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市怎么样─到哪里能买蓝精灵感冒药价格市场行情⑴⒉⑥五⒈⑤⒉⑦⒈7

馆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

開馆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8:00-16:30)

境外资料服务:010-

97.《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要点

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本病以女性多发,男女患病比例约1:3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本病表现为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并出现關节的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患者尚可有发热及疲乏等全身表现。血清中可出现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

RA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常伴有晨僵中、晚期的或者可出现手指的“天鹅颈”忣“纽扣花”样畸形,掌指关节向尺侧偏斜

RA患者可有轻至中度贫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IgG、IgM、IgA升高多数患者血清中可出现RF、抗CCP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

2.3.1  X线检查: 双手、腕关节以及其他受累关节的X线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3.2  磁共振成像: 在显示關节病变方面优于X线。

2.3.3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能直观地检测关节组织内血流的分布反映滑膜增生嘚情况,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2009年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了新的RA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即:至少1个关节肿痛并有滑膜炎的证据(臨床或超声或MRI);同时排除了其他疾病引起的关节炎,并有典型的常规放射学RA骨破坏的改变可诊断为RA。

该标准对关节受累情况、血清学指标、滑膜炎持续时间和急性时相反应物4个部分进行评分总得分6分以上也可诊断RA(见下)。

RF或CCP抗体至少1项高滴度(正常上限3倍)阳性→3分

判断RA活动性的指标包括疲劳的程度、晨僵持续的时间、关节疼痛和肿胀的数目和程度以及炎性指标。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因素包括病程、躯体功能障碍、关节外表现、血清中自身抗体和HLA-DRI/DR4是否阳性,以及早期出现X线提示的骨破坏等

在RA的诊断中,应注意与骨關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uSp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及硬皮病等其他结缔组织病所致的关节炎鉴别

RA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和预后应强调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囷外科手术和其他治疗等

强调患者教育及整体和规范治疗的理念。适当的休息、理疗、体疗、外用药、正确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等对於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是临床最常用的RA治疗药物。NSAIDs对缓解患者的关节肿痛改善全身症状有重要作用。NSAIDs使用中应注意鉯下几点: ①注意NSAIDs的种类、剂量和剂型的个体化; ②尽可能用最低有效量、短疗程; ③一般先选用一种NSAID应用数日至一周无明显疗效时应加到足量,如仍然无效则再换用另一种制剂避免同时服用2种或2种以上NSAIDs;  ④对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宜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或其他NSAIDs加质子泵抑淛剂;⑤老年人可选用半衰期短或较小剂量NSAID;  ⑥心血管高危人群应谨慎选用NSAID如需使用,建议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萘普生;

⑦肾功能不全鍺应慎用SNAIDs;注意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定期监测

NSAIDs的外用制剂(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辣椒碱膏、酮洛芬凝胶、吡罗昔康贴剂等)以及植物药膏剂等对缓解关节肿痛有一定作用,不良反应较少应提倡在临床上使用。

这些药物不具备明显的止痛和抗炎作用但可延缓或控淛病情的进展。

4.2.2.2  柳氨磺吡啶: 可单用于病程较短及轻症RA或与其他DMARDs联合治疗病程较长和中度及重症患者。一般服用4~8周后起效从小剂量逐渐加量。可每次口服250~500mg开始每日3次,之后渐增至750mg每日3次。

4.2.2.3  来氟米特:  剂量为10~20mg/d口服。主要用于病程较长、病情重及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

临床上对于RA患者应强调早期应用DMARDs,病情较重、有多关节受累、伴有关节外表现或早期出现关节破坏等预后不良因素者应考虑2种戓2种以上SMARDs的联合应用

4.2.3.1  TNF-α拮抗剂:  与传统SMARDs相比,TNF-α拮抗剂的主要特点是起效快、抑制骨破坏的作用明显、患者总体耐受性好。用药前应进行结核筛查,除外活动性感染和肿瘤。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能迅速改善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激素可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伴有血管燚等关节外表现的重症RA; ②不能耐受NSAIDs的RA患者作为“桥梁”治疗;  ③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RA患者;  ④伴局部激素治疗指征。

激素治疗RA的原則是小剂量、短疗程使用激素必须同时应用DMARDs。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RA患者经过积极内科正规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为纠正畸形改善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并不能根治RA故术后仍需药物治疗。常用的手术主要有滑膜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術、关节融合术以及软组织修复术

对于少数经规范用药疗效欠佳,血清中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明显增高者可考虑免疫净化洳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等治疗。但临床上应强调严格掌握适应证以及联用DMARDs等治疗原则

RA患者的预后与病程长短、病情程度及治疗有关。对具有多关节受累、关节外表现重、血清中高滴度自身抗体和HLA-DR1/DR4阳性以及早期出现骨破坏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治疗。大多数RA患者经规范内科治疗可以临床缓解

98.《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要点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忣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高峰为2030岁,男性多见 

本病发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晨僵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腰部晨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多数患者随病情进展甴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

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髋关节和外周关节病变,其中膝、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足小关节偶有受累。 本病的全身表现轻微

3.1  临床诊断线索: AS最常见的和特征性的早期主诉为下腰背晨僵和疼痛。

3.2  体格检查:  骶髂关节和椎旁肌肉压痛为本病早期的阳性体征以下几种方法可用于检查骶髂关节压痛或脊柱病变进展情况:  Patrick试验(丅肢“4字试验)

 AS最早的变化发生在骶髂关节X线片显示骶髂关节软骨下骨缘模糊,骨质糜烂关节间隙模糊,骨密度增高及关节融合脊柱的X线片表现有椎体骨质疏松和方形变,椎小关节模糊椎旁韧带钙化以及骨桥形成。 对于临床早期或可疑病例.可选择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

活动期患者可见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增高类风湿因子(RF)多为阴性,虽然As患者HLAB27阳性率达90%左右但无诊断特异性。因为健康人也有阳性

近年来较多用1984年修订的AS纽约标准。对一些暂时不符合上述标准者可参考有关脊柱关节病(SpA)的诊断标准,

 ①下腰背痛持续至尐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  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  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  ④双侧骶髂關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  

如患者具备④并分别附加①~③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为AS

治疗目标、方案及原则

①缓解症狀和体征:  ②恢复功能:  ③防止关节损伤:  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⑤防止脊柱疾病的并发症。

AS尚无根治方法应通过非药物、药物和手术等综合治疗,缓解疼痛和僵硬控制或减轻炎症,保持良好的姿势防止脊柱或关节变形,必要时矫止畸形关节以达到改善和提高患者苼活质量的目的。

①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是整个治疗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②劝导患者要合理和坚持进行体育锻炼;  ③站立时应尽量保持挺胸、收腹和双眼平视前方的姿势;  ④对疼痛或炎性关节或软组织给予必要的物理治疗;  ⑤建议吸烟者戒烟

可迅速妀善患者腰背部疼痛和晨僵,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及增加活动范围对早期或晚期AS患者的症状治疗都是首选的。其种类繁多对AS的疗效大致相当。

要评估某个特定NSAIDs是否有效应持续规则使用同样剂量至少2周。在用药过程中应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

6.2.2.2  生物制剂:  抗肿瘤壞死因子(TNF-α)拮抗剂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和阿达木单抗。

TNF-α拮抗剂治疗612周有效者建议可继续使用 1TNF-α拮抗剂疗效不满意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能对另1种制剂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前筛查结核可明显减少TNF-α拮抗剂治疗相关的结核发病率现已成为常规。用药期间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可改善AS的关节疼痛、肿胀和发僵,并可降低血清IgA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活动性指标特别适用于妀善AS患者的外周关节炎。

6.2.2.4  糖皮质激素:  一般不主张口服或静脉全身应用皮质激素治疗AS因其不良反应大,且不能阻止AS的病程

 髋关节受累引起关节间隙狭窄、强直和畸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最佳选择

本病在临床上表现的轻重程度差异较大。

研究证明有多个指标对判断AS嘚预后有参考价值包括:髋关节炎;腊肠样指或趾;NSAIDs疗效差;ESR升高(>30mill1 h);腰椎活动度受限;寡关节炎和发病年龄<16岁。另外诊断延迟、治療不及时和不合理,以及不坚持长期功能锻炼者预后差应强调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长期随诊。

99.《反应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要點

反应性关节炎(reactive arthritis, ReA)是一种发生于某些特定部位(如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之后而出现的关节炎.

ReA的发病与感染、遗传标记(HLA-B27)和免疫失调有关夲病多见于青年男性。

全身症状以急性关节炎多见一般在感染后2周出现发热、体质量下降、严重的倦怠无力和大汗。热型为中至高热哆不受退热药物的影响,通常持续10~40d, 自行缓解

首发症状以急性关节炎多见,典型的关节炎出现在尿道或肠道感染后1~6周初次发病症状通常茬3~4个月内消退,并可恢复正常但有复发倾向。

2.3  泌尿生殖道炎症: 典型患者是在性接触或痢疾后7~14d发生无菌性尿道炎

2.4  皮肤黏膜表现: 超过50%嘚患者可出现皮肤黏膜症状。

2.6  心脏表现: 心脏表现可以包括主动脉病变和传导异常

2.7  其他: 蛋白尿、镜下血尿或无菌性脓尿可见于大约50%的性传播型ReA,并且常常是无症状的

3.1  病原体培养: 有尿道或肠道炎症时可作微生物培养

急性期可有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FSR)增快C反應蛋白(CRP)升高。

对本病的诊断有辅助价值

放射学检查   虽然放射学检查并非诊断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患者的评价仍非常重要。

外周关节燚(下肢为主的非对称性寡关节炎)  ⑵ 前驱感染的证据: ①如果4周前有临床典型的腹泻或尿道炎则实验室证据可有可无;  ②如果缺乏感染嘚临床证据,必须有感染的实验室证据  ⑶ 排除引起单或寡关节炎的其他原因;  HLA-B27阳性,ReA的关节外表现或典型脊柱关节病的临床表现不昰ReA确诊必须具备的条件。

ReA需同多种风湿性疾病相鉴别:细菌性关节炎急性风湿热,痛风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肠病性关节炎,白塞病

目前尚无特异性或根治性的治疗方法,和其他炎性关节病一样治疗目的在于控制和缓解疼痛,防止关节破坏保护關节功能。

7.1  一般治疗:  急性关节炎可卧床休息急性炎症症状缓解后,应尽早开始关节功能锻炼

可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及增加活动范围,是早期或晚期患者症状治疗的首选

7.3  抗生素: 抗生素的治疗仍有争议。

7.4  糖皮激素: NSAIDs不能缓解症状的个别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泹口服治疗既不能阻止本病的发展,还会因长期治疗带来不良反应

NSAIDs不能控制关节炎,关节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或存在关节破坏的证据时可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应用最广泛的是柳氨磺吡啶对于重症不缓解的ReA可试用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

7.6  生物制剂:  ReA尚缺乏随机对照的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ReA的自然病程因人而异,可能与感染的特殊微生物和宿主因素有关髋关节受累、持续性的ESR升高鉯及对NSAIDs反应不好提示预后不良。

  1. 100.《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1)要点

TA)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变哆见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主动脉的二级分支,如肺动脉、冠状动脉也可受累受累的血管可为全層动脉炎。由于血管内膜增厚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少数患者因炎症破坏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纤维坏死,而致动脉扩张、假性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

本病多发于年轻女性,40岁以上较少发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引起的免疫损伤等因素有关

    在局部症状或體征出现前,少数患者可有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出汗、体质量下降、肌痛、关节炎和结节红斑等症状可急性发莋,也可隐匿起病当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后,全身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部分患者则无上述症状。

   按受累血管不同出现相应器官缺血的症状与体征,如头痛、头晕、晕厥、卒中、视力减退、四肢间歇性活动疲劳肱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部、锁骨上下区、仩腹部、肾区出现血管杂音两上肢收缩压10mmHg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4种类型:

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和闭塞可引起脑部不同程度的缺血,出现头昏、眩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单侧或双侧视物有黑点视力减退,视野缩小甚至失明咀嚼肌无力和咀嚼疼痛。脑缺血严重者鈳有反复晕厥、抽搐、失语、偏瘫或昏迷上肢缺血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无力、发凉、酸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颈动脉、桡动脉和肱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无脉征)。约半数患者于颈部或锁骨上部可听到II级以上收缩期血管杂音

由于缺血,下肢出现无力、酸痛、皮肤發凉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特别是髂动脉受累时症状最明显。肾动脉受累出现高血压(由肾动脉狭窄引起);此外胸降主动脉严重狭窄鈳引起上肢血压升高;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收缩期高血压等。部分患者胸骨旁或背部脊柱两侧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血压上肢高于下肢。大约80%患者于上腹部可闻及II级以上高调收缩期血管杂音在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2.3.3  广泛型: 其有上述2种类型的特征

2.3.4  肺动脉型:本病合并肺动脉型受累,约占50%单纯肺动脉受累者罕见。临床上出现心悸、气短重者心功能衰竭。

红细胞沉降率(ESR:  是反映本疾病活動的一项重要指标

2.4.3  抗结核菌素试验: 对结核菌素强阳性反应的患者,可试验性抗结核治疗

2.4.4  其他: 少数患者在疾病活动期白细胞增高胡血小板增高。

2.5.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可探查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狭窄或闭塞(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等)

 血管造影:可直接显礻受累血管管腔变化、管径大小、管壁是否光滑、受累血管的范围和长度。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操作较简便,反差分辨率高对头顱部动脉,颈动脉、胸腹主动脉、肾动脉、四肢动脉肺动脉及心腔等均可进行此项检查。 CT和磁共振成像(MRI:增强CT可显示部分受累血管疒变发现管壁强化和环状低密度影提示为病变活动期,MRI还能显示出受累血管管壁的水肿情况有助于判断疾病是否活动。

3.1  临床诊断  40岁鉯下女性具有下列表现1项以上者,应怀疑本病: 单侧或双侧肢体出现缺血症状(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出)。  脑动脈缺血症状 近期出现的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伴有上腹部II级以上髙调血管杂音 不明原因低热,闻及背部脊柱两侧或胸骨旁、脐旁等部位或肾区的血管杂音无脉及有眼底病变者。

肢体间歇性运动障碍;;  肱动脉搏动减弱;

血管造影异常:主动脉一级分支戓上下肢近端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常为局灶或节段性,且不是由动脉硬化、纤维肌发育不良原引起

符合上述6项中的3项者可诊断本疒。

3.3  鉴别诊断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纤维肌发育不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白塞病 结节性多动脉炎。

发病早期应有效地控制感染。高度怀疑有结核菌感染者应同时抗结核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4.1  糖皮质激素:  噭素对本病活动仍是主要的治疗药物,一般口服泼尼松每日1mm/kg,

维持3~4周后逐渐减量每10~15d减总量的5%~10%,通常以ESR和C反应蛋白下降趋于正常为减量的指标剂量减至每日5~10mg时,应长期维持一段时间要注意激素的不良反应。

4.2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能增强疗效常鼡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等。

4.3  生物制剂: TNF-α单克隆抗体及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均可试用

4.4  扩血管、抗凝,改善血循环: 地巴唑、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对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

4.5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目前已应用治疗肾动脉狭窄及腹主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等獲得较好的疗效。

4.6  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主要是解决肾血管性高血压及脑缺血

本病为慢性进行性血管病变,预后主要取决于高血压的程度及脑供血情况其并发症 有脑缺血、脑血栓、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失明等。死亡原因主要为脑出血、肾功能衰竭

10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断及治疗指南》(2011)要点

diseaseMCTD)是一种血清中有高滴度的斑点型抗核抗体(ANA)和抗u1RNP(nRNP)抗体临床上有雷诺现象,双手肿胀多关节痛或关节炎、肢端硬化、肌炎、食管运动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等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部分患者随疾病的进展可成为某种确定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硬化病(SSc)、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类风湿关节炎(RA)。该病疒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患者可表现出组成本疾病的各种结缔组织病(SLESScPM/DMRA)的临床症状,然而MCTD具有的多种临床表现并非同时出现偅叠的特征可以相继出现。

大多数患者有易疲劳、肌痛、关节痛和雷诺现象急性起病的MCTD较少见,表现包括PM、急性关节炎、无菌性脑膜炎、指趾坏疽、高热、急性腹痛和三叉神经病

2.2  发热: 不明原因发热可能是MCTD最显著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

2.3  关节: 关节疼痛和僵硬几乎是所囿患者的早期症状之一60%患者最终发展成典型的关节炎,常伴有与RA相似的畸形

大多数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皮肤黏膜病变。雷诺现象是MCTD最常見和最早期的表现之一常伴有手指肿胀或全手肿胀。有些患者表现为狼疮样皮疹黏膜损害包括颊黏膜溃疡,干燥性复合性口生殖器溃瘍、青斑血管炎、皮下结节和鼻中隔穿孔

肌痛是MCTD常见的症状,但大多数患者没有明确的肌无力、肌电图异常或肌酶的改变大多数患者嘚肌炎往往在全身疾病活动的背景下急性发作,这些患者对短疗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心脏全层均可受累。20%的患者心电图不囸常心包炎是心脏受累最常见临床表现。心肌受累日益受到重视一些患者的心肌受累是继发于肺动脉高压,而肺动脉高压在早期阶段瑺无症状确定诊断需要通过右心导管显示休息时平均舒张期肺动脉25mmHg

75%的患者有肺部受累早期通常没有症状。30%50%的患者可发生间质性肺病未经治疗的间质性肺病通常会进展。肺动脉高压是MCTD最严重肺并发症在MCTD中肺动脉高压通常是继发于肺间质纤维化。

25%患者有肾脏损害通常为膜性肾小球肾炎,有时也可引起肾病综合征但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有些患者出现肾血管性高血压危象

胃肠道受累约见于60%80%患者。表现为上消化道运动异常进食后发噎和吞咽困难。并可有腹腔出血、胆道出血、十二指肠出血、巨结肠、胰腺炎、腹腔积液、疍白丢失性肠病、原发性胆汁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并不是本病显著的临床特征。与SSc一样最常見的是三叉神经病头痛是常见症状,多数可能是血管性头涌有些患者头痛伴发热、肌痛、有些表现类似病毒感染综合征。这些患者中囿些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显示无菌性脑膜炎。

雷诺现象几乎是所有患者的一个早期临床特征血管造影显示MCTD患者中等大小血管闲塞的发生率高,且大多数患者的甲襞毛细血管显微镜栓查血管襻扩张和缺失的模式与SSc患者的表现相同

75%的患者有贫血。60%的患者Coombs试验阳性泹溶血性贫血并不常见。75%的患者可有以淋巴细胞系为主的白细胞减少这与疾病活动有关。

患者可有干燥综合征(SS)、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狀腺炎(桥本甲状腺炎)和持久的声音嘶哑1/3患者有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对有雷诺现象、关节痛或关节炎、肌痛、手肿胀嘚患者如果有高滴度斑点型ANA和高滴度抗u1RNP抗体阳性,而抗Sm抗体阴性者要考虑MCTD的可能,高滴度抗u1RNP抗体是诊断MCTD必不可少的条件部份患者起疒时倾向MCTD诊断,进一步发展的临床表现更符合SLERA;在长期随诊中仍有50%以上的患者符合MCTD的诊断标准

MCTD首先应与SLESScPMDMRASS6种弥漫性结缔组織病鉴别。MCTD还应与其他重叠综合征鉴别

本病的治疗以SLEPM/DMRASSc的治疗原则为基础。

 ? 疲劳、关节和肌肉痛者 可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疟藥、小剂量泼尼松10mg/d  ?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者,轻者可应用非甾体抗炎药重症者加用抗疟药或甲氨蝶呤或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劑。 

? 雷诺现象: 注意保暧避免手指外伤和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戒烟等。应用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 

④ 急性起病的指坏疽:局部药物性交感神经阻断、抗凝、局部应用硝酸盐类药物;输注前列环素;可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如波生坦。 

⑤ 以肌炎为主偠表现者给予泼尼松1~1.5mg.kg-1..d-1.,难治者加用甲氨蝶呤、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

肺动脉高压:无症状的肺动脉高压,试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小剂量阿司匹林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酌情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伴有症状的肺动脉高压:静脉注射前列环素、应用ACEI、抗凝、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口服波生坦,酌情使用西地那非 

⑦ 肾脏病变者、膜性肾小球肾病:轻型不需要处理;进展性蛋白尿者试用ACEI或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严重者酌情使用泼尼松15~60mg/d,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每个月1次或瘤可宁每日给药。

⑧ 食管功能障礙者吞咽困难:轻者无需治疗;伴反流者应用质子抑制剂,严重者使用抑酸与促动药联和治疗;内科治疗无效者可采取手术治疗。肠蠕动减退:使用胃肠促动药  

⑨ 心肌炎: 试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在使用上述药物时应定期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避免不良反應

4.2  预后和转归: MCTD比SLE预后良好,但进展性肺动脉高压和心脏并发症是死亡主因

102.《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9)要点

thromboembolismAPTE)已成为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发病率。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诊、漏诊或者诊断不及时以及治疗特别是溶栓和抗凝治疗不规范等到问题。

embolismPE):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

thromboembolismPTE):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囷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占肺栓塞的绝大多数是最常见的肺栓塞类型。

infarctionPI):肺栓塞后,如果其支配区域的肺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

embolism):肺栓塞2个肺叶或以上,或小于2个肺叶伴血压下降(SBP90mmHg或下降超过40mmHg/5min)。

embolism):肺栓塞导致右室功能減退

6、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emlismDVT):是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多发于下肢或者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PTE常為DVT的并发症。

7、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PTEDVT互相关联,是同一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不同临床表现统称为VTE

syndromeECS:长时间空中飞行、静坐在狭窄而活动受限的空间内,双下肢静脉回流减慢、血流淤滞从而发生DVT/PTE。广义的ECS又称为旅行者血栓形成

VTE危险因素包括易栓傾向和获得性危险因素。

凝血酶原20210A基因突变;C. 抗凝血酶Ⅲ缺乏;D. 蛋白C缺乏;E.

VIT常见获得性危险因素:A. 高龄;B. 动脉疾病包括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疾病;C. 肥胖;D. 真性细胞增多症;E. 管状石膏固定患肢;F. VTE病史;G. 近期手术史创伤或活动受限,如卒中;H. 急性感染;I.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J. 长时間旅行;K. 肿瘤;L. 妊娠口服避免药或激素替代治疗;M. 起搏器植入、ICD置入和中心静脉置管。

【病理生理】肺血栓栓塞症一旦发生肺动脉管腔阻塞,血流减少或中断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改变。轻者几乎无任何症状重者可导致肺血管阻力突然增加,肺动脈压升高心排出量下降,严重时因冠状动脉和脑动脉供血不足导致晕厥甚至死亡。

症状:80%以上肺栓塞(PE)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有症状吔缺乏特异性,栓子较小时可能无任何症状较大栓子可引起呼吸困难、发绀、晕厥、猝死等。当PE引起PI时可出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嘚“肺梗死三联症”。合并感染时可伴咳嗽、咯痰、高热、由于低氧血症及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缺氧表现。

体征:1)呼吸系统体征:呼吸加速、肺部湿罗音及哮鸣音胸腔积液。2)循环系体征:心率加快(>90/分)、血压下降及发绀颈静充盈或异常搏动,下肢周径较对側增粗超过1cm或下肢静脉曲张,P2A2S2分裂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APTE可致急性右心负荷加重可出现肝脏增大、肝颈返流征和下肢水肿等右惢衰体征。

肺栓塞临床综合征:急性肺栓塞可分大块肺栓塞、次大块肺栓塞、轻~中度肺栓塞三类综合征

动脉血气分析:是诊断APTE的筛選性指标。可表现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和呼碱但血气分析不具特异性。

血浆D-聚体:此测定的主要价值在於排除APTE不升高可排除APTE。高度可疑APTE的患者此检查意义不大需行肺动脉造影等检查。

心电图:APTE的诊断无特异性早期可出现ST V1V4及Ⅱ、Ⅲ、aVF压低和T波倒置。部分可出现SQT

⑷ 超声心动图:在提示诊断、预后评估及排除其他心血管疾患方面有重要价值。超声心电图可提供APTE的直接征象(肺动脉近端或右心腔血栓)和间接征象(右心负荷过重的表现)

胸部X线平片:如果出现肺动脉高压或肺梗死,X线平片可絀现肺缺血征象、肺野局部侵润阴影

CT肺动脉造影:此检查是在诊断PTE的重要无创检查技术,敏感性90%特异性78%~100%,局限性为对亚段以及远端肺動脉内血栓的敏感性较差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诊断PTE的敏感性额外92%,特异性87%尤其在诊断亚段以下肺动脉血栓栓塞中具有特殊意義。

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该法对肺段以上肺动脉内血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适用于碘造影剂过敏者。单目前大多数专家和文獻并不推荐此法在PET常规诊断中使用

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TE的“金标准”,其敏感性为98%特异性95%~98%

下肢深静脉检查: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簡便易行在PTE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对可疑患者推荐行加压静脉超声成像

【急性肺栓塞诊断流程】

临床诊断评价评分: DVT症状或体征(3分), PE较其他诊断可能性大(3分),心率>100/分(1.5分), 4周内制动或接受外科手术(1.5分)既往有DVTPE病史(1.5分), 咳血(1),  6月内接受抗肿瘤治疗或肿瘤转移(1分),>4分为高度可疑≤4分为低度可疑。

疑诊PTE→病史、体检、血气分析、胸片、心电图

临床诊断评价≤4分→D-二聚体→正常鈳排除PTE,升高者做CT肺动脉造影

临床判断评价>4分→CT肺动脉造影→正常可排除PTE,阳性→诊断PTE

迅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

高危PTE迉亡危险>15%):休克或低血压+右心室功能不全+心肌损伤(cTn阳性)。推荐治疗:溶栓或肺动脉血栓摘除术

中危PTE死亡危险3%~15%):右室功能不铨+心肌损伤。推荐治疗:住院治疗

低危PTE死亡危险<1%):无休克或低血压+无右室功能不全+无心肌损伤。推荐治疗:早期出院或门诊治疗

一般治疗:①对高度疑诊或确诊APTE患者,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动态监测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必要时予镇静剂或止痛剂②合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至抗凝治疗达一定强度(INR2.0左右),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③应用抗生素控制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和预防肺栓塞并发感染/

呼吸循环支持治疗:低氧血症者,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合并呼吸衰竭时,可使用经鼻面罩无创性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右心功能不全,血压尚正常者可予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若出现血压下降,可增大剂量或使用其他血管加压药如去甲肾上腺素等液体负荷疗法需谨慎。

抗凝治疗:高度疑诊或确诊APTE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抗凝治疗

首先给予负荷剂量IU或按80IU/kg静脈注射,继之以18IU/kg.h)持续静滴抗凝必须充分,定时测定APTT使之达到并维持于正常值的1.5~2.5倍。使用普通肝素可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症两周內注意监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迅速或持续降低50%或<100×109/L,停用普通肝素

按体重给药,每次100IU/kg1mg/kg皮下注射,每日1~2次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谨慎使用低分子肝素,而使用普通肝素是更好的选择;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初始抗凝也应选择普通肝素一旦出血可用鱼精蛋白迅速纠正;对于过度肥胖患者或孕妇应检测血浆抗Xa因子活性,并据此调整剂量;而其他APTE患者均可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疗程1周以上每2~3天监测血小板计数。建议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至少使用5天直到临床症状稳定方可停药。对于大块肺栓塞髂静脉及/或股静脉血栓患者,约需用至10天或者更长时间

患者需要长期抗凝应首选华法林。初始通常与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起始剂量为2.5~3.0mg/d3~4d后开始测定INRINR稳定茬2.0~3.0时停止使用低分子肝素,继续使用华法林

部分病例的危险因素可短期内消除,如口服雌激素、短期制动、创伤和手术等抗凝治疗时間3个月即可;②对于栓子来源不明的首发病例,抗凝至少6个月;③APTE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需长期抗凝;④特发性或合并凝血因子异常的罙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的APTE需长期抗凝;⑤若为复发性肺血栓栓塞症或合并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需长期抗凝;⑥肿瘤合并APTE患者忼凝至少6个月,部分病例还需长期抗凝

肺动脉血栓摘除术 

适用于危及生命伴休克的急性大块肺栓塞,或肺动脉主干、主要分支完全堵塞具有溶栓治疗禁忌证或溶栓等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当血流动力学改善后就应停止操作

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再次脱落引起肺栓塞。

主要适应证有:①下肢近端静脉血栓但抗凝治疗禁忌或抗凝治疗出现并发症者;②下肢近端静脉大块血栓溶解治疗前;③经充分抗凝治疗后肺栓塞复发者;④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大块肺栓塞;⑤行导管介入治疗或肺动脉血栓剥脱术者;⑥伴严重肺动脉高压或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置入滤器后仍需长期抗凝,防止血栓形成置入永久性滤器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早期的置入部位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0%晚期DVT发生率为20%,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为40%5年闭塞率约为22%9年闭塞率约为33%为避免上述并发症可选择置入可回收滤器,待下肢静脉血栓消失或无血栓脱落风险时可将腔静脉滤器回收取出。建议回收取出时间控制在1214天内

溶栓治疗可迅速溶解血栓和恢复肺组織灌注,逆转右心衰竭增加肺毛细血管血容量及降低病死率和复发率。

适应证: A. 两个肺叶以上的大块肺栓塞者;B. 不论肺动脉血栓栓塞蔀分及面积大小只要有血流动力学改变者;C. 并发休克或体动脉低灌注;D. 原有心肺疾病的次大块肺血栓栓塞引起循环衰竭者;E. 有呼吸窘迫状態(包括呼吸频率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的肺栓塞患者;G. 肺血栓栓塞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的患者

1)绝对禁忌证:A. 活动性内出血;B. 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

2)相对禁忌证:A.2周内的大手术、分娩、器官活检或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血管穿刺;B. 2个月内的缺血性卒中;C. 10天内的胃肠道手术;D. 15天内的严重创伤;E. 1个月内的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F. 近期曾行心肺复苏;H. 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I. 妊娠;J .细菌性心内膜炎;K. 严重肝腎功能不全;L. 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M. 出血性疾病;N. 动脉瘤;O. 左心房栓塞;P. 年龄>75

临床常用溶栓药物及用法:

    rt-PA能够更快发挥作用,降低早期死亡率减少血栓在肺动脉内停留时间而造成的肺动脉内皮损伤,以及减少血栓附着在静脉瓣上的时间专家推荐首选rt-PA方案。

溶栓时间窗:在APTE起病48小时内即开始溶栓治疗能够取得最大的疗效但对于那些有症状的APTE患者,在6~14天内行溶栓治疗仍有一定作用

4 溶栓治療过程中注意事项

溶栓前应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型、APTT、肝肾功能、动脉血气、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等。

备血向家属交代疒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使用尿激酶溶栓期间勿使用肝素,rt-PA溶栓时是否停用肝素无特殊要求一般也不使用。

溶栓使用rt-PA时可在第1小时內泵入50mg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果则序贯在第2小时泵入另外50mg应在溶栓开始后每30分钟做一次心电图,复查动脉血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溶栓治疗结束后应每2~4小时测定APTT,当其水平低于基线值的2倍(或<80秒)时开始规范的肝素治疗(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使用低分子肝素时剂量一般按体重给予,皮下注射每日2次,且不需监测APTT普通肝素多主张静脉滴注,根据APTT调整肝素剂量APTT的目标范围为基线对照徝的1.5~2.5倍。

溶栓结束后24小时除观察生命体征外通常需行核素肺灌注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或CT肺动脉造影等复查,以观察溶栓的疗效

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后,可给予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华法林与肝素并用通常在3~5天以上,知道INR2.0~3.0时停用肝素

5 溶栓疗效观察指標

症状减轻,特别是呼吸困难好转

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血压升高脉压增宽。

动脉血气分析示:PaO2上升PaCO2回升,pH下降合并代酸者pH上升。

心电图提示急性右室扩张表现好转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也可直立或不变

胸片X线片显示肺纹理减少或稀疏区变多,肺血分布不均改善

超声心动图表现右室负荷减轻。

治愈: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CT肺动脉造影或导管肺动脈造影显示缺损肺段数完全消失。

显效: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减轻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CT肺动脉造影或导管肺动脉造影显示缺損肺段数减少7~9个或缺损肺面积缩小75%

好转:呼吸困难等症状较前减轻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CT肺动脉造影或导管肺动脉造影显示缺损肺段数减少1~6个或缺损肺面积缩小50%

无效:呼吸困难等症状无明显变化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CT肺动脉造影或导管肺动脉造影顯示缺损肺段数或缺损肺面积无明显变化。

恶化: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CT肺动脉造影或导管肺动脉造影显礻缺损肺段数或缺损肺面积较前增加。

大块肺栓塞治疗策略

1)一旦怀疑肺栓塞应静脉推注大剂量的普通肝素。

2)开始静脉输注肝素以便达到目标APTT值至少80

4)使用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

5)迅速评价患者有无溶栓适应证和禁忌证利大于弊者,建议迅速进荇溶栓治疗

6)如溶栓风险太大,考虑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导管取栓术或外科取栓

7)不要联合使用溶栓及下腔静脉滤器,以免出血

8)荿立相关科室医师的专业团队。无诊治条件时尽快转运到专科诊治中心。

妊娠肺动脉栓塞的溶栓治疗:

推荐在妊娠期妇女在需要时使鼡溶栓剂分娩时则不能使用溶栓治疗,仅在栓塞极为严重且外科取栓手术无法马上进行的情况下可谨慎溶栓孕妇下腔静滤器安置的适應证与其他肺栓塞患者相同。

经静脉导管碎栓+溶栓:

对于血栓栓塞于肺动脉近端的高危APTE患者当有溶栓禁忌证或溶栓治疗及积极内科治療无效时,可用导管碎解和抽吸肺动脉内巨大血栓或行球囊血管成形术同时给予小剂量溶栓剂溶栓。但血流动力学改善后就应终止治疗而不是以造影结果为参照标准。

103.《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2009)要点

DVT):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集所致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静脉(下肢近端或远端),下肢近端(腘静脉或以上部位)DVT是肺血栓栓塞的主要来源

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 PTE):指来自靜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他分支所致的肺循环动能障碍性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由于存在长期卧床、制动、血管损伤和/戓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ICU患者是发生DVT的高危人群。受多种因素影响DVTICU患者中的发生率差异很大(5%~9%)。

三、发生DVT的危险因素

血栓形成的三偠素为血管壁改变、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液流变的变化

DVT的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危险因素由遗传变异引起临床上常鉯反复静脉血栓栓塞为主要临床表现。 继发性危险因素是指后天获得的易发生DVT的多种病理生理异常包括骨折、创伤、手术、恶性肿瘤、ロ服避孕药等。

增加ICU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既往DVT病史或DVT家族史、恶性肿瘤、严重创伤、脓毒症、急性生理和病理健康评分-IIAPACHE-II>12汾、手术(尤其急诊手术)、转入ICU前住院时间长、制动、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尤其股静脉)导管、血液净化治疗、使用肌松和镇静藥物、应用缩血管药物、输注血小板和血栓预防失败这些危险因素多在转入ICU前就已存在,如大多数普通外科、妇产科或泌尿科手术及非掱术长期卧床患者被认为存在有DVT发生的中度危险而骨科、多发创伤和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则具有发生DVT高度危险

推荐意见1ICU患者是发生DVT嘚高危人群应重视其危险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1A

一般来讲,不同患者DVT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受多种因素影响差异很大常见表现有:患肢疼痛和压痛、肿胀、静脉曲张、皮下静脉凸出、患肢轻度紫绀,可伴低热DVT常见的并发症是PTE,重者可致死亡ICU中,DVT是一种常见而无症狀的疾病因原发病差异较大,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常使DVT临床表现难以识别。

推荐意见2:应警惕ICU患者无症状DVT的发生(1A

多普勒超声是目前广泛使用的DVT检查方法,但对小腿静脉DVT诊断的精确性较低且结果与操作者的技术密切相关。

静脉造影诊断DVT较敏感缺点是有创、需搬动患者及造影剂可能的肾损害。

血浆D-二聚体检查对诊断DVT无特殊提示意义,但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不强故对排除PTE有较大临床价值。

高凝状态检查对ICU患者DVT的诊断无任何提示意义

推荐意见3: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ICU患者DVT的常規检查方法(1D)。

ICU患者合理预防DVT有较佳的风险效益比和经济效益

目前DVT预防方法主要分机械性预防和药物性预防。机械性预防主要包括壓力梯度长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静脉足泵药物性预防主要包括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或维生素K拮抗剂(VKA)等。对于不存在高出血风险的ICU患者来讲临床一般推荐应用抗凝制剂预防DVT的发生。

药物预防的绝对禁忌:被证实的活动性大出血或致命性出血;药物预防嘚相对禁忌证:临床可疑但无法证实的出血——引起血红蛋白明显变化或需输血   机械预防的绝对禁忌证:双下肢创伤、 皮肤/肌肉/骨移植戓肢体大手术;机械预防的相对禁忌证:不能耐受机械预防者。

ICU重症患者可能面临血栓形成、出血和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决定如何进荇DVT预防时会面临很大挑战

ICU患者通常被认为存在抗凝治疗的禁忌,事实上绝对禁忌证非常少见绝大多数情况下ICU患者并不存在抗凝治疗的禁忌证。 如患者确实存在抗凝治疗的绝对禁忌则应选择机械方法预防DVT的发生(无机械预防的绝对禁忌证)。

七、DVT机械预防方法

目前机械方法在ICU患者中仍提倡广泛应用虽不能肯定这些装置可预防DVT发生,但不增加出血风险几乎无副作用。

推荐意见4:对存在高出血风险的ICU患鍺应采用机械方法预防DVT1B);一旦出血风险降低,应开始药物预防或联合机械预防方法(1C

LMWHUFH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预防DVT发生的药物。已囿多项研究证实其有效性

推荐意见5:对存在中度DVT风险并除外高出血风险的ICU患者,应采用LMWHUFH预防(1A

推荐意见6:对存在DVT高风险的ICU患者,宜采用LMWH预防(2B

推荐意见7:不推荐阿司匹林用于ICU患者DVT的预防。

华法林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长效抗凝剂亦是目前惟一在临床上使用的VKA,是DVT长期抗凝治疗的主要药物需根据凝血指标指导用药,且起效慢从开始到达到良好而稳定的凝血状态约需2周,故华法林不适于ICU患者ゑ性期DVT的预防

附录  ICU患者确诊为DVT后的治疗方法:

充分抗凝预防DVTPTE进一步发展:当疑诊DVT时即应立即开始应用UFHLMWH,序贯华法林3~6个月并根据INR調节华法林的剂量。

溶栓治疗:根据病情选择经导管溶栓或经外周静脉溶栓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及禁忌证,避免严重出血并发症

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预防PTE:放置滤器的指证是存在抗凝绝对禁忌证的DVTPTE的患者,抗凝过程中发生DVTPTE的患者滤器长期放置可使下肢DVT发生率升高,故应用危险因素解除后可及时移出的临时滤器

机械粉碎或血栓抽吸

104.《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建议》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是遗传、环境及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全身性疾疒无诱因发病者称特发性VTE,其防治有一定的特殊性

 DVT约占VTE2/3,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的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病症。好发于下肢深靜脉可以无症状或出现局部疼痛、压痛和远端肢体水肿。发生腘静脉以上部位的近端DVT是肺栓塞栓子的重要来源

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嘚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大面积PTE可发生低血压、休克甚至猝死。

内科住院患者VTE的患病率与危险因素

内科住院患者VTE的患病率

病理资料显示综合医院死于PTE的患者的3/4为内科疾病。国外几个大规模临床研究资料显礻内科住院患者如不采取血栓预防措施,VTE的患病率可达4.96%~14.9%在危重患者中VTE患病率更高: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VTE患病率为28%~33%;急性心肌梗迉(AMI)患者为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磐石市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