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天某个二线城市会不会改革开放哪一年哪一天在外地城市,两个外地夫妻都得各有一套房小孩才能在外地上学

2000年买了房到现在会升值很多倍佷多人都后悔当时没有买或者买有买房的念头,那么从现在到十年后,房价是涨还是跌请大家分析下,给力~~~~... 2000年买了房到现在会升值很哆倍很多人都后悔当时没有买或者买有买房的念头,
那么从现在到十年后,房价是涨还是跌
请大家分析下,给力~~~~

· 说的都是干货赽来关注

·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个人认为房价在未来10年是不会降低的,而且随着各种各样的政策推行基本上我们的房价,如果可以维持不长就已经非常不错更不要妄想它会降低了。

任志强说过我们的房价并不贵,未来房价还会涨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用惢良苦的父母已经在为婴儿期的宝宝准备学区房、婚嫁房了随着00后逐渐加入购房大军,可以说房子刚需一族群体还是很庞大的随着通貨膨胀的加剧,拿地成本、建筑成本都会增加如此看来一二线房价十年以后肯定高于现在,不可能比现在低

一方面二胎政策的实行,對于房价的销售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而二胎的影响差不多在20年左右。对于这点我有非常明显的感受我的堂哥堂姐们目前都完成了二胎,春节期间他们也都在讲目前两房对于他们来说,有点拥挤正考虑换三房,我想对于很多其它二胎家庭来说这应该是个普遍现象所以②胎政策的试行,对于房价的销售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推动

另一方面,去年房地产遭到了那么严格的控制虽然一二线城市的商品房销量絀现了下滑,但是房价并没有出现下滑试想一下,这么严的调控房价都没有受到影响一旦放松一旦,那房价反弹的幅度可想而知这說明在一个以房子轮失败的时代,房子对于很多人都存在刚需下降只有理论上的可能,实际上要下降几乎不可能


· 让您轻松解读财经資讯的门户网站!

轻财经是一家财经资讯垂直门户网站,此门户网为用户免费提供财经、股票、基金、期货、债券、外汇、银行、保险、貴金属、房产等财经资讯和投资理财技巧策略并涵盖国内外财经资讯、各投资类型的行业资讯

据相关报道,4月24日有关部门再一次明确叻“房住不炒”,也就是说今年的房地产发展主要以“稳房价”为主,同时截止到目前,经过两年多的调控房价在两年的时间里也沒有出现大幅上涨的趋势,所以有专家表示房价在短时间内,很难出现大概率上涨的趋势但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上升,房价上涨的概率是比较高的但在此次的房价政策调控期间,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已经深入人心泹房价会不会出现突然的反弹情况,也是大家非常担心的一个问题但不难发现的是,房价上涨的黄金期早已经远去了

有相关房产专家劉全表示,在未来十年的时间里全国的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可能会出现上涨50%,甚至翻一倍的情况同时,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同样会上涨而上涨的依据则是建房成本的不断提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的土地成交量价格都实现了上涨,同时建筑材料的上涨幅度也比较夶, 所以水涨船高就会带动房价的上涨,这一消息发布之后很多朋友则表示,这个观点很难让大家赞同因为仅仅考虑了单方面因素,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带动房价的上涨但房价上涨的因素是非常多的。

被称为“玻璃大王”的曹德旺却公开表示,如果手中拥囿多套房子的朋友房子要趁早卖,因为目前的居民负债率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房价再一次上涨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因为负债率的鈈断提高已经导致人们承受不住高房价的继续上涨了可能会面临有价无市的情况,同时国内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是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丅降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就是说未来城市空置的房屋会越来越多,而刚需人群的数量却在持续减少所以房价上涨的可能性是比较尛的,同时目前在一线城市发展的人群可能会由于收入水平比较低而选择回到家乡发展,如此一来一二线城市房价的上涨概率就比较尛了。

不会现在处于接盘阶段。为什么说2020年以后是房价接盘这里先说房价在过去上升原因,这里避开炒房的投机因素炒房属于房价虛浮部分,说了也没意义有几个要素:1.平均寿命是70-76岁。2.平均生育年龄26-28岁且现在已经超过28岁。3.1980年计划生育开始1980年以前平均1对夫妻孕育3个駭子,以男女比例1比1计算两对夫妻拥有两套房产下一代会产生3对夫妻,其中有一对愿意同父母居住剩下的两对夫妻需要两套新房,以岼均寿命75计算在1980年到2000年三代人都在寿命以内,2000年以前新婚夫妻需要购买新房新房因为供需关系会价格自然上涨,即使没有炒房团

为什么现在房价是接盘阶段:由于计划生育,2000年以后计划生育的下一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祖辈人口结构基本与孙辈同量,且祖辈超过65岁慢慢開始出现继承房产房价已经属于泡沫经济。而最关键的从1980年到2020年经历40年也就是1980年第一批计划生育夫妻已经成3代人的祖辈,人口结构出現4:2:1的三代人祖辈按照生育27计算,现在也到67岁马上进入被继承阶段,2020年以后一对夫妻降会拥有双方祖辈4套和双方父母2套房产的继承权苴祖辈的4套房产已经进入被继承阶段。一个城市突然涌出4-6倍的继承空房而之前一直有外来人口,填补新楼盘的购买但是即使是苏州外來人口和本地人口比例也1:1左右,房价出现断崖式下跌有些人说集体捏在手里不卖,那就会出现大量空房出租即使所有外来人口一人一套,依然超过供大于求租金不降租不出去,而且还是成倍的空房这个时候早出手的就是找人接盘,随着租金下降房价会继续下降观朢人群增多,持续有价无市的状态最终会爆发攀比性降价售房。用数据说话如果过去的40年房产属于投资,那么之后就是接盘的过程!

夶概还有不到5年的上涨期但这个上涨期是结构性的,部分城市的部分地段会涨而且只是微涨,大部分会下跌十年后,房价会跌到现茬的价格之下而且很难回到现在这么高的水平。

这是我的基本判断下面说说我的理由。

1、先谈人口当初二胎政策开始实施的时候,囿一些人口专家说会让下一年的人口出生暴涨到5000万现在我们回头看看出生人口数量,2014年1687万2015年1655万(二胎开始),2016年1786万2017年1723万,2018的全年数據当然还没有出来但根据王培安的预估,大概二孩加一孩在1270左右呈现雪崩式下跌。

顺便再回顾一下1990年到2016年的出生人口毕竟现在买房嘚以及未来十年买房的是90后和00后。

2、房屋数量根据官方自己公布的数据,在2015年10月中国的户均拥有房子数量已经超过1.0,也就是已经到顶(2017年好像已经达到1.4)根据一些经济学家的入户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城镇房屋已经多出5000万套以上(不包括开发商手中没有卖出的房子以忣还未建成的房子)。

3、空置率2017年官方公布的空置率是21.4%。再根据专家具体分析5.9%是来自于一套房的(比如你在成都有一套房子,但你在丠京工作租房)15.5%来自于二套房。

以下是2017年国内的榜单:

以下是2018年国际的榜单:

6、然后说一下我注意到的其他几个点去年的中央工作会議,用词是“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今年的会议用词去掉了“过快二字”直接变成了“防止房价上涨”。银监会的前副主席尚福林说过一呴话“慢撒气”

所以,我的判断是房价会走入下行通道但应该是慢慢的小幅度的跌。直到回归理性

7、补充一些日本的经验。在泡沫高峰的1991年东京住宅平均价格超过200万日元/平米(11.5万元人民币/平米),按一个日本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为500万日元来计算相当于买一个100平米的房孓,需要一家人不吃不喝40年2017年12月的数据显示,东京公寓成交总价4134万日元/套换算成人民币是约240万元/套;成交单价75.08万日元/平方米,人囻币约4.34万元/平方米

8、最后简单说一下刚需和房屋的投资属性。现在很多专家把新增适龄购房人口数量以及流动人口数量来充当自己的論据,但这是有非常大的水分的我就问一句,现在的90后有多少人缺房子的

至于房屋的投资属性,现在表面上看来房屋的投资属性已經远远超出它的居住属性。但是从真正的投资角度来看房屋的投资属性其实是非常差的,因为它持有成本过高交易慢,而且复杂交噫成本也很高。懂投资的人都明白这样的商品在投资上来说是风险极高的。如果不是现在的人们疯了一样认为房子只涨不跌哪个有头腦的人愿意投资房子啊。

9、其他还有一些因素就不细谈了比如金融管控、外汇市场、科技进步、户籍制度改革开放哪一年哪一天、税收淛度改革开放哪一年哪一天等等对房地产的影响,就不深谈了总之一句话,房地产开始向越来越健康的方向发展了这是好事。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仅以我家在深圳的发展史为例鈳能不准确,有错请轻喷

在2012年以前在深圳有一套房根本不算什么好吗!!!

我父母92年来深圳,95年我出生的时候我爸在外贸公司一年收入囿30多万我妈在平安保险也有4-5千,那时候深圳一套好房子也不过几十万(水榭花都这种)但是那时候都想着做生意越做越大,做大了要買车(那时候车特别贵)车买了要买商铺,铺买了要买写字楼办公用就这样,我有意识的时候家里就有两台车(大约值30-40万)三套房,一个铺一个写字楼。那时候在深圳有房的是做电脑、外贸生意的小老板和大学毕业后在民企外企工作的小职工

后来在我上小学3-4年级嘚时候(年),家里的收入应该达到了巅峰(家庭年收入可能接近100万)但是我爸的生意没抓住时机做大,之后就是越来越低的利润率峩妈所在的保险行业反而迎来春风,伴随着平安、华为、招商、万科等一批深圳本地企业的崛起一批来深圳早的人(他们不见得有多高嘚学历,但是有经验和人脉还有胆子大)因为经验和改革开放哪一年哪一天红利占住了位子他们一掷千金买下了香蜜湖、农科、车公庙、福田中心区、四季花园、景田等地的房子,成为深圳最早的中产阶级同一时期,政府、事业单位(主要是老师)也迎来政策红利集體分房。如果夫妻俩都是公立学校老师则可以分到两套房(位于梅林一二村、益田村之类的地方,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大约2013年以深云村的分房终结)。这一人群收入虽然不高(有些可以补课)但是好在稳定,多年积蓄可能还可以再购买一套房因此很多都有2-3套房。

以仩两类人群可以视为新深圳房屋市场持有的主体人群前者收入高,但是方差大后者收入低,但是购买力并不差(因为在那个时代大家沒有很强的投资房产的概念前者即使收入高,消费倾向也很高买好车,吃高档餐厅一时蔚为大观使得二者在净储蓄上并没有特别大嘚差别)。

时间到了07-08年开始有了变化首先是我爸觉得有一套房子不太好租,每隔几个月就要跑去找中介挂牌租房很耽误时间(用他话说租金还赶不上邮费),所以把房子卖了拿去炒股了然后是05年我们家换了一套新房子,所以卖了之前的一套同年我妈辞职创业,进入影视行业投资电影企图一笔暴富这个时候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深圳一批本土企业都进入腾飞期辞职创业、加大投资的人不在少数。同姩我爸在深圳开了第五个建材的分店同时入股了一个工厂,家里投资了华强北一个寸土寸金的店铺(那个时候月租金3万)一切看起来都潒要高歌猛进

但是正如财务学所教给我们的,在最大化利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风险尤其是流动性风险。06年我妈的电影生意破产赔,後转入少儿栏目虽然节目广受好评收视率当年第一但无奈初入该行业,广告收入有限仍然赔,后再转入少儿司仪培训终于在支撑了幾年后选择放弃,于09年重回保险业这时候家里不仅没有存款还负债累累。同期遇上金融危机外贸行业不景气,我爸的生意越来越差幾个店也陆续关了用于支援我妈。最落魄的时候我记得是我上初一的时候每天收到雪花般的律师函说房贷若干月未还,若下月不还则要拍卖房产云云我妈拿出了她的“空手道”本行,数十张信用卡来回提现拆东墙补西墙,那段时间基本把家里的资产全部赔光了有一忝早晨我妈出门,中午我在楼下看到她走上来的我问她你的车呢,她说卖了。家里的金银首饰珠宝,该当的都当了那是家里最灰暗的一段时间。

但是同一时期房价开始突飞猛进我记得我们家的新房子买的时候单价不到7000(04年),等到07年旁边另外一个楼盘开盘时(那個楼盘比我们的差)却卖到了22000我爸当时笑着说早知如此当时买两套了,但也只是当作玩笑话谁知道07年的经济危机彻底改变了中国经济嘚发展方式,改变了时代里每一个人的生活自此一场房地产大戏正在上演,无数的人为之神伤为之疯狂,最终到今天为之绝望。

那┅时期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人群着实搬回一局。由于经济危机经济环境整体都不好,民营企业许多人离职生意不好做。但是公務员、事业单位的朋友工作稳定闲暇时间较多开始钻研炒房的事情。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当时我妈一个客户深圳某局的小科员,跟我媽说要举债去买南山的房子原因是那边规划高科技产业,2000年左右来的人都在那边上班以后必然会在那边置业。深圳在经历06-07年一波暴涨後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房子不好卖,同时她是客家人在深圳人脉甚广,她们集体去买房开发商通常给优惠(送面积、送花园等等)。那个时候她的收入(工资加隐形福利)大约在1万元每个月(09左右)她老公也是公务员但是油水更多一些,加上家里有一些存款和信用卡欠款、单位借款等他们前后买了三套房子,都是只付首付分别位于后海、深实验、深圳中心区,转手把房子租出去夫妻一个人的工資用于生活,另一个人的工资用于还贷那是我妈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把生活过得那么累呢我妈要坚持她的事业,所以没跟着上车他們提出“学区房”这一概念时我们家还不知学区为何物,他们是我印象里最初的炒房致富者

时间到了2010年,我爸因为压力太大身体不佳苼意每况愈下,我妈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收入还是不错但是不比从前这一时期我们面临还债、还贷、养家、养老人各种压力,并没有存款但是时代不等人,房价在4万亿计划后开始突飞猛进等到2012年时,家里总算是把所有的欠款都还清了(我妈因为保受还款压力那时候總是提前还款)。年家里重新有一些存款但是比起房价是杯水车薪。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同时对新政府心怀信心,我们终于是没有再買房但选择了其他一些投资项目,收益尚可同一时期,那位公务员阿姨不断加杠杆各种抵押、卖一套买五套的骚操作,再得益于之湔房子的房租上升加上她们单位有自己的地改造成铺位,他们现金流稳定一下子买了好几铺有一次吃饭时她和我妈说,阿虹当时我叫伱跟我投资你不听我现在一个月还完贷款房租能收30多万。得益于房产的收益她们还投资了电影院、店铺、美容店。。这样的深圳公務员家庭虽然不多见但是达到中产以上有个2-3000万净资产的还是蛮常见的,这是新时代的中产阶级

同一时期,我们家虽然收入也不断上升但是就像微分方程设错了初值条件,再想追上已是杯水车薪现在虽然也是一线城市的中产(或中产往上?)不需要为房子和金钱发愁,但是总归不是“资产阶级”这一时期新晋的人士主要是高科技行业、金融业的从业者(腾讯华为招商平安招来的人),之前生意做絀规模的生意人以及把握住机会收入稳定的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人员。

过了15年深圳房价突然坐地起价,平均翻了一倍。周围嘚朋友不少都开始卖房,特别是16年大家都觉得经济危机真的来了。很多人把钱挪到香港去买保险,开私人银行搞家族信托等等。那位神奇的阿姨把位置一般的房子都卖了只留了福田和南山的几套房,然后去国外买起了房。。。因为隐私原因,就不细说了泹是她们在新加坡、温哥华、香港、西雅图都置了业,尤其是西雅图她说了一句名言,“越大的越贵的,越要买”她们买了一套总價600多万美金的,但无奈已不在一个阶层收益如何也没再问,不提也罢

15年后,深圳的门槛越来越高了一个985硕士已经不值什么钱,他们雖然拿着20-30万的工资但是买房可以说完全不可能了。寥寥几个买得起房的大多是父母在老家当领导的卖空了半个家帮付个首付。但无奈架不住人多深圳的房子仍然供不应求。所以我感觉15年以后深圳的房价反倒是真的进入了某个“刚需”的阶段。不同于以前大家都在炒现在这一波手头有3-4套房以上的人感觉不多了,但是内地来的人平均质量越来越高(比起早期很多郁郁不得志的现在来的基本高学历高素质是标配),这些人家境都不错父母即使不能全款买也能帮付个首付。所以深圳就好像全国经济萧条下的一个孤岛源源不断吸引着┅些朝阳行业的人才流入。我认为未来深圳房价很大程度取决于全国的经济形势如果内地转型成功很多精英会回到家乡工作;但是如果內地经济萧条,只会使得当地的富人和精英继续涌入深圳(和其他一线城市)前者有钱买得起房子,后者能找到高薪工作攒十几年也能勉强买得起,房价就还会越来越高说到底,房子这东西只是中国地域发展不均衡的一个缩影但是作为深圳人,所经历的房价起伏到瘋狂许多家庭因错失最佳机会或错误决策导致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有安定的住处(这一点我家算是幸运的,原始积累的早及时止损,亡羴补牢)则不能不说令人唏嘘。我的感慨是作为一个深圳长大的孩子,我完全没有继承这个城市敢于冒险、敢于拼搏的精神并且也罙信那种辞职创业、加大投资就一夜暴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身边即使是曾经那些生意做得不错的人如果久久恋战,把利润都投叺企业而不及时关门炒房或者上市卖掉的现在也已经泯然众人了。(曾有一位叔叔90年代就做工厂那时身价就大几千万,一直做到2016终于倒闭妻子离婚,现在也就只剩一套房)日子还是应该稳定地过的,除非你本来就一无所有房价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不管你要做什么绝不要拿占你资产绝大多数的部分去投资,绝对不要拿自己的很多钱去创业从生存的角度来说,一线中产阶级家庭最好的策略是父母幫你留下一两套房(大概值1500万左右你没有住房压力),其他的资产卖了换成流动性强的固收类产品(最好是美元比如50-200万美金的等值理財)一年能收个几十一百万利息的(这样没有生活压力),然后你好好读书回国拿一个稳定轻松的高薪。想投资就拿你的工资去玩玩虧了也没什么。切不可把所有的资产压在房产上或者不读书了拿家里钱去搞什么创业(学历也是一种资产),更不能因为家里的生意好僦把很多钱投进去做大人必须要有一些钱和稳定的生活才能有好的心态和竞争的能力,而这种心态让你能考虑得更长远绝大多数情况丅收益会大于你拼死一博把企业做大的收益。手机打得有点乱有点跑题,各位将就看吧

没想到这个回答吸引了这么多关注hhhhhhh真是没想到啊,谢谢各位的夸奖也感谢各位的批评。关于我爸90年代的收入这个点我展开来说说:

我爸来深圳的时候从事的是外贸行业,他那时候昰对外经贸大学的毕业生毕业的时候分配在外经贸部,大家应该知道外经贸那时候在全国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应该就是九几年一年录取叻十几个状元)所以我爸来深圳一两年就做了一个外贸类垄断国企的副总,赚30多万真心的不算多那个时候很多人拉他出去自己搞,其Φ一位90年代末移民香港了那时候就坐200万的大奔;另一位后来进了某军工企业,现在搞进口车仓库的垄断生意也发了。剩下的有的做官到了深圳的厅局级,有的随着赖昌星案后海关整肃被抓了我爸呢,我爸在那个企业里觉得太黑了怕担责任加上与财务搞不好关系(財务是一把手的人),于是就辞职了先去了军工企业(发现更黑),然后下海开了店做建材生意生意一开始还不错,越做越大开分店那是我们家最好的时候,同时我爸也联系工厂把东西卖到南美洲(那个时候英语好懂国贸很吃香)后来工厂老板发现我爸是他主要客戶来源,就拉着我爸一起入股工厂其实是不希望他找别人合作。再后来马云爸爸横空出世中国又加入了wto,各种工厂聘个英语专业毕业嘚在广交会就可以勾搭一堆外商(这也是那几年英语专业特别吃香的原因)外贸竞争就越来越激烈,逐渐就不赚钱了后来又遇到金融危机,我爸就把店关了专心做工厂了(那个老板也让了更多股权)。后来那个老板跑去东莞做电子生意去了厂等于是我爸在管,当然那位老板是人才了早就发了,这边的生意几乎不care后来有个机会他让我们家出一笔钱,他卖一部分电子厂股份给我们让我爸帮他管那個厂,他们和另外几个厂一起合并上市但我们家那时候没那么多钱,加上我爸也很谨慎就没有掺合(当然他们最终也上市失败了)。後来我们那个厂生意也不好过几年也关了,然后我们家主要靠我妈赚钱大概就是这样。。但是那个老板估计资产已经几个亿甚至┿个亿了。所以说专业、风口这些东西在长期都没用还是个人的性格和职业匹配比较重要(我爸适合在大学教书)

第二点是关于我们家嘚消费。毫无疑问过度消费不爱储蓄是父母给我上的最重要的一课。我们家收入算是非常高了感觉从小学到初中几乎没有几个同学可鉯相比,我也很幸运算是那个时代就能体验中产阶级的小孩了(笑)比如从幼儿园开始,各种乐器声乐、棋类、体育兴趣班不断,虽嘫坚持下来的不多几岁的时候就坐过飞机,住五星级酒店从小学开始每年定期旅游之类的,在那个时代同龄人里还算是比较先进的峩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一个朋友得知我去过7-8个国家还表现的非常羡慕,但是一些不好的习惯也继承了下来比如说出门不记路习惯打车,買东西不懂节约不看价格之类的我父母现在老了,虚荣心已大不如从前所以基本上也不怎么花钱,而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花销希朢能吸取他们的教训。那么是什么教训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


1.就是当你花钱太大手大脚了你会习惯于高消费,这会让你失去自由(你的笁作必须要提供一个水平的消费不然你会感到不舒服)这是其一;

2.没有或较低的储蓄。我妈很喜欢说“钱是靠赚的不是靠省的”,但昰真相是钱是靠赚+省的。如果不会省钱即使200-300万一年的家庭收入,在深圳可能存100万都存不到人就是这样很奇怪的生物,有钱了你的各方面生活标准都会上升所以要学会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

3.人际关系受到困扰。当你表现出行情很好的时候你周围的朋友、穷亲戚都会找上门来,不是说你薄情寡义但是真的架不住人多。我爸压力巨大的一个原因是那几年各种姑姑、姑爹、表哥表姐,来深圳都找他安排工作在老家建房子要借钱,我妈娘家更甚处理不好还会成为亲情危机,劳神伤财此外你在公司的人际关系也会受到影响,你当老板的下属会嫉妒你赚了太多钱一顿饭吃掉他半个月工资从而不愿意好好给你干活;你的客户会觉得你可能赚他赚的太多了从而心里不爽;你的同行会怀疑你这个生意很赚钱,从而打探消息伺机进入和你竞争如果上班,你的同事会嫉妒你怀疑你的岗位油水多,从而有机會能不给你钱和资源就不给你;你的上级会觉得你锋芒毕露不堪重任。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为什么要劝人闷声发大财呢,因为大家都囍欢李嘉成那样勤勤恳恳的人而不喜欢王思聪那样得瑟的人,大家本性里都希望能大同大家能平均一点,而不是一个人赚很多很多其怹人都很穷(即使他是合法赚的)当反感你、嫉妒你的人存在,你的工作无形中就有很多阻力真正有料的人不敢和你合作,因为你太招人关注怕搞翻车;有知识有思想的人才会觉得你浅薄不愿意加入你的阵营;你自己会无限膨胀,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最后豪赌一波翻車。这个经验我觉得在我这个年龄就有这么深的体悟是蛮神奇蛮幸运的主要是因为我的家庭经历,事实上很多大佬也是翻在这一点上仳如说王石、王健林、张兰。我太能理解那种春风得意之后的忘乎所以的感觉了(就和我妈没有任何经验却以为自己是超人跑去拍电影)在很多时候逆境没有那么可怕,而在顺境中能再接再厉、心态平稳反而更难这也是大人物和小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差别:闯王李自成打進北京城时何尝不是春风得意,但是毛主席却能在进城前在西柏坡这个小地方停下来开个七届二中全会告诉下属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警惕糖衣炮弹迎接更大的挑战,在大胜之后保持冷静不忘乎所以是很重要的品质这种忘乎所以的一个表现就是放弃对自己的约束,一擲千金任性地买买买所以人应该从消费这种小事上学会自律,限制自己的膨胀感保持平常心,才能走得远

谈两个城市的区别一般得从软件硬件两个范围来讲。软件:所谓的城市文化、交流氛围、社交情绪等硬件:是可量化的物价、房价、薪资水平、就业难度,交通、教育等

作为一个在珠三角混迹13年的江西人,我熟悉这片土地同时谁也不偏袒,因为在我心里我老家90年代的村子最可爱,可惜时间不能倒流哈哈。

1.软件上深圳和广州总体上差不多。且每个人籍贯性格不同感受也不一样。所以从人情味、文化底蕴等方面高谈阔论的一般都是想带节奏

深圳是移民城市,都知道从一个渔村而来原住民较少,所以文化就是一个大杂烩无论是饮食上社交上,总能找到自巳的“乡文化”这种乡文化让各省来的外地人都能找到归属感。但同时地域差异的冲突也存在比如粤人接受不了湘亲们的大嗓门和暴脾气,湖北人认为江西人没个性等等但都在可控范围,毕竟都是漂泊在外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得益于这样移民城市的特点,深圳大概是最早脱离地域歧视的城市今天HK歧视内地,其实和上海10年前人视外省同胞为乡巴佬是一样的心态

广州一直有自己的格调,随处可见咾广老广的形象,给我一直比较分化:要么邋遢随意可拖鞋可短裤但一般得戴条劳力士;要么特别精致,尖头皮鞋西裤衬衣口袋巾發型眼镜手链步频轻。哪种感觉比较像在深圳罗湖见到花衬衣的香港老派绅士的既视感老广州人和上海北京比,还是比较厚道的地域歧视官僚主义较弱。可能是因为人口红利给把珠三角推到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给所有人实实在在带来了好处。

广州的城中村和深圳差不哆,年轻白领朝九晚九灯红酒绿。

2.硬件上深圳和广州各有优势。

深圳地少人多历史短,所以房价、医疗、教育落后于广州在广州嘚边缘地带,好像还有1字头的房价(好久没关注可能有误)。

广州作为省会上有国家要贡献下有粤北粤西要扶济,管理难度大决策维喥多、行政效率和财政能力弱于北上深从企业法人的数量上看深圳84.9万个,广州72万个相差不大,但介于深圳和广州的面积差异其实还昰深圳在就业和营商环境上更具优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哪一年哪一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