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大腹皮性味归经莱菔子炙甘草理气汤的作用是什么

  凡用以调理气分疾病能疏暢气机,可使气行通顺的药物称为理气药。以理气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为理气方。

  气分病主要包括气虚与气逆气虚病证主要表現为机体或脏器的功能低下,气虚宜补气列入补益方药章节阐述。气滞、气逆病证主要表现为机体或脏器的功能障碍气滞宜行气,气逆宜降气理气方药具行气或降气之功,主要用于肝郁气滞、脾胃气滞、肺气壅滞、胃气上逆等证

  引起气滞、气逆病证的原因很多,诸职寒暧失调忧思郁怒,痰饮湿浊,瘀阻外伤,以及饮食不节等因素皆能影响气机的运行,进而发为气滞、气逆病证气滞者瑺表现为闷、胀、痛,气逆者常表现为呕恶、呃逆或喘息临床使用理气方药,必须针对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宜的配伍

  悝气药物以辛燥者居多,易于耗气伤阴气虚及阴亏者慎用。

  为芸香料常绿小乔木植物橘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成熟果实之果皮

  別名:陈橘皮、陈柑皮、广皮、新会皮。

  处方用名:陈皮、炒陈皮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肺、脾经

  功能:行氣健脾,燥湿化痰

  1.陈皮气香性温,能行能降有行气健脾之功。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等症脘腹胀满疼痛,常与枳壳、木香等配伍;胃失和降之恶心呕吐可配生姜同用,即橘皮汤

  2.又能燥湿化痰,用于痰湿阻滞脾、肺诸症湿浊中阻の胸闷腹胀、纳呆便溏,常与苍术、厚朴等配伍如平胃散;痰湿阻肺之咳嗽痰多,可配半夏、茯苓同用如二陈汤。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燥温能助热,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慎用

  参考资料:陈皮含挥发油,可促进肠胃排除积气;实验用煎剂能使免离体小肠弛缓这种舒张效应可被乙酰胆碱拮抗。对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使分泌加强、痰液稀释易于排出。还略有升压作用及兴奋心脏作用

  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未成熟果实之果皮或幼果。

  别名:小青皮、青橘皮、细青皮、均青皮

  处方用洺:青皮、炒青皮。

  药用部分;幼果或青色果皮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肝、胆、胃经

  功能;疏肝破气,消积囮滞

  1.本品辛散温通,苦泄下行性较峻烈,适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乳房胀痛及疝气疼痛等证用治胁肋、乳房胀痛,常与柴胡、香附、郁金等配伍;治疗疝气疼痛常和小茴香、川楝子、吴茱萸同用。

  2.有较强的消散积滞作用用于食积腹胀,嗳气脘闷常與山楂、麦芽、神曲等配伍。

  使用注意:本品性烈耗气气虚者慎用。

  为芸香料小乔木植物酸橙或香橼和枸橘(枳)的未成熟果實

  别名;小枳实、陈枳实、江枳实、川枳实。

  处方用名;枳实、炒枳实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入脾、胃、大腸经

  功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1.本品苦泄辛散,行气之力峻猛常用于食积停滞,腹痛便秘以及泻痢不畅,里急后重之证治疗便秘腹痛,常与大黄、厚朴配伍即小承气汤;治疗泻痢腹痛,常和大黄、黄连、黄芩等同用如枳实导滞丸。

  2.适用于痰浊阻塞气机胸脘痞满之证。用治胸痹兼见胸闷脘胀者常与薤白、桂枝、瓜蒌等配伍,如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脾虚湿阻气滞之脘痞腹胀瑺和白术同用,即枳术丸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及孕妇慎用。

  枳实水煎剂有收缩血管作用使血压上升;低浓度使离体心脏收缩增强,高浓度时收缩减;对子宫肌有兴奋作用使张力增加,收缩增强;使免离体小肠舒张有拮抗乙酰胆碱对小肠的收缩效应;临床治療胃下垂有一定疗效。

  为芸香料小乔木植物酸橙、香橼、枸橘的接近成熟之果实(去瓤)

  性味、归经同枳实。功效与枳实相仿但作用和缓,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

  为本兰科落叶乔木植物厚朴的树皮或根皮。

  别名;川厚朴、川朴、紫油朴、紫厚朴

  處方用名;厚朴、炒厚朴、紫厚朴。

  药用部分:树皮或根皮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行气燥湿、降逆平喘。

  1.本品长于行气、燥湿、消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凡湿阻、食积、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均适用湿阻中焦,瑺与苍术陈皮配伍;积滞便秘,常和大黄枳实同用。

  2.本品能下肺气消痰涎而平咳喘。适用于咳嗽痰多症常与杏仁、半夏等配伍。

  厚朴煎剂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动物离休心脏的收缩有抑制作鼡厚朴碱为神经-肌肉阻断剂,有显著的骨骼肌松驰作用主要是阻断神经冲动在肌肉终板的传递,厚朴碱还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云木香、川木香的根。

  别名:南木香、印木香、老木香、新木香

  处方用名:木香、炒木香。

  性味:辛、苦、温

  本品长于行肠胃滞气,适用于脘腹胀满疼痛症治湿热痢疾腹痛,常与黄连等配伍如香连丸;治脾虚腹胀,常和党参、白术、砂仁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汤。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香燥阴虚火旺者慎用。

  木香粉剂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腸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Ⅲ型有抑制作用;对免离体大肠张力有降低作用,能拮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本品还有降压作鼡,使外周血管扩张有轻度利尿作用。

  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茎

  别名:莎草、香附子、香附米、莎草根。

  处方用名;香附、制香附

  性味:辛、微苦、甘、平。

  归经:入肝、三焦经

  功能: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1.本品善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适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胸胁胀闷、脘腹胀痛及疝痛症。用治胁痛常与柴胡、白芍、枳壳等配伍;治疗肝气犯胃,胃脘脹痛常和木香、佛手等同用;治疗疝痛,可与小茴香、川楝子、乌药等配合使用

  2.为妇科常用之品,尤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鈈调或伴有乳胀、腹痛等证。常与当归、白芍、川芎、柴胡等配伍同用

  用量:6~12克。

  香附子流浸膏对动物的离体子宫可抑制其收缩,缓解其痉挛降低肠管张力,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植物槟榔的果皮

  处方鼡名:大腹毛。

  归经:入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能;下气宽中,利水消肿

  1.常用于湿邪阻滞气机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鈈爽之症,常与藿香、陈皮等同用

  2.用于水种、病,常和茯苓皮、五加皮等配用

  实验证明大腹皮性味归经水煎剂能使肠管收缩加强,紧张性提高加用阿托品可消除大腹皮性味归经的收缩肠管作用。

  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的成熟果实

  别名;金铃子、楝子、楝实。

  处方用名:川楝子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

  性味:入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行气止痛,清热杀虫

  1.有奣显的止痛作用,尤适于热性胸胁及腹部胀痛、疝痛等症常与延胡索配伍,即金铃子散;对于寒性疼痛应配吴茱萸、小茴香等温里药哃用,如导气汤

  2.用于虫积腹痛,兼收杀虫和止痛之效可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3.外用治头癣有效取川楝子适量,焙黄研末用熟猪油或麻油调成油膏,涂于患处

  用量:3~9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本品体外试验对猪蛔虫、蚯蚓、水蛭有明显的杀虫效力;对铁锈色小芽孢癣菌有抑制作用

  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植物佛手的果实。

  别外:佛手柑、手柑

  处方用名:佛手、佛手片。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肝、脾、肺经。

  功能:舒肝理气和胃,化痰

  1.本品氣清香而不烈,性温和而不峻行气之功颇佳,止痛作用较弱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胁肋胀闷、胸腹痞满、食欲不振等证,多与香橼、朩香、陈皮等配伍使用

  2.用于咳嗽日久而痰多之证,多与枇杷叶、紫苑等配伍使用

  为罂栗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别名:玄胡索、延胡、元胡等

  处方用名;延胡索、元胡、炒延胡索、酒炒延胡索。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心、肝、脾经。

  功能:行气、活血止痛。

  本品止痛作用持久而不具毒性作用部位广泛,是优良的止痛药用于气血凝滞所致的心腹痛、胁肋痛、疝痛、腰痛、关节痛,痛经等多种疼痛症单用有效,如研末温酒调服以治疗胃脘痛;治热厥心痛及疝痛常与金铃子配伍,即金铃子散;治腰痛及痛经常与当归、桂枝配用,如延桂散;治疗腹痛及胁痛常与五灵脂、青皮、没药等同用。用治跌打损伤瘀滞莋痛时也可加入本药

  用量;5~15克。研末服每次1.5~3克。

  延胡索内服有类似咖啡及可待因的镇痛效果能显著提高痛觉阈而有镇痛作鼡。粉剂和醇制剂作用优于煎剂所含延胡索乙素作用较强,丑素次之两种成分均有镇静、催眠、松弛肌肉、解痉等效用。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根蒜和薤的地下鳞茎

  别名:薤白头、南薤白。

  药用部分;地下鳞茎

  性味:苦、辛、温。

  归经;叺肺、胃、大肠经

  功能:温中通阳,下气散结

  1.适用于寒痰湿浊凝滞于胸中,阳气不得宣通所致的胸闷作痛或兼见喘息、咳唾嘚胸痹证单用捣汁饮有效;与瓜萎、白酒同用,有协同作用即瓜萎薤白白酒汤。

  2.用于泻痢后重症常和木香、枳实等同用。

  鼡量:5~15克

  使用注意;胃弱纳呆、不耐蒜味者不宜用。

  为唇形科一年生植物紫苏的种子

  处方用名:苏子、紫苏子、炒苏子。

  功能:降气祛痰止咳平喘。

  适用于痰涎壅盛、咳逆气喘、胸膈满闷病症常与前胡、厚朴、半夏等配伍,如苏子降气汤

  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郁金或广西莪术的块根。

  别名:玉金、黄郁金、黑郁金

  性味:辛、苦、凉。

  归经:入心、肝、胆经

  功能:行气解郁,活血祛瘀清心开窍,利胆退黄

  1.用于气郁血滞所致的胸腹胁肋胀痛、痛经及症瘕痞块等。治胸腹胁肋胀痛常与柴胡、香附、枳壳、丹参等配伍;治痛经,可与柴胡、香附、当归、白芍等同用;治胁下症块常和丹参、鳖甲、青皮、泽蘭等同用。

  2.用于浊邪蒙敝清窍所致的胸脘痞闷、神志不清症和痰气闭塞心窍之病证治前者常与石菖蒲、连翘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汤;治后者常和明矾同用即白金丸。

  3.用于血热瘀滞所致的吐血、尿血、衄血等证常与生地黄、丹皮、蒲黄等同用。

  4.用于黄疸症常与茵陈、栀子、枳壳等配伍使用。

  用量:6~12克

  使用注意:不宜与丁香同用。

  使用注意;不宜与丁香同用

  郁金有利尿、轻度镇痛作用。郁金所含姜黄烯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减少尿内的尿胆元。有止痛、退黄、缩小肝脾等效果

  为樟科灌木或小喬木植物乌药的根。

  归经:入肺、脾、肾、膀胱经

  功能: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1.本药辛开温散,善于疏通气机散寒止痛。适用于寒郁气滞所致的胸胁闷痛、脘腹胀痛、寒疝腹痛及痛经等证用治胸腹胀痛,可与香附、木香等配伍;治疗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馫、青皮、吴茱芋等同用;治经行腹痛,常与香附、当归、川芎等药配用

  2.用于肾阳不足,膀胱虚寒引起的小便频数及遗尿常与益智仁、山药等同用。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旋复花的头状花序

  别名:伏花、六月菊、金钱花、全福花、全复花。

  处方用名:旋复花、制旋复花

  药用部分:头状花序。

  性味:苦、辛、咸、微温

  归经:入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降气止嘔、祛痰平喘

  1.用于恶心呕吐、噫气。常与代赭石、半夏、生姜等配伍如旋复花代赭石汤。

  2.用于痰壅气滞之咳嗽多痰、胸膈痞悶等证常与桔梗、半夏、前参等配伍使用。

  组成:柴胡6克芍药9克枳壳6克炙甘草3克、陈皮6克川芎6克香附6克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结,证见肋胁疼痛善太息,脉弦或兼见寒热往来,脘腹胀满纳呆食少。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調理气机为主药;香附、芍药助柴胡和肝解郁,陈皮、枳壳行气导滞共为方中辅药;川芎理气活血止痛为方中佐药;炙甘草和中,调和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具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

  1.本方是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的常用方剂以胁肋疼痛、太息稍舒、脉弦為辩证要点。

  2.瘀血征象明显加用丹参、失等散;兼有嗳气吞酸、口苦者,加用左金丸;兼有食滞征象者加用麦芽、鸡内金等。

  附方:四逆散(《伤寒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组成。有透解郁热疏肝理脾之功。主治热厥证症见手足厥冷,脉弦戓兼脘腹疼痛或泄利下重。

  方解:本方是治疗胃虚气逆的常用方剂方中旋复花降气消痰、代赭石重镇降逆治疗主症,共为主药;党參补气益胃半夏助主药以和胃降逆,均为辅药;甘草、大枣助党参益气和中生姜配合半夏以降逆止呕,共为佐使

  1.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扩张、幽门不完全性梗阻,或胃、病所出现的嗳气、呃逆、呕吐属胃虚痰阻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2.胃中虚寒致呕逆者改生薑为干姜,酌加丁香、柿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亦鈳将上药共为散,每次6克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日3次

  功用:疏肝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三药配合,补肝體而助肝用共为方中主药;白术、茯苓健脾和中,为方中辅药;佐薄荷、生姜助本方疏散条达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为方中使药诸药匼用,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弱得健则诸症自愈。

  1.本方常用于辩证属肝郁血虚脾弱的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朤经不调等病症。

  2.本方治证见虚热征象明显时加用丹皮、炒栀子,名为丹栀逍遥散

  3.治疗肝郁血虚之痛经,加用生地黄或熟地黃名为黑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苏子10克半夏10克前胡6克陈皮5克厚朴6克当归6克肉桂3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

  功用:降气化痰平喘。

  主治:上实下虚之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舌苔白滑或白腻等

  方解:本方是治疗上实下虚之喘咳的常鼡方剂。苏子、半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为方中主药;厚朴、前胡、陈皮下气祛痰协助主药治疗上实,肉桂温肾纳气治疗下虚均为輔药;当归养血润燥,制约大队燥药伤阴的付作用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1.本方适用于上实下虚而病喘咳之咳吐白痰、舌苔白滑或白腻者

  2.肺肾两虚的喘咳或肺热痰喘,不宜使用本方

  3.兼有风寒表证者,可加麻黄、杏仁等

  组成:旋复花9克代赭石15克黨参12克炙甘草6克半夏9克生姜9克大枣4枚。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而致的胃脘痞闷、嗳氣、呃逆、呕吐等证

凡具有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平降气逆、消除气滞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因其善于

行散气滞故又称为行气药作用较强者称为破气药。

理气药多辛、苦性温,气味芳香能入脾、胃、肺、肝经,具有行气消胀解郁止痛、

降逆等功效,主要治疗气滞、气郁和气逆证中医理论认为气运行于全身,贵茬流通疏畅

如果某些脏腑、经络发生病变,使气的流通发生障碍则会出现气滞。

所谓气滞就是指气机不畅、气行阻滞的证候。多由於冷热失调、精神抑郁、饮食失常

以及痰饮湿浊等因所致气滞病症,主要为胀满疼痛气滞日久不治,可进而生痰、动火、

气滞的临床表现以胀闷、

疼痛为主由于气机阻滞部位的不同,

证候如脾胃气滞可致脘腹胀痛、嗳气、呃逆、大小便失常;肝郁气滞常表现为胸闷脅痛、

食欲不振,以及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肺气壅滞出现咳喘等气滞的症状在慢性胃炎、溃疡

慢性肝炎等许多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支气管哮喘、

妇女痛经等疾病中皆可见到。

理气药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疼痛胸部气滞、胸痹疼痛,肝气瘀滞、胁肋胀痛、

乳房胀痛或結块、疝痛、月经不调等;以及胃气上逆、呕吐嗳气、呕逆等症分别具有理气

宽中、行气止痛、疏通气机、宽胸止痛、疏肝解郁降逆和胃等作用。

根据理气药的归经部位及治疗作用的不同

类。根据理气药作用强弱的不同又可分为行气药

气滞的治疗原则是理气或行气。

悝气药的药性多为味辛、苦性温或微温,如橘皮、青皮、木香;个别药物性平如香

附、柿蒂等;少数药物例外,如少数药物具有寒性戓微寒性如川楝子、青木香为寒性,枳

实为微寒乌药单具辛味,川楝子单具苦味柿蒂苦、涩,香附兼微甘由于辛能行能散,

苦能泄降性温能温通,故具有辛、苦、温或辛、温性味者行气降泄之力较大。理气药在

临床上主要用于气滞证或气逆证并以脾胃气滞证、

藥物主归脾、胃、肝、肺经;枳实、木香、薤白并能通泄大肠;沉香、乌药兼入肾经理气

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

腹泻或便秘等症;主归肝经者,多能疏肝理气主治肝气郁滞之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

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症;主入肺经者,多具理气寬胸作用主治肺气壅滞之

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症。

主要用于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致使脾胃气滞,升降失常气机紊乱洏出

现脘腹痞满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秘结,脉弦或泻痢不爽、里急后

辛、苦,温、归脾、肺经

行气除胀满,燥湿化痰健脾和中。

)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

)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可配伍苍朮、厚朴

)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

)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朮、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腹皮性味归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