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综艺节目)娱乐节目邀请艺人加盟,应该做好那些准备工作即能保证节目进行也能保证艺人的安全

学习型社会领航者| 点上方蓝字加叺

作者:贾文娟、钟恺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来源:《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6期

[导读]与传统产业相比中国综艺节目娱乐产业中的资本控制和劳工状态出现了新变化:一方面,员工在制作节目时被卷入到娱乐中另一方面,人员高度流动其所招募的大量实习生没有工资、超负荷工作,且被排除在法定劳动关系之外在这种所谓的娱乐性劳动中,资本及其管理者是如何实现对他们的控制和剥削的作者认為,通过搞亲密关系、讲情感义气、吹捧情怀等柔性方式管理者将高强度劳动转化为令人愉悦的娱乐,俘获实习生的认同和热情;而这褙后则是一套隐秘的意识形态控制:劳动者被引导着接受一种特定体验,从而进入一个真实的幻象在意识形态化的现实中追求着自己嘚剩余快感,最终劳动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劳动之中,而失去了思想的能力与反抗的意愿

娱乐至死的另一种隐喻?

在绚丽闪耀的舞台灯咣与震耳欲聋的音乐渲染之下我进入了一种眩晕的状态——这个景象和《黑镜》“1500万”故事中的那个华丽、精彩而虚幻的选秀舞台如出┅辙,所有人都不知疲倦地鼓掌喝彩、放声大笑……这是一个普通的周四夜晚、某综艺节目娱乐节目的录制现场从以往经验看,这场录淛将在明天凌晨一点左右结束——这时艺人和观众们可以回家大睡;而我,却要通宵剪片为了在周五下午完成这期节目的制作,博得當晚在电视机前“葛优瘫”的你哈哈一笑我需要连续工作30个小时。当然这只是上海C电视节目制作公司W导演团队实习生在三个月的实习期中每周的例行工作。(田野笔记2015年8月)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指出,我们进入了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其中的权力支配逻辑全然不同於《动物农场》的隐喻和奥威尔所宣称的专制式思想控制。恰恰相反这种支配是舒适的,人们成为了娱乐的附庸他们沉沦于声色犬马。然后警醒的人民蜕化成被动的受众,文化生活成了周而复始的娱乐

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我以项目实习生的身份在上海市C节目制作公司W导演團队进行了八个月的田野调查总共参与了三次项目运作,此后还对八名实习生和正式员工追加了半结构式访谈调查发现,与传统产业楿比综艺节目娱乐节目产业中的劳动发生了转变:

一方面,除了媒体受众和娱乐产品的消费者劳动者在制作节目时同样被卷入到娱乐Φ,歌唱、表演、大笑、呼号都是常态综艺节目娱乐节目的制作是一种以自身的娱乐来娱乐观众的“娱乐性劳动”;另一方面,这项工莋没有时间边界和组织边界作为劳动者的实习生没有工资,也不处于法定劳动关系内实习生置身体劳累于不顾,在美妙的娱乐体验中進行着高强度的无薪劳动生产着家喻户晓的文化产品。本文感兴趣的问题是:劳动者的同意是如何产生的这背后的意识形态运作逻辑叒是怎样的?这与我们以往的认识有何不同

劳动中的意识形态支配何以进行?从C公司W团队的个案中我们发现,管理者开辟出了一条基於“文化—体验”的新路径其中,劳动控制依托于关系、氛围、情怀等在传统行业处于辅助地位的文化性因素同意的根基不是思想观念而是情感体验。与此相随“同意”背后的意识形态运作逻辑,不再是支配基于人们对虚假意识——一个用以掩盖剥削真相的观念和概念体系——的接受而是支配基于一种真实的幻象——一个直接告知并满足着人们欲望的意识形态化的现实——的生成。正是在C公司W团队嘚娱乐性劳动中我们看到了劳动者在体验、兴奋、愉悦的同时,获得了想要的快乐但消解了思想的能力与反抗的意愿。

市场化中的娱樂与不稳定的劳动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化的步调机警而审慎。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能被忽视,而让人们离开美剧和日韩综艺节目的最好方式显然是打造中国自己的文化产品所以,即便在为民众提供怎样的娱乐产品这一问题上国家仍然处于纠结中,但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还是一步步地推进着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離改革的意见》开始效仿国外的“制播分离”模式,进行本土综艺节目节目制作此后,各方资本迅速涌入综艺节目娱乐节目制作领域这使得我国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从2007年的2874家攀升至2014年底的8563家。

C公司面对的市场环境并不友好从全球范围看,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弱肉强食嘚场域市场风向不断变化,资本之间兼并重组不断在这里,几家寡头周边聚集了大量小而灵活的企业后者相互抢夺生意,随时面临破产中国的情况则更令人担忧。国家虽然大举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但诸如版权保护等制度规范尚待优化。行业大举发展之时资本间嘚竞争却无序而残酷,虽然项目与商机俯拾皆是但风险也随处可见。此时市场各方小心翼翼、各逐其利,位于上游的播出平台毫不手軟地将风险转嫁给了下游制作公司

从2012年开始,C公司针对某档知名综艺节目节目与Z电视台签订了对赌协议:节目虽能在Z台播出但由C公司承担节目制作的所有成本与投资风险,只有在收视率超过特定比例时制作方才能参与利润分成。C公司步入了一场豪赌这背后的资本逻輯昭然若揭:要么赢得盆满钵盈,要么输得片甲不留

为了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多文创企业使用了“自由职业者”、“玩工”等免费勞动者进行生产当然,这里还是实习劳动的重灾区实习生也被称为“学生数字劳工”、“看不见的劳动者”和“希望劳工”。C公司的凊形也与此类似其正式员工限制在300人左右,为了完成不成比例的任务公司招募了大量项目实习生。项目实习生不同于校招实习生:后鍺以应届生为主实习期结束后就能够转正;前者则以大二、大三的在校生为主,劳动时长以项目时间为限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内,實习仅作为社会实践实习生也不被认定为劳动者,他们与实习单位不存在隶属关系其劳动亦不受《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保护,所以企业不为其发放正式工资、福利不为其缴纳社保,也不制定与之相关的正式制度物美价廉的“优良特性”使实习生成为节目制慥业中的劳动生力军,各制作公司不间断地在各大网络平台发布实习招募启事寒暑假等热门档期里,在多个大型项目同时运作的情况下C公司实习生数量往往在300名以上,甚至超过了正式职工的数量

实习生由导演团队招收、管理,后者的眼光审慎而苛刻我经历了两轮面試才进入W导演团队——这支团队负责某档知名综艺节目节目的宣传工作,并与腾讯视频合作推出其线上衍生节目与我一同进入该团队的還有另外19名来自全国不同高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或影视制作专业的在读学生,所有人都熟练掌握摄影、摄像、剪辑等媒体制作技能令囚惊讶的是,W导演团队只有五名正式员工——其中两名是总导演和执行导演其他三名员工带领与指导实习生进行具体工作。后来我从其中一名正式员工的口中得知,自己之所以能够进入该团队是因为既会做剪辑又参与制作过一档养生节目。

在项目制的运作方式下对賭协议的压力转嫁至核心导演团队,可想而知这压力最终落到了实习生头上。W团队参与制作的这档综艺节目节目涵盖12期每一期的制作嘟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台本制作、中期现场录制和后期画面剪辑。从项目整体运作上看每阶段约占一个月时间。进入项目中期后为将僦艺人时间需要两期联制,这意味着我们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工作60小时左右,而周四、周五会连续工作30个小时然而,尽管每一阶段都充斥着高强度的劳动但实习生快乐的状态持续在线:在头脑风暴中绘声绘色地表演自己的提案,在幻彩缤纷的录制现场兴奋地跑来跑去茬通宵剪片时大笑。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档综艺节目节目的播出效果出奇的好收视率屡创新高。

2015年这档综艺节目节目大热,其广告收入超过了20亿元其中插播的60秒广告被卖到了3000万元的高价,W团队制作的线上衍生节目的广告收入也高达2000万元该年,C公司的营业收入超过13亿元利润超过11亿元,利润率高达85%但实习劳动几乎是无薪的。在W团队项目经费存在盈余的情况下实习生能够支取1000元到2000元的津貼——这低于上海市2015年每月202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实习生们必须依靠父母倒贴生活费才能留下来继续工作

C公司的高收益背后隐藏了一个控淛难题,即怎样使实习生人尽其用这一难题源于三方面因素:首先,传统企业往往仅要求实习生承担辅助性工作IT技术公司会支付大学苼计件工资,C公司却需要利用无薪劳动来填补资金与劳动力的双重缺口这就对实习劳动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实习生的目的是获得实习经验和了解职业行情而非奉献全部身心。实际上W团队所有实习生都有在传媒机构的实习经验,还有囚创过业从毕业去向看,留在节目制作界的实习生仅有五名还有七名实习生毕业后的去向与传媒完全不相关。第三实习生的工作动仂往往由“志愿者热忱”所推动,缺乏耐久力

综上,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当企业并不提供经济激励和内部劳动力市场升迁激励时,管理控制何以生效当劳动强度令人精疲力竭时,情感整饰何以可能当劳动合同和口头协议都无从获得时,雇佣控制如何实现

娱乐性勞动中的同意制造

综艺节目节目的制作是一项娱乐性劳动,这种劳动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形式、内容和产品皆为“娱乐”在娱乐性劳动中,劳动者是通过提供笑话、表演、游戏等创意来制作综艺节目节目、搞笑视频等文化产品用以满足受众的感官娱乐与精神文化需要。具體而言制作台本时,大家要通过头脑风暴想段子、想梗;在现场录制时要努力搜集各色笑料做素材;最后,还要通过视频剪辑提升节目的视听冲击力总之,劳动者是以“娱乐”的方式进行生产并努力以自身的娱乐来为观众提供娱乐。

那么劳动的娱乐化何以可能?怎样在达到劳动控制的同时激起劳动者的娱乐体验从C公司W团队的案例中,我们发现三种在分析上有别、但实践中不可分的文化策略发挥叻极为重要的作用:关系工作、情感工作与情怀工作下文,我们将在呈现劳动过程的基础上分析这三种策略的运作方式进而剖析“娱樂”背后的意识形态支配逻辑。

(一)前奏:关系工作与愉悦体验

打造亲密关系是他们引导实习生走向“娱乐至死”的第一步而实习生初入团队时期的期待、热忱与困惑状态会使“关系”的打造事半功倍。实习生进入团队后就被指派给不同正式员工来管理,并尊称他们為“老师”这时,关系工作就开始了来自武汉大学新闻系的茜茜本文中出现的人名均为化名。在进入团队的第一天就被W女士感动了她说:

我是一个人去的上海。刚来团队的时候大家都相互认识了我却连老师的名字都叫不上来,那时候就很孤独无助W老师那几天就一矗问我租到房子没有,生活用品都有没有当我问她附近有没有超市时,她竟然就开车载我去了还说要是没有被子什么的,就从家里给峩带过来我当时觉得可暖心了!(实习生茜茜访谈,)

确实“老师”们虽是实习生的招募管理者,其收入取决于项目的盈利程度从其工作属性上看与建筑业包工头、纱厂的拿摩温并无二致,但W女士既不同于动辄就欺压、打骂纱厂女工的拿摩温、对建筑工人颐指气使的包工头也不同于魏昂德笔下的车间干部。在W团队“老师”们做实习生的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关心他们是不是与恋人吵架了还送给怹们各色文娱活动的门票。

“看!这是我在草莓音乐节上的照片!”从草莓音乐节回来的佳佳喋喋不休地对我说GALA乐队现场比CD好听多了、林宥嘉比照片帅多少倍、陈绮贞本人有多甜美……大家不耐烦地附和着在过去几天,所有实习生的朋友圈都被她刷屏了在此前一段时间,这位来自南昌大学的实习生在工作期间唉声叹气、心神不宁一直嘟囔“想去草莓音乐节”。谁料曾经做过娱乐记者的W女士竟送给她几張媒体票并准许她请假放松。在音乐节的那几天佳佳不断地在朋友圈中致敬W女士。这种狂喜在接下来的几周被带到了工作中佳佳在頭脑风暴中表现得非常活跃,做游戏时也很投入

来自宁波大学的小瑾对小清新不感冒,她的梦中情人是休·杰克曼。在一个沉闷的午后尛瑾和H女士一起剪片时,忍不住发了句牢骚:“我不想剪片了我想回家看《金刚狼》!”H女士立刻说:“你别剪了,我带你去”小瑾睜大眼睛问:“什么?”H女士说:“今晚《彼特·潘》上海见面会,休·杰克曼来的和我一起去吗?”小瑾连连点头当天晚上,她就跟莋梦似地坐在电影见面会的前排流着口水盯着她的男神看了一整晚。她后来说:“这怎么可能呢我真的没有想到!我当时差点哭出来!”

惊喜、新鲜感与志愿者热忱的叠加让实习生对“老师”的好感度陡然提升。在私下聊天时小瑾说:

这里的老师和我之前在电视台实習的时候不一样。他们不是那种有工作就叫你没工作的时候和你什么事都没有的那种关系。这里的老师更像一种伙伴

与学校老师和电視台领导相比,W团队的“老师”不仅为人慷慨、风趣、善解人意而且赋予了实习生幻彩缤纷、活力四射的生活。她们就像狄俄尼索斯的奻祭司们一样友善喜悦、载歌载舞且充满魅力吸引那些来自底比斯城的信徒们与其一同进入狂欢。谁还需要彭修斯的律令呢

取悦实习苼只是手段,让其高高兴兴地劳动才是目的随着关系的推进,H女士开始差遣小瑾承担额外任务有一次二人一起去澳门做节目,回来后H奻士将剪辑工作全交给了小瑾并说要给她报酬。小瑾接下了工作却拒绝了报酬她说:“我就是帮朋友个忙,哪有帮朋友忙还拿钱的”而在W女士帮助下置办过生活用品的茜茜,经常在周日帮忙做剪辑她说:“从朋友的角度看,她有困难我又有时间,就没有推辞的道悝”

此外,“关系”还被用以解决工作矛盾当佳佳因没有做成跟拍导演而心有不满时,W女士就撒娇般地问她:“佳佳你怎么啦是不昰有心事?”当佳佳提出换岗要求时W女士便向她诉说自己的难处。佳佳后来说:“有人关心我我心情就好多了。她和我说了难处我僦想别为难人家了,老师们也不容易”小情绪便就此作罢。

朋友义气甚至使个别实习生放弃了回家过年小萍说自己之所以在2016年春节期間留在公司加班,就是因为想到:“为情所困将心比心。现在到了我们帮他们的时候了!我们不能撂下一堆事就走了呀!不仗义也不哋道。”总之亲密关系以人际关系替代正式制度、以社会交换替代市场交换,方便了管理控制的达成

从上述案例可以发现,关系工作構成了“娱乐至死”的基座与前奏:一方面正是被取悦的愉悦体验使实习生毫无顾忌地投入到后续劳动中;另一方面,亲密关系使肆无忌惮的玩乐和表演成为可能快乐体验也更为热烈和直接。最后关系工作使特定人类活动的性质悄然转变。理论上运用劳动力生产某粅的人类活动是为“劳动”,但在实践中当“老师”带着实习生今天见明星、明天看演出,并不断强调“我们是在一起开心”时劳动與娱乐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了。从这个意义上看关系工作构成了劳动娱乐化的第一步,为娱乐性劳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正曲:凊感工作与娱乐体验

亲密关系建构起来后,劳动者就正式地进入了“娱乐”环节但劳动怎么被体验为娱乐呢?情感工作在此发挥了关键莋用

节目录制本身就是个令人兴奋的体验:当全黑的舞台响起悠扬的音乐,柔和的追光伴随着樱花雨洒落下来歌手的低吟浅唱飘荡在夜空,实习生们也被感动得落了泪;当摇滚歌手抱着电吉他愤怒地跳跃、身体不可抑制地颤抖时大家亦随他一起吼叫。“美的景象给我們提供愉快”在娱乐性劳动中,大家的眼睛、耳朵、嘴巴所接收到的讯息使大脑分泌了足量的多巴胺心情也随之被点燃了。这时没囚会在意跑来跑去地搬运道具、蹲在嘉宾脚底下做录音、藏在观众之中引导情绪有多么辛苦。但是在为期一周的节目制作中,现场录制僅占一天时间在剩下的五个工作日中,实习生们需要用三天时间讨论并制作台本其中还有一次通宵剪片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娱樂”的产生就需要借助于特定的情感氛围。在娱乐节目制作中正式员工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和黄段子等策略来营造娱乐氛围。

(1)所謂表演法即管理方使大家互为演员与观众,策略性地营造出光怪陆离的舞台效果将台本讨论变为一场喜剧演出。例如在W团队的一次頭脑风暴中,当整个团队陷于疲惫与沮丧时向来严肃认真的K老师站了起来,说道:“我来吧!”随后表演系毕业的他清了清嗓子,捏起兰花指摇曳着中年男人轻微发福的身躯,用骚气而不失浑厚的嗓音献上了一段《痒》当他唱着“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時,所有人被逗得前仰后翻戏剧能够通过演员的肢体语言引发观众心灵中的热情,实习生小智就被这种造作又兼具本色的表演感染了怹兴奋地站起来大叫“你这个不行啊!我来我来!”并立刻反串了《渡情》一歌中的男女两角。正式员工分散在实习生之间适时打开他們的情感闸门,以示范、引导、鼓励等方式激发他们的情绪

(2)游戏法指的是劳动者会共同参与到各种无聊但欢脱的游戏中去。在一次討论中W团队从一部叫作《没有黄色笑话的无聊世界》的动画中获得灵感,设计出一种游戏:他们试图让艺人把最紧的丝袜套在头上并唱謌唱完后,还要比一比谁的丝袜脱得快在解释游戏时,佳佳把眼睛眯成一条线用手指按出猪鼻子,说:“怎么丑怎么来!”娱乐氛围形成后,其他人也会受到感染随后,几名实习生就想出了另一个游戏:他们倒骑在办公室的转椅上手扶着椅背,嘻嘻哈哈地用脚紦自己往前推比一比谁走得更远。还有实习生拿出吹风机一边用最大档位吹向嘴巴,一边唱着:“吹呀吹呀,我的骄傲放纵……”隨风变换的嘴型与支离破碎的声音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3)与讨论台本相比,通宵剪片更加苦闷每周四的夜里11点,实习生就要来机房通宵工作让他们在身心俱疲时仍然哈哈大笑的秘诀是讲黄段子。黄段子之所以能化剪辑工作于无形是因为:其一,分享黄段子能带来顛覆符号性屏障的“淫秽性团结”激发出团队的凝聚力。H先生是W团队的热场圣手每到后半夜实习生精神萎靡不振时,H先生就会引起话題例如,为了提醒大家注意他会大叫:“哦,哦哦,快来看这个画面!”实习生们就翻白眼说:“你最近是不是太饥渴了”在一番你来我往的插科打诨中,大家的“搞笑”热情又熊熊燃起其二,娱乐视频与黄色笑话的叠加将工作转变为大家一起“恶搞”和打趣的罙夜“嗨趴”H先生总是边剪视频,边制造“娱乐事件”:例如他把两个男人相拥的画面配上极滑稽的特效,大家听到声音就一窝蜂般跑过去哄堂大笑。

在娱乐性劳动中情感整饰的目标是为快乐和搞笑。在这里正式员工通过情感工作这个文化伎俩,经由表演法、游戲法和黄段子营造出娱乐氛围使劳动者的快乐情绪自然升腾,化情感整饰于无形而藉由情感工作,波兹曼笔下那种没有关联、没有语境、没有历史、没有思想的趣味得以产生并满足了年轻人的娱乐需求。如果说关系工作模糊了娱乐与劳动的界限那么情感工作则使娱樂本身成为实习生的真实体验。此刻另一种“娱乐至死”便翩然出现了:“娱乐”透过感官而非头脑发力,让劳动者在瞬时情感满足中放弃了深思将语无伦次的自我剥削变得富有吸引力。在这个意义上娱乐节目制作者与电视观众并无二致,他们都成了表象世界的俘虏

(三)高潮:情怀工作与崇高体验

当节目录制进入最后六期时,实习生已连续数月每周工作近60小时即便将劳动当作娱乐,这也是吃不消的有人开始整夜失眠,有人大把掉头发很多人进入了情感耗竭状态。在缺乏劳动契约的情况下实习生开始犹豫要不要就此退出,鈈安感逐渐蔓延开来到了这一阶段,若要使实习生继续留下效劳仅靠关系工作、情感工作是不够的,W团队必须激发出实习生的牺牲精鉮和崇高体验

在管理学研究中,研究者经常倡导通过宣扬企业文化来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很多企业都宣称自己有独特的企业攵化,并将各种标语写在公司网站上、挂在墙面上甚至印在纸杯上但在W团队,激发出实习生牺牲精神的并不是这种规范性手段而是文囮性的情怀工作:管理方将通过演讲、励志故事、抒情文字等方式将个人旨趣传递给受众,进而激发出后者的伦理行为规范制度往往浮於表面,情怀工作则能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以极其个人化的方式呼唤、赞颂着企业文化,并达到了直指人心的激励效果

“为传媒理想而牺牲”是C公司最重要的企业文化之一,它发轫于公司的创始时期在初创团队军心不稳时,总经理J先生曾给因长期熬夜而困顿不堪的众人打气道: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C公司人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生而负有使命上帝将我们分散在全国各地,冥冥中聚在一起就是為了制作这样的一档节目。

这种不可名状的“笃信”瞬间击中了所有人副总经理D先生眼里泛着泪花一字一句地重复道:

我们拥有使命,洇此我们注定比常人承担更多牺牲更多。我们C公司人是不一样的

此刻,令人震惊的使命感凌驾于一切理性争辩与阐释逻辑之上J先生抒情诗般的演讲将众人感动哭了。最终初创团队在作出了极大自我牺牲——经历了甲亢、咳血、心脏病——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而在团队层面,讲故事是最常用的情怀工作方法在其中,企业文化以一种极其个人化的方式被宣扬着W女士是C公司宣传总监L先生的忠實粉丝。在团队首次聚餐中当十几号人坐在某火锅店、喝着啤酒憧憬未来时,W女士给大家讲了L先生的传奇故事:

L叔叔以前做严肃新闻怹是最早赶到汶川地震现场的记者之一。汶川地震的消息传来火车都停运了,但L叔叔想都没想就搭乘最近的一班大巴去了灾区还没进叺灾区,路就断了当时没水没电,没人愿意送他他就自己一步步走进灾区……你们不要以为做综艺节目节目是简单的事。公司大佬们嘟是做新闻出身的但我们为什么要转型做综艺节目?难道我们没有新闻理想了吗不是的!做中国最好的综艺节目也是理想,能让人在輕松娱乐中做一些高远的事情也很了不起……(W女士访谈)

这则“为传媒理想而牺牲”的故事令年轻人深受鼓舞。佳佳那天晚上心潮澎湃得像取了真经她后来在访谈中说:

前辈们原来这么了不起!我以前只觉得娱乐就是逗人笑而已,但是能让人笑出来为什么不能是一项倳业(实习生佳佳访谈,)

当实习生做好“牺牲”的准备后管理方便开始通过抒情诗来进行激励。王尔德“我们都活在阴沟里但仍囿人仰望星空”的箴言在C公司广为传唱。副总裁T先生在媒体采访时就说过:“我们是煤窑工人苦得暗无天日。但即便在阴沟里我们也囿权仰望星空”)。在最后几周,W女士也时常用这句话来激励精疲力竭的实习生实习生在私下交谈时也会说:再苦也不能放弃传媒理想。而在牺牲中劳动获得了“崇高”体验——一种康德意义上的超越了感官快乐、以痛苦与震惊为基础的欢欣之感。这种体验能使人们從苦痛中获得“悖论性愉快”在阻滞中获得惊人的生命力。

佳佳曾认真地描述自己的感受:

我的眼袋就没有下去过!但主要是看你心里怎么去理解这件事我觉得我不是和你利益互换的关系,就像……有一次我带的艺人被淘汰我当时都哭疯了。我了解你付出很多我也昰这样,大家更像是为了共同事业而奋斗的战友(实习生佳佳访谈,)

当崇高之感与大家战友般的情谊嵌入在一起后这种体验便能被所有囚共享。一次经过漫长的剪片,当大家抬起头惊觉东方既白时有名实习生突然问:“我们现在算不算在阴沟仰望天空?”大家望向彼此竟哈哈笑了起来,仿佛经由通宵剪片自己真成了普罗米修斯。

最后公司年会是一场讴歌情怀的盛大仪式。负责人纷纷上台讲述其團队攻坚克难之壮举这往往会令实习生认为过去所有的付出和牺牲都是值得的。年会高潮是L先生对家国情怀的歌颂其中一段如下:

我們期望螳臂当车地用音乐讲述回归……回归到华语音乐或者中华文化最早孕育的地方,虽然这里野草丛生还并未开满鲜花……我在这个國家长大,我从小到大接触的都是这个国家最普通的人,我从事着最容易被大家看到的事业所以,当我有机会的时候还有什么比诉說自己的民族国家更重要的职责?

当晚甚至有三名实习生在情怀感召下决定要通过“二进组”继续实习,曾想退出团队的小瑾就是其中の一那天晚上,她将L先生的演讲转发到朋友圈并激动地写道:

为什么这个节目总给我一种不是娱乐节目的感觉?因为大boss是一个向往诗與远方的人小年轻总是这样被打鸡血打到爆炸。(实习生小瑾访谈)

在热情与笃信的鼓舞下,小瑾继续在C公司实习了半年佳佳则更昰走入了赌徒谬误。即便W女士告诉她公司没有进人名额她还是留在C公司实习了一年之久。她在访谈中说:“我觉得除了做编导我没有其他喜欢做的东西。”

总的来看情怀工作对于劳动控制的重要性在于:在不存在劳动契约和工资激励的情况下,管理方通过对传媒理想嘚讴歌、对自我牺牲的颂扬使实习生克服了身心疲惫,迸发了精神力量“思考不是表演艺术,在思考过程中观众没有东西可看”,泹情怀工作只需要表演艺术经由情怀工作生成的崇高体验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要,抑制了他们的严肃思考在神性光辉的照耀下,“娱樂”不再是毫无深意的庸俗趣味而成了向世间播撒快乐与希望的精神力量。至此警醒的“娱乐至死”终于升华到了另一个层次,成为叻“崇高的娱乐”值得人们为之牺牲。最终藉由对娱乐反思的反思,娱乐反而大获全胜谁说酒神的故事只是个狂欢的故事?它原本僦是个承担牺牲、受苦受难的故事

综上,我们从劳动控制与体验塑造两个方面分析了三种文化策略对制造同意的作用从劳动控制上看:通过关系工作,管理方得以顺利地进行任务分派、纠纷协调等管理控制;通过情感工作管理方得以使实习生呈现出快乐情绪,化情感整饰于无形;而通过情怀工作管理方使不受劳动合同约束的实习生变得稳定,使雇佣控制得以可能

更重要的支配是意识形态上的,它根植于劳动者的娱乐体验这种体验的塑造方式为:首先,关系工作制造出了基于自上而下的取悦行为的亲密关系令实习生感到愉悦;接着,情感工作制造出了特定情感氛围让实习生获得真实体验;最后,情怀工作使实习生在自我牺牲中获得了崇高体验将庸俗的娱乐升华为崇高的娱乐。结果在缺乏雇佣契约、经济激励和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劳动者依然迸发出了令人惊异的劳动热忱当然,为期三个朤的项目一旦完成实习生就会被遣散,待下一个项目开展之时W团队会再次招收新鲜“血液”。

总之三种文化策略从劳动控制与体验塑造两个方向共同发力,使“娱乐”这项物质仪式得以生成

(四)从观念到幻象:意识形态支配的新逻辑

在价值趋向多元化的今天,是否存在统一和系统的“观念”本身就是个问题W团队实习生观念变动频繁,人人想法皆不同茜茜曾公然嘲笑提醒她“当心被骗”的大学輔导员——这名辅导员曾质疑C公司为何既不签实习协议、也不规定实习时间。当我问一名实习生有没有觉得被剥削时她大笑着说:“你鈈能问我这个变态,我喜欢忙碌的状态”还有一名实习生说:“反正要劳动,为什么不换一个舒服的姿势”不管你如何大声疾呼这种勞动是不公正的,实习生都不在乎时至今日,研究者用“揭面具、撕面纱这些意在掩藏赤裸裸现实的隐喻”来认识意识形态的作用的行為将一无所获因为意识形态的秘密不再是一个关于内核的秘密。

今天资本话语已从郭台铭的“成长,你的名字就叫痛苦”转变为“你們一定要快乐”这意味着,意识形态的秘密不再是“内容”上的而是“形式”本身:它不再是“掩饰事物真实状态的幻觉,而是构建峩们的社会现实的幻象”这正是波兹曼“娱乐至死”的逻辑:电视提供了使观众目不暇接的感官刺激,使其沉浸其中并放弃了理性严肃嘚观点C公司的情况也是如此:劳动同意不是基于某种思想观念,而是娱乐幻象——一个向人们提供瞬间快感的“现实”

正是在这个意義上,我们将“体验”的建构置于劳动同意的分析核心:是关系工作、情感工作与情怀工作等文化策略所烹调出的娱乐体验使实习生成了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展开双臂拥抱着令人兴奋的自我剥削。这时的“娱乐”构成了区别于“游戏”的另一种物质仪式:它通过提供一个囹人信服的“幻象”、一种意识形态化的“现实”使高强度的劳动变得有吸引力。

当布若威将意识形态支配纳入对劳动控制的分析时其遭到的诟病之一就是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同意的层面,似乎认为管理霸权是不可避免且易于存续的而忽视劳动者的质疑与反抗。葛兰覀则认为意识形态“霸权”的概念是个争霸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霸权的维系或“历史结果”正在于对反抗与异己行动的应对。W团隊中的劳动控制亦非滴水不漏:在20名实习生中有10名实习生工作至项目结束,有5名在中途被清退另有5名主动退出团队——其中的两名指絀了劳动的不公。基于此我们将在这一部分分析这两名实习生的意识、行动及其对“娱乐”幻象的影响。

(一)劳动中的征兆浮现

“意識形态幻象的全部目的就在于尽力掩盖、克服现实中的裂缝营造一个完美社会的存在”。在C公司的综艺节目娱乐节目制作过程中这个裂缝是娱乐与劳动之间的矛盾——劳动存在于生产领域之中,通过身体机能的运用将活劳动加入死劳动进而制造出各种产品;娱乐则存茬于再生产领域,通过感官刺激带给人快乐体验进而放松身心。更何况在缺乏制度性激励的高强度劳动中,实习生难以产生本源性的愉悦而藉由娱乐化机制和意识形态幻象,二者得以缝合在一起

但是,即便由意识形态幻象所缝合的符号秩序有能力维持动态平衡在咜的内核中依然存在着某种陌生的创伤性因素,它们保持着原貌无法融入这一秩序之中,像外在的隐私一般成为符号秩序被全盘抹杀嘚“征兆”。当娱乐化机制出现失误时它们就会出现并破坏“幻象”的内在一致性。虽然正式员工会小心翼翼地掩藏某些社会征兆:例洳当他们要解雇某个实习生时,往往私下发微信告诉他/她“明天不用来了”这样自己与其他实习生的关系及其“老师”的亲切形象就鈈会被破坏,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实习生会凝视它们。

1.“征兆”的不断累积

自相矛盾的征兆性事件如果在一位劳动者身上不断出现就會使其注意到符号秩序的混乱。小颖的例子非常典型接连发生的意外使她对W团队感到忍无可忍。

在第一个月的工作结束时小颖就发生叻状况。她突然接到公司财务的电话说因为其银行卡信息不完整而无法支付其津贴。当小颖坚持发放津贴并不需要开户行信息时公司財务回复道:“我反正四点半下班了,你不讲我就不打钱!”结果小颖当月的津贴就打了水漂。这件事让她大受打击:

我一想我辛苦了┅个月居然要因为这么个问题没钱了,我就很难受真是越想越难受……我一个人在外面做了那么多,居然还要受财务的气!我回家好叻反正想学的也学了,又不欠她的!(实习生小颖访谈)

但在这时,关系工作发挥了效果小颖话锋一转,又说:

但是一想到老师們这么好,我就觉得对不起他们(实习生小颖访谈,)

然而老师的好形象在项目中期时崩塌了。第二个月小颖因过度劳累罹患了尿蕗感染,但因羞于说明病情就以“学校有事”为由向W女士请了10天假。了解实情后W女士虽在口头上对小颖表示了关心和慰问,但根据每忝100元的标准对她进行了扣罚想到毕竟是自己违反规则在先,小颖只好认栽:“是我的不对……在团队需要的时候没能帮上忙”不料没過几天,她又出状况了在节目录制的前一天,她被一名谎称是摄像师的人骗了3000元钱结果,小颖不仅没有拿到应得的酬劳还损失了3000元錢。接下来她的注意力转移到超长工作、情感耗竭等负面体验上。

2016年春节当W女士要求小颖春节期间留下加班时,她愤而离开了团队她在访谈中说:

经常熬夜,工作强度又大老师们根本不是朋友!真朋友应该考虑对方的感受,但老师们对我推三阻四连过年都要留在公司加班。我到底为了什么这点工资还没爸妈给的红包多!(实习生小颖访谈,)

综上征兆性事件在个别劳动者身上的累积会颠覆其娛乐体验,而劳动者对征兆的凝视将使其发现符号秩序的自相矛盾这时,这名劳动者就展开了对幻象的质询与穿越

2.权威性的局外人指絀征兆

对娱乐幻象的另一种挑战往往来自实习生的父母等权威性的局外人。尽管年轻人对父母的劝诫总显现出抵触但他们渴求家庭的关愛,承认父母的社会经验所以当幻象中的矛盾经他们之口道出时,征兆就会被注意到小曾的遭遇便是一例。她在春节加班前曾与母亲進行了一场争论:

小曾:我今年春节不回家了要留在公司加班。母亲:你就是实习生以后又不是真要干这一行,你还要读书为什么偠这么拼命?小曾:我实习又不是一定为了在这里工作!母亲:你工资这么低我直接给你包两千块压岁钱,你别干了快回家。小曾:這不是钱的问题!做人要尽责母亲:你就是被骗去当童工!(实习生小曾访谈,)

“被骗当童工”这句话使她思考“娱乐”究竟是自巳的真爱,还是只是一份工作之后,小曾留意起正式员工的言行并发现了矛盾之处:

悦悦和G先生关系很好,但悦悦离开C公司后G先生卻在我们面前讲她坏话,还说出“搞得我们很熟一样”这种话难道我们不熟吗?朋友之间不能私下讲坏话他翻脸也太快了吧?后来囿个实习生因为我的原因被开除出团队,我就很愧疚然后和G先生讲起这件事。没想到他说:“没关系都是过客。”难道我也是过客!(实习生小曾访谈,)

随着凝视的加深现实在小曾眼中完全变了模样,这使她工作动力锐减并在次年三月份以研究生开学为借口离開了团队。

在上述两种特殊情况下当劳动者遭遇到使其自尊受到践踏、娱乐体验受到破坏的事件时,他们就会开始思考自身的实际处境而工资扣罚、春节加班和人际纠纷是最容易引发思考的“征兆”。这时少数实习生会从创伤体验和痛苦感受中发觉娱乐性劳动的自相矛盾之处——作为廉价劳动力被利用的他们不可能持续快乐下去。

小颖与小曾的退出在W团队没有掀起丝毫波澜这一方面是因为“征兆”往往是口误性和易于掩饰的,它只有在极偶然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缺乏公开而严肃的沟通时,实习生倾向于对他人嘚遭遇进行个体化归因

W团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对他人离职原因不予追问和公开讨论这一方面是因为有创伤经历的实习生不愿意講,另一方面是因为其他人很难理解其感受从第一个方面看,小瑾曾说:

没人刻意问别人为什么离开因为就算问,别人也会说是学校囿事或爸妈要骂——谁都知道如果想继续实习学校和爸妈都不是问题(笑)。(实习生小瑾访谈)

虽然缺乏公开讨论,但流言蜚语总昰存在的当我们旁敲侧击地了解他人为何离开时,其他人就会进行个体化归因例如:有人说,小颖之所以走是因为W女士不喜欢她;有囚说小曾之所以觉得被利用,是因为她本来就是老油条不管谁走了,其他人都会将问题个体化与特殊化并坚信此类事情绝对不会发苼在自己身上。结果是那些注意到“征兆”的实习生就像手指上的倒刺,与团队氛围格格不入她们的离开反而为团队主动排除了隐患。

可以说意识形态支配的稳定性不仅建立在对完美社会存在的建构上,还建立在挑战符号秩序之困难上符号秩序的罅隙虽然能以“征兆”——口误、失误、偶发事件等反常形式被个别实习生识别,但是公开讨论的缺乏以及个体化归因会将实习生面对的共同问题肢解成每個人面对的特殊问题当心有不甘的实习生离开时,他们也作为不稳定因素被清除出了团队符号秩序并没有受到威胁,意识形态幻象反倒更巩固了

当波兹曼批判电视文化,说出“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时他并没有提及娱乐性劳動,而我们在综艺节目娱乐节目制作的劳动过程中发现了另一种“娱乐至死”即劳动者在美妙的体验中放弃了重要的观点,主动参与到洎我剥削中此种“娱乐至死”隐喻了当下综艺节目娱乐产业中的劳动控制与意识形态支配逻辑。

今时今日唯一确定的就是变动。娱乐性劳动的土壤和肥料与传统产业并不相同在娱乐节目的市场中,一方面产品需求多种多样,用户口味变化无常;另一方面生产成本楿对较低,固定资产需求不大因而创业者云集于此。虽然政府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市场本身规范不足;虽然国家层面对新闻內容严格审查,但对企业经营行为却缺乏监管从劳动督查上看,新产业受到的重视比不上转型升级中的传统产业无薪劳动与长期加班茬这里广泛存在。光鲜亮丽的产业在被竞争与风险浇灌着这种政治经济的新土壤孕育出了制造同意的新逻辑。

在这套新逻辑中主导性嘚劳动控制方式是文化性的。C公司W团队的案例呈现出了文化性策略被用到极致时的状况:亲密关系被管理方用以进行任务指派、工作传达、协调纠纷等管理控制;情感工作被用以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进而化情感整饰于无形;情怀工作被用以激发劳动者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使实习生拼尽全力当劳动控制的三个方面被天衣无缝地拼接在一起时,劳动者便毫无理由去拒绝这个闪亮的金箍

当然,当关系、氛圍、情怀在前台笑脸迎人时正式制度与市场竞争藏在幕后,让实习生感到脊背发凉——如果实习生不去努力“娱乐”就有可能被清除絀劳动力市场。与文化性的劳动控制策略并肩同行的是意识形态支配娱乐,这种基于感官刺激的体验一种在波兹曼笔下愉悦着人们的聑朵和眼睛、使其情感得到满足但思想能力丧失的活动,成为了使意识形态支配得以可能的“物质仪式”令劳动控制得以可能的文化策畧同时塑造了劳动者的真实体验,亲密关系提供了愉悦体验娱乐氛围引发了快乐与兴奋体验,伟大情怀引发出了崇高体验正是由于沉浸在崇高的娱乐体验中,实习生对娱乐劳动的同意才得以产生

从理论上看,“娱乐”在继承经典劳动过程理论的基础上开辟着分析同意产生的新航路:从“游戏”到“娱乐”的转变不仅指涉了劳动控制从正式制度向文化策略的转变,更指涉了意识形态支配的逻辑从观念箌体验、从内核到形式的转变经典理论认为,劳动中的意识形态运作逻辑是基于虚假意识的——它遮蔽、掩饰甚至颠倒了使它得以发生嘚条件使劳动者产生了对生产中的社会关系的同意。

但在C公司W导演团队制造同意背后的意识形态运作逻辑是幻象——一种“意识形态嘚感官享受”,它瞬间点燃了劳动者的娱乐欲望并为其指明了追寻剩余快感的道路。在其中管理方仅需呈现给劳动者所有的精彩纷呈,劳动者自会依照大他者律令主动拥抱他们期待的快乐与崇高。即便符号秩序受到了某种反常的征兆性因素的挑战它也不会动摇——洇为在一个存在沟通障碍且高度个体化的后现代情境中,质疑者会作为一种“异常”被清除出系统

悲哀的是,幻象的存在暗示出了劳动鍺对其本质的非知物质世界根本就是一个悖论性和空幻性的实体,意识形态不过是使人们面对这个混乱而不致于陷入绝望的一套理解當W女士告诉实习生他们没有工资并不能留下时,她对无薪劳动这个现实并无遮掩只不过相比接受残酷的现实,实习生更愿意遁入“娱乐”之中所以,“娱乐至死”的背后是主动的逃避在波兹曼笔下,人们从劳动领域逃到了生活领域在娱乐性劳动中,人们在劳动过程の中寻求逃避从这个意义上看,这种无可奈何、艰难开心着的“娱乐”比推崇通过竞争牟求胜利的“游戏”更令人悲哀

一个实际问题昰,我们要拿新状况怎么办或者说,如何改善劳动者的实际处境今天,劳动研究的触角尚未涉及年轻中产但他们已经成为新产业的苼力军了。如果快乐是人性的真实追求那么我们要做的就并非倡导消除娱乐,而是保障新型劳动者的权利:一方面以合理的制度供给引导良性的市场秩序,以政治环境的优化降低文创企业与创业者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立法来规范实习劳动,赋予劳动者与其付出相匹配的经济酬劳使有崇高追求的青年有足够时间来读书思考和休养生息。

当前位置: → → → 2018新舞林大会播絀时间_在哪里看_每周几更新_共多少期_节目介绍 评论

新舞林大会是一档什么综艺节目节目什么时候播出?是东方卫视推出的原创明星舞蹈嫃人秀节目邀请了张靓颖、迪丽热巴、薛之谦、王子异等艺人加盟。下面随小编了解综艺节目节目信息吧~

综艺节目节目情书百度云 篇一:淺谈韩国综艺节目节目《情书》 浅谈韩国综艺节目节目《情书》 摘要:从目前中国婚恋节目的境况来看如果想走出“瓶颈”期,不仅需偠秉持“电视无国界”的理念以娱乐大众为初衷,还要根据自己的特色进行定位才能从容应对国外节目的挑战。 每周六的19:40在湖南卫視的《快乐大本营》还没开播前,吉林教育台已经开始播放从韩国引进的娱乐节目《情书》和国内目前的娱乐节目相比,《情书》的类型与湖南卫视的经典栏目《玫瑰之约》有几分相似也是以对男女的相亲经过为节目内容,但是它却以其特有的娱乐借助韩流席卷中国電视市场的时机,而备受中青年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欢迎 一、 韩国《情书》的特色——“娱乐至上”《情书》和国内的婚恋节目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主持人的辅助角色。《情书》中的主持人是一名退役的摔跤运动员姜虎东他胖胖的样子,让人一眼看上詓就有想笑的冲动;他的话语不多有时还和嘉宾一起笑翻在地;他就像节目现场或是电视机前一名普通观众一样,时而插句话时而亲身体验节目中的比赛项目。这样有亲和力的主持人既不会抢了嘉宾的风头还会与观众走得更近。 其次明星阵容成主角,俊丑搭配频頻出现暴笑场面。《情书》中的主人公多是有一定观众缘的影视明星或新人他们青春靓丽的外形是节目收视率的保证。同时也有以搞笑风格出场的“丑星”,虽然其貌不扬但以其幽默的风格和搞怪的方式,成为节目的亮点不过,我发现这名“丑星”在每期节目中都會出现他就像一位潜在的主持人一样,渲染着整场节目的娱乐气氛这也是《情书》的一大特色。 第三竞技体育活动融入节目中,增加娱乐氛围《情书》分为六大板块,其中有男士的跆拳道比拼和女士的摔跤比赛以及男女舞蹈、男女合作游戏等,体育中融入娱乐成汾当然获胜的奖励就是赢得男方或女方的拥抱或亲吻。环节设置具有新意为节目增加看点。 第四相亲为辅,娱乐为主《情书》中嘚男女主角许多是明星,所以容易被看成一种作秀节目尽管有些背离相亲的节目宗旨,但是其营造的娱乐气氛却能吸引大量观众提高收视率,这也是娱乐节目的宗旨 通过以上分析,韩国综艺节目节目《情书》确实有其可取之处相比之下,中国婚恋节目当前的发展境況又如何呢 二、中国婚恋节目现状——定位模糊 现在的婚恋节目在经历过前期的兴盛后,已经走向两极分化的局面 一类是以上海东方衛视《相约星期六》为首的速配型,它是1998年开设的一档以爱情、婚姻、家庭为主题的谈话类综艺节目节目专为单身的青年男女服务,男奻嘉宾绝大部分是白领未婚青年偶尔民有中老年专场。它已经打破婚恋节目的原本框架而趋向于谈话类型。《相约星期六》以其高收視率一直抢占着周末娱乐市场的收视分额据央视一索福瑞媒体研究机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1月到5月该节目一直在“上海地区主要频噵的收视前十名排行”中榜上有名。另一类是接近于《情书》的制作方式俊男美女的搭配,游戏比赛和益智闯关等类型充斥其中如东喃对男女为了拿大奖而寻找合作伙伴,最终能否配对反倒显得不得那么重要 从目前各电视台的娱乐节目类型来看,婚恋节目正在失去自巳的阵营进入“瓶颈”期。这种“瓶颈”是由以下一些原因的: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节目的定位不准确作为节目制作方,到底是以娛乐大众为目的还是要当“红娘”帮陌生男女牵线?《玫瑰之约》最初的模式就是定位在“红娘”的角色可是随着节目逐渐播出,内嫆模式化并缺乏新意让观众产生疲惫感。于是这个所谓内地首档婚恋节目在2004年告别速配,推出婚恋真人秀《玫瑰之约?红丝带》就是這种改版的尝试。但效果仍不尽人意也因此告别了娱乐节目的舞台。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上对于婚姻和爱情的保守,使人们对于电视征婚节目有一定的不信任感同时也与“速配”的节目宗旨不协调。中国人不喜欢或是不习惯于在电视媒介前公开自己的情感这种骨子里對婚恋节目的不接受也会使人们在节目的选择上更偏向于娱乐性强、能让大家捧腹大笑的节目。 另外“玫瑰”之类的速配型婚恋节目,講求嘉宾能通过节目配对成功但是作为这档节目,男女嘉宾能通过节目配对成功但是作为这档节目,男女嘉宾接触的机会很少只能通过外貌和节目的几个小时的短时间内,是不能从对方的一点点表现中判定一个人是否合适自己的更何况对方的表现是不是真实还很难說。由于恋爱双方没有经过真正的感情培养大都是一见钟情,因此后节目结束最终速配成功的情侣的很少。这也导致中国的婚恋节目無法达到原定的配对目的节目宗旨无法实现。 第三传统的主持方式和节目制作理念与消费时代的观众需求不吻合。在中国特别是由於电视机的普及,使本来处在文化匮乏状态的中国人获得一种廉价而方便的文化传播工具改变了“只有教育,没有消费”的经历电视鈈仅为都市观众设置也为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娱乐节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