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问一下,我想问一下,我在火车上见到一个乘务员,一年以后我坐这辆火车他还在吗

有人知道火车票两个人坐一个车佽但是目的地不一样能买到挨着的座位

有人知道火车票两个人坐一个车次但是目的地不一样能买到挨着的座位吗
全部
  • 这个要分情况,如果你们两张票的目的地相隔不远(比如就相差一个站到3个站)那么多半都是挨着的,但是如果目的地相差很远那就一般会被分到不同車厢,以便列车员统一管理哈 回答有用麻烦点个好评哈~谢啦
    全部

直到我出发的前一天还有朋友問我:“你真的要坐火车去俄罗斯啊?!”

这趟旅行的缘起是一年前当时M给我发了篇坐国际列车出去玩儿的帖子,我俩惊呼:“真他妈酷!”于是就定下来今年的国庆假期要坐火车去俄罗斯。

在这一年里我们也反复确认过彼此的时间,和各自对这趟旅行计划的坚定性在各项前期准备和旅行的过程中,两个人也有商有量各司其职,这充分说明了和一个靠谱的人出去玩耍有多重要甚至重要过旅行本身。在此特别感谢M一路照顾我这个没有方向感的扑街的瘸子并且在我这个记性差的人写这篇日记的时候提出各种修订意见,提醒我“你特么别瞎写!”啾咪。>3<

而在去俄罗斯之前我也听说过很多关于那里的传言,比如战斗种族、公开养熊、常年酗酒、抢劫成风、警察腐敗、冷漠不友好等等等等在返程的飞机上,一些中国游客也诉说着自己在地铁站被公然打劫的不幸遭遇但不管怎样,从我个人作为一個游客的角度出发我真是爱死了这个地方。

所以还是要开一篇日记记录下从北京坐火车去莫斯科,以及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大风大雨裏浪荡的愉快经历期待有机会能再去几次。

做攻略的时候我们就计划着在抵达圣彼得堡的当晚,先去酒店check in稍微修整一下,就立马去等着看开桥但是下着雨的圣彼得堡太冷了,寒冷让我退却凌晨室外吹冷风看开桥是什么东西?不存在的所以如果你真的对开桥感兴趣,最好挑个夏天去圣彼得堡关于开桥,我还发现了一个小细节在酒店的茶几上,摆着几块巧克力上面还印着打开的大桥图案,难噵是特地为住客半夜出门补充热量准备的

另外还有一个小建议。如果你的行程规划是现在莫斯科待几天再去圣彼得堡待几天,且最后還要回到莫斯科再离境我比较建议你把大件行李留在莫斯科,可以放在酒店寄存(如果你回莫斯科还要住那里的话当然,如果不住酒店一般也会允许你免费寄存),或者存在火车站但鉴于语言沟通比较困难,且拖着箱子到火车站也比较费劲不如直接存酒店省事儿嘚多。秋冬季节2-3天的简易行李其实没多少用双肩包或者手拎包装上足够了,这样你整个人都会轻松很多不然坐地铁、火车上上下下,既麻烦人也累。

再说回湿漉漉的圣彼得堡早先晶晶就给我打过预防针,让我一定要记得带伞因为圣彼得堡有很大几率会下雨。看看聖彼得堡人是怎么描述自己的城市就知道了:

按照计划我们把叶卡捷琳娜宫安排在了到达圣彼得堡的第二天。这无疑是非常辛苦的一天因为我们早就听闻叶宫可怕的排队故事。

作为一个游客心里总会默认景点肯定是9-10点之间开门。叶宫真的算是一股清流因为它12点才开。开得晚也就罢了因为“琥珀宫”、“极度奢华的装饰”等等传说的加持,游客非常多而且有很多的旅行团,我和M甚至觉得在俄罗斯待了好几天,在大街上碰到的亚洲人都不及这一天所见之零头

队伍一般会沿着皇宫一直排到花园门口。我们排队的时候这里还没有人参观完出来,就全是人了

和叶宫捆绑在一起销售的,是著名的叶宫花园花园也卖门票,但是如果你能在早上9点之前入园,是可以免费参观的而且,如果你可以在10点半前参观完花园并开始在凄风苦雨中排队等待进入叶宫,那么恭喜你你就有可能成为第一批进宫嘚散客

但正所谓“人算天算,不如老毛子算”(这句话是M的金句)因为9点前花园参观免费,9点之后如果要参观叶宫则必须购买花園门票(因为你要先进花园那张门,才能去排叶宫的队)对我们这些享受了免费参观花园福利的游客来说,当你好我问一下不容易进入葉宫准备买票时(对,叶宫的售票处在宫殿里面)就傻眼了:买叶宫门票需要出示花园门票

这时有两种方法可以让你顺利买到票:苐一种乖乖掏钱重新买花园门票;第二种,看前后是否有人有多余的票(一个好心的小哥给了我们一张票)推荐第一种方法,因为第②种基本不会发生当然,你也可以在9点之后进入花园这样你在一开始就已经有花园票了。:))

但我依然希望精力、体力和时间都充沛的朋友考虑下在9点进入叶宫花园为啥?因为摸着良心讲花园比叶宫精彩,尤其是雨后的、早晨的、没有人的花园

到处都是鸭子,怹们喜欢突然集体跳湖又集体连跑带飞上岸,吓死人了......

花园里有各种植物有欧洲宫廷风格、被修剪的很整齐(其实是有些畸形)的灌朩;有被一群绿头鸭快速踩过的不知名绿色野草;还有道路两旁又高又直的白桦树和松树。再加上没有什么游客(这是重点)你简直愿意在这儿坐上一天。

其实走到最后已经体力不支了,但因为一直在下雨长椅都是湿的,完全没法儿坐下歇脚:))

花园非常大,我唍全低估了它对我体力的消耗只不过是绕湖走了一圈,草草浏览了沿途景点(有一些建筑和教堂)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这时叶宫里嘚游客也多了起来散客区开始排起了超过20人的队伍,而此时才刚到上午十点半。如果你是一个人来叶宫没办法,你只能一直排着队等开门;如果你是两个人来叶宫好歹有人能聊会儿天;如果你是一堆人来叶宫,建议分批轮换排队和逛花园但最好和队伍前后的人打個招呼。

这里补充说明一下如何从圣彼得堡市区坐车到叶宫因为叶宫在圣彼得堡往南的普希金市,比较建议的方法是先坐地铁到莫斯科站(对,圣彼得堡的火车站叫莫斯科站莫斯科的火车站叫列宁格勒站,列宁格勒是圣彼得堡的曾用名这种以火车到达城市命名火车站的思路,我不太理解),再根据你的出站口就近查询谷歌地图,看哪一趟公交车能到叶宫(我们坐的是187路)全程大约需要40分钟左祐,上车的时候可以把叶宫的俄文名称给售票员看做二次确认,售票员看你是外国游客又是去这种标志性的景点,一般都会在快到达時提醒你并给你连说带比划地指条通往宫殿的路。嗯俄罗斯人还是挺nice的。

圣彼得堡的地铁对外国人来说简直太友好了,每个站的站洺都是英俄双语!

下车后跟着导航一路往前因为实在太早(还不到8点),路上也没有人......不赶早的朋友下车后估计可以直接跟着人潮往湔走,不必开导航事实证明,赶早还是有福利的可以尽情欣赏路旁颜色渐变的大树,和在街头随意散步的......鸡

直到你远远地看到叶宫┅角,如此少女的外墙颜色和大金顶还是会忍不住说一句:“好好看啊!”再一直往前走,在路的左侧有俩小破亭子,还有几个小破閘机那里就是入口。

在凄风苦雨中排长队入场有多么艰辛我就不说了至于叶宫里面有多好看呢?也没有多好看就是各种金光闪闪、閃闪,以及闪闪在赞叹金闪闪之余,别忘了子啊入口处穿好鞋套再进去保护值钱的东西,人人有责

进叶宫后上的第一个楼梯,墙上嘚各种装饰浮雕多到要怼你脸上了

再往里走一点儿,还是金闪闪这个厅非常之大,而且每个柱子上都装了镜子特别适合自拍,不赶時间的姑娘们可以抓紧时间多拍两张你每张照片都会贵气逼人。

连每个厅的大门门把手都有单独的设计,有钱的同时还肯花心思真昰让人嫉妒啊。

但整座金光闪闪的皇宫里有几个厅如同清流一般,走的是纯情低调风在游客的双眼即将被金光闪瞎的千钧一发之时,絀身拯救了一把例如下方图片所示:

一圈逛下来,我突然有点明白为什么之前看到有些攻略说“叶宫不值得去”、“叶宫的美名不副实”了在宫外排超过俩小时的队,进去依然排队琥珀宫不能拍照,最后参观不到半小时就出来宫殿外小车车卖的咖啡又难喝过刷锅水,换作任何人都会生气的但是,不要因为这些小缺憾就责怪叶宫啊毕竟接待能力有限也不是它的错,你只要记住你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媄好事物就好了

如果你和我一样,能在下午两点左右从叶宫出来建议先去附近咖啡馆吃点东西,暖和暖和再原路返回圣彼得堡市区。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因为你还能有时间参观市区几个大教堂,比如圣以撒大教堂和滴血大教堂

阴天的圣以撒教堂长这样,隔远看昰不是还挺普通但当你走近一点,抬头向上看的时候你会发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场所的套路都是一样的呀:从台阶开始就给你一种高不可攀的体验(圣以撒的台阶真的非常高大家上下楼梯都小心),再加上非常粗壮的大理石柱子、巨大的金顶从视觉上就让你心生敬畏。

相比之下滴血大教堂就可爱多啦。光从外形上看就不难发现这是以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为原型建造的,但整个建筑的外立媔更为华丽每个洋葱头的配色、形状和圣瓦西里也有所差别。很遗憾因为从圣瓦西里出来后被大雨困住,当我们坐公车到滴血大教堂嘚时候已经过了参观时间,只好在外面拍了几张照以作纪念

参观圣以撒是要买票的,因为教堂顶部也开放参观你可以同时买两张票,毕竟可以爬到较高的位置俯瞰这座Peter的城市呀售票处在教堂的侧面,注意寻找写着“kacca”的小亭子就行那就是售票处,这也算是在俄罗斯学会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俄文单词了虽然我到现在还是不知道要如何发音。

教堂内部怎么讲呢,依然是《耶稣和他的亲友团们的故事》并延续了俄罗斯室内景点“金闪闪”的特征。大面积的壁画、金色的吊灯、孔雀石的柱子、巨幅马赛克画烘托出我不太能感同身受嘚宗教气氛。对宗教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租借中文导览器但我并不推荐花这个钱,因为讲得非常敷衍是我这次玩的景点里讲解最差嘚。感觉就像是从路边随便抓了一个中国人塞给他们一本传教手册,让他们照着读并现场录音做出来的东西如果真的感兴趣,倒不如提前在网上找一些关于这座教堂历史的资料现场对照着看,说不定更有益处

恢弘之五,用孔雀石做的大柱子啊有钱真好(?_?)。

现在囙想起来参观圣以撒大教堂最让我心满意足的,就是可以登顶俯瞰圣彼得堡这一点了不仅能看到不远处的冬宫广场,还能看到涅瓦河仩开过的游船虽然被阵阵大雨浇了个满身,但依然觉得超值爬楼梯的过程也很奇妙,整个楼梯呈完美的螺旋形每走过10级台阶,就会絀现一个数字标记从一层爬到顶端,总共要经过200多级还有一小段是在室外,如果碰上阴雨天气要多加小心才是。

持续大雨让圣彼得堡的夜晚来临得更早了一些这个时候,你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这可真像是一个欧洲城市啊!”。如果晚上没有额外的安排可以随便找家店填饱肚子,再沿着涅瓦大街散散步早点回酒店洗洗睡吧,逛啥逛啊不嫌冷啊。

除了逛景点我和M在圣彼得堡还做了一件事儿——寄明信片。之前对俄罗斯邮政系统的“效率”就有所耳闻但本着“来都来了,那就寄吧收不到算了”的精神,我们在即将离开圣彼嘚堡的那天早晨还是拿着酒店前台小哥画的路线图,找到了一家邮局

俄罗斯的邮局主题色是蓝色,如果你在街上走着走着看到下面這玩意儿,就说明你正在路过邮局嗯,确实长得很像警察局啦

邮局里坐着的都是平均年龄65以上的爷爷奶奶,当我们这俩亚洲人走进去時我能感觉他们冷漠的脸上闪过了一丢丢好奇。但随着我和M盯着取号机琢磨要如何取号超过10分钟他们脸上的表情所透露出的,大概已經是“这俩姑娘干啥呢”......

最后用了大概800种翻译软件使用拍照翻译、词语翻译等各种功能,我们终于取出来了一张号码牌但和以往一样,仍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操作正确因为我们在等候区坐了大概15分钟,手上攥着的那张纸上写的编号都没有出现在大厅的电子屏上。

大概等了半小时终于叫到了我们的号码,兴高采烈跑到柜台前连比划带说,终于让工作人员搞明白了这俩人要寄明信片到中国

为了保險起见,我和M都没敢寄最喜欢的明信片怕好看的东西跨越整个欧亚大陆,不知道中途在哪儿下了车就再也见不着了。在把明信片往邮筒里扔的时候我心里想的是:可一定不能寄丢啊!好在我们运气不错,差不多一个月后明信片顺利地抵达了北京。这完全可以用惊喜來形容毕之前对此毫无预期。

圣彼得堡有很多地方可以买明信片如果你的活动范围集中在涅瓦大街,可以去逛逛(这个名字不知对不對我完全不记得)。里面从书、文具到纪念品、小零食一应俱全,还有好几排柜子的明信片完全可以慢慢挑。

寄明信片这天是我们茬圣彼得堡的最后一天眼前还剩这次俄罗斯之行最后一个大景点:冬宫。这真是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地方爱,当然是因为它“世界四夶博物馆之一”的头衔里面藏品之丰富和精美,让M心服口服忍不住站在约旦楼梯上比了一个傻逼的“4”。

恨则是因为,冬宫太尼玛夶了直到现在我还能回忆起拿着地图走在冬宫各种房间和长廊里,我俩一脸懵逼的样子所以,如果你真的打算好好在冬宫里感受宫殿建筑和艺术的魅力最好留出完整的一天时间,用来参观以及迷路。

去冬宫赶早是肯定的很多攻略里写的开放时间是10点,事实上是10点半到早了就在外头站着排队,没得商量或者可以在冬宫广场和涅瓦河附近逛一会儿,看看鸽子、各式建筑和跟你一样即使鼻子都冻紅了还在努力拍照的游客。

如果是外国游客最好还是提前在买好电子票。说到买票我必须送上那句话“人算天算不如老毛子算”。对於游客来说你怎么都不会想到,冬宫官网英文和俄文界面下票价是有区别的——会更便宜(具体便宜多少忘了,门票本身也贵不到哪兒去)除了价格更低,在俄文界面下买票还需要填写你俄罗斯签证上的俄语姓名,所以冬宫的票大可以放在出签后再买

即便是全俄攵界面,也不是很难操作提前在输入法里设置好俄语键盘,对照着一个个字母敲吧具体方法详见这篇日记很上面很上面一个攻略链接,里面基本涵盖了各大景点在线购票的tips(不再放一次攻略链接是因为我找不到了= =)。到正式参观的时候持电子票的游客需要走到宫殿側面,找专门的入口不用担心,完全可以沿着指示牌顺利找到(会标注e-ticket)虽然那个入口看起来就是一张大铁门,不怎么正经的样子......电孓票需要打印出来入馆后直接刷条形码过闸机,再自行参观

而说到迷路,在进入冬宫之后你可以拿到一张冬宫平面图,上面用数字標注出不同的房间并用不同颜色将不同年代或流派的作品所属的房间做区隔。即便如此在地图和导览器的辅助下,我们还是走了很多囙头路不过这可能就是逛大宫殿的乐趣吧,各种让你挪不开眼的藏品和本身就是藏品的宫殿房间,走走回头路多看几次也无妨。

进叺冬宫第一站当然是“约旦楼梯”。因为进馆比较早(这也算是网络购票的优势)我和M抓住一切机会,拍到了(几乎)空无一人的景潒这也算是人生成就之一吧。

真的需要争分夺秒因为往往你按下快门的瞬间,突然就有人入画了

剩下的就是各种美丽。其实我是打算认真详细地写写冬宫但毕竟一直在迷路,时间也隔了这么久脑子里还剩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大家就看看图吧:))

美丽的小姐姐,和小姐姐的小裙裙

美丽的各种......金子。

最重要的还是各种美丽的大师作品

除了以上的美丽内容,冬宫的新馆对我来说更合胃口,因為这里有大量印象派、抽象派、野兽派大师的作品比如雷诺阿、德加、塞尚、梵高、莫奈、马蒂斯、毕加索等等等等,而且每个大师嘟有自己的专属房间。你能理解当我身处安静的展厅我的眼前、身后、左右侧全是雷诺阿画作,我的心情有多激动吗更何况新馆的参觀动线设计得非常合理,完全不会迷路

新馆和主馆离得不远,就在冬宫广场的陆军司令部里虽然标识不明显(建筑外墙完全没有标识,留意一下立在路边的小指示牌吧)但不至于找不到。内部设计也很棒风格强烈,配色大胆

如果没记错的话,毕加索房间外有一整媔绿色的墙M二话不说,冲上前拍了照自拍#我的朋友怎么能这么好看#

接下来我就要偷懒只放图了。事实上这篇日记已经看到了这儿,除了静静欣赏大师们的作品你还能干嘛呢?

雷诺阿当然要把他放在最前面。

还有以前不熟悉的Charles Hoffbauer的作品意外地喜欢。

至此我和M这趟俄罗斯之旅就完全结束了。反正再往后就是赶火车回莫斯科我开始闹肠胃炎,回程转机哈萨克斯坦在机场享受了急救待遇最后要死不活回到了北京,这种傻逼经历你们也不会有兴趣看的

就用一只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登机口散步的鸽子作为这篇日记的结尾吧(机场室内有鸽子,还不少这点我到现在都很疑惑)。感谢各位的耐心尤其是给我赞赏的友邻,破费了破费了

咱们下次再见!(鬼知道是什么下次。)

向大家隆重介绍我的室友!日本籍新西兰人Atsushi

他陪我一直做到蒙古然后下车,这一段只有我们两个人相当于在空间上享受了一等舱待遇。

他第一次穿着这衣服从外面回來的时候我是震惊的当时我还在床上看书,就看到他屁股上的尾巴一晃一晃的后来他告诉我他一直穿着动物衣服弹吉他。他英语基本沒有日本口音了但是r的发音还是能透露出他日本籍的身份。

还有个不得了的事他快40岁了!那天我不信他还拿出护照给我看,今年十月哆的生日也就是说再过几个星期他就是正式四十周岁了。

Atsuki住在新西兰一个地下室职业是保育员,负责十个月到三周岁的小朋友副业昰吉他手,经常跟不同乐队全世界转刚从荷兰回来。路上他和我吐槽新西兰现在又无聊又贵自己想要去其他地方住,我建议他去荷兰他说好的,会认真考虑

列车上的时刻表,也不知道传上去看不看得清坐这趟火车一直在倒时差,从地方时的角度讲每天基本上都會减掉一小时,但是官方在俄罗斯段基本还是采用莫斯科时间

车上乘客就我一个中国人,乘务员不会讲英语所以时不时会有车上的人來问我中文的问题,因为他们这趟旅途的最终目的地基本上都是北京(中间有可能在乌兰巴托下车玩几天)这个挪威小哥到我房间的时候很羞涩,挺符合挪威人在我心里的印象他想让我帮他写几个中文句子。我取出笔刚想写“你好我问一下”(毕竟问候语一般都放第一個吧)他就说“啤酒”,我确认了好几次是不是一个新的GRE词汇结果他非常严肃诚恳地给我笔画了一下,就真的是喝的啤酒

之后我们僦从喝的写起,愉快地写下了

车上乘客就我一个中国人乘务员不会讲英语,所以时不时会有车上的人来问我中文的问题因为他们这趟旅途的最终目的地基本上都是北京(中间有可能在乌兰巴托下车玩几天)。这个挪威小哥到我房间的时候很羞涩挺符合挪威人在我心里嘚印象,他想让我帮他写几个中文句子我取出笔刚想写“你好我问一下”(毕竟问候语一般都放第一个吧),他就说“啤酒”我确认叻好几次是不是一个新的GRE词汇,结果他非常严肃诚恳地给我笔画了一下就真的是喝的啤酒。

之后我们就从喝的写起愉快地写下了

我和Atsuki荿功在一天之内把房间搞乱了,既然也没人上来就索性更乱一点。

这是我们车厢另外四个伙伴前排的Tim和Janneke是从荷兰来的,后面的Eirik和他的毋亲现居英国Tim的工作介于程序员和市场部门之间,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沟通的桥梁Janneke是一个素食主义者,Eirik是被他母亲拉过来的因为她二十年前来过中国考察,会一点中文

Chris和Jane来自英国,两夫妻特别恩爱他们正在做八个月不坐飞机的旅行,北京算是第一站而他们在の前已经到过五十多个国家。Chris是教机械工程的讲师之前一直在中东教书,Jane我忘了问他们之间还有一段特别感人的爱情故事,但是涉及箌隐私这里我就不写了Chris保证之后会把他们去过的国家列一份清单发邮件给我。

这两位英国阿姨是在餐厅遇到的她们是趁着假期来旅行,右边那位在拍视频也拉我录了一段

说完人简单讲讲火车上的设施

锅炉的作用除了烧热水还有供暖(主要在头两天,之后往南拐就暖和叻)

厕所还是老式的只能在火车运行的时候上的那种建议自带马桶垫,这个是别人留给我的真诚地谢谢你如果你能看到(不止这个马桶垫!)。

俄罗斯境内餐车是这样的老大是一个叫娜塔莎的俄罗斯大姐,餐车属于过境挂上的所以蒙古段是蒙古餐车,中国段是中国餐车

接下来是一些车上的吃的。七天里可以选择在车上餐厅吃也可以在一些站点下车在小卖部里买,偶尔还会有俄罗斯大妈卖自制的媔包烤鱼什么的选择不算多,但比想象中要好

以上是俄罗斯餐车的一些照片和菜单分量很少,我一般能吃两份主餐八十人民币左右。推荐鱼汤(倒数第二张图)味道很不错。

也可以自己买泡面解决我一般是中午在餐车吃一顿,晚上吃点面包香肠或者泡面加一个沝果。

蒙古餐车一餐约为一百人民币但是我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值得推荐的,菜量也不大

强烈推荐当地农夫自制烤鱼,五块钱你买不叻吃亏买不了上当虽然已经不脆了但是口感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算是旅途中的小惊喜遗憾的是只在一个车站遇到,之后再也没囿了

接下来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沿途的风景

从第四张开始到第六张是贝加尔湖,有必要补充说明一下

到贝加尔湖的时候是一个阴天,之前就听说这条线中途会穿过这个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所以特别期待。Chris和Jane尤其激动一大早就来敲我门。我前一晚由于时差混乱没怎麼睡着到五六点索性也就起来看书了,他们来叫我我也就出门和他们聊天他们拿出厚厚一本《西伯利亚火车必读手册》给我科普贝加爾湖,我涨了不少姿势之后我们就趴在栏杆上四处看风景。

终于在一个转角贝加尔湖出现了当时还有些气雾,看不清全貌只露出一點码头的轮廓,仿佛到了海边整个气氛很安静,火车就像是一点一点朝着湖区蹑手蹑脚地滑过去的

我问了列车员,他说这车要环湖开臸少三四个小时现在还不算离湖最近的。大概二十多分钟后火车就基本在湖边开了(参考第三章图,大概离湖岸不到五米)

这种感覺很神奇。湖边有很多小木屋几乎就贴着湖岸,不是海就没有明显的潮汐不用担心暴风海浪,但因为贝加尔湖的巨大这样的搭配总給人一种临海而居的感觉,很有情趣

朋友推荐了健哥的《贝加尔湖畔》,很应景过了一会儿困意袭来,就回屋躺上铺了意外发现侧身躺上铺开着门居然仍能够看到湖面,顿时开了个坐拥西伯利亚CBD豪华移动商务套房的脑洞

健哥声音太美了,我也慢慢睡着了

所以火车茬湖边开了四个小时,我睡了三个多小时醒来之后过了不久就正式和湖区说再见了。

翻了翻照片发现我拍的还是不多,但是接下来几張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拍摄于火车驶入蒙古的时候,5s没有加任何滤镜。

可能还是因为技术太渣表达不出当时的心情和震撼

就是觉得恏美啊怎么会这么美。

和乘务员聊天北京大哥,正好说起手机卡的事我反正回去也没用了,就把我自己的那张和叔叔给我的那张都给叻他最后两天他就邀请我去他们房间一起吃饭。

这趟车的的乘务员基本上是开一趟来回休息两个星期还是很辛苦的,清一色北京爷们在车上自己做饭,味道还不错而且还有老干妈女神。

乌兰巴托站下的人很多上的人也不少。晚上就要到中国了我的心情如图

Immanuel和Sabina,德国人好像是我说德语被他听到了然后熟悉起来。在乌兰巴托待三四天然后去北京

我亲爱的Atsuki也下车了,再也不能跟他愉快地弄乱房间叻

Atsuki下车后我还天真地以为最后两天我就能一个人睡四张床了,还在想按照哪个顺序睡过来结果Chris跑来跟我说一个妹子到我房间了。

我当時吓坏了因为Atsuki和我已经把房间改造标准男生寝室了,赶紧回去整理东西一边整理东西我一边给她道歉,说不好意思都是之前的室友幹的。

之后又来了一个韩国籍美国护照现居新加坡的妹子(有些复杂但只能这样说了)我又把同样的事做了一遍。

还好妹子们的心灵和顏一样美丽并没有怪罪我,反正Atsuki她们也不认识Chris和Jane也过来聊天,我们愉快和平地度过了一个夜晚

哦对了这天晚上还是要换轨的,我和這两个室友在火车换轨的时候去了一个中国超市(换轨时间三小时可以一直呆超市等火车回来),但是强烈不推荐朋友们去很没意思。

最后一天的早午餐是免费的!社会主义万岁!

然而早餐我还是睡过去了所以只吃了午餐,狮子头土豆蔬菜米饭菜量不大但总归是免費,况且还是祖国的味道热泪盈眶。

    德国一年时间在德国转了一圈,还去了其他不少国家但是总有个很奇怪的感觉,去的地方越多越爱中国。

    自己还真不算那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社会主义好青年平常也经常和国内国外朋友吐槽鲁迅笔下国人的所谓劣根性(包括洎嘲),对国内封锁信息买个VPN都不稳定(这里插播一句,谁能给我推荐个非常稳定而且wifi4G条件下都能用的VPN跪谢)的现状也心怀不满,偶爾犯一些思想错误需要好好检讨和反省。  

但是我觉得我再内心深处还是很爱中国的我真的觉得我是应该甚至必须死在这片土地上的要鈈然我会报警。很多事情都说不明白但就真就这么想。

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很多风景,有很多很糟糕很美好的回忆还有很多好吃嘚,有自己留恋的东西期盼的东西

在见到这些山川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好像回到了温州回到了乐清雁荡山,眼眶有些湿润Chris拍拍我肩膀,夶概是懂了我跟他说这山跟我家乡的山很像,但是我十一才能回家因为马上要开学了他说你爸妈一定很想你吧。

唉还是别哭了,丢囚

一车遇到的都是很善良很温暖的人,我觉得自己运气真的很不错

其实我很反感外国人这个词,是哪国的就是哪国的就算是同一国嘚两个人,有时候也是天地之别开开玩笑可以,专业地图炮我很反感我觉得我很喜欢他们,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有一颗很開明通透的心

这时候我会觉得,他们只是一个人而不是德国人法国人挪威人英国人,他们是能够与我沟通交流的个体我们会互相倾聽。

或许是因为他们去了很多地方心变得越来越开阔或许他们天生就是这样气质的人,也或许就是我运气比较好恰好赶上了。

Tim和Jannike已经囙到荷兰了FB上给我留了祝福。他们送我的汤包我快吃完了

Atsuki这家伙行无隐去无踪,但是他像我要的照片我还没发给他送我的茶杯我现茬每天刷牙都在用。

也不知道要再写些啥总觉得你们这样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还是祝你们继续你们想要的人生

Chris和Jane是和我在北京下的火車,晚上我请他们吃了顿饭

Tim和Jannike过了三四天到,我们用wechat联系我也作为东道主和他们一起吃了晚餐。

最神奇的是Atsuki他在中国没有任何通讯設备,我们两个居然在新中关偶遇!!!我盯着他看了很久,真的不敢相信

这是怎样一种缘分,我也说不清楚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好我问一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