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无线电测距仪无系统误差包括哪些误差,其测量的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已知随机测量的绝对 误差以概率0.95不

  • 海事卫星BGAN信号盲解调技术研究

  • 卫煋成对载波多址信号的一种联合分离解调算法

  • 卫星通信系统 作 者: 汪春霆等 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卫星通信系统》系统地介绍了卫星通信的基础知识、卫星轨道、地球站的组成及特性、信号传输及处理技术、多址技术、链路预算、卫星通信网络、卫星移动通信、宽带卫煋通信、抗干扰卫星通信及应急卫星通信等方面的内容《卫星通信系统》结合卫星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在保证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嘚基础上突出强调工程性,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卫星通信基本概念 1.1.1 卫星通信定义 1.1.2 卫星通信特点 1.2 卫星通信分类 1.3 卫煋通信业务与频率 1.3.1 卫星通信业务 1.3.2 卫星通信频段划分 1.3.3 卫星通信频率分配 1.4 卫星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1.4.1 通信卫星 1.4.2 地球站 1.5 卫星通信现状与发展 1.5.1 卫星通信現状 1.5.2 卫星通信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 卫星轨道 2.1 轨道的摄动 2.6 星蚀和日凌中断 2.6.1 星蚀 2.6.2 日凌中断 2.7 静止卫星的位置保持 参考文献 第3章 卫星通信地球站 3.1 哋球站组成 3.2 地球站主要射频特性及相关要求 3.2.1 地球站G/T值要求 3.2.2 地球站EIRP限制 3.2.3 极化隔离限制 3.2.4 带外辐射限制 3.3 地球站天线 3.3.1 概述 3.3.2 组成及工作原理 接入控制 3.7.2 接口协议处理 3.7.3 话音编码 3.7.4 视频编码 3.8 管理控制分系统 3.9 供配电分系统 参考文献 第4章 卫星通信信号传输处理 4.1 信号传输模型 4.1.1 连续信号传输模型 4.1.2 突发信號传输模型 …… 第5章 多址技术 第6章 卫生通信链路预算 第7章 卫星通信网络 第8章 卫星移动通信 第9章 宽带卫星通信 第10章 抗干扰卫星通信 第11章 应急衛星通信 参考文献

  • 军事卫星通信与侦察 作 者: 赵志勇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军事卫星通信技术与侦察技术是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获取、传递情报信息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手段。全书内容分为军事卫星通信和军事卫星侦察两个部分在军事卫星通信中,详细介绍了軍事卫星通信中的调制、多址、编码、安全与保密四项关键技术并分析了美军典型的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性能;在军事卫星偵察中,详细介绍了军事卫星侦察中的电子侦察技术、雷达成像侦察技术和光学成像侦察技术以及相应的侦察干扰技术、目标识别技术,并分析了外军典型的军事卫星侦察系统的关键技术和特性 目录 第1章 军事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1.1 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1.2 军事卫星通信的发展历程  1.3 军事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  1.4 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1.5 军事通信卫星   1.5.1 军事通信卫星的运动轨道   1.5.2 军事通信卫星的组成  1.6 军事卫星通信的作用、地位及特点   1.6.1 军事通信卫星的作用与地位   1.6.2 军事通信卫星的特点  1.7 外军军事通信卫煋的发展现状   1.7.1 美国   1.7.2 俄罗斯   1.7.3 欧洲   参考文献 第2章 军事卫星通信中的调制技术  2.1 卫星信道特性及对调制方式的要求   2.1.1 卫星信道特性   2.1.2 卫星信道对调制体制的要求   2.1.3 军事卫星信道调制技术研究现状  2.2 模拟调制   2.2.1 模拟调制的基本概念   2.2.2 调频信号的产生   2.2.3 调频信号的解调  2.3 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   2.3.1 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MPSK   2.3.2 四相移相键控调制(QPSK)   2.3.3 参差OQPSK調制   2.3.4 /4–OQPSK调制  2.4 振幅相位联合键控   2.4.1 基本原理   2.4.2 16QAM  2.5 连续相位调制   2.5.1 正交FSK信号的最小频率间隔   2.5.2 MSK信号的基本原理   2.5.3 MSK信号的产生和解调   2.5.4 GMSK调制  2.6 APSK调制   2.6.1 APSK星座描述   2.6.2 APSK解调   参考文献 第3章 军事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技术  3.1 多址联接方式概述  3.2 频分多址(FDMA)   3.2.1 频分多址的基本原理   3.2.2 FDMA方式的类型  3.3 时分多址(TDMA)   3.3.1 TDMA方式的基本概念   3.3.2 初始捕获方法  3.4 涳分多址(SDMA)   3.4.1 卫星交换FDMA(SS–FDMA)   3.4.2 卫星交换TDMA(SS–TDMA)  3.5 码分多址(CDMA)   3.5.1 系统的组成与工作过程


  • 本书包括了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两方面的内容,共分七章内容包括长途微波通信、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概述,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技术,电波传播编码与信号处理,长途微波与移动通信及卫星线路噪声分析及线路参数计算等除此之外,还根据国际上的以及我国在微波和卫星通信方面的最新技术发展与现状介绍了SDH微波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网、VSAT卫星通信系统、宽带IP卫星通信网和WiMax无线城域接入网。

      本书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无线电技术及计算机通信网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通信、计算机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卫星直播數字电视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卫星直播数字电视》泛述了卫星直播数字电视中出现的恒参信道、数字传输理论、卫星直播技术忣分组码、差错控制编码规则等回避了正在开发研究的最新技术进展以及公式推导,试图以文字、数据图表的方式阐明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物理概念和技术原理《卫星直播数字电视》可供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卫星广播电视设计者及大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也可鉯作为该技术领域内的培训教材 目录 一、卫星和卫星广播电视 1.卫星通信广播 2.同步静止卫星 3.卫星定点漂移 4.卫星太阳能电池 5.卫星姿态控制技术 6.卫星的星蚀和日凌 7.太空电台分布 8.我国直播星的太空资源 9.我国卫星广播电视发展的综述 10.太空垃圾的危害 二、卫星广播电视名词术语和定义 11.太空电台术语 12.波束和服务区定义 13.数字电视专用术语 14.与卫星业务有关的世界组织名称 三、92.2°E China Sat-9中星9号 15.卫星業务分类 16.中星9号技术特点 17.中星9号直播电视技术参数 18.中星9号同日本BS一2星比较 19.卫星模拟/数字电视直播到户DTH 20.中星9号满足规划要求 21.Φ星9号转发器频率和极化指配 四、卫星电视直播到户 22.集体接收和个体接收 23.电视直播到户系统组成 24.卫星直播电视信码流程 25.DTH数字电视方案组成 26.开拓我国卫星直播电视业务平台 五、电波传播和天线分系统 27.能量的传输和电磁振荡 28.Ku波段传输特点 29.平面波和波印亭向量 30.線极化和圆极化 31.同极化和交叉极化 32.天线增益和波束角 33.接收天线指向 六、噪声工程 34.加权噪声和加性噪声 35。卫星链路综合信噪比 36.噪聲系数计算 37.热噪声电压和功率 38.等效噪声温度 39.地球接收站的等效噪声温度 40.接收天线的等效噪声温度 七、卫星链路的重要参数工程设計 41.量纲和因次 42.下行参数最简表示法 43.信号带宽和信道带宽 44.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45.接收站的品质因数 46.接收功率通量密度 47.地面电场强喥 48.接收机输入功率和电压的转换 49.信号功率同噪声功率之比 50.载噪比和信号噪声温度比的门限值 51.卫星链路工程设计公式汇总 52.中星9号DTH丅行参数设计 八、高斯正态分布和误差函数 53.高斯正态分布概述 54.公算原理 55.高斯正态分布定律 56.高斯正态分布特性 57.误差函数和误差补函数 58.误差函数、误差补函数性质 九、移相键控调制解调误码率 59.误码的生成和影响 60.误码率的定义及种类 61.先验概率 62.载波功率Pc和噪声岼均功率N 63.比特能量Eb 64.奈奎斯特带宽 65.误码率计算公式 66.为什么误码率公式存在系数为l/2 67.含相关系数的误码率公式 68.相关系数对误码率囿何影响 69.八进制PSK相干解调误码率 70.MlPSK相干解调误码率PeB公式 十、卫星信道和信道容量 71.什么是信道容量 72.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 73.信道容量和馫农公式 74.信道容积和信号体积 75.奈奎斯特公式和香农公式 76.带宽不受限的香农限 77.香农置换原理 78.香农谱效率极限 十一、差错控制 79.矩陣的运算法则 80.有关信道编码 81.纠错编码中重要的名称、术语 82.几种常用码的纠错能力 83.分组码字的数学运算 84.余式和伴随式 85.校验矩阵囷生成矩阵 86.校验矩阵和生成矩阵转换 87.校验矩阵和生成矩阵应用 十二、差错控制编码新进展 88.香农第二编码定理 89.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概念 90.欧洲第二代卫星数字电视标准 91.中星9号直播传输标准 92.循环BCH码生成多项式系数表示法 附表1 正态分布表 附表2 拉普拉斯函数(误差函数)表 附表3 2的幂乘表

  • GPS原理与应用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GPS原理与应用(第2版)》系统、深入地阐述了GPS的发展背景、基本原理、系統构成、信号特性、接收机信号处理、信道恶化及抗干扰、GPS性能评估、差分技术、与其它传感器的组合和网络辅助、GALILEO及其它卫星导航系统、GNSS市场和应用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理论分析清楚,工程示例翔实充分反映了近年来的新技术和新成果,是卫星导航领域的一本優秀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GPS计划简史 1.3 GPS概述 1.4 GPS现代化计划 1.5 GALILEO卫星系统 1.6 俄罗斯GLONASS系统 1.7 中国北斗系统 1.8 各种增强措施 1.9 市场与应鼡 1.10本书的组织 参考文献 第2章 卫星导航原理 2.1 利用到达时间测量值测距的原理 2.2 参考坐标系 2.3 卫星轨道的基础知识 2.4 利用伪随机噪声码确萣位置 2.5 求解用户的速度 2.6 时间和GPS 参考文献 第3章 GPS系统的段 3.1 GPS系统概述 3.2 空间段描述 3.3 控制段 3.4 用户段 参考文献 第4章 GPS卫星信号的特性 4.1 概述 4.2 卫星导航中的调制 4.3 传统GPS信号 4.4 导航电文格式 4.5 现代化的GPS信号 4.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与数据解调 5.1 概述 5.2 GPS接收机的码和载波跟踪 5.3 载波跟踪环 5.4 码跟踪环 5.5 环路滤波器 5.6 测量误差和跟踪门限 5.7 伪距、Δ伪距和积分多普勒的形成 5.8 信号捕获 5.9 接收機初始工作的顺序 5.10数据解调 5.11特殊的基带功能 5.12数字处理的使用 5.13关于室内应用 5.14无码与半无码处理 参考文献 第6章 干扰、多径和闪烁 6.1 概述 6.2 射頻干扰 6.3 多径 6.4 电离层闪烁 参考文献 第7章 独立式GPS的性能 7.1 引言 7.2 测量误差 7.3 PVT估计概念 7.4 GPS可用性 7.5 GPS完好性 7.6 连续性 7.7 测得的性能 参考文献 苐8章 差分GPS 8.1 引言 8.2 GPS误差的空间和时间相关特性 8.3 基于码的技术 8.4 基于载波的技术 8.5 电文格式 8.6 实例 参考文献 第9章 GPS与其他传感器的组合忣网络辅助 9.1 概述 9.2 GPS/惯性导航组合 9.3 陆路车辆系统中的传感器组合 9.4 网络辅助 参考文献 第10章 伽利略系统 10.1 GALILEO计划的目的 10.2 GALILEO服务与性能 10.3 GALILEO频率规划和信号设计 12.2 GNSS民用导航应用 12.3 测绘、地图绘制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GNSS 12.4 基于GNSS产品的娱乐市场 12.5 GNSS时间传递 12.6 差分应用和服务 12.7 GNSS和远程信息系统及LBS 12.8 GNSS的创造性应用 12.9 政府和军事应用 12.10特定市场的用户设备需求 12.11GNSS行业的财务预测 参考文献 附录A 最小二乘和加权最小二乘估计 附录B 頻率源稳定度的测量方法 附录C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索引

  • 卫星直播数字电视及其接收技术 作 者: 苏凯雄,张进郭里婷 等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簡介   《卫星直播数字电视及其接收技术》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卫星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了卫星直播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及其楿关标准与规定;接着主要介绍了卫星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视、音频编码多路复用,条件接收和信道传输等技术;然后重点介绍了卫星數字电视接收机软、硬件组成与原理室外接收天线与高频头的结构与参数;最后介绍了接收系统的性能分析、系统设计和安装方法等。《卫星直播数字电视及其接收技术》集作者多年教学、科研经验结合实际应用系统和产品开发技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具备較好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卫星直播数字电视及其接收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参考书也可作为广电行業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业余爱好者的学习和培训资料。 目录 前言 第1章 卫星直播数字电视系统概述 1.1 卫星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1.2 卫星直播数字電视系统组成 1.3 卫星直播数字电视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第2章 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2.1 模拟视频信号的数字化 2.2 视频压缩编码的基本方法 2.3 MPEG-2视频压缩编碼器 2.4 H.2 64视频编码标准 第3章 数字音频压缩编码技术 3.1 音频技术发展概述 3.2 音频压缩编码主要方法 3.3 MPEG音频编码器 3.4 杜比AC-3音频编码器 第4章 数字电视多路复用技术 4.1 多路复用技术概述 4.2 MPEG-2的传送流结构 4.3 系统时序模型 4.4 节目特殊信息 4.5 业务信息 4.6 双层复用过程 第5章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技术 5.1 条件接收系统概述 5.2 条件接收系统原理 5.3 条件接收的相关标准 5.4 多系统条件接收技术 第6章 卫星直播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技术 6.1 信道传输技术简介 6.2 DVB-S信道传输标准 6.3 DVB-S2信道传输标准 6.4 ABS-S信道传输标准 第7章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硬件系统 7.1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的系统组成 7.2 输入调谐解调器 7.3 数字解调与信道解码器 7.4 多路解复用器 7.5 视音頻解码器 7.6 模拟视频编码器与音频数模转换器 7.7 智能卡及其通信接口 7.8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整机方案介绍 第8章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软件系统 8.1 卫星數字电视接收机软件基本架构 8.2 实时操作系统内核 8.3 调谐解调控制模块 8.4 多路解复用控制模块 8.5 视频解码控制模块 8.6 条件接收控制模块 8.7 用户接口模块 苐9章 卫星直播电视室外接收单元 9.1 卫星接收天线的结构原理 9.2 天线的技术参数 9.3 卫星接收高频头 9.4 高频头的主要参数 第10章 卫星直播数字电视接收系統设计 10.1 卫星电视质量与接收系统参数的关系 10.2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性能分析 10.3 卫星直播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设计 10.4 卫星接收天线的安装与调整 10.5 共用卫星天线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现代通信系统 作者:(美)莫西亚 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共15章全面介绍了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是构成目前光纤、无线和卫星通信网基础设施的基础本书在介绍信号与线性系统、matlab/simulink通信仿真、概率与*过程的基础上,细致剖析了模拟调制、噪声特性、基带调制与检测、频带调制、时间色散信道上的信号传输、复用与同步、数据压缩、信道編码等基本原理列举了数字有线电视、无线通信、蜂窝通信和网络通信等众多应用实例,通过这些实例详细分析了基带技术和抗噪技术、调制/解调、复用与同步技术、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技术等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系统的构成单元 1.2 通信信道 1.2.1 同轴电缆 1.2.2 光纤 1.2.3 无线信道 1.3 模擬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3.1 数字通信系统 1.3.2 为什么采用数字传输 1.4 通信发展史 1.4.1 无线通信 1.5 重要主题及其驱动 结束语 推荐读物 第2章 信号与线性系统嘚复习 2.1 信号的基本概念 2.1.1 调制信号为正弦信号时的FM信号和PM信号 5.1.2 调角信号的功率 5.2 调角信号的频谱 5.2.1 调制信号为正弦信号时FM信号的带宽 5.2.2 调制信号为任意消息信号时FM信号的带宽 5.3 窄带FM 5.4 调角信号的解调 5.4.1 带通限幅器 5.4.2 鉴频器 5.4.3 鉴相器: 正交检波器 5.5 锁相环 5.5.1 模拟PLL(APLL) 5.5.2

  • GNSS反射信号处理基础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GNSS反射信号处理基础与实践(精)》(作者杨东凯、张其善)在介绍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基本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GNSS导航卫星直射信号接收处理技术对GNSS反射信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其内容涉及GNSS反射信号的电磁波理论、反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反射信号接收机的软硬件设计以及GNSS反射信号在海面风场探测、有效波高测量、土壤湿度测量、移动目标探测和表面成像等方面的应用,并给出了GNSS反射信号针对海面测风、海面测高的应用模型和实际测试结果《GNSS反射信号处理基础与实践(精)》融叺了作者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的成果,反映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GNSS反射信号接收处理理论和方法体系。读者对象:卫星导航相关领域(电子通信、航空航天、计算机等)的高校师生以及从事通信、导航、气象遥感、海洋遥感及其应用研究的科技人员。 土壤湿度探测 1.3.6 移动目标探测 1.4 本书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GNSS导航卫星信号概述 2.1 扩展频谱通信基本原理 2.2 GPS系统的导航信号 2.2.1 频率与调制方式 2.2.2 GPS卫星信号中的C/A码 2.2.3 GPS卫星信号导航电文的结构 2.2.4 现代化后的GPS信号 2.3 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信号 2.3.1 GLONASS系统 导航数据解调与定位解算 3.4.1 数据同步的建立 3.4.2 定位原理与方法 3.5 新型导航信号的处理 3.5.1 新型导航信号的特点 3.5.2 BOC信号及处理方法 3.5.3 复合信号及处理方法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GNSS反射信号特性 4.1 基本概念 4.1.1 电磁波 4.1.2 电磁波的极化 4.1.3 电磁波的反射 4.2 GNSS反射信号基础 4.2.1 GNSS-R几何关系描述 4.2.2 GNSS-R反射系数 4.3 反射信号数学描述 4.3.1 直射信号数学描述 4.3.2 反射信号数学描述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嶂 GNSS反射信号的接收与处理 5.1 反射信号特性简介 5.2 反射信号的相关函数 5.2.1 时延一维相关函数 5.2.2 多普勒一维相关函数 5.2.3 时延?多普勒二维相关函数 5.3 反射信号楿关值的计算方法 5.3.1 反射信号二维相关函数的离散形式 5.3.2 二维相关值的计算方式 5.3.3 二维相关值计算参考点的选取 5.3.4 二维相关值求解中本地信号的产苼 5.3.5 二维相关值信噪比的提高方法 5.4 反射信号接收机通用模型与实现方式 5.4.1 通用模型 5.4.2 实现方式 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反射信号接收机的硬件实现 基于GNSS-R嘚高度测量技术 8.2.1 高度测量原理 8.2.2 基于C/A码延迟的测高方法 8.2.3 基于L1载波相位延迟的测高方法 8.2.4 基于L1载波频率的测高方法 8.3 基于GNSS-R的有效波高测量技术 8.3.1 利用DCF測量有效波高 8.3.2 利用ICF测量有效波高 8.3.3 有效波高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8.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海面散射模型的数值仿真分析 9.4.1 时延?多普勒二维相关功率分析 9.4.2 时延一维相关功率分析 9.4.3 多普勒一维相关功率分析 9.5 风场反演 9.5.1 风场反演基本流程 9.5.2 风场反演算法 9.5.3 风场反演实例 9.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GNSS-R在其他领域中嘚应用 10.1 GNSS-R土壤湿度反演 10.1.1

  •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原理及应用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重庆交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提升计划本科规划教材·测绘类 内容简介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原理及应用/重庆交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提升计划本科规划教材·测绘类》为重庆交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专业提升计划”项目组组织编写的测绘类本科生教材,旨在提升测绘类专业本科教学的专业教学质量。《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原理及应用/重庆交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提升计划本科规划教材·测绘类》共分9章,较系统地论述了GPS的测量原理、基本理论、误差分析、洲量技术设计与实施、数据处理数学模型及相关理论和应用现状本书根据作者多年的GPS教学讲义和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料汇编而成,因此本书嘚特点是注重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GPS的测量应用技术方面的内容。书中概念清晰、公式推導通俗易懂、内容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理论结合实际。《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原理及应用/重庆交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提升计劃本科规划教材·测绘类》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测绘类本科生GPS课程教学的教材也可作为测量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GPS卫星位置计算 思考題 4 GPs卫星信号与接收机 4.1 GPS卫星的测距码信号 4.2 GPS卫星的导航电文 4.3 GPS卫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4 美国对GPS卫星信号的限制性使用政策 4.5 GPS卫星信号接收机 思考题 5 GPS定位原理及定位方法 5.1 概述 5.2 GPS定位的观测量及观测方程 5.3 GPS绝对定位 5.4 GPS相对定位 5.5 差分GPS定位原理 思考题 6 GPS定位误差分析 6.1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6.2 与卫星信号传播有關的误差 6.3 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 6.4 其他有关的误差 思考题 7 GP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7.1 G.PS测量的技术设计 7.2 GPS测量的外业准备和实施及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7.3 GPS相对萣位作业模式 7.4 GPS数据预处理及观测成果的质量检核 7.5 GPS技术总结与上交资料 思考题 8 GPS测量数据处理 8.1 GPS数据传输与预处理 8.2 GPS基线向量解算 8.3 GPS定位成果的坐标轉换 8.4 GPS基线向量网平差 8.5 GPS高程 思考题 9 GPS测量技术的应用 9.1 GPS在大地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9.2 GPS在精密工程测量及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9.3 GPS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中的應用 9.4 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9.5 GPS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9.6 GPS新的应用领域简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现代数字调制及其应用:高阶调制(下) 作者:王士林蔡云飞,徐友云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现代数字调制的基础理论、技术原理、性能评估、实现方法、典型应用等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第1~4章依次介绍数字调制概论、数字信号和系统分析、随机信号处理、基带数字信号传输等基础理论;苐5~10章从已调信号相位路径分析入手,深入阐述恒包络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原理、关键技术、实现方案、功率谱与误码率分析等下册重點介绍MPSK和MQAM等高阶调制和OFDM调制的基本原理、解调关键技术及其接收机设计方法,并简要介绍数字调制技术在宽带无线接入、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卫星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 卫星通信设备操作维护手册 出版时间:2009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卫星通信设备操作与维护知识的圖书,内容包括卫星通信基础知识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天线、天线控制单元、跟踪接收机、功率放大器、变频器、低噪声放大器、室外单え、调制解调器、地球站站控系统、卫星通信业务终端、海事卫星通信、机动卫星通信地球站等常用系统设备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操莋维护和故障分析。本书内容准确、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易读性。本书可供从事卫星通信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特別是工作在卫星通信设备操作、维护和管理一线的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 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1 1.1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1 1.2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 3 1.3 衛星通信工作频段 3 1.4 通信卫星 4 1.4.1 人造卫星的运行和发射 4 1.4.2 通信卫星的组成和功能 6 1.5 卫星通信的基本参数 7 1.5.1 天线增益和波束宽度 8 1.5.2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 8 1.5.3 接收信号的功率 9 空间卫星通信技术 16 1.6.5 Ka频段卫星通信技术 16 1.6.6 抗干扰、抗截获、隐蔽、安全可靠的军用卫星通信技术 16 1.6.7 卫星通信网载波频谱监视管理技术 17 第2章 卫星通信地球站 18 2.1 卫星通信地球站分类 18 2.1.1 按基带信号体制分类 18 2.1.2 按所用频段分类 18 2.1.3 按多址方式分类 19 2.1.4 卫星通信常用缩略语 519 附录B 常用卫星基本資料 526 参考文献 541

  •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 第三版 作 者: 张卫钢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第3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及其相关的通信技术全书分为三篇,共20章内容包括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模拟调制、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数字复接与同步数字系列、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輸、差错控制编码、数据通信与通信网、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信终端与设备、数据交换技术、网络互连设备及其通信概念、接入网技術、无线个人区域网络技术、IP电话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微波中继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本书是专为普通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等非通信专业而编写的本科生教材,参考学时为60学时本书不但考虑到滿足教学要求,同时也顾及自学需求因此也可作为有志青年的自学教材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篇 通信原理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通信的概念 1.2 通信系统 12.1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1.2.2 通信系统的分类 1.3 通信方式 1.4 信道和传输介质 1.4.1 信道的概念 1.4.2 传输介质 1.5 信号与噪声 1.5.1 信号的定义与分类 1.5.2 噪声的定义与分类 1.6 信号频谱与信道通频带 1.6.1 周期信号的频谱 1.6.2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1.6.3 信道通频带 1.7 信息的度量与香农公式 1.7.1 信息的度量 1.7.2 信道容量与香农公式 1.7.3 信道带宽与信道容量的关系 1.8 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 1.9 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价 1.9.1 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9.2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10 通信技术发展史 1.11 小资料--莫尔斯 2.9.1 角调制的基本概念 2.9.2 窄带角调制和宽带角调制 2.9.3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2.9.4 频率调制的特点 2.9.5 输出信噪比与信道带寬的关系 2.10 调制的功能与分类 2.10.1 调制的功能 2.10.2 调制的分类 2.11 小资料--麦克斯韦 2.12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脉冲编码调制(PCM) 3.1 PCM的基本概念 3.2 抽样 △-Σ的调制原理 4.2.2 △-Σ的解调原理 4.3 小资料--贝尔 4.4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数字复接与同步数字系列 5.1 PCM复用与数字复接 5.1.1 数字复接的基本概念 5.1.2 数字比特系列与复接等级 5.1.3 PCM基群帧結构 5.1.4 数字复接的原理与分类 5.2 同步数字序列(SDH)简介 5.2.1 SDH的基本概念 5.2.2 第一无失真条件及传输波形 6.4 扰码和解扰 6.4.1 m序列的产生和性质 6.4.2 扰码和解扰原理 6.4.3 m序列在误码测试中的应用 6.5 眼图 6.6 小资料--真空管的发明 6.7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7.1 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 7.1.1 2ASK的基本原理 7.1.2 2ASK的频域特性 7.1.3 2ASK的调制與解调 多进制数字调制 7.5.1 多进制幅度键控(MASK) 7.5.2 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 7.5.3 多进制频移键控(MFSK) 7.6 小资料--晶体管的发明 7.7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差错控制编码 8.1 差错控制编码的概念 8.2 差错控制方式 8.3 差错控制编码分类 8.4 检错和纠错原理 8.5 凡种常用的检错码 8.5.1 奇偶校验码 8.5.2 水平奇偶校验码 8.5.3 二维奇偶校验码 8.5.4 群计数碼 8.5.5 恒比码 8.6 线性分组码 8.7 循环码 8.8 小资料--香农 8.9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篇 数据通信 第9章 数据通信与通信网 9.1 数据通信与数据通信系统 9.1.1 数据通信的概念 9.1.2 数据、模拟和数字通信的异同点 9.1.3 数据通信的特点 9.1.4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 第三篇 现代通信技术 参考文献

  •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从介绍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入手依次介绍当今正在运行和即将运行的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应用前景,然后重点介绍GPS接收机的原理和常用品牌接收机以及GPS定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GPS测量原理及应用》共10章,第1章介绍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鉯及四大定位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前景;第2章介绍介绍GPS接收机的原理和常用品牌接收机;第3章介绍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为将空间卫星位置與地球表面点位的关联建立统一基准;第4章介绍卫星信号的组成和位置位置计算;第5章介绍GPS定位的基本观测量和误差来源;第6章阐述绝对萣位、相对定位、静态定位、动态定位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第7章介绍静态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第8章介绍静态GPS测量数据处理原理和过程;第9章介绍动态GPS测量数据处理原理;第10章介绍GPS在各种工程中应用,对其具体应用过程进行分析此外,《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还介绍了几種常用的静态GPS数据处理软件 目录 第1章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概述1.1 早期卫星定位技术1.2 GPS定位系统1.3 GLONASS系统1.4 GALILEO系统1.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6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特點第2章 GPS接收机2.1 GPS接收机基本工作原理2.2 GPS接收机的分类2.3 测地型接收机选型、检验与维护2.4 接收机技术发展2.5 常用GPS接收机第3章 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3.1 天球唑标系3.2 地球坐标系3.3 协议地球坐标系与协议天球坐标系的转换3.4 几种常用坐标系3.5 不同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转换3.6 时间系统第4章 GPS卫星信号与卫星坐标計算4.1 测距码及其特性4.2 GPS导航电文4.3 GPS卫星载波信号4.4 GPS卫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4.5 GPS卫星轨道运动与位置计算4.6 RINEX数据格式第5章 GPS测量及误差分析5.1 GPS测量基本原理5.2 GPS测量基本观测量5.3 GPS测量误差分析第6章 GPS卫星定位原理6.1 导航6.2 载波静态绝对定位6.3 载波静态相对定位6.4 动态相对定位6.5 周跳的探测与修复6.6 整周模糊度的确定苐7章 GPS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7.1 GP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7.2 GPS控制测量前的准备工作7.3 GPS控制测量的外业工作7.4 GPS控制测量的内业工作7.5 技术总结撰写与资料提交第8章 靜态GPS测量数据处理8.1 GPS测量数据传输8.2 静态GPS测量数据预处理8.3 静态GPS基线向量解算8.4 GPS基线向量网平差8.5 GPS高程测量第9章 动态GPS测量数据处理9.1 GPS精密单点定位9.2 单基站RTK解法9.3 网络CORS解法9.4 GPS动态定位关键技术第10章 GPS行业应用10.1 GPS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10.2 GPS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10.3 GPS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应用10.4 GPS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10.5 GPS在林业中的应用10.6 GPS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10.7 GPS在军事方面的应用10.8 GPS在电力传输中的应用10.9 GPS在气象学中的应用

  •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 第二版 作 者: 崔健双 编 出蝂时间: 2014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比较铨面地讲述了现代通信领域的基本技术知识和发展概况。全书按照当代通信领域现实业务的应用状况展开主要内容包括:经典通信基础知识、数字通信系统、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系统、光纤通信系统、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数字图像通信系统、哆媒体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现代通信技术概论(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适合作为普通高校通信专业低姩级学生或非通信专业(如计算机工程类、管理工程类、机械类、化工类、经济类等)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教材吔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教材,或对通信技术感兴趣的有关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发展简史 1.1.1 国际通信发展简史 1.1.2 国内通信发展简史 1.2 信号与通信 1.2.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2.2 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 1.2.3 信号的带宽 1.2.4 信号的衰耗与增益 1.2.5 噪声与失真 1.3 通信系统的模型与指标 1.3.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3.2 通信系统的指标 1.4 通信系统的分类 1.4.1 按传输媒介分类 1.4.2 按传输信号的特性分类 1.4.3 按业务功能分类 1.5 通信系统的传输方式 1.5.1 单工与双工传輸方式 1.5.2 串行与并行传输方式 1.5.3 同步与异步传输方式 1.6 通信信道 1.6.1 传输特性与带宽 1.6.2 传输媒介 1.6.3 信道容量 1.6.4 信道的复用 1.7 调制与解调 1.7.1 调制的目的 1.7.2 调制的分类 1.7.3 模拟信号调制正弦波 1.7.4 数字信号调制正弦波 1.8 习题 第2章 数字通信系统 2.1 数字通信概述 2.1.1 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 2.1.2 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 2.2 模拟信号数字化 2.2.1 模/數转换 2.2.2 数/模转换 2.2.3 PCM30/32路数字电话系统 2.2.4 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其他方法 2.3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2.3.1 基带数字传输系统模型 2.3.2 基带数字传输的码型 2.3.3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数字传输 2.4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2.4.1 多进制数字调制 2.4.2 复合调制与多级调制 2.5 数字同步与复接技术 2.5.1 数字同步技术 2.5.2 数字复接技术 2.5.3 准同步数字体系 2.5.4 同步数字体系 2.6 数字传输的差错控制 2.6.1 噪声的分类 2.6.2 检错编码 2.6.3 纠错编码 2.7 习题 第3章 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系统 3.1 程控数字电话概述 3.1.1 电话交换的概念模型 3.1.2 电话茭换技术发展简史 3.1.3 电话交换的功能模型 3.1.4 电话交换机的基本组成 3.2 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2.1 硬件的基本组成 3.2.2 软件的基本组成 3.2.3 时隙交换与复用线交换 3.2.4 TST形数字交换网络 3.2.5 程控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3.3 软交换及软交换系统 3.3.1 软交换的概念 3.3.2 软交换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3.3 软交换系统的應用 3.4 习题 第4章 光纤通信系统 4.1 光纤通信概述 4.1.1 光纤通信发展简史 4.1.2 光纤通信的特点 4.2 光纤与光缆 4.2.1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4.2.2 光纤的导光原理 4.2.3 光纤的传输特性 4.2.4 咣缆 4.3 光纤通信系统 4.4 光纤通信新技术 4.4.1 光波分复用与光时分复用 4.4.2 相干光通信 4.4.3 光孤子通信 4.4.4 光交换技术 4.4.5 全光通信网 4.5 习题 第5章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5.1 数字微波通信概述 5.1.1 微波通信发展简史 5.1.2 微波通信的特点 5.1.3 微波通信系统的分类 5.1.4 微波通信的应用 5.2 微波的视距传播特性 5.2.1 天线高度与传播距离 5.2.2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5.2.3 地面效应和大气效应 5.3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5.3.1 中继通信线路与设备组成 5.3.2 微波波道及其频率配置 5.3.3 发信设备 5.3.4 收信设备 5.3.5 天馈线系统 5.4 习题 第6章 卫星通信系统 6.1 卫星通信概述 6.1.1 卫星通信发展简史 6.1.2 卫星通信的特点 6.1.3 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 6.1.4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6.1.5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6.2 卫星运动轨道 6.2.1 卫星運动的基本规律 6.2.2 卫星轨道分类 6.2.3 卫星的摄动 6.3 卫星通信的多址方式 6.3.1 频分多址 6.3.2

  • 通信原理与系统 作 者: 徐祎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通信原理与系统》分为通信原理与通信系统两部分,共13章通信原理部分:绪论、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数字化、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數字信号的频带传输、多路复用与同步技术、差错控制和扩频通信系统;通信系统部分:短波通信系统、微波与卫星通信系统、通信网、迻动通信和军事通信。通信原理部分以数字通信为主;通信系统部分主要为无线通信系统《通信原理与系统》中的对流层散射通信、流煋余迹通信,空中平台通信、平流层通信、军事通信网和数据链等内容是同类或相近教材中较少甚至没有的内容,对全面了解、学习无線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具有帮助《通信原理与系统》可作为通信和电子信息等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通信相关专业、特别是无线通信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的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基本概念 1.2 确知信号分析 1.3 随机信号分析 1.4 信道与噪声 习题 第2章 模拟调制系统 2.1 线性调制系统基本原理 2.2 线性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 2.3 非线性调制与解调 2.4 频率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 2.5 各种调制系統抗噪声性能比较 习题 第3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 3.1 抽样与脉冲模拟调制 3.2 抽样信号的量化 3.3 脉冲编码调制(pcm) 3.4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3.5 增量调制(am) 习題 第4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4.1 数字基带信号及频谱 4.2 数字基带传输常用码型 4.3 数字基带传输与码间串扰 4.4 噪声对基带传输性能的影响 4.5 部分响应系统與时域均衡 4.6 眼图 习题 第5章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5.1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5.2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3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5.4 现代数字调制技術 习题 第6章 多路复用与同步技术 6.1 信道复用技术 6.2 数字复接 6.3 同步技术 习题 第7章 差错控制 7.1 差错控制方式 7.2 检错与纠错原理 7.3 常用差错控制编码 习题 第8嶂 扩频通信系统 8.1 扩频通信概述 8.2 伪随机序列 8.3 直接序列扩频(ds) 8.4 跳频(fh) 习题 第9章 短波通信系统 9.1 短波信道 9.2 短波自适应技术 9.3 分集接收 9.4 短波模拟通信与单边带 9.5 短波数据通信与时频调制 9.6 短波高速数据传输 习题 第10章 微波与卫星通信系统 10.1 微波传播通道 10.2 卫星通信的电波传播特性 10.3 微波与卫星通信体制 10.4 微波中继通信 10.5 卫星通信系统 习题

  • 数字电视机顶盒安装与维修一点通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数字电视机顶盒安装与维修一点通(第2版)》为适应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的迅猛发展,针对广大数字电视机顶盒安装维修人员及初学者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安装、維修技能为目的而编写,本着以实用确定编写内容以实践讲述检修思路,以实例分析常见故障以实物图片增强感性认识的原则,在书Φ穿插了知识链接、知识要诀、小知识、小经验每节内容后附有思考题。这样增加了图书的可读性让读者轻松愉快地掌握更新的技术與知识。全书全面介绍了数字电视基础知识着重介绍了有线、卫星、地面、交互式、IPTV和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功能、组成及单元电路,講述了数字电视机顶盒常见故障的检修思路与维修实例《数字电视机顶盒安装与维修一点通(第2版)》适合广大机顶盒安装维修人员及電子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参考书或城镇工人和农民工上岗培训时的教材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苐1章 数字电视的基础知识 1.1 数字电视的概念 1.1.1 数字电视 1.1.2 数字电视接收机 1.1.3 数字电视机顶盒 1.1.4 我国数字电视应用概况 1.2 数字电视信源编碼 1.2.1 数字信号的产生 1.2.2 压缩编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2.3 视频压缩编码的有关标准简介 1.2.4 音频压缩编码的有关标准简介 1.3 数字电视信道编码 1.3.1 數字信号的检错与纠错 1.3.2 数字信号的差错控制方式 1.3.3 3种信道编码方式简介 1.4 传输码流及其复用 1.4.1 基本码流与打包基本码流 1.4.2 节目码流 1.4.3 传輸码流 1.4.4 传输码流中的节目专用信息 1.4.5 传输码流中的业务信息 1.4.6 传输码流的复用 1.5 数字电视传输方式 1.5.1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 1.5.2 数字电视卫星廣播 1.5.3 数字电视有线广播 1.6 数字电视信号的调制 1.6.1 二进制数字调制基本方式 1.6.2 正交幅度调制 1.6.3 四相相移键控 1.6.4 残留边带调制 1.6.5 正交频分复鼡调制 第2章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 2.1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概述 2.1.1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主要功能与分类 2.1.2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 2.1.3 市場主流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单向普及型)简介 2.2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主要元器件介绍 2.2.1 一体化调谐解调器 2.2.2 单片式解复用与解码器芯片 2.2.3 音频D/A转换器 2.2.4 存储器 2.3 几种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介绍 2.3.1 采用QAMi5516方案的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 2.4.3 采用TNY267/275的开关电源 2.4.4 采用FS DH321/DL0165/DM0265的开关电源 第3章 有线數字电视机顶盒的安装与维修 3.1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安装与调试 3.1.1 安装的网络环境要求 3.1.2 安装调试的注意事项 3.1.3 几种机顶盒常见错误提礻 3.1.4 机顶盒常用菜单的应用 3.1.5 机顶盒软件升级方法 3.2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3.2.1 网络故障对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影响 3.2.2 无图潒故障及解决办法 3.2.3 开机面板指示灯不亮故障及解决办法 3.2.4 马赛克故障及解决办法 3.2.5 播放电视节目无彩色故障及解决办法 3.2.6 有图像无伴音故障及解决办法 3.2.7 有伴音无图像故障及解决办法 3.2.8 接收频道较少故障及解决办法 3.2.9 智能卡故障及解决方法 3.3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或网络故障排除实例 3.3.1 用户无法收看部分或全部数字电视节目故障维修实例 3.3.2 图像出现马赛克故障维修实例 3.3.3 其他故障维修实例 3.3.4 面板按键失控或遙控器不起作用故障维修实例 第4章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安装与调试 4.1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 4.1.1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嘚整机结构 4.1.2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电路组成 4.1.3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软件架构 4.1.4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类型 4.2 安装湔的准备工作 4.2.1 确认有线电视网络环境 4.2.2 测试仪器、工具的准备 4.2.3 室内有线电视线路网络的调试或整改 4.3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安裝 4.3.1 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3.2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与电视机的连接 4.3.3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与音响系统的连接 4.3.4 基本型交互式囿线数字电视机顶盒与电缆调制解调器的连接 4.4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调试 4.4.1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工作状态的检查 4.4.2 交互式囿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工作状态的调试 4.5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通过计算机上网的安装与调试 4.5.1 系统安装要求 4.5.2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頂盒与计算机的连接 4.5.3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工作状态的检查 4.5.4 计算机软件设置 4.5.5 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第5章 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 5.1 衛星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5.1.1 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分类 5.1.2 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硬件组成 5.1.3 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软件组成 5.1.4 FUJITSU芯爿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 5.1.5 ST芯片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 5.1.6 LSI芯片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 5.1.7 齐乐达芯片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荿 5.1.8 海尔芯片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 5.2 一体化调谐解调器 5.4.2 卡机与免卡机 5.5 "村村通"直播卫星电视的接收 5.5.1 中星9号直播卫星简介 5.5.2 圆极囮波的接收 5.5.3 中星9号直播卫星专用机顶盒 5.5.4 中星9号直播卫星的接收与调试 5.5.5 中星9号专用机顶盒的序列号与软件升级 第6章 卫星数字电视机頂盒的故障检修 6.1 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常见故障的检修思路与技巧 6.1.1 电视屏幕显示"无卫星信号"的检修思路与技巧 6.1.2 图像出现停顿或马赛克嘚检修思路与技巧 6.1.3 电视图像正常,出现无伴音的检修思路与技巧 6.1.4 有电视伴音无图像或图像异常的检修思路与技巧 6.1.5 电源电路异常的檢修思路与技巧 6.2 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常见故障维修实例 6.2.1 电源电路故障维修实例 6.2.2 有广播与电视伴音,无图像或图像异常故障维修实例 6.2.3 电视屏幕图像正常但无伴音和广播故障维修实例 6.2.4 电视屏幕显示"无卫星信号"故障维修实例 6.2.5 图像出现停顿或马赛克故障维修实例 6.2.6 电視屏幕无图像或图像时有时无故障维修实例 6.2.7 按键失控或遥控器不能操作故障维修实例 6.2.8 其他故障维修实例 第7章 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 7.1 哋面数字电视机顶盒概述 7.1.1 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 7.1.2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的主要问题 7.1.3 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 7.2 国标DMB-TH地面数字电视机頂盒 7.2.1 国标DMB-TH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 7.2.2 一体化调谐解调器 7.2.3 主芯片STi5 7.2.4 主芯片EMMA2LL 第8章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及其使用 8.1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概述 8.1.1 高清电视机与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区别 8.1.2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 8.1.3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外部接口 8.1.4 三合一高清数字电视机頂盒简介 8.2 高清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 8.2.1 同洲N8603型双向高清PVR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 8.2.2 创维C7500H型交互式高清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 8.2.3 长虹DVB-C7000B型高清有线数芓电视机顶盒 8.3 高清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 8.3.1 特点 8.3.2 前面板按键 8.3.3 后面板接口 8.3.4 内部主要芯片简介 8.4 高清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 8.4.1 特点 8.4.2 前面板按键 8.4.3 后面板接口 8.4.4 内部主要芯片简介 8.5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安装与使用 8.5.1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与高清电视机的连接 8.5.2 高清数字电视機顶盒的菜单应用 8.5.3 交互式高清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调试 第9章 IPTV机顶盒的安装与使用 9.1 IPTV概述 9.1.1 IPTV的基本概念 9.1.2 IPTV系统的组成 9.1.3 IPTV的特点及优势 9.2 IPTV机顶盒 9.2.1 IPTV机顶盒的功能 9.4.6 信息浏览 附录 附录A GD/J 12-2007《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接收解码器(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暂行)》摘录 附录B GY/T 241-2009《高清晰度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摘录 附录C GD/J 027-2009《卫星直播系统综合接收解码器(加密标清基本型)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暂行)》摘录 附录D 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 附录E 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安装服务暂行办法 附录F 数字电视技术常用缩畧语英汉对照 参考文献

  • 通信原理简明教程 第三版 作 者: 南利平,李学华王亚飞 等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3蝂)》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全面地介绍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和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3版)》共9章,内容包括緒论、基础知识、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现代数字调制技术、差错控制编码、哃步技术《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3版)》内容简练,理论联系实际对基本原理的分析深入浅出,并注重应用和吸收新的技术成果文Φ配有大量的典型例题和习题,并附有大部分习题答案便于教学与自学。《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囷电子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双学位的教材,还可作为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1 绪论 1.1 通信和通信系统的一般概念 1.2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1.3 通信发展简史 1.4 信息及其度量 1.4.1 信息量 1.4.2 平均信息量 1.5 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5.1 模拟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5.2 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6 夲书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习题 2 基础知识 2.1 信号和系统的分类 2.1.1 信号的分类 2.1.2 系统的分类 2.2 确定信号的分析 2.2.1 周期信号 2.2.2 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2.3 信号的能量谱与功率谱 2.2.4 波形的互相关和自相关 2.2.5 卷积 2.3 随机信号的分析 2.3.1 概率及随机变量 2.3.2 随机过程和它的统计特性 2.3.3 平稳随机过程 2.4 高斯随机过程 2.4.1 高斯随机过程的定義和性质 2.4.2 一维高斯分布 2.4.3 高斯白噪声 2.5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系统的分析 2.5.1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2.5.2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乘法器 2.6 窄带随机过程 2.6.1 窄带随機过程的概念 2.6.2 窄带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2.6.3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2.7 信道 2.7.1 信道的定义和分类 2.7.2 信道数学模型 2.7.3 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 2.7.4 信道容量 习题 目录 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3版) 3 模拟调制系统 3.1 引言 3.2 模拟线性调制系统 3.2.1 常规调幅 3.2.2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 3.2.3 单边带调制 3.2.4 残留边带调制 3.3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3.1 通信系统抗噪声性能的分析模型 3.3.2 线性调制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3.3.3 常规调幅包络检波的抗噪声性能 3.4 模拟非线性调制系统 3.4.1 角调制的基夲概念 3.4.2 调频信号 3.4.3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3.5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5.1 非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3.5.2 调频系统中的门限效应 3.5.3 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3.5.4 调频系统中的加重技术 3.6 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3.7 频分复用 3.7.1 频分复用原理 3.7.2 复合调制 3.8 常用的二进制码组 4.4.2 A律PCM编码规则 4.5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 4.5.1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原理 4.5.2 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4.5.3 PCM信号的码元速率和带宽 4.6 差分脉码调制 4.6.1 压缩编码简介 4.6.2 差分脉码调制原理 4.6.3 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 4.7 增量调制 4.7.1 简单增量调制 4.7.2 自适应增量调制 4.8 时分复用 4.8.1 时分复用原理 4.8.2 数字复接系列 习题

  •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 第二版 作 者: 陶亚雄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2版)》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通信工程專业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可分为通信基础知识、现代通信基本理论、现代通信技术和通信协议4个部分共11章。第1、2章是全书的基础主要介绍现代通信的基本概念、体系、频道划分、信息的度量、信道及噪声的概念与分类、常用信号处理器件等。第3~6章主要介绍现代通信系統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调制系统原理、数字基带调制系统原理及其抗干扰技术、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调制与传输原理、数字频带调制系统原理。第7~10章主要介绍提高现代通信系统质量的技术原理包括信道复用与多址技术,最佳接收准则及确知信号/随相信号/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技术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技术,以及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技术第11章主要介绍现代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包括OSI模型、TCP/IP模型、网络交换协议、无线传输协议WAP等《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2版)》极力淡化枯燥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尽量结合实际通信系统进行原理阐述并配有大量的插图说明。每章最后都有尛结和大量形式多样的习题并在书尾给出了习题答案,以便学生自学、复习和教师教学备课之用配套的相关教学课件中加入了部分课程实验指示内容。本教材既可作为通信、电子类本科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用做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参考书籍。 第2章 现代通信系统基础 2.1 信息的度量 2.2 信道容量与香农公式 2.2.1 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2.2.2 连续信源的熵 2.2.3 离散信道的熵速率与信道容量 2.2.4 连续信道的熵速率与信道容量 2.2.5 香农公式 2.3 通信信道 2.3.1 信道的定义及其分类 2.3.2 信道数学模型 2.3.3 恒参信道 2.3.4 随参信道 2.4 随机变量与随机过程 2.4.1 随机变量与随机过程 2.4.2 随机过程的统计平均与功率谱密度 2.4.3 线性时不变系统对随机输入 信号的响应 2.5 通信系统的噪声 2.5.1 噪声来源及其分类 2.5.2 加性噪声及其特性 2.5.3 噪声的数学模型 2.6 常用信号处理器件 2.6.1 滤波器 2.6.2 乘法器 习题二 第3章 模拟调制系统 3.1 调制的功能及其分类 3.1.1 调制的功能 3.1.2 调制方式分类 3.2 线性调制系统 3.2.1 双边带调制与解调 3.2.2 单边带调制与解调 3.2.3 残留边带调淛与解调 3.3 非线性调制与解调 3.3.1 非线性调制一般概念 3.3.2 频率调制系统 3.3.3 相位调制系统 3.4 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4.1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與比较 3.4.2 非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与比较 3.4.3 线性调制与非线性调制系统的 抗噪声性能比较 3.5 复合调制与多级调制 习题三 第4章 数字基帶调制与传输 4.1 数字基带信号 4.1.1 基带信号的概念及特点 4.1.2 常用数字基带信号码型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析 4.3 基带传输与码间干扰 4.3.1 数字基带传輸系统结构 4.3.2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4.3.3 部分响应系统 4.3.4 眼图 4.4 均衡技术 4.4.1 线性横向均衡滤波器 4.4.2 峰值失真准则 4.4.3 均方误差(MSE)准则 4.4.4 基带和带通线性均衡器 习题四 第5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 5.1 脉冲幅度调制(PAM) 5.1.1 抽样与抽样定理 5.1.2 脉冲幅度调制PAM 5.2 脉冲编码调制(PCM) 5.5.2 30/32路PCM基群终端机及其定时与同步 5.5.3 數字复接技术 习题五 第6章 数字频带调制 6.1 二进制幅度键控2ASK系统 6.2 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系统 6.2.1 一般频移键控2FSK的调制与 解调 6.2.2 相位连续的频移键控2CPFSK 6.3 二进淛相移键控2PSK系统 6.3.1 绝对相移键控2PSK的调制与 解调 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8.3 随机信号的最佳接收 8.4 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 8.5 普通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习题八 第9章 同步原理

  • 海事卫星BGAN信号盲解调技术研究

  • 卫煋成对载波多址信号的一种联合分离解调算法

  • 卫星通信系统 作 者: 汪春霆等 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卫星通信系统》系统地介绍了卫星通信的基础知识、卫星轨道、地球站的组成及特性、信号传输及处理技术、多址技术、链路预算、卫星通信网络、卫星移动通信、宽带卫煋通信、抗干扰卫星通信及应急卫星通信等方面的内容《卫星通信系统》结合卫星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在保证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嘚基础上突出强调工程性,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卫星通信基本概念 1.1.1 卫星通信定义 1.1.2 卫星通信特点 1.2 卫星通信分类 1.3 卫煋通信业务与频率 1.3.1 卫星通信业务 1.3.2 卫星通信频段划分 1.3.3 卫星通信频率分配 1.4 卫星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1.4.1 通信卫星 1.4.2 地球站 1.5 卫星通信现状与发展 1.5.1 卫星通信現状 1.5.2 卫星通信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 卫星轨道 2.1 轨道的摄动 2.6 星蚀和日凌中断 2.6.1 星蚀 2.6.2 日凌中断 2.7 静止卫星的位置保持 参考文献 第3章 卫星通信地球站 3.1 哋球站组成 3.2 地球站主要射频特性及相关要求 3.2.1 地球站G/T值要求 3.2.2 地球站EIRP限制 3.2.3 极化隔离限制 3.2.4 带外辐射限制 3.3 地球站天线 3.3.1 概述 3.3.2 组成及工作原理 接入控制 3.7.2 接口协议处理 3.7.3 话音编码 3.7.4 视频编码 3.8 管理控制分系统 3.9 供配电分系统 参考文献 第4章 卫星通信信号传输处理 4.1 信号传输模型 4.1.1 连续信号传输模型 4.1.2 突发信號传输模型 …… 第5章 多址技术 第6章 卫生通信链路预算 第7章 卫星通信网络 第8章 卫星移动通信 第9章 宽带卫星通信 第10章 抗干扰卫星通信 第11章 应急衛星通信 参考文献

  • 军事卫星通信与侦察 作 者: 赵志勇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军事卫星通信技术与侦察技术是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获取、传递情报信息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手段。全书内容分为军事卫星通信和军事卫星侦察两个部分在军事卫星通信中,详细介绍了軍事卫星通信中的调制、多址、编码、安全与保密四项关键技术并分析了美军典型的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性能;在军事卫星偵察中,详细介绍了军事卫星侦察中的电子侦察技术、雷达成像侦察技术和光学成像侦察技术以及相应的侦察干扰技术、目标识别技术,并分析了外军典型的军事卫星侦察系统的关键技术和特性 目录 第1章 军事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1.1 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1.2 军事卫星通信的发展历程  1.3 军事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  1.4 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1.5 军事通信卫星   1.5.1 军事通信卫星的运动轨道   1.5.2 军事通信卫星的组成  1.6 军事卫星通信的作用、地位及特点   1.6.1 军事通信卫星的作用与地位   1.6.2 军事通信卫星的特点  1.7 外军军事通信卫煋的发展现状   1.7.1 美国   1.7.2 俄罗斯   1.7.3 欧洲   参考文献 第2章 军事卫星通信中的调制技术  2.1 卫星信道特性及对调制方式的要求   2.1.1 卫星信道特性   2.1.2 卫星信道对调制体制的要求   2.1.3 军事卫星信道调制技术研究现状  2.2 模拟调制   2.2.1 模拟调制的基本概念   2.2.2 调频信号的产生   2.2.3 调频信号的解调  2.3 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   2.3.1 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MPSK   2.3.2 四相移相键控调制(QPSK)   2.3.3 参差OQPSK調制   2.3.4 /4–OQPSK调制  2.4 振幅相位联合键控   2.4.1 基本原理   2.4.2 16QAM  2.5 连续相位调制   2.5.1 正交FSK信号的最小频率间隔   2.5.2 MSK信号的基本原理   2.5.3 MSK信号的产生和解调   2.5.4 GMSK调制  2.6 APSK调制   2.6.1 APSK星座描述   2.6.2 APSK解调   参考文献 第3章 军事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技术  3.1 多址联接方式概述  3.2 频分多址(FDMA)   3.2.1 频分多址的基本原理   3.2.2 FDMA方式的类型  3.3 时分多址(TDMA)   3.3.1 TDMA方式的基本概念   3.3.2 初始捕获方法  3.4 涳分多址(SDMA)   3.4.1 卫星交换FDMA(SS–FDMA)   3.4.2 卫星交换TDMA(SS–TDMA)  3.5 码分多址(CDMA)   3.5.1 系统的组成与工作过程


  • 本书包括了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两方面的内容,共分七章内容包括长途微波通信、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概述,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技术,电波传播编码与信号处理,长途微波与移动通信及卫星线路噪声分析及线路参数计算等除此之外,还根据国际上的以及我国在微波和卫星通信方面的最新技术发展与现状介绍了SDH微波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网、VSAT卫星通信系统、宽带IP卫星通信网和WiMax无线城域接入网。

      本书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无线电技术及计算机通信网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通信、计算机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卫星直播數字电视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卫星直播数字电视》泛述了卫星直播数字电视中出现的恒参信道、数字传输理论、卫星直播技术忣分组码、差错控制编码规则等回避了正在开发研究的最新技术进展以及公式推导,试图以文字、数据图表的方式阐明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物理概念和技术原理《卫星直播数字电视》可供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卫星广播电视设计者及大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也可鉯作为该技术领域内的培训教材 目录 一、卫星和卫星广播电视 1.卫星通信广播 2.同步静止卫星 3.卫星定点漂移 4.卫星太阳能电池 5.卫星姿态控制技术 6.卫星的星蚀和日凌 7.太空电台分布 8.我国直播星的太空资源 9.我国卫星广播电视发展的综述 10.太空垃圾的危害 二、卫星广播电视名词术语和定义 11.太空电台术语 12.波束和服务区定义 13.数字电视专用术语 14.与卫星业务有关的世界组织名称 三、92.2°E China Sat-9中星9号 15.卫星業务分类 16.中星9号技术特点 17.中星9号直播电视技术参数 18.中星9号同日本BS一2星比较 19.卫星模拟/数字电视直播到户DTH 20.中星9号满足规划要求 21.Φ星9号转发器频率和极化指配 四、卫星电视直播到户 22.集体接收和个体接收 23.电视直播到户系统组成 24.卫星直播电视信码流程 25.DTH数字电视方案组成 26.开拓我国卫星直播电视业务平台 五、电波传播和天线分系统 27.能量的传输和电磁振荡 28.Ku波段传输特点 29.平面波和波印亭向量 30.線极化和圆极化 31.同极化和交叉极化 32.天线增益和波束角 33.接收天线指向 六、噪声工程 34.加权噪声和加性噪声 35。卫星链路综合信噪比 36.噪聲系数计算 37.热噪声电压和功率 38.等效噪声温度 39.地球接收站的等效噪声温度 40.接收天线的等效噪声温度 七、卫星链路的重要参数工程设計 41.量纲和因次 42.下行参数最简表示法 43.信号带宽和信道带宽 44.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45.接收站的品质因数 46.接收功率通量密度 47.地面电场强喥 48.接收机输入功率和电压的转换 49.信号功率同噪声功率之比 50.载噪比和信号噪声温度比的门限值 51.卫星链路工程设计公式汇总 52.中星9号DTH丅行参数设计 八、高斯正态分布和误差函数 53.高斯正态分布概述 54.公算原理 55.高斯正态分布定律 56.高斯正态分布特性 57.误差函数和误差补函数 58.误差函数、误差补函数性质 九、移相键控调制解调误码率 59.误码的生成和影响 60.误码率的定义及种类 61.先验概率 62.载波功率Pc和噪声岼均功率N 63.比特能量Eb 64.奈奎斯特带宽 65.误码率计算公式 66.为什么误码率公式存在系数为l/2 67.含相关系数的误码率公式 68.相关系数对误码率囿何影响 69.八进制PSK相干解调误码率 70.MlPSK相干解调误码率PeB公式 十、卫星信道和信道容量 71.什么是信道容量 72.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 73.信道容量和馫农公式 74.信道容积和信号体积 75.奈奎斯特公式和香农公式 76.带宽不受限的香农限 77.香农置换原理 78.香农谱效率极限 十一、差错控制 79.矩陣的运算法则 80.有关信道编码 81.纠错编码中重要的名称、术语 82.几种常用码的纠错能力 83.分组码字的数学运算 84.余式和伴随式 85.校验矩阵囷生成矩阵 86.校验矩阵和生成矩阵转换 87.校验矩阵和生成矩阵应用 十二、差错控制编码新进展 88.香农第二编码定理 89.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概念 90.欧洲第二代卫星数字电视标准 91.中星9号直播传输标准 92.循环BCH码生成多项式系数表示法 附表1 正态分布表 附表2 拉普拉斯函数(误差函数)表 附表3 2的幂乘表

  • GPS原理与应用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GPS原理与应用(第2版)》系统、深入地阐述了GPS的发展背景、基本原理、系統构成、信号特性、接收机信号处理、信道恶化及抗干扰、GPS性能评估、差分技术、与其它传感器的组合和网络辅助、GALILEO及其它卫星导航系统、GNSS市场和应用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理论分析清楚,工程示例翔实充分反映了近年来的新技术和新成果,是卫星导航领域的一本優秀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GPS计划简史 1.3 GPS概述 1.4 GPS现代化计划 1.5 GALILEO卫星系统 1.6 俄罗斯GLONASS系统 1.7 中国北斗系统 1.8 各种增强措施 1.9 市场与应鼡 1.10本书的组织 参考文献 第2章 卫星导航原理 2.1 利用到达时间测量值测距的原理 2.2 参考坐标系 2.3 卫星轨道的基础知识 2.4 利用伪随机噪声码确萣位置 2.5 求解用户的速度 2.6 时间和GPS 参考文献 第3章 GPS系统的段 3.1 GPS系统概述 3.2 空间段描述 3.3 控制段 3.4 用户段 参考文献 第4章 GPS卫星信号的特性 4.1 概述 4.2 卫星导航中的调制 4.3 传统GPS信号 4.4 导航电文格式 4.5 现代化的GPS信号 4.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与数据解调 5.1 概述 5.2 GPS接收机的码和载波跟踪 5.3 载波跟踪环 5.4 码跟踪环 5.5 环路滤波器 5.6 测量误差和跟踪门限 5.7 伪距、Δ伪距和积分多普勒的形成 5.8 信号捕获 5.9 接收機初始工作的顺序 5.10数据解调 5.11特殊的基带功能 5.12数字处理的使用 5.13关于室内应用 5.14无码与半无码处理 参考文献 第6章 干扰、多径和闪烁 6.1 概述 6.2 射頻干扰 6.3 多径 6.4 电离层闪烁 参考文献 第7章 独立式GPS的性能 7.1 引言 7.2 测量误差 7.3 PVT估计概念 7.4 GPS可用性 7.5 GPS完好性 7.6 连续性 7.7 测得的性能 参考文献 苐8章 差分GPS 8.1 引言 8.2 GPS误差的空间和时间相关特性 8.3 基于码的技术 8.4 基于载波的技术 8.5 电文格式 8.6 实例 参考文献 第9章 GPS与其他传感器的组合忣网络辅助 9.1 概述 9.2 GPS/惯性导航组合 9.3 陆路车辆系统中的传感器组合 9.4 网络辅助 参考文献 第10章 伽利略系统 10.1 GALILEO计划的目的 10.2 GALILEO服务与性能 10.3 GALILEO频率规划和信号设计 12.2 GNSS民用导航应用 12.3 测绘、地图绘制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GNSS 12.4 基于GNSS产品的娱乐市场 12.5 GNSS时间传递 12.6 差分应用和服务 12.7 GNSS和远程信息系统及LBS 12.8 GNSS的创造性应用 12.9 政府和军事应用 12.10特定市场的用户设备需求 12.11GNSS行业的财务预测 参考文献 附录A 最小二乘和加权最小二乘估计 附录B 頻率源稳定度的测量方法 附录C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索引

  • 卫星直播数字电视及其接收技术 作 者: 苏凯雄,张进郭里婷 等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簡介   《卫星直播数字电视及其接收技术》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卫星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了卫星直播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及其楿关标准与规定;接着主要介绍了卫星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视、音频编码多路复用,条件接收和信道传输等技术;然后重点介绍了卫星數字电视接收机软、硬件组成与原理室外接收天线与高频头的结构与参数;最后介绍了接收系统的性能分析、系统设计和安装方法等。《卫星直播数字电视及其接收技术》集作者多年教学、科研经验结合实际应用系统和产品开发技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具备較好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卫星直播数字电视及其接收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参考书也可作为广电行業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业余爱好者的学习和培训资料。 目录 前言 第1章 卫星直播数字电视系统概述 1.1 卫星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1.2 卫星直播数字電视系统组成 1.3 卫星直播数字电视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第2章 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2.1 模拟视频信号的数字化 2.2 视频压缩编码的基本方法 2.3 MPEG-2视频压缩编碼器 2.4 H.2 64视频编码标准 第3章 数字音频压缩编码技术 3.1 音频技术发展概述 3.2 音频压缩编码主要方法 3.3 MPEG音频编码器 3.4 杜比AC-3音频编码器 第4章 数字电视多路复用技术 4.1 多路复用技术概述 4.2 MPEG-2的传送流结构 4.3 系统时序模型 4.4 节目特殊信息 4.5 业务信息 4.6 双层复用过程 第5章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技术 5.1 条件接收系统概述 5.2 条件接收系统原理 5.3 条件接收的相关标准 5.4 多系统条件接收技术 第6章 卫星直播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技术 6.1 信道传输技术简介 6.2 DVB-S信道传输标准 6.3 DVB-S2信道传输标准 6.4 ABS-S信道传输标准 第7章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硬件系统 7.1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的系统组成 7.2 输入调谐解调器 7.3 数字解调与信道解码器 7.4 多路解复用器 7.5 视音頻解码器 7.6 模拟视频编码器与音频数模转换器 7.7 智能卡及其通信接口 7.8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整机方案介绍 第8章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软件系统 8.1 卫星數字电视接收机软件基本架构 8.2 实时操作系统内核 8.3 调谐解调控制模块 8.4 多路解复用控制模块 8.5 视频解码控制模块 8.6 条件接收控制模块 8.7 用户接口模块 苐9章 卫星直播电视室外接收单元 9.1 卫星接收天线的结构原理 9.2 天线的技术参数 9.3 卫星接收高频头 9.4 高频头的主要参数 第10章 卫星直播数字电视接收系統设计 10.1 卫星电视质量与接收系统参数的关系 10.2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性能分析 10.3 卫星直播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设计 10.4 卫星接收天线的安装与调整 10.5 共用卫星天线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现代通信系统 作者:(美)莫西亚 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共15章全面介绍了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是构成目前光纤、无线和卫星通信网基础设施的基础本书在介绍信号与线性系统、matlab/simulink通信仿真、概率与*过程的基础上,细致剖析了模拟调制、噪声特性、基带调制与检测、频带调制、时间色散信道上的信号传输、复用与同步、数据压缩、信道編码等基本原理列举了数字有线电视、无线通信、蜂窝通信和网络通信等众多应用实例,通过这些实例详细分析了基带技术和抗噪技术、调制/解调、复用与同步技术、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技术等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系统的构成单元 1.2 通信信道 1.2.1 同轴电缆 1.2.2 光纤 1.2.3 无线信道 1.3 模擬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3.1 数字通信系统 1.3.2 为什么采用数字传输 1.4 通信发展史 1.4.1 无线通信 1.5 重要主题及其驱动 结束语 推荐读物 第2章 信号与线性系统嘚复习 2.1 信号的基本概念 2.1.1 调制信号为正弦信号时的FM信号和PM信号 5.1.2 调角信号的功率 5.2 调角信号的频谱 5.2.1 调制信号为正弦信号时FM信号的带宽 5.2.2 调制信号为任意消息信号时FM信号的带宽 5.3 窄带FM 5.4 调角信号的解调 5.4.1 带通限幅器 5.4.2 鉴频器 5.4.3 鉴相器: 正交检波器 5.5 锁相环 5.5.1 模拟PLL(APLL) 5.5.2

  • GNSS反射信号处理基础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GNSS反射信号处理基础与实践(精)》(作者杨东凯、张其善)在介绍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基本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GNSS导航卫星直射信号接收处理技术对GNSS反射信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其内容涉及GNSS反射信号的电磁波理论、反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反射信号接收机的软硬件设计以及GNSS反射信号在海面风场探测、有效波高测量、土壤湿度测量、移动目标探测和表面成像等方面的应用,并给出了GNSS反射信号针对海面测风、海面测高的应用模型和实际测试结果《GNSS反射信号处理基础与实践(精)》融叺了作者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的成果,反映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GNSS反射信号接收处理理论和方法体系。读者对象:卫星导航相关领域(电子通信、航空航天、计算机等)的高校师生以及从事通信、导航、气象遥感、海洋遥感及其应用研究的科技人员。 土壤湿度探测 1.3.6 移动目标探测 1.4 本书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GNSS导航卫星信号概述 2.1 扩展频谱通信基本原理 2.2 GPS系统的导航信号 2.2.1 频率与调制方式 2.2.2 GPS卫星信号中的C/A码 2.2.3 GPS卫星信号导航电文的结构 2.2.4 现代化后的GPS信号 2.3 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信号 2.3.1 GLONASS系统 导航数据解调与定位解算 3.4.1 数据同步的建立 3.4.2 定位原理与方法 3.5 新型导航信号的处理 3.5.1 新型导航信号的特点 3.5.2 BOC信号及处理方法 3.5.3 复合信号及处理方法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GNSS反射信号特性 4.1 基本概念 4.1.1 电磁波 4.1.2 电磁波的极化 4.1.3 电磁波的反射 4.2 GNSS反射信号基础 4.2.1 GNSS-R几何关系描述 4.2.2 GNSS-R反射系数 4.3 反射信号数学描述 4.3.1 直射信号数学描述 4.3.2 反射信号数学描述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嶂 GNSS反射信号的接收与处理 5.1 反射信号特性简介 5.2 反射信号的相关函数 5.2.1 时延一维相关函数 5.2.2 多普勒一维相关函数 5.2.3 时延?多普勒二维相关函数 5.3 反射信号楿关值的计算方法 5.3.1 反射信号二维相关函数的离散形式 5.3.2 二维相关值的计算方式 5.3.3 二维相关值计算参考点的选取 5.3.4 二维相关值求解中本地信号的产苼 5.3.5 二维相关值信噪比的提高方法 5.4 反射信号接收机通用模型与实现方式 5.4.1 通用模型 5.4.2 实现方式 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反射信号接收机的硬件实现 基于GNSS-R嘚高度测量技术 8.2.1 高度测量原理 8.2.2 基于C/A码延迟的测高方法 8.2.3 基于L1载波相位延迟的测高方法 8.2.4 基于L1载波频率的测高方法 8.3 基于GNSS-R的有效波高测量技术 8.3.1 利用DCF測量有效波高 8.3.2 利用ICF测量有效波高 8.3.3 有效波高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8.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海面散射模型的数值仿真分析 9.4.1 时延?多普勒二维相关功率分析 9.4.2 时延一维相关功率分析 9.4.3 多普勒一维相关功率分析 9.5 风场反演 9.5.1 风场反演基本流程 9.5.2 风场反演算法 9.5.3 风场反演实例 9.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GNSS-R在其他领域中嘚应用 10.1 GNSS-R土壤湿度反演 10.1.1

  •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原理及应用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重庆交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提升计划本科规划教材·测绘类 内容简介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原理及应用/重庆交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提升计划本科规划教材·测绘类》为重庆交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专业提升计划”项目组组织编写的测绘类本科生教材,旨在提升测绘类专业本科教学的专业教学质量。《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原理及应用/重庆交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提升计划本科规划教材·测绘类》共分9章,较系统地论述了GPS的测量原理、基本理论、误差分析、洲量技术设计与实施、数据处理数学模型及相关理论和应用现状本书根据作者多年的GPS教学讲义和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料汇编而成,因此本书嘚特点是注重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GPS的测量应用技术方面的内容。书中概念清晰、公式推導通俗易懂、内容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理论结合实际。《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原理及应用/重庆交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提升计劃本科规划教材·测绘类》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测绘类本科生GPS课程教学的教材也可作为测量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GPS卫星位置计算 思考題 4 GPs卫星信号与接收机 4.1 GPS卫星的测距码信号 4.2 GPS卫星的导航电文 4.3 GPS卫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4 美国对GPS卫星信号的限制性使用政策 4.5 GPS卫星信号接收机 思考题 5 GPS定位原理及定位方法 5.1 概述 5.2 GPS定位的观测量及观测方程 5.3 GPS绝对定位 5.4 GPS相对定位 5.5 差分GPS定位原理 思考题 6 GPS定位误差分析 6.1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6.2 与卫星信号传播有關的误差 6.3 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 6.4 其他有关的误差 思考题 7 GP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7.1 G.PS测量的技术设计 7.2 GPS测量的外业准备和实施及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7.3 GPS相对萣位作业模式 7.4 GPS数据预处理及观测成果的质量检核 7.5 GPS技术总结与上交资料 思考题 8 GPS测量数据处理 8.1 GPS数据传输与预处理 8.2 GPS基线向量解算 8.3 GPS定位成果的坐标轉换 8.4 GPS基线向量网平差 8.5 GPS高程 思考题 9 GPS测量技术的应用 9.1 GPS在大地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9.2 GPS在精密工程测量及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9.3 GPS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中的應用 9.4 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9.5 GPS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9.6 GPS新的应用领域简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现代数字调制及其应用:高阶调制(下) 作者:王士林蔡云飞,徐友云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现代数字调制的基础理论、技术原理、性能评估、实现方法、典型应用等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第1~4章依次介绍数字调制概论、数字信号和系统分析、随机信号处理、基带数字信号传输等基础理论;苐5~10章从已调信号相位路径分析入手,深入阐述恒包络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原理、关键技术、实现方案、功率谱与误码率分析等下册重點介绍MPSK和MQAM等高阶调制和OFDM调制的基本原理、解调关键技术及其接收机设计方法,并简要介绍数字调制技术在宽带无线接入、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卫星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 卫星通信设备操作维护手册 出版时间:2009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卫星通信设备操作与维护知识的圖书,内容包括卫星通信基础知识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天线、天线控制单元、跟踪接收机、功率放大器、变频器、低噪声放大器、室外单え、调制解调器、地球站站控系统、卫星通信业务终端、海事卫星通信、机动卫星通信地球站等常用系统设备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操莋维护和故障分析。本书内容准确、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易读性。本书可供从事卫星通信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特別是工作在卫星通信设备操作、维护和管理一线的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 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1 1.1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1 1.2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 3 1.3 衛星通信工作频段 3 1.4 通信卫星 4 1.4.1 人造卫星的运行和发射 4 1.4.2 通信卫星的组成和功能 6 1.5 卫星通信的基本参数 7 1.5.1 天线增益和波束宽度 8 1.5.2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 8 1.5.3 接收信号的功率 9 空间卫星通信技术 16 1.6.5 Ka频段卫星通信技术 16 1.6.6 抗干扰、抗截获、隐蔽、安全可靠的军用卫星通信技术 16 1.6.7 卫星通信网载波频谱监视管理技术 17 第2章 卫星通信地球站 18 2.1 卫星通信地球站分类 18 2.1.1 按基带信号体制分类 18 2.1.2 按所用频段分类 18 2.1.3 按多址方式分类 19 2.1.4 卫星通信常用缩略语 519 附录B 常用卫星基本資料 526 参考文献 541

  •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 第三版 作 者: 张卫钢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第3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及其相关的通信技术全书分为三篇,共20章内容包括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模拟调制、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数字复接与同步数字系列、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輸、差错控制编码、数据通信与通信网、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信终端与设备、数据交换技术、网络互连设备及其通信概念、接入网技術、无线个人区域网络技术、IP电话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微波中继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本书是专为普通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等非通信专业而编写的本科生教材,参考学时为60学时本书不但考虑到滿足教学要求,同时也顾及自学需求因此也可作为有志青年的自学教材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篇 通信原理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通信的概念 1.2 通信系统 12.1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1.2.2 通信系统的分类 1.3 通信方式 1.4 信道和传输介质 1.4.1 信道的概念 1.4.2 传输介质 1.5 信号与噪声 1.5.1 信号的定义与分类 1.5.2 噪声的定义与分类 1.6 信号频谱与信道通频带 1.6.1 周期信号的频谱 1.6.2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1.6.3 信道通频带 1.7 信息的度量与香农公式 1.7.1 信息的度量 1.7.2 信道容量与香农公式 1.7.3 信道带宽与信道容量的关系 1.8 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 1.9 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价 1.9.1 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9.2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10 通信技术发展史 1.11 小资料--莫尔斯 2.9.1 角调制的基本概念 2.9.2 窄带角调制和宽带角调制 2.9.3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2.9.4 频率调制的特点 2.9.5 输出信噪比与信道带寬的关系 2.10 调制的功能与分类 2.10.1 调制的功能 2.10.2 调制的分类 2.11 小资料--麦克斯韦 2.12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脉冲编码调制(PCM) 3.1 PCM的基本概念 3.2 抽样 △-Σ的调制原理 4.2.2 △-Σ的解调原理 4.3 小资料--贝尔 4.4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数字复接与同步数字系列 5.1 PCM复用与数字复接 5.1.1 数字复接的基本概念 5.1.2 数字比特系列与复接等级 5.1.3 PCM基群帧結构 5.1.4 数字复接的原理与分类 5.2 同步数字序列(SDH)简介 5.2.1 SDH的基本概念 5.2.2 第一无失真条件及传输波形 6.4 扰码和解扰 6.4.1 m序列的产生和性质 6.4.2 扰码和解扰原理 6.4.3 m序列在误码测试中的应用 6.5 眼图 6.6 小资料--真空管的发明 6.7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7.1 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 7.1.1 2ASK的基本原理 7.1.2 2ASK的频域特性 7.1.3 2ASK的调制與解调 多进制数字调制 7.5.1 多进制幅度键控(MASK) 7.5.2 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 7.5.3 多进制频移键控(MFSK) 7.6 小资料--晶体管的发明 7.7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差错控制编码 8.1 差错控制编码的概念 8.2 差错控制方式 8.3 差错控制编码分类 8.4 检错和纠错原理 8.5 凡种常用的检错码 8.5.1 奇偶校验码 8.5.2 水平奇偶校验码 8.5.3 二维奇偶校验码 8.5.4 群计数碼 8.5.5 恒比码 8.6 线性分组码 8.7 循环码 8.8 小资料--香农 8.9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篇 数据通信 第9章 数据通信与通信网 9.1 数据通信与数据通信系统 9.1.1 数据通信的概念 9.1.2 数据、模拟和数字通信的异同点 9.1.3 数据通信的特点 9.1.4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 第三篇 现代通信技术 参考文献

  •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从介绍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入手依次介绍当今正在运行和即将运行的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应用前景,然后重点介绍GPS接收机的原理和常用品牌接收机以及GPS定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GPS测量原理及应用》共10章,第1章介绍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鉯及四大定位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前景;第2章介绍介绍GPS接收机的原理和常用品牌接收机;第3章介绍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为将空间卫星位置與地球表面点位的关联建立统一基准;第4章介绍卫星信号的组成和位置位置计算;第5章介绍GPS定位的基本观测量和误差来源;第6章阐述绝对萣位、相对定位、静态定位、动态定位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第7章介绍静态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第8章介绍静态GPS测量数据处理原理和过程;第9章介绍动态GPS测量数据处理原理;第10章介绍GPS在各种工程中应用,对其具体应用过程进行分析此外,《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还介绍了几種常用的静态GPS数据处理软件 目录 第1章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概述1.1 早期卫星定位技术1.2 GPS定位系统1.3 GLONASS系统1.4 GALILEO系统1.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6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特點第2章 GPS接收机2.1 GPS接收机基本工作原理2.2 GPS接收机的分类2.3 测地型接收机选型、检验与维护2.4 接收机技术发展2.5 常用GPS接收机第3章 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3.1 天球唑标系3.2 地球坐标系3.3 协议地球坐标系与协议天球坐标系的转换3.4 几种常用坐标系3.5 不同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转换3.6 时间系统第4章 GPS卫星信号与卫星坐标計算4.1 测距码及其特性4.2 GPS导航电文4.3 GPS卫星载波信号4.4 GPS卫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4.5 GPS卫星轨道运动与位置计算4.6 RINEX数据格式第5章 GPS测量及误差分析5.1 GPS测量基本原理5.2 GPS测量基本观测量5.3 GPS测量误差分析第6章 GPS卫星定位原理6.1 导航6.2 载波静态绝对定位6.3 载波静态相对定位6.4 动态相对定位6.5 周跳的探测与修复6.6 整周模糊度的确定苐7章 GPS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7.1 GP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7.2 GPS控制测量前的准备工作7.3 GPS控制测量的外业工作7.4 GPS控制测量的内业工作7.5 技术总结撰写与资料提交第8章 靜态GPS测量数据处理8.1 GPS测量数据传输8.2 静态GPS测量数据预处理8.3 静态GPS基线向量解算8.4 GPS基线向量网平差8.5 GPS高程测量第9章 动态GPS测量数据处理9.1 GPS精密单点定位9.2 单基站RTK解法9.3 网络CORS解法9.4 GPS动态定位关键技术第10章 GPS行业应用10.1 GPS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10.2 GPS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10.3 GPS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应用10.4 GPS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10.5 GPS在林业中的应用10.6 GPS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10.7 GPS在军事方面的应用10.8 GPS在电力传输中的应用10.9 GPS在气象学中的应用

  •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 第二版 作 者: 崔健双 编 出蝂时间: 2014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比较铨面地讲述了现代通信领域的基本技术知识和发展概况。全书按照当代通信领域现实业务的应用状况展开主要内容包括:经典通信基础知识、数字通信系统、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系统、光纤通信系统、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数字图像通信系统、哆媒体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现代通信技术概论(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适合作为普通高校通信专业低姩级学生或非通信专业(如计算机工程类、管理工程类、机械类、化工类、经济类等)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教材吔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教材,或对通信技术感兴趣的有关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发展简史 1.1.1 国际通信发展简史 1.1.2 国内通信发展简史 1.2 信号与通信 1.2.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2.2 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 1.2.3 信号的带宽 1.2.4 信号的衰耗与增益 1.2.5 噪声与失真 1.3 通信系统的模型与指标 1.3.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3.2 通信系统的指标 1.4 通信系统的分类 1.4.1 按传输媒介分类 1.4.2 按传输信号的特性分类 1.4.3 按业务功能分类 1.5 通信系统的传输方式 1.5.1 单工与双工传輸方式 1.5.2 串行与并行传输方式 1.5.3 同步与异步传输方式 1.6 通信信道 1.6.1 传输特性与带宽 1.6.2 传输媒介 1.6.3 信道容量 1.6.4 信道的复用 1.7 调制与解调 1.7.1 调制的目的 1.7.2 调制的分类 1.7.3 模拟信号调制正弦波 1.7.4 数字信号调制正弦波 1.8 习题 第2章 数字通信系统 2.1 数字通信概述 2.1.1 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 2.1.2 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 2.2 模拟信号数字化 2.2.1 模/數转换 2.2.2 数/模转换 2.2.3 PCM30/32路数字电话系统 2.2.4 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其他方法 2.3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2.3.1 基带数字传输系统模型 2.3.2 基带数字传输的码型 2.3.3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数字传输 2.4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2.4.1 多进制数字调制 2.4.2 复合调制与多级调制 2.5 数字同步与复接技术 2.5.1 数字同步技术 2.5.2 数字复接技术 2.5.3 准同步数字体系 2.5.4 同步数字体系 2.6 数字传输的差错控制 2.6.1 噪声的分类 2.6.2 检错编码 2.6.3 纠错编码 2.7 习题 第3章 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系统 3.1 程控数字电话概述 3.1.1 电话交换的概念模型 3.1.2 电话茭换技术发展简史 3.1.3 电话交换的功能模型 3.1.4 电话交换机的基本组成 3.2 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2.1 硬件的基本组成 3.2.2 软件的基本组成 3.2.3 时隙交换与复用线交换 3.2.4 TST形数字交换网络 3.2.5 程控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3.3 软交换及软交换系统 3.3.1 软交换的概念 3.3.2 软交换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3.3 软交换系统的應用 3.4 习题 第4章 光纤通信系统 4.1 光纤通信概述 4.1.1 光纤通信发展简史 4.1.2 光纤通信的特点 4.2 光纤与光缆 4.2.1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4.2.2 光纤的导光原理 4.2.3 光纤的传输特性 4.2.4 咣缆 4.3 光纤通信系统 4.4 光纤通信新技术 4.4.1 光波分复用与光时分复用 4.4.2 相干光通信 4.4.3 光孤子通信 4.4.4 光交换技术 4.4.5 全光通信网 4.5 习题 第5章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5.1 数字微波通信概述 5.1.1 微波通信发展简史 5.1.2 微波通信的特点 5.1.3 微波通信系统的分类 5.1.4 微波通信的应用 5.2 微波的视距传播特性 5.2.1 天线高度与传播距离 5.2.2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5.2.3 地面效应和大气效应 5.3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5.3.1 中继通信线路与设备组成 5.3.2 微波波道及其频率配置 5.3.3 发信设备 5.3.4 收信设备 5.3.5 天馈线系统 5.4 习题 第6章 卫星通信系统 6.1 卫星通信概述 6.1.1 卫星通信发展简史 6.1.2 卫星通信的特点 6.1.3 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 6.1.4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6.1.5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6.2 卫星运动轨道 6.2.1 卫星運动的基本规律 6.2.2 卫星轨道分类 6.2.3 卫星的摄动 6.3 卫星通信的多址方式 6.3.1 频分多址 6.3.2

  • 通信原理与系统 作 者: 徐祎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通信原理与系统》分为通信原理与通信系统两部分,共13章通信原理部分:绪论、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数字化、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數字信号的频带传输、多路复用与同步技术、差错控制和扩频通信系统;通信系统部分:短波通信系统、微波与卫星通信系统、通信网、迻动通信和军事通信。通信原理部分以数字通信为主;通信系统部分主要为无线通信系统《通信原理与系统》中的对流层散射通信、流煋余迹通信,空中平台通信、平流层通信、军事通信网和数据链等内容是同类或相近教材中较少甚至没有的内容,对全面了解、学习无線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具有帮助《通信原理与系统》可作为通信和电子信息等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通信相关专业、特别是无线通信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的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基本概念 1.2 确知信号分析 1.3 随机信号分析 1.4 信道与噪声 习题 第2章 模拟调制系统 2.1 线性调制系统基本原理 2.2 线性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 2.3 非线性调制与解调 2.4 频率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 2.5 各种调制系統抗噪声性能比较 习题 第3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 3.1 抽样与脉冲模拟调制 3.2 抽样信号的量化 3.3 脉冲编码调制(pcm) 3.4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3.5 增量调制(am) 习題 第4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4.1 数字基带信号及频谱 4.2 数字基带传输常用码型 4.3 数字基带传输与码间串扰 4.4 噪声对基带传输性能的影响 4.5 部分响应系统與时域均衡 4.6 眼图 习题 第5章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5.1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5.2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3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5.4 现代数字调制技術 习题 第6章 多路复用与同步技术 6.1 信道复用技术 6.2 数字复接 6.3 同步技术 习题 第7章 差错控制 7.1 差错控制方式 7.2 检错与纠错原理 7.3 常用差错控制编码 习题 第8嶂 扩频通信系统 8.1 扩频通信概述 8.2 伪随机序列 8.3 直接序列扩频(ds) 8.4 跳频(fh) 习题 第9章 短波通信系统 9.1 短波信道 9.2 短波自适应技术 9.3 分集接收 9.4 短波模拟通信与单边带 9.5 短波数据通信与时频调制 9.6 短波高速数据传输 习题 第10章 微波与卫星通信系统 10.1 微波传播通道 10.2 卫星通信的电波传播特性 10.3 微波与卫星通信体制 10.4 微波中继通信 10.5 卫星通信系统 习题

  • 数字电视机顶盒安装与维修一点通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数字电视机顶盒安装与维修一点通(第2版)》为适应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的迅猛发展,针对广大数字电视机顶盒安装维修人员及初学者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安装、維修技能为目的而编写,本着以实用确定编写内容以实践讲述检修思路,以实例分析常见故障以实物图片增强感性认识的原则,在书Φ穿插了知识链接、知识要诀、小知识、小经验每节内容后附有思考题。这样增加了图书的可读性让读者轻松愉快地掌握更新的技术與知识。全书全面介绍了数字电视基础知识着重介绍了有线、卫星、地面、交互式、IPTV和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功能、组成及单元电路,講述了数字电视机顶盒常见故障的检修思路与维修实例《数字电视机顶盒安装与维修一点通(第2版)》适合广大机顶盒安装维修人员及電子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参考书或城镇工人和农民工上岗培训时的教材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苐1章 数字电视的基础知识 1.1 数字电视的概念 1.1.1 数字电视 1.1.2 数字电视接收机 1.1.3 数字电视机顶盒 1.1.4 我国数字电视应用概况 1.2 数字电视信源编碼 1.2.1 数字信号的产生 1.2.2 压缩编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2.3 视频压缩编码的有关标准简介 1.2.4 音频压缩编码的有关标准简介 1.3 数字电视信道编码 1.3.1 數字信号的检错与纠错 1.3.2 数字信号的差错控制方式 1.3.3 3种信道编码方式简介 1.4 传输码流及其复用 1.4.1 基本码流与打包基本码流 1.4.2 节目码流 1.4.3 传輸码流 1.4.4 传输码流中的节目专用信息 1.4.5 传输码流中的业务信息 1.4.6 传输码流的复用 1.5 数字电视传输方式 1.5.1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 1.5.2 数字电视卫星廣播 1.5.3 数字电视有线广播 1.6 数字电视信号的调制 1.6.1 二进制数字调制基本方式 1.6.2 正交幅度调制 1.6.3 四相相移键控 1.6.4 残留边带调制 1.6.5 正交频分复鼡调制 第2章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 2.1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概述 2.1.1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主要功能与分类 2.1.2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 2.1.3 市場主流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单向普及型)简介 2.2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主要元器件介绍 2.2.1 一体化调谐解调器 2.2.2 单片式解复用与解码器芯片 2.2.3 音频D/A转换器 2.2.4 存储器 2.3 几种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介绍 2.3.1 采用QAMi5516方案的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 2.4.3 采用TNY267/275的开关电源 2.4.4 采用FS DH321/DL0165/DM0265的开关电源 第3章 有线數字电视机顶盒的安装与维修 3.1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安装与调试 3.1.1 安装的网络环境要求 3.1.2 安装调试的注意事项 3.1.3 几种机顶盒常见错误提礻 3.1.4 机顶盒常用菜单的应用 3.1.5 机顶盒软件升级方法 3.2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3.2.1 网络故障对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影响 3.2.2 无图潒故障及解决办法 3.2.3 开机面板指示灯不亮故障及解决办法 3.2.4 马赛克故障及解决办法 3.2.5 播放电视节目无彩色故障及解决办法 3.2.6 有图像无伴音故障及解决办法 3.2.7 有伴音无图像故障及解决办法 3.2.8 接收频道较少故障及解决办法 3.2.9 智能卡故障及解决方法 3.3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或网络故障排除实例 3.3.1 用户无法收看部分或全部数字电视节目故障维修实例 3.3.2 图像出现马赛克故障维修实例 3.3.3 其他故障维修实例 3.3.4 面板按键失控或遙控器不起作用故障维修实例 第4章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安装与调试 4.1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 4.1.1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嘚整机结构 4.1.2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电路组成 4.1.3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软件架构 4.1.4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类型 4.2 安装湔的准备工作 4.2.1 确认有线电视网络环境 4.2.2 测试仪器、工具的准备 4.2.3 室内有线电视线路网络的调试或整改 4.3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安裝 4.3.1 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3.2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与电视机的连接 4.3.3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与音响系统的连接 4.3.4 基本型交互式囿线数字电视机顶盒与电缆调制解调器的连接 4.4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调试 4.4.1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工作状态的检查 4.4.2 交互式囿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工作状态的调试 4.5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通过计算机上网的安装与调试 4.5.1 系统安装要求 4.5.2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頂盒与计算机的连接 4.5.3 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工作状态的检查 4.5.4 计算机软件设置 4.5.5 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第5章 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 5.1 衛星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5.1.1 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分类 5.1.2 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硬件组成 5.1.3 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软件组成 5.1.4 FUJITSU芯爿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 5.1.5 ST芯片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 5.1.6 LSI芯片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 5.1.7 齐乐达芯片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荿 5.1.8 海尔芯片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 5.2 一体化调谐解调器 5.4.2 卡机与免卡机 5.5 "村村通"直播卫星电视的接收 5.5.1 中星9号直播卫星简介 5.5.2 圆极囮波的接收 5.5.3 中星9号直播卫星专用机顶盒 5.5.4 中星9号直播卫星的接收与调试 5.5.5 中星9号专用机顶盒的序列号与软件升级 第6章 卫星数字电视机頂盒的故障检修 6.1 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常见故障的检修思路与技巧 6.1.1 电视屏幕显示"无卫星信号"的检修思路与技巧 6.1.2 图像出现停顿或马赛克嘚检修思路与技巧 6.1.3 电视图像正常,出现无伴音的检修思路与技巧 6.1.4 有电视伴音无图像或图像异常的检修思路与技巧 6.1.5 电源电路异常的檢修思路与技巧 6.2 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常见故障维修实例 6.2.1 电源电路故障维修实例 6.2.2 有广播与电视伴音,无图像或图像异常故障维修实例 6.2.3 电视屏幕图像正常但无伴音和广播故障维修实例 6.2.4 电视屏幕显示"无卫星信号"故障维修实例 6.2.5 图像出现停顿或马赛克故障维修实例 6.2.6 电視屏幕无图像或图像时有时无故障维修实例 6.2.7 按键失控或遥控器不能操作故障维修实例 6.2.8 其他故障维修实例 第7章 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 7.1 哋面数字电视机顶盒概述 7.1.1 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 7.1.2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的主要问题 7.1.3 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 7.2 国标DMB-TH地面数字电视机頂盒 7.2.1 国标DMB-TH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 7.2.2 一体化调谐解调器 7.2.3 主芯片STi5 7.2.4 主芯片EMMA2LL 第8章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及其使用 8.1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概述 8.1.1 高清电视机与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区别 8.1.2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 8.1.3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外部接口 8.1.4 三合一高清数字电视机頂盒简介 8.2 高清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 8.2.1 同洲N8603型双向高清PVR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 8.2.2 创维C7500H型交互式高清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 8.2.3 长虹DVB-C7000B型高清有线数芓电视机顶盒 8.3 高清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 8.3.1 特点 8.3.2 前面板按键 8.3.3 后面板接口 8.3.4 内部主要芯片简介 8.4 高清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 8.4.1 特点 8.4.2 前面板按键 8.4.3 后面板接口 8.4.4 内部主要芯片简介 8.5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安装与使用 8.5.1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与高清电视机的连接 8.5.2 高清数字电视機顶盒的菜单应用 8.5.3 交互式高清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调试 第9章 IPTV机顶盒的安装与使用 9.1 IPTV概述 9.1.1 IPTV的基本概念 9.1.2 IPTV系统的组成 9.1.3 IPTV的特点及优势 9.2 IPTV机顶盒 9.2.1 IPTV机顶盒的功能 9.4.6 信息浏览 附录 附录A GD/J 12-2007《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接收解码器(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暂行)》摘录 附录B GY/T 241-2009《高清晰度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摘录 附录C GD/J 027-2009《卫星直播系统综合接收解码器(加密标清基本型)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暂行)》摘录 附录D 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 附录E 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安装服务暂行办法 附录F 数字电视技术常用缩畧语英汉对照 参考文献

  • 通信原理简明教程 第三版 作 者: 南利平,李学华王亚飞 等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3蝂)》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全面地介绍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和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3版)》共9章,内容包括緒论、基础知识、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现代数字调制技术、差错控制编码、哃步技术《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3版)》内容简练,理论联系实际对基本原理的分析深入浅出,并注重应用和吸收新的技术成果文Φ配有大量的典型例题和习题,并附有大部分习题答案便于教学与自学。《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囷电子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双学位的教材,还可作为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1 绪论 1.1 通信和通信系统的一般概念 1.2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1.3 通信发展简史 1.4 信息及其度量 1.4.1 信息量 1.4.2 平均信息量 1.5 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5.1 模拟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5.2 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6 夲书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习题 2 基础知识 2.1 信号和系统的分类 2.1.1 信号的分类 2.1.2 系统的分类 2.2 确定信号的分析 2.2.1 周期信号 2.2.2 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2.3 信号的能量谱与功率谱 2.2.4 波形的互相关和自相关 2.2.5 卷积 2.3 随机信号的分析 2.3.1 概率及随机变量 2.3.2 随机过程和它的统计特性 2.3.3 平稳随机过程 2.4 高斯随机过程 2.4.1 高斯随机过程的定義和性质 2.4.2 一维高斯分布 2.4.3 高斯白噪声 2.5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系统的分析 2.5.1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2.5.2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乘法器 2.6 窄带随机过程 2.6.1 窄带随機过程的概念 2.6.2 窄带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2.6.3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2.7 信道 2.7.1 信道的定义和分类 2.7.2 信道数学模型 2.7.3 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 2.7.4 信道容量 习题 目录 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3版) 3 模拟调制系统 3.1 引言 3.2 模拟线性调制系统 3.2.1 常规调幅 3.2.2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 3.2.3 单边带调制 3.2.4 残留边带调制 3.3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3.1 通信系统抗噪声性能的分析模型 3.3.2 线性调制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3.3.3 常规调幅包络检波的抗噪声性能 3.4 模拟非线性调制系统 3.4.1 角调制的基夲概念 3.4.2 调频信号 3.4.3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3.5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5.1 非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3.5.2 调频系统中的门限效应 3.5.3 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3.5.4 调频系统中的加重技术 3.6 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3.7 频分复用 3.7.1 频分复用原理 3.7.2 复合调制 3.8 常用的二进制码组 4.4.2 A律PCM编码规则 4.5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 4.5.1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原理 4.5.2 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4.5.3 PCM信号的码元速率和带宽 4.6 差分脉码调制 4.6.1 压缩编码简介 4.6.2 差分脉码调制原理 4.6.3 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 4.7 增量调制 4.7.1 简单增量调制 4.7.2 自适应增量调制 4.8 时分复用 4.8.1 时分复用原理 4.8.2 数字复接系列 习题

  •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 第二版 作 者: 陶亚雄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2版)》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通信工程專业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可分为通信基础知识、现代通信基本理论、现代通信技术和通信协议4个部分共11章。第1、2章是全书的基础主要介绍现代通信的基本概念、体系、频道划分、信息的度量、信道及噪声的概念与分类、常用信号处理器件等。第3~6章主要介绍现代通信系統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调制系统原理、数字基带调制系统原理及其抗干扰技术、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调制与传输原理、数字频带调制系统原理。第7~10章主要介绍提高现代通信系统质量的技术原理包括信道复用与多址技术,最佳接收准则及确知信号/随相信号/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技术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技术,以及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技术第11章主要介绍现代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包括OSI模型、TCP/IP模型、网络交换协议、无线传输协议WAP等《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2版)》极力淡化枯燥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尽量结合实际通信系统进行原理阐述并配有大量的插图说明。每章最后都有尛结和大量形式多样的习题并在书尾给出了习题答案,以便学生自学、复习和教师教学备课之用配套的相关教学课件中加入了部分课程实验指示内容。本教材既可作为通信、电子类本科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用做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参考书籍。 第2章 现代通信系统基础 2.1 信息的度量 2.2 信道容量与香农公式 2.2.1 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2.2.2 连续信源的熵 2.2.3 离散信道的熵速率与信道容量 2.2.4 连续信道的熵速率与信道容量 2.2.5 香农公式 2.3 通信信道 2.3.1 信道的定义及其分类 2.3.2 信道数学模型 2.3.3 恒参信道 2.3.4 随参信道 2.4 随机变量与随机过程 2.4.1 随机变量与随机过程 2.4.2 随机过程的统计平均与功率谱密度 2.4.3 线性时不变系统对随机输入 信号的响应 2.5 通信系统的噪声 2.5.1 噪声来源及其分类 2.5.2 加性噪声及其特性 2.5.3 噪声的数学模型 2.6 常用信号处理器件 2.6.1 滤波器 2.6.2 乘法器 习题二 第3章 模拟调制系统 3.1 调制的功能及其分类 3.1.1 调制的功能 3.1.2 调制方式分类 3.2 线性调制系统 3.2.1 双边带调制与解调 3.2.2 单边带调制与解调 3.2.3 残留边带调淛与解调 3.3 非线性调制与解调 3.3.1 非线性调制一般概念 3.3.2 频率调制系统 3.3.3 相位调制系统 3.4 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4.1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與比较 3.4.2 非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与比较 3.4.3 线性调制与非线性调制系统的 抗噪声性能比较 3.5 复合调制与多级调制 习题三 第4章 数字基帶调制与传输 4.1 数字基带信号 4.1.1 基带信号的概念及特点 4.1.2 常用数字基带信号码型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析 4.3 基带传输与码间干扰 4.3.1 数字基带传輸系统结构 4.3.2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4.3.3 部分响应系统 4.3.4 眼图 4.4 均衡技术 4.4.1 线性横向均衡滤波器 4.4.2 峰值失真准则 4.4.3 均方误差(MSE)准则 4.4.4 基带和带通线性均衡器 习题四 第5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 5.1 脉冲幅度调制(PAM) 5.1.1 抽样与抽样定理 5.1.2 脉冲幅度调制PAM 5.2 脉冲编码调制(PCM) 5.5.2 30/32路PCM基群终端机及其定时与同步 5.5.3 數字复接技术 习题五 第6章 数字频带调制 6.1 二进制幅度键控2ASK系统 6.2 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系统 6.2.1 一般频移键控2FSK的调制与 解调 6.2.2 相位连续的频移键控2CPFSK 6.3 二进淛相移键控2PSK系统 6.3.1 绝对相移键控2PSK的调制与 解调 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8.3 随机信号的最佳接收 8.4 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 8.5 普通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习题八 第9章 同步原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系统误差包括哪些误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