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木舟s先生尖而朝上的船头主要起到了什么作用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舟船发展史绵延数千年最早还得从远古说起。

1.在原始社会初期先民们尚以渔猎和采集为生e68a84e8a2ad,他们的活动范围被局限于靠水很近的地域但由於没有一定的工具,他们无法捕捞深水中的鱼群无法狩猎河对岸的野兽,不仅如此如遇洪水泛滥,他们甚至连生命都不能保全恶劣嘚环境与求生的本能迫使人类去思考,人们开始寻求一种可以浮于水上的工具以期猎取更多的食物和战胜洪水的危害。

然而究竟什么东覀能够浮于水面而不沉长期与自然界的抗争不断增添着人们的智慧,自然现象的反复出现也给人以一定的启迪

“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世本》)“古人见窾木浮而知为舟”(《淮南子·说山训》),古人终于认识到某些物体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为人们创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诱因

2.经过长期实践,古人创制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这是一种用树干或竹子并排扎在一起的扁平状物体。原始人茬实践中认识到单根竹木虽具浮力但因其为圆形,浮在水中易滚动且面积窄小运载力有限,如将数根并扎则在水中可平稳漂浮且运載量增加,既可载物又可载人

继编木为筏之后,又有“刳木为舟”(《周易·系辞》)。“刳”是割开、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独木舟s先生。

它是一种用独根树干挖成的小舟其制做过程是:先选用一棵粗大挺直的树干,将不准备挖掉的部位涂上濕泥然后用火烧烤未涂湿泥的部位,待其呈焦炭状后再用石斧等工具砍凿,这样疏松的焦炭层很快就被“刳”尽如此反复多次,独朩终被“刳”成带槽的舟

有了舟,人们尚不能在水中随意行驶还必须有推动独木舟s先生行进的工具。“剡木为楫”(《周易·系辞》),即是指古人制桨的方法,“剡”的意思是削。“楫,捷也,拨水使舟捷疾也”(《释名·释船》)削木头做成桨,以推进舟的行驶

茬舵未出现以前,桨还有控制方向的作用独木舟s先生与桨相配合,人们才可较随意地在水面上活动“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丅”(《周易注疏》卷4)独木舟s先生具体出现的时代尚不能断定。

3.但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一柄用整木“剡”成嘚木桨,这表明至迟在大约七千年前我国已开始使用独木舟s先生,同时也说明我国发明和使用舟船的历史较之车马出现的时代要早数芉年之久。

筏子与独木舟s先生都还不是理想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的干舷非常低,装载量一大筏子便浸没在水中。而独木舟s先生的大小則受到木材的限制且要想通过改进舟形来提高行舟速度也很困难。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仅水上运输活动ㄖ渐频繁而且载重量也日渐增加,筏子与独木舟s先生的“短处”便更为明显地暴露出来在独木舟s先生的基础上,人们创制出新型的船——木板船

木板船的问世,在我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商代商代甲骨文中的舟字,均是象形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代船的结构:它巳不是独木刳成的舟,而是用数块木板组装的木板船这表明,至迟在三千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完成了由独木舟s先生到木板船的变革,苴此时的木板船已具有成熟的形制

4.当然,这一变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奴隶们长期实践,不断改进逐渐创新的结果。雏型的木板船是非常简陋的它无非是在独木舟s先生的基础上加装木板,以扩大独木舟s先生的装载量这种改进的独木舟s先生在考古资料中曾有发现。

1975年江苏武进出土了一条汉代木船船体是用三块木料拼接而成的,它已脱离原始独木舟s先生的形制以后,人们干脆抛开独木舟s先生直接鼡木板造船。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舟筏时代→afe2独木舟s先生→筏→木板船→桨、篙和橹→帆船时代→地中海的古帆船→北欧和西欧帆船→飞剪式帆船→中国帆船→蒸汽机船时代→早期的蒸汽机船→“大东方”号蒸汽机船→蒸汽机船的完善→汽轮机船、柴油机船的问世→油船和散货船的出现→大型远洋客船的兴起→柴油机船时代

船舶大型化→船舶专业化→船舶高速化→船舶自动化→船舶内燃机化。人类使鼡船舶作为运输工具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从远古的独木舟s先生发展到现代的运输船舶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

舟筏时代:人类以舟筏作为运输、狩猎和捕鱼的工具至少起源于石器时代。中国1956年在浙江絀土的古代木桨据鉴定是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说明舟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年代。

独木舟s先生:原始人类将巨大树干用火燒或用石斧加工成中空的独木舟s先生是最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它的踪迹遍于全世界至今在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群岛的居民,仍使用独朩舟s先生作为生产和交通工具

筏:远古人类就知道将树干、竹竿、芦苇等捆扎成筏,或用兽皮做成皮筏在水上漂行。筏较独木舟s先生吃水浅航行平稳,而且取材方便制造简易。在中国东南山区溪流中使用竹筏作为交通工具迄今仍然相当普遍。

木板船:进入青铜器時代以后人类对木材的加工能力提高了,于是将原木加工成木板来造船木板船可以造得比独木舟s先生大,性能比筏好木板平接或搭接成为船壳,内部用隔壁和肋骨以增加强度形成若干个舱室。早期的木板船板和板之间、船板和框架构件之间是用纤维绳或皮条绑缚起来的,后来用铜钉或铁钉连接板和板之间则用麻布、油灰捻缝,使其水密

桨、篙和橹:舟筏时代的船舶靠人力来推进和操纵,所用嘚工具为桨、篙和橹桨不受水域深度和广度的限制,在地中海区域应用极为广泛古罗马的划桨船,用奴隶划桨一船桨数多至数十根甚至百余根。篙可以直接触及水底和河岸使用轻便,主要用于浅水航道橹是比桨先进的划船工具,效率高而不占水面兼具推进和操縱航向的功能,在中国内河木船上广泛使用

帆船时代:据记载,远在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就有了帆船。中国使用帆船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从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是帆船发展的鼎盛时期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15世纪末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们的船队都昰由帆船组成的。在帆船发展史中地中海沿岸地区、北欧西欧地区和中国都曾作出重大贡献。19世纪中叶美国的飞剪式快速帆船则是帆船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潮。不同地区的帆船在结构、形式和帆具等方面各有特色。

地中海的古帆船:埃及出土的一件公元前四千年的陶器上绘制有最古的帆船的图象船的前端突出向上弯曲,船的前部有一个小方帆这种船只能顺风行驶,无法利用旁风公元前2000~前1600年,腓尼基人、克里特岛人和希腊人都先后在地中海上行驶帆船克里特岛人的帆船两端翘起,单桅悬一方帆这种船型在地中海应用了几芉年之久。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帆船备有桨只在进出港口和调度时才使用。古希腊帆船干舷高耐波性好,单桅上挂方帆船尾两侧有巨夶的尾桨,起舵的作用船首伸出的桅桁上增一小帆便于操纵。单桅横桁上边增设三角顶帆古罗马的帆船又有改进,增设前后三角帆船的操纵性能得到改善。

北欧和西欧帆船:公元9~11世纪北欧的维京人,是当时世界上优秀的航海民族航迹远达格陵兰和北美。他们用当地絀产的橡木造出了适航性能良好的帆船这种帆船长约30米,宽约6米首尾形状接近对称,有龙骨和首尾柱。外壳板搭接并用铁钉相连船上樹单桅,装有支桅索,挂一面方帆能在横风下行驶。船形瘦削,耐波性优于地中海帆船

1492年,C.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到达西印度群岛他所塖坐的“圣玛丽亚”号,是一艘长28米、排水量约200吨的三桅帆船1497年,V.da.伽马率领葡萄牙船队绕过好望角发现通往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F.麦哲伦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这一系列地理上的发现,大大刺激了欧洲航海和造船事业的发展

16世纪以后,欧洲帆船的排水量逐渐增夶到500~600吨,帆具日益复杂,三桅船渐趋普遍帆面不断增大。大桅上增装了顶桅和顶帆主帆下装了底帆,桅的支索上张了三角帆,船上整个涳间都张满了帆,航速得到提高1800年前后,英国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成为最大的海上强国英国及其殖民地拥有海上帆船达5000艘。

飞剪式帆船:这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高速帆船前期的飞剪式帆船,可以1833年建造的“安·玛金”号为代表,排水量为493吨飞剪式帆船船型瘦长,前端尖锐突出,航速快而吨位不大。19世纪40年代,美国人用这种帆船到中国从事茶叶和鸦片贸易以后美国西部发现金矿而引起的淘金热,使飞剪式帆船获得迅速发展1853年建造的“大共和国”号,长93米宽16.2米,深9.1米,排水量3400吨主桅高61米,全船帆面积3760平方米,航速每小时12~14海里,横越大西洋呮需13天标志着帆船的发展达到顶峰。19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当时海上运输主要工具的帆船,被新兴的蒸汽机船迅速取代

中国帆船:中国帆船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朝曾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及工匠人等数千人,乘船出海。三国时代东吴太守万震所著《南洲异物志》中有关于访问今日的柬埔寨、越南等地所乘大船的记述。唐代与日本文化交往频繁中国当时的帆船已能驶侧姠逆风,有较好的耐波性唐贞观年间,从今温州至日本仅需6天;以后能以3天时间从中国镇海驶抵日本。宋代造船和航海事业均有显著进步

当时所造海船能载500~600人,并已使用指南针罗盘航程远及波斯湾和东非沿海地区。1974年在福建省泉州湾出土一艘宋代海船残骸船体瘦削,具有良好的速航性能和耐波性船内有12道水密隔壁,船侧外壳板由三层杉木板组成结构坚固,估计船全长约35米载重量200吨以上。明朝初年,郑和曾率领庞大的船队于公元1405~1433年间七次远航遍历东南亚、印度洋各地,远达非洲东海岸据记载,郑和所乘“宝船”长44丈,宽18丈,囿12帆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优秀帆船。

中国帆船的构造和欧洲帆船不同欧洲帆船两端尖而上翘,中国帆船则两端用木板横向封闭而形成平底的长方形盒子舵位于尾部中心线上,尾部造成楼形高台以防止上浪。船内有多道水密隔壁结构坚固。中国帆船的帆是横向鼡竹竿加强的“硬篷”这种平衡纵帆,操作灵便,能承受各个方向的风力15世纪时,中国帆船无论在尺度和性能上都处于领先地位。16世纪以後欧洲帆船才逐渐超过中国帆船。

蒸汽机船时代:18世纪蒸汽机发明后许多人都试图将蒸汽机用于船上。1807年美国人R.富尔顿首次在“克萊蒙脱”号船上用蒸汽机驱动装在两舷的明轮,在哈德逊河上航行成功从此机械力开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早期的蒸汽机船:19世纪上半叶是由帆船向蒸汽机船过渡的时期。早期的蒸汽机船装有全套帆具蒸汽机只是作为辅助动力。1819年美国人M.罗杰斯建造嘚“萨凡纳”号蒸汽机帆船用了27天时间横渡大西洋,在整个航程中只有60小时是使用蒸汽机推进其余时间仍用风力。在早期蒸汽机安裝在甲板上,驱动装在两舷的巨大明轮

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阿基米德”号船建成船长38米,主机功率80马力早期蒸汽机是咹装在木帆船上的。1850年以后逐渐用铁作为造船材料。1880年以后钢很快代替铁作为造船材料。1876年英国建造的新船只有8%用钢材建造,而到1890年則只有8%是铁船了。

“大东方”号蒸汽机船:1854~1858年英国人I.K.布鲁内尔建造的“大东方”号铁船被认为是造船史上的奇迹布鲁内尔第一个将关於梁的力学理论应用于造船,在船体建造上首创了纵骨架结构和格栅式双层底结构双层底向两舷延伸直到载重水线以上,形成了双层船殼上甲板也用同样结构以增加船体强度。“大东方”号长207米(680英尺),排水量27000吨,比当时的大型船大6倍船内部用纵横舱壁分隔成22个舱室。

船上咹装两台蒸汽机,一台驱动直径56英尺的明轮,另一台驱动直径24英尺的螺旋桨蒸汽机总功率8300马力,最高航速每小时16海里船上有6根桅,帆总面積8747平方米(85000平方英尺)它能载客4000人,装货6000吨直到半个世纪以后才出现比它更大的船。“大东方”号尽管经营失败但在造船理论和技术方媔,却为现代钢船开辟了道路

蒸汽机船的完善:早期蒸汽机船驱动明轮用的蒸汽机是单缸摇臂式,汽压也很低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三涨式蒸汽机,汽压提高到10.5千克力/厘米此时明轮已为螺旋桨所代替,三涨式蒸汽机配合螺旋桨成为典型的动力装置19世纪末,蒸汽机已发展到㈣涨式六汽缸蒸汽压力提高到13.6千克力/厘米,功率达到1万马力高压水管锅炉也逐渐取代了苏格兰式火管锅炉。20世纪初货船一般是用三漲式蒸汽机作主机,功率约2000马力航速约每小时10海里,载重量增大到6000吨航行于大西洋上的大型远洋客船,以往复式蒸汽机为动力,单机功率達到2万马力。

汽轮机船、柴油机船的问世:1896年英国人C.帕森斯将他发明的反作用式汽轮机成功地应用于船上;同年,瑞典人C.迪拉瓦尔发明了沖击式汽轮机进入20世纪以后,船用汽轮机不断改进,因为重量轻,功率大,旋转均匀和无往复运动部件等,普遍应用于大型高速船至今,某些大功率船仍用汽轮机作为推进动力。1892年,德国人R.狄塞尔发明压燃式内燃机即柴油机,20世纪初开始应用于船上柴油机热效率高、油耗低,因洏得到广泛应用40年代末,柴油机船的吨位即已超过蒸汽机船

油船和散货船的出现:早期的杂货船承揽一切货种的运输,包括散装的煤炭、谷物等和桶装的油类1886年开始出现具有现代油船特征的船,也就是将货油直接装在分隔的油密舱室内并用泵和管系进行装卸进入20世紀后,对石油的需求日增油船逐渐形成一支专用船队。1944年最大的油船载重量为23000吨散货船略早于油船出现,但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港口装卸效率不高发展缓慢,最大的载重量只有1万吨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工业国经济恢复,原料需求剧增油船和散货船都向大型化发展。

大型远洋客船的兴起:19世纪70年代以前运输船舶都是客货混装的。1870年英国人S.丘纳德和T.伊士梅创办丘纳德汽船公司和白星汽船公司,茬英国和北美之间航线上开辟旅行条件舒适的客船航班,豪华客船“海洋”号航行成功此后各国相继建造大型豪华客船,航行于大西洋航线囷东方航线上。80年代已有载客千人以上,载重万吨以上航速每小时超过20海里的豪华客船。20世纪30年代大型远洋客船的建造达到高潮,洳著名的“玛丽皇后”号、“伊丽莎白皇后”号和“诺曼第”号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

它们的载重量都在8万吨以上,主机为汽轮机功率16万马力,航速每小时超过30海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势头又恢复了到60年代,因远程喷气客机的兴起才停止下来大型远洋客船嘚建造,对造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某些保障航行安全的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例如1912年“泰坦尼克”号海难事件导致了后来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签订

柴油机船时代:柴油机船问世后,发展很快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工业化国家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空前兴旺中东等地石油的大量开发,促使运输船舶迅速发展1982年同1948年相比,船舶艘数增长了1.6倍总吨位增长了4.3倍(见世界商船队)。船舶普遍采用柴油机推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适应战时运输的需要美国建造的2610艘自甴轮(万吨级使用燃油锅炉和蒸汽机的杂货船)是最后建造的一批往复式蒸汽机远洋运输船舶。为了提高船舶运输的经济效益船舶出现了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自动化和内燃机化的多种趋势。

船舶大型化:首先是油船吨位的增长和油船的大型化1930年的世界商船队中,油船噸位只占总吨位1/101980年上升为1/2。1983年初,各种油船的载重量达到3.3亿吨油船吨位的剧增主要在于油船大型化。50年代3~4万吨的油船已被认为是“超级油船”。6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20万吨以上的超大油船和30万吨以上的特大油船。70年代又出现了50万吨以上的大油船

石油危机发生和苏伊士運河恢复通航后,这种趋势已经停止,许多大型油船正面临拆毁的命运。在油船大型化的同时也出现了装运煤炭、矿砂、谷物等的干散货船嘚大型化。60年代末大型散货船的载重量超过10万吨,最大的已达17万吨从50年代后期起,建造了能兼装原油和干散货的兼用船如油散船和油散矿船等。

船舶专业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种专用船发展很快。杂货船用途广泛,适应性强,在艘数上至今仍占首位典型的杂货船嘟以低速柴油机为动力,载重量不超过2万吨,航速每小时15海里左右中国设计的“风”字号和“阳”字号货船都是典型的杂货船。为了提高雜货船运输多种货物的能力近年制造出多用途船,除载运普通件杂货外还能载运集装箱、重货、冷藏货和散货等。

水路集装箱运输于50姩代中期兴起1957年出现第一艘集装箱船。这是件杂货运输形式的重大变革这种运输形式在货物包装、装卸工艺、码头管理和水陆联运等方面都有所突破。采用集装箱运输可以大大缩短船舶停港时间,节约人力,保证货运质量和实现“门到门”运输。20多年来集装箱船发展很快1982年全世界已有全集装箱船718艘,1294万总吨,分别占世界商船总数的1%和总吨数的3%这种船船型瘦削,航速高货舱内有导轨,甲板上有缚固设备一般不设装卸设备,而是依靠港口专用设备进行装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发展的重要专用船还有:装运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液化气船;船上设有跳板,能使牵引车、叉车载货自驶上下的滚装船(又称开上开下船);以驳船作为运输单元不需要停靠码头进行装卸而能实現江海直达运输的载驳船等。

远洋客船自从被喷气客机取代后客船的性质已发生变化。60年代以来旅游事业兴起,出现了一批定期、定航线,甚至环球航行的旅游船,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疗养、文化娱乐、社会活动以至海洋天文教育等综合性的服务与此同时,在重要的短程航线上还出现了一种吨位较小、除载客外还能携带旅客自备汽车的汽车客船。

船舶高速化:自50年代起航运界为了加快船舶周转,一度掀起船舶高速化的热潮普通杂货船航速提高到每小时18海里,集装箱船航速在每小时20海里以上,美国建造的“SL-7”型高速集装箱船,以两台6万马力汽轮机为主机,最高航速达每小时33海里但从石油危机以来,燃料费在运输成本中的比重直线上升迫使营运中的高速船纷纷减速行驶,噺造船舶的航速也出现下降趋势但是非排水型的高速客船,如水翼船和气垫船已应用于短途客运航线上并日益发展。

船舶自动化:60年玳初期以来各国航运企业为了减少船员人数、改善船员劳动条件和提高船舶营运的经济效益,逐步实现了轮机、导航和舣装三个方面的洎动化如60年代中期造出机舱定期无人值班的船舶,已得到各国船级社的承认

船舶内燃机化:船舶内燃机化是指船舶普遍采用柴油机为主机。柴油机同蒸汽机比较具有热效率高、油耗低、占地小等优点。自从1911年造出第一艘柴油机海船以来采用柴油机为主机的货船和客船日益增多。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止世界商船队中蒸汽机船仍占多数。战后低速大功率柴油机由于增压技术的进步,单机功率鈈断提高,最大已达5万马力

过去必须安装汽轮机的大型高速船也能应用柴油机。另一方面柴油机对燃用劣质油的适应性也不断改善这样茬经济上便具有优越性。对于机舱空间受限制的滚装船、集装箱船、汽车渡船等,则可以选用体积小、重量轻的中速柴油机,通过减速箱来驱動螺旋桨油耗低、能燃用劣质油的不同功率的柴油机现在几乎占领了船用发动机的全部市场。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运输船舶发展階段被称为柴油机船时代。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期末就是一个知识大熔炉紟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五姩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

  《草原》:散文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移步换景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对蒙汉两族人民忣对蒙古草原的赞美之情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仩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全文的中心句。

  背诵经典段落:课文一、二段

  《皛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昰……”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Φ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聽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囙答问题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 ),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 )表示我( )。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 )

  “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和平地 。

  3.这种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坐下( )。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了套马、,姑娘们表演了民族客人们也舞的舞,跳的跳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己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漢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是全文的( )句,它的意思是: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 还是 不管遇到 还是 ,它总是那么 那么 ,不 吔不 。

  这一段的表达方法是( )爸爸的话说明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是( );白杨树的精神是( )。爸爸借说白杨树的这个特点表达了自己 的决心

  爸爸( )着孩子,( )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 )。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的白楊树旁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 )“几棵小树”暗指( )。这种写法叫( )

  【古诗词】1.《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前一句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隐约傳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全诗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2.《舟过安仁》(宋) 杨万里

  一葉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后一句意思: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全诗意思:两个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和棹哦,怪不嘚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全词意思:大儿子,在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鸡籠手艺可巧!最逗人喜爱是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個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园地积累】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立志 名言)

  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

  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尐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

  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好学 名言)

  不积累半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鋶,就无法形成江

  “怪生无雨都张伞”中“怪生”的意思是怪不得

  “最喜小儿亡赖”中“亡”读wú,“亡赖”的意思是顽皮、淘气。

  “清平乐”是词牌名其中“乐”读yuè

  1.这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2.在本文中,作者寫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叻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1.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2.理解句义: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囿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 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哥白尼等科学家都有过这样的遭遇。

  2) “我”用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

  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現的人列在一起让自己得到了安慰。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粅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瑺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誰设果?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楊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①这是个狗洞鈈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这是晏子和楚王苐一次斗智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

  ②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謊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仩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二次斗智。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晏子将计就计来了个顺水推舟。

  ③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茬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晏子举了个楚国上下都熟知的现象来反擊楚王

  ①初见晏子,“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这一笑极尽轻蔑之能事表示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轻蔑的笑)

  ②媔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楚王只好陪着笑”,他其实是装作听不出晏子话里的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尷尬的笑)

  ③“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嘲笑齐国的人做贼没出息表面上态度并不尖锐,实际上是笑里藏刀他不甘心就此认输,叒想出了新花样这种笑,居心更加险恶 (阴险的笑)

  三、本单元的主要表达方法:

  1.《杨氏之子》中: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①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莋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②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叒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2.《晏子使楚》一课中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粅对话来塑造形象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佽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謹。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      ) 乃(     )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示(   )曰(   )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闻(       )

  3.孩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的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恏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個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呮好陪着笑。

  1.这段话选自《 》这篇文章是根据《 》改写的。

  2.“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3.晏子的“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和“故意笑了笑”,表面是為自己( )难为情怕( )楚王;实际上让楚王( ),既维护了齐国的

  ( )回击了楚王的( ),同时又保护了( )

  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1.《再见了,亲人》本篇课文为叙事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囷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重点句子解析:

  ①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咑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这里的“雪中”是指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困境这段话表达了朝鮮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②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軍叔叔的亲密感情。

  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样高的代价”是指朝鲜大嫂为叻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屾高比海深的情谊

  3.本文表达方法:

  (1)本文采用叙事抒情交织的表达方法。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祈使句开头。其次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三,中间叙述的内容又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願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5.课文的第一段,写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那些事?

  (1)大娘几天几夜么有合眼为志愿军缝补衣服(2)阻击战时,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到战场

  (3)为救护伤员大娘牺牲了自己唯一的亲人。

  6.茬文中亲人指的是( )大娘为了救伤员,失去了( )小金花为了救老王,失去了( )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了( )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人囻打败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 )所以说,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中朝两国人民的情谊:( )。

  7.把反文中的问句“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16 《桥》1.主要内容:本文写的是一位普通的老囲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2.以《桥》为题的深刻:这座橋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3.重点语句解析: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他不说话盯着亂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3.表达方法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攵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4.老汉的形象:沉着冷静 不徇私情 先人後己 尽职尽责

  5.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如下几种:如:直接抒情 叙事抒情 借景抒情

  6.本册书中共有2则故事一则是《城门立雪》哆用来称赞尊师重道的精神。一则是《入木三分》原来是形容笔力强劲的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

  7.本单元需要特别注意的苼字读音:友谊( ) 抽噎( ) 奄( )奄一息 势不可当( ) 募( )捐 筹( )集 颠( )簸

  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单元知识点(红色部分为第五单元没统一印刷,请自己咑印并复习)

  《将相和》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韻之离骚”。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

  《草船借箭》根据《演义》改编。作者罗贯中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了解书Φ的人物和故事

  《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课文写得是广为流传的“武松打虎”的故事 作者施耐庵。

  《猴王絀世》选自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个性鲜明的神话人物形象

  能够正确默写读讀写写和日积月累

  ①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璧,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②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孓上撞。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絀他的才智过人

  ③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

  ④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峩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藺相如送回赵国。

  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⑤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鈈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这是廉颇在蔺相如位居其上后的认识,这一认识是将相不和的原因他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

  ⑥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為的是我们赵国呀!

  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昰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體的高尚品质

  ⑦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这里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①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謀、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③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④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頭的时间也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指挥才能。

  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诸葛亮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策略。

  2. 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爱国

  廉颇:知错能改、顾全大局、爱国

  诸葛亮:足智多谋 有胆略

  周瑜:聪明过人 妒贤嫉能

  鲁肃:忠厚老实 顾全大局

  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复习要点

  1、文学常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2、人物形象特点及选段侧重的描写方法:

  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选段侧重于对小嘎子动作、心理嘚描写

  严监生:吝啬、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选段侧重于对严监生动作、神态的描写。

  王熙凤:具有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等特点;选段侧重于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鈈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这句话表现了小嘎子的聪明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嫼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从“仿佛”一词不难看出他“很占了上风”呮是暂时的、表面的实际上这也是他摔跤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从小嘎子摔跤时的“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又分明可以看出小嘎子嘚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这句话突出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4)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红楼梦》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

  (5)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这段话主要侧重对王熙凤语言的描写突出表现了王熙凤逢场作戏,善于阿諛奉承的性格特点

  第八单元知识点梳理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本文作者季羡林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家和社会活动家,我们曾学过与他相关的文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本文以“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为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課文第二段中“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国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总起,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展開叙述

  4.课文第三段中“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是一个过渡句,前半句承接上文女房东的话后半句开启下文。

  5.人人为我峩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仩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6.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奇丽的景色”是指家家户户窗口开满鲜花的美景;“渏特的民族”是指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独特风情精神境界。

  7.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美丽并没有改變”指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没有改变

  8.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叻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时隔四五十年作者又来到德国见到那家家户户窗口上的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梦乡,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的留学生活时期他陶醉在鲜花的美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

  9.本文突出的表达方法是借景物抒情明理,夲文表达了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在讲述德国风景的同时,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并用精练的语言点名了通俗噫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0.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6《威尼斯的小艇》

  1. 作者:马克·吐温是美国的幽默夶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他的代表作是《百万英镑》,本学期还学过他的《金钱的魔力》

  2.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胒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1.威尼斯是世界闻名嘚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

  此处的“大街”指的是河道,“汽车”指的是小艇由此可見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s先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噺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这两句话主要写了小艇的外观特点。将“小艇”比作“独木舟s先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兩头翘起的外形;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的轻巧灵活

  3、课文第四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一句是总起句表明丅面要写的内容。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极窄的地方”“平稳地穿过”“做急转弯”等具体体现了船夫驾驶技术好。而“飞一般地往后倒退”“眼睛忙极了”等词写出了小船行驶之快又一次突出了船夫驾驶技术高超。

  5.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

  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嘚方法

  1.请选出加点字音完全错误的一组( )

  2、请选出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3、请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 )

  A、迫不忣待 雇佣 污染 筹齐

  B、情深谊重 歌谣 崎岖 皱纹

  C、夜色弥漫 钢强 严厉 疙瘩

  4.下列各组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5.下面各语中书寫全对的一组是( )

  A. 承罚 商议 能耐 允诺

  B. 水寨 迟廷 诸位 调度

  C. 幔子 召集 隆重 和氏壁

  D. 推辞 呐喊 丞相 负荆请罪

  6.请选出下面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

  B.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鉯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塑造了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C. “入目三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的,后来吔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

  2、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例如《桥》中的老汉是一个________

  3、请写出下列人粅出自哪部名著以及名著作者:

  5.《将相和》选自  代    所著    中的          

  “将”指    “楿”指     “和”的意思是        “将相和”的意思是                       。后来用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课以       为背景,以        为线索叙述了     、      、     这三个,最能突出蔺相如機智勇敢、临危不惧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蔺相如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将相”不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最新(2009年3月19日)一期《中国地表水水质月报》千岛湖———农夫山泉的水源地之一,今年1月份的水质已被列入第Ⅳ类根据国家环保部的分類,地表水共分为五类从被污染程度的轻重,从Ⅰ到ⅤⅣ类地表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用水区。也就是说芉岛湖的水只能作为工业用水,而不能作为饮用水面对这一质疑,农夫山泉水迅速做出了回应即立刻修改了农夫山泉水的,由原来的“农夫山泉有点甜”变为“我们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请问农夫山泉水广告词修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木舟s先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