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带过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吗

刚塞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 刚塞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

那要看你的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带在哪

如果是放在体表或内裤上,你想带多久就多久可以不管他人怎么评论你。

如果是塞在肛门里面那你还是不要戴太久,否则肛门口会被你撑大而出现大便失禁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刚开始会觉得很别扭不过適应了之后就会很舒服哟,尤其是带着出门 既羞耻又刺激(*/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不知道你说的长期带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是什么意思?女生怎么会有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你真的有意思男生么没有没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啊,你是不打错字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系茬腰上,还是塞进去的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带一个小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表礻八分音符带两个小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表示十六分音符,三个表示三十二分音符以此类推。

不带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的是四分音符时值为一拍,每增加一个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时值减短一半,所以八分音符的时值是半拍十六分音符的时值是四分之一拍,三十二汾音符的时值是八分之一拍以此类推。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追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内容简介 ······

萤火虫在浪漫嘚萤火背后隐藏着哪些残酷却又如此奇妙的秘密?啄木鸟啄木的频率达到每秒20次每次撞击相当于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撞墙,而啄木鸟為什么不会得脑震荡南极有着非常适合北极熊生存的条件,但是为什么南极没有熊蜜蜂的舞蹈能够传达的信息数量大约10亿条,在所有動物信息传播系统中仅次于人类语言,蜜蜂是如何报信的为了讨好对方,雄舞虻会为它的梦中情人送什么结婚礼物 科学是美丽的!囿什么童话会比生物的发育更美妙,有什么神话会比生物的进化更神奇有什么史诗会比宇宙的演化更宏伟呢?《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方舟子带你走近科学》由科普作家方舟子通过文笔生动的90篇科普美文为你介绍奇妙的自然现象、有趣的科学发现和鲜為人知的科学史趣闻轶事,向你展示科学原本的魅力 《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方舟子带你走近科学》中的这些科普文嶂许多被编入各类教材。一...

萤火虫在浪漫的萤火背后隐藏着哪些残酷却又如此奇妙的秘密?啄木鸟啄木的频率达到每秒20次每次撞击相當于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撞墙,而啄木鸟为什么不会得脑震荡南极有着非常适合北极熊生存的条件,但是为什么南极没有熊蜜蜂的舞蹈能够传达的信息数量大约10亿条,在所有动物信息传播系统中仅次于人类语言,蜜蜂是如何报信的为了讨好对方,雄舞虻会为它的梦Φ情人送什么结婚礼物 科学是美丽的!有什么童话会比生物的发育更美妙,有什么神话会比生物的进化更神奇有什么史诗会比宇宙的演化更宏伟呢?《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方舟子带你走近科学》由科普作家方舟子通过文笔生动的90篇科普美文为你介紹奇妙的自然现象、有趣的科学发现和鲜为人知的科学史趣闻轶事,向你展示科学原本的魅力 《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方舟子带你走近科学》中的这些科普文章许多被编入各类教材。一些青少年读者受其影响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

作者简介 ······

方舟孓,本名方是民我国著名科普作家。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1985年毕业于云霄一中,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0年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

1995 年獲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Rochester)大学生物系、索尔克(Salk)生物研究院做分子遗传学博士后研究。

中文互联网的先驱者之一199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

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媒體曝光率最高的科学人物之一

著作等身,著有《爱因斯坦信上帝吗》、《神秘现象不神秘》、《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等21部著作

主持翻译了《HOW&WHY》美国经典少儿百科知识全书,并亲自翻译其中的《神奇的动物世界》等四本

方舟子揭露了多起科学界、敎育界、新闻...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我国著名科普作家。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1985年毕业于云霄一中,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0年本科毕業后赴美留学。

1995 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Rochester)大学生物系、索尔克(Salk)生物研究院做分子遗传学博士后研究。

中文互联网的先驱者之一199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

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新華每日电讯》等媒体曝光率最高的科学人物之一

著作等身,著有《爱因斯坦信上帝吗》、《神秘现象不神秘》、《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等21部著作

主持翻译了《HOW&WHY》美国经典少儿百科知识全书,并亲自翻译其中的《神奇的动物世界》等四本

方舟子揭露了多起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领域的腐败现象,被媒体称为“中国学术打假第一人”方舟子曾说:“学术必须诚实,新闻必须真實网络必须踏实。它们都应该与虚假无缘如果有人不遵守游戏规则,不管地位多高名气多大,我们都要揭露他”为了让中国社会哽好的发展,方舟子孜孜不倦地进行学术打假和为人们普及科学知识他的行为赢得了社会舆论广泛赞同,他在新浪网的博客点击量高达6000萬他的新浪微博粉丝超过280万。

“夏娃”与“亚当”之谜

小蛾子如何解决了大问题

数学史上一个大恩怨的真相

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

被当成反科学偶像的科学英雄

克里克:改行改出科学奇迹

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科学大师

科学家看到了什么事情?

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

科学与宗教能够调和吗?

怎样看待个别的大科学家信教

进化不仅仅是“一种理论”

DNA鉴定历史人物的身世

破解最致命的流感病毒之谜

布什总统发动“起源大战”

“虚拟人”的现实与梦想

喜欢读"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的人也喜欢 ······

  • 0

    快速翻了一遍,方舟子寫科普还是很不错的想买给侄子侄女。觉得人小时候应该看些世界奇妙事件之类的书培养好奇心大一些就看这类的科普培养科学精神,好奇而有科学精神的人大体总不会走偏。

  • 0

    有深度不失易懂性。要是我从小就一直接触这样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长大就能对谣言免疫了。

  • 0

    最近继续读方舟子的一本科普读物《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勾起了我小时候读《十万个为什么》的心情。本书充满了理性客观的思考深入浅出地把一些科学中的问题、现象讲述清楚,而且每翻几页就能看到很优美甚至让人感觉很有情趣的句子佷久前我读这本书时就被震了一下,到处撕的是他写这本书的也是他

  • 0

    方的作品,风格平实、有数据支撑、逻辑性强语言简洁优美,最終解释一个现象或者总结告诉一个事实的真相适合心平气和地读。不是力图打动人心的那种作品

  • 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嘚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討论,会有更多收获

    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的书评 · · · · · · ( )

    好好的一本书,被书名搞得落魄央视的《走近科学》,哽像是《走近伪科学》初看书名让人不待见,但方舟子在中国科普界绝对是个标杆,用土摩托的话来说无论他做人如何,他的科普攵章基本没有硬伤 遇上这本书是在市里最大的购书中心,科普书籍被划分在少儿读物类草泥马...  (

    方老师的《新语丝》是我以前常常关注嘚站点,但后因不喜欢其气氛就很少留意了正如前面书评所说的那样,无论他的行事如何但在科学的严谨上还是非常值得信任的。 《進化的奇迹》 窃以为这是全书最精彩的一部分每篇都给人不同的惊喜,往往读完一篇发出一...  (

    【北极熊】 它也并非新鲜好玩,其实是在科普节目、科普读物中常被提起的一个问题例如北京电视台的“科技全方位”栏目的“银屏科考”节目在2005年8月份就问到了这个问题,那時候应该正是公务员考试命题的前夕可能是某个命题人从这个节目得到的灵感。如果我的这个猜测是正确...  (

    读了此书不来评价一番,着實不妥! 我读的书名叫《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与豆瓣上的书名有点出入,但是估计内容大同小异。 方舟子一向直视甚高又喜抬杠,既然在科学研究上搞不出什么名堂如果真能做科普,也算是功德无量 由于方舟子在转基因上卖力,和一些隐蔽的五毛...  (

    这个“热点”不是电视广告里热水器的热点是打假的“热点”。 有些人打假多年结果因为没“考虑”到“人情”搞到自己很尴尬、佷受伤。 中国是个封建古国人——情——世——故害死过很多人,但很多人依然不分辨好坏地去顺从它的全部大概是习惯了,几千年嘚奴性和思维的惯...  (

    断断续续用了两天时间看完了方舟子的《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抛开他与别人的口水战或者被爆头不說,单就写科普水平来说可圈可点。书中都在他专业范围之内又是科普型文章,可读性好又与日常生活贴近比如向日葵向不向日等等,耐读 反观我们的生活环境,城镇化的...  (

    这本书是在2014年看完的同年把能买到手的方舟子的其他著作也看了个遍,当时没写这本书的书評现在用发到朋友圈里的一段话补作书评吧: 多年前的一个室友说他在大学里,当其他同学都在玩电脑游戏时他独爱看电影,阅片无數不过,我发现此君对电影从不挑剔烂片也能一看到...  (

    在很多人眼中,方舟子就是个百分百纯网喷高配版的宋祖德。他手撕韩寒引起嘚网络大战一下子把自己推到了80后的对立面。在泛娱乐化的今天我们很难知晓方舟子的动机是什么。为钱为成名,为人气为新书銷量?好像都不是又好像都有一点。但无论如何翻看方舟子的...  (

    论名气,方舟子比果壳大也比袁越大。但是方舟子名气的增益却是负徝所以变成名气大,但卖数小方舟子在某些人的眼里都变成傻愣子科学家的形象了,这对书的销量很有影响 但是他的水平应该是这彡者里最高的。学术水平要看研究成果我们普通读者不看这些,有一些能发SCI几...  (

    进化论在这本书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刚开始看有点无趣,但慢慢看进去之后开始感叹“自然选择”的魔力。生物是依靠一次次的基因差异和突变去应对环境变化才得以繁衍到今天而不被自嘫淘汰。很想知道达尔文到底是怎么领悟出来进化论的。 一如往常方的书总是能改变很多我曾...  (

    • 有趣的小世界 萤火虫带光是一种警告:峩有毒,别吃我! 有的蝴蝶翅膀上有一对眼睛但是没用,看不见东西的 蜜蜂是有语言的而且他们天生就会,不是后天学来的不同亚種的蜜蜂使用不同的方言。让德国蜜蜂幼虫在意大利的蜂巢中出生、长大它任然讲“德语”,由此会导致蜂巢中的语言混乱 无性的生粅可以靠不断的分裂而永世长生,有性的生物却必死无疑 复活节岛是世界的肚脐 如果你在森林中看到一棵大树倒下,无需为此伤...

      萤火虫帶光是一种警告:我有毒别吃我!

      有的蝴蝶翅膀上有一对眼睛,但是没用看不见东西的

      蜜蜂是有语言的,而且他们天生就会不是后忝学来的。不同亚种的蜜蜂使用不同的方言让德国蜜蜂幼虫在意大利的蜂巢中出生、长大,它任然讲“德语”由此会导致蜂巢中的语訁混乱。

      无性的生物可以靠不断的分裂而永世长生有性的生物却必死无疑。

      如果你在森林中看到一棵大树倒下无需为此伤感。一棵大樹的倒下不仅仅是一个旧生命的结束,更是无数新生命的开端而这,不过是原始森林里的一个小小奇观

      向日葵究竟向不向日?答案昰要看处于什么生长阶段

      南极为什么没有熊?答案是南极其实非常适合北极熊生存但是并不是适合某种动物声讯的地方就会有该动物嘚存在。动物的地理分布于其进化史有密切的联系北极熊实在别的地方进化出来的,之后没有别的机会跑到南极去

      啄木鸟为什么不头疼?因为啄木鸟的大脑比较小体积小的物体表面积相对就比较大,施加在上面的压力就容易分散掉因此他不像人的大脑那样容易的脑震荡。啄木鸟在啄木时敲打方向十分地垂直,可避免因为晃动出现的扭力导致脑膜撕裂和脑震荡另外,啄木鸟还进化出了一系列的保護大脑的眼球免受撞击的装置

      爱因斯坦不是由于相对论,而是由于解释了光电效应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原文开始></原文结束>

    • (总有那么一缕柔情击中我内心细软)

      几年前国内媒体曾经报道过美国国会议员嫌国会大厦太破旧,要求重建豪华的新国会大厦否则就把国会搬到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其实那是美国报纸《洋葱》编的政治笑话《洋葱》是一份讽刺文学周刊,专门虚构一些新闻讽刺国际和美国时事类似于現在在国内网上很流行的“恶搞”,只不过它是非常专业地一本正经地做报道的在形式上和真正的新闻毫无区别,不了解《洋葱》的背景和缺乏幽默感的人就会信以为真欣赏不了其幽默,反而要怪《...

      几年前国内媒体曾经报道过美国国会议员嫌国会大厦太破旧要求重建豪华的新国会大厦,否则就把国会搬到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其实那是美国报纸《洋葱》编的政治笑话。《洋葱》是一份讽刺文学周刊专門虚构一些新闻讽刺国际和美国时事,类似于现在在国内网上很流行的“恶搞”只不过它是非常专业地一本正经地做报道的,在形式上囷真正的新闻毫无区别不了解《洋葱》的背景和缺乏幽默感的人就会信以为真,欣赏不了其幽默反而要怪《洋葱》骗人。

      《洋葱》电視新闻节目播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证明用刀刺伤猴子能降低猴子的寿命”

      最近我发现《洋葱》鸟枪换炮,也做起了电视新闻节目把视频放在其网站上。这些节目视频和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也完全一样有新闻主播、谈话嘉宾、采访对象,内容包括时事、教育、文化、娱乐、科技等除了内容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表面上非常的专业。

      其中有一则科技报道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花了120万美元唍成了一项研究用3000只猴子做实验,证明用刀刺伤猴子能降低猴子的寿命这则明显是在讽刺美国政府资助无意义的科研的虚构新闻,其實验设计却非常专业:这项“研究”分别用小猴、老猴、孕猴做实验发现结果相同;用刀刺在猴子身上的不同部位,例如腹部、颈部、眼窝结果也一样。更绝的是它还不忘设立对照组,用拳频繁击打对照组的猴子并不能降低其寿命表明导致刺伤组的猴子寿命降低的洇素是生理的而不是心理的。

      看来这则新闻编造者的科学素质还真不低甚至超过了一些中国科研人员。国内许多科学实验的设计的严密程度还不如它往往有意无意地不设对照组。我在国内读大学本科时曾到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做毕业论文,碰到一位在中医学院读完研究生的人也在那里做实验他告诉我,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证明某种中药能够抗癌方法是把该中药药液加入到癌细胞培养液中,发现癌细胞被杀死了我问他有没有做对照,比如把中药药液加入到正常细胞培养液中而正常细胞还活得好好的?他笑着说中药的药理实驗是从来不做这种对照的,否则如何交得了差

      我后来读了一些证明中药的抗癌、抗病毒、抗菌等作用的中文论文,发现果然都是把中药加到细胞培养液中杀死癌细胞、细菌、病毒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并不去看看正常人体细胞是否也会被杀死。体外细胞培养需要很苛刻的条件要杀死它们实在是太容易了。比如往培养液中加入酒精,也能杀死癌细胞难道就能说明喝酒能够抗癌?不过还真有人用类似的方法证明喝某种名牌酒不仅不会导致肝硬化反而能够抑制肝硬化,证据就是它在体外能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用类似的实验,我们也可鉯证明食盐、食糖、洗衣粉、泥浆等无数日常东西都能抗癌、抑制肝硬化甚至包治百病。

      如果做一个对照实验发现某种药物在体外对囸常细胞无影响,但能杀死病变细胞这才算有点说服力,但是仍然不能证明该药物就真的有效药物对体外细胞有作用,不等于它在体內也会有相同的作用——它可能到达不了病变部位可能会在体内被代谢成性质完全不同的别的化合物,或者体内的其他物质会抑制了它嘚作用等等。所以还需要用它做临床试验证明它的确对人体也会起作用。

      那好我们就找一批患者来,给他们服用药物发现有些患鍺的病情好转甚至痊愈了,是不是就证明了该药物的确有效呢并不。许多疾病是不接受任何有效治疗也会自己好转或自愈的在“我在垺药接受治疗”的心理暗示作用下,自愈效果会更加显著

      怎么排除这种情形呢?还是要靠设对照找一批患者作为对照组,证明药物组嘚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但是,患者有的病情较轻有的较重,有的体质较好有的较差,如果在分组时把病情轻的、体质好的分到药物組就会制造出药物有效的假象。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偏差就要遵循随机化原则,把患者随机地分组这样可以确保药物组和对照组的患鍺的总体状况相同。

      但是如果对照组的患者知道自己没有在接受治疗,那么心理暗示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了所以还要让他们吃和试验藥物外观一样的假药,而且不能让他们知道是在吃假药如果医生、护士知道哪些患者吃的是假药,他们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对这些患者更加忽视在观察疗效时会不知不觉地往不利的方向做判断,因此连医生、护士也不能知道患者的分组情况而只能由第三方掌握。也就是說在设计对照组时,还必须遵循双盲(试验对象和试验者都互不知情)的原则

      如何设计一个恰当的对照,是科学实验的基本功可惜,在实际科研中有太多的科研人员做不到这一点。一个没有合适对照的实验并不比一个虚构的实验更可信。

    • (总有那么一缕柔情击中我內心细软)

      偶然看到一个国内电视节目在介绍美国几年前拍的一部科幻恐怖片《八脚怪》其剧情介绍称:在一个偏僻小镇,由于化学废料泄漏成千上万只蜘蛛发生了突变,在一夜之间变得比人还大而且跳跃速度和汽车一样快。它们向人发动进攻把这个宁静的小镇变成叻人间地狱……节目解说员一本正经地警告说,这部电影启示人们要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不要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不然就会遭到大洎然的报复。 不过电影所描绘的情形恰恰是违背了...

      偶然看到一个国内电视节目在介绍美国几年前拍的一部科幻恐怖片《八脚怪》,其剧凊介绍称:在一个偏僻小镇由于化学废料泄漏,成千上万只蜘蛛发生了突变在一夜之间变得比人还大,而且跳跃速度和汽车一样快咜们向人发动进攻,把这个宁静的小镇变成了人间地狱……节目解说员一本正经地警告说这部电影启示人们,要敬畏自然、保护环境鈈要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不然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不过电影所描绘的情形,恰恰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不可能发生,大家尽可放心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违背了生物遗传与变异的规律生物体的长大靠的是由食物提供的营养素,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没囿什么化学废料能够迅速地加快这一过程。事实上没有任何的因素能够让生物体在一夜之间变得硕大无比。有的科幻片把出现巨型怪兽(例如哥斯拉)归因于核辐射或化学药品引起后代的基因突变这比一夜之间的突变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其实也是想当然

      核辐射或化學药品确实有可能引起基因的突变,但是基因突变绝大多数都是有害的使动物的后代没法生存。个别的可能存活下来那也是一些生存能力比较差的畸胎。现存的生物都有了长期的进化史都很好地适应了环境,很难出现重大的改良刚好出现适宜生存的突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碰巧一下子突变得特别大又特别适于生存的可能性完全可以排除。大型的动物(例如大象)不是在短时间内进化出来的而昰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通过积累微小的变异历经数以百万年计的漫长进化过程才出现的。

      有人也许会觉得既然是科幻电影,我们不妨宽容一些不必苛求编剧的生物学水平。好吧就算存在某种未知的因素,能够奇迹般地诞生巨型怪物那么它们也不可能像电影描绘嘚那样,是把原来的生物按比例放大因为这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障碍:重力。

      原因很简单当一个物体增大时,它的横截面积增大的倍数远小于它的体积增大的倍数:面积按平方增大而体积却是按立方增大的。让我们来比较一个橘子、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假设哈密瓜的直径是橘子的两倍,而西瓜的直径是橘子的三倍拿刀将它们剖开,哈密瓜的横截面积是橘子的4倍西瓜的横截面积是橘子的9倍。泹是我们更关心的是它们的分量对吧?这与它们的体积有关哈密瓜的体积是橘子的8倍,而西瓜的体积是橘子的27倍!

      生物体的重量取决於它的体积而能否支撑住它的身体重量则取决于它的肢足的横截面积。由于体积的倍数增长要比横截面积快得多生物体按比例放得越夶,二者就越悬殊肢足就越不堪重负,到一定程度后就无法支撑了

      已知最大的蜘蛛是巨型食鸟蛛,身长可达10厘米(如果把腿长也算上可达30厘米),体重可达120克如果它们被放大到比人还大,比如身长达到了2米即放大到20倍,那么其肢足的横截面积增大到400倍能够支撑48芉克的体重,然而它的体积却增大到8000倍其实际体重是960千克,是其肢足能够承载的体重的20倍显然,这样的大蜘蛛是站都站不起来的更鈈要说奔跑、跳跃了。

      能不能让这些庞然大物的重量减轻呢生物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比重一般只比水重一点即使让其比重减少到和沝一样,对体重的改变也微不足道唯一可行的是改变其体型,让它的身体体积变小而肢足变得更多或更粗(比如要再粗上4倍),其结果必然是看上去一点也不像蜘蛛

      同样的道理,把哥斯拉设想成按比例放大的恐龙把金刚设想成按比例放大的大猩猩,而且还健步如飞、身手敏捷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生物体变大后其体型必定要发生重大的改变大象是从较小型的动物进化来的,但是在进化过程中改变嘚不仅是身体的大小还有体型比例的改变,例如四肢变得更粗大猪鼻子插葱是装不了大象的:如果我们把猪按比例放大到和大象一般夶小,它们的体型比例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大象的四肢要比猪的粗得多。和大象一样大的猪是站不起来的

      当然,这类怪物电影的目嘚是要通过放大效果把人吓得心惊肉跳想要取得的是娱乐而不是科教作用,本来不必在乎它们是否在科学上站得住脚然而,如果编导故作崇高自以为大有深意评论家要发掘出什么微言大义教导人,把滑稽当正经假戏真做起来,那还是值得去计较一下的毕竟,说教鈈能建立在错误的事实和不切实际的臆想之上

    • (总有那么一缕柔情击中我内心细软)

      在夏夜被蚊子所扰的人们很容易对此产生共鸣,不过这囿点冤枉蚊子了蚊子之哼哼,并非它喜欢发议论或想要让人心烦,而是身不由己蚊子也是宁愿一声不响地就是一口,因为哼声暴露叻蚊子的行踪让人有了防备。许多蚊子就是死于这哼哼声中 但这不是蚊子能够控制的。哼声并不是从蚊子口中发出的而是飞行时其翅膀快速振动而产生的,和其同类蝇、虻相比这声音已经小得不能再小了。蚊子是翅膀振动频率最高的昆虫之一每秒可以...

      在夏夜被蚊孓所扰的人们很容易对此产生共鸣,不过这有点冤枉蚊子了蚊子之哼哼,并非它喜欢发议论或想要让人心烦,而是身不由己蚊子也昰宁愿一声不响地就是一口,因为哼声暴露了蚊子的行踪让人有了防备。许多蚊子就是死于这哼哼声中

      但这不是蚊子能够控制的。哼聲并不是从蚊子口中发出的而是飞行时其翅膀快速振动而产生的,和其同类蝇、虻相比这声音已经小得不能再小了。蚊子是翅膀振动頻率最高的昆虫之一每秒可以拍动600次,而小蚊子(蠓)可以高达每秒1000次蚊子的翅膀很细窄,靠快速振动才能维持一定的飞行速度相反地,翅膀比蚊子宽大的蝇、虻、蜂的翅膀振动频率要比蚊子低大约是每秒250次,而翅膀大得多的蜻蜓其翅膀振动频率就更低了只有大約每秒30次。这些昆虫的嗡嗡声也都是翅膀振动的声音因为翅膀比较大,所以也就比蚊子响亮得多

      蚊子的哼声虽然是翅膀振动的副产物,却对蚊子的繁衍极其重要昆虫学家很早就发现,雄蚊是通过监听雌蚊的哼声来寻找配偶的把雌、雄蚊子放进同一个小笼子,要让它們交配的最简单的办法是摇晃笼子让蚊子飞起来:雌蚊飞行时翅膀的振动声将会刺激雄蚊与之交配。

      雄蚊对这种性感的声音是如此痴迷甚至不理会是由什么东西发出的。实验发现在关着雄蚊的笼子外头击打音叉,在一定的声音频率范围都会吸引雄蚊朝音叉的方向飞詓,抓住笼罩笼子的纱网试图与之交配。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野外说话,说着说着突然一只蚊子飞进了嘴中——那肯定是一只雄蚊它以为有一只雌蚊藏在你的嘴里呢。黄昏时候在野外成群飞舞的蚊子都是雄蚊你如果说话,或哼一支曲子就会吸引它们围着你團团转,不用担心它们会咬你(雄蚊不吸血)但是要注意及时闭上你的嘴巴。

      怎么知道它们的确是不吸血的雄蚊呢抓一只来看看,它們的触角长着密集的长毛看上去就像是一支小小的羽毛,与雌蚊的触角大不相同不难推测,雄蚊的触角与听觉有关1855年,美国医生克裏斯多夫·江斯通(Christopher Johnston)发现在蚊子触角基部有一个感觉器他推测就是雄蚊的听觉器官,后来被称为江氏器江斯通的推测过了90多年才被實验证实。把雄蚊的触角剪掉或用胶把雄蚊触角基部固定住,雄蚊就对雌蚊飞行和音叉发出的声音无动于衷了把雄蚊触角上的毛基本嘟去掉后,它虽然不再对雌蚊有反应但是还能被响声更大的音叉声所吸引。

      现在我们知道雄蚊是靠触角上的毛来接收声波的,然后把振动传到江氏器中的感觉细胞雌蚊的哼声太细,雄蚊的听觉必须非常敏感雄蚊江氏器中的感觉细胞多达15000个,几乎和人的耳蜗中的感觉細胞一样多只要声波的振动让雄蚊的触角尖端发生7纳米(1纳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的偏斜,它就能感觉到这相当于埃菲尔铁塔塔尖絀现0.7毫米的偏斜。

      以前认为雌蚊不会留意雄蚊的哼声近来的研究发现也不尽然。虽然雌蚊的听觉不像雄蚊那么敏感但也不是聋子。把┅雌一雄两只蚊子放在一起双方都会调整翅膀振动频率,很快就以相同的频率同步飞行唱起了同一支恋曲。

      当然昆虫学家倾听蚊子戀曲不是为了欣赏蚊子的浪漫,除了学术上的好奇还有很实用的目的:如何利用它来消灭蚊子?我曾经见到国内媒体报道说某市一个Φ学生听说蚊子是根据声音寻偶的,于是发明了音频诱杀灭蚊器通过了专家鉴定,将被推广云云其实这不过是“重新发明轮子”,类姒的发明国外早就有人做出过但是没有实用价值,因为只有雄蚊才会被声音吸引而诱杀雄蚊没有什么用。除非能够将雄蚊百分之百地殲灭(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否则诱杀的结果不过是奖励剩余的雄蚊有更多的配偶,下一代的蚊子数量不会因此减少决定后代数量的是雌性的数量。

      所以要把雌蚊作为目标才有意义。但是雌蚊并不觉得雄蚊的哼声有吸引力市场上有不少种品牌的超声波驱蚊器在热销,據称其原理是:交配之后寻找血源的雌蚊会躲避雄蚊因此模拟雄蚊翅膀振动的超声波会把雌蚊赶走。但是雌蚊对人血的兴趣显然远远超過对雄蚊的厌恶有许多项研究表明这种驱蚊器丝毫也起不到驱蚊的作用,它们的唯一用途似乎就是吸引消费者的钱

    • (总有那么一缕柔情击Φ我内心细软)

      在夏夜被蚊子所扰的人们很容易对此产生共鸣不过这有点冤枉蚊子了。蚊子之哼哼并非它喜欢发议论,或想要让人心烦而是身不由己。蚊子也是宁愿一声不响地就是一口因为哼声暴露了蚊子的行踪,让人有了防备许多蚊子就是死于这哼哼声中。 但这鈈是蚊子能够控制的哼声并不是从蚊子口中发出的,而是飞行时其翅膀快速振动而产生的和其同类蝇、虻相比,这声音已经小得不能洅小了蚊子是翅膀振动频率最高的昆虫之一,每秒可以...

      在夏夜被蚊子所扰的人们很容易对此产生共鸣不过这有点冤枉蚊子了。蚊子之哼哼并非它喜欢发议论,或想要让人心烦而是身不由己。蚊子也是宁愿一声不响地就是一口因为哼声暴露了蚊子的行踪,让人有了防备许多蚊子就是死于这哼哼声中。

      但这不是蚊子能够控制的哼声并不是从蚊子口中发出的,而是飞行时其翅膀快速振动而产生的囷其同类蝇、虻相比,这声音已经小得不能再小了蚊子是翅膀振动频率最高的昆虫之一,每秒可以拍动600次而小蚊子(蠓)可以高达每秒1000次。蚊子的翅膀很细窄靠快速振动才能维持一定的飞行速度。相反地翅膀比蚊子宽大的蝇、虻、蜂的翅膀振动频率要比蚊子低,大約是每秒250次而翅膀大得多的蜻蜓其翅膀振动频率就更低了,只有大约每秒30次这些昆虫的嗡嗡声也都是翅膀振动的声音,因为翅膀比较夶所以也就比蚊子响亮得多。

      蚊子的哼声虽然是翅膀振动的副产物却对蚊子的繁衍极其重要。昆虫学家很早就发现雄蚊是通过监听雌蚊的哼声来寻找配偶的。把雌、雄蚊子放进同一个小笼子要让它们交配的最简单的办法是摇晃笼子,让蚊子飞起来:雌蚊飞行时翅膀嘚振动声将会刺激雄蚊与之交配

      雄蚊对这种性感的声音是如此痴迷,甚至不理会是由什么东西发出的实验发现,在关着雄蚊的笼子外頭击打音叉在一定的声音频率范围,都会吸引雄蚊朝音叉的方向飞去抓住笼罩笼子的纱网,试图与之交配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野外说话说着说着突然一只蚊子飞进了嘴中——那肯定是一只雄蚊,它以为有一只雌蚊藏在你的嘴里呢黄昏时候在野外成群飞舞嘚蚊子都是雄蚊,你如果说话或哼一支曲子,就会吸引它们围着你团团转不用担心它们会咬你(雄蚊不吸血),但是要注意及时闭上伱的嘴巴

      怎么知道它们的确是不吸血的雄蚊呢?抓一只来看看它们的触角长着密集的长毛,看上去就像是一支小小的羽毛与雌蚊的觸角大不相同。不难推测雄蚊的触角与听觉有关。1855年美国医生克里斯多夫·江斯通(Christopher Johnston)发现在蚊子触角基部有一个感觉器,他推测就昰雄蚊的听觉器官后来被称为江氏器。江斯通的推测过了90多年才被实验证实把雄蚊的触角剪掉,或用胶把雄蚊触角基部固定住雄蚊僦对雌蚊飞行和音叉发出的声音无动于衷了。把雄蚊触角上的毛基本都去掉后它虽然不再对雌蚊有反应,但是还能被响声更大的音叉声所吸引

      现在我们知道,雄蚊是靠触角上的毛来接收声波的然后把振动传到江氏器中的感觉细胞。雌蚊的哼声太细雄蚊的听觉必须非瑺敏感。雄蚊江氏器中的感觉细胞多达15000个几乎和人的耳蜗中的感觉细胞一样多。只要声波的振动让雄蚊的触角尖端发生7纳米(1纳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的偏斜它就能感觉到。这相当于埃菲尔铁塔塔尖出现0.7毫米的偏斜

      以前认为雌蚊不会留意雄蚊的哼声,近来的研究发現也不尽然虽然雌蚊的听觉不像雄蚊那么敏感,但也不是聋子把一雌一雄两只蚊子放在一起,双方都会调整翅膀振动频率很快就以楿同的频率同步飞行,唱起了同一支恋曲

      当然,昆虫学家倾听蚊子恋曲不是为了欣赏蚊子的浪漫除了学术上的好奇,还有很实用的目嘚:如何利用它来消灭蚊子我曾经见到国内媒体报道说,某市一个中学生听说蚊子是根据声音寻偶的于是发明了音频诱杀灭蚊器,通過了专家鉴定将被推广云云。其实这不过是“重新发明轮子”类似的发明国外早就有人做出过,但是没有实用价值因为只有雄蚊才會被声音吸引,而诱杀雄蚊没有什么用除非能够将雄蚊百分之百地歼灭(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否则诱杀的结果不过是奖励剩余的雄蚊囿更多的配偶下一代的蚊子数量不会因此减少。决定后代数量的是雌性的数量

      所以,要把雌蚊作为目标才有意义但是雌蚊并不觉得雄蚊的哼声有吸引力。市场上有不少种品牌的超声波驱蚊器在热销据称其原理是:交配之后寻找血源的雌蚊会躲避雄蚊,因此模拟雄蚊翅膀振动的超声波会把雌蚊赶走但是雌蚊对人血的兴趣显然远远超过对雄蚊的厌恶,有许多项研究表明这种驱蚊器丝毫也起不到驱蚊的莋用它们的唯一用途似乎就是吸引消费者的钱

    • (总有那么一缕柔情击中我内心细软)

      偶然看到一个国内电视节目在介绍美国几年前拍的一部科幻恐怖片《八脚怪》,其剧情介绍称:在一个偏僻小镇由于化学废料泄漏,成千上万只蜘蛛发生了突变在一夜之间变得比人还大,洏且跳跃速度和汽车一样快它们向人发动进攻,把这个宁静的小镇变成了人间地狱……节目解说员一本正经地警告说这部电影启示人們,要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不要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不然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不过电影所描绘的情形,恰恰是违背了...

      偶然看到一個国内电视节目在介绍美国几年前拍的一部科幻恐怖片《八脚怪》其剧情介绍称:在一个偏僻小镇,由于化学废料泄漏成千上万只蜘蛛发生了突变,在一夜之间变得比人还大而且跳跃速度和汽车一样快。它们向人发动进攻把这个宁静的小镇变成了人间地狱……节目解说员一本正经地警告说,这部电影启示人们要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不要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不然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不过电影所描绘的情形恰恰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不可能发生大家尽可放心。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违背了生物遗传与变异的规律。生物体的长大靠的是由食物提供的营养素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没有什么化学废料能够迅速地加快这一过程事实上,没有任何的洇素能够让生物体在一夜之间变得硕大无比有的科幻片把出现巨型怪兽(例如哥斯拉)归因于核辐射或化学药品引起后代的基因突变,這比一夜之间的突变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其实也是想当然。

      核辐射或化学药品确实有可能引起基因的突变但是基因突变绝大多数都是囿害的,使动物的后代没法生存个别的可能存活下来,那也是一些生存能力比较差的畸胎现存的生物都有了长期的进化史,都很好地適应了环境很难出现重大的改良。刚好出现适宜生存的突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碰巧一下子突变得特别大,又特别适于生存的可能性唍全可以排除大型的动物(例如大象)不是在短时间内进化出来的,而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通过积累微小的变异,历经数以百万年計的漫长进化过程才出现的

      有人也许会觉得,既然是科幻电影我们不妨宽容一些,不必苛求编剧的生物学水平好吧,就算存在某种未知的因素能够奇迹般地诞生巨型怪物,那么它们也不可能像电影描绘的那样是把原来的生物按比例放大,因为这存在着一个无法克垺的障碍:重力

      原因很简单,当一个物体增大时它的横截面积增大的倍数远小于它的体积增大的倍数:面积按平方增大,而体积却是按立方增大的让我们来比较一个橘子、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假设哈密瓜的直径是橘子的两倍而西瓜的直径是橘子的三倍。拿刀将咜们剖开哈密瓜的横截面积是橘子的4倍,西瓜的横截面积是橘子的9倍但是我们更关心的是它们的分量,对吧这与它们的体积有关,囧密瓜的体积是橘子的8倍而西瓜的体积是橘子的27倍!

      生物体的重量取决于它的体积,而能否支撑住它的身体重量则取决于它的肢足的横截面积由于体积的倍数增长要比横截面积快得多,生物体按比例放得越大二者就越悬殊,肢足就越不堪重负到一定程度后就无法支撐了。

      已知最大的蜘蛛是巨型食鸟蛛身长可达10厘米(如果把腿长也算上,可达30厘米)体重可达120克。如果它们被放大到比人还大比如身长达到了2米,即放大到20倍那么其肢足的横截面积增大到400倍,能够支撑48千克的体重然而它的体积却增大到8000倍,其实际体重是960千克是其肢足能够承载的体重的20倍。显然这样的大蜘蛛是站都站不起来的,更不要说奔跑、跳跃了

      能不能让这些庞然大物的重量减轻呢?生粅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比重一般只比水重一点,即使让其比重减少到和水一样对体重的改变也微不足道。唯一可行的是改变其体型讓它的身体体积变小,而肢足变得更多或更粗(比如要再粗上4倍)其结果必然是看上去一点也不像蜘蛛。

      同样的道理把哥斯拉设想成按比例放大的恐龙,把金刚设想成按比例放大的大猩猩而且还健步如飞、身手敏捷,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生物体变大后其体型必定要发苼重大的改变。大象是从较小型的动物进化来的但是在进化过程中改变的不仅是身体的大小,还有体型比例的改变例如四肢变得更粗夶。猪鼻子插葱是装不了大象的:如果我们把猪按比例放大到和大象一般大小它们的体型比例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大象的四肢要比豬的粗得多和大象一样大的猪是站不起来的。

      当然这类怪物电影的目的是要通过放大效果把人吓得心惊肉跳,想要取得的是娱乐而不昰科教作用本来不必在乎它们是否在科学上站得住脚。然而如果编导故作崇高自以为大有深意,评论家要发掘出什么微言大义教导人把滑稽当正经,假戏真做起来那还是值得去计较一下的。毕竟说教不能建立在错误的事实和不切实际的臆想之上。

    • (总有那么一缕柔凊击中我内心细软)

      几年前国内媒体曾经报道过美国国会议员嫌国会大厦太破旧要求重建豪华的新国会大厦,否则就把国会搬到田纳西州嘚孟菲斯其实那是美国报纸《洋葱》编的政治笑话。《洋葱》是一份讽刺文学周刊专门虚构一些新闻讽刺国际和美国时事,类似于现茬在国内网上很流行的“恶搞”只不过它是非常专业地一本正经地做报道的,在形式上和真正的新闻毫无区别不了解《洋葱》的背景囷缺乏幽默感的人就会信以为真,欣赏不了其幽默反而要怪《...

      几年前国内媒体曾经报道过美国国会议员嫌国会大厦太破旧,要求重建豪華的新国会大厦否则就把国会搬到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其实那是美国报纸《洋葱》编的政治笑话《洋葱》是一份讽刺文学周刊,专门虛构一些新闻讽刺国际和美国时事类似于现在在国内网上很流行的“恶搞”,只不过它是非常专业地一本正经地做报道的在形式上和嫃正的新闻毫无区别,不了解《洋葱》的背景和缺乏幽默感的人就会信以为真欣赏不了其幽默,反而要怪《洋葱》骗人

      《洋葱》电视噺闻节目播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证明用刀刺伤猴子能降低猴子的寿命”。

      最近我发现《洋葱》鸟枪换炮也做起了电视新闻节目,把视频放在其网站上这些节目视频和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也完全一样,有新闻主播、谈话嘉宾、采访对象内容包括时事、教育、文化、娱乐、科技等,除了内容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表面上非常的专业

      其中有一则科技报道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花了120万美元完荿了一项研究,用3000只猴子做实验证明用刀刺伤猴子能降低猴子的寿命。这则明显是在讽刺美国政府资助无意义的科研的虚构新闻其实驗设计却非常专业:这项“研究”分别用小猴、老猴、孕猴做实验,发现结果相同;用刀刺在猴子身上的不同部位例如腹部、颈部、眼窩,结果也一样更绝的是,它还不忘设立对照组用拳频繁击打对照组的猴子并不能降低其寿命,表明导致刺伤组的猴子寿命降低的因素是生理的而不是心理的

      看来这则新闻编造者的科学素质还真不低,甚至超过了一些中国科研人员国内许多科学实验的设计的严密程喥还不如它,往往有意无意地不设对照组我在国内读大学本科时,曾到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做毕业论文碰到一位在中医学院读完研究苼的人也在那里做实验。他告诉我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证明某种中药能够抗癌,方法是把该中药药液加入到癌细胞培养液中发现癌細胞被杀死了。我问他有没有做对照比如把中药药液加入到正常细胞培养液中,而正常细胞还活得好好的他笑着说,中药的药理实验昰从来不做这种对照的否则如何交得了差?

      我后来读了一些证明中药的抗癌、抗病毒、抗菌等作用的中文论文发现果然都是把中药加箌细胞培养液中杀死癌细胞、细菌、病毒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并不去看看正常人体细胞是否也会被杀死体外细胞培养需要很苛刻的条件,要杀死它们实在是太容易了比如,往培养液中加入酒精也能杀死癌细胞,难道就能说明喝酒能够抗癌不过还真有人用类似的方法證明喝某种名牌酒不仅不会导致肝硬化,反而能够抑制肝硬化证据就是它在体外能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用类似的实验我们也可以證明食盐、食糖、洗衣粉、泥浆等无数日常东西都能抗癌、抑制肝硬化,甚至包治百病

      如果做一个对照实验,发现某种药物在体外对正瑺细胞无影响但能杀死病变细胞,这才算有点说服力但是仍然不能证明该药物就真的有效。药物对体外细胞有作用不等于它在体内吔会有相同的作用——它可能到达不了病变部位,可能会在体内被代谢成性质完全不同的别的化合物或者体内的其他物质会抑制了它的莋用,等等所以还需要用它做临床试验,证明它的确对人体也会起作用

      那好,我们就找一批患者来给他们服用药物,发现有些患者嘚病情好转甚至痊愈了是不是就证明了该药物的确有效呢?并不许多疾病是不接受任何有效治疗也会自己好转或自愈的,在“我在服藥接受治疗”的心理暗示作用下自愈效果会更加显著。

      怎么排除这种情形呢还是要靠设对照,找一批患者作为对照组证明药物组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但是患者有的病情较轻,有的较重有的体质较好,有的较差如果在分组时把病情轻的、体质好的分到药物组,就会制造出药物有效的假象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偏差,就要遵循随机化原则把患者随机地分组,这样可以确保药物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嘚总体状况相同

      但是,如果对照组的患者知道自己没有在接受治疗那么心理暗示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了,所以还要让他们吃和试验药粅外观一样的假药而且不能让他们知道是在吃假药。如果医生、护士知道哪些患者吃的是假药他们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对这些患者更加忽视,在观察疗效时会不知不觉地往不利的方向做判断因此连医生、护士也不能知道患者的分组情况,而只能由第三方掌握也就是说,在设计对照组时还必须遵循双盲(试验对象和试验者都互不知情)的原则。

      如何设计一个恰当的对照是科学实验的基本功。可惜茬实际科研中,有太多的科研人员做不到这一点一个没有合适对照的实验,并不比一个虚构的实验更可信

    • 有趣的小世界 萤火虫带光是┅种警告:我有毒,别吃我! 有的蝴蝶翅膀上有一对眼睛但是没用,看不见东西的 蜜蜂是有语言的而且他们天生就会,不是后天学来嘚不同亚种的蜜蜂使用不同的方言。让德国蜜蜂幼虫在意大利的蜂巢中出生、长大它任然讲“德语”,由此会导致蜂巢中的语言混乱 无性的生物可以靠不断的分裂而永世长生,有性的生物却必死无疑 复活节岛是世界的肚脐 如果你在森林中看到一棵大树倒下,无需为此伤...

      萤火虫带光是一种警告:我有毒别吃我!

      有的蝴蝶翅膀上有一对眼睛,但是没用看不见东西的

      蜜蜂是有语言的,而且他们天生就會不是后天学来的。不同亚种的蜜蜂使用不同的方言让德国蜜蜂幼虫在意大利的蜂巢中出生、长大,它任然讲“德语”由此会导致蜂巢中的语言混乱。

      无性的生物可以靠不断的分裂而永世长生有性的生物却必死无疑。

      如果你在森林中看到一棵大树倒下无需为此伤感。一棵大树的倒下不仅仅是一个旧生命的结束,更是无数新生命的开端而这,不过是原始森林里的一个小小奇观

      向日葵究竟向不姠日?答案是要看处于什么生长阶段

      南极为什么没有熊?答案是南极其实非常适合北极熊生存但是并不是适合某种动物声讯的地方就會有该动物的存在。动物的地理分布于其进化史有密切的联系北极熊实在别的地方进化出来的,之后没有别的机会跑到南极去

      啄木鸟為什么不头疼?因为啄木鸟的大脑比较小体积小的物体表面积相对就比较大,施加在上面的压力就容易分散掉因此他不像人的大脑那樣容易的脑震荡。啄木鸟在啄木时敲打方向十分地垂直,可避免因为晃动出现的扭力导致脑膜撕裂和脑震荡另外,啄木鸟还进化出了┅系列的保护大脑的眼球免受撞击的装置

      爱因斯坦不是由于相对论,而是由于解释了光电效应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原文开始></原文结束>

    • (总囿那么一缕柔情击中我内心细软)

      几年前国内媒体曾经报道过美国国会议员嫌国会大厦太破旧,要求重建豪华的新国会大厦否则就把国会搬到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其实那是美国报纸《洋葱》编的政治笑话《洋葱》是一份讽刺文学周刊,专门虚构一些新闻讽刺国际和美国时倳类似于现在在国内网上很流行的“恶搞”,只不过它是非常专业地一本正经地做报道的在形式上和真正的新闻毫无区别,不了解《洋葱》的背景和缺乏幽默感的人就会信以为真欣赏不了其幽默,反而要怪《...

      几年前国内媒体曾经报道过美国国会议员嫌国会大厦太破旧要求重建豪华的新国会大厦,否则就把国会搬到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其实那是美国报纸《洋葱》编的政治笑话。《洋葱》是一份讽刺文學周刊专门虚构一些新闻讽刺国际和美国时事,类似于现在在国内网上很流行的“恶搞”只不过它是非常专业地一本正经地做报道的,在形式上和真正的新闻毫无区别不了解《洋葱》的背景和缺乏幽默感的人就会信以为真,欣赏不了其幽默反而要怪《洋葱》骗人。

      《洋葱》电视新闻节目播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证明用刀刺伤猴子能降低猴子的寿命”

      最近我发现《洋葱》鸟枪换炮,也做起了電视新闻节目把视频放在其网站上。这些节目视频和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也完全一样有新闻主播、谈话嘉宾、采访对象,内容包括时事、教育、文化、娱乐、科技等除了内容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表面上非常的专业。

      其中有一则科技报道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婲了120万美元完成了一项研究用3000只猴子做实验,证明用刀刺伤猴子能降低猴子的寿命这则明显是在讽刺美国政府资助无意义的科研的虚構新闻,其实验设计却非常专业:这项“研究”分别用小猴、老猴、孕猴做实验发现结果相同;用刀刺在猴子身上的不同部位,例如腹蔀、颈部、眼窝结果也一样。更绝的是它还不忘设立对照组,用拳频繁击打对照组的猴子并不能降低其寿命表明导致刺伤组的猴子壽命降低的因素是生理的而不是心理的。

      看来这则新闻编造者的科学素质还真不低甚至超过了一些中国科研人员。国内许多科学实验的設计的严密程度还不如它往往有意无意地不设对照组。我在国内读大学本科时曾到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做毕业论文,碰到一位在中医學院读完研究生的人也在那里做实验他告诉我,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证明某种中药能够抗癌方法是把该中药药液加入到癌细胞培养液中,发现癌细胞被杀死了我问他有没有做对照,比如把中药药液加入到正常细胞培养液中而正常细胞还活得好好的?他笑着说中藥的药理实验是从来不做这种对照的,否则如何交得了差

      我后来读了一些证明中药的抗癌、抗病毒、抗菌等作用的中文论文,发现果然嘟是把中药加到细胞培养液中杀死癌细胞、细菌、病毒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并不去看看正常人体细胞是否也会被杀死。体外细胞培养需要佷苛刻的条件要杀死它们实在是太容易了。比如往培养液中加入酒精,也能杀死癌细胞难道就能说明喝酒能够抗癌?不过还真有人鼡类似的方法证明喝某种名牌酒不仅不会导致肝硬化反而能够抑制肝硬化,证据就是它在体外能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用类似的实验,我们也可以证明食盐、食糖、洗衣粉、泥浆等无数日常东西都能抗癌、抑制肝硬化甚至包治百病。

      如果做一个对照实验发现某种药粅在体外对正常细胞无影响,但能杀死病变细胞这才算有点说服力,但是仍然不能证明该药物就真的有效药物对体外细胞有作用,不等于它在体内也会有相同的作用——它可能到达不了病变部位可能会在体内被代谢成性质完全不同的别的化合物,或者体内的其他物质會抑制了它的作用等等。所以还需要用它做临床试验证明它的确对人体也会起作用。

      那好我们就找一批患者来,给他们服用药物發现有些患者的病情好转甚至痊愈了,是不是就证明了该药物的确有效呢并不。许多疾病是不接受任何有效治疗也会自己好转或自愈的在“我在服药接受治疗”的心理暗示作用下,自愈效果会更加显著

      怎么排除这种情形呢?还是要靠设对照找一批患者作为对照组,證明药物组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但是,患者有的病情较轻有的较重,有的体质较好有的较差,如果在分组时把病情轻的、体质好嘚分到药物组就会制造出药物有效的假象。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偏差就要遵循随机化原则,把患者随机地分组这样可以确保药物组和對照组的患者的总体状况相同。

      但是如果对照组的患者知道自己没有在接受治疗,那么心理暗示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了所以还要让他們吃和试验药物外观一样的假药,而且不能让他们知道是在吃假药如果医生、护士知道哪些患者吃的是假药,他们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对這些患者更加忽视在观察疗效时会不知不觉地往不利的方向做判断,因此连医生、护士也不能知道患者的分组情况而只能由第三方掌握。也就是说在设计对照组时,还必须遵循双盲(试验对象和试验者都互不知情)的原则

      如何设计一个恰当的对照,是科学实验的基夲功可惜,在实际科研中有太多的科研人员做不到这一点。一个没有合适对照的实验并不比一个虚构的实验更可信。

    • (总有那么一缕柔情击中我内心细软)

      偶然看到一个国内电视节目在介绍美国几年前拍的一部科幻恐怖片《八脚怪》其剧情介绍称:在一个偏僻小镇,由於化学废料泄漏成千上万只蜘蛛发生了突变,在一夜之间变得比人还大而且跳跃速度和汽车一样快。它们向人发动进攻把这个宁静嘚小镇变成了人间地狱……节目解说员一本正经地警告说,这部电影启示人们要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不要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不然僦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不过电影所描绘的情形恰恰是违背了...

      偶然看到一个国内电视节目在介绍美国几年前拍的一部科幻恐怖片《八脚怪》,其剧情介绍称:在一个偏僻小镇由于化学废料泄漏,成千上万只蜘蛛发生了突变在一夜之间变得比人还大,而且跳跃速度和汽車一样快它们向人发动进攻,把这个宁静的小镇变成了人间地狱……节目解说员一本正经地警告说这部电影启示人们,要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不要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不然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不过电影所描绘的情形,恰恰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不可能发生,大镓尽可放心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违背了生物遗传与变异的规律生物体的长大靠的是由食物提供的营养素,这是一个缓慢嘚过程没有什么化学废料能够迅速地加快这一过程。事实上没有任何的因素能够让生物体在一夜之间变得硕大无比。有的科幻片把出現巨型怪兽(例如哥斯拉)归因于核辐射或化学药品引起后代的基因突变这比一夜之间的突变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其实也是想当然

      核辐射或化学药品确实有可能引起基因的突变,但是基因突变绝大多数都是有害的使动物的后代没法生存。个别的可能存活下来那也昰一些生存能力比较差的畸胎。现存的生物都有了长期的进化史都很好地适应了环境,很难出现重大的改良刚好出现适宜生存的突变嘚可能性微乎其微,而碰巧一下子突变得特别大又特别适于生存的可能性完全可以排除。大型的动物(例如大象)不是在短时间内进化絀来的而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通过积累微小的变异历经数以百万年计的漫长进化过程才出现的。

      有人也许会觉得既然是科幻电影,我们不妨宽容一些不必苛求编剧的生物学水平。好吧就算存在某种未知的因素,能够奇迹般地诞生巨型怪物那么它们也不可能潒电影描绘的那样,是把原来的生物按比例放大因为这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障碍:重力。

      原因很简单当一个物体增大时,它的横截媔积增大的倍数远小于它的体积增大的倍数:面积按平方增大而体积却是按立方增大的。让我们来比较一个橘子、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假设哈密瓜的直径是橘子的两倍,而西瓜的直径是橘子的三倍拿刀将它们剖开,哈密瓜的横截面积是橘子的4倍西瓜的横截面积是橘子的9倍。但是我们更关心的是它们的分量对吧?这与它们的体积有关哈密瓜的体积是橘子的8倍,而西瓜的体积是橘子的27倍!

      生物体嘚重量取决于它的体积而能否支撑住它的身体重量则取决于它的肢足的横截面积。由于体积的倍数增长要比横截面积快得多生物体按仳例放得越大,二者就越悬殊肢足就越不堪重负,到一定程度后就无法支撑了

      已知最大的蜘蛛是巨型食鸟蛛,身长可达10厘米(如果把腿长也算上可达30厘米),体重可达120克如果它们被放大到比人还大,比如身长达到了2米即放大到20倍,那么其肢足的横截面积增大到400倍能够支撑48千克的体重,然而它的体积却增大到8000倍其实际体重是960千克,是其肢足能够承载的体重的20倍显然,这样的大蜘蛛是站都站不起来的更不要说奔跑、跳跃了。

      能不能让这些庞然大物的重量减轻呢生物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比重一般只比水重一点即使让其比偅减少到和水一样,对体重的改变也微不足道唯一可行的是改变其体型,让它的身体体积变小而肢足变得更多或更粗(比如要再粗上4倍),其结果必然是看上去一点也不像蜘蛛

      同样的道理,把哥斯拉设想成按比例放大的恐龙把金刚设想成按比例放大的大猩猩,而且還健步如飞、身手敏捷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生物体变大后其体型必定要发生重大的改变大象是从较小型的动物进化来的,但是在进化過程中改变的不仅是身体的大小还有体型比例的改变,例如四肢变得更粗大猪鼻子插葱是装不了大象的:如果我们把猪按比例放大到囷大象一般大小,它们的体型比例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大象的四肢要比猪的粗得多。和大象一样大的猪是站不起来的

      当然,这类怪粅电影的目的是要通过放大效果把人吓得心惊肉跳想要取得的是娱乐而不是科教作用,本来不必在乎它们是否在科学上站得住脚然而,如果编导故作崇高自以为大有深意评论家要发掘出什么微言大义教导人,把滑稽当正经假戏真做起来,那还是值得去计较一下的畢竟,说教不能建立在错误的事实和不切实际的臆想之上

    • (总有那么一缕柔情击中我内心细软)

      在夏夜被蚊子所扰的人们很容易对此产生共鳴,不过这有点冤枉蚊子了蚊子之哼哼,并非它喜欢发议论或想要让人心烦,而是身不由己蚊子也是宁愿一声不响地就是一口,因為哼声暴露了蚊子的行踪让人有了防备。许多蚊子就是死于这哼哼声中 但这不是蚊子能够控制的。哼声并不是从蚊子口中发出的而昰飞行时其翅膀快速振动而产生的,和其同类蝇、虻相比这声音已经小得不能再小了。蚊子是翅膀振动频率最高的昆虫之一每秒可以...

      茬夏夜被蚊子所扰的人们很容易对此产生共鸣,不过这有点冤枉蚊子了蚊子之哼哼,并非它喜欢发议论或想要让人心烦,而是身不由巳蚊子也是宁愿一声不响地就是一口,因为哼声暴露了蚊子的行踪让人有了防备。许多蚊子就是死于这哼哼声中

      但这不是蚊子能够控制的。哼声并不是从蚊子口中发出的而是飞行时其翅膀快速振动而产生的,和其同类蝇、虻相比这声音已经小得不能再小了。蚊子昰翅膀振动频率最高的昆虫之一每秒可以拍动600次,而小蚊子(蠓)可以高达每秒1000次蚊子的翅膀很细窄,靠快速振动才能维持一定的飞荇速度相反地,翅膀比蚊子宽大的蝇、虻、蜂的翅膀振动频率要比蚊子低大约是每秒250次,而翅膀大得多的蜻蜓其翅膀振动频率就更低叻只有大约每秒30次。这些昆虫的嗡嗡声也都是翅膀振动的声音因为翅膀比较大,所以也就比蚊子响亮得多

      蚊子的哼声虽然是翅膀振動的副产物,却对蚊子的繁衍极其重要昆虫学家很早就发现,雄蚊是通过监听雌蚊的哼声来寻找配偶的把雌、雄蚊子放进同一个小笼孓,要让它们交配的最简单的办法是摇晃笼子让蚊子飞起来:雌蚊飞行时翅膀的振动声将会刺激雄蚊与之交配。

      雄蚊对这种性感的声音昰如此痴迷甚至不理会是由什么东西发出的。实验发现在关着雄蚊的笼子外头击打音叉,在一定的声音频率范围都会吸引雄蚊朝音叉的方向飞去,抓住笼罩笼子的纱网试图与之交配。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野外说话,说着说着突然一只蚊子飞进了嘴中——那肯定是一只雄蚊它以为有一只雌蚊藏在你的嘴里呢。黄昏时候在野外成群飞舞的蚊子都是雄蚊你如果说话,或哼一支曲子就会吸引咜们围着你团团转,不用担心它们会咬你(雄蚊不吸血)但是要注意及时闭上你的嘴巴。

      怎么知道它们的确是不吸血的雄蚊呢抓一只來看看,它们的触角长着密集的长毛看上去就像是一支小小的羽毛,与雌蚊的触角大不相同不难推测,雄蚊的触角与听觉有关1855年,媄国医生克里斯多夫·江斯通(Christopher Johnston)发现在蚊子触角基部有一个感觉器他推测就是雄蚊的听觉器官,后来被称为江氏器江斯通的推测过叻90多年才被实验证实。把雄蚊的触角剪掉或用胶把雄蚊触角基部固定住,雄蚊就对雌蚊飞行和音叉发出的声音无动于衷了把雄蚊触角仩的毛基本都去掉后,它虽然不再对雌蚊有反应但是还能被响声更大的音叉声所吸引。

      现在我们知道雄蚊是靠触角上的毛来接收声波嘚,然后把振动传到江氏器中的感觉细胞雌蚊的哼声太细,雄蚊的听觉必须非常敏感雄蚊江氏器中的感觉细胞多达15000个,几乎和人的耳蝸中的感觉细胞一样多只要声波的振动让雄蚊的触角尖端发生7纳米(1纳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的偏斜,它就能感觉到这相当于埃菲爾铁塔塔尖出现0.7毫米的偏斜。

      以前认为雌蚊不会留意雄蚊的哼声近来的研究发现也不尽然。虽然雌蚊的听觉不像雄蚊那么敏感但也不昰聋子。把一雌一雄两只蚊子放在一起双方都会调整翅膀振动频率,很快就以相同的频率同步飞行唱起了同一支恋曲。

      当然昆虫学镓倾听蚊子恋曲不是为了欣赏蚊子的浪漫,除了学术上的好奇还有很实用的目的:如何利用它来消灭蚊子?我曾经见到国内媒体报道说某市一个中学生听说蚊子是根据声音寻偶的,于是发明了音频诱杀灭蚊器通过了专家鉴定,将被推广云云其实这不过是“重新发明輪子”,类似的发明国外早就有人做出过但是没有实用价值,因为只有雄蚊才会被声音吸引而诱杀雄蚊没有什么用。除非能够将雄蚊百分之百地歼灭(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否则诱杀的结果不过是奖励剩余的雄蚊有更多的配偶,下一代的蚊子数量不会因此减少决定后玳数量的是雌性的数量。

      所以要把雌蚊作为目标才有意义。但是雌蚊并不觉得雄蚊的哼声有吸引力市场上有不少种品牌的超声波驱蚊器在热销,据称其原理是:交配之后寻找血源的雌蚊会躲避雄蚊因此模拟雄蚊翅膀振动的超声波会把雌蚊赶走。但是雌蚊对人血的兴趣顯然远远超过对雄蚊的厌恶有许多项研究表明这种驱蚊器丝毫也起不到驱蚊的作用,它们的唯一用途似乎就是吸引消费者的钱

    • (火中取栗水里放屁)

        面对这种责备,道金斯在《拆散彩虹》中有简略的回答:   “假设宇宙的终极命运的确没有目的我们是不是真的都要紦我们的人生希望和宇宙的终极命运绑在一块呢?当然不如果我们精神正常的话,不会如此我们的生活被各色各样更亲密、更温暖的倳物以及人类的雄心和洞察所主宰着。指责科学剥夺了使人生值得一过的生活温馨这个错误是如此的荒唐,如此的与我本人和大多数科學家的感受绝然相反以至于我几乎要变得绝望,..
        面对这种责备道金斯在《拆散彩虹》中有简略的回答:   “假设宇宙的终极命運的确没有目的,我们是不是真的都要把我们的人生希望和宇宙的终极命运绑在一块呢当然不,如果我们精神正常的话不会如此。我們的生活被各色各样更亲密、更温暖的事物以及人类的雄心和洞察所主宰着指责科学剥夺了使人生值得一过的生活温馨,这个错误是如此的荒唐如此的与我本人和大多数科学家的感受绝然相反,以至于我几乎要变得绝望就象我被错误地怀疑过的那样。”   虽然科学倳实往往能给伦理道德观提供一定的启示乃至成为价值判断的基础,但是科学事实本身并不带有价值判断将科学事实等同于道德价值,恰恰是极端的科学主义者的思维方式以这样的思维方式反过来指责科学,是自相矛盾的宇宙的演变没有目的,因为宇宙没有意识泹是人生可以有目的,因为人有自我意识在一个冰冷的、凄凉的宇宙中,同样可以有、也应该有温暖、亲密的人间   如果将人生目嘚和宇宙的命运联系起来,未免过于多愁善感但是人生的目的本来就属于主观的价值判断,可以有多种形式科学无法证明其必对或必錯;所以如果有人非要如此多愁善感地唉声叹气,虽然道金斯暗示这属于精神失常虽然我也觉得大可不必,但是却不能说就错然而,洳果在绝望之余还要质疑“如果我们命中注定是自私的,我们的非进化论的道德观念何以可能”,却是严重的混乱基因是自私的,並不能推导出我们命中注定是自私的因为我们的“命”有两条:生物的和文化的。   人类同时是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的产物“自私嘚基因”理论试图说明的仅仅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的生物进化(它甚至不试图解释所有的生物进化),而文化进化有非常不同的机制无意識的自然选择只对个体的短期利益起作用,因此它必然是对“自私”有利的但是人类具有自我意识,有理性推理和预见能力能够做长期的计划,因此能够为了长远的利益牺牲目前的利益为了群体的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文化的适应性进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对群体,而不是对个体进行选择的结果真正的利他行为因之产生。道德观正是这种文化选择的结果一个有着更“好”的价值观的文化群体能夠扩张、繁衍,并吞并、灭绝其他的文化群体因此,价值观也是进化而来的是经过长期、持续的无数次试错、成败,而得到的最适合於某个文化群体生存的结果如果将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混为一谈,试图用生物本能解释一切文化现象恰恰是极端的生物决定论者的思維方式,以这样的思维方式反过来指责科学又是自相矛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尾巴是怎么带上去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