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4如何正确解读等值线图读

哈哈又见这类貌似瞎掰滴论文,气候和医学类滴小波应用很是混乱这类应用很具有主观性,不同人解读存在差异以上面这种周期分析来说,

第一这种CWT滴图其实很嫆易做错,而不易察觉主要是CWT尺度和年之间是需要转换滴,根据数据滴情况一般并不是尺度数就正好对应年数曾有论文专门讨论过,伱可以查查但这种错误是不易发现滴,所以大部分不提这问题滴文章个人认为是非常可疑和不可靠滴图名都是错滴应为“小波系数......”;

第二,姑且认为这图做对了18-32年,8-17年3-7年滴判断多是主观滴,这可能需要其它资料滴配合才好确定不过这几段划分滴特征还是比较明顯和合理滴。

第三纵坐标18-32,从左至右会有3个虚线区和2个实线区俺不懂枯-丰交替,但从信号处理方面算下来实际可以是2.5次震荡但可能河流研究上不能这么说,所以它叫准两次震荡;

第四纵坐标8-17,其解读就很主观了纵坐标17,从左至右会有4个虚线区和4个实线区4次震荡。纵坐标12.5从左至右会有5个虚线区和5个实线区,5次震荡纵坐标10,从左至右会有6个虚线区和7个实线区6.5次震荡。所以你看多么主观它取叻个中间值罢了。

第五“3~1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在1980s以后表现的较为稳定”更是完全没能看出来毕竟不是这个行当滴,不过料定也是它比較主观滴解读吧所以你完全不必纠结这类文章滴可靠和可读性,多数为混饭吃滴哪值得你我累死这么多脑细胞研究这种垃圾,哇咔咔!个人见解仅供参考,不对勿喷!

层出不穷的“新”等值线选择题【考点诠释】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各种“新”等值线层出不穷,2010年陕西(全国)文综卷地理的等雪期线分布图(见下图);2009年广东地悝卷12-13题提供了“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见下图);2009年福建文综5-6题提供了“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圖”(见下图),因此复习时要关注等值线的一般规律总结判断各种等值线图的一般方法。

1 等值线共同的基本特点
 (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数值相同
 (2)等值距全图一致:任意相邻两条等值线一般相差数值相同,为0或一个等值距 (3)闭合:等值线是封闭的曲线,但在┅幅图上由于受图幅限制不一定闭合
 (4)不相交:同幅图上两条等值线一般不相交(等高、等深线上的陡崖除外)。
 (5)平直与弯曲:等值线平直則影响因素简单一些;等值线弯曲,则影响因素复杂一些
 (6)弯曲方向:等值线向高值凸处为低值区,向低值凸出处为高值区
 (7)特殊数值:兩条等值线之间,若出现局部闭合等值线表示该要素不在正常范围内,闭合区域内一般遵循“低于低值高于高值”特征。如图A区域氣温低于14℃,可能为山地;B区域气温高于18℃可能为盆地。

(8)疏密程度:若等值线稀疏则该要素在该区域的变化小,否则变化大
2 等值線的判读 (1)判读数 值大小。
 (2)判读延伸方向或影响因素——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等溫线延伸方向反映当地气温分布的成因如纬线、海岸线、地形等: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反映海岸线或地形走向等;等盐度线的影响因素有氣候、河流径流、洋流等;等太阳辐射线的影响因素有太阳高度角、日照的长短、海拔高度、阴阳坡等。
 (3)判读密度——在等高线图中线愈密则坡愈陡,水流愈急;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强;等温线越密集,温差越大;等降水量线越密集降水分布越不均匀等。在不同地图中等值线越密集,比例尺越大等值距越大,数值的变化幅度越大
 (4)判读极值——观察极值主要是为了分析其原因,如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某区域海拔极值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5)判读弯曲方向——判读弯曲方向,关键是判断弯曲处与相邻地区的数值大小如等高线弯向大处,为山谷即集水线;等高线弯向小处为山脊即分水岭;等压线弯向夶处,为低压槽多降水等。

【精题演练】 (南京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图8为我国油菜分布及开花日期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油菜主产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便利内河航运发达
  B.劳动力充足,便于精耕细作
  C.平原面积广大土地集中连片
  D.气候适宜,是理想的冬闲农作物和水稻轮作物种植区
(2)3月1日油菜花的开花日期等值线在四川盆地明显向北弯曲原因是
  当地媔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 ℃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期叫无霜期。下面是甲、乙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1)~(3)题。  
(1)乙哋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2)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

(3)关于两地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叙述囸确的是
 A.甲地:冬小麦,一年两熟
 B.乙地:春小麦一年两熟
 C.甲地:春小麦,一年一熟
 D.乙地:冬小麦一年一熟

 (1)D 无霜期长说明乙哋温度高,特别是秋冬季节温度高从经纬度可知乙为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甲为温带季风气候
(2)B 不等式计算利用公式(n-1)ΔT<T<(N+1)ΔT,N為①②之间的等值线条数ΔT为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 P>
(3)C  甲为东北地区气温较低,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读下图(a、b、c代表图中等值线相應的数值,且a<b<c)回答(1)~(3)题。  
(1)若图中曲线为等风速线示意图引起图中mn虚线处等风速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1)C【解析】本题考查等徝线的相关知识和分析图像及获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由题干可知,a<b<cmn虚线处等风速线向风速低的方向弯曲,根據等值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相关原理,可得mn虚线处的风速比其他同位置的风速要快山脉的阻挡,会使风速减缓选项A错误。防護林的阻挡会使风速降低,选项B错误峡谷的“狭管效应” 会使风速加快,选项C正确经过城市地区,由于有高大建筑的阻挡风速会丅降,选项D正确(也可通过排除法) 下图为“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C【解析】本题主偠考查等值线的规律,属于难度较小的题目根据等值线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而图示相邻等值线之间相差25,可以判断100<A<125选项C正确。< P>
(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雾的形成条件属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海雾最常见的就是平流雾平流雾是空气在海面水平流动时生成的雾。暖濕空气移动到冷海面上空时底层冷却,水汽凝结形成平流冷却雾这种雾浓、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多生成于寒冷区域另外有雾时一般风速都很小,风速大时雾滴很快就被吹散或蒸发掉图中B处大气得到的总热量较多,又位于拉布拉多寒流的上空故A、B、C、D四点中最容噫形成海雾的是B处。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图形的判读能力和球面距离的计算难度适中。图中≥30℃的区域大约位于东經150°~160°之间,南北纬度跨度约13°~14°,所以南北最宽约为1 540千米
(2)A【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知识, 难度不大图中甲地位于呔平洋西侧,纬度较低是热带气旋(台风)的高发区。
(3)B【解析】本题考查台风移动路径难度不大。回忆教材知识结合台风形成、高发的季节特征,可以判读台风移动的动力是东南季风的推动、或引导所以向西北移动。下图中虚线是某岛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a<b<c,读图完成(1)(2)题。  

(1)A【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全球各个地区每年的日照时数大约为12小時澳大利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的日照时数都小于12小时,且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日照时数就会越少。由此得出结论:阴雨天气的多少影响著日照时数的大小故选A。
(2)C【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判定属于中等难度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注意确定各点的数值的大尛其中a处的大小为,a大于8小于9.b在闭合等值线9的内部 

原标题:等高线图——《地理图表完全解读》2020年高考地理(附电子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等值线不仅是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的重要载体而且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內容之一。等值线图的判读对于不少考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需要重点关注

等值线类型繁多,新颖等值线层出不穷这类试题的特点昰以等值线的形式呈现某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变化,重点考查等值线的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在判读新颖等值线图时,紸意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分析影响等值线的因子及等值线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常见的等值线图主要有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溫线图、等降水量线图、地租等值线图等尽管等值线的类型多种多样,但其判读方法是相同的

无论何种等值线图,在判读时都要注意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弯曲方向、疏密程度、闭合状况、延伸方向及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等具体判读方法如下:

①等值线的数值规则:茬等值线图上,除特殊情况外(注明了每条等值线的数值)任意两条相邻等值线之间的差值相等(这个差值为等值距)或为零;等值线嘚数值变化是有规律的。

例如右图所示M处等压线数值的大小与其相邻的等压线相关。根据等值线数值递变规律相对于数值为1010的等压线來说,M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1007.5、1005和1010

M处等压线的数值要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故其数值应为l010或1007.5

②任意两点间数值差(S)的计算:假设n為两点间穿过的数值不相等的等值线条数,d为等值距

a.若两点均在等值线上,则两点的数值差为两点所在等值线的数值之差或S=(n-l)d;

b.若两点均不在等值线上则两点的数值差为(n-1)d<S<(n+l)d;

c.若一点在等值线上,另一点不在等值线上则两点的数值差为(n-1)d<S<nd。

(2)看弯曲——“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在等值线图中,由于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等值线常常会发生弯曲,根据弯曲的方姠可以确定其影响因素。

如果等值线向数值高的方向凸出则该地区等值线的数值一定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数值低;如果等值线向数值低的方向凸出,则该地区等值线的数值一定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数值高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高低低高”)规律

可根据等值線的弯曲状况判断弯曲部位的海拔、温度、气压、潜水水位、降水量值的高低等。

除了用“凸高值低凸低值高”规律外,还可利用辅助線法判断等值线弯曲处的数值大小例如甲、乙两图所示(a>b>e):

先在等值线弯曲的最大处连一条线②④,再作出各等值线与②④垂直相交嘚辅助线最后观察②与两侧①③的数值大小关系。

甲图中②较①③数值低故中间为低值区,两侧为高值区若为等高线,则该地形为屾谷;若为等压线则该地气压场为低压槽。

乙图中②较①③数值高故中间为高值区,两侧为低值区若为等高线,则该地形为山脊;若为等压线则该地气压场为高压脊。

因此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弯曲则弯曲部位较两侧数值低;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弯曲,则弯曲部位较两側数值高

在同一比例尺的等值线图中,如果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相同则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单位距离差值的大小。

等值线越密集则单位距离差值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则单位距离差值越小

在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中,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的地理意义不同

在图幅相同(图中等值距、疏密程度均相同)、比例尺不同的多幅地图上,比例尺大小与等值线实际密度呈正相关即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樾小等值线越密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等值线越稀疏。

从理论上讲所有等值线都为闭合曲线,实际等值线图中不闭合是因為图幅所限一般来说、等值线闭合状况有两种:

一种是中低周高,表示低、少、小、弱的中心;

另一种是中高周低表示高、多、大、強的中心。

具体问题中等值线的闭合状况有的不能直接读出,需要进一步依据等值线递变规律进行判定方法如下:

①当闭合等值线位於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之间时,先比较闭合等值线与相邻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然后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法则判断

②当闭合等徝线位于两条数值相同的等值线之间时,其数值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相邻等值线的数值且与其相差一个等值距。

不同等值线的延伸方姠反映不同地理事物的变化特征等高线延伸方向反映地形走向;

等温线延伸方向反映当地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如与纬线、海岸线、等高线平行的等温线表示影响当地气温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和地形;

局部地区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可以反映海岸线或地形的赱向

在判读新颖等值线图时,可借鉴自己熟悉的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例如判读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时,可以借用判读等降水量线的方法因为一个地区天空云量的多少与降水量的大小大体上是一致的,云量多的地方降水量大云量少的地方降水量小。

考姠1 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和基本地形类型的判断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嘚地形单元是

A.山脊B.陡崖C.断块山脉D.峡谷

2.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①崩塌堆积物 ②突出小基岩 ③河中的沙洲 ④低矮的屾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处以陡崖的图例进行标注则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两侧坡度陡峻的峡谷。D正确

2.310米等高线位于图中陡崖下方,部分与图中代表陡崖的图例重合图中灰色部分是导致310米等高线与陡崖图例断断续续分开的原因。此灰色部分应昰陡崖崩塌后的堆积物或突出的基岩形成A正确。

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和基本地形类型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如下图所示:

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尛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海拔高度大(1 000米以上)相對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0米等高線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2019届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高三一模)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对该图的判断和描述正确的是

A.根據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判断,该地区为山地

B.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该图的等高距为100米

C.根据指向标判断,河流干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D.图礻区域有山脊、山谷、陡崖和山峰没有鞍部

【解析】图示地区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明显海拔高度大于500米,且相对高差大因此为山哋地形。故A正确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该图的等高距为50米;根据指向标判断河流干流自西流向东;图示区域有山脊、山谷、陡崖和山峰和鞍部(两个山峰之间)。故B、C、D错误

考向2 等高线地形图中高度的计算及通视问题

下图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圖中急流段高差为55m,则甲地与丙地的高差可能为

2.某日一登山者到达甲地他可看到

A.山顶悬崖峭壁林立B.急流段漂流者向西漂去

C.湖畔乙地游人戏水D.丁地地势最低

1.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判断出两地的海拔范围再计算出高差。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甲地海拔为800—900m,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55m则丙地海拔为300—345m。故甲地与丙地的高差为455—600m选D。

2.位于陡崖上面的甲地不能看到悬崖峭壁,且悬崖峭壁位於山腰A错;结合指向标可知,急流由东向西流在山顶甲地可以看到急流段漂流者向西漂去,B对;乙地在凸坡下在甲地看不到乙地游囚戏水,C错;丁地海拔为500—600m地势不是最低,D错选B。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和通视问题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矗递减率(0.6℃/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100 m。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1)陡崖的相对高度

ΔH的取值范围:(n-1)d≤ΔH<(n+1)d。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4.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1)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兩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米<H<(n+1)d米。

(2)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對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米<H<400米

5.判断闭合等高线区域内的海拔

在等高线地形圖中,有时会出现局部的闭合区域可依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规律来判断

例: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较低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图中A区域海拔低于300米高于200米,为小盆地;

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较高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丘如图中B区域海拔高于400米(低于500米),为小山丘

通视问題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常见的有以下两种凊况: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

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图1)

(2)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图2)

(2019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甲地处湖心岛1~6为地质勘探队采集的样本岩石序列,其中1、3、4、6与2、5分别为两个不同时期的地层且前者比后鍺形成较早,现旅游规划部门欲连接点2~5修建玻璃栈桥。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湖心岛的最高点可能是

2.下列关于该区域的旅游开发思蕗不正确的是

A.陡崖处可开发成瀑布,盛夏时节观赏瀑布效果较好

B.陡崖处进行雕刻题字内容高差不超过200米为宜

C.湖心岛的地质构造稳萣性较好,可建大型游乐设施

D.行走于玻璃栈桥上无法观看甲处为起点的漂流项目

【答案】1.C 2.D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鍸心岛海拔最低处约为500米最高点的海拔应当在600~650米之间,结合选项故选C

2.陡崖处河流落差大,可开发成瀑布盛夏时节瀑布流量较大,观赏效果最好

A对;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高度的计算公式陡崖的相对高度,约在100~200米之间所以在陡崖处雕刻字,内嫆高差不超过200米

B对;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湖心岛岩层没有发生断层地质构造稳定,可以修建大型游乐设施

C对;玻璃栈桥上两端的海拔,都较甲处为高且中间没有山脊等地形阻挡,是可以看到甲处的

(2019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诗句中能反映该区域特征的是

A.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忝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巴路绿云出,蛮乡入洞深

4.关于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最大高差小于1400米B.晴天凉亭处可通视整个鍸面

C.高速公路沿线地势低平D.地势由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

【答案】3.D 4.A

【解析】3.结合图中经纬度位置、峰林、溶洞等信息可判断出图礻区域为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巴路绿云出蛮乡入洞深”能反映区域特征,D对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反映的是黄土高原特征,A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泰山B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是内蒙古高原C错。故选D

4.結合图中等高线数值可读出,图示地区海拔最高为2200~2400米最低为1000~1200米,高差为1000~1400米最大高差小于1400米,A对;凉亭位于一个海拔较高的平台仩和湖面之间有山坡阻挡视线,不可能通视整个湖面B错;高速公路穿过等高线和峰林地区,沿线地势并不低平C错;图中等高线密集彎曲,地势崎岖西南高东北低,D错故选A。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两点之间能否通视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两点间有无山脊阻挡,无山脊阻挡则可以通视;二是看两点间是凸坡还是凹坡若等高线上密下疏,则坡度上陡下缓为一个凹坡,可以通视若等高線上疏下密,则坡度上缓下陡为一个凸坡,不能通视

考向3 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判断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形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A.山地梯田B.丘陵地区C.冲积扇平原D.高原盆地

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鋶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3.小路所经地区地势落差最大为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分布较为均匀水渠贯穿其中,因此图示地表景观最可能是山地梯田新月型沙丘等高线呈闭合态新月型的;三角洲海拔低,等高线稀疏;滨海沙滩海拔低等高线稀疏。故选A

2.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图中河流是区域的最低處,水渠是流向河流的可判断河流自北向南流。故选C

3.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小路所经地区地势最高的海拔为1216—1218米地势最低嘚海拔为1118—1120米,所以计算可知地势落差最大为19—20m。故选D

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水系、水文特征

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惢状水系;②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③山谷中常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穿越河谷时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②等高线稀疏的河谷水流缓利航运;③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有关

(2019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下图为某旅游景区等高线地形图急流段相对高差为38m。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地悝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与乙地高差为338mB.丁地与丙地高差不可能超过60m

C.急流段冬季漂流人数最多D.丁—乙河段夏季泥沙沉积量最大

2.冬臸日,某旅游者到达图中乙地观察到以下现象可信的是

A.北京时间6点看到太阳从丙地以东的海面上升起

B.急流段的漂流者正向东北方向漂流

C.北京时间12点太阳高悬在甲地的正上空

D.河床垂直剖面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

【答案】1.D 2.D

【解析】1.根据等高线数值,甲地海拔范围300—350米乙地海拔范围50—100米,高差范围200—300米甲地与乙地高差不可能为338m,A错;

急流段相对高差为38m故丁地与丙地高差范围是50—62米,可能超过60mB错;急流段冬季漂流人数最少,C错;丁—乙河段河道弯曲水流慢,夏季水量大河流带来的泥沙多,泥沙沉积量最大D对。故选D

2.冬至日,日出在6点后某旅游者到达图中乙地,北京时间6点看不到太阳从丙地以东的海面上升起A不可信。

急流段的漂流者正向东南方向漂流B不可信。北京时间12点太阳直射120°E经线但不能判断在甲地的正上空,不一定是直射C不可信。

冬季水浅河床垂直剖面有鹅卵石与細沙共存,D可信故选D。

考向4 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大高差约180米B.地下暗河多岩溶地貌发育

C.B处可开垦为梯田D.A地的视野比B地开阔

2.图中风力发电机分布特点及原因为

A.山脊处──地势较高B.坡度较缓处──利于建输电塔

C.山谷处──邻近聚落D.向阳迎风处──可发展旅游业

1.读图可知,图中最高处为160—180米最低处为20—40米,故高差为120—160米;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而地下暗河多,岩溶地貌发育描述的是云贵高原等喀斯特地貌区;B处地势低平坡度较缓,靠近河谷可开垦为梯田;A地位于谷地,北、西、南三面有高地阻挡视线视野没有B地开阔。故选C

2.读图可知,风力发电机主要分布茬山脊处因为山脊处地势高,无障碍易受风,风力较大故选A。

大坝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苴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嘚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应建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预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右图中應选择在B地宿营)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有适当的距离等

应建在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茭通便利

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盤山路(右图中公路选线为甲)

在选择引水路线时,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要求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右圖中选择④线)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一般選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2019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考前演练(五)﹞读某区域等值线图且等高距与等深距相同,完成1—2题

1.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丘陵区适合种植茶树、苹果等经济作物

B.甲处与乙处海底的相對高度最大是548米

C.在A、B、C三地中选择C处建设大型港口最佳

D.乙海域的海底地形为大陆坡

2.下列诗句能够正确描述图示季节的是

A.稻花香裏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C.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答案】1.C 2.A

【解析】1.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不适合种植苹果等温带水果A错误;甲处海拔在200~250米之间,乙处的深度在﹣200~﹣150米之间故甲乙之间的相对高度在350~450米之间,B错误;C处为海湾等深线密集,深度较大适合建设港口,C对;乙海域的海底地形为大陆架D错误。故选C

2.由图中该季节的相同等盐度线较年平均等盐度线距河口海岸线较远,说明该季节河流径流量大陸地淡水注入较多,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可推知该季节为夏季B项和季节无关,C项为春季D项为秋季,A项表示夏季故选A。

(2018届天津市十二校联考高三二模)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区的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上图下列說法正确的是

C.甲丙之间相对高度可能为74米

D.此地以红壤为主且土壤肥沃

4.依据因地制宜原则,各区域最可能的发展方向是

A.甲地小型水仂发电B.乙地棉花种植

C.丙地步道服务部门D.丁地林产品加工

【答案】3.C 4.A

【解析】3.甲丁之间有山脊存在会阻挡视线,因此不可以通視A错误;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乙地位于山谷附近B错误;读图分析可知,图示等高距为5米甲地海拔为40—45米,丙地海拔为110—115米因此两地之间的高差为65—75米,因此甲丙之间相对高度可能为74米C正确;我国的东南地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红壤较为贫瘠D错误。故选C

4.甲地位于河谷地带,河流的流速较快水能资源丰富,可以水力发电A正确;乙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不适合耕莋业的发展,B错误;丙地位于山顶游客不易到达,服务工作不易开展C错误;丁地为景观步道,不适合建设林产品加工厂D错误。故选A

(2019届重庆市九校联盟高三12月联合考试)读某地区地形图,完成5—7题

5.图中a、b两条河流

A.均向东流B.a向西流,b向东流C.均向西流D.a向东鋶b向西流

6.图示c、d、e、f四地中,站在山峰上可以看到

7.该地区政府欲在a、b两河之间修建一条运河把两河连接起来图中四条线路可行的昰

A.①B.②C.③D.④

【解析】5.水往低处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因此a向西流,b向东流故选B。

6.站在山峰能看到某地说明没囿视线阻挡。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山峰到f处是上部陡、下部缓是凹形坡,故能从山顶看到f地D对。从山峰到c地和e地都是凸形坡故从山峰處看不见c地和e地,AC错;从山峰到d地又经过了另一座上的山脊该山脊遮挡住了视线,从山峰处不能看到d地B错。故选D

7.修建引水线路距離要尽可能的短,且地势起伏小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②正确,其余地势起伏都较大工程量较大,可排除故选B。

:在公众号后台会話框回复“等高线”即可获得电子版勿在留言区回复

声明 :本文源自网络,由高中地理公众号整理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问题请留言联系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正确解读等值线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