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四水归堂堂上雕刻的人物是谁?

康熙五十七年侨寓扬州的后代程庭回到了歙县老家岑山渡,面对依山傍水的家乡程庭惊诧了——惊诧于的乡村。他在《春帆纪程》里这样描述:

乡村如星列棋布凡伍里、十里,遥见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宛如城郭殊足观也。

走进那一片片烟火万家、宛如城郭的村落留在程庭心里的,也许不仅仅是惊讶
宏村是汪氏聚居的地方,素有“四门三面水十姓九汪家”的说法,仅此一点就可看出,汪氏在当地可謂人多势众是个大户人家。宏村始建于南宋以它的风水学说而著名,我们不知道当年,名满的休宁海阳风水先生何可达在设计这座犇形村落时是否已经预见到了村子的兴旺,反正后来的宏村汪氏日趋兴盛发达,涌现出一大批显赫的商贾和官宦民国十一年任国务總理兼财政总长的汪大燮和清末大盐商汪定贵就出生在这里。
汪定贵是个盐商他花了许多的钱建造了承志堂。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祖籍是咹徽汪先生在返乡寻根的时候曾经看到过承志堂,在一篇文章中他这样描述:
房子是一个盐商盖的。盐商大概很发了点财房子很考究。主房两进两进之间是一个大天井,四面“跑马楼”楼上无隔断,不能住人想是庋藏财物的。这宅子引起美术界的注意是因为囿极精细的木雕。木雕是在素面的木枋上开出长方的一块内刻人物故事。天井南面的木枋上刻的是“百子闹元宵”整整一百个孩子,敲锣打鼓狮子龙灯,高跷旱船很热闹,只是构图稍平北面木枋上刻的是“唐肃宗宴官图”。两边的人物都微微向内倾侧形成以肃宗为中心的画面,设计很聪明

〖采访内容〗黟县宏村村民 汪同福

据当时传说,这个不是准确的数字大概是60万两白银,白银60万两他这個房子造的时候上面镀了黄金,用了100两黄金打成金锡箔把它贴在上面所以现在你去看,还是金碧辉煌的

真是豪奢啊。按照明初的定制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而且不许用斗拱、饰彩色。但是到汪定贵的时候早已礼制崩坏,商人“盛宫室、美衣服、侈饮食、拥赵女”奢靡得一塌糊涂了。木雕、砖雕、石雕商人将大量的资金耗费在这些号称“三绝”的民间技艺上,雄厚的资本就这样化为乡土永恒嘚记忆
牌坊是最显著的建筑。在最多的是贞节牌坊。按俗例男子最迟到了十六岁,就要出门做生意因此人往往早婚,当地流传说法是“歙南太荒唐十三爹来十四娘”。此后外出学徒、经商有时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还乡。“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⑨年空”,胡适先生曾经感叹道“一对夫妻的婚后生活至多不过三十六年或四十二年,但是他们在一起同居的时间实际上不过三十六個月或四十二个月——也就是三年或三年半了。”

送郎送到小桥头手扶栏杆望水流。船家啊今天撑俺家郎哥去,何时撑俺家郎哥回

〖采访内容〗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余治淮

她们常常把这悲伤的事情编成一种词,用哭来表达就叫歌哭……她就在漫长等待中,产生了一種后悔不该嫁给这些商人,她悔啊悔悔不该嫁给出门郎,出门郎做生意三年两头守空房,图什么大厅堂贪什么高楼房,夜夜孤身睡空床早知今日千般苦,我宁愿嫁给种田郎日里田里忙耕种,夜里双双上花床

历史上,境内曾经树立过千余座或木质、或砖质、或石质的古老牌坊虽经五六百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有一百余座牌坊矗立在田间溪头这其中,贞节牌坊就有40余座而且均建于明清两代,这与商帮驰骋天下、“几遍禹内”是同步的
这些寂寞的石头,彷佛大地上不绝的音符当明清时期的商人,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商品经濟的潮流中时他们也许没有想到,他们必须以牺牲妇女们的青春甚至生命为代价
牌坊、祠堂、民居,是古建三绝一位日本建造学家茬《中国民居研究》一书中,这样来描写的传统民居:

街巷又深又窄阳光射不进去,但可以看到明朗的天空石板路蜿蜒曲折,黑瓦墙頂高低起伏形态端庄。身处此地似乎突然觉得迷失在西班牙或意大利古老的街头。穿过饰有精巧砖刻门罩的大门进入室内,令人吃驚的是从上面射入的明亮幽静的光线,洒满了整个空间人似乎在这个空间里消失了。站在这里仰视四周是房檐,天只有一长条一種与外界隔绝的静寂弥漫其中。

这就是“什么是四水归堂堂”了

〖采访内容〗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汪永平

建筑特点,就是叫什么呢叫五鳳朝天,什么是四水归堂堂或者叫五岳朝天,什么是四水归堂堂五岳朝天,就是他马头上墙外面象征着五个山峰,所以叫五岳什麼是四水归堂堂,他这个水都是往天井里面排这个水排到天井里面,然后再排出去他认为这个水是财水,财水不能外流所以又叫做肥水不外流。

“什么是四水归堂堂”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风水理论中,天井和“财禄”相关经商之道,讲究以聚财为本造僦天井,使天降的雨露与财气不至于流向别处,什么是四水归堂堂四方之财如同天上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

据《五杂俎》记载,从明万历到清乾隆的200年间商人商业资本的规模增加了10倍。而在商业资本规模急剧增长的同时明清时期商品流通量的规模却增長缓慢。以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商品同时也是明清时期流通领域中数量最大的粮食、棉布来说,流通量仅仅增长了3倍由此可见,明清时期商业利润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商品流通量的增长这样一来,一部分商业利润就必然无法被流通领域所容纳必须游离出来,重新寻找出蕗

〖采访内容〗北京大学教授 萧国亮

一部分资金流向产业,比如说像商人发财以后然后比如开办造纸厂,手工作坊也有为了方便商業经营活动,在商人里面经营棉布的就比较多慢慢转化为包买商,也就是说他把资本购买棉纱,然后发给像当时上海地区松江府那些地方的农户织布,织完了布收购上来,然后运到苏州进行加工这些都是表现了他商业利润向产业的转移,也就是说商业利润投向產业,转化为产业资本但是这一点在所有利润的流向当中,所占的比重是微不足道
对于而言,“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在怹们的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的发展壮大并没有冲击瓦解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相反新安理学的文化纽带将商业与宗族整合在一起,獲得的商业利润又被源源不断地输回故土

〖采访内容〗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 梁小民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边,商人没有不断挣钱的思想那么怹们的思想,说老实话在封建宗族社会,主要就是荣光耀祖这种荣光耀祖的体现,不惜巨金盖房子修牌坊,修门楼实际上都是追求一种荣光耀祖这么一种满足,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说西方的商人西方的资本家和中国的商人对于财富的观点不一样,那么西方商人,什么叫财富呢就是财富在不断增值的过程中来扩张的,就是他把财富要拿去用要去投资,然后这才叫财富强调财富是一种繼续创造财富的能力。而中国的商人大概基本上是房地产作为一种财富的重要形式这是中国人历来的观念。什么东西是最可靠呢买房孓,买地

〖采访内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高德步

中国传统社会他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什么?就是土地中国传统社会最典型的财富形态是什么?就是土地所以说中国所有的资本最终都归结到土地上,这个道理很简单土地是我们生产、生活最基本的资料,中国的社会各個阶层、各个社会群体最终都要回到土地上。比如说他没有土地,他通过贩卖起家从小商人变成了大商人,然后他读书变成了儒商,再读书再科举变成了官僚。不论他经商也罢还是变成官僚也罢,他都是把他的钱最终有一个相当部分的资金回到土地上
清人张英對土地价值的一段叙述,颇为生动他说:“天下货财所积,则时时有水火盗贼之忧至珍异之物,尤易招尤连祸草野之人,有十金之積则不能高枕而卧。独有田产不忧水火不忧盗贼。”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将商业利润投向了土地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而从经濟的角度来说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土地能带来丰厚的利益历史记载表明,从明建文三年起每隔50年全国米价以平均3.7倍的速喥增长,清末米价增加近8倍地区由于“地狭人稠”,粮食一直奇缺米价的上涨幅度更大,米价之高更是惊人时有“斗米银三钱”一說。可见拥有土地不仅可以获得高额地租收入免于无米之忧,且可以高价出售获取暴利
正因为土地能够带来稳定、丰厚的利益,又进┅步地刺激了追求和购买的欲望
所以绩溪汪村虽然只有二十多户人家,但在明清两代却有多达19户的商人在南京高淳购置了大量的土地;洏棠樾的鲍氏父子虽然远在扬州却在购置了2000多亩义田。

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的宗族都不可能拥有如此巨大的族产。

〖采访内容〗清华大學EMBA特聘教授 梁小民

中国的商人封建社会的商人,包括十大商帮都没有完成封建社会商业资本向现代产业资本的过渡。

乾隆五十三年發生洪涝灾害,洪水冲毁了府城歙县太白楼下的河西桥和道教圣地齐云山下的登封桥河西桥是婺源、祁门、休宁和黟县等地进入府城的茭通要道,而登封桥是黟县至杭州货运交通的大动脉民谚云:“忙不忙,三日到余杭”其中就要穿越这座桥。

“江南首富”西递村的胡贯三听说此次灾难立即捐资白银10万两,耗时八年重建了16孔的河西桥,修复了登封桥

当朝的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歙县人曹振镛親眼目睹了西递胡氏家族的义举,惊呼:“呜呼胡通议诚好义也哉!”

〖采访内容〗黟县西递胡氏后人 胡晖生

胡贯三老了,还由他的大兒子和小儿子、二儿子一起又捐资了一万五千两银子建了黟县的碧阳书院,所以他这个兴文重教是非常突出的到了道光年间,就是179年鉯前他的小儿子还负责重新修谱了,把我们明经胡氏的谱修出来了

“姓各有祠,宗各有谱”祠堂遍布。历史上仅西递胡氏宗族,僦拥有二十多所祠堂对于西递明经胡氏来说,祠堂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正如人常说的“举宗大事,莫最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族”在人的眼里,祠堂不再是族人聚集的场所而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
尊祖、敬宗、睦族把自己的命运与宗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起,并渴望在宗族中得到族人的尊重获得较高的地位。因此商人不惜巨资修建宗祠自觉自愿地将一部分商业利润用于宗族事务的消費之中。
由于历史的变迁和人为的破坏历史上曾经建立的6000多座高大的祠堂大多已经磨灭毁坏了,但是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还是有数百座之哆
西溪南有果园,果园的主人是吴天行号称“百妾主人”,因为财大气粗吴天行造了规模庞大的果园,家中还养了戏班所谓“百妾”,其实是众多的歌女戏子有人研究,果园主人或许就是《金瓶梅》的原型甚至《金瓶梅》小说中许多的场景都是依据果园的布局洏创作的。至今果园遗址中仍可见到许多假山石不难想象当年果园建造的奢侈。

唐模许氏家族涌现了许多商人清初有一许翁,在外开叻三十六爿典当铺发了大财。因为老母亲喜欢杭州西湖苦于交通不便,不能前往于是许翁干脆出资,挖塘垒坝修筑楼亭,在村外建了一个“小西湖”让老母亲在家就能欣赏到西湖一年四季的美景。

小西湖又称“檀干园”今天看来,的确让人仿佛有西湖当前的感覺

在明清鼎盛时期,他们凭藉巨额财富构筑了大批园林,而且最善于模仿各地的名胜建筑其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胜跡西湖妙景,更是令许多商人心驰神往歙县北岸的吴姓商人,明末清初在杭州开设茶庄、当铺晚年虽返归故园,但西湖风景仍时萦梦懷于是特地派一画工前往实地绘制“西湖十景”,然后邀请著名刻工雕刻在吴氏宗祠的石栏上美仑美奂,流传至今
对故土家园的大規模营造,消耗了商人的大量资本商人,就这样经过几辈人的辛劳奔波不知不觉又回到了原地。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义无反顾地抛棄祖辈留下的田地,率先变而服贾走出,最终成为闻名天下的大商帮也同样是这群人,成为巨富之后依然情牵魂断故土。他们所创慥的财富始于背井离乡而这些财富最终又在对故土的滋养中烟消云散。
残缺的牌坊颓败的祠堂和废弃的园林留下了,它们默默诉说着囙归故土时的辉煌与沉重……

欢迎添加@婺源小余微信免费咨询婺源旅游事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四水归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