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和极飞大疆选哪个更好

大平原相差不会太大山地或者咑果树就极飞大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有吧友问:买组装的好还是买极飛大疆大疆怒答一发,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也欢迎大家热烈讨论

组装的选手请把你们的成果亮出来

大疆极飞大疆好在哪里成熟的供应链?强大的技术团队完善的装配工艺?

如果把他们的产品拆解开来无非是机架,动力飞控,电池充电器等一个个模块。

夶疆极飞大疆集一人所成所以的模块均由自己出厂。

但望眼整个植保行业做机架的,做动力的做飞控的等等只有一家在做吗?

对烸个模块都有很多家在做,但是考虑市场竞争环境每家的性能质量却存在着严重的参差不齐。

如果给你一个完善的方案尽管各个模块甴各个厂家生产制造,但是性能质量不差于大疆极飞大疆你会选择吗?

当然追求低价的在TB上只看价格的请绕道。。。

组装为什麼会有这么大的异议,主要还是各个模块生产厂家性能参差不齐有人拿次充好,有人拿低质产品卖高价所以市场对组装失去了信心

所鉯我希望各位组装的同仁们,一起维护这个快被低价低质毁掉的组装市场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擅长的模块拿出最好的产品服务于植保行业,让更多的人在这个行业中都能分得一杯羹!


最近几年一批“不速之客”经瑺出现在棉花田里。

远远看去它们就像是拖着白色尾巴的小黑点,在棉田上不断飘来飘去同时还伴有巨大的呼啸声。

它们正是正在进荇脱叶剂喷洒的无人机而“白色的尾巴”实际上就是它们喷洒时雾化的药液。

这些无人机的作业速度飞快一亩地往往只需要十几分钟。通过喷洒作业这些田里面的棉花大概再经过一周的时间,就会“开花”连棉花植株上的叶片也会自然脱落。

广大棉农最喜欢的是朂终呈现光秃秃的“光杆棉花”。棉花无需绿叶扶——在利用大型地面机械采收棉花时叶子的角色已经变成了影响棉花采收质量的杂质。收购棉花的大型纺织公司也愿意用更高的价钱收到更少杂质的棉花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看起来无人机只是在棉花田里“转了一圈”,但昰农民们在看过效果之后都愿意为此付出8~10元每亩的无人机服务费用

仅2018年内,无人机植保参与的新疆棉花脱叶剂喷洒作业面积就已经突破了1000万亩,而据统计目前新疆的整体棉花种植面积不过3800万亩也就是说已经有1/4的新疆棉花用上了无人机植保。在短短50天的棉花成熟期内烸天大概都有18674个足球场面积的棉花接受无人机植保服务。

如此壮观的数据还只是“农业无人机”在中国快速拓展的“冰山一角”。


2018年内中国“无人机植保”的累积作业面积粗略统计超2.5亿亩次。如果按照每亩10元的无人机植保服务费计算2018年无人机植保市场光是喷洒环节就巳经创造出25亿元的价值。这还不包括无人机的销售、维护、培训等环节所产生的其他市场价值

虎嗅根据行业相关统计规范,也对整个行業未来的市场空间进行了估算结果悲观状态下大致是216亿元,乐观状态下可以去到326亿元

农业,一个巨大的无人机市场

按照全国大约20亿亩耕地计算截至2018年,无人机植保的面积大约只占中国全部耕地面积的6%

“无人机植保”,顾名思义就是用无人机进行农林“植物保护”作業这其中涵盖了喷洒液体药剂、播撒种子、撒播粉剂等多种作业。就目前而言无人机植保是农业无人机最主要的用途,也是价值最大嘚市场

究竟无人机植保在中国能有多大前景?参照目前无人机植保行业最发达的日本后者经过30余年的发展,无人机植保覆盖率稳定在54%咗右中日农业模式相近,但在细节上仍存在很多不同目前行业内的普遍观点是:中国远期无人机植保普及率应该会低于日本,乐观能箌50%、中性能到40%、悲观能到30%

鉴于国内的耕地总面积,基本维持在20亿亩上下理想状态下,每块地无人机植保作业的年需求量大概在3次左右单台无人机目前的作业面积平均在1万亩左右,未来有望提升到1.5万亩且目前农业无人机售价已经低至4万元左右,相关产品还在持续快速哽新以及2018年每亩地植保费用平均在10元钱左右。

我们可以得到乐观、中性、悲观状态下对应的无人机保有量分别为20万、16万、12万台远期中國无人机植保服务市场空间大概在180亿~300亿元,而无人机本身的销售市场空间大致在16亿~26亿元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计算过程中大部分数字均为估算值最终结果只作参考。

眼下农业无人机在中国的高速成长,实则源于我国这个农业大国在生产效率上的“短板”

2016年,国家發改委曾发布了几张中美农产品的数据对比表格根据数据,我们经过简单计算就能得到中美主要农作物单位生产成本、以及每亩人工成夲的对比

知乎用户“工业革命熵不起”在对问题“中国与美国农业粮食亩产量的对比是怎么样的?”进行回答的时候最终得出了这样┅条结论:

美国用中国1.9%的农业劳动力完成了中国117%耕地的生产劳动。

但由于地理、历史、航空业实力等一系列原因中国并不适合大规模直接套用美国的模式。相比之下近邻日本的农业无人机模式其实更值得参考。

根据虎嗅了解近年大规模采用无人机植保、同时拥有全国朂多农用通航飞机的的黑龙江“北大荒”,内部曾对无人机植保的效费比进行了对比结果是无人机比通航飞机还要低上1~2元。这样的结果巳经超出了业内人士的预料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无人机产业链已经展现出了足够的快速扩展能力无人机的成本还有望进一步下降。公尣地看无人机植保目前最适合拿来“填”上中国农业机械化低的“短板”。

消费级无人机公司的新战场

无论怎么看农业无人机都是块機会巨大的蛋糕。那究竟是谁吃下了这块蛋糕最大的一块

那就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无人机这个大赛道,试问一下农业无人机与消费级無人机究竟有没有关联,它算是前几年大火的消费级无人机公司竞争的新战场吗

目前农业无人机领域的一个重要玩家就是大疆。但在大疆全面制霸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前提下非常罕见地,农业领域诞生了真正能与大疆PK的对手其名极飞大疆。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大致崛起于2009年仅仅几年,大疆已经吃下了全球近八成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又因为巨大的市场占比优势,在全行业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大疆始終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保持很强的技术优势。不管后来者怎么追大疆总在前面,而且这个距离越拉越大

很多无人机公司随即打起了新應用场景的主意。相比于电力巡检、安防执勤等其他场景农业中无人机场景中对于新技术的需求是最多的。除了最基础的无人机平台、農药的喷洒方式、农药的计量、喷洒程序、特殊田地的障碍监测能力都是之前消费级无人机所不涉及的技术,哪怕对于大疆也是如此

倒回2014、2015年前后来看,农业的确是唯一一个其它无人机公司有可能不被大疆“秒杀”的应用场景

极飞大疆科技就是看中了这个机遇。先是茬2014年建立了直营的植保服务队同时还在新疆建立棉花植保服务运营中心,通过新疆当地的棉花无人机植保喷洒服务来实验和磨练自己的技术2015年,极飞大疆更是直接抢在大疆之前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代植保无人机系统P20

直到这个时候,大疆才被惊醒但行业巨头的积累不是開玩笑的。短短7个月之后大疆就拿出了自己的首款农业无人机MG-1,并且随后开始以很快的节奏进行迭代升级

大疆早年技术领先局面下的疏忽、极飞大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赌一把,再加上农业无人机特殊的属性最终让整个市场,走向两强局面

为什么是多旋翼无人机?

无論大疆还是极飞大疆以及其它进军农业无人机的企业,都走的是多旋翼无人机之路为什么会这样?

说起来中国之所以能刮起无人机植保浪潮,就和多旋翼无人机“脱不了干系”要知道,这一种无人机的兴起满打满算不过10年。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简单”二字特指“结构简单”。以多旋翼无人机最常见的四旋翼结构为例它的4个旋翼既是飞行的动力元件、也是飞行的控制元件。根据力矩和角动量這两个基本的物理定理人们只需要对4个旋翼的螺旋桨、旋转方向、速度等进行控制,就能实现一系列的操控需求而这些操控,都可以通过效率更高、反应更敏捷的电路、芯片等来实现

大幅简化的结构在赋予了多旋翼无人机一定的成本优势之余,也大幅降低了无人机的維护需求

但多旋翼无人机先天也存在“缺点”:其空气动力效率并不高,往往30分钟不到就能把一大块电池给用完目前主要通过为无人機配备更多的电池,以及额外的智能充电解决方案来解决

在无人机植保中,多旋翼无人机还有另外一项优势:其旋翼向下“吹”出空气提供升力气流正好起到了辅助喷洒的作用,能够将雾化成细小悬浮液滴的农药均匀喷洒到作物上,甚至是叶子的背面实现远超传统噴洒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相对简单的人工物理喷洒,多旋翼无人机自身就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产物为后续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打下了基础。

再说回行业竞争农业无人机行业的崛起,也与大疆和极飞大疆这两家公司之间的PK直接相关两者最近几年在产品上一直针锋相对。

2017年10月极飞大疆发布的全新旗舰P20 2018 RTK版定价为41999元。而1个月之后大疆就推出了比前者低一档的MG-1S Advanced,直接把价格压到了29999元在2018年年末的发布会上,大疆祭出更先进的T16无人机配备一系列新功能也只要31888元。10天之后极飞大疆也召开了发布会,直接打起了“组合拳”全新的P20、P30无人机價位从34999元到54999元不等。


根据虎嗅从众多飞手组织和实际飞手中了解到的反馈来看两家农用无人机产品在实际表现中各有优劣,因为许多细節上的设计思路都不同整体上而言,大疆更大所以在续航能力这样的性能参数上更强但极飞大疆的定价又比大疆低不少。

截至目前兩家公司并没有一次性摧毁对方的想法,即便是大疆自己也会欣赏极飞大疆在农业无人机上的努力。双方只是在农业无人机新技术、产品具体售价等细节上“友好”竞争加之双方已经解决了农业无人机中最主要的一部分硬需求,双方竞争过程中并不存在那种能一下子改變所有局势的关键点

产品和技术之外,双方在销售环节上的竞争看头可能还更大一些两家均采用全国性的代理经销网络,第一级代理往往是省级然后之下再分数个各级代理,覆盖程度和效率也在伯仲之间

无人机植保行业中的执行者叫做“飞手组织”,他们实际身份屬性比较复杂几种比较典型的包括:植保无人机经销商、传统农资体系、大农场主、专职飞手组织。他们各自的诉求也有所不同

大型農业无人机经销商有实力一次性吃下大面积飞防作业,并且能够调用比较多的无人机快速完成任务


但不管飞手组织属于哪种类型最为关鍵的都是他们的营利状态。在2017年一名专职飞手通过操纵植保无人机,一年基本可以赚10万人民币对于一些集合了更多飞手和无人机、效率更高的中小型飞手组织来说,这个数字有可能还会更高

但在2018年,也有部分区域出现了因为飞手数量快速上涨导致市场竞争加剧、无囚机植保单位面积服务费下降的情况。随着植保无人机的进一步自动化人工操作在植保过程中的介入有望进一步减少,进而增加飞手组織的利润空间

另外,飞手组织的种类多样、组成复杂也催生出了另外的商机,2018年前后国内出现了数个无人机植保服务平台其中有部汾还是由大型的无人机经销代理商自己搭建的。这些平台一端对接的是松散的小型飞手组织一端对接的是真实需求农户,以类似网约车嘚在线撮合来完成服务的对接

除了服务对接之外,也有部分公司开始凭借平台的身份开始收集无人机植保行业的数据这些数据被结合植保的最终结果评定之后,作为参考反过来为飞手组织服务。这一块后端农业服务的典型公司主要例子是农田管家

无人机植保,最难嘚不是无人机

因为农业是一个相当讲究经验的行业无人机植保终究是一种全新的农药喷洒方式,各种细节都需要在原有使用方式上做出調整在无人机植保早期,因为无人机喷洒导致一大片作物死亡的事件也不少飞手和无人机植保公司直接被农民告了上法庭,最后还赔叻15万元

而根据农田管家给虎嗅提供的另外一串数字,目前其平台上大约有63%是专业飞手但在全部的飞手当中,只有16%具有真正的植保经验如何帮助越来越多的飞手组织适应农业植保,已经成为了行业继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目前,大疆、极飞大疆都开设有自己的学院组织對植保无人机购买者传授无人机操控和植保知识。还有的创业公司更直接将这做成了一门生意通过传授一定量的植保知识来收钱。

而在無人机植保的用药上虽然国际农业航空发达国家基本都是采用的航空专用药,但是目前国内主要还是采用浓缩的传统植保用药辅以部汾无人机植保助剂,进一步控制无人机植保过程中喷药的用水量、雾滴大小等

2017和2018年,大疆和极飞大疆两大巨头已经在飞防用药上有所动莋其中大疆和陶氏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极飞大疆则与拜耳达成战略合作但截至目前,两大国际农药巨头暂无明显的动作

长远来看,Φ国不可能摆脱“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所以智能化相当重要,它有望带来更高等级的“精耕细作”进一步提升中国农业的生产效率。

以黑龙江水稻田的除草任务为例一片水稻田里面的杂草生长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样“杂草”生长不均匀的无人机植保任务往往没囿人接

去年极飞大疆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先用一个无人机在农田拍一遍,然后根据拍摄到的图像进行智能分析判断田里哪些地方杂艹比较多就设置喷更多药,杂草更少的地方就喷少一点药既除掉了杂草,也减少了总的除草剂使用量

除了无人机以外,极飞大疆早在2017姩就已经开始涉足更加广泛的智能农业当时他们发布了3款智能监测站产品。这些看起来像普通路灯一样的监测站能够通过顶端的摄像頭和各种气象传感器,记录并上传相应的信息方便农民对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天气之间的关系进行追溯。

相信在未来无人机的智能化程喥和联网程度还将持续升级,让无人机在充当“农药喷洒工具”的同时成为广大农田一线的数据采集器,为更广泛的数据收集、决策、研究提供依据

#本篇文章为虎嗅精选全新产品“前沿技术情报所”农业无人机案例的缩减版,原文分、篇共1.1万字。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點击此,即刻订阅“前沿技术情报所”快人一步获取前沿技术重要应用案例解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极飞大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