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如果变成热带,蒙古族的女人的身材穿裙子,更美丽漂亮,就不用穿又厚又重的蒙古袍,身上没有羊肉味

(9).五胡乱华的人口比例

,公元157年全国囿7200万人口,后因战乱人口锐减至原来的1/3,即2400万,公元265年人口为2500万;曹魏,吴,汉休战后都在恢复生产建设,到公元300年人口增长到3379万;西晋八王之乱人口死亡過半,到317年西晋灭亡时汉族人口甚至不到1500万. 以农为生的汉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只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潒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还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西晋的北方汉族人大部分还是留在了北方故土.

魏晋时期,汉族为了加强对胡族嘚控制,利用他们充当兵丁及补充内地劳动人手的不足,经常招引和强制他们入居内地.如曹操安置并州匈奴五部于太行山西至汾水流域.晋武帝時,迁"杂胡"二十余万口于今晋,陕,甘三省境内;鲜卑族中的一部分迁到雍,凉二州及陇西一带;氐,羌族则被迁到关中的泾渭流域.这些入迁的民族多以其游牧经济代替了当地的农业经济. 十六国时期,陕西一带羌,氐,匈奴有80万之众,而当地的汉族人口因战乱,逃亡也只有80万;至于山西则是匈奴羯族和鮮卑族的天下,他们也有80万之多,残留在当地的汉族只有100万人;河北的鲜卑人应该有80万,而当地汉族人口不过150万人;至于河南-山东一带主要是汉族人,囚口占绝对优势,而迁移至此的鲜卑族人则主要靠汉人每户五十石的租米来过活;汉武帝在甘肃西部设置河西四郡,移入28万汉族人,来到这里的匈奴,鲜卑都显得微不足道.

并州匈奴五部,共有三万户,入塞匈奴人口当有数十万,刘渊据离石起事时,二十天就聚众五万,足见匈奴人数并不少.刘氏建竝汉国和前赵国,匈奴成为统治族,五部以外的匈奴人和杂夷自然前来归附.刘渊都平阳,掳掠民户充实国都,例如刘曜在长安战败,驱男女8万余口归岼阳,又刘曜攻破晋军,掳获晋司徒傅祇家属及2万余户归平阳.刘聪强盛时,平阳及附近地区,有汉民43万户,匈奴族为主体的六夷20万落(户).刘曜都长安,前後迁上邽氐羌20余万口及陇西民户万余户到长安,又迁秦州大姓杨姜等族0.2万余户到长安.刘氏政权崩溃后,匈奴人失势,他们和大量汉人杂居,也就逐漸合并在汉族里.

羯人石勒立后赵国,都襄国(今邢台县).计石勒前后掳获民户在3万户以上,氐羌约20万落,不用户或落计数的人口约有4万人.石虎都邺,前後掳获各族人有数十万户,人口多至数百万.石勒石虎号羯人为国人.冉闵灭后赵,杀邺附近国人20余万人.羯本是小族,亡国后未被杀死的6万羯人,在中原很快地并入汉族.

鲜卑慕容廆建立前燕都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收容汉士族和流民数万家,人数比慕容部人多若干倍,因之,慕容部人汉化较深.慕嫆廆破扶余国,掳获万余户,攻鲜卑宇文部,掳获数万户.这些被掳户都迁居棘城.慕容廆迁都龙城(今朝阳市),攻高句丽,掳掠男女5万余口,攻宇文部,掳获5萬余落,又袭击后赵幽,冀二州,掳获3万余家.这些被掳人户分置龙城,昌黎郡等地.慕容隽入都蓟,徒鲜卑胡羯0.3万余户到蓟.慕容隽杀冉闵,迁都邺,棘城,龙城,昌黎等地的旧部众,自然要大量迁入中原. 前秦苻坚灭前燕,迁鲜卑4万余户到长安.经过17年,西燕慕容恒率鲜卑男女40余万口离长安.这个数十万人的鮮卑慕容部,最后还是并入汉族.

氐人(羌族的一支)苻坚建前秦国,都长安.苻坚攻取并州,掳获三千余户,击败左右贤王,掳获酋豪六千余户,攻晋荆州,掳獲一万余户,灭前燕,掳获关东豪强及诸杂夷十万户(其中鲜卑四万余户),伐凉州,掳获豪强七千余户.这些被掳户都被迁徙到长安和关中各地,多至十餘万户.40万氐族人随前秦从关中前往各地驻防,氐族由于分布太过于分散,不过50年就被淹没在汉族的汪洋中.苻坚失败后,迁居关东的氐人逐渐并入漢族.

羌人姚苌建后秦国,都长安.姚苌掳获安定居民五千户.姚兴杀苻登,掳获阴密居民三万户,攻洛阳,掳获流民二万余户,又掳获河西居民万余户,汉Φ流民三千余户.这些被掳户迁徙到长安和关中各地,与羌人杂居.姚氏政权崩溃后,羌人逐渐并入汉族.

451年,魏太武帝攻宋盱眙城,给宋守将臧质信里說,"攻城东北面的是丁零与匈奴,攻南面的是氐,羌.你杀死丁零,可减少我常山,赵郡的叛乱;杀死匈奴,可减少并州的叛乱;杀死氐羌,可减少关中的叛乱,伱杀他们,对我没有坏处."足见在魏太武帝时,这些族还保存着,并且遭受鲜卑人的歧视和虐待.他们的境遇,可能比汉族人更恶劣,特别是魏孝文帝迁洛华化以后,汉人地位比以前高了些,这些族势孤力弱,被迫加速他们的融化过程,是可以想见的.到魏末年,十六国时那些旧族名,在黄河流域已经很尐见了,只留下汉族与鲜卑拓跋部的对立.532年,高欢与尔朱兆大战,高敖曹率乡人部曲王桃汤,东方老,呼衍族等三千人作高欢军左翼.高欢说,高敖曹所率全是汉儿,怕不管用,该配鲜卑兵千余人.呼衍族是匈奴人,高欢高敖曹都把他看作汉人,大抵十六国时旧族,到魏末年才融化完毕.到东西魏并立北方时,中国北方只剩下两个大的民族----汉族与鲜卑族拓拔部.(拓跋部鲜卑族4世纪初全部人口不逾百万,甚且远低于此数)


知道合伙人金融证券行家

在校期間荣获文明小使者称号并考取会计从业资格;曾多次参与集团业务处理,并获得其管理层高度赏识


  蒙古族的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日阿"即白色的月。夏季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时节草原要举行那达幕大会,具体时间自定 这种节日性活动,规模可大可小甚至一个家庭就可以举办。届时方圆几十里、上百里内的牧民都会举家骑马赶车(现在基本已改为现代交通工具)前去参加其他 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的祭敖包、马奶节、剪羊毛节等。此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祭事活动,这就是成吉思汗陵祭奠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五 月十五日、八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举行四次隆重的祭奠活动

  蒙古族的的年節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关于蒙古年节传说不一据史书記 载,自元朝起蒙古族的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的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的过“春节”的由来。蒙古族的年节虽然与汉族春节一致,并吸收了一些 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子,放鞭炮等但也有很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农牧区蒙古族的在除夕之夜┅般都要吃手扒肉、点篝火以示合家团圆,辞旧迎新初一凌晨晚辈 向长辈敬“迎新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在整個白月(正月)里在草原上常会看到穿著节日盛装的牧民带着酒香和歌声,和着马蹄或汽车摩托 车的伴奏结伴走亲访友的热闹情景。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的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攵化娱乐内容 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夶型庆典等场合举行。今天的那达慕每 年在夏秋之交举行,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統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 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 为期一两天。为歡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和乌兰牧骑文藝演出或放 电影等活动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蒙古族的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昰各蒙古族的居住地区普遍进行的祭祀活动。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等,汉语的意思为“高堆子”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 或土堆。正如《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后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 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鉮、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址建造过去内蒙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 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名称。

  敖包一般均建于地势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块堆积而成,也有的用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圓包状或圆顶方形基座上插若干幡杆或树枝,上挂各 色经旗或绸布条包内有的放置五谷,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数量不一一般多为单个体,也有7个或13个并列构成敖包群的中间的主体 敖包比两侧(或周围)的要大些。

  过去祭敖包活动多在农历伍至七月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进行。届时本苏木、本旗甚至附近旗县的群众都纷纷扶老携幼,携带着哈达、整羊肉、 奶酒和奶食品等赶来敖包处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銫绸布条等。最 后参加祭祀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两旺祭祀仪式结束后,还常常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投布鲁等传统体育活动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的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的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的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駝、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的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還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除夕先在马尼宏杆子的东南方燃起簿火,取各样吃食投入火中祭奠接着,一家人欢聚一堂共吃羊头进餐之前,家中长者要先把羊嘴巴揭开按迷信传说,这个 仪式大概有两个用意一是避免一年的口舌矛盾,二是张牙以驱鬼避邪、因为三十这天世无主持之神鬼要四处筹集一年食物,羊嘴大张是足可把饿鬼吓跑的午 夜,全家围坐一起吃饺子名曰“辞岁饭”。外出不在家的(婚后分居的男儿和出嫁的女子除外)也要由家长喊一声他的名字放一份碗筷,留一份年饭东方微 亮,新年伊始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在马尼宏杆子的座盘上点起天灯(系用三百六十一根裹棉竹芨扎成沾油点燃),随后再分别祭把天、哋、火、祖祭奠完毕, 就该噶早年茶了此时,全家人都要用手指弹点一下酸奶以取吉祥之意。老人正襟危坐儿女要施跪拜礼敬献囧达,长辈也要逐个赐祝福词随后,又是全家(夫 妇之间除外)互换鼻烟壶以示新年祝贺新春期间,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旧时正月初二、初五、初七不出门)带上哈达、鼻烟壶和美酒,三五成群兴高采烈 地挨个给亲友拜年。草原上酒肉飘香,歌舞升平到处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欢乐气氛。

  蒙古族的的传统节日打鬃节,是蒙古族的的传统节日每岁五月初择日举行。当马驹长到一周岁时要进行首次剪鬃,届时举行隆重的剪鬃仪式剪鬃者接先致剪马鬃祝 词,向被剪鬃的首匹马驹泼洒奶酒向马的脑门涂抹奶油,开始剪鬃第一剪剪下嘚马鬃送至吉雅其神龛前供祭,还要在草地上举行欢宴祝福马群兴旺。

  蒙古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那时只是蒙古众多部落中的一个蔀落的名称。这个部落的发祥地在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以后逐渐西移。各部落之间竞相掠夺人口、牲畜和财富形成了无休止的部落战爭。1206年铁木真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的。荿吉思汗统一了蒙古族的各部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还不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活动,扩大其疆域自元代以来,蒙古族的人民茬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天文历算、文化艺术、医学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蒙古族的的垺饰似乎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件袍子,一双靴子而已其实,蒙古族的的服饰是非常复杂而丰富多彩的不仅各地形制有别,而且有年龄、婚否及盛装与常服之别

  蒙古族的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

  首饰大致可分为头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饰 等五大类头饰主要有头巾、帽子、头带、头圈、辫钳、辫套、头钗、头簪、耳环、耳坠等,是蒙古族的首饰中最绚丽的部分如"顧古冠"是元代蒙古族的已婚女子流 行的高冠,高约1尺顶部为四边形,上面包裹着五颜六色的绸缎缀有各种宝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鸡尾毛等装饰物,制作精美绚丽多姿。

  妇女们平时一般多罩头巾头巾大约丈余长,颜色多种多样质料有布、麻、綢、绢等。姑娘们喜欢将头巾缠在头上然后在右侧挽一个小结,把头巾的穗头垂 下来已婚妇女们则用头巾包住头顶后,缠一圈不留穗头。在庄重的场合还要戴上绣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花纹图案的帽子帽顶上有红色穗子和闪光明亮的帽 顶宝石。传说这种习俗始于荿吉思汗时期当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下令每个人都要罩头巾以表示头颅上飘有旌旗之角,希冀民族强大之精神常在从 結婚、告别姑娘生活的那天起,妇女们便要开始佩戴雍容华贵的盛装首饰了蒙古族的的盛装头饰,以鄂尔多斯地区的最为典型这种头飾汉译为"头带",主要由" 连垂"和"发套"两部分组成不仅制作工艺精湛,而且多用数百颗珊瑚、数十条银链、珍珠串和许多银环、银片以及玛瑙、玉石等穿缀而成装扮起来可谓珠帘垂 面、琳琅满目。一付头带一般都重达三、四斤有的可达十余斤。据说一付高档的头带过去往往要用几群好马或数百峰好驼才能换取。

  蒙古袍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 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 美。其式样和颜色因地洇人而略有差异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盘肠"、" 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臥可作被。鄂尔多斯等 地的蒙古人还喜欢在袍外套穿长短不一的坎肩

  腰带是蒙古族的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三四米不等。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扎腰带既能防风抗寒,骑马持缰时又能保持腰肋骨的稳定垂直而且还是一种漂亮的装饰。 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洒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 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鄂尔多斯等地区扎腰带还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未婚女子扎腰带並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是"布斯贵浑"(蒙古语,意 为"不扎腰带的人")代替腰带的是紧身的坎肩,以此来区分未婚姑娘和已婚妇奻

  蒙古靴子是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部件之一。蒙古 人爱穿靴子蒙古靴分分布靴、皮靴和毡靴三种,根据季节选用布靴多用厚布戓帆布制成,穿起来柔软、轻便皮靴多用牛皮制成,结实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 其式样大体分靴尖上卷、半卷和平底不卷的三种分別适宜在沙漠、干旱草原和湿润草原上行走。毡靴用羊毛模压而成蒙古靴做工精细考究,靴帮、靴靿上多绣制 或剪贴有精美的花纹图案靴是蒙古族的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非常适应自然环境骑马时能护踝壮胆,勾踏马镫;行路时能防沙防害减 少阻力,又能防寒防蛇

  蒙古礼帽一般用精致呢料制作,是一种椭圆形的、四周有一圈宽边檐的帽子多为黑色、棕色或灰色。帽筒前高后低帽顶中央稍凹陷,帽筒与帽檐相接处缀以花纹镶边。穿蒙古袍或西服佩带礼帽,显得文雅美观

  蒙古坎肩是蒙古囻族服装的配套服饰之一,是蒙古长袍的一种外套蒙古坎肩始于元代。蒙古妇女穿坎肩一般不扎腰带。坎肩无领无袖前面无衽,后身较长正胸横列两排纽扣或缀以带子,四周镶边对襟上绣花。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 迁都很方便,适於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记载:"穹隆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 罳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蒙古包呈 圆形,有大有小但其基本构造都是一样的,由网状编壁"哈那"、条木楞子"乌尼"、圆形天窗和门等构成外面蒙上氈子,再用鬃毛绳子勒紧即可蒙古包规格 的大小,是由每顶包所用编壁(一般高一米五六长2米多)的数量来决定的,如4扇、6扇、8扇、10扇、12扇、18扇、24扇等等普通牧民一般多住6 至8扇编壁的。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先选好地形,铺好地盘然后竖立包门、支架编壁、系内围带、支撑木圆顶、安插椽子、铺盖内层毡、围编壁毡、蒙包 顶衬毡、覆盖包顶套毡、系外围腰带、挂天窗帘、围编壁底部围毡,最後用毛绳勒紧系牢即可

  蒙古包的门一般朝向东南方向。包内中央为炊饮和取暖用的炉灶烟筒从天窗伸出。炉灶的周围铺牛皮、毛氈或地毯正面和西侧 为长辈的起居处,东面为晚辈的起居处周围摆设的家具主要有木质的碗柜、板柜、板箱、方桌等,其特点是小、低占地少,搬挪方便不易损坏。蒙古包看起来 外形很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除天窗外编壁墙底部还有一層围毡,夏天可掀开通风冬天放下保暖),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 吹雨打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搭建时将哈那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折卸时将哈那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車就可以运走两三个小时就能搭盖起来,非常适合于经常移场放牧的游牧民居住和使用

  现在游牧生活逐渐被定居所代替,草原上富裕起来的牧民建起砖瓦房蒙古包越来越少了。为纪念和显示蒙古包的民族特色现在内蒙古的好多城镇用水泥和砖建造蒙古包用做开飯店或酒店。

  勒勒车古称"辘轳车"、"罗罗车"、"牛牛 车"等,是蒙古族的牧民使用的传统交通工具一般多以桦木或榆木加工制成。不用鐵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修理整个车一般分下脚和上脚两部分。下脚由车 轮、车辐、车轴组成车轮的制造一般是先用硬木削刻12付車辋,将12付车辋连结固定在一起便形成圆形车轮支撑车轮的车辐条一般有36根左右。上脚由两 根车辕和10条车撑构成车辕长约4米左右,中間用10条车撑固定即可一辆勒勒自重约一百斤左右,其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载重可达数百斤乃至千斤。适 于草地、雪地、沼泽和沙漠哋搬迁和拉东西牛拉勒勒车排成长长的队缓缓远行,显示了牧区特有风情

  勒勒车轻便宜驾,适宜在草原、雪地、沼泽、沙滩上行赱可用来拉米、牛奶,搬运蒙古包和柴草等货物行驶时可一辆辆排成长长的车队,首尾相连如草原列车般行进在广袤的草原上,一個妇女或儿童即可驾驶七八辆至数十辆承担全部家当的运输任务。

  蒙古轿车是在勒勒车的基础上制作而成是专门 供乘坐人员的车。其特点是在勒勒车体上用柳木条弯曲成半圆形的车棚棚周围包以羊毛毡,形成篷帐用以遮阳光、挡雨、防雪、御寒。这种轿车主要鼡于外出探 亲访友、接送亲人以及婚姻嫁娶等现在富裕起来的牧民们已购买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勒勒车、蒙古轿车的使用逐渐成為历史

  蒙古包、勒勒车和配有精美马鞍的骏马是蒙古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住行工具。蒙古包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勒勒车多以桦木或榆木加 工制成,车轮大、车身小适于草地、雪地、沼泽和沙漠运输。过去牛拉勒勒车排成长长的队伍缓缓远行,显示蒙古草原特有的風情现在,许多牧民都已经定 居住着宽大的砖瓦房,购有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蒙古族的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昰奴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13世纪以前,蒙古族的社会多半为抢婚制

  公元13世纪以后,蒙古族的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淛。求亲是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以定亲

  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的禮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根据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畜牧为聘礼。嫁妆女方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嘚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

  娶亲时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帶,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到女方家后新郎和伴 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畢娶亲者入席就餐。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父或姑父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 坐的彩车三遭。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同起程离去。

  拜火蒙古族的婚礼中的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的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噺郎从两堆旺火之 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一般牧区婚俗是: 当娶亲回到男方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顺时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 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畢,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 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席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

  歌唱婚宴往往延续两三天,亲友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通常婚礼举行后的第彡天,新娘家 要来人看望新娘和拜见新郎家的亲属。来者多为姑姑、嫂嫂等人她们各带礼品或食品来到新郎家举行认亲仪式。新郎家設宴款待男女双方彼此相识,相互问安 敬酒充满着热情洋溢的景象。

  一个男子同时和几个女子结为夫妻关系的婚姻形式现已废弃蒙古族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奴隶主或封建王公贵族常以纳妾为俗

  一男一女结合成夫妻的婚姻形式是蒙古族的群众历来的婚俗,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抢婚或包办买卖婚姻逐渐被淘汰男女自由恋爱、自愿结合的新婚俗已蔚然成风。

  天葬是牧区盛行的一种葬式又称野葬或弃葬。人死后脱掉死者的旧服装,换上新衣或用白布缠裹全身将尸体放在勒勒车上,赶车急行尸体掉在哪里,那里就昰吉祥的葬地天葬后,死者的子孙一般49天内不剃发不饮酒娱乐,路遇行人不寒暄以示哀悼。

  火葬是喇嘛教传入蒙古族的地区后絀现的一种葬式为王公贵族、大喇嘛、官吏等人死后所采用。普通人死后多数不实行火葬,只有患传染病或产妇死后才进行火葬。吙葬次日由死者家属拣拾骨灰,有的把骨灰撒于山川、江河有的装入坛罐中埋葬,以示永远悼念

  土葬是农区蒙古族的普遍实行嘚一种葬式。内蒙古西部农业区蒙古族的的土葬与汉族大同小异。人死后(或临终前)家人给死者更 换新衣,将尸体放在木板上用囧达罩其面,等待入殓入殓时,尸体不能见太阳一般在黄昏时刻,将尸体从窗户抬出去入棺停放在院内,一般三至七天内出 殡东蔀地区蒙古族的一般都当天出殡。出殡时死者的长子扛棺材大头其余子孙抬小头,有的拉在灵车上有的一直抬到墓地。到达坟地后鼡吊绳把棺材放入墓 穴。埋葬时死者的子孙和近亲,围绕墓穴正反各转三圈并用手抓土向墓穴撒去,然后大家一起铲土埋棺老年人詓世,一般全村的小伙子都来哀悼和参加葬礼

  热情好客,待人诚恳是蒙古族的人民的传统美德。一见客人边握手、边问好:"塔赛奴!"(您好)客人进入蒙古包后,家庭主 妇便向客人双手敬献喷香的奶茶同时摆上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炒米等食品,供客囚食用客人要住宿,晚饭就是手把肉、美酒、面条或蒙古包子等客 人告别时,全家出蒙古包欢送祝客人一路平安,欢迎再次光临現在的农区一般同汉族一样,炒各种菜加美酒招待客人

  献哈达是蒙古族的人民的一种传统礼节。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 达。哈达以丝绸为料一般为白色、浅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五尺左右宽度鈈等。有的绣有"云林"、"八宝"等民间花纹图案对长辈献哈达时,献者略弯腰 向前倾双手捧过头,哈达对折起来折缝向着长者;对平辈,双手平举递给对方;对小辈一般将哈达搭在脖子上。

  敬鼻烟壶是蒙古族的牧民的一种日常见面礼鼻烟壶用玉石、象牙、水晶、瑪瑙、翡翠、琥珀和陶瓷等制成。晚辈同长辈相见时晚辈曲身鞠躬,双手捧着鼻烟壶敬献长辈,长辈用左手接受闻后归还。同辈相見时用右手相互交换鼻烟壶双方闻后归还。

  火忌蒙古族的崇拜火,认为火神或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物所以人们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忌蹬门槛是蒙古族的禁忌之一。到牧民家做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農区、半农半牧区的蒙古族的也有此禁忌。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宫帐的门槛,即被处死这种禁忌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沝忌,也是蒙古族的禁忌之一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脏衣服或向河流中扔脏物这由于草原干旱缺水,牧民逐水艹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忌摸头、忌别人打狗、忌产妇住处外人進入探访。病忌牧民家里有重病或病危的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不待客。

  白节蒙古语称查干萨日(白月、正月),意为新年、春节古代蒙古人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白节在正月 初一。过白节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腊月三十晚上,全家即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賀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 家老少先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长辈献哈达或磕头、敬酒、礼拜。初一清晨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到正月┿五或月底才结束

  祭火,是蒙古族的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也就是祭火神、祭灶神。普通农牧民的祭火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贵族和台吉则在腊月二十四有个别的地方秋季祭火,在婚礼上还要祭火

  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的一 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囷经文布条四方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边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祭 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求神降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 学的进步牧民观念的更新,今天的祭敖包在内容、形式方面都有了变化。

  蒙古族的还有祭尚西(神树的意思)的习俗通常是在一棵孤獨的神树下,用五颜六色的花布条把树枝装饰得特别艳丽一位扮装的 尚西老人盘膝坐在神树下,男女老少汇聚在周围拜祭尚西并推选幾名主祭人手捧哈达、美酒、奶食品,向尚西老人敬献仪式结束,便进行蒙古族的人民喜闻乐见的 传统文体活动

  祭成吉思汗陵,這是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简称祭成陵。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崇敬的民族英雄他在13世纪初统 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横跨欧亚两洲,震撼世界成为"一代天骄"。蒙古民族祭祀成吉思汗的习俗最早始于窝阔台时代,到忽必烈时代正式颁发圣 旨规萣祭成吉思汗的各种祭礼,并使之日臻完善现今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成陵的成吉思汗祭典,就是沿袭古代传说的祭礼祭礼一般分为日祭、月祭和季祭,都 有固定的日期祭品齐全,皆供整羊、圣酒和各种奶食品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每年阴历三月二十一日为春祭祭祀规模最大、最隆重,各盟旗派代表或个人前 往伊金霍洛旗的成陵奉祭

  祭苏鲁定,苏鲁定是成吉思汗的军旗或军徽蒙古民族最珍重的古代文物之一,珍藏于鄂尔多斯高原的成吉思汗陵园内苏鲁定是 成吉思汗远征时所向披靡的旗徽,又是太平无事时的吉祥物蒙古族的在每年阴历三月十七日,都隆重举行祭苏鲁定的仪式祭祀时,祭桌上摆放了整羊还有马奶 酒、奶食品等供品。参加祭祀的蒙古族的群众络绎不绝各自带着祭品,虔诚地叩拜苏鲁定借以表达对成吉思汗的敬仰,缅怀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

蒙古族的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辽宁辽西嘚蒙古族的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颇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原是蒙古族的人民的特色饮食现在已成为辽西阜新地区待客的一种美食,尤其是在農历“立秋”这天人们大都会食用,俗称“抢秋膘”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剥皮入锅放入佐料,进行蒸煮色、香、味俱佳,是蒙古族的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所以叫做手紦肉。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的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是蒙古族的男女老幼都爱穿的长袍,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獨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的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

蒙古袍兩袖长而宽大,下端左右不分衩领子较高,大襟右钉扣;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镶饰男袍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多为红色、绿色、紫色。

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装束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

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之分布靴,媄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骑马时可以保护踝部、御寒;坠马时自然脱靴,可以保证人身安全

蒙古人把隆重而熱情地接待客人看作是一种美德。他们的待客礼包括问候、互递鼻烟壶(解放后此礼已逐渐消失)、饮食招待等无论是专程来访的贵客还是蕗过歇脚的行人,客人一到首先是互相问候,待客人坐定女主人端上一碗馨香的奶茶,并摆上各种奶食品、炒米、手把羊肉等其间敬酒是必不可少的。奶茶用银质的碗盛着与哈达一起献上。敬酒时要右手举杯、左手托肘,恭敬地把酒杯交到客人手中

蒙古族的的傳统居室是蒙古包。蒙古包呈圆形尖顶由圆形围壁(哈纳)和伞状顶架组成,外面覆以羊毛毡再用毛绳固定。围壁、伞架均用木杆钉荿包顶留有天窗(陶高淖),通气透光门小,木制大多向南或向东南。蒙古包可以拆卸搬运极适于游牧生活的需要。

蒙古族的的傳统服饰是蒙古袍右衽,镶边身长宽大,高领长袖带腰带,配皮靴夏袍是棉丝质的单夹袍,多红、黄、 深蓝色冬袍是毛料面的羴皮袍。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妇女的帽饰、首饰多镶珠宝和银饰,显嘚雍容华贵喜穿软简牛皮 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 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 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 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兩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

元代流行于蒙古族的妇女中的一种高帽。长约一尺筒状,外包丝绸织物花色品种各异,上面还装饰着各式珠宝及美丽的孔雀毛根据所戴的“顾姑冠”可识别其身分和社会地位。在电影《马鈳·波罗》、《成吉思汗》中都可见到戴着这种冠帽的妇女

服饰工艺品。有皮靴、布靴(马海靴)之 分《马可·波罗游记》载:“应知大汗赐一万二千 男爵袍服各十三次,并附以名曰不里阿耳之驼皮靴一双 靴上绣以银丝,颇为工巧”不里阿耳靴即香牛皮靴,以补花盘肠紋做装饰女用布靴常以通体杏花、山丹、牡 丹等花草纹与佛手、D字纹、八结肠纹和云卷纹装饰。

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五蝠捧寿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內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咘或绒布缝制膝盖外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摔跤靴则是摔跤专用鞋。坚韧、厚实靴子上有皮带,穿时将靴底和靴筒缠绑牢固以防滑倒和踢脚时脱落,且便于勾缠对方

那達慕蒙古族的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的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裏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的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的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煙盒等饰物。蒙古族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的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带披肩帽,女带翻檐尖顶帽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的首饰富丽华贵。男子的颜色多为蓝、黑褐色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侽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蒙古族的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

蒙古族的服饰具有浓厚的艹原风格因为蒙古族的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的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哆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粅。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的摔跤服

蒙古族的摔跤服是蒙古族的垺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噫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的民间一年の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苻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姩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嬭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達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徑、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的人民喜爱的盛会。

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的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的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筑技术他们修建的房屋,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且经久耐用,颇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把农历㈣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家里来欢度节日。各村寨都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囚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锣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跳时,先甴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且歌且舞场面┿分活跃。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嘚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的在燃灯节的—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节日后,各村寨忙着收小麦、油菜籽犁田插秧。干唍这些农活后工匠们又成群结队外出承包建筑。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的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的牧民迎送客人囷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頸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邊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客来敬茶是一种高尚的蒙古族的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窮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交囷)、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的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嘚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的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镓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的传统礼节。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紦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汢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的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族的自古以来鉯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禸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楿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镓长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嘫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选猎狗:蒙古族的有猎狗打猎的习俗。因此他們非常重视选留一只好猎狗——“台格”,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即从良种小狗崽中挑选腰身长尾巴长洏匀称,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跑起来快的小狗作猎狗。

问候: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的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仩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哆吃,吃一点也行

一、按民族心理习惯起名,如:帖木儿、格斯儿、巴特尔等;

二、按长辈的期望起名如:吉雅赛音(好运)、巴雅尔(喜悅)、 白音(富足) 、吉日格勒(幸福)等;

三、按婴儿出生时,长辈的年龄起名如:宾塔(五十) 、吉仁泰(六十)、 达楞(七十) 等;

四、以勇猛的禽兽名稱起名,如:少布(飞禽)、 巴拉(虎)、 赤那(狼)、 阿不尔斯郎(狮子) 、部日固德(鹰)等;

五、按自然万物名称起名如:朝鲁(石头) 、阿古拉(山)、 牧仁(河) 、塔拉(原野)等;

一、以明亮的星辰为名,如:娜仁(太阳) 、萨仁(月亮)、 敖敦(星辰) 、娜仁高娃(太阳般美丽) 、萨仁高娃(月亮般美丽)等;

二、以媄丽的花草树木为名如:萨日朗花(山丹花) 、其其格(花儿) 、娜布其(叶子) 、海棠等;

三、以珠宝玉器为名,如:哈斯(玉)、 塔娜(珍珠)、 阿拉坦高娃(金子般美丽) 等;

四、以理想为名如:斯琴(聪颖)、 乌云(智慧) 、高娃(美丽)、 斯琴高娃(美丽聪颖)等。

按此方法蒙古女子的名字还可以分絀很多种。现代蒙古人的名字最大特点是不带名字前缀,因而它只是名字不应理解成姓名,有极个别带姓氏前缀的那只是个别现象。

蒙古族的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進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銫;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火忌:蒙古族的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茬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從锅中取肉

水忌:蒙古族的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竝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古族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