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端滤波器电路是电容吗

л型滤波器电路其实是一种二级滤波器电路,第一级电容和前级(一般是电源)的输出阻抗构成一级滤波,初步滤除交流分量,由于电容对交流纹波来说仍存在阻抗且前级的阻抗较小,所以经一级滤波后仍残余有一定的交流分量;再经由R和二级的电容组成第二级滤波再次减小纹波。经二级滤波后残余的紋波就相对较小了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任纪兰推荐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电磁兼容正是欠缺的,也正打算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指点不敢 来交流的 有交流才有进步~

1,电阻电感,电容在高频下各种寄生参数的影响不可忽略了。先说电阻:电阻也有EMI的限制A,由于绕线存在电感所以绕线电阻不适合高频应用。B电阻的两端存在电容,在极高频应用中这个寄生电容的影响不鈳忽视。C电阻,还要注意到过电压应力

随着频率的增加,电感的电抗性线性增加但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因为电感存在寄生电容
频率到一定程度,会呈现电容的特性而这个分界的频率就是自谐振频率。
电感的寄生电容可以等效为与电感并联
如何减小这个寄生电容?

如何减小这个寄生电容
这不是从娘胎带来的么?
如果说如何减少这个寄生电容效应是不是合适点

从娘胎带来说的是不可避免,但大尛可以限制
只要知道了这个寄生电容的来源,就有相应的办法来减少它

变压器的漏感是不是娘胎里带来的?能不能通过合理的绕制工藝来减少

这个有差别吧,能说漏感是寄生参数吗是因为绕制工艺带来的吧~,应该是后天的不足先天的不足,只能在先天那里找克服嘚方法后天能做的只是弥补~

下面看看如何来减小电感的寄生电容~
首先我们要知道寄生电容的来源,来自下面两个:
1每圈之间的电容C1;
2,导线与磁芯之间的电容C2
磁芯为非导体时,C1为主要因素;磁芯为导体时C2为主要因素。
当磁芯是非导体时寄生电容与线圈的绕制方法關系密切。
当磁芯是导体时首先要设法减小导线与磁芯之间的电容。
然后可采用下面的方法来减小:
1采用多个电感串联;
4,多层绕制:向一个方向绕,边绕边重叠,不要绕完一层后,再往回绕
5,起始端与终止端的距离要尽量大即它们的夹角尽量大。

关于电阻和电感的已經结束了,下面是电容~
与电感类似在低频下,是电容特性;在高频下就呈现电感特性了
既然电容的非理想性不可忽略,该如何克服呢下面的大电容并小电容就是个方法。

并联小电容克服寄生电感~
容性阻抗和感性阻抗 中和中和呵呵

今天有人在Q上说最好能上些图,更直觀~这里补上几个图吧~

关于电容的等效电路和特性图:

第2种方法分组绕制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将一个磁环分成几个部分各自绕?

每段的电容量较小总的寄生电容是两段上的寄生电容的串联,总电容量比每段的寄生电容量小

匝与匝之间的电容等效值很小的,是串联关系;层與层之间的电容影响比较大是并联关系。

你好前辈:弱弱的问一句随着频率的增加,电感的电抗性线性增加电容的容抗随频率的增加则减小,那问神马频率到一定程度会呈现电容的特性?请解释一下吧。

这个频率就是自谐振频率啊~

呵呵,当频率增加到无穷大电感=开路电容=短路。

一起来学习的不是大师~

看帖最好完整的哦,我29楼已经说明了不然白说了,我心理上有点打击的~

。让楼主伤心叻。。问个问题当需要把两个电解电容串联使用时,一般要给每个电容上并联分压电阻请问,分压电阻的原理是怎样的呢

恩。。我也知道他是均压电阻但就是不知道他是凭啥均的,仿真也没仿出来而且均压电阻一般都选K级别的,和电容的ESR并起来总的阻抗应该昰由ESR来决定的所以,即使选的两个均压电阻阻值相同我还是没想通咋均压呢?让前辈见笑了。

均压电阻是给电容放电用的,如果沒有容量的偏差,电容不能完全放完电的

9电源线滤波器电路的错误和正确安装

在实际应用中,滤波器电路的性能与其安装方式有很大嘚关系如果安装方式不对,即使设计很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滤波器电路与电源端口之间的连线过长过长会导致:

1,外面沿电源线傳进设备的干扰还没有经过滤波就已经通过空间耦合的方式干扰到线路板了,造成敏感度的问题 2,线路板上产生的干扰可以直接耦合箌滤波器电路的外侧传导到机箱外面,造成超标的电磁发射(包括传导和辐射)

有时候不得已,需要这个线长一些经常必须在线的末端再加一些滤波器电路。

这根线都成了“天线”了~

是啊你是希望越短越好,但是客户的系统却希望长一点好便于他的安装,所以经瑺看到在线上裹几个很大的磁环有时还要加一些X电容。

5106兄这帖子真长
我为了找最新的回复,从头到尾找了好几遍看的眼花都没找到。
希望管理员可以改改寻找的方法

1。最新的回复点了一次最新的回复就不见了~ 只能按楼层来找,很不方便~

2查看对我的回复,只能跳

這个的错误是滤波器电路的金属外壳没有直接安装在机箱上没有实现滤波器电路接地吧。

从222楼的图可以看出外壳已经有接地了,只是圖里没有画出来这个是疏忽。

滤波器电路的输入输出线靠得过近会导致的问题:高频电磁干扰的空间耦合。因为输入线和输出线之間有较大的分布电容形成耦合通路,使电磁干扰能量实际将滤波器电路旁路掉特别是在高频段,滤波效果变差

ying尽量缩短滤波器电路嘚接地线,滤波器电路的接地点应和设备机壳的接地点取得一致

滤波器电路通过细线接地会导致高频效果很差。
滤波器电路的金属外壳偠大面积地贴在金属机箱的导电表面上

这种方式,将滤波器电路的输入和输出分别在机箱金属面板的两侧直接安装在金属面板上,使接触阻抗最小并且利用机箱的金属面板将滤波器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隔离开,防止高频时的耦合

下载下来先看看再说,好好学习謝谢兄弟的资料分享。

不知道你们注意没有上面的为什么错误,错误点正确点?知道的可说说等会儿我会分析下~

这些都是死穴,等待兄台来解~

楼主都在220楼的图底下解释了。

只看“最新回复”惹的~

至此关于滤波器电路的其中几个认识都说完了,不再增加新的

通过整理这些,我自己也受益不少后面会继续关注此帖,大家可互相交流~

这个帖子该加精华了,对于滤波器电路又长知识了!

同意绝对嘚精华帖,对滤波器电路理论学习的好帖加分。

啥时候有你们这样深厚的知识啊,学习学习在学习!为你好贴子顶起来!

其实做多了E MI僦会发现很多解决EMI的方法其实可以当着我们一条河流,缺口用水泥还是泥巴都可以堵住但是用水泥最好 可以唱时间堵住,还有就是把河道变窄这样流出去的水也很少 想多了就发现 我们搞的设备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遇到的东西

楼下的师傅们,我司专业做全系列贴片电容嘚有需要的可以找我,可以提供样品测试

DC-DC输出滤波电路怎么设计可否指点一下!好迷茫啊!第一次做这个!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为了提高滤波效果解决π型RC滤波电路中交、直流分量对R的要求相互矛盾的问题,在RC电路中增加了有源器件-形成了RC有源滤波电路。常见的RC有源滤波电路如图Z0716所示


  它实质上是由C1、Rb、C2组成的π型RC滤波电路与晶体管T组成的射极输出器联接而成的电路。该电路的优点是:
  1.滤波电阻Rb 接于晶体管的基极回路兼作偏置电阻,由于流过Rb 的电流入很小为输出电流Ie的1/(1+β),故Rb可取较大的值(一般为几十k Ω),既使纹波得以较大的降落,又不使直流损失太大。
  2.滤波电容C2接于晶体管的基极回路,便可以选取较小的电容达到较大电容的滤波效果,也减小了电容嘚体积便于小型化。如图中接于基极的电容C2 折合到发射极回路就相当于(1+β)C2的电容的滤波效果(因 ie = (1+ β )ib之故)
  3.由于负载凣接于晶体管的射极,故 RL上的直流输出电压UE≈UB即基本上同RC无源滤波输出直流电压相等。
  这种滤波电路滤波特性较好广泛地用于一些小型设备之中。
  复式滤波电路常用的有LCГ型、LCπ型和RCπ 型3种形式如图Z0715所示。它们的电路组成原则是把对交流阻抗大的元件(如電感、电阻)与负载串联,以降落较大的纹波电压而把对交流阻抗小的元件(如电容)与负载并联,以旁路较大的纹波电流其滤波原悝与电容、电感滤波类似,这里仅介绍RCπ型滤波。


  图Z0715(c)为RCπ型滤波电路,它实质上是在电容滤波的基础上再加一级RC滤波电路组成的其滤波原理可以这样解释:经过电容C1滤波之后,C1两端的电压包含一个直流分量 与交流分量 作为RC2滤波的输入电压。对直流分量而言C2 可視为开路,RL上的输出直流电压为:
  对于交流分量 而言其输出交流电压为:


  由式可见,R愈小输出的直流分量愈大;由式 可见,RC2愈大输出的交流分量愈小。滤波效果愈好所以R受两方面的制约,只能兼顾选择这种滤波电路较单电容滤波效果好,、但也只适用于負载电流不大的场合


  带电感滤波的全波整流电路如图Z0713 所示。滤波元件L串在整流输出与负载RL之间(电感滤波一般不与半波整流搭配)其滤波原理可用电磁感应原理来解释。当电感中通过交变电流时电感两端便产生出一反电势阻碍电流的变化:当电流增大时,反电势會阻碍电流的增大并将一部分能量以磁场能量储存起来;当电流减小时,反电势会阻碍电流的减小电感释放出储存的能量。这就大大減小了输出电流的变化使其变得平滑,达到了滤波目的当忽略L的直流电阻时,RL上的直流电压UL与不加滤波时负载上的电压相同即UL   電感滤波原理,也可以用电感对交、直流分量感抗不同使直流顺利通过,使交流得受阻的原理来解释
  与电容滤波相比,电感滤波囿以下特点:
  1.电感滤波的外特性和脉动特性好其外特性和脉动特性如图Z0714 所示。UL随IL的增大下降不多基本上是平坦的(下降是L的矗流电阻引起的);S随IL的增大而减小。
  2.电感滤波电路整流的导通角 θ=π。
  3.电感滤波输出电压较电容滤波为低故一般电感濾波适用于输出电压不高,输出电流较大及负载变化较大的场合
  整流电路虽然可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但其脉动成分较大在一些偠求直流电平滑的场合是不适用的,需加上滤波电路以减小整流后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
  一般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的大小用脉动系數来表示:

  其中基波最大值为0.6U2直流分量(平均值)为0.9 U2,故脉动系数S≈0.67 同理可求得半波整流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为S=1.57,可见其脉动系数是比较大的一般电子设备所需直流电源的脉动系数小于0.01,故整流输出的电压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一方面尽量降低输出电压中的脉動成分,另一方面尽量保存输出电压中的直流成分使输出电压接近于较理想的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这一措施就是滤波
  最基本的濾波元件是电感、电容。其滤波原理是:利用这些电抗元件在导通期间储存能量、在截止期间释放能量的作用使输出电压变得比较平滑;或从另一角度来看,电容、电感对交、直流成分反映出来的阻抗不同把它们合理地安排在电路中,即可达到降低交流成分而保留直流荿分的目的体现出滤波作用。
  常用的滤波电路有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两大类其中无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包括倒L型LC滤波π型LC滤波和π型RC滤波等)。有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是有源RC滤波
  半波整流电容滤波电路如图Z0710所示。其滤波原理洳下:


  电容C并联于负载 RL的两端uL=uC。在没有并入电容C之前整流二极管在u2的正半周导通,负半周截止输出电压uL的波形如图中红线所礻。并入电容之后设在 ωt=0时接通电源,则当u2由零逐渐增大时二极管D导通,除有一电流iL流向负载以外还有一电流iC向电容C充电充电电压uC嘚极性为上正下负。如忽略二极管的内阻则uC 可充到接近u2的峰值u2m。在u2 达到最大值以后开始下降此时电容器上的电压uc也将由于放电而逐渐丅降。当u2<uc时D因反偏而截止,于是C以一定的时间常数通过RL 按指数规律放电uc下降。直到下一个正半周当u2 >uc时,D又导通如此下去,使輸出电压的波形如图中蓝线所示显然比未并电容C前平滑多了。


  全波或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的原理与半波整波电容滤波基本相同滤波波形如图Z0711 所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加了电容滤波之后输出电压的直流成分提高了,而脉动成分降低了这都是由于电容的儲能作用造成的。电容在二极管导通时充电(储能)截止时放电(将能量释放给负载),不但使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增大而且使其变得仳较平滑了。
  2.电容的放电时间常数(τ=RLC)愈大放电愈慢,输出电压愈高脉动成分也愈少,即滤波效果愈好故一般C取值较大,RL也要求较大实际中常按下式来选取C的值:
  3.电容滤波电路中整流二极管的导电时间缩短了,即导通角小于180°。而且,放电时间常数越大,导通角越小。因此,整流二极管流过的是一个很大的冲击电流子的寿命不利,选择二极管时必须留有较大余量。


  4. 电容滤波電路的外特性(指UL与IL之间的关系)和脉动特性(指S与IL 之间的关系)比较差如图Z0712 所示。可以看出输出电压UL和脉动系数S随着输出电流IL 的变化洏变化当IL=0(即RL= ∞ )时,UL = U2(电容充电到最大值后不再放电)S = 0。当IL增大(即RL减小)时由于电容放电程度加快而使UL下降,UL 的变化范围在 U2 ~0.9 U2之间(指全波或桥式)S变大。所以电容滤波一般适用于负载电流变化不大的场合。
  5.电容滤波电路输出电压的佑算如果电容濾波电路的放电时间常数按式GS0714或GS0715 取值的话,则输出电压分别为:
  电容滤波电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应用较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滤波器电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