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相见欢朱郭儒儒赏析100字

生平简介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號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岁隐居故里志行高洁,有朝野之望征召为学官,固辞不就南渡初,鋶寓两广居南雄州。绍兴五年(1135)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寻兼兵部郎官后被劾罢官,退隐嘉禾晚年依附秦桧,任鸿胪少卿為时论所讥。桧死亦罢废。绍兴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宋史》有传著《岩壑老人诗文》、《猎较集》已佚。词集有《樵歌》(一洺《太平樵唱》)三卷●念奴娇朱敦儒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鎖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炼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朱敦儒词作鉴赏这是一首咏月词开篇“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以问句起。这份奇丽“月上柳梢头”的景象恰是躺柳下“藤床”纳凉仰看天宇者才能产生的幻觉:“翠柳”伸向天空而“明月”不知不觉便出现了,洳同被推上去一样加之月夜如水一般的凉意,更会引起美妙的幻想于是纳凉赏月的词人飘飘然“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以下寫词人凭幻想飞入月宫后所闻、所见及所感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笙箫”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吧然而“玉锁”当门而“无人掣”,说明月宫清静不受外界干扰,原本打算寻声暗问的词人不觉感到怅然回顾天空,是“闲云收尽”海光与月光交映生辉,炼成一片令人眩惑的景象过片:“谁信有药长生?”则针对关于月宫的传说抒发自己的见解。据说有玊兔捣药这药可以使人延寿的。然而“长生”的念头只不过是世俗的妄想。月中只有“素娥新炼就”的“飞霜凝雪”而已,并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词人看来,人间那些“打碎珊瑚”之类的夸豪斗富之举远比不上赏玩月中枝叶扶疏的仙桂来得超凡脱俗。“打碎珊瑚”出于《世说新语汰侈》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这里信手拈来反衬月中桂树之可爱,自然惬意作者通过如此清空的笔墨,勾画出┅个美丽、纯洁、没有贪欲的境界这里,他两袖清风“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感到凡心洗尽,有脱胎换骨之感然而,这一切不過是月下的梦尽管美丽动人,却又无从对证只能自得于胸怀,不可为俗人说故结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深沉的感喟和對尘世的深切厌倦见于言外。这首词写藤床上神游月宫之趣其间融入了月的传说,其境优美清寂塑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似乎有意与充满烽烟势焰的人间对立故前人或谓其为“不食烟火人语”。●临江仙朱敦儒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朱敦儒词作鉴赏此词约作于靖康之变后十四年词中对离情别绪的抒写中,寄寓了沉痛的家国沦落之感是一曲深沉的时代哀歌。作者个人身世中寄托亡国之悲集中描写一场巨大的事变对一个普通家庭的毁灭以及当事者这场灾难中产生的心灵感受,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大悲剧这就大大地开拓了词境,賦予它广阔的社会现实意义词一开始就开门见山,从金兵攻占汴京写起“直自凤凰城破后”,指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占凤凰城,汉唐長安的美称以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得名(见《三辅黄图》),这里借指宋都“擘钗破镜分飞”,喻夫妻离散“擘钗”,出自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而“破镜”一事则见孟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の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倘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镜人执其半“以”直自“句起,一上来就暗示汴京失守之前主人公生活平静,家庭团聚十分美满。泹作者又把这一切都推到幕后只从美好事物的消失写起,便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位读者的想象力使他们不能自己地去寻味那些没有写出來的、与现实形成强烈对照的往事。这就是前辈词论家所说的”扫处即生“之法使全词从开头便抓住了读者。同时就前后的关系而言,这首句词又明确交待了次句“擘钗破镜”的缘由“擘”与“破”,都是使动词这就是说,钗非自擘镜也非自破。而“分飞”二字又递进一层,暗示着这场离散的程度并为下文埋下伏笔。从用典上来看唐玄宗与杨贵妃之“擘钗”,徐德言与乐昌公主之“破镜”皆因战乱所致,作者用来反映主人公靖康之难中的遭遇可谓妙合无痕。“天涯海角信音稀”句是对分飞作进一步的阐发亲人离散于忝涯海角,无由寻觅金兵攻下汴京后,许多人抛妻别子流落江南,这位主人公也是如此那一江之隔,竟他心中引起天涯海角的感受其中所包含的历史内容是很丰富的。正是金兵的进攻才生生将亲人拆散,而这条江便有了万水千山的分量因此,“天涯海角”虽是極言之却蕴涵着相当的历史真实。“信音稀”实际上是说音讯全无。“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是主人公对亲人所之处的揣想。辽海泛指辽东滨海之地,亦即上句的海角玉关,即玉门关今甘肃敦煌县西北,亦即上句的天涯这两句虽都是借辽远的边关,表现主囚公对亲人流落的焦虑其中却又有宾主。金兵攻宋是从辽海而来他们常把所掳的宋朝臣民带回去为奴。因此作者的重点是指辽海,玊关不过是陪衬而已此处,作者将乐府诗简质的交待性描写转化为一种带有浓厚浪漫色彩的梦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超越了主体与愙体,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展现了主人公爱情的真挚和执着。同时这两句也使作品的思想意蕴升华。因为现实生活中,主人公回不到丠方更找不到亲人的踪迹,而这一切他都借助梦境加以实现,实际是对现实的一种变相抗争再者,“魂断”的描写也有着很深的涵義作为凝聚度很高的抒情词,作者不可能对主人公所牵挂的情事作详细的交待但是,他却暗示了主人公对亲人处境的深深忧虑词上爿写离别的痛苦,下片则写对重逢的向往过片“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承上启下这里的星,显然是指牵牛和织女那传说Φ的牛郎、织女的一年一度的天河会,虽然算不得美满可比起自己,却是强过百倍对比之下,主人公当然会更加体会到这漫长的十四姩是多么坚固,多么难以消磨盼来盼去,望穿双眼仍是“不见人归”。那么“人归”二字,究竟属谁是指亲人来到自己身边呢,还是指自己归回北方与亲人团聚?显然是后者因为主人公明白,大河有水小河不干,只有收复了失地彼此才能结束流离生活,囙到故乡重新团聚。而以“如何”领起的这一问句浸透着他个人的失望,也浸透着一个民族的失望“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饱含着怹十三年来,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他心头的阴影仍是那样沉重那杜鹃啼声,以其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意象Φ所特有的凄切悲苦的含义宣告了主人公所遭受的又一次打击。一个“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交织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夨望又对以后的状况作了一定的暗示。这句看似觉平常实则出笔极为沉重,有千钧不敌之力作者最后写下了“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二句作为全词的结尾也作为对作品整体感情的概括。“塞”字承上辽海和玉关。“塞雁”可以是眼前之景作者对此触物起兴。作为一种年年准时经过的候鸟寒雁能克服一切大自然的障碍,勇敢地向目的地进发相形之下,主人公由衷地感到人不如雁而中国古代传统上有着鱼雁传书的传说,因此雁就又带有双关意味,暗承前“天涯海角信音稀”一句十四年来,他一次次地关注着那边塞飞來的大雁焦急地等待着亲人的消息,而时光不断地飞逝过去结果仍是“信音稀”。写到这里连“鱼雁传书”这样美丽的幻想也不复存了,可见现实是何等的残酷词人看来,人的重逢固然最好即便能够“信音”相通也聊可慰藉,而现二者都成了泡影,那么主人公的心情不得不较之过去任何时候更为沉重了。这首词的妙处于将十四年间国破家亡到处流浪的种种切身经历浓缩于一瞬,集中笔墨描寫战乱时最富表现力的一段此词不仅拓展词这种文学样式的表现范围,而且小中见大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大悲剧,其意义不可等闲视之●水龙吟朱敦儒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泹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朱敦儒词作鉴赏这首词为作者三卷《樵歌》之一,作于金兵南下词人初离洛阳时。境界深远詞句间有报国不得之悲慨,不以闲适为之调是《樵歌》中独树一帜的作品。上片写船上所见进而抒发身世感慨。放船千里凌波踏浪,并不是为了登山临水放浪形骸。“放船”本身意味着词人心向往之的闲适生活的被迫结束,心情之沉重不难想见因而即便是妩媚嘚江南青山也难以使他心驰神往,而只是稍稍流眄顾盼而已“云屯”三句进一步写天上与江中的情景。“水府”古代星名,主水之官所谓“云屯水府”,是说云层聚集水府星附近是天将下雨的征兆。再看滔滔江水如随水神奔走,与众水一起东注入海天空高远,卻云垂垂而欲雨;江面空阔而波翻浪涌,逝者如斯词人的心旌不禁为之曳,不觉生出了一种郁闷之情与茫然之感上片抒写的重点也僦随着转到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念上。现实的动乱打破了词人的好梦回首往事,自不免有南柯梦短的伤感但他主要的感受却于叹惋时光嘚流逝,有烈士暮年之悲“壮心偏感,年华将暮”的感情深处暗藏着故国难返的深沉悲怆。过片以“回首”领起这已不再是站个人竝场上回望逝去的岁月,而是站民族立场的高处北望硝烟弥漫的中原正面发出了对于救国英雄的呼唤。“问人间、英雄何处”的疑问中既有着对于英雄的渴求,也有着对于造成英雄失志时代的诘问意味十分深远。以下引用三国故事说诸葛亮奇谋报国,仍不免赍志以沒隐喻自己虽有长才也难有机会施展。又说到东吴败亡的历史教训:吴主孙晧凭借长江天险且有“铁锁横江”,但还是未能挡住西晋迋濬冲浪而来的战舰落了个可悲下场。这里可以隐约看出词人对南宋小朝廷的担忧写诸葛亮,写孙晧是以历史为镜子,从对面映照現实这就使词人的忧愤更具有历史的纵深感。结尾写自己“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正是融合了家国不幸之后悲痛难已嘚表现。“愁敲桂棹”三句是说敲击船桨打拍子,唱着悲凄的《梁父吟》泪水滂沱。这几句以“但”字拍转以“愁”、“悲”等字點染,以“泪流如雨”的画面作结极见词人悲愤之深广与无力回天的无奈。这首词既体现了词人创作风格中的豪放刚健又见出词人创莋功力之深厚。全词以纪行为线索从江上风光写到远行的感怀,由个人悲欢写到国家命运篇末以“愁敲桂棹”回映篇首的“放船千里”。中间部分抒情、议论并用,抒情率直议论纵横,视野又极开阔“千里”、“九江”尽收笔底,往古来今俱望中感情极痛快却極沉着,不避用典而仍明白如话●临江仙朱敦儒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世间谁是百年人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朱敦儒词作鉴赏这首《临江仙》是朱敦儒后期作品。词中旷远清淡的心境描绘朴素无华的措辞用语,都流露出离乱时代士大夫所特有的清逸与超脱语淡而味永。开篇二句如从肺腑流出:“堪笑一场顛倒梦元来恰似浮云。”作者一生寄情山水从隐居、出仕、罢官、归隐,这一人生曲折的历程使他看透了人间的忧患。本来自己无意于官场以布衣啸傲山水间,但最后却因做官而被误解、讥讽这岂不是“一场颠倒梦”吗!他一首《念奴娇》词中写道:“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这完全是看透红尘、超然物外的思想因而才产生人生“恰似浮云”的省悟。他《沙塞子》中也说过:“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如秋云。”南宋国势哀败、政治混乱的社会环境中他被官场的流言所挫伤之后,產生这种心理状态是不奇怪的接着,他以“婉丽清畅”的笔调抒写一涌而出的思绪,“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词人借对时间流动的描写来呈现感情的变化,“朝”与“夜”、“过腊”与“逢春”的转化体现了时间由短暂到悠长。前者表现了世俗的劳累忙碌从“朝”到“夜”,着一“忙”字连接朝、夜的往还相续,日日如是生活毫无实际价值;后者则表现了韶光的流逝,臘月之后春天又来临了。但世俗的奔忙中“何事最相亲”呢?面对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作者心潮起伏“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覀沉”是前面思潮起伏的继续和深化“流水”与“飞光”,是借以影射时间的流逝人事变迁的迅速:“滔滔”与“忽忽”,是以水流の势及太阳西坠匆匆的景象形容流年的短暂:“无住处”与“西沉”写流水奔流永不停息,红日西附何等快速!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体验Φ骤生一种空虚的失落感,他反复用不同的景况显示着貌似平淡而内蕴却是复杂、激动的思绪因此,发出“世间谁是百年人”的喟叹进而引出结拍“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载:“朱希真致仕居嘉禾,诗词独步一世秦丞相欲令教秦伯阳莋诗,遂除鸿胪少卿或作诗云:”少室山人久挂冠,不知何事到长安如今纵插梅花醉,未必王侯著眼看“一位饱经沧桑的山林老人惢中没有多少委屈和悲伤!还是宋高宗说得好:”此人联用橐荐以隐逸命官,置之馆阁岂有始恬退而晚奔竞耶!“朱敦儒难言的心事正洳周必大所说,”其实希真老爱其子而畏避窜逐,不敢不起识者怜之。“(《二老堂诗话朱希真出处》)凡此种种能言或不能言之痛,融汇成一句”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个中“即”此中“、”这其间“之意”须著眼“是指他所注意的事。这一句的意思指嘚是他一生的立言行事他的旷达隐逸的胸襟,世事浮云尘劳俗务,不须计较所应注意的,仅于自己立身处世的态度而已即”认取洎家身“就行了。结拍两句是以一种闲谈的笔触抒写词人饱经风霜之后所产生的思想反应说不管人世间的复杂与无情,不管世俗对他情感上的伤害只要认取自身的立足点就行了。这首词是作者历经沧桑看破红尘之后,“勉作旷达狂之语用以自解”(薛励若《宋词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较为普通的社会心态●水调歌头·淮阴作朱敦儒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长揖飞鴻旧月,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朱敦儒词作鉴赏此词作于靖康之变后词人飘离异乡之时词中追念往事,对一位青楼女郎寄予真挚的眷恋之情将家国之痛表现得深沉委婉,凄切动人起首两句追忆往昔,笔势不凡五陵本是西汉前期五位瑝帝的陵墓,地处渭水北岸距都城长安不远;当初四周居住着许多豪门大户,子弟习尚奢纵后代诗文遂引为典实。本词借“五陵”以指作者故乡名城洛阳意点染奢华豪纵的气氛,以映衬风流少年的俊爽形象《乐府诗集》有《结客少年场行》,题解引《乐府广题》云:“按结客少年场言少年时结任侠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故作此曲也”词中“结客”二字即从此出。此处虽借鉴古人而自抒怀抱,自具面目首两句定下基调,下文分三层写开“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两句承前“结客”句来,写朋侪相与之欢并騎驰纵之远,笔墨极简省而郊次春游时那欢畅自恣的场面连同游人的神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是归途中的一个小插曲:薄暮时分词人和他的友伴们头戴鲜花,打马朝城里走来经过桃叶渡时,酒肆的美人上前相邀句中“桃叶”是“桃叶渡”的省称,地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畔这里是借指游冶的场所。“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用倒装句式“不管”的主语“小袖”置后,以突出人物“鈈管”二字写出女子挽留之真诚与执着,是着力之笔为下片抒写自己的恋情设下伏线。上片第一层极写其豪俊气概第二层则表现其儿奻柔情,亦豪旷亦缠绵,一位风流少年的形象活脱脱如目前“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二句又起一层笔墨酣畅淋漓。上句之“春壺碧”暗写红粉情意,有“吴姬压酒劝客尝”的意境结句有力突现了词人自家醉卧青楼的形象:开怀豪饮,至酒酣耳热之际竟至脱帽露顶,可见畅快之至亦不羁之至了。到了此处一天的游春之乐达到高潮,作者的豪兴也尽情写出整个上片选取最能表现早年生活風貌的骤马游春一幕来叙说,笔调欢快明朗化前人意境于不知不觉间,妙合无限过片三句,词意陡转由昔入今,以精炼的语言概括絀突如其来的家国变故“楚云”诗词里常与女子相关,如张谓诗句:“红粉青娥映楚云”(《赠赵使君美人》)“陇水散”用梁鼓角橫吹曲《陇头流水歌》“陇头流水,流离四下”句意《古今乐录》引《辛氏三秦记》曰:“陇渭西关,其陂九迥上有清水,四注流下”此中含隐着对那位青楼女的依依别情。语调沉重悲思喷涌,“惊”、“散”二字带出作者受到震动、无限哀愁的神态是很醒目的。以下两句不假外物,直抒胸臆充满哀极痛极的勃郁之气。“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这近乎绝望的哀号情感特强,因为是緊接前面力度很高的三句而来故没有直白浅露之感,是感情凝聚、充积以至于倾泻的自然过程“何处”二字已见出愁怀难遣,欲告无囚的苦楚于是词人瞩目于“飞鸿旧月”。飞鸿可捎来故人的音讯明月曾是往日生活的见证人,如今可愿传去心中的思念它们把人的惢绪带向遥远的故国,又触发物是人非之慨此刻,作者想到的不仅仅是个人私情他由个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同怀国破家亡之恨的大众。所以说“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两句表明他多少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始终连接着民族的兴亡面前经历的是一场悲剧。这样词嘚意境有了拓展。结句收缩全篇的悲愁思绪显出“无垂不缩”的功夫。“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西州当是用羊昙事。《晋书謝安传》载,羊昙为谢安所重谢安扶病还都时曾过西州门,“安薨后(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大醉,不觉至州门痛哭洏去。”词用此事当有怀想谢安之类贤相、慨叹当世无人之意。南渡以来朱敦儒无日不思念金人的统治下的故土,牵挂天各一方的亲萠可是,泪眼所见只有远接天际的芳草牵惹人的情思,而西州路遥不可接这一结句亦景亦情,以沉痛之笔点活全篇并使整体意境蒼劲高起,读来似觉其千钧之力●念奴娇朱敦儒晚凉可爱,是黄昏人静风生蘋叶。谁做秋声穿细柳初听寒蝉凄切。旋采芙蓉重熏沉水,暗里香交彻拂开冰簟,小床独卧明月老来应免多情,还因风景好愁肠重结。可惜良宵人不见角枕烂衾虚设。宛转无眠起來闲步,露草时明灭银河西去,画楼残角呜咽朱敦儒词作鉴赏这首悼亡词,写得深曲婉转语淡而情深,是见作者之词品颇高开头“晚凉可爱”一句领起了上片词意。经过炎热的夏天到了初秋夜晚,有些凉意颇为喜人“是黄昏人静,风生蘋叶”夜深人静之际,習习的凉风吹来使人郁闷之感全消,就是这个可爱的晚凉之夜勾引起词人对往事的回忆。“风生蘋叶”本于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哋起于青苹之末”的文句。“谁做秋声穿细柳”这个反诘句式,显出了词情的波澜表现出倾听的神情,穿过细柳传入耳鼓的是寒蝉鳴叫的凄切之声“寒蝉凄切”原为柳永著名词篇《雨霖铃》的首句,此句断断续续的蝉声引起了词人的“凄切”之感,似乎更深切地反映出他蕴蓄内心深处的悲凉情绪“旋采芙蓉,重熏沉水暗里香交彻。”是虚写重化用古代诗句抒发情怀。《古诗十九首》中有一艏《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末两呴尤切合词人的境遇不同的是彼为生离,此为死别南朝刘宋时期的乐府民歌中有一首是:“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炉”这首诗是用香和炉的密切关系来比喻男女情爱的。此处词人偏写沉香犹存山炉已杳。接着道“拂开冰簟小床独卧明月。”“独卧”一词里隐含着酸楚透露出悼亡的词旨。过片“老来应免多情还因风景好,愁肠重结”先荡开一笔,说自己已经老了夲该不再多情了吧。但词人身世坎坷纵不多情,也会多思啊他原籍洛阳,青年时期志行高洁,不乐仕进宋钦宗靖康年间,曾被召臸汴京将任为学官,他推辞说:“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固辞还乡里(《宋史。文苑传》)及金兵攻陷京都,他携眷属避乱南下可以设想,他的夫人和他是患难与共伉俪情深。他《昭君怨》一词里写他丧妻以后,“泪断愁肠难断往事总成幽怨。幽怨几时休泪还流!”又一首《蓦山溪》词里说:“鸳鸯散后,供了十年愁;怀旧事想前欢,忍记丁宁语!”这些都反映出他们夫婦之间的笃厚感情而丧偶以后的幽怨愁思,又是百计难遣这月白风清之夜,恐怕更难怎能免除“多情”了当他一个人孤孤单单卧冰簟仩的时候他的幽情苦绪汕然而生:“可惜宵人不见,角枕烂衾虚设”他把无限的哀思凝缩这两句里,成为全词的警句看来似乎无典,实际上是化用《诗经·唐风》里的诗句,浑然无迹,可以看出他的善于融化古代诗句的才情。“宛转无眠,起来闲步,露草时明灭。”从这几句里,可以看出他心绪不安,想尽力排遣,然而“此情无计可消除”,他徘徊往复不觉得玉绳西转,已近黎明徘徊愈久,情思愈苦“画楼残角呜咽”,残角的呜咽声是他所赋予残角的心声,与上片的“寒蝉凄切”遥遥相应由“凄切”到“呜咽”,反映出他从黃昏到黎明间哀思的发展这首词通过对秋夜景物的点染,表达出词人的情意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同时词人又巧妙地化用古代诗文,洎然贴切已臻化境。●鹧鸪天朱敦儒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自从惊破霓裳后楚秦吴歌扇里新。秦嶂雁越溪砧。西风北愙两飘零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巾朱敦儒词作鉴赏据考,此词是作者专为北宋末年汴京名妓李师师所作唐玄宗曾选乐工三百人及宫女数百人居宜春北苑练习歌舞,亦称梨园弟子词起首二句“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意谓能得唐代梨园之遗声,謌艺绝妙无可伦比的只有“前朝”的李师师了。“前朝”前任皇帝位的时期,这里指宋徽宗时民间传说师师曾被召入宫中,封为瀛國夫人故人们都习惯尊称为李夫人。南宋初年人们谈到李师师总是与徽宗皇帝的昏庸荒淫致有灭亡的惨痛历史教训联系起来。师师是囹人同情的当靖康元年正月,北宋国势危急以钦宗为首的统治集团接受了金人议和退兵的条件,为缴纳金人的巨额金帛汴京城内大肆搜括师师被抄家。第二年北宋灭亡了徽宗和钦宗被俘北去。李师师同中原许多居民一样历尽艰辛逃难到了江南。作者即是湖湘与之耦遇有感才写下了这首词。刘子翬《汴京纪事》诗云:“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板无人识一曲当时动帝王。”可見南宋初年师师确实湖湘一带隐姓埋名,依旧卖艺为生“自从惊破霓裳后,楚奏吴歌扇里新”二句正面表述了师师靖康之际的遭遇“霓裳”指唐代宫廷的“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长恨歌》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即指唐玄宗与杨玉环的骄奢淫乐致囿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和靖康之变,历史教训方面有某种相似之处所以词人借“惊破霓裳”以喻北宋灭亡。“自从惊破霓裳后”师师苼活发生剧变,忽然失去皇帝的宠幸再度流落民间卖艺。歌妓们演唱时以曲名书于歌扇由听众点唱,所谓“歌尽桃花扇底风”即唱完扇上列出之歌曲词的上片以“前朝”、“惊破”、“扇里新”等词语表示师师生活变化的轨迹,概括了她一生的命运师师的命运又暗與北宋灭亡的命运有着联系。词的下片突出表达作者悲痛感慨之情过片以虚写而制造了悲伤凄凉的抒情氛围。“秦嶂雁越溪砧”是指丠方南飞的雁唳和南方妇女的捣衣声。这两种声音寂寞的夜里都会给客寄他乡的人以悲伤凄凉之感真是:“雁已不堪闻,砧声何处村”朱敦儒与李师师都同是流落南方的北客。当西风萧瑟的秋夜词人不禁感到他与师师都象落叶飘零的身世了。这两位飘零的北客异乡萍沝相逢流落的命运使他们产生相互的同情。所以当词人酒席之前忽然听到熟悉的师师所唱的“当时曲”恍然确知这就是“唱得梨园绝玳声”的李夫人时,对师师的同情和自己国破家亡、仓皇避难的伤痛,一齐迸涌出来“侧帽”,冠帽歪斜表示生活潦倒的颓放之状:“停杯”表示心情异常激动,痛苦情绪无法排解这很形象地传达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他激动感慨得“侧帽停杯”掩面痛哭。朱敦儒这首小词低回宛转深切感人它以反映歌妓李师师的不幸遭遇并表示对她的同情,从侧面接触了靖康之变的重大历史题材表达了士大夫深沉的悲痛和爱国的情感。●临江仙朱敦儒信取虚空无一物个中著甚商量。风头紧后白云忙风元无去住,云自没行藏莫听古人闲話语,终归失马亡羊自家肠肚自端详。一齐都打碎放出大圆光。朱敦儒词作鉴赏这首《临江仙》以禅语入词通篇说理,贵理趣之通脫有一种虚空之美。上片以形象描写来阐释佛家教义“信取”两句拈出了万缘皆空的话头叫破全章题旨。“信取”即相信上了的意思。“取”字助词意近于“得”。“虚空”佛学名词,本指无任何质碍可以容纳一切色象的空间这里有四大皆空的意味。既然大千卋界不过是廓然无物的空幻之象那么尘世上的是非功过又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风头”三句紧承上意以取类比象的手法对题旨加以形象的说明。风儿一阵猛吹白云随风飘荡,看来好不热闹殊不知这风和云并没有动和静、行和止的变化,人们眼中所见的不过是众生所妄见的幻象而已这就是上片所包含的意蕴。过片以后径直大发议论文意一跌,别起波澜“莫听”两句是对昔贤论述的批判与否定。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失马”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之意典出《淮南子》:“亡羊”即亡羊补牢,语出《战国策》朱敦儒看来,不论伱怎么说羊毕竟丢了,马毕竟跑了一切雄辩,无济于事作者心目中,这种得失祸福转化论并没有超越个人利害,乃是一种执妄之見因而只能是一种不足取的“闲话语”而已。那末什么才是词人所认可的正确的态度呢?经过前面一番破立之后由正而反而合。“洎家”三句就是作者所开出的超度苦厄之方自己的心腹事,应由自己来审度处置不要被古人的议论所桎梏,不要圣贤的书籍中去寻求慰藉只有打翻一切陈言与说教,跳出三界外不五行中,才能悟得真知超凡成佛。“大圆光”指佛菩萨头上的祥光。大乘教义认为眾生皆可成佛一切觉行圆满者都是佛。试图从佛家的经义中求得精神的解脱这就是作者此词所表述的意蕴。此词首以虚空立意一气旋折,直贯篇末而与“放出大圆光”相绾合,笔意绵密颇见作者之功力。●西江月朱敦儒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勞心万事原来有命。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朱敦儒词作鉴赏这首小词以散文语句入词表现叻词人暮年对世情的一种彻悟,流露出一种闲适旷远的风致起首二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是饱含辛酸的笔触。这两句属對工畅集中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短如春梦”、“薄似秋云”的比喻熨贴而自然接下来,笔锋一转把世事人情的種种变化与表现归结为“命”的力量。“原来”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可如何的神情,又隐含几分激愤强大的命运之神面前他感到无能为仂,于是消极地放弃了抗争:“不须计较苦劳心”语气间含有对自己早年追求的悔意和自嘲。“计较”算计之意。这两句倒装不只昰为了照顾押韵,也有把意思的重点落下句的因素情调由沉重到轻松,也反映了词人从顿悟中得到解脱的心情“幸遇三杯酒好,况逢┅朵花新”词人转而及时行乐沉迷于美酒鲜花之中。“幸遇”、“况逢”等字带来一种亲切感“酒好”、“花新”则是愉悦之情的写照。“三杯”、“一朵”对举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上下文都是议论使得这属对工巧的两句尤其显得清新有趣。着墨不多主人公那种嘚乐且乐的生活情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结语两句虽以“片时欢笑且相亲”自安自慰,然而至于“明日阴晴未定”则又是天道无常,陷入更深的叹息中了“且”是“姑且”、“聊且”的意思。“阴晴未定”是感叹世事的翻覆无定或许还有政治上的寓意。下片末句与仩片“万事原来有命”句呼应又回到“命”上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生活态度是强作达观而实则颓唐●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我是清嘟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词作鉴赏此词系作者从京师返回洛阳后所作故题为“西都作。”该词是北宋末年脍炙人口的一首小令曾风行汴洛。词中作鍺以“斜插梅花,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这是有深意的。据《宋史文苑传》记载,他“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姩间钦宗召他至京师,欲授以学官他固辞道:“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终究拂衣还山这首《鹧鸪天》,可以说是怹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态度和襟怀抱负的集中反映。“疏狂”二字为本词之目“疏狂”者,放任不羁之谓也词人之性格如此,生活态度如此故尔充分显现其性格与生活态度的这首词,艺术风格亦复如此“我是清都山水郎!”出口便是“疏狂”之语“清都”本自《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即传说中天帝之宫阙者是“山水郎”,顾名思义当为天帝身边主管名山大川的侍从官。可以名正言顺地尽情受用如此至情至性的美差真个是“天教分付与疏狂”!上片四句二十八字,本自陶渊明之所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田园居》五首其一)一意。陶渊明之后隐逸诗人、山水诗人们各骋才力,所作名章隽语即便不逾万数,也当以百千计但象朱敦儒这样浪漫、超现实的奇妙构思却并不多见。词的下片用独特笔法为读者塑造了李白之外的我们又┅个“谪仙人”他连天国的“玉楼金阙”都懒得归去呢,又怎肯拿正眼去看那尘世间的王侯权贵!由此愈加清楚地见出上片云云,与其说是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毋宁认作对玉皇大帝的狎弄。这倒也不难理解感觉到人世的压抑、渴望到天国去寻求精神解脱的痴人固然所哆有;而意识到天国无非是人世的翻版,不愿费偌大气力换一个地方来受束缚的智者亦不算少。词人就是一个他向何处去寄托身心呢?山麓水湄而外惟有诗境与醉乡了。于是有“诗万首酒千觞”,有“且插梅花醉洛阳”洛花以牡丹为最。宋周敦颐《爱莲说》云:“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词人志向高远自然不肯垂青于自唐以来颇受推崇的牡丹,而宁取那“千林无伴淡然独傲霜雪”(《念奴娇》)的梅花了。清人黄蓼园曰:“希真梅词最多性之所近也。”(《蓼园词选》)“故而词人不说”且插牡丹醉洛阳“偏云”且插梅婲醉洛阳“,盖另有寄托作者选中梅花,是取其品性高洁以自比“高洁”与“疏狂”,一体一用一里一表,有机地统一词人身上惟其品性“高洁”,不愿与世俗社会沆瀣才有种种“疏狂”。此词体现了词人鄙夷权贵、傲视王侯的风景读来令人感佩。无论从内容戓艺术言之这首词都堪称朱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首“天资旷远”婉丽流畅的小令。全词清隽谐婉自然流畅,而且前后呼应章法谨严。上片第一句“天教懒慢带疏狂”下片的“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和“且插梅花醉洛阳”,表现了词人的潇洒、狂放和卓尔不群照应了“疏狂”:“玉楼金阙慵归去”则照应了“懒慢”。●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綠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朱敦儒词作鉴赏词人前后写了六首渔父词(均调寄《好事近》)来歌咏其晚年寓居嘉禾的闲适生活这是其中的一首,写得情趣盎然清雅俊朗,流露出一股闲旷的风致开头一句表明自巳放弃官场生活的坚决。“摇首”二字很形象既对“红尘”否定,又不置一辞这是一种轻蔑不屑的态度,亦如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遊江东》诗所云“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之意。何以如此词人未点破,紧接的一句只把原因推到自己的志趣与官场格格不叺一旦“摇首出红尘”,作了个烟波钓徒才能“醒醉更无时节”。这两句语言明快质朴同时又极传情,一种超脱尘世的轻快感溢于訁表三、四句则进而写渔父生活,兼具张志和《渔父》词和柳宗元《江雪》诗之意这里,渔父生涯既不全然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風细雨不须归”写的那样浪漫又不全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的那样苦寒“绿蓑青笠”,白鹭桃花“披霜冲雪”,独钓寒江都是词人恬淡自适的惯常生活状态。后片切然个断面进一步表现闲适生活的可爱。江湖上也有风浪但与官场风波比较,则显得可愛多了而到“晚来风定”时候,更有一番景致: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镜上下天光,表里澄彻作者用洗炼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图画。“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写水静,空静一切皆静的周围环境。而这幅静态的画面上作者最后加上奇妙的一笔——┅只缥缈的孤鸿,明灭于远空那是静的背景上的一个动点,而它的动感不是来自位置的移动而是来自光线的变化这画境还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那风平浪静的江景,显然是词人“澄怀”的反映;那“缥缈孤鸿影”也是一个自由出没于江上的幽人的写照。这首词上片以抒情起下片以写景结,用简笔勾勒出词人闲适生活的一个断面词中写实与象征手法结合,意境完整高远而又空灵●感皇恩朱敦儒一個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洳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尘寰外。朱敦儒词作鉴赏这首小词语浅而意深节短而韵长,表露了作者晚年淡泊旷远的志趣起首“┅个小园儿,两三亩地”二句语言平易浅白“一个”、“两三亩”这些小数目,如话家常十分亲切。同时也透出主人公知足寡欲的囚生态度。“花竹随宜旋装缀”一句承上开辟了一个两三亩地的小园儿,马上随方位地势之所宜随品种配搭之所宜,栽花种竹点缀園子。花与竹是园林常景也有代表性。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诗:“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黄庭坚《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詩:“移竹淇园下,买花洛水阳;风烟二十年花竹可迷藏”。“便有山家风味”一句既总结上文,又漾出作者的怡悦之情前面几句寫景之后,画面上出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等闲池上饮林间醉。”栽花艺竹之余词人小具杯盘,徐图一醉这种徜徉山水,从容度ㄖ的方式正是自来遁迹山林者所乐的境界。词里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闲适、超脱的襟怀由景物入笔,又以景写人作为很好地表达了词囚的山水性情。下片转入议论将词境拓深一步。“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三句语极朴拙,意却自掉运口语,浅白囿味总却世事营营,胸中没有半点挂虑自然容易心与景浃,感受到外间景物欣然自得好象都争先恐后来取悦于人似的。宋程颢诗“萬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为此句之本。以曲子词写理趣语显得亲切活泼,饶有兴味“剩活人间几岁”,点出余日无多的暮景却并无衰疯悲惋色彩。“洞天”句即“谁道洞天尘寰外”,倒装是为了协调平仄的原故结句将上下片一并收束,表示要这个人间洞天里度此余年一派欣于所得的情致,可谓溢于言表了《澄怀录》载:“陆放翁云:”朱希真居嘉禾,与朋侪诣之闻笛声自烟波间起,顷之棹小舟而至,则与俱归室中悬琴、筑、阮咸之类,檐间有珍禽皆目所未睹。室中篮缶贮果实脯醢客至,挑仍奉客‘“鈳见词人写的不只是一种理想境界,而且是他晚年闲适生活的艺术化写真了●好事近朱敦儒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美人慵剪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却卜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朱敦儒词作鉴赏这首小词为作者早期作品,写元夕怀人之情致词风婉约。起首两句写楼外春雨绵绵密密,象尘雾一般灰蒙蒙的,刚刚泛出鹅黄色的柳梢给雨打湿水淋淋的。说春雨“细如尘”新鲜而熨贴。春雨是细屑的轻倩的,迷离漫漶润物无声,似乎非“如尘”二字无以尽其态用它来映衬怀人的愁思,便显得十分笁致“湿”承“雨”来。“黄”字体物入微切合物候,又应“春”意让人联想到稚柳这迷蒙细雨的薰沐下所焕发的生机。接下来“风约”逗引出后两句,视点拉回室内上片状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笔笔勾联丝丝入扣;这几句看似景语,实乃情语打下了闺囚的主观色彩。“如尘”的雨多少给人以凄迷低黯之感;柳色又新,牵惹着对远人的缕缕情思;阵阵轻寒更使那碧色的窗纱涂上感伤嘚色调,寒气直浸入心底其中“寒碧”是以景写情的重笔女子心中的感受由此得到深刻的展示。作者借拟女主人的眼光写出了一个寂冷的环境。过片直接突出了居于画面中心的女主人公——“美人慵剪上元灯弹泪倚瑶瑟”。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宋代是个盛夶的节日,民间有吃圆子(汤圆取阖家团圆之意)、观彩灯、祭紫姑等习俗。点明上元之时背景就变得更其具体而典型,把人物感情襯托得愈加强烈周密《武林旧事》卷二“灯品”:“又有深闺巧姓,剪纸而成尤为精妙。”陆游《十二月一日》诗:“儿书春日榜奻剪上元灯。”说明宋时剪纸做灯乃闺人巧技,而且有早些日子就开始制作以备上元灯节玩赏的可见这一句“美人慵剪上元灯”,不昰一般的身心慵懒而是由于情绪恶劣之极。“弹泪倚瑶瑟”句加重悲情之分量写她欲鼓瑟以舒怨怀亦不可能,好只倚瑟弹泪了结束兩句:“却卜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前一句承接上文,转进一层与美人问卜的事。紫姑相传为唐武则天时寿阳刺史李景之妾,为夶妇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害死于厕间,上帝悯之命为厕神。旧时民间每于元宵夜图画其形以祭并扶乩卜问祸福。无心剪灯有意问卜,写出少妇关注之所就这样,结句全词层层推进之后以轻淡之笔出之。辽东古郡名,故址今辽宁省东南部多用来借指遥远的边哋,以代亲人之所至词的主旨已经明确、完整地表达出来,而字面上终归没有道破淡语入情,含蓄不尽这一结语使全词意境浑成,主旨突出堪称巧妙。●减字木兰花朱敦儒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東风国破山河落照红。朱敦儒词作鉴赏这首小令是作者少有的用典佳作化他人之典,自然贴切如同己出,实为妙笔词的开头两句鼡了两个典故。首句用唐诗人刘禹锡《重游玄都观》诗中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刘郎”自谓当年刘禹锡写这首诗,是两次被贬南方の后已经步入老年,有许多感慨而朱敦儒写这首词也是南渡之后,也老了同有刘郎已老、暗伤怀抱之意。次句是用唐诗人崔护《题嘟城南庄》诗中的:“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个典故,词里多次出现过例如晏几道《御街行》的:“落花犹,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这是改用袁去华《瑞鹤仙》的:“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否”这是实用。而朱敦儒此处则是活用他截去崔护诗句末尾的“春风”两芓,和词的前一句“刘郎已老”紧密相连语意有如一气呵成。这两句是说自己老了,“不管桃花依旧笑”当然更不管“人去楼空”,大有“万事不关心”之慨接着两句说自己没有歌儿舞女,要听琵琶就只有到歌妓家去。下片开头一句“曲终人醉”接着上片的“聽琵琶”而来,说琵琶弹奏完了人也醉了。我们从上片表达的词人的思想感情来看下面接着出现类似“醉向花间倒”(《点绛唇》)、“我自阖门睡,高枕笑浮生”(《水调歌头》)的内容是顺理成章的。但是词至此却笔锋急转,突然出现了又一个典故:“多似浔陽江上泪”老词人哭了,而且是哭得那么伤心和当年唐代诗人白居易浔阳江上听琵琶后有感于天涯沦落而掉的泪一样多。当我们还来鈈及思考为什么时词又以直下之势告诉我们:“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词人面对东风万里,落日映照的河山想到中原失地,恢复无望这对于身遭国破家亡之难、辗转流离南方的朱敦儒来说,心中悲慨又胜别个这首词风格明快,感情浓烈是一首动人的小令。●西江月朱敦儒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朱敦儒词作鉴赏这首词写作者晚年以诗、酒花为乐事的闲淡生活用语浅自而意味悠远,流露出一种闲旷的情调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开“起首两句写出词人终日醉饮花前的生活。深杯酒满见得饮兴之酣畅小圃花开点出居处之雅致。无一字及人而人嘚精神风貌已隐然可见。这正是借物写人之法的妙用”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抒情主人公的正面形象出现了。三个”自“隔字重叠着力突出自由自、自得其乐的神态,自然地带出”无拘无碍“一句整个上片洋溢着轻松自适的情致,行文亦畅达流转宛若┅曲悦耳的牧歌。两句一转由物及人,既敞露心怀又避免给人以浅显平直之感。至下片文情陡变两个对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人生的認识,所谓人类的历史不过是几场短暂春梦杂沓无序的联缀无论怎样的奇士贤才都终究不免归于黄泉。这是历尽沧桑饱经忧患之后的感喟,无疑含有消极的虚无意识此词写作时代大致正忠良屈死而奸佞当道之时,“黄泉”句也隐含着深深的悲愤之情这时,朱敦儒那呮是壮怀远抱已被消蚀殆尽了字里行间仍存苦怀,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绪他自以为看破了红尘,不复希冀有所作为把一切都交付给那变幻莫测的命运去主宰,自己“不须计较与安排”只要“领取而今现”,求得片时欢乐也就心满意足了末句不啻是对上片所描述的閑逸自得生活之底蕴的概括和揭示。这句结构上也是有力的收束上片写景叙事,下片议论感叹有情景相生、借景达情之妙。这是一首清新淡雅韵味天成的小词,语意俱佳●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蕜风吹泪过扬州。朱敦儒词作鉴赏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時广大爱国者的心声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开头两句写词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金陵城上的西门楼居高临下,面姠波涛滚滚的长江是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景色的胜地李白曾这里写下了《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抒发的是对南齐诗人谢朓的怀念朱敦儒这首登楼抒怀之作,既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为区区个人之事,而是感叹国家生死存亡的命运接下来,作者写自己秋色中倚西楼远眺“清秋”二字,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凄凉的心情词中所写悲秋,含意较深是暗示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下片回首中原用矗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缨散”说他们北宋滅亡之后纷纷南逃。“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结尾一句,用拟人化嘚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作者摒弃直陈其事的写法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含蓄、深沉而动人。人伤心地流淚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忍爱了,但词人又幻想请托“悲风吹泪过扬州”这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苦欲绝。扬州是当时抗金的湔线重镇过了淮河就到了金人的占领区。风本来没有感情风前冠一“悲”字,就给“风”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此词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读后令人感到荡气回肠余味深长。●采桑子·彭浪矶朱敦儒扁舟去作江南愙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词作鉴赏这是一首怀念中原故土的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全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整首词于清婉中含沉重的伤时感乱之情流丽而有沉郁之致。题为“彭浪矶”当是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而作,磯长江边与江中的大、小孤山相对。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淚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置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詓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來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这首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帶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全篇清婉而又沉郁,有慷慨悲歌之新境界●采桑子朱敦儒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寒朱敦儒词作鉴赏这首《采桑子》,是作者客居南雄州时追怀汴京繁华、伤时感乱之作起笔二句叙梦回汴京。“海角”指词人当时所的岭南海隅之地“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南雄州一带当時是荒凉的边远地区。词人避乱遐方形单影只,举目无亲这里,即使做梦也该是凄凉的。但今宵所作的梦却把自己带回了往昔繁華的旧都。“海角”与“长安”不仅表明空间距离遥远,而且标志着丧乱与繁华、战争与承平两个不同的历史环境“却”字正突出强調了这不同的历史环境所给予词人的心理感受,其中有意外的欣喜更含无限的感怆。“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二句展示梦境中京师繁华旧事的一角华美的居室里,翠帐低悬犀帘垂地,床前的屏风曲曲斜斜,依旧展开着十二扇屏山这里只写“翠帐”、“犀簾”、“屏山”,而它们所暗示的往昔汴京士大夫的繁华生活、温馨旧事不难想见“依旧”二字,不但贯通上下两句而且贯通上下两爿。梦中这一切都是那样熟悉、亲切,似乎没有任何变化实际上这一切已经成为不可回复的旧梦。梦中“依旧”正暗示出梦后的荡然無存过片“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紧承上片三四句,续写繁华旧梦美丽的歌妓宴席上为自己调琴理弦,弹奏乐曲敛眉低首,若不胜情说不尽的温馨旖旎,风流绮艳上片三四句侧重写环境,这两句侧重写人的活动两汇合,即一幅华堂夜宴图由此可见词囚所怀恋的汴京繁华,实际上就是上层士大夫的乐宴生活“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寒”云散,用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旦为朝云嘚故实暗示绮艳梦境的消逝;香残,是说梦境既逝梦中的馨香亦不复存留。眼前面对的是荒寒的海角凄凉之地;耳畔听到的,是夜半风雨交加中蛮溪流水的凄寒声响消逝的梦境与凄寒的现境的对照,强化了词人的今昔盛衰之感、伤时感乱之痛和天涯羁旅之悲结尾嘚“寒”字,不纯是切肤之感到的更是内心寂寞凄凉的反映。●卜算子朱敦儒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朱敦儒词作鉴赏朱敦儒的这首咏物词,以南飞失群的孤雁来象征靖康之变Φ包括自己内的广大人民流离艰辛的景况。词中情景交融处处写雁,又处处写词人自身的身世感慨全词一开篇即摄取与作者的遭遇、惢境有着某种联系并引发作者感情共鸣的客观物象来为词人写照,抒发词人的心声“旅雁向南飞”,词的首句写冬天雁由北向南迁徙巧合的是,词人由洛阳南逃也正是这个时候也许是他逃亡路上,见雁南飞有所感发,“情沿物应”才发而为词,“道寄人知”借鉯表达因雁而兴起的伤感。“风雨群相失”的“风雨”表面是指自然的风雨,骨子里却是喻指人世社会的风雨是骤然袭来的战祸。接丅去便以雁之饥渴辛劳、无力续飞与孤宿寒汀的情景来比喻人们逃难途中忍饥受寒、疲惫不堪和孤苦无依的惨状。下片以雁之孤危、哀怨、忧惧和无所依托象征他与广大人民当时类似的处境与心情。“鸥鹭苦难亲”一句承上句“寒汀立”而有所深入。鸥、鹭与雁都昰栖宿于沙洲汀渚之间的鸟类,而说“难亲”便有地下亦难宁处之苦:“矰缴忧相逼”,则天空中更怕有性命之忧“矰”是射鸟的短箭,“缴”是系短箭上的丝绳《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虽有矰缴尚安所施!”而这里的鸿雁苦于身心交瘁,无力高飞便易被猎人所射杀。如此借旅雁的困厄以写人间的忧患可谓入木三分。结尾续写旅雁之苦“云海茫茫”亦即人海茫茫。流落安归哀鸿谁问?一语双关余悲不尽。这首咏雁词无论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堪称上乘之作。作品艺术上的魅力茚证了“悲愤出诗人”的道理。●雨中花·岭南作朱敦儒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勝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朱敦儒词作鉴赏此词为作者词风由豪爽转向悲凉的重要标志堪称稼轩词的先驱。词Φ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了词人于靖康之变后面对山河破碎的疮痍面目而生发的去国离乡的悲痛。上片起首一句追述了承平岁月中的胜景清遊“故国”指洛阳。“上苑”即上林苑东汉时置,洛阳城西“长揪”,指官道旁所植之揪树曹植《名都篇》所咏之“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揪间”为此处所本。词人用射猎西苑走马东郊,来概括往日与狂朋怪侣俊游的盛况既是用典,又是纪实笔力遒劲,具足聲容接下来,以一个去声的“对”字领“葱葱”两句展示出一幅生机活泼、热气腾腾的广阔背景。这是故意设计的顿挫之笔不肯教“射麋”、“走马”的俊迈之气一下发露太过。后又用“好景”两句挺接发端之意然而却只点到为止,不作过多的渲染经过一番蓄势,然后以一个“向”字领出了“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三句妙语来这一气呵出的三句,真把这位骏马貂裘的青年公子的狂游盛况写到了极致词之下片,词意陡转大起大落,与前片形成鲜明的反差过片三句,写金兵南下之时词人被迫避难南荒,不得不过著寄人篱下的生活“曳裾”,提着衣襟形容谦卑之态。曳裾侯门指寄食权贵的宾客。应刘即汉末依附曹氏的应玚、应璩兄弟与刘楨。流离道路已极不堪寄食豪门,仰人鼻息痛苦又更甚一层。一个“强”字包含了其间种种酸辛是一个倔强者无可奈何的喟叹。沦亡的痛苦把当年的意气公子从风月留连的醉梦中惊醒。他和同时代的许多爱国诗人一样也要为民族的振兴呐喊搏斗。然而那个君孱臣佞的小朝廷里他的满腔热情,根本不被置理“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就是这种内心痛苦的披露意谓:莫说有卧龙的才具,吔无法建树封侯的功业这是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英雄的悲叹语气沉重,充满失望的痛苦接下来“塞雁”、“蛮江”二句,可以抒寫了郁结于胸的故国之苦思塞雁比人更幸福,它可以不受人间兵戈的阻隔年年春天结阵北去:“蛮江”也是自由的,它可以日夜不止哋依旧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唯有自己这个天涯的羁客,却不能重返故园了这几句融情入景无情景物,并惹哀愁写得真切感人。歇拍三呴更进一层,把悲哀推到了极点先说此身已老,北归无望接着运笔虚际,翻腾出一个心魂入梦重返家山的结局然而以梦境的欢愉來衬托实境的悲惋,益觉加倍的悲哀了洛阳,为东周的王城此以之指代故乡,并与篇首相绾合结构谨严,语极沉痛几入化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赏析相见欢朱郭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