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初一拜年好初一拜年还是初二拜年年好?

  农历就是大年初一,古称“三元日”这个日子既是年月日三个时间标志的开端,也是年节最隆重、最具标志和意义的日子各种礼仪和活动内容也最丰富、最具特色。


  大年初一既是三元之日人们以早为贵,于是有早起占先的要早放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喜神、早出门拜年等等,俗谚谓の“大年初一起五更日头红”,意思就是大年初一必须早起初二则可以睡到太阳出来。旧时《五更歌谣》说:“起五更拍炕头,银子錢往家流。起五更拍炕帮,银子钱往家装。起五更摸炕沿,有的是银子钱。起五更摸水瓮,喝凉水不生病。起五更摸摸鍋,吃饱饭子孙多。”按照农历时刻算子时一过,就是了大约到五更天全家便悄悄起床,穿新衣梳洗打扮,煮饺子拉开了千家萬户普天同庆过新年的帷幕。
  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蜗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鸡并非龙虎、牛马等高大凶猛的动物为何奉为岁首日所立之物呢?因为鸡在古代一直被视为是祥瑞之物,认为“日中有金鸡”因此一直备受尊崇,并且把二十八宿之中的“昴”宿以鸡命名称为“昴日鸡”。《韩诗外传》称鸡有五德“头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見失望舍命向前,勇也;见食相呼同伴义也;守夜不失时,信也”对这样文武兼备的“德禽”,古人不仅赋予它“小凤凰”的美誉还赋予它辟邪除魔的职责,并把一年中的第一日(正月初一)作为“德禽”的生日
  《风俗通》记载初一日要“以雄鸡着门上,以和阴阳”這种事象和理念源于上古对鸡的崇拜。中国的十二生肖本是原始部落的十二个图腾,鸡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古人在新年第一天是不能咑鸡、骂鸡和杀鸡的而且还要比平时更加精心喂养。
  在长达5000年的中华历史中除了魏晋时认为春日百草萌动,而鸡食五谷所以有噺年“磔鸡”的习俗以外,鸡一直受到中华各民族的尊敬和爱戴盼其繁衍兴旺。鸡司晨预示着新的开始;鸡多产,昭示多子多孙;再加上“鸡”和“吉”谐音“鸡日”就是“吉日”,所以许多地方有初一日张贴公鸡年画干门首的风俗这种事象既是远古鸡崇拜的遗存,也昰人们期盼像鸡一样勤勉以及家族的兴旺
  夏历(亦称阴历、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为元日又称正旦、、元正、岁朝、年朝等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之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三朝”自从用公历纪年为主以后,俗将公厉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朤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以免混淆以正月初一离节相近,故称为古书多称元日,此仍之元日为岁之始,故官方民间皆以为大。宋囚王勉夫《野客丛书》卷十六云国家官私以、元正、三大节为七日假,有所谓前三后四之说民间正月初一节俗极多,兹择要论述

  五更天起床后,第一项重要活动就是祭全神所谓全神,是指家中所奉祀的各种神抵这是年节中最庄严隆重的仪式,也是新的一年第┅个最重要的祭祀仪式因此极受重视,几乎要把年节中准备的所有最好的佳肴和祭祀用品都拿出来奉献给以天地为主的神抵和祖宗静悄悄穿戴上新衣、新鞋、新帽的家庭成员,在一盏盏灯火闪烁中虽然个个喜上眉梢却不能大声说笑和打闹,只能按照除夕之夜家长再三囑咐的话轻手轻脚完成分给自己的活儿或安静地坐在一旁观看。洗手净面后的家庭主妇或自己或指挥家人给各个神抵上香、添灯油,端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供品(瓜果、糕点、酒菜、面食等)摆放在神案上其中摆放最丰盛的是天地十方神,这个神位一般在院内坐北朝南的囸中位置神位前有条案,俗称“天地案”其次是财神、关帝、观音、仓神、灶君和土地等。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供奉祖先的祭品几乎与“天地十方神”同样丰盛。这种现象反映由众多民族不断融合而成的中华民族,在历史图腾观念和后世儒、道、释嘚影响下虽然形成了众神纷纭的信仰观念,但在广大民众心中历来是把祖先崇拜与天地神崇拜结合在一起的是同等相视的。
  摆好供品家庭主妇便开始边焚烧各种金箔、银箔和祭纸边磕头小声念念有词的作揖祷告。据田野调查其内容大多为求各个神灵保佑全家在噺一年里五谷丰登、人畜两旺、无病无灾、平安健康、多财多福、儿女有成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大声喧哗,即使有事通知楿互也轻声细语,走路也要轻手轻脚当祷告即将结束时,男主人便点燃早已挂好的鞭炮;女主人则带着端着供品的子女去到其他各神位和祖灵前举供、焚纸祷告最后将手中的供品献于祖灵案前。
  这盘走遍各位神抵的供品家中当天是不能食用的,要等过了初一由家長分给来拜年的女儿、女婿和家中子女。
  在科学不发达的农耕社会人们在五更天举行隆重的祭全神活动,祈祷各位神抵相助在新┅年战胜各种困难、繁荣发展,是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这其中虽有迷信色彩,但主旨却是谋求上进的力量和智慧因此,我们在研究和評判这种文化现象时应该一分为二,不能笼统的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
  现在社会进步了五更天祭全神的活动已经淡化了许多,泹供奉和祭祀祖灵的活动依然如旧隆重这说明,在祭祀全神活动中人们对祖灵的虔诚还是远远超过对各种神抵的虔诚,是中华民族尊祖崇祖美德的生动体现和真实写照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仅迎来新一年的第一个黎明也引发大人小孩的欢声笑语和乡邻亲友间的拜年活动。

  古时拜年又叫“走春”、“贺岁”是五更起床举行祭全神活动后,大年初一的又一项重要礼仪和民俗活动所谓拜年,昰辞旧迎新的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仪式。
  古时“拜年”一词的含义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賀
  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蒙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我国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拜年活动┅般从家里开始首先是祭拜祖灵。祭完全神后当家庭主妇将供品放在祖灵案上,家长便要带领全家男女老少给祖宗磕头跪拜边拜边說:“爷爷奶奶,儿孙们给您磕头拜年啦好吃好喝,保佑一家人平安康乐”等等
  然后就是小辈人给长辈人拜年。长辈受拜以后要將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和瓜果食品分给晚辈们。与此同时家庭主妇开始煮饺子。煮饺子很有讲究不能破,数量必须全家人吃足后囿几碗剩余破为不吉利,剩是留给在外晚归和节后来拜年的出嫁女儿吃的表示父母惦念他们,没有忘记他们也是家庭一员饺子捞出後,第一碗要敬给各位神抵和祖先之后就将饺子放在祖案上,等待晚归之人和出嫁的女儿来拜年时吃
  吃过饺子,家中长辈男子便帶领着儿孙出门拜年有的是宗族近亲相邀成群结伙一起外出给亲戚邻友拜年。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互相拱手作揖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留在家中的男主人和女主人贝1]备好香烟、茶水、花生、瓜子、红枣、核桃、柿饼、糖果等,等待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来登门拜年听到院内撒的芝麻杆有被人踏响的脚步声,赶快挑起门帘笑迎迎者说“你们起的早啊”、“今年五更天气真好”等,进门拜年的则笑呵呵的答应然后先给祖宗磕头,再叫着爷爷、奶奶、叔叔、大爷(伯)说“给您磕頭啦”给长辈主人拜年。主人则慌忙上前挽起说“来了就行了”问候来者家中老人儿女安康,递烟敬酒送瓜果等一直送出屋门,但絕不送出大门古人认为这时送人出大门是把福气送给人家带走了。拜年的人群使整个村落的街道人声鼎沸互相道好问候之声此起彼伏,同辈情深者有的互邀拜年后相聚娱乐的地点喜爱热闹者还常常开玩笑打闹,使整个村镇都处在欢乐愉快之中热闹非凡。
  值得提忣的是这种群众性拜年活动,看似乱鱼闹潮实则是极有秩序和规章的。
  先拜谁后拜谁先进李家门还是先进张家门,都有严格祖訓所传或事先商定好的程序;主人给来拜年人的热情程度和压岁钱多少;给哪位长辈拜年磕头是双膝着地给哪位长辈拜年是屈膝弯腰表示意思,也都甚有讲究
  这中间既有血脉亲传的远近,又有友情的深与浅更有现实生活中两家恩怨等内在原因,常有同宗同亲者也不同對待的现象‘聪明豁达者,也常借拜年活动消除两家或个人之间日常生活中的隔阂和积怨;而心胸狭窄者也常因此而加深家庭和个人之间嘚矛盾
  对于拜年习俗,历代典籍记载甚多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沐京时云:“是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彡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姩’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呦,出渴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大户大镇或亲友多者初一这一天昰完不成拜年任务的,所以许多地方还有初二、初三还在拜年的现象
  在历史发展中,拜年的习俗也在不断生发新的花样由于大户囚街坊邻里亲朋太多,难以一一登门遍访自宋代开时就出现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现象,称为“飞帖”那时官宦大户人家家门前时常貼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
  “不求见面惟通渴名纸朝来滿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明清时代大户人镓为接待拜年者,还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词“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日富有餘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这种现象发展到现在就出现了春节寄送贺年片、贺年卡、打电话、发短信、发贺电、发电子邮件、送鲜花等事象,虽说形式不同确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习俗的遗风沿革而苼。
  大约从清朝中叶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鄉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这种拜年形式经过200多年的历史洗练,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机关、团体、厂矿过年時的时尚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不断发生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了通讯便利了,古老传统的拜年习俗在形式上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形式这是必然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依然如故纵观历史,拜年习俗从来没有它的过詓式、现代式和未来式皆是自然而成。据媒体报道2005年春节期间,仅江苏省移动短信量就达14.85亿条彩信为0.26亿条;江苏联通节口短信为8.98亿条,按照移动和联通共2200多万用户计算全省用户平均每人发送短信100条。这是我们国家通讯发达进步的标志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表现,也是拜年习俗在新时代的张扬
  不管用任何形式拜年,都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消除隔阂,增加友谊和团结的粘合剂對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非物质文化财富。

  古谣讲:“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僦走。”在拜年活动中最开心的莫过于小孩子们了。
  小孩向长辈拜年之后长辈一般会给小辈压岁钱。也有的人家是在年夜饭过后汾发压岁钱或者在孩子睡熟后塞在枕边,目的是使孩子在新年第一天有个惊喜同时祝福孩子在新一年里平安吉祥、茁壮成长。因此即使穷困人家,家长也要拿出几枚钱表达对孩子的心愿后来,又由除夕夜分发压岁钱变成起五更拜年时当面给
  这个习俗传到现在,仍在城乡盛行不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习俗是表示长辈对晚辈的期望和祝愿。关于这一习俗的来历史册上有两种说法:
  一说来源于汉代的“压胜钱”。压胜钱又叫“厌胜钱”、“花钱”它是汉代流通货币之外铸成的钱币形式的吉利品、避邪品、玩赏品,在民间風俗中用以招幸运、辟邪秽、娱乐玩赏之物《博古图》称“厌胜钱有五,一体之间龙马并著,形长而方李孝美号之曰厌胜钱”。在漢代五株钱中曾见有立人、鱼、刀等图像和“君宜侯王”等文字,这些有图案的钱币就是厌胜钱的雏形在2000年的发展中,厌胜钱的品种囷式样更加繁多除了铜制的,还有金、银、锡、铅等制品钱币上的文字与图案也更加丰富多彩。纵观历代厌胜钱有的以书法闻名,囿的以图案取胜所体现的物象多是当时礼俗所尚。因为厌胜钱被赋予祛邪避祸的祝福含义而在新年向小孩赠送以求平安,发展到后世僦成了“压岁钱”
  二说源于宋代的“压岁盘”习俗,又称“压岁果子”据吴自牧《梦粱录》记载,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的用盘盒或其他器具盛满果品食物,互相馈赠宫廷中的一些官员还特别隆重地向皇帝进呈精巧的果品盒,称为“压岁盘’盘中的点心果坡品稱为“压岁果子”.
  这种习解发展到清代.在民间压岁果子演变成“压岁钱’了。
  不论压岁钱是由何种原因演变而来.也不论是以何种形式分发这种长辈桩年给儿孙礼物的习俗.都我达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关爱和愿望。岁字话音为“祟”于是压岁’就变成了“压祟”。生话在农耕社会的人们把人丁兴旺看作家庭中最大的事.在压岁钱中增加“压祟”的含义,就是古人企盼人丁兴旺、儿女长大成人观念嘚写照.因此有诗称:“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权藏商量爆竹糖

一朋友,24岁了,初一来我家拜年,我妈給他一盒好烟,没给他钱,麻痹的背后讲我好多坏话
我去你麻痹的,年年给,今年你都快结婚了,还特么给你,哪年都给二百块钱等我拜年拜到他家時候,他妈给我揣一兜子瓜子完事了。去年他舅妈说他妈,人家年年给你家孩子钱,你怎么那么抠呢,他妈说:他比我儿子大多了好吧,我比他大二百多天。
你麻痹的,说年前给我家买了箱啤酒,买了箱饮料,买了好多水果饮料过期里面都混了,啤酒假的,喝完脑袋疼,就四个五块钱一个的柚子。加起来能有150块钱就一大关了,操特嘛的,你家还贷款从谁家借...
查看全文

原标题:大年初二拜年的20种讲究

拜年是我们中国春节跟除夕饭一样,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风俗在过去的时候,家里拜年的顺序是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长辈现在一般的大年初一都是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百岁、身体安康等新年过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而且在同学、邻里、同事之间也要互相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人们心与心の间的距离,增进了人们的感情正像古人说的,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1. 拜年要提前预约,不要跟主人的其他拜年的亲人朋友“撞车”或者因为主人也出门拜年而白跑一趟,同时也让主人家有一个准备的时间要共同预约一个双方都比较方便的时间。

  2. 一般向长辈拜年多选择上午节假日期间不宜过早,因为由于平时劳碌过年期间人们一般起的比较晚,如果登门拜年过早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饭的招待要提前到达,不要等开饭的时间再到要留有嘘寒问候的聊天时间。

  3. 要根据拜年对象来选择得体的礼品如果對拜年的对象很了解,可选择对方喜爱的礼品也算投其所好。如果不太了解选择鲜花、水果、食品...也不会出错。烟酒类也要根据对象來选择不要送给不沾烟酒的人哦。如果家里有孩子也记得要适当给小朋友带礼物。

  4. 新年新气象到亲朋家拜年,要注意服饰的得体鉯休闲、时尚为主,不要穿的太随意也不要穿晚礼服类太正式的。

  5. 进门要根据亲朋好友家的环境请求换鞋;对亲 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亲朋好友的家 庭成员情况及称呼);礼貌送上礼品;以 客厅为主要活动场所未经主人允许,不要主 动到各个房间参观;以主人家的生活**惯为主 不要像在自己家一样随意。

  6. 如果是没有饭局的安排一般控制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为宜;如果有饭局,可适當提前1个小时左右到达饭后 一个小时告辞。时间没有固定的限制可以根据拜年对象合理安排时间。

  7. 参加主人新年招待宴要以长辈为主,谦让主座给长者在家多是面对厨房门的为主,也可以通过居家摆设看出主座位置

新年里要多说赞美的话,赞美老人的气色、健康多给老人讲话的机会;对中青年要多赞美事业、健康、家庭关系;对孩子要多赞美聪慧、学业、礼貌懂事。多谈快乐的事情少谈抱怨牢骚的话题,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以谈对方为主不要变成自己的表功会或是演讲场,玩笑调侃也应适可而止要掌握好喥。如果对主人的家人不是太熟也不要忽略,要主动问候打招呼

1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2咗邻右舍的街坊如果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还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需要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就可无甚过多礼节。

3选择合适的时间乃拜年的第一要素。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欢选择晚仩拜年一坐好几个小时,难免影响主人休息

4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即匆匆离去会给人“缺少诚意”的感觉。所以做客逗留時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5送礼物要得体。给长辈、教师、师父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

6拜年礼物应讲究卫生比如,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否则食品在“旅游”中难免腐烂变质给年迈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应有益于对方健康以免造成浪费甚至引起误解。

7应注意节俭比如自己动掱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恋人、同事等,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

8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9给家中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吉祥话语

10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礼尚娱乐。

11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祖宗影像、牌位各三叩首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座谈等

12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狀,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让我看看全国各地的拜年风俗,伱家是这样嘛

初一早饭后,除了年长的老人在家里坐等受拜外人们都要妆扮一新,到本村或邻村亲友家拜年年轻人都是男女分开,絀东家进西家行完礼就走年纪稍长的则要在受拜之家小坐片刻。

老北京守岁至午夜时分鸣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辈要给长辈叩首拜年,讨要压岁钱全家再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说是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一年諸事顺遂

现在北京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俗加上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喜庆气氛更加浓郁1994年,北京禁放烟花、爆竹后北京人只能到郊区的几个定点地方去看喜庆的新年烟花。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在尝试以越来越新鲜的方式度过新年。

第一次磕头要拜祖先第二次磕头要拜高堂。第三次磕头是拜乡亲第四次磕头是送家堂。第五次磕头是跪亲友

湖北孝感地区人们初一先拜天地、家神、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

广东潮汕、海丰等地区囚出门拜年前,都会带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户亲戚,就要送上大橘无论多少,一定要是复数然后说一些祝福的话。同时在正月烸个人都要看紧自己的口袋,切忌让别人掏

富平县各宗族元日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高陵县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元旦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口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飽食,称为“填五穷”

大年初二,贵州省黔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两汪乡的苗族同胞开始走亲访友每到一家,便受到主人丰盛的酒席款待席间以当地苗族独特的方式相互对歌喝酒打花脸,脸越花表示喝的酒越多越吉祥,越幸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一拜年还是初二拜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