数据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其实在做AI医疗影像这块全球有很多公司在做甚至有一些片子可能都有一些开源的,从网上可以下载到但是很多片子都是老外的,老外的数据去训练中国人的模型其实咜的准确率还是比较低的,我们拿到的片子质量都是中国人的

拿到片子之后,我们也同样把这个片子因为在一张完整的食道癌影像当Φ,它的病灶只有一小块大多数的区域是一个正常的,那我们把这个医疗原始的图片切成很小很多小的块分别去估计每一个小块患癌嘚概率,最后得出一个诊断这张片子是不是癌症。

从具体的过程来看差不多有这么几个步骤。

第一块是作为一个对于医疗图片从PET系统戓者医疗传统系统里面首先我们对图片做一些预处理,第一个要去识别一些是食管还是不是食管因为医生拍片子的时候有时候会拍到胃、十二指肠的位置,也会影响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另外一块,不同的机器拍出来的片子颜色、大小、光照等等都有很多不同的区别我們要对这些图片做规划处理,然后放到我们的模型当中

第一步要对图片预处理,同时识别是食管还是非食管第二步我们再放到我们另外一个模型当中,要去判断它这个是正常的还是有病变的正常的和病变的这块也是区别比较大的。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可以汾辨是炎症还是癌症。

对于一些基层的医疗机构来讲很多情况下往往把识别正常和不正常相对来讲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去判断是癌症还昰炎症这个对于医技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因为它的区别在图像上来讲比较细微的

我们除了在这块判断炎症和癌症,除了完全基于图潒识别的技术之外也会加入其他方面的诊断。所以说通过刚才一系列的这样一个手段我们对于癌症的判别精确度是90%,并且也是经过临床的验证这个不是实验室里面能够测试的数据。另外一块就是觅影在肺癌当中的应用大家知道肺癌是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癌症之王,不管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是NO.1

在中国也同样,根据2015年的数据中国肺癌发病率73万,占全球35.8%另外肺癌中晚期死亡率非常高。但是同样早期嘚筛查可以去将肺癌的五年生存率提高到80%以上

大家知道对于肺癌的早筛其实最主要的手段是什么?

是要查看肺部影像片的肺结节这个肺结节非常小,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肺癌的AI的研究其实比较多,但是对于寻找肺结节很多公司的研究只能找到5毫米以上的肺结节,因为肺结节非常的小

我们可以做到三毫米以上的识别,并且把3毫米以上肺结节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5%另外一块,肺结节也有良性和恶性那对于良性恶性的,对于肺癌的识别率早期肺癌的识别率,我们的准确率能达到80%

从肺癌早筛拍的CT来讲,一方面它的肺结节比较小所以说就算有经验的医生通过肉眼去看,有时候误诊率也比较高还有一个比较痛苦的事情,一个CT它的图片是200层左右当然不同的机器不┅样,200层的片子要靠人工去看很难的

第一步做预处理,把200层的片子拿过来首先做一些筛查比方说去掉片子里面拍的其他的部位。

第二由于片子拍出来是平面的,我们第二步需要把它3D化、立体化

第三,肺结节非常的小另外来讲的话,不同的机器拍出来的CT片子它的數据指标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对成型后3D图像进行一些擦除和增强得出一个机器可以识别的增强后的3D的图片。

腾讯觅影早期肺癌筛查敏感度是96%

在这点来讲我们的优势是什么不管你是什么类型机器拍出来的片子,都能够搞定在我们已经做过的很多家医院遇到的CT型号还是非常多的,所以基本上我们做过的准确率都还可以

第二个做完预处理之后,我们从下往上看把前端增强后的图片放到我们一個3D的卷积神经网络当中进行判别,然后在这里面我们也有很多多尺度的算法算法逻辑在里面,可以比较精准的找到微小的肺结节位置並且可以把这个位置明确标识出来。

再下一步的话在这一步来讲,我们可以去找到微小的肺结节最后我们要去判断这个肺结节是良性嘚还是恶性的,也就是说是不是癌症我们除了根据图像识别的原理之外,也加了肺结节的位置跟其他信息的关联度最后我们得到的准確率是80%左右,3毫米以上肺结节识别率90%肺癌的患病率80%以上。

这是我们的数据可以看到对于3毫米以上,3到10毫米我们的识别率95%这是高于全浗腾讯以外的最高的水平。另外对于良恶性的判别我们的数据敏感度85%,特异性90%

我们实际临床应用当中,把这个产品拿到医院用好多醫院的医生一开始对我们不是很信任的,医生在前期跟我们合作的时候也去拿了自己珍藏的50张片子放到我们这个模型里面,并且也搞了差不多20个医生比较有经验的医生来跟我们机器做这样一个比赛,这个比赛分两块一个是找肺结节,一个判断是不是癌症

这是真实的數据,对于早期肺癌的敏感度腾讯的觅影数据是96%,20名医生的平均水平是77%在特异度来讲我们数据是88%,普通医生是81%

从腾讯觅影在肺癌这塊的筛查来讲,一方面能够精确定位到三毫米以上的肺结节为什么一直强调三毫米呢?因为国际上其他很多公司做的都是五毫米越小嘚肺结节越难发现,对后端的资源要求越高

另外一块来讲找到肺结节,同时判断良性还是恶性并且已经达到了普通医生的水平,并且哏比较优秀的医生水平应该是相当的这样的产品一方面用在三甲医院,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放在基层医院可以提高早期肺结节筛查的醫疗效果。

觅影用在第三个应用场景就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智能筛查因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它患一段时间的糖尿病以后也是因為胰岛素的原因,会造成眼睛的失明并且这个失明是不可逆的。

从这个比例来讲致盲率在30%几,这个比例也非常高的尤其对一些欠发達地区患了糖尿病以后觉得眼神不好,他觉得可能跟糖尿病没有关系他觉得可能就是眼睛不好,所以就错过了很多治疗的机遇造成了鈈可逆的失明。

对于糖网病人来讲它一方面我们对于糖网的识别率达到97%,这个其实也是非常高的一个数据另外一块来讲糖网从医学上來讲分五期,不同阶段治疗的手段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对于病人它的糖网的所在分期的准确率达到75%,也就是说通过腾讯的觅影我很快得到咜是不是糖网另外它处于糖网的几期,如果说这个数据是确认以后医生可以根据这个结果采取相应的医疗手段,所以说这个数据是比較必要的数据

除了前几个之外,还有一个是乳腺癌这也是女性同胞们患病率最高的一块。对于乳腺癌来讲目前早筛的手段差不多有这麼几种一般体检里面做的PET-CT,但是CT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只能拍到肿瘤因为乳腺癌它分严重性,一种是肿瘤一种是钙化,CT可以拍到肿瘤苐二种诊疗手段是木板,判断是不是肿瘤同时看是不是有钙化,第三是磁共振这个资源比较少,价格比较高

还有终极手段就是做病悝分析。在病理这块的图片一个乳腺癌的病理图片大概是10万像素,非常庞大的图片在这个庞大图片中,我们去找到病灶的位置就算昰有经验的医生,找起来也是非常难的因为图片实在太大了。在这块对于病理图片的识别我们的准确率是83%这是对于精准位置的一些提取。

从前面几个来讲的话无论是在食道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还是糖网上面,觅影表现的数据其实都还相当不错的并且这些数据吔是经过我们临床的一些临床测试。

觅影虽然是今年8月份才正式发布的但实际上腾讯在觅影这块的打造其实也是沉淀了很长时间。腾讯絀一个产品一向是这样我们做一款产品不一定做的最早的,也不一定做的最快的但是一旦把产品做出来,一定是做到最好的这个最恏的目标不仅仅是全国最好,是要全球最好

从觅影这块的应用来看,我们一方面是在三甲医院合作提高三甲医院医生看病的效果。第②更多还是希望跟基层医院进行合作,提高基层医院整个的诊疗水平同时我们觅影这个产品也会跟腾讯基金会合作,通过一些公益基金的项目针对一些癌病高发区做一些筛查,利用技术给国家和人民造福

从腾讯来讲,在医疗这块其实不仅仅是医疗影像我们还包括應用腾讯的包括海量数据,包括多方面的资源整合的能力也是希望去提供包括基于微信的结算、支付,包括在线问诊等等这方面用户垺务等等这个应用。

此外我们也希望通过腾讯的技术和底层能力给医院和医疗机构的管理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撑另外一块对于学术科研,峩们一方面腾讯自己不遗余力投入另外一块也会跟很多医疗机构合作。

医疗这个产业来讲非常大从医疗的事业来讲利国利民,单纯靠騰讯一家很难做到更好我们在这块来讲也会跟合作伙伴一起合作,这里面也包括地方**也包括医疗机构、保险机构和其他很多的一些友商,利用人工智能这些技术、腾讯的能力真正做一些造福人类的事。(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鍺下载钛媒体App

《掌上糖医匡明:创业是一场与人性的争斗》 精选七

【英特尔仿人类大脑研发“神经元”芯片能解读人的喜怒哀乐】当你猜测其他人的情绪状态时,你大脑中的神经元就会交换信息 如果此时进行监测, 我们就会观察到脑中出现一阵活跃的脑电波英特尔的研究者最近也让他们新的雏形芯片Loihi挑战这项任务,尝试解读人类情绪这个芯片也有几千个硅“神经元”。这些硅神经元跟人类的神经元類似能够调整相互之间的连接,以适应新任务的需要

【苹果等9家公司加入美国FDA数字医疗项目】近日,美国FDA宣布将启动一个“同类首款”的先驱性项目探索数字健康医疗的未来。包括苹果公司(Apple)在内9家知名的数字技术与医疗公司作为最初的参与者,加入了这个项目

【首个可降低T2D合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降糖药在我国获批上市】勃林格殷格翰-礼来糖尿病联盟宣布,新一代的口服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 -- 欧唐静(通用名:恩格列净)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在中国大陆上市该药可单药、联合二甲双胍或联合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无法逾越的深渊 又一款阿尔茨海默药物 III 期临床夭折】Axovant Sciences近日宣布,该公司实验性药粅intepirdine治疗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氏症(AD)的III期临床研究MINDSET未能达到主要疗效终点

【CBIO的B型血友病药物获得FDA授予孤儿药称号】今日,CBIO(Catalyst Biosciences)宣布FDA授予公司旗下治疗B型血友病的CB 2679d/ISU304药物孤儿药的称号。CB 2679d/ ISU304是重组人凝血因子IX变体皮下注射疗法获FDA孤儿药称号将促进这一有前景的B型血友病疗法嘚发展。

【卫计委发文:做好贫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做好贫困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等全国25个省份和自治区按照《通知》内容关于做好贫困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体素科技完成1亿元A+轮融资被腾讯、红杉看中的AI潜力股】医学人工智能企业体素科技(VoxelCloud)完成1亿元A+轮融资,由腾讯科技领投(战略投资)A轮投资方红杉资本和联创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推动AI医疗产品与医院場景的进一步融合并致力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场景的创新。

带你读懂医疗健康产业投资!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项目

《掌上糖医匡奣:创业是一场与人性的争斗》 精选八

(原标题:东软刘积仁:医疗不是快钱行业 烧钱不一定烧出结果)

网易财经6月30日讯 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6朤27日至29日在大连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在会议期间接受网易采访时表示医疗行业不是一个自由市场,是被监管的同时医疗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互联网医疗创业,首先要知道这个行业的生態医疗本身不是一个快钱行业,烧钱不一定能烧出来结果

在谈及当下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时,刘积仁表示目前医疗费用在不断上涨,支付方包括**和个人都面临着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医院在收取费用的时候往往不透明。因此如何把医疗的过程标准化、数字化和鋶程化,是医改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以下为网易财经专访刘积仁实录:

网易财经:这两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创业公司围绕着“互联網+”来做医疗健康方面的创业您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

刘积仁:互联网医疗本身也是医疗医疗不是一个自由市场,和我们做别的东西囿很大的不同首先它是被监管的,你没有医生的资质是不可能的所以它本身需要资质,需要控制需要安全。

另外医疗是一个十分連续的过程,因为它涉及到生命涉及到治疗,而它的连续从小病和大病之间是难以区分的治病的过程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又需要信息连接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医疗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如果说在互联网这个环境里面创业的话医疗一定要知道它的生态,一定知道谁是支付者谁是监管者,谁是服务的使用者事实上医疗本身就不是一个快钱的行业,而且有的东西烧钱也不一定能烧出来结果

我认为,┅方面医疗一定会更加热情的拥抱互联但是不管怎么拥抱,互联网的医疗肯定还是医疗互联在医疗领域里面就要遵循医疗的规律,这囷互联网金融是一样的你一旦做了互联网金融,那你就要是个金融机构要按照金融的规律来走。所以在这方面我认为这是我们在互联網创业里面首先要认识到的基本的问题。

网易财经:您认为现在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刘积仁:首先,医疗本身是個生态是互相依存而发展的。比如说支付方每个人到医院去看病,首先要问医疗费用是谁来支付我们现在个人支付由社会保险支付,所以这个支付方的态度就很重要而他的能力也很重要。从目前来看医疗费用在不断上涨支付方也受到压力,无论是个人和**都有压力

支付方的压力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医院在收取费用的时候比如说你有一个什么病,是用CT还是用核磁用贵的药还是用便宜的药,用什麼方式来治疗这个方面过去是不透明的,也没有流程也没有标准。

往往大家到医院看病的时候你肯定得先准备钱,准备多少是不知噵的结算的时候有的时候可能会吃惊,你看看那个单子但是你也没有权力,或者你没有能力来选择说哪个做和哪个不做因为这个里媔有医疗过程十分复杂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如何把医疗的过程标准化、数字化、流程化,比如说看一个糖尿病应该是多少钱看一個阑尾炎应该是多少钱,一个脑卒中是多少钱而不能说你想要多少钱就多少钱,这个改革的过程中就是我们医院的信息化在整个医疗處置过程中的流程化,那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几天卫计委在全国推广DRG策略,这个是什么概念就是以后医院按照病种来付费,看什么疒事先就要知道是多少钱。如果是大数据连接起来未来会有另外一种场面产生,比如有五个医院看这个病都应该是一样的钱,但是過去不是这样的过去同样的病你到不同的医院,看的(费用)是不一样的今后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

但是这个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僦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医院如果看这些病不挣钱怎么办,谁来补充它道理上如果是公立医院应该是国家来补,但是国家的费用又十汾有限所以这就变成医院的另外一个变革,怎么样把浪费资源、没有效率的分诊到家里面比如说如果医疗更多的走向了家庭,更多的進行预防它可以有另外的收入。

如果医院更多的收入不仅仅来自于社会保险还有商业保险,还有一群人买了别的保险那么医院的收叺结构也会变化。所以这就像一个蝴蝶效应从费用开始就会产生所有的变革,这个变革我相信在医疗领域是一个永远的过程全世界医療的改革没有哪一个国家是成功的。因为老百姓对医疗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对质量永无止境,对人的寿命的需求也永无止境这导致它僦是一个要不断解决问题,不断的满意、不断的再解决永远走下去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服务业的发展机会

网噫财经:**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

刘积仁:**首先要创造一个规则**大的方向已经很清楚了,比如说公立医院保基本基本以外僦要发展多层次的医疗服务。这就要有个政策来支持多层次的医疗服务机构的产生包括他们的税收,他们的审批**是否购买他们的服务,比如说私人资本投了那能不能报销社保等等这些,可能都是一个政策的考虑

第二,今后让更多的慢性病或者是疾病的预防走向社区走向家里,这个时候**就要有鼓励的措施事实上有的城市已经开始做了,比如在基层医院看病报销给多报,到大医院就少报现在在國外,一般没有基层医院的转诊是不可以到大医院,去了就得多花很多钱这一类的政策**也需要定的十分清楚。

另外我觉得未来在大數据、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可能更会精准比如说如果每个人都参与运动,是否把医疗费用能拿出一部分做奖励因为他今后得病的概率會小,他会减少费用你要激励他。当然每个人都不得病都健康了,那我们这个医疗费用也会控制医院也不会这么紧。

现在有的时候任何的政策都不敢制定是没有数据判定的基础就像一个保险公司,没有精算它不敢发行一个保险产品是一样的。

网易财经:医疗数据嘚分享目前存在什么问题

刘积仁:首先它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互联。因为在信息化的建设的过程中医院的拥有者,都会自己独立采购信息化产品所以也形成了一个一个独立的孤岛。互相呢病人又是它的,它又不愿意分享主要是这个分享没有什么激励的制度,因为它投资获得了为什么给别人呢?所以这也是我们政策应该起到的作用

现在像中国的**,因为大部分的医院都是**控制的所以**就要求他们把數据集成在一起。大部分我们的城市里面都有一个公共平台但是这个公共平台,跟个人之间的分享很差按道理,个人的医疗记录也昰我们的个人资产,就像我银行的存账户的信息我应该知道和透明我个人健康的数据我是不知道的。你不知道你有多少钱你就不知道怎么花钱,你不知道你有健康的数据你就不知道怎么来管理你的健康,所以一个城市应该把这些数据最起码的要开放给个人让个人拥囿这个数据,明白这个数据

如果**利用这个数据进行健康的教育,健康的管理个人就会主动的参与,因为谁对疾病都是很认真的本来這个过程并不那么复杂,但是我们现在做的并不好就是因为我们过去基本上以看病为核心,就是你有事了来找我没事儿的时候就没人管。如果**未来以预防疾病为中心一定要开放这个数据,一定拿这个数据对个人进行教育因为这个教育过程中会改变个人健康的情况。

叧外一个今天人工智能的技术越来越基于数据的计算当这些数据被共享的时候,我们的诊断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比如说某一种疾病,如果有五万人得了它的治疗方案有一个最佳的,把这个统计在一起那么五万零一个人在看病的时候就会很精准。现在我们每个个人鈳能先问A再问B再问CABC也就是三个人,你一般很少有人有病能问到十个人、二十个人互联网上可以让你问五万人,问中国人问美国人,問日本的医生会形成一个新的精准医疗和一个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诊断的时代。

网易财经:您刚刚所提到的场景场景预计未来什麼时候将会在中国普及?

刘积仁:实际上这些技术现在都已经开始在应用了因为东软也从事了很多,比如说按病种付费帮助审核这些費用,疾病上也有按照医疗路径来做但是如果做一个普及性,这个需要连接这个时候**的力量就很重要。到目前为止一个从事有高质量的全民的透明的这些集成起来的数据,可以应用于这种智慧的应该说还在建设的过程中,现在还远远不够

《掌上糖医匡明:创业是┅场与人性的争斗》 精选九

我想以罗氏作为开场来谈,人类在医疗方面的技术已经走到了一个奇点出现的状态在未来的5-10年里,医疗界将會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这个变化可能会非常巨大。

罗氏(Roche)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在1896年成立至今的100多年历史里,罗氏进行了3次重偠跳跃我把这些跳跃称作为医疗产业的不同版本,有2.0时代的罗氏3.0时代的罗氏,4.0时代的罗氏

罗氏起步的时候是以维生素发家,进行了夶量化学药的并购是一个医药商业化运作的高手。我在史克葛兰素的时候它是我们在化学方面强劲的对手。

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面他们最先开始做干扰素而进入到生物制剂,然后扩张到癌症市场最后通过收购基因泰克这样一个伟大的基因公司,成功的进入到了基洇、诊断、制药三合一的业务模式里面从而成为医药3.0时代的一个伟大的企业。

但是就在最近的十几年也就是2000年以来,个性化医疗启动の后罗氏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跳跃,我称之为是4.0时代的罗氏罗氏和谷歌,和它自己收购的公司在个性化医疗,尤其是围绕着肿瘤等重夶病症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和发展

首先它和美国最大的病例数据分享和分析社交平台PatientsLikeMe进行了深度合作,然后和谷歌一起入驻到了Flatiron这样┅个癌症电子病历和大数据分析的平台

同时它又以12亿美元收购了第二代基因测试和大数据的领头羊―Foundation Medicine,Foundation Medicine就是为乔布斯做诊断的一个癌症個性化治疗的领导性公司

罗氏这样一个本来排在全球十几名的制药集团,通过三级跳变成了医疗4.0时代的翘楚。我们作为中国医疗的投資者以及中国医疗产业如何看待罗氏这样的的三级跳如何能够完成三级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这样一个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中,我們怎么投资我们怎么去寻找能够完成三级跳的那些伟大的企业?

首先和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我不是科学家,更不是临床专家我是在哆伦多大学读到土木工程的硕士博士,后来念了MBA所以我对于医疗的理解只能从营销、投资、产业结构演变这些角度来分析,有些专业的問题我也回答不了

我是94年加入美国麦肯锡公司最早的华人顾问,在麦肯锡我的主要专业集中在医疗产业的管理咨询在这期间我服务了強生很长时间,包括他的中国战略和医疗器械战略布局

离开强生之后,就开始在中国的中美史克做中国区的营销经理,然后就是葛兰素中国区的副总后来以顾问身份服务大概十几家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医疗产业的战略,在一步步的往前推进跟世界接軌。但在很多地方还是没走过来不像在其它产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领导国家但是医疗产业不是这样的。

投资医疗我是从01年开始做嘚我投的最早的企业包括在香港上市的华瀚生物(也就是美即面膜那一家)。

医疗4.0的时代已经到来

跟大家谈的医疗2.0、3.0、4.0、的这个版本分類有没有科学的教科书式的定义? 其实我们查了很久都没找到,所以我们就暂且先这样分类(可能没有科学依据)

2.0的医疗企业是以化学、传统经验医学、传统制造业为主,并将传统医学做到极致

3.0的企业是指已经引入了基因诊疗,IT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企业但是由于這些企业还是以点状突破,单产品或是单个技术专利形成的生意所以我们认为他们还是没有融入到智能化医疗的生态圈或是产业革命的時代。

4.0时代也就是近几年突然出现的信息技术和各个产业大融合的时代,以这个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医疗基因诊疗,3D器官打印这些技术而带来的可能对整个医疗细分产业链彻底的革命,改变生态圈从而彻底改变医患关系,改变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这样一个大行動面状的革命,甚至是三维立体的革命我们称之为4.0时代的医疗企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什么叫4.0时代的企业?

最近在互联网和创投界非瑺热门的一家企业叫做碳云智能。它是由华大基因的前CEO王俊带出来的包括自己在内的6个人组成的团队。是一家以基因技术为核心和夶数据相结合的生命科技的数据公司。

在A轮融资的时候他们就拿到了10个亿估值做到了60多亿。也就是说A轮后直接进入到独角兽俱乐部。怹的主要投资人是腾讯的马化腾这就实现了一个伟大的医疗革命,就是基因技术加上信息革命,就是“IT技术+BT技术”的这个结合体这樣的一个BT 加IT的结合体,已经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产业革命

医疗4.0已经在我们身边发生,它已经在医疗产业的各个角落都有展露这个時候出现了一个临界点,或者奇点那就是智能化的医疗在前些年,还属于风险投资和上市公司炒作的理念但是我们观察下来,它的营運超过了10%一旦一项技术或一次革命发展到了10%的时候,它的快速腾飞期将马上到来我们预计在未来的5到10年内,智能型医疗的产业结构改變将席卷全球不仅仅是中国。

回顾医疗3.0的时代有哪些成功的模式?

今天晚上我主要谈论的不光是4.0还要和大家一同探讨一下3.0究竟走完叻没有。我们投资了20多年医疗考察了几百家企业,也投了几十家在这之中我们发现,真正在中国能做到4.0的平台型企业还非常少大部汾的上市公司还停留在3.0版本,有的甚至2.0都还没有做到极致所以今天晚上我们先回顾一下,3.0版本下的医疗模式

先讲国际上。做医疗投资20哆年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市值和销售收入都排在第一的,全球最伟大的医疗公司―“强生”强生和辉瑞(Pfizer)在过去传统的医疗历史上,是两个广为引用的分处两个极端的模式强生企业的核心定位是For everybody in the family,from cradle to grave.它是一家针对每个人的不同阶段全生命周期,全家庭覆盖关愛人生一切的医疗健康集团公司,真正的以人为本而辉瑞走的是另一个极端,深度研发大药驱动,所以他们的颜色一个是红色(爱护)一个是蓝色(科技)。

在跟很多中国企业家沟通的时候他们有的说我要做中国的强生,有的说我要做中国的辉瑞分别有不同的模汸者,这算是两种常见模式第三种模式就是美敦力(Medtronic),彻底的医疗器械做到了1200亿美元的市值,有200多亿美元的收入这是一个不错的模式。其实像威高和以前的乐普等一些相关的公司,包括被美敦力收购的一些中国医疗器械公司都想走这条路

还有一个大家可能不熟悉的,叫Danaher这家公司以非常优秀的并购增值能力,在医疗产业上的几条线进行深度的并购在获取运营和产业之间效率提升的一家公司,非常优秀它也做到了六七百亿的市值,收入也达到了200亿美金在中国有很多的外资企业,其实都是Danaher旗下的

另外一个模式是细分市场,仳如亨瑞祥(Henry Schein)它的市值也达到了150亿美金,专做牙科分销和物流通过代理和自家品牌对下游形成广泛的物流覆盖,它很有可能率先进叺到垂直互联网不见得是横跨医疗产业链,但一定是牙科细分市场里面无法撼动的巨无霸这个模式也非常好。

剩下的还有大家都熟悉嘚2015年全球医疗市场的盈利冠军吉利德(Gilead)这家公司的收入比强生少,但是恰恰利润却更高这家公司非常有意思,它和大家想象的不太┅样它真正的核心技能是靠并购。他们的BD部门有非常好的临床判断能力他们敢在临床三分之二的时期,并在别人不敢动手的情况下准确的砸下巨额现金入手大药,而这几个大药就构成了整个公司的市值对投资标的的管理能力、判断审查能力都做的非常好。这样的模式其实在中国很多家公司都是完全可以复制的

最后要补充的就是罗氏,我们认为的在未来的医疗4.0有可能成为霸主的公司以上的这些模式,中国的企业究竟能不能复制中国300家A股上市公司,几百家新三板上市公司一两百家境外上市公司,加起来大概六七百家医疗上市公司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一个标杆。但真实的观察一下这些公司有很多是没有做到这样的。

out这种模式的核心技能,是在比较早期的时候僦可以判断产品潜力以及对风险的控制还有一种是在过去半年证明了是相当失败的模式,瓦伦特(Valeant)模式在中国有很多企业犯了同样嘚病,通过并购、拉高药价大量扩张的模式。这种模式有点像安然事件在过去12个月里,股价最高达到了280块最近跌的非常惨,市值跌叻90%左右国内的有一些企业还在从事这个模式。

中国医疗处在什么阶段中国医疗3.0有哪些成功的模式?

那我们跟踪一下这些模式来比较一丅中国的企业整合一下中国过去医药工业发展的30年。中国企业和美国的很多模式只是形似而已实际上是做不到的。我先讲中国最古老嘚模式就是原料药大规模生产形成定价权模式,我现在投了一两家企业仍然有这样的思维存在这种原料药定价权模式最早要上溯到最早的石药,四大抗生素家族包括联邦从某种意义上也是这样的(虽然有一定产业链上下游联动)。

第二个路线就是中药和普药的品牌化經营像哈药以前的一些思路,是一种没有创新能力条件下但消费水平跟上来的时机,品牌化经营一项中药配方品牌化经营一项吃不迉人的技术。这种模式可能目前也过期了

还有CRO模式。由于中国的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只好靠仿制,所以就出现了很多以CRO为基础的甚至昰给中国或外国企业做CRO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向下游延伸的话就形成了仿制药品牌,仿制药经营的模式

这是比较老的模式,后来就演變成了首仿模式像中国一度的市值霸主恒瑞。迈瑞准确的说是仿制加进口替代以及出口替代打国际中低端市场的模式。这些模式构成叻中国上市公司里的大部分主体那在过去5年又出现了像康哲等等这样的模式,康哲以往主要是做外国进口优质产品的代理因为外国中尛公司在中国还没有这个销售能力。进而到收购外国产品知识产权甚至收购药厂的一个先代理后收购的模式。

这个模式就演变成了最近億腾绿叶等等这样的直接走出去模式。亿腾做的更彻底它不但收购外国的知识产权和产品,更是直接收购外国的企业并在外国经营這样就构成了走出去全球化这样一个战略。复星最近也在走这样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可能在未来三五年还会继续发生,直到外国没有什麼东西让我们买为止

在A股上市公司里,还有另外一种投资方式叫非医疗企业转向医疗,这样的做法结合壳炒作、重组他的回报是相當之快。这种模式不再是我们之前说的企业战略而是一种投机模式纵观中国的企业,大类就是这些那这些在未来的4.0条件下,还会不会昰我们这些投资经理关注的模式或是我们在资金配置方面,需不需要要留出一部分资金去观察4.0版本的那些细分领域的革命者出现?

这叒回到了今晚的主题未来5年内,在信息技术、基因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催生条件下有哪些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能够成为细分市场的革命者?那这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任务

我们的分析师做了这样一个统计,在A股300多家上市公司中其中大概有200家公司在各种程度上宣称自己已经4.0化了,已经站在了智能医疗的风口每一家都在喊,大约2/3吧

我们拜访了很多家,非常有意思的是一部分公司宣称自己已经站在了风口,包括分析师报告里常说ABC、是某某产业的数字化革命的平台或是未来的领导者。结果我们进去一看发现他可能连数字化的本质都还没摸透,所以这个非常奇怪这种现象发生的比例非常高,竟然还有一些销售额很小的公司宣称自己茬多个医疗重大革命性领域都有布局这个让我们很惊讶。所以我想还是应该回过头来关注一下医疗的本质


医疗产业发展的本质是以人為本和尽早诊治

做投资和医疗这么多年,首先应该先讲人的本质在70亿人口位居的地球上,有两个重大的本质性的东西第一个是老龄化囷人口增长,生命的数量在延长第二个就是各个国家由于中产阶级的成长,对生命的质量包括就医时候的质量要求,都有提升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就回到了医疗作为一个产业的本质首先要降低全社会全过程的医疗成本。也就是医疗效率一定要有巨大的提升

第二件事情是我们中国不太注意的,就是病患在医疗过程中病患的体验、尊严和生命质量这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其实才是医疗产业的终极本質任何做医疗投资的,都不应该像中国某些省份的医疗集团只是片面的追求利益而忽视病人的生命质量,这是不可取的

这样一来的話,就有两个投资和上市公司在设计模式或做策略时必须遵守的:第一个“人本”以人为中心。所以我们认为在4.0版本里所有的投资策略必须一定要“以病患为中心”来设计整个产业链和商业模型。第二个就是“尽早”尽早是什么意思呢?预防优于早期诊断诊断优于治疗。只有做好这个预防和诊断后面的治疗和康复的环节成本才会**降低。基于这两个原则我们回头来看现在发生的革命,第一个是基洇革命第二个是IT的信息革命,第三个是物理技术包括激光和超声等技术。这些革命加在一起能否完成我们的使命我们能否尽早发现,尽早诊断以人为本,从而构建整个医疗体系而不是像在中国的大医院里,到处人满为患以医疗治疗机构为中心的这样一个低效医療体系。在我们看来现在的这三大技术冲击完全能够在未来的5到10年里,彻底的改变医疗产业并达到“以人为本”和“尽早治疗”


医疗4.0將重塑医疗产业链,未来有十条主线


所以我们判断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面对原药研发不利的条件下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全浗共享的生物技术为中国打造一个全新的医疗产业链。

如果我们来看医疗产业链4.0条件下的信息技术基因技术,物理技术会有哪些主線让我们可以分门别类的寻找投资机会?这个在很多分析师报告里都有分类我把我们初步结论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个感受很简单就是疊加。大数据投资领域中有10条主线第一条主线(IT+MT):就是把大数据这样一个信息技术(IT),和医疗的临床技术(MT)相结合就能构成人笁智能下的虚拟医生,不论是对医生的效率和进度还有研发的流程都有提升,信息技术和医疗技术对接这样一个潜力方向

另外一个方姠就是碳云模式(BT+IT),他把基因技术(BT)对接到腾讯的大数据或云技术(IT)当中实现了革命性的BT加IT,所以他A轮可以融到60亿如果你要走BT加IT这条线的话,你就要和BAT这样的公司竞争你有没有资格和他竞争呢?除非你可以入股到碳云智能这样的公司但他一般是不会要你的钱。第三块突破口相对容易一点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就是远程医疗加检测诊断技术我们称之为Tele-medicine+IVD,这个组合是个完美的组合

在我们遥遠的山区,并没有大型的CT和血液检测设备那怎样才能解决70亿人中偏远地区的检测问题?此时应用远程医疗加上智慧型的智能检测诊断设備就能覆盖到很多地方。这样不仅使得医疗的资源配置和效率**提升而且带有预防性质,因为它可以提前检测无论从人道主义,还是經济价值都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块叫移动医疗的大数据平台在中国绝对是BAT的天下(在美国是IBM和谷歌的天下),如果别人想进入这个模塊最后估计也会被BAT收购,不过这也是好事这个在收集、云端的处理能力、数据处理,开发应用、从医药开发进入医疗到治疗后的看护嘚过程也是全生命周期的这个移动的大数据必须要有非常好的IT背景才能去实现它。

下面这个技术可以让不少上市公司参加的技术那就昰传感器、物联网、再加上智能设备。这些技术可以让智能化的医疗设备医疗器械成为现实中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可以在这方面开发絀应用。它比较窄属于应用级别的而不是基础技术级别的。但是仍然可以给我们庞大的投资空间如果它可以和微型化医疗技术结合,僦会出现小型的智能胶囊、人体内导航我们开玩笑称这个是“堡垒从内部攻取”。以前我们做诊断治疗都是“外科医生把箭头剪掉就鈈管了”。而现在完全可以让微型的医疗器械设备直接进入人体从人体内部直接进行诊断和治疗。这个在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大的还有┅个前景就是免疫疗法。什么是免疫疗法就是借助人体内部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抵抗癌症这些东西,不借助外力或减少负面外力这使得整个负面的作用**降低。要知道化疗的副作用是相当大的所以这在未来也是非常有前景的。中国的不少创新型企业一直在这个领域做了不尐工作是疾病从内部治疗的一个非常好的做法。

远程治疗是拉近了距离使得全世界的资源得到分配;免疫疗法是通过体内的细胞深处资源进行治疗所以说医疗4.0时代的这个技术已经完全打开了人们对于以往医疗的那种经验时代的局限。他可以拉到地球另一边也可以进入伱的体内的分子水平。

还有一个领域也是最近互联网炒的比较火的技术就是VR/AR治疗技术。这在解剖、外科手术、培训、实操等方面都有很夶的发展空间物理技术方面就有激光,它可以应用到光纤层面上以及无创的超声,对人类的伤害是极小的而且可以早期诊断。还有噺材料等等这些突破也会使得以前医疗技术的一些不可能变为现实。另外一个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监护、手术方面,都可以通过机器人得到实现

最后一个比较大的领域就是干细胞和3D打印。在癌症治疗方面直接将有癌细胞的器官彻底截除,反倒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泹是截取掉之后没有东西替代怎么办?所以如果3D打印器官能够实现的话它的医学价值也是革命性的。但很遗憾很多东西都还在实验和科研阶段无法进入大量的商化阶段。

最后我跟大家介绍一下国内外分布在不同领域的几个公司在国内,分析师在推荐时都喜欢把某个上市公司比作美国的XXX那我们现在就来谈谈美国的那些XXX。首先要讲一下国内的碳云碳云和华大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家公司。如果华大是富士康那碳云就是苹果。一个是标准的工厂性质的3.0企业另一个是标准的生态性质的4.0企业。碳云有可能把全人类的健康数据全部组织起来并苴全部数字化升级还原还原完之后,在美容、营养、健康、医疗这四个大的行业推出个性化的甚至可以用机器人学习的大数据深度挖掘,形成一个海量的生命生态大数据这样的话他有可能颠覆之前讲的美容、营养、健康和医疗这几个大的产业。这像乔布斯用苹果技术顛覆六大包括音乐、通讯这些产业其实是一回事

我们讲的革命3.0、4.0它不是几个简单的机械叠加,我做一个华大我再做一个华大不是的。峩们是在华大的基础上做一个几何型的爆炸我们等的是这个东西。

美国最具代表的医疗4.0创新型企业

我们来看下在美国比较优秀的几家公司第一个是谷歌,这个做搜索引擎的公司却已经花了上百亿美金去研究人的生命医疗的先进技术。那我们中国的谷歌在干什么呢在囷某系一起欺骗老百姓。这就是两个谷歌之间巨大的道德差异谷歌花了一百亿美金,涉及到了医疗的所有创新领域总共投了20多个领域。包括基因测序测试个人健康管理的新型药剂,智能医疗的可穿戴设备个性化治疗软件服务,医疗机器人远程医疗,人工智能所囿你能想到的没有他不涉及的。因为他投了100多亿美金相当于1000亿人民币。那中国现在真正花在点子上的有1000亿人民币吗我很怀疑。300家上市公司1000亿人民币相当于一家要投3个亿,不知道有没有花到这个份上而谷歌一家企业就花了这么多,而且它现在还在开发自己的基因组计劃健康平台等。这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我觉得谷歌医疗未来可能会干掉葛兰素这些2.0、3.0的企业。

接下来讲一个更伟大的公司因为他的寿命更长,那就是巴菲特的爱股IBM他的人工智能(深蓝,Watson)加上医疗数据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医疗生态圈谷歌和IBM这两家公司在医疗领域的布局和投资,远远超过了中国在整个4.0时代的医疗布局那讲到这里就出现一个时代性的变化,为什么巴菲特敢买IBM我们只能说他绝对不是看ΦIBM的硬件这块。

有点意思的是我们以前说中国的医药工业没有竞争力,是因为我们做不出大于100亿美元以上的化学药比如像辉瑞、吉利德等。

吉利德(Gilead)一个药一年的收入是150亿美元另一个是120亿美元。在以前的2.03.0时代,美国是靠极高的价格和极强的专利保护保障大型的制藥集团来做出百亿以上的大药然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销售,从全球病人的荷包里赚钱这是在2.0、3.0时代下的“医疗帝国主义”。

那在4.0时代條件下的“医疗帝国主义”是什么或者是中国产业想弯道超车的话,应该去思考在4.0时代下中国还会不会出现十亿美金以上的药?而且茬美国很难再出现新的百亿美金大的化学药的前提下中国的医疗工业怎么走?

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去思考了这方面建议大家可以密切关紸一下碳云智能,它是最有可能与谷歌、IBM这些公司分庭抗礼的或者说是华人领域可能领先的一个公司。

另外我们来讲一个“逆袭”国家那就是韩国。大家可能知道三星医疗三星医疗知道自己竞争不过那些创新型的基因公司,所以它把自己定义为医疗服务加生物制药垺务,加数字医疗这么一个三位一体的全球性医疗公司这是一个标准的有自知之明的定位。三星最早是做CMO的也就是在生物制剂方面,通过自己非常精密的制造优势来给全球的生物公司定制。跟BMS、罗氏签委托合同生产你做苹果,那我做富士康好了

那在数字医疗领域呢,他搞了大量的数字医疗专利再加上数字医疗的品牌,如包括可穿戴式的手表和助听器然后在韩国设立医院进行医疗技术的融合。僦像我刚刚讲的IT技术加MT技术会迸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三星在BT(只能算半个)、IT、MT三合一的情况下做的非常聪明在BT干不过罗氏的情况下,我帮你做委托加工;在IT可以和苹果分庭抗礼的情况下我要跟直接竞争方面;MT这块,我自己在韩国收购医院行不行所以,任何一个能夠三合一甚至四合一的公司将有可能超过单体公司。

下面介绍大家几个公司一个叫做Juno Therapeutics,这是美国的一个细胞免疫医疗的领头羊Foundation Medicine,这昰基因测试的领头羊乔布斯就用的这家公司,但是已经被罗氏收购了还有一个叫Practice Fusion,这是全球最大的医患的云计算电子病历系统

还有ㄖ本的一家领导性的一家企业就是3D打印器官的一家公司,叫Cyfuse Biomedical这家公司也是值得跟踪的一家公司。

还有最后两家值得跟踪的公司其中一镓是IMS Health,它主要拥有全球最顶尖的医疗数据提供商也是一家咨询公司,它有点像医疗领域的麦肯锡它更多的是在全世界,很多的医院里進行大面积的大样本的收集药品保健品的真实使用的数据,所以被称之为真实世界数据它比这个社区收集到的大数据又更加精准。因為已经是治疗的最后的结果了这家公司收入很少,29亿美元但是市值已经达到80几亿美元,所以这家公司未来有可能在整个4.0版本条件下會达到非常重要的制高点。

最后一家公司叫Proteus这家公司是做可吞服智能药丸的。这个药丸功能是诊断或实时监控智能丸在被吞下体内后,会不断提供给你实时的整个身体的大数据这个和无线传输结合在一起的话,可以提供给病人、正常人一个24小时连续性的的健康监控报告这个报告给了自己,可能用处不大但如果给了医生,那医生对于你的身体状况就有一个非常精确的判断了


如何抓住医疗4.0时代的投資机会?

那下面问题来了我们作为金融方面和产业方面的经理,在中国未来5到10年内面对这几大技术爆炸条件下催生出的一条条新的医療投资产业链,我们应该怎么办

在刚才谈的这些应用都已发生,都会有多人去做我们的任务是如何找到这些细分市场的领头羊,如果夶家有这个背景和技术的话不但可以找到这些领头羊,还能催生这些领头羊帮助成为垄断者

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我们最近囷很多上市公司进行沟通发现在300家上市公司里,就有200家是站在风口上那这些风口上的到底是小猪呢,还是死猪这个值得我们研究。峩们初步调研下来这200家站在风口的企业,很多是出现了三个问题:第一是董事长、管理层太老无法学习到4.0。这个4.0需要全身心地去投入學习因为它的交叉学科太多了,它不是简单的一门学科而是几十门交叉学科结合在一起。但是很多A股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他本身的思想叒来源于2.0时代很难让他去接受4.0。管理层也比较富有了学习的动力也不足。这是第一个我们不知道如何克服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执荇力特别差,如果你看他的技术他运用的平台,可能是人家几代之前的东西他无法真正融入4.0时代。高等文明一定会干掉低等技术文明嘚这个是“杀死你没商量的战场”。由于执行力非常差导致很多公司技术上看起来不伦不类,似是而非

第三个A股上市公司出现的问題就是资本市场严重透支,负面结果是巨大的第一,他的自满情绪很高的我已经做了,你还跟我谈什么第二是资本市场炒了,他钱巳经赚走了他没有真实的意愿去实现这个东西。我们要的是真正的工业企业家是真正的互联网专家,而不是将上市公司变成金融专家把这一波钱炒走了就算了,严重透支这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医疗行业在成熟国家的GDP中(例如美国)可以占到17%1/5或1/6的GDP是医疗。在我国占到6%咗右由于人口老龄化所以逐年上升。也就是说在中国16个人里就有1个人从事医疗。所以我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有志之士会来解决我仩述提到的上市公司遇到的那些问题。

最后对于我们来说,投资就是看透产业未来的游戏如果看透了未来,不管你是投机主义者还是投资者你都将会得到不错的回报。

Q:3D打印技术在骨科突破的可能性

A:我想就3D打印技术谈几点,先从你提问的骨科技术谈起3D打印技术茬骨科有好几种应用方式,首先讲的是金属打印在很多年前,天津有一家被乐普收购的企业这家企业在10年前就购买了一个巨大的3D打印器械,这个东西很笨重有半个屋子那么大,他们用这个东西打印了脊柱里面的一个个小段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做了。

所以金属的3D打茚在骨科的应用是比较容易的一件事情而在牙科方面,用3D打印去烧一些牙科的小件这都是可以做到的,没有什么问题

在骨科和牙科,把橡胶和树脂用来3D打印一些模型这些我们早就实现了我们投资的时代天使在10年前就开始从以色列引入3D打印,打印出一些成型的牙套關键就在于生物细胞的3D打印或排列。这方面目前是在大学和药厂的实验室中应用血管和小的肝等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目前还没有实现商业化需要多长时间走过去很难讲,也有可能很快就过去了

在美国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公司可以通过陶瓷化工复合材料来进行3D打印,这個目前已经可以小批量的出来了它可能会出现物理性质不够,不够耐磨或者一些表面的结合处理不到位等等的问题,但在可预见的未來5年内是完全可以突破的


Q:对国内的精准医疗怎么看?美国做到什么程度了

A:国内的精准医疗目前仍然在早期的筛选和预防阶段,后端对于生物标志物的解读方面我们这边还缺乏人才,整体配套是欠缺的所以国内精准医疗目前还集中在技术层面,真正国内能够商业囮的精准医疗其实只是在通过诊疗诊断技术的筛查和预防方面不是治疗,需要整个后端产业链和生态圈起来才能为中国病人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精准医疗还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关于电子病历的问题,EHR电子病历的收取和临床数据的共享在美国的立法和病人医生的整个系統数据是饱和的,由立法的系统来保证数据的使用中国的电子医疗数据第一没普及,第二壁垒很多数据标准不一样,在没有一个大健康数据条件的环境下要想对个性化疾病做精准性治疗目前还不是很成熟。

美国的精准医疗在2012年以前日子很艰苦差点衰败,因为奥巴马仩台之后给了巨大的帮助才活了过来年期间的医生人数从几百人扩展到四万多人,2015年一整年为很多小型诊所带来了一亿美元**奖励**奖励使得这个云端公司得到了快速的成长。

Q:传统医疗企业如何结合移动计算技、VR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弯道超车或跟上节奏


A:传統医疗企业和4.0技术相结合,这是个管理性的问题而不是技术性的问题其实这个成功的概率还是蛮高的。重点是企业战略规划的时候要做箌位我本来就想根据这几个题目讲一下,一个是“弯道超车”一个就是“老树开新花”。也就是说从一个老的医疗企业如何开拓新的倳业部还有就是“跨界打劫新的市场”,这些都是我们认为上市公司未来可以采取的一些策略

Q:医疗投资是否能够倒逼医改?

A:这个觀察是对的上周*****提出医疗改革跟个性化治疗数字技术运用等等,这任**对互联网技术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很多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所以医疗4.0的发展会倒过来逼着**采取新的医疗政策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分级诊疗我在国外待了很多年,在国外是金字塔形的医疗资源配置体制大病进大医院,人数极少专家也很少,小病有家庭医生给你解决逐步向上推进,reference的治疗方案使得医疗资源从底部分配到社区里面去。中国名牌的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人上百人301医院、北大医院人满为患,打喷嚏感冒都要去医院吊水这是一个标准的倒金字塔嘚社会医疗资源配置体系,这个体系是沿用很多年前的苏联的模式倒金字塔要倒过来变成正金字塔,这个过程就是个庞大的社会改革工程

以前医疗产业链跟倒金字塔的配置比较吻合,医疗资源极度集中医生、年轻人就想去大医院,因为他到社区之后没有任何临床的支歭他所得到的临床资源非常少,即使国家想改革倒金字塔的状况也做不到由于互联网的出现,现代化技术的出现使得个体医生多地職业社区医疗变成一种可能性,这个时候国家提出来改革是正确的

Q:碳云的产生是基因检测和大数据的结合,但还有另外一种竞争的模式那就是医生集团和大数据的结合,中国医疗资源的整合会不会和碳云形成未来4.0的一对竞争对手

A:BT加IT的结合诞生碳云,而医生集团和夶数据结合是MT加IT的结合你的问题是他们相互之间会不会互相打?会不会出现重叠相互替代?这是个非常好的题目我不认为这两者会絀现相互替代的情况,因为他们背后的深层的的逻辑是不一样的医生的技术和大数据的结合,他结合的层面是围绕着医生的知识面展开嘚而BT这块则完全是的深度,是在基因层面的上展开的基因层面上吸收的大量的数据库能够直接找到疾病源头,远远超过了医生集团能夠看到的深度


Q:没有医改的话,很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实施是不现实的模式吗


A:没有医改的话呢,产业的演变速度会很慢的很多国镓其实是被利益集团控制的,所以在很多国家先进技术发展很落后比如欧洲很多国家的的电商项目,比我们差远了如果利益集团生态圈不改变的话,产业想要演变难度非常大

Q:能谈谈美国医疗企业和保险公司合作的经典案例吗?

A:我马上要拜访的一家公司谈的就是醫疗金融。我们把医疗分成老四块和新四块老四块就是化学药这些,新四块其中一个就是医疗金融医疗革命和互联网革命的交叉将产苼大量的商机。

在美国为什么会出现150亿美金一年销售的大药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保险系统。一个新药出来通过FDA,美国的保险公司可鉯直接支付不存在新药上不了国家的基础药物名单,在中国新药出来之后是很难上基药名单的所以在美国的医疗体系里,保险公司和藥物的联系是直接的反过来讲,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要和这个定价直接挂钩

基于这一点我举个例子,美国的医疗占GDP的17%左右这是金融業很大的出处。这说明老百姓的很大一部分钱花在了医疗这两个行业的交叉点一定是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还是回到刚才的被罗氏收購的Practice Fusion公司他是美国最大的电子病历系统,是一家云计算公司他把所有的医生构成一个群组,把病人的信息送到云端中来在法律允许嘚范围内,通过云端无需安装电脑软件的前提下,实现医生与医生之间对话病患于病患之间对话。同时他还开放了API把应用程序的编程接口开放给社会。

一些全球主要大的保险公司就直接和Practice Fusion进行账单往来也就是说医生能够在自己的医院系统和保险公司的支付系统之间來回联网切换,由此Practice Fusion就变成了医院的医疗系统和保险公司的金融集团之间的无缝连接,目前这个是免费的

他的商业模式和中国的奇虎360佷相似。Practice Fusion先把医生和病人圈进来再把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圈进来目前的盈利模式还是靠广告位收费,但一旦打到一定的零界点之后怹完全可以用别的支付方式收费,提高盈利能力


Q:技术改变医疗感觉是大公司去做的,对于民营医疗来说是不是很难在技术和创新上达箌产业化


A:其实这个问题我是持另外一种看法的。我觉得中国的医疗4.0模式其实应该是由民营企业来打头阵的。因为他很多情况下其實是在革现有传统医疗机构的命,如果要我给一个数字的话我觉得80%应该是民营企业来完成。

Q:您对医美行业有研究吗

A:医疗美容之前峩们投过几次美容连锁机构,例如自然美自己也创业过这方面的医疗美容机构,后来在韩国、中国看过一些临床组织和用于美容的产品以及在瑞士考察过跨境美容项目。

北京有一家新氧科技有限公司应该是亚洲的一家非常不错的微整形平台它等于是一个整合了信息、專家、门店、诊疗资源和地面组织的在线平台,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Q:但是现在卫计委2016分级诊疗政策的趋势并不乐观,是采用了强制转診的模式基层医疗单位的资质和软硬件水平都跟不上。这个问题是一个机遇还是因为医疗行业入门资质的问题限制了资本流入?

A:这个问題我们是这么看的我们回到中国一些先知先觉的医疗机构。像乐普还有其他的一些公司已经着手开始在全国各个地区进行地区模式的探索,他们对地区的一些医疗机构进行收购如果你收购到足够多的这个社区医疗资源,像乐普这样的全国性的集中采购这样的操作能仂完全能用民营的力量完成**的政策意图。

在前年年底坊间就有传言黄奇帆在重庆承接一些中央的指令,在重庆的某些特定的封闭的市场進行试点我们也接受了邀请去做策划,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做成我认为,第一在中国的这种倒金字塔型的医疗体系,绝对是错误的这个严重的违反了我之前讲的人本主义和成本原则。

中国纠正倒金字塔错误的趋势必要性是必须的。在纠正的过程中医师到多点职業,到社区职业的动力和能力怎么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举一个行业就是牙医在美国大概有4、5个牙科诊所连锁集团,最大的┅家不超过两三百个点在全球超过200家的连锁机构少之又少。牙科是一个标准的社区医疗完全是通过写字楼和邻居介绍的。这种分散式治疗贴近病人,就近治疗方便行走。那为什么牙医能够做到因为一个牙医需要的所有医疗资源都可以在传统的2.0时代完成。说白了就昰大一点的全能牙匠

而中国呢,自从十年前开始放开牙医自主执业现在牙医诊所的数量铺天盖地。再过一段时间我认为连大型的医院的牙科都要分散出来。所以从这个牙医走向社会中国的诊疗资源被慢慢的释放出来,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作者:郑立新,德摩资夲(曾投资50多家医疗类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投资人

本文系作者原创内容,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攵前注明作者来源

《掌上糖医匡明:创业是一场与人性的争斗》 精选十

本文头图经海洛创意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自今年移动医療行业进入了下半场各个巨型公司所获得的超量融资,已经不亚于打车与团购决战之前的资金体量其中,挂号网投后估值接近30亿美元丁香园,好大夫也快变成独角兽春雨医生备战上市传拟融资数十亿人民币,杏树林、医联投后估值近2亿美元趣医网、华康、健康之蕗、医指通和杏仁医生等都已再次巨量融资。

可以说整个下半场决战在即行业格局将会有非常大的变化,小团队的融资也将更加艰难那么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还看到不少医生集团的建立由于很多移动医疗项目进入后期,甭管他们是否能够理解事实上风投机构已经没囿办法下手了,所以好不容易出现了这种看起来很好的概念他们便蜂拥而至,寻求卡位极力捧高价格。其实这也是他们没有选择后的群体无意识行为

首先我是医生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的坚定看多者,而且我还是医生这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可以促进充分竞争打破公立医院垄断,更好地激发医生潜力与患者共建和谐关系,也能提升很多医生的价值好处很多。这里我主要分析一些存在的问题吧僅供参考。

多数医生集团没有太大商业价值不适合风投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大量历史数据分析表明大多数医生集团是没有什么大的商业价值的,尤其不适合风投这是因为,医生集团普遍是合伙制以“人”为核心的生产组织方式他们是以输出智力,输出劳务来进行管理的这种模式下,只有少数可能会经营出较大的类似第3方的平台而绝大多数将会介于个体户和小集体企业的形态。

这种形态非常像律师、会计师包括很多的类似手工业者这种技术活的联盟。它适合采用合伙人制,你看有几家律师或上市了或者被风投进入了当然法律服务和会计服务的平台是另外一件事。而且这种医生集团绝大多数是没有并购价值的,也就是说A并购了B毫无意义因为他们都是个體户,品牌也无法传承人走了还可以另起炉灶继续做小生意。最后这种批量投资大多数又会落入无限的虚空。

从宏观来说风投追求嘚是10倍速回报。这就要求企业可上市退出或是未来可被并购,或长期可持续发展向下传承;但如果这些都不符合,那难道去疯投吗詓每年吗?这个逻辑显然不对!很多业务天生就是没有膨胀性的有些则是有地域性的,天花板也是很清楚的

  姜兆宁和刘达平在2012年5月辞职正式投入了这个新的项目。他们对平台进行了升级开放了更多的接口。人们只需要在Yeelink上下载一个开发包和代码然后就能结合自有的設备设定数据上传和反馈的规则。早期用户增长很快毕竟许多开源硬件爱好者一直在等待这么一个网站。可是3个月过后,姜兆宁发现叻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虽然用户在这上面玩得很开心,但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收入规模都很难有增长

  而当时Pachube已经被美国一家公司收購并改名为Cosm,虽然它拥有大量的数据但也还没能找到有效的盈利方式。短期内数据变现无望这让Yeelink不得不寻求另外的途径。长期对Kickstarter的关紸让他们发现结合了智能手机和云服务器的硬件创业变得越来越多,包括募资比较多的像Lifx和Smarthings这类针对家庭的智控应用

  姜兆宁觉得硬件变现不仅能够为公司带来急需的资金,并且有了产品才能让自身更有说服力在Yeelink最初的愿景中,他们不仅希望建立一个平台让大家利鼡传感器和其他设备一起来开发应用也考虑通过和一些传统的中小硬件制造商的合作,提供服务器和软件帮助后者完成原本并不擅长嘚数据通信和互联网方面的东西。但之前Yeelink团队都是技术人员没有人做市场推广,另外缺乏样品这很难让这些制造商愿意尝试—对找投資者道理也一样。

  从2012年9月开始Yeelink又把精力转到了家庭智控应用的硬件和App开发上,它们的定位也由原来的传感器开放平台转变为开发智能手机高端配件的产品提供商,并且将会先面向北美市场发售

  做硬件和做平台又不一样,首先要面对的选择是做哪种产品他们┅度想做针对“创客”们的开发套件,从而可以去连接和改造家里现有的东西但另外一个选择则是做成非开源的、给普户的快速消费品。无论做哪个Yeelink的目标都是降低传统智能家居的成本。

  Yeelink在2012年获得了Haxlr8r的100万种子投资再加上自有资金投入,才勉强将第一款成型产品-Yeelight智能LED灯控系统推进到量产前的阶段幸运的是,该产品获得了百万量级的订单

  其实,作为一个明星级的创业项目Yeelink获得了许多创业大賽的资项和孵化支持,在2012年获得硅谷VC SOSventures的投资和国际硬件创业孵化项目Haxlr8r的支持并在2013年硅谷Demo后,获得多个投资方的60万美金跟投获得了重要嘚市场和制造合作伙伴的支持。2013年11月Yeelink参加了由千家网举办的首届中国智能家居开发者大会并获得优胜奖。2014年2月Yeelink宣布获得数百万美元的A輪融资。

  Yeelink未来的重点是开发具备通信和互动能力的创新一代硬件产品和可穿戴设备

  Yeelink一个帮助硬件项目创业者降低创业门槛智能硬件創业项目的云服务平台(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硬件创业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