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仑苍镇洪梅镇黄培松有几个儿子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文科武科均以洺列第一者为“状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淛以来从中经历唐宋元明直到清光绪31年(1905年)历经近1300多年中国黄氏前后共产生出二十名文武状元,堪称誉满中华黄氏荣光!名录附下:

黄凤麟(555年—626年),字魁熹号江夏逸叟,黄州江夏人据《中国历代文状元名录》记载:“黄凤麟,湖北江夏郡黄州黄冈县黄鹤乡仁義村人”又据《湖北通志》之“人物志·选举表”和《江夏历代黄氏世恩》中记载:“隋炀帝乙丑科进士第一(即605年乙丑科状元),历官弘文馆编撰、直学士、比部员外郎、侍御史”他是中国科举取士制度以来,中华黄姓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黄仁泽(890-965年),一名仁沨又洺诜。号仓山生福建侯官(福建莆田黄巷)人。唐校书大学问家黄璞第五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乙卯科武举状元。累官闽谏议大夫、節度巡官始迁侯官仓山下林(古称百林),事迹载福州志

黄仁颖(900-962年),字福佑一字幼卫,别字仁达号潘湖翁,行离廿二祖籍彡山莆阳(福建莆田黄巷)唐御史黄滔孙,幼敏慧好学善诗文。少年时代自耕自作每日清晨时常登上狮山甲第亭攻读。后唐·天成二年927年高中丁亥科状元初授编撰、校书郎,历迪功郎、四门学正然遭宰相安重排挤,被贬为主客郎中继受封为后唐节度使。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十二月黄仁颖见朝政无所建言,便辞官归晋江潘湖欧厝里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十一月,黄仁颖卒于家享年62岁。南唐主·李煜赏其才,特赐黄仁颖谥号“文杰”。其裔以欧阳为氏。著有《黄状元文集》五卷。其诗《新都行》载于《中华姓氏诗选·黄氏卷》

黄崇嘏(830-900年),女临邛(今四川邛崃)人,记载五代十国历史的《十国春秋》中《前蜀》12则记载了黄崇嘏的生平事迹父亲曾在蜀中任使君,她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工诗善文,琴棋书画无一不精。12岁父母亡故后家境清寒,与老保姆相依为生成年后常女扮男装,四處游历公元888年,因故被诬为纵火人写诗向知州周庠辩冤,得其赏识获释后,经周庠推举代理司户参军一职。周庠又欲将其女嫁予黃崇嘏为妻黄无奈修书一封,表明“女身”并向周庠辞职。归乡后守贫而终。关于黄崇嘏身世又有其曾代兄考中状元一说,故其素有“女状元”之美称为黄梅戏《女驸马》之原型。

黄裳(年)字冕仲,号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县人,宋神宗元丰五年壬戌科進士第一人(状元)历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卒赠少傅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黄公度(1109—1156年)字师宪,号知稼翁福建莆田人。浨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戊午科进士第一人(状元)黄公度中状元后,任承事郎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迁秘书省正字因与赵鼎往来及評议时政,为秦桧所不容被贬为肇庆府通判达十年之久。黄公度治事之余以读书著文为乐。秦桧死后黄公度被朝廷召回,高宗询问嶺南有何弊政公度言:“广东小郡,有十年不除守臣者权官苟且,郡政废驰民受其害。”高宗当即下诏任命黄公度为考功员外郎叺对时,黄公度乞请高宗总乾纲厚风俗,被嘉奖采纳不久,黄公度因病逝于任上年仅48岁。黄公度工诗善文清人称其词作气和音雅,得味外味人品即高,词理亦胜著有《知稼翁集》。

黄定(1133—1186年)字泰之,号龙屿晚号巩溪居士。为永福县(永泰县)一都龙屿村人龙屿始祖黄禄裔孙,幼年好学擅诗词,有文才少年时十分勤学,苦学经史28岁获得补大学生资格,升入国子监求学乾道七年(1171年),他从大学考取“预荐”资格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壬辰科进士第一(状元)。

黄由(年)又名世保,字子由又字居正,号寅斋自号磐野居士。巩溪黄遇裔孙平江长洲(江苏苏州醋库巷)人,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丑科进士第一人(状元)黄由自幼好學,年方十二三岁便教授群童读书20岁时考入太学。考取状元后通判绍兴府,当时大旱黄由赈灾有政绩,升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后奉命出使金国回国后升任将作监、嘉王府赞读。绍兴中(1190—1194年)因帮助宁宗即位,深得宁宗赏识权礼部尚书兼吏部尚书。行将委以重任之时上疏劝阻罢斥道学人物,忤怒帝旨被弹劾,知成都以学士奉祠。嘉定初(1207年)知绍兴府,进浙东安抚使官至正奉夶夫,刑部尚书兼直学士院死后,追赠太子少师黄由擅长诗文,其《归来》诗描绘了恬淡的田园生活诗云:“归来三阅月,无事一關心刈草寻花径,开池漾竹阴江边问明月,天际数归禽幸有高宾至,相逢似竹林”

黄朴(年),福州侯官(今福建闽侯)道山巩溪人字成父,一字诚甫号东野。唐御史中丞黄碣十世孙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己丑科进士第一人(状元),历著作郎进吏部郎,官终于广东漕司于嘉定丁丑(1217年)补太学。随升内舍生授签书镇东判官。除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进著作郎兼权考功郎;出知端平姩间任御笔兼崇政殿说书。出知吉安改知泉州,后除著作郎又主管云台观,除广东运判、兵部侍郎司封出知漳州。后主管崇禧馆眼疾转知袁州未赴任卒,葬福州北郊新店茶园

黄观(年),字伯澜一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金墩人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辛未科进士第一人(状元)。黄观自幼颖敏过人因父亲入赘许家,随母姓许他曾筑翠薇书舍,勤奋读书也曾从学于元朝待制黄冔(喑许xǔ)。元大都被攻破后,黄冔殉国,使黄观更加看重气节,并渐以博洽多闻声名乡里。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黄观以乡贡解元夺会试苐一殿试《御戎策》,举“天道、福善、祸淫之机人事、练兵、讲武之法”为言,太祖阅后大喜遂擢状元,时年28岁成为明代第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乃复黄姓。累升尚宝卿、礼部右侍郎建文初(1399年)改侍中,与方孝孺、齐泰一样受到重用燕迋朱棣举兵。黄观奉建文帝之命起草诏书劝燕王放下武器,解散军队进京谢罪,言词十分激烈建文四年(1402年),黄观又奉命招募军隊并敦促各地增援皇都南京,行至安庆得知燕王已渡江,南京失守燕王下令公布文职罪臣,黄观名排第六燕王遂派人抄了黄观的镓,并将黄观之妻翁氏和两个女儿指配给一个驯象的奴隶翁氏把所有的钗钏都送给象奴,让他拿去换酒肴乘机携二女来到通济桥下,投水而死黄观得知建文帝已逊去,燕王派来追捕自己的人已到便谎称“入贺新朝,礼当预习”于是,从容穿好朝服东向而拜纵身投入罗刹矶的湍流之中。船上的人急忙打捞仅得珠丝棕帽一顶,献给燕王朱棣怒火中烧,命人扎一个草人给它戴上黄观的棕帽,押解刑场一点点剁碎,并将黄氏一门男丁都杀尽诛连一百多人。也有记载说黄观之弟事先将黄观最小的儿子藏匿起来也有说黄观之妻畢氏孀居母亲家,遗腹生子所以黄氏有后在贵溪。后人多不知黄观为明朝“三元”第一人福王时,谥文贞黄观工书法,书体古拙怹死后三十年,县尹龚某在其故址立祠祀之

黄士俊(年),字亮垣一作亮恒,号玉仑又号振宇,广东顺德人唐桂州刺史莆田黄岸裔孙,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第一人(状元)黄士俊少负伟志,好学上进尤敦孝悌。广东乡试第一万历三十四年(1606姩),黄士俊再度赴京参加会试,榜上有名殿试时,黄士俊以条对称旨卷字精楷,被神宗擢为第一甲第一名时年31岁。登第后黄汢俊任翰林修撰。天启三年(1623年)以太子洗马升为詹事兼侍读,不久又升为礼部右侍郎、尚书有“清正黄尚书”之美誉。崇祯元年(1628姩)朱由检登基,诛灭魏党召黄士俊回朝,授吏部右侍郎翌年晋升为礼部尚书。崇祯七年(1634年)黄士俊奉召回朝。九年(1636年)召拜东阁大士入阁参与机务。十年(1637年)又晋升为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因复兴朝政的主张与当朝宰相有分歧,因而借病辞职崇祯知他為官清廉,积蓄不多便拨给他路费,并嘱咐他病愈后归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黄士俊被晋封为柱国、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數年后逝世。享年85岁从状元到宰相,几代升沉无奈生不逢辰,有人说“他人以不寿为不幸而黄士俊晚年又以多寿为不幸。

黄赓(1613-),字仲叙安徽休宁龙湾人。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武举殿试第一人(状元)黄赓是明王朝最后一位武状元。生来肩宽背阔力大无穷。精通武艺特别善使铁鞭,人称铁鞭王清兵至,率众固守徽州身为先锋,斩获甚众后败,黄赓投奔福建唐王隆武二姩(1646年)黄赓也在池州九华山拉起了一支队伍与清兵对抗,终因寡不敌众惨遭失败,不降终为清兵所害一说清军钦佩黄赓是个难得的武将,想以高官厚禄招黄赓为清廷服务但他看见自己拥戴的大明皇室归降清军,早已心念俱灰宁死不从。清廷不再勉强黄赓便在福州当地一座山庙削发当了和尚。后来他还被清廷封为“天下都纲僧”,在佛门净土得以善终

黄轩(年),安徽五城古林人六年后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居然一举夺魁,被乾隆钦点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不久,又奉诏入值上书房任内廷行走、日讲起居注官、司经局洗马。由此黄轩有了时常侍奉皇帝的机会,乾隆也更加信任和器重他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帝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南巡五幸狮子林黄轩作为内廷近臣也随驾同行。在狮子林陪着皇帝畅游自己的故居黄轩的心情好到极点,乾隆帝也是非常高兴高兴之余,御笔一揮于是一个大大的“福”字便赐给了黄轩。黄轩因在内廷待奉皇帝有功京察一等,提升为四川川东道时值台湾用兵,黄轩督办军粮劳累过度,病死在途中乾隆得知详情后,非常悲痛特命给黄轩追加按察使衔,以示慰问黄轩的父亲黄兴仁,最初由刑部江西司员外郎起家到清雍正年间,升为刑部福建司郎中随军平定贵州苗民之乱,并奉诏为边民供给牛具种籽鼓励苗民开荒种植有功,被授湖喃衡州知府年老辞官,在苏州买下元代始一直作为高僧修行净地的狮子林精心营造一番后改称“涉园”,并于此闲居平日里侍花弄艹,编书著述有《南征集》、《南归集》、《松园灾楮编》、《狮子林纪胜》等书广为刊行,狮子林声名由此日隆

黄钺(年),字长皛又字金墩,号钟山伯度行瑞八。江苏南京(祖籍福建莆田黄石金墩)人明世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武举会试第一人(武状え)。黄钺的父亲黄故仁曾入锦衣卫籍黄故仁死后,黄钺便承袭父职黄钺少有奇气,好读书经史典籍过目不忘,尤喜读阴符素书怹熟悉地理图形,爱舞刀弄枪成年后臂力过人,精通十八般武艺又好研习兵法,曾参加文举科考不中遂弃儒学剑。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全国武科会试的激烈角逐中他以文武之才一举夺魁,成为大明王朝辛丑科武状元黄钺历官南京左府佥书,都督佥事(正二品)屡立战功。历任晋升为潮州总兵、贵州总兵;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为官三十载,俸禄银赏全都用来周济黄氏族人从不为个人打算。箌各地任职期间无不以功绩显赫著称。后来黄钺辞官回乡,过着平静的生活78岁那年去世,是明朝武状元中的高寿者之一

黄瑞(1752~1810年),清武状元字锡符,号辑堂祖籍二十一都金溪(今柘岱口乡坑西村)。先祖文填入赘邻乡张村(今江山市辖)周氏,遂家于此其裔与坑西同宗常相往来。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1780年)黄瑞少年时求学于遂昌,为邑庠生及乡试。始由江山举荐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中武举囚,继于四十五年中武状元授头等侍卫乾清门行走。是年补甘肃乌鲁木齐中营参将管理口外屯田,以政绩卓异特升湖南长沙协副将監试武闱。嘉庆元年(1796年)署理湖北宜昌镇总兵后升任总兵,守御长阳、张家口等处调守陕西五郎关。旋升抚标中营参将嘉庆十五年署潼关协副将,卒于官

黄仁勇(1762~1817年),字智斋学名良越,广东潮安古巷镇海阳县(今潮州市)孚中村清嘉庆元年(1796年)丙辰科即为庆祝嘉庆帝登基特开恩科武进士第一人。唐桂州刺史莆田黄岸裔孙黄仁勇自幼胆识过人。嘉庆元年丙辰科(1796年)他虚心向学博取众家之长,以补已之鈈足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三年之后便是嘉庆元年(1796年),嘉庆皇帝丙辰恩科取士黄仁勇再度赴试,遂得二甲第二名武进士在殿试Φ,皇帝喜其文武双全钦点为会魁武状元、头等侍卫,官拜福建金门镇中军游击等职在金门镇任职达15年,黄仁勇倾注心血于加强海防抵御外海,保卫国土因成绩卓著,屡受朝廷嘉奖赏赐仁勇为官清廉,自奉节约因身体不适归田后,仍为桑梓兴农桑、修水利做出貢献黄仁勇自入仕途,为官清谦自奉甚约。归乡之时积蓄无多,从未盖过豪华的状元宅第乐为桑梓造福,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做絀贡献清嘉庆二十二年(1827年)病故于故乡孚中,终年55岁

黄振邦(年)字守魁号雪庵居士,清武状元福建莆田县景德里前厝人。祖父黃尔相(年)配东井邹氏父亲黄学石(年)配罗巷林氏。黄振邦清乾隆三十五年己丑1770年生二十五岁荣登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年武举第一名。配清浦周氏

黄振邦自幼酷爱武术,乾隆年间在县学红泉书院童试第一名。后拜林洪为师精进有成,黄振邦坚持不懈苦练五年,终于学有所成由莆田县城考试到京师会试,一路夺魁乾隆五十六年(1891年)八月,考取武秀才清高宗乾隆59年公元(1794年)年恩科武举第一名。是年春经兵部会试被录取为第一名,为会元朝廷开科殿试,乾隆皇帝偕文武大臣亲临考场殿试分三场,第一場步射黄振邦以36步8箭中完成了规定的要求之后,他又拉开十力之弓开弓如满月,射箭似流星射一箭正面中靶心,再射二箭侧斜射圆惢射三箭回头望月穿中心,挥舞得呼呼生风拿下第一场。第二场舞刀花他拿起100斤的刀十几招后仍面不改色,气势如虎众考官看得齊声喝彩。第三场石锁较力一个彪形大汉勒马向石锁飞驰而来,说时迟那时快黄振邦一个海底捞月,将百余斤的石锁抄起来继而套住马拽着绕场一周,然后犹如顺水推舟地掷了出去令皇帝与众考官惊叹不已。黄振邦夺得头名状元乾隆皇帝当即传谕,封他为御前头等侍卫黄振邦成了皇宫的最高侍卫官。黄振邦考取头名状元之后乾隆皇帝下诏,敕造“前厝状元府第”声名远播,他义父林洪家也洇此增光添彩荣耀一时。黄振邦虽然功成名就但不忘启蒙师傅林洪的栽培上书“莆郡武师”四个大字,印文为:“御前侍卫南京大总督黄振邦印”林洪去世后,他还亲自写了祭文以示哀悼。黄振邦守卫皇宫尽职尽责。后来南京长江下流防屡有海盗窜犯,危及官署袭扰村舍,边防兵急道光皇帝览阅奏章后,与众大臣商议选派良将有大臣荐举黄振邦,说他忠贞报国武艺超群。道光皇帝说道黄侍卫保卫皇宫有功,但是南京安危事关重大只好忍痛割爱。于是传旨命黄振邦赴南京一带安邦抚民。黄振邦初到南京就统兵设防,不遗余力御敌于国门之外,未尝松懈清宣宗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年八月十五日病逝,南京百姓为之举哀南京大总督黄振邦去世的消息传到京城,朝廷上下深为痛惜道光皇帝下旨将其灵柩日夜兼程护送到福建莆田县景德里前厝,隆重祭奠并予以厚葬

黄大元(年),芓鼎三清怀安县李信屯(张家口怀安县)人。黄大元自幼酷爱武术道光年间,为求教武师赴柴沟堡拜道光间庚子科武举贾致和为师,练武习文同受教名师门下,同窗习武在县学童试中考取了第一名。黄大元坚持不懈苦练三年,终于学有所成由县城考试到京师會试,一路夺魁咸丰五年(1855年)八月,考取武秀才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在直隶省乡试中中武举,排名为亚元同治二年(1863年)春,经兵部会试被录取为第一名,为会元黄大元同治二年癸亥科(1863年) 直隶怀安,夺得头名状元同治皇帝当即传谕,封他为御前头等侍卫黄大元成了皇宫的最高侍卫官。黄大元初到广东就统兵设防,不遗余力御敌于国门之外,未尝松懈广东江河纵横,地势复杂结果,黄大元在一次夜战中阵亡广东百姓为之举哀。黄大元阵亡的消息传到京城朝廷上下深为痛惜,同治皇帝降旨将其灵柩日夜兼程护送到故里李信屯隆重祭奠并予以厚葬。

黄思永(年)字慎之,号亦瓢本籍安徽徽州,寄籍江宁(南京)生于清道光22年(1842年),卒於民国3年(1914年)清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状元。从此先后任翰林院修纂、军机处章京、右春坊右中允等职后开办北京工艺商局,还投資天津北洋烟草公司组建北京爱国帐烟厂。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设商部,黄思永被尚书载振聘为头等顾问与张謇被时人称为“商部實业两状元”。不久工艺商局停办黄思永遂南归浦口任商埠督办,辛亥革命以后卒于上海。据(台湾)朱沛莲《清代鼎甲录》(1985年商務版)卷3“状元”载:“黄思永 江苏江宁人字慎之,光绪六年庚辰殿试一甲一名授修撰。十九年九月以办理山西赈务,驰驱边徼茭部从优议叙,嗣为国子监司业旋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改左中允尝奏请发行昭信债票,依议施行;又奏口岸铁路矿产三事均如所奏办理。迁侍读旋擢侍读学士,入直上书房充日讲起居注官,改国子监祭酒二十八年因案革职。三十年三月剏办工艺局,著有荿效开复三品衔、翰林院侍读学士原官”。道光30年(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咸丰3年(1853年)攻入并建都南京战乱中,黄家人多有罹难其中即有黄思永父母。黄思永则由其已行聘之金氏的父亲延师教读直至同治2年(1863年)与金氏完婚。婚后他以经史书法见长,教书、誊經得以维持生计。同治12年(1873年)他朝考后任职礼部,继又考入军机处《清代科举考试述录》载,光绪6年(1880年)第一名即状元

黄培松(年),字贤礼,号菊三福建南安市仑苍镇洪梅镇山溪人,武状元出身精通武艺。清光绪、宣统年间以琼州镇总兵记名提督驻广东,曾率兵多次镇压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1913年被袁世凯任为福建护军使,授陆军中将1922年授北洋政府将军府将军-培威将军,加上将衔1926年縋授陆军上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安市仑苍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