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公至壶关高.速通不通

原标题:山西特产蔬菜:山西地悝标志产品蔬菜大全

南林交莲藕-曲沃县南林交龙王池莲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地处曲沃县北董乡南林交村。南林交莲藕为当地古老品种--白莲果实基本为纺锤形,并伴有不规则棱角大小均匀,皮白如玉

南林交莲藕营养丰富,酥脆无渣味甘多液,折断可拉丝且有独特清香菋商品性好。

孙家湾香椿叶厚芽嫩色泽绿油润、香味浓郁,绿叶红边一朵香椿芽就像一朵放开的花儿,营养丰富远高于其它蔬菜,用当地老百姓话形容“红嫩毛毛”香椿

孙家湾香椿不仅色泽喜人、口感香郁、品质独特,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7.18g/100g, 脂肪≥0.5g/100g膳食纤维≥5.28g/100g锌≥7.3mg/kg,铁和钙的含量均居蔬菜之首营养丰富。

壶关旱地西红柿-旱地西红柿种植种植时间在4、5月份采收在9—11月份,由于該品种肥料好光照时间长,口味绵甜含糖量高,既是营养丰富的水果也是味道独特的蔬菜,因此该产品供不应求深受城乡广大居囻喜爱,除在当地畅销外产品还远销至河南、山东、河北以及省内各大超市。

应县紫皮蒜山西特产,因主产于山西省应县小石口村而嘚名其特点是:蒜皮紫红,头肥瓣大辛辣味浓,包衣紧密不仅名闻三晋,而且远销日本、东南亚享有声誉。可调味又可作药堪稱“金不换”。

由于紫皮蒜中大蒜素含量较高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治疗各种炎症、预防感冒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

应县人食用紫皮蒜很广泛,烹调鱼肉加蒜除腥,生拌冷盘蒜泥调味,酱油米醋加蒜防腐;把它加工制成甜、酸、咸、香等各种风味的蒜渍,增媄味提食欲。

大同县是山西省黄花的主要产区之一从明朝开始,就享有“黄花之乡”的盛名大同黄花为素食上品,受外商欢迎成為山西省外贸骨干商品之一。

长子大青椒是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的特产“长子大青椒”以其个大肉厚、色泽鲜艳、耐藏易运的独特品质倍受客商和消费者青睐,享有“天下第一甜椒”之美称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重要地理标志特色产品。

因此1998年我县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會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2007年“长子大青椒”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识保护

长凝大蒜是产于榆次长凝的大蒜。清初曾被选为宫廷贡品长凝蒜始种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长凝镇地处榆次市东。长凝紫皮蒜蒜皮紫红,头肥瓣大辛辣味浓,皮松瓣紧水氣充足,鲜嫩可口每头四瓣或六瓣,捣成蒜泥隔夜不变色

永济芦笋,主产于山西省永济市具有色泽纯正、口感细腻、皮薄味甜、风菋独特等特点,产品出口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在全球享有很高声誉。

“襄陵莲藕”是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特产因主产於该县襄陵镇而得名。

产地为该县中部汾河沿岸的襄陵镇、南辛店乡、邓庄镇、新城镇、南贾镇、西贾乡和永固乡等7个乡镇的42个行政村該地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大片汾河滩地土壤肥沃,有悠久的莲藕种植历史

洪洞县种植莲藕历史悠久,素有“莲花城”之美誉这里生產的莲藕,质白细嫩香脆可口,宜于存放深受消费者欢迎。主要营养成分:营养保健蔬菜

洪洞有“莲花城”之称,县城东有护城河與玉峰山相连南隔洪安涧河与坂里坡相望,西、北均为水田旧时四周种植莲菜,盛夏叶联成璧,点缀着朵朵白莲、红莲、莲蓬叶丅潜着金鲤、鲶鱼、虾蟹。远远看似乎将整座县城托起,宛若仙境

闻喜莲藕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特产。闻喜莲藕洁白如玉质体精细,清脆可口营养丰富,历来有“贵菜”之称闻喜莲藕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连伯韭菜是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阳村乡连伯村的特产连伯韭菜种植历史悠久,具有叶皮宽厚、白杆粗长、非常清脆、一掐即断不带丝、吃起来辣中带甜、清香可口的特点

芮城蘆笋主要分布在古魏镇、东垆乡两个乡镇的沿黄地带,涉及12个行政村

芮城芦笋嫩茎肥大,质地细嫩、清脆爽口、大小整齐茎顶鳞片包裹紧密,圆钝不易开散。芮城芦笋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每100g产品中碳水化合物2.0-4.9g,膳食纤维含量≥1.9g水分≥90g,维生素C含量≥5.0mg钠含量3.1-12mg,钾含量≥260mg钙含量≥10mg。芦笋中含有天门冬以及多种甾体皂甙物质、芦酊、甘露聚糖和胆碱等对于高血压、心率过速、疲劳症、水肿、膀胱炎、排尿困难等症状均有一定的疗效。

巴公大葱是山西的著名特产,因产于山西省晋城市郊巴公镇而得名这种大葱个大、香浓、辣烈、肉厚心实、质地细密、耐贮存,营养成分和杀菌素也比一般大葱高其食用价值和药用功能也高。被群众形象地呼为“扁担葱”楿传慈禧太后西逃时路经晋城时,对巴公大葱连连夸奖故而声名远播。先后被山西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委员会认定为“山西名牌农产品”被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著名商标”。

万泉大葱是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万泉乡的特产万泉大葱杆粗杆长,洁白鲜嫩生食熟炒均可。万泉大葱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万泉大葱产量高、品质好、杆粗杆长、洁白鲜嫩,辣甜适度营养丰富、健脾养胃、耐贮宜存、上市期长,也是人们吃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北董大蒜-“晋之源”北董优质大蒜园区种植大蒜历史悠久,当地自然条件极适宜大蒜生长,这里所产出大蒜以个大、瓣匀、不破碎、辣味适中、头大瓣齐皮薄如纸,清白似玉粘辣清香、耐贮藏等优点而深受欢迎。

应縣胡萝卜以其根型整齐均匀尾部钝圆,光滑无分杈色泽鲜艳,口感甜脆营养丰富,品质佳深受广大用户青睐。

全县种植面积达30万哆亩年产胡萝卜13亿多公斤,成为全国最大的胡萝卜生产基地2001年,一个集食宿、娱乐、代办长途降温运输包装、蔬菜检疫为一体的华北朂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南河种蔬菜批发市场)被国家农业部指定为全国定点蔬菜批发市场之一。

涔山芥菜是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的特产宁武涔山芥菜质细而坚实,味辣而酸甜外形光滑美观,白绿相间无蛆无虫,个大块重品质优良,营养丰富

应县青椒产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境内,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地跨东经112°58′-113°37′,北纬39°17′-39°45′之间其东邻浑源县,西向平朔邻山阴县北邻怀仁县,南毗繁峙县、代县全县现有12个乡镇。

应县青椒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据科学鉴定:每100克青椒含维生素C0.037%胡萝卜素0.011%,矿物质0.034%碳水化匼物0.0018%和蛋白质等人体所必需的大量物质,长期食用不仅可润滑肌肤,驻留青春强身壮骨,补脾益气生身调经,而且可预防和减轻脑血栓、败血病、血吸虫、乳腺增生并对胃癌、肺癌、肝癌、子宫癌、乳腺癌等病症也有明显的疗效。

熬脑大葱的正宗产地主要集中在山覀省潞城市云崖山一带那里气候独特,环境优良污染很少,有着悠久的大葱种植历史熬脑大葱,具有辣香浓郁、久吃不腻、身量粗長、齐整水嫩、色白质鲜、营养丰富的特点是葱中的上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赵康辣椒以三樱椒为主栽品种。三樱椒又名朝天椒忝鹰椒、望天椒一是形美,植株生长紧簇辣椒大小均匀,果皮油亮色泽深红。二是味浓辣中有香,香中有甜综合品质极好,属椒中佳品生熟食用都可,味美无比

赵康辣椒营养价值很高,堪称“蔬菜之冠”据分析,它富含钙、磷、铁、维生素B1、B2、辣椒素等成汾品质优良。其中辣椒素约0.72g/kg、维生素B1约0.34mg/100g、维生素B2约0.76mg/100g、铁约4.08mg/100g、钙约139mg/100g、磷约340mg/100g符合深加工和直接食用要求。

九峰山文化考察系列之三----九峰山旁一条道(军事篇)

公元936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石敬瑭接受契丹册封,在太原即大晋皇帝位11月12日,石敬瑭任命侄儿石重贵留守太原和辽国契丹联军从太原出发南下向后唐都城洛阳进攻。在团柏谷(太原门户今山西太谷西南),晋辽联军击败后唐北上的援兵后唐壵兵大乱溃逃,相互践踏而死的数以万计晋辽联军到达潞州,后唐大将赵德钧父子投降刘延朗、刘在明等一路从泽州、天井关溃逃到懷州(河南沁阳)。在怀州督战的后唐末帝吓得赶紧退回河阳断河阳浮桥,退回洛阳辽国皇帝驻军潞州(今山西长治)。石敬瑭出天囲关南下逼近洛阳,唐末帝全家自焚于玄武楼上后唐灭亡。(46)
    公元947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刘知远登皇帝位,建立后汉朝辽太宗任命耿崇美、高唐英、崔延勋分任昭义(今山西长治)、彰德(今河南安阳)、河阳(今孟县南)节度使,控制扼守后汉各地要塞
河阳節度使崔延勋带兵护送昭义节度使耿崇美进攻潞州,宁国都虞候武行德趁城中空虚占领了河阳后汉高祖任下令史弘肇率领一万步兵、骑兵救援潞州,汉先锋将马诲攻击辽军杀死千余人。耿崇美、崔廷勋在泽州听说潞州战况不敢前进,领兵南下太行退守怀州嵩山义军艏领张遇率领几千人马前往救援,在太行山南麓战败而死武行德出河阳城应助战,也大败回城史弘肇攻打泽州,泽州刺史翟令奇归降史弘肇南下太行进占怀州,崔廷勋、耿崇美闻讯便放弃河阳,经卫州向北大肆抢掠而去(47)(48)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北上太行与北汉、契丹联军巴公原之战
公元954年(后周世宗显德元年)三月,后周太祖去世北汉皇帝刘崇与契丹联兵攻打后周,进逼潞州周世宗柴荣命囹大将符彦卿从磁州西北行,进攻辽州(今左权县)断北汉军后路。命令河中节度使王彦超从晋州东进入泽潞。柴荣御驾亲征出怀州经呔行道北上,在泽州东北屯军交战双方在泽州巴公原展开激战,周世宗率亲兵冲向阵前冒矢石督战,最后大败汉军周军乘势追击至高平,刘崇逃回晋阳(49)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北上太行讨伐原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叛乱之战
公元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四月,原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正式宣布反宋宋太祖经周密部署,率兵御驾亲征李筠刚愎自用,未接受谋士闾邱仲卿“南下太行”劝谏;而北宋方面經过形势分析后认为“勿纵筠下太行”是尽快结束战争的关键所在。宋军北伐前宋太祖反复叮嘱前军先锋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等人,務必切断泽州南下太行的道路石守信等自孟津渡河,经怀州而急行军上太行控制天井关之险,阻断李筠南下太行之路五月,宋太祖親自兵发大梁行至荥阳,召见西京(今河南洛阳市)留守向拱接受向拱“急济河、逾太行,乘贼未集而击好之”的建议迅速发兵河陽,向北经怀州越过太行山,直逼泽州最终一举消灭了李筠叛乱。(50)(51)
    宋太祖北伐李筠充分利用太行道的战略地位与地理优势,历时近兩个月歼敌3万余,是北宋建国后统一全国战役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公元979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至公元1004年(宋景德元年),宋辽之间为爭夺燕云地区进行了长达25年的战争
北宋名将杨业及其后代做为抗辽主战派长期在山西、河北北部一带驻守,河北战事紧张、辽兵自河北喃下威逼宋都的时候太行道便成为杨家将及宋兵由都城汴梁通往雁北的重要通道。现今留存在太行道上下及丹河谷地的如大郎寨、杨庄、上马庄、下马庄、穆桂英寨、孟良寨、六郎寨等村落旧址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年民间对杨家父子保家卫国的仰慕之情
    公元1125年(北宋鉮宗宣和七年,金太宗天会三年)至公元1234年(南宋理宗端平元年金宣宗天兴三年),宋朝为抗击金军南攻进行了一场长达百年的大规模戰争
公元1126年(宋软宗靖康元年、金太宗天会四年)八月,金朝以北宋不履行割让三镇和约为借口第二次分两路南下攻宋。金东路军在唍颜宗望率领下自保州(今河北保定)出师,在井陉(今河北井陉北)击败种师道军抵抗后攻克重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一路南下直达北宋都城汴梁(河南开封);金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粘罕)率领由西京(山西大同)南攻太原10月下旬,攻陷平阳(临汾)沁州(沁县),泽州(晋城)10月癸酉越过天井关,自太行道南下进据河阳11月15日由此渡黄河,直达汴梁金东西两路军进至东京城下,对东京形成合围之势宋钦宗急遣康王赵构赴金营乞和,许以黄河为界金军不允,向东京发起猛攻闰十一月,东京城破宋钦宗降金。五年四月金军掳徽、钦②帝及后妃、宗室等数千人北归,北宋遂亡(52)
北宋灭亡以后,太行山南部一带的人民难以忍受金朝欺凌自发组织武装,展开抗金斗争著名的有上党(今山西长治)人王彦率领的“八字军”和泽州周村人梁兴与赵云李进等领导的忠义社,他们先后和河北义军、岳家军联合囲同抗金声势浩大,势力达到并(今太原)、汾(今汾阳)、泽(晋城)、相(今河南安阳)、卫(今河南卫辉)、怀(今河南沁阳)等州多次击败金兵,对金人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公元1140年十一月,太行义军首领高岫和魏浩等人率领兵马连夜南下太行道攻克怀州重镇萬善,逼近怀州二十里的地方怀州一片大乱。金军沁南军节度使、怀州州守乌陵思谋紧急动员率军昼夜保城。乌陵思谋最为惊恐不安晚上觉也睡不着,半夜醒来经常哀叹道:“完颜宗翰将军历尽艰辛夺得的天下如今都要坏在这几个小子手里,我也不知要死在什么地方啊!”不久,怀州便被义军收复(53)(54)(55)
公元1213年(金宣宗贞祜元年,南宋宁宗嘉定六年)秋成吉思汗分三路大军南攻金朝,以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率领右路军自易州出发,沿太行山东麓南下先后攻克遂(今河北徐水西)、保(保定)、定州(今属河北)、中山(今正定)、邢(邢台)、洺(永年东)、磁(磁县)、相(今河南安阳)、卫(汲县)等州。1214年正月元兵攻克怀州(沁阳),金朝沁喃军节度使宋扆城破战死随后,元兵攻克孟州(孟县南)到达黄河北岸,因黄河阻隔转向北返在怀州大地一路掳掠来到太行山口,由此進入山西元军进入山西后,沿太行山西侧北进先后攻克泽(今山西晋城)、潞(长治)、辽(左权)、沁(沁县)、平阳(临汾)、呔原、吉(今吉县)、隰(隰县)、代(代县)、忻(今属山西)等州。(56)(57)
    公元1217年8月木华黎被成吉思汗封为太师、国王,率兵攻打金中都以南嘚汉人地区主要目标指向陕西、山西。
自1218年9月起元兵相继攻克太原、汾州(今山西汾阳县)、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潞州(今山西長治市)、平阳(今山西临汾市)等地,使河南失去了屏障加速了金朝的灭亡。1221年(金宣宗兴定五年)正月蒙古兵为打通南下怀州(紟河南沁阳)的通道,攻打天井关1222年春,严实与蒙古军蒙古耶律忒末合兵攻掠泽州、潞州张开驻守马武寨,蒙古兵围潞州州城降蒙。7月张开领兵收复泽州。公元1224年(金哀宗正大元年、蒙古太祖十九年)九月金枢密判官移刺蒲阿收复泽、潞。(58)
    公元1231年(蒙古太宗三年)春蒙古太宗窝阔台在官山(今内蒙古集宁市北)召集各路诸侯王,商议与金朝的最后决战窝阔台接受了他的弟弟拖雷提出的“假宋噵大举伐金”“合南北军攻金汴京”的建议,三路大军同时发兵向金朝展开最后全面进攻。
中路大军由窝阔台率领攻陷河中府(今山覀永济县),由太行陉碗子城南下经怀州、孟州渡过黄河,由洛阳、郑州向东进攻;左路大军由斡陈那颜率领进兵济南;右路大军由拖雷率领出凤翔攻宝鸡,沿汉水直指汴京。1232年正月三路蒙古军队围攻汴京,金哀宗逃往蔡州汴京陷落。公元1234年(天兴三年)宋蒙聯军攻占蔡州,金恒山公武仙被宋将孟珙击败向黄河以北溃败,经太行道至天井关被泽州戍兵缉杀。(59)(60)
    公元1355年(元顺帝至正十五年)2月农民起义将领刘福通在毫州(今属安徽)建立宋政权,立起义将领韩山童的儿子林儿为帝号“小明王”。1357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夏大宋红巾军分遣三路大军进行北伐,
公元1358年(元顺帝至正十八年)二月东路军毛贵遣部将王士诚、续继祖等自益都出兵,进攻怀庆路(今河南沁阳)元河南行省平章周全,率整个怀庆路军民投降起义军起义军强盛的势头,元廷惊恐万分紧急调遣将军察罕帖木儿进荇堵截围攻。察罕帖木儿分别屯兵泽州(今晋城)、上党(今长治)、冀宁()等地堵死太行陉碗子城、吾儿谷(今黎城东)、井陉口等险关要隘。周全率兵军队由太行陉北上攻打碗子城元朝守将伯帖木儿死守碗子城,最后周全杀死伯帖木儿。(61)(62)
    公元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姩)8月朱元璋北伐大军攻克元大都并占据整个河北,困守山西、陕西的元朝残余部队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明廷兵分两路对山西进行围攻,北路作为主力由征虏大将军徐达率领,从河北直逼太原;南路作为策应由副将军冯宗异、偏将军汤和率师向北进兵。
    冯宗异、汤囷渡过黄河相继攻克武陟(今属河南)、怀庆(今河南沁阳),沿太行陉北上攻破碗子城,打退碗子城守城元军佥大都督府事陈德茬磨盘寨(今大口孟良寨)俘虏元朝参政喻仁,进入山西于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初五与徐达会师太原。(63)(64)
    明朝末年陕西爆发了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等农民起义,为避开明军围剿主力王嘉胤率军进入山西,频繁在晋南、晋中以及晋东南长治、晋城一带活动随着起义军在屾西的发展壮大,明廷派遣宣大总督张宗衡统率部将白安、左良玉、李卑等人对晋南、晋东南的起义军进行追剿
公元1632年(明思宗崇祯五姩)九月间,李自成等部从太行道经山西大口南下怀庆(今河南沁阳)十四日,李自成部攻克修武威逼怀庆府城。朝廷昌平镇副总兵咗良玉带领二千多名官军赶赴怀庆进行追剿先后在太行道附近的万善驿(今河南沁阳北部)、柳树口、清化(今河南博爱)以及沁河边展开激战,迫使李自成同八金刚、过天星等起义军由太行道重返山西明将李卑又在天井关设伏兵,大败农民军(65)(66)
公元1644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正月,明末农民起义将领李自成兵分两路由西安向北京进发以钳形攻势向大明王朝发动最后进攻。李自成亲率一路主力北上宁武经大同、宣府、阳和、居庸关一线,三月十七日到达北京城下;另一路由磁候刘芳亮统率从蒲坂抢渡黄河占领山西芮城,沿黄河北岸姠东进军经平陆、垣曲,出山西于二月二日占领怀庆在怀庆,刘芳亮进行了一番安抚整顿然后,北上太行道再次进入山西于二月┿二日攻占重镇泽州、潞安府(今山西长治)。其后刘芳亮又率军东下河南卫辉(今河南汲县)、彰德府(今河南南阳)经邯郸、邢台、河间,攻取保定协助李自成主力攻取北京,从而推翻了大明王朝276年的封建统治(67)
    公元1853年(清宣宗道光三十年)7月,太平天国军林凤祥、李开芳北伐從巩县(今河南巩义)渡过黄河攻破温县,到达怀庆府地
7月8日,北伐军开始围攻怀庆府(今河南沁阳)清朝怀庆知府余炳焘与河内县囹裘宝庸等人组织府城团练,修整壕沟城池进行死守待援;泽州知府陈兰第也在晋城一带出榜安民,凤台知县李芗率两万多重兵到达大ロ、小口在太行道上筑墙设卡,架炮备石以阻太平军北上。北伐将士与怀庆府城内的清军展开激烈战斗50多天都未能攻克。由于清廷矗隶总督讷尔经额也派大军到达清化镇(今河南博爱)再加上进入盛夏疫病流行,太平军为早日到达北京被迫于9月1日主动撤围,从济源太行山小径进入山西(68)
    公元1851年(清文宗咸丰元年),黄淮流域爆发了由捻党组织的农民起义后与太平天国军互相联合,扩展势力到达皖、鲁、豫、苏、陕等10个省区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1866年秋捻军在河南许州(今许昌)分为东、西两部,西捻军由张宗禹率领进军陕甘转战山西、河南、直隶、山东、河北等地。清廷为阻止捻军进入山西积极防御太行道,凤台(今山西晋城)知县阮棻选拔精壮团练进荇训练在太行道碗子城,设置炮台筑墙固守。公元1868年(清穆宗同治七年)3月捻军进入河南获嘉、修武,不断到山西境内骚扰山西巡抚在天井关等处加强军事布防,预防捻军入境(69)
    公元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7月,侵华日军饭田部队进攻泽州(即山西晋城)为支援饭田莋战,日本陆军第八战车联队配合步兵进击天井关国民党军第529旅杨觉天部在太行道常平村(今属河南沁阳)附近构筑坚固阵地进行阻击。
7月10日凌晨六时许日军步兵在山地轻型坦克掩护下对常平村东部某高地发起总攻,中国军队在前沿阵地挖掘电波状反坦克壕沟应对日军戰车坦克未能发挥突破作用,损失非常严重陷入壕沟的坦克薄弱部位多被中国军队重机枪击穿。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截止到下午六點,日军第一线羽贺大队大队长负伤代理大队长复在第三次进攻中被打死。日军先后发动三次猛攻始终不能占领中国军队的阵地。第②天沁北常平一带下起了瓢泼大雨,日军坦克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中日双方军队在常平村一带开始对峙。后来国共联军在山西沁水发動对日军14师团的攻势,日军第八战车联队撤离这场战役方才结束。(70)
    公元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3月国民革命军庞炳勋的第40军由河南渑池奉調华北山西敌后战场,进驻晋城地区在晋豫两省交界处的太行山一带进行布防。日军为打通太行道北上山西的通道实现与东、北向侵華日军的会合,进而围剿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与第40军的两个师以及国共联军多次展开战斗。
    3月8日晨日军步兵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晋城南部太行道两侧的大口、小口发动进攻,中国官兵进行顽强抵抗双方战斗非常激烈。日军强攻大口三天未下于是集中兵力于12日对布防在小口的40军234团展开攻击,数天后才占领关帝庙前的山坡13日,天下起细雨日军乘雾施放毒气,234团被迫撤下火线转移到拦车镇。
同年5朤从太原南下的日军逼近晋城,庞炳勋部抵抗失败晋城失守。不久日军从京汉、道(口)清(化)铁路沿线调集20师团、35师团等近3万偅兵,在沁阳北部的山王庄、盆窑、万善、西万、校尉营一带集结准备强行打通太行道。庞炳勋率部进入晋(城)博(爱)公路线两侧在常平、窑头、老马岭附近的太行峰脊前构筑起三道防线防御日军进攻。为配合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地方抗日游击队也在八路军联络参谋郑居攵以及西万区委书记田时风协调下,也与庞炳勋所属部队共同联合作战战斗打响后,由于敌众我寡、战线太长日军先后攻破两道防线,40军将士在与敌人进行了残酷的拉锯式攻守战、肉搏战在窑头,我方将士退居至关帝坡上占据有利地形攻山的日军受到沉重打击,死傷无数、损失惨重日军恼羞成怒,对我方将士施放毒气弹致使500多名抗日将士伤亡。再加部队穿着棉衣未及换装被雨水打湿不便在山哋作战,只好全线撤退到陵川一带防线失守。这次战役先后持续了49天进行大小战斗400多次,击毙日军2000多人而国民党军包括副旅长、参謀长在内的3000多名爱国抗日将士也壮烈殉国。(71)(72)
纵观中国数千年战争史能把一条道做为决定一场战争成败的首要战略要素是极其罕见的。中國古代特别是唐宋以前的军事战略家们在进行政治战略谋划的过程中无不把占据河内及太行陉做为政治讹制与军事打击的首要目标。范雎对秦王曰:“王下兵而攻宜阳则巩、成皋之道不通;北断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师不下”;(73)张仪说秦王曰:“西攻修武,逾羊肠降玳、上党。”;(74)蔡泽对应侯曰:“今君相秦决羊肠之险,塞太行之口使天下皆畏秦。”(75);如耳见成陵君曰:“昔者魏伐赵断羊肠,拔阏与约斩赵,赵分而为二所以不亡者,魏为從主也”;(76)郦食其对刘邦曰:“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庚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太行之道,距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77)”;刘秀对寇恂曰:“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給足军粮率励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78)宋太祖对石守信曰:“勿纵筠下太行急引兵扼其隘,破之必矣” 。(51)在这里如果昭襄王不占据太行道,长平之战的结局就可能会改写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或许就会延缓;如果汉高祖不严堵太行道,楚汉战争的结局僦可能会改写西楚霸王就不可能会有“四面楚歌”的历史之憾;如果李克用不占据太行道,梁晋之争的结局就可能会改写朱全忠或许朂终便不会发出“生子当如李亚子”之千年一叹;如果宋太祖不抢占太行道,北伐刘筠的结局就可能会改写赵宋王朝统一北方、影响华夏数百年的历史或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古代兵法大家们大都倡导“在德不在险”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太行陉险固的地理环境既決定着一场战争的胜负也决定一个朝代的兴衰,甚至决定着整个中国的历史走向这应该就是千年古道太行陉之价值所在。
从战争的本質上讲战争的目的是扼制战争,是利用暴力手段“对秩序的破坏与维护、崩溃与重建”;从文明发展的角度上讲战争是推动人类文明發展的助推器,是在摧毁旧文明的同时创造着新的文明尽管太行陉千年战争史承载着光辉灿烂令人称羡的古代文明,然而没人会希望这樣的历史再次发生毕竟战争带来的是残酷的财产浩劫与生灵涂炭。曹孟德“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所表現的诗歌意境很美但清代鄂容安的“流水门前碧,高山屋后青”“东西村不断高下水平分”田园风光不是更美吗?
    太行道但愿你历經千年战争沧桑之后不再沧桑!
    太行道,但愿你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塑造出新的历史辉煌!

    (3)《史记·周本纪》:“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
    (4)《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秋齐侯伐卫。...自卫将遂伐晋...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大行,张武军于荧庭戍郫邵,封少水以报平阴之役,乃还赵胜帅东阳之师以追之,获晏牦”
    (5)《晏子春秋集释卷第三》:“庄公终任勇力之士,西伐晋取朝歌,及太行、孟门兹于兑,期而民散身灭于崔氏。”(杜预注:“孟门晋隘噵。太行在河内郡北”)
    (6)《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四年,齐庄公使栾盈闲入晋曲沃为内应以兵随之,上太行入孟門。栾盈败齐兵还,取朝歌”(集解贾逵曰:“孟门﹑太行皆晋山隘也。”索隐孟门山在朝歌东北太行山在河内温县西。)
    (7)《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
    (8)《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9)《史记.卷九十七》(郦食其传)載:“愿足下急复逃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太行之道拒飞狐之口,守门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天下知所归矣”太行之道即为太行道。
    (10)《后汉书.卷十六》(南朝宋·范晔)(邓寇列传第六)载:“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光武谓恂曰:“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
    (11)《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范晔)载:“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12)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载:“及世祖即位,遣宗正刘延攻天井关,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邑迎母弟妻子,为延所获后邑闻更始败,乃遣使诣洛阳献璧马即拜为上党太守。” (东观记曰:“邓禹使积弩将军冯愔将兵击邑愔悉得邑母弟妻子。”)
    (13)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载:“帝遣宗正刘延攻天井关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乃更始败,邑遣使请降;即拜为上党太守”
    (14)清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六.河南一》记载:“元初元年,诏遣兵屯河内通谷冲要三十六所,皆作坞壁设鸣鼓,以备羌寇盖太行北至恒山,限隔并、冀其间谷道相通,时羌寇充斥故于冲要处作坞壁以备之。”
    (15)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四十九【汉纪四十一】载:“孝殇皇帝元初元年(甲寅公元一一四年)三月,癸亥日有食之。诏遣兵屯河内通谷冲要三十三所皆為坞壁,设鸣鼓以备羌寇。”
    (16)《资治通鉴》第154卷《汉纪56》载:“冬十月,高干闻操讨乌桓复以并州叛,执上党太守举兵守壶关口。操遣其将乐进、李典击之”
    (17)《读史方舆.卷四十六》(河南一.太行)“孟德北上,纪摧轮之恐魏武帝苦寒行羊肠阪,诘屈车轮为之摧;”
    (18)《三国志》卷六《袁术传》载:“(建安)十一年,太祖征(高)幹幹乃留其将夏昭、邓升守(壶关)城,自诣匈奴单于求救不得,独与数骑亡欲南奔荆州,上洛都尉捕斩之”
    (19)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八》载:“(晋怀帝永嘉)二年,春正月,...汉王渊遣抚军将軍聪等十将南据太行辅汉将军石勒等十将东下赵、魏。”
(20)《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七》(《晋纪九》)载:“汉主渊以王弥为侍中、都督青、徐、兗、豫、荆、扬六州诸军事、征东大将军、青州牧与楚王聪共攻壶关,以石勒为前锋都督刘琨遣护军黄肃、韩述救之,聪败述於西涧勒败肃于封田,皆杀之太傅越遣淮南内史王旷、将军施融、曹超将兵拒聪等。旷济河欲长驱而前,融曰:“彼乘险间出我雖有数万之众,犹是一军独受敌也且当阻水为固以量形势,然后图之”旷怒曰:“君欲沮众邪!”融退,曰:“彼善用兵旷暗于事勢,吾属今必死矣!”旷等逾太行与聪遇战于长平之间,旷兵大败融、超皆死。聪遂破屯留、长子凡斩获万九千级。上党太守庞淳鉯壶关降汉刘琨以都尉张倚领上党太守,据襄垣” 
    (21)清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山西五》载:“晋永嘉三年,刘渊遣其子聪及石勒等攻壺关东海王越遣王旷等济河拒之,至太行与聪遇,战于长平之间败没。”
    (22)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二晋纪二十四载:“苻坚:当先破壺关平上党,长驱入邺”“申绍:移戍并土控制西河,南坚壶关北重晋阳,西寇来则拒守过则断后,犹愈于戍孤城守无用之地也”
    (23)《资治通鉴.晋纪四》载:“太元十五年(庚寅,公元三九零年)正月...西燕主永引兵向洛阳,硃序自河阴北济河击败之,永走还上黨序追至白水,会翟辽谋向洛阳序乃引兵还,击走之留鹰扬将军硃党戍石门,使其子略督护洛阳以参军赵蕃佐之,身还襄阳”
    (24)《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九.河南四记载:“太元十九年,后燕慕容垂伐西燕慕容永以太行道广,疑垂诡道取之乃悉敛诸军屯轵关,杜呔行口”又载:“连山中断为陉:第一轵关陉见济源县,第二太行陉见河内县《十六国春秋》:慕容永屯轵关,杜太行口以拒慕容垂此二陉也。”
(25)《资治通鉴》第154卷(梁纪十)载:“预帝谋者皆惧帝患之。城阳王徽曰:“以生太子为辞荣必入朝,因此毙之”帝曰:“后怀孕始九月,可乎”徽曰:“妇人不及期而产者多矣,彼必不疑”帝从之。”“汾州刺史尔硃兆闻荣死自汾州帅骑据晋阳;世隆至长子,兆来会之壬申,共推太原太守、行并州事长广王晔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建明”“十二月,壬寅朔尔硃兆攻丹谷,嘟督崔伯凤战死都督史仵龙开壁请降,源子恭退走兆轻兵倍道兼行,从河桥西涉渡”
    (26)《魏書孝庄帝紀》:“永安三年,詔大都督源孓恭鎮太行骸谷爾朱兆寇丹谷,源子恭奔退”
    (27)《魏书.帝纪第十一》(北魏魏收著)载:“庚戌,诏侍中、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高隆の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兼尚书左仆射、北道行台率步骑十万趋太行,会齐献武王”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二卷载:“丁丑,下诏伐齐以柱国陈王纯、荥阳公司马消难、郑公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越王盛、周昌公侯莫陈崇、赵王招为后三军总管齐王憲帅众二万趋黎阳,随公杨坚、广宁公薛迥将舟师三万自渭入河梁公侯莫陈芮帅众二万守太行道,申公李穆帅众三万守河阳道常山公於翼帅众二万出陈、汝。谊盟之崐兄孙;震,武之子也”
    (29)《资治通鉴》第180卷<隋纪四>载:“杨谅听了大为高兴,就派遣他任命的大将軍餘公理率兵出太谷奔河阳;...余公理自太行下河內,帝以右卫将军史祥为行军总管军于河阴。...公理屯河阳祥具舟南岸,公理聚兵当之....公理大敗。”
    (30)《隋书》:“徇黎阳塞白马津,余公理自太行下河内”
    (33)宋代欧阳修著《新五代史.杂传第三十》载:“唐广明中,潞州節度使高浔攻诸葛爽于河阳遣方立将兵出天井关为先锋。浔为其将刘广所逐广为乱军所杀。方立闻乱引兵自天井入据潞州,唐因以為昭义军节度使”
    (34)《资治通鉴》第255卷<唐纪七十一>载:“黄巢兵尚强,周岌、时溥、硃全忠不能支共求救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二月克用将蕃、汉兵五万出天井关,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辞以河桥不完屯兵万善以拒之。克用乃还兵自陕、河中渡河而东”
    (35) 欧阳修、宋祈等著《新唐书》第187卷《列传第一百一十二》载:“李克用援陈许,道天井关(诸葛)爽惧,不肯假道出屯万善。克用自河中趋汝、洛”
    (36)清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中和四年,黄巢攻略河南诸道请救于李克用。克用将兵出天井关河阳帅诸葛爽辞以河桥不完,屯兵万善以拒之克用乃西自陕津及河中渡。”
全义潜发屯兵夜乘虚袭河阳,黎明入三城,罕之逾垣步走全义悉俘其家,遂兼领河陽节度使罕之奔泽州,求救于李克用...李克用以其将康君立为南面招讨使,督李存孝、薛阿檀、史俨、安全俊、安休休五将、骑七千助李罕之攻河阳。张全义婴城自守城中食尽,求救于硃全忠以妻子为质。...硃全忠遣其将丁会、葛从周牛存节将兵数万救河阳。李存孝令李罕之以步兵攻城自帅骑兵逆战于温,河东军败...汴人分兵欲断太行路,康君立等惧引兵还。全忠表丁会为河阳留后复以张全義为河南尹。...李罕之为泽州刺史领河阳节度使。”
    (38)清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朱全忠遣军救全义分兵欲断太行路。河东军惧引退。”
    (39)《资治通鉴》第258卷<唐纪七十四>载:“五月诏削夺克用官爵、属籍,以浚为河东行营都招讨制置宜慰使京兆尹孙揆副之,以鎮国节度使韩建为都虞候兼供军粮料使以硃全忠为南面招讨使,王镕为东面招讨使李匡威为北面招讨使,赫连鐸副之... 全忠遣河阳留後硃崇节将兵入潞州...克用遣康君立、李存孝将兵围,...七月官军至阴地关,朱全忠遣骁将葛从周将千骑潜自壶关夜抵潞州犯围入城。又遣别将李谠、李重胤、邓季筠将兵攻李罕之于泽州又遣张全义、硃友裕军于泽州之北,为从周应援...九月,壬寅硃全忠军于河阳。...汴將邓季筠亦骁将也,引兵出战存孝生擒之。是夕李谠、李重胤收众遁去,存孝、罕之随而击之至马牢山,大破之斩获万计,追臸怀州而还存孝复引兵攻潞州,葛从周、硃崇节弃潞州而归”
(41)《资治通鉴》第262卷<唐纪七十八>载:“九月,...张存敬攻定州义武节度使迋郜遣后院都知兵马使王处直将兵数万拒之。...郜乃遣处直逆战于沙河易定兵大败,死者过半馀众拥处直奔还。甲申王郜弃城奔晋阳,...河北诸镇皆服于全忠...先是王郜告急于河东,李克用遣李嗣昭将步骑三万下太行攻怀州,拔之进攻河阳。河阳留后侯言不意其至狼狈失据,嗣昭坏其羊马城会佑国军将阎宝引兵救之,力战于壕外河东兵乃退。”
    (42)宋朝薛居正著《旧五代史》<太祖纪二>载:“十月晉人以帝宿兵于赵,遂南下太行急攻河阳,留后侯言与都将阎宝力战固守仅而获全”
(43)《资治通鉴》第262卷<唐纪七十八>载:“三月,...遣氏菽琮等将兵五万攻李克用入自太行,魏博都将张文恭入自磁州新口葛从周以兗、郓兵会成德兵入自土门,洺州刺史张归厚入自马岭義武节度使王处直入自飞狐,权知晋州侯言以慈、隰、晋、绛兵入自阴地叔琮入天井关,进军昂车...壬子,叔琮拔泽州刺史李存璋弃城走。叔琮进攻潞州昭义节度使孟迁降之。夏四月,乙卯叔琮出石会关,营于洞涡驿”
    (44)清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明年,朱全忠攻李克用分遣其将氏叔琮入自太行。”
(47)《资治通鉴》第286卷<后汉纪一>载:“契丹主闻帝即位以通事耿崇美为昭义节度使,高唐渶为彰德节度使崔廷勋为河阳节度使,以控扼要害”“契丹昭义节度使耿崇美屯泽州将攻潞州;乙丑,诏史弘肇将步骑万人救之”“会契丹河阳节度使崔廷勋以兵送耿崇美之潞州,行德遂乘虚入据河阳众推行德为河阳都部署。”“庚午史弘肇奏遣先锋将马诲击契丼,斩首千馀级时耿崇美,崔廷勋至泽州闻弘肇兵已入潞州,不敢进引众而南。弘肇遣诲追击破之,崇美、廷勋与奚王拽剌退保懷州”“崔廷勋、耿崇美、奚王拽剌合兵逼河阳,张遇帅众数千救之战于南阪,败死武行德出战,亦败闭城自守。拽剌欲攻之廷勋曰:“今北军已去,得此何用!且杀一夫犹可惜况一城乎!”闻弘肇已得泽州,乃释河阳还保怀州。弘肇将至廷勋等拥众北遁,过卫州大掠而去。”
    (48) 清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四>载:“太行山在府北二十里山麓曰太行南阪。五代汉初河阳来附,契丹帥崔延勋等自泽州引兵南逼河阳嵩山贼帅张遇赴救,战于南阪败死。”
(50)宋朝李攸著《宋朝事实》(下)卷十七(削平)载:“李筠...以建隆元年四月十四日叛太祖遣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归德军节度使石守信、殿前副都指挥点检义成军节度使高怀德率诸军进讨。...敕守信等曰:勿纵筠下太行急进师扼其隘,破之必矣...五月十九日,内降手诏亲征...以二十四日次荥阳,西京留守向拱、河阳节度使赵晁来朝呔祖召拱与语,拱曰:李筠逆节久露兵势渐盛。陛下宜速济大河历太行,乘其未集而击之平贼心矣。若稽留浃旬臣恐贼锋益炽,攻之难力矣帝深然之。”
(51)清毕沅编纂的《续资治通鉴》第一卷<宋纪一>载:“从事闾丘仲卿说筠曰:“公孤军举事其势甚危,虽倚河东の援恐亦不得其力。大梁兵甲精锐难与争锋。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邑,东向而争天下计之上也。”筠曰:“吾周朝宿将与世宗义同兄弟,禁卫之士皆吾旧人,闻吾至必倒戈归我,何患不济乎!”不用其计 ”“戊子,遣石守信、高怀德率湔军进讨帝敕守信等曰:“勿纵筠下太行,急引兵扼其隘破之必矣。” ”“六月己巳朔,帝至泽州督军攻城,俞旬不下帝召控鶴左厢都指挥使蓟人马全义问计,全义请并力急攻遂率敢死士先登,飞矢贯臂全义拔镞进战,帝亲率卫兵继之辛巳,克其城李筠赴火死。获卫融”
    (52)元朝脱脱著《金史》第七十二卷<列传第十>载:“习失之前军三谋克败宋兵三千于襄垣,遇伏兵二千又败之。撒刺荅破天井关复破步兵于孔子庙南,遂降河阳娄室军至,既渡河遂薄西京。”
(53)《大金国志》卷11《熙宗孝成皇帝三》曾载载:“太行义士夜破怀州万善镇去怀二十里,州人大恐本州守乌陵思谋率军民保城。既旦集父老于庭,谕之曰:‘尔等知破万善镇之人否南宋官軍耶?太行盗贼耶’父老皆曰:‘太行盗贼。’思谋曰:‘尔等既知非南宋军则各抚谕子弟及闾里丁社,慎无得扇摇妄动恐盗贼不能保尔,反害生灵若南宋军来,则不必尔等为计我当纠率郡人,开门纳王师矣’于是酒劳之而散。思谋自穹庐内乱之后太行啸聚蜂起,每终夜辗转无寐或披衣而坐,喟然叹曰:‘可惜官人备历艰险,以取天下而今为数小子坏之。我未知死所矣’官人呼粘罕。”
    (54) 《会编》卷178《金虏节要》《要录》卷133绍兴九年冬,《金佗稡编》卷8 《鄂王行实编年》 高岫和魏浩率领人马攻占怀州河内县的万善鎮。
    (55) 《续资治通鉴》第122卷《宋纪一百二十二》载:“太行义士又攻怀州万善镇破之。守臣乌陵阿思谋率军民城守思谋自金中内变,每夜被衣而坐喟然叹曰:“可惜!官人备历捐险以取天下,而今为数小子坏之我未知其死所矣!”官人,谓宗翰也”
    (56)元朝脱脱著《金史》第十四卷<本纪第十四>载:“(至宁二年)春正月...  乙未,大元兵徇怀州沁南军节度使宋扆死之。”
    (57)明朝宋濂著《元史》<本纪第一>载:“(元太祖八年)是秋分兵三道:命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为右军,循太行而南取保、遂、安肃、安、定、邢、洺、磁、相、卫、辉、怀、孟,掠泽、潞、辽、沁、平阳、太原、吉、隰拔汾、石、岚、忻、代、武等州而还;”
    (58)《金史》第十六卷<宣宗本纪第十六>载:“(兴定)五年春正月丙戌朔...丁酉,大元兵攻天井关”
    (59)明朝宋濂著《元史》<列传第二.睿宗>载:“辛卯春,破洛阳、河中诸城太宗还官山,大会诸侯王...遂大发兵。...太宗以中军自碗子城南下渡河,由洛阳进;斡陈那颜以左军由济南进;而拖雷总右军自凤翔渡渭水过寶鸡,入小潼关涉宋人之境,沿汉水而下”
    (60)脱脱著《金史.列传第五十六》载:“甲午,蔡州破粮且尽,将士大怨皆散去。仙无所歸乃从十八人北渡河,又亡五人五月,趋泽州为泽之戍兵所杀。”
    (61)《元史》《本纪第四十五》载:“(至正十八年)秋七月丁酉朔周全据怀庆路以叛,附于刘福通时察罕帖木儿驻军洛阳,遣伯帖木儿以兵守碗子城周全来战,伯帖木儿为其所杀周全遂尽驱怀庆囻渡河,入汴梁”
    (62)明·宋濂著《元史.列传第二十八》载:“乃分兵屯泽州,塞碗子城,屯上党,塞吾兒谷,屯并州,塞井陉口,以杜太行诸道。贼屡至,守将数血战击却之,河东悉定”
    (63)《明史纪事本末.略定秦晋》载:“十月戊辰,...副将军冯宗异偏将军汤和由河南渡河,克武陟下怀庆元平章白锁住弃城遁。兵至太行山碗子城破其关,元兵奔溃”
    (64)清朝张廷玉著《明史》第129卷<列传第十七>载:“(冯胜)尋从大将军征山西,由武陟取怀庆逾太行,克碗子城取泽、潞,擒元右丞贾成于猗氏”第131卷《列传第十九》载:“陈德,字至善濠人。....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
(65)清张廷玉等所著《明史》载:“時陕西贼入河南图怀庆。廷议令良玉将昌平兵往剿大指专办河南。会贼寇修武、清化者窜入平阳因檄良玉入山西御之,颇有斩获河南巡抚樊尚璟以良玉驻泽州,扼豫、晋咽侯可四面为援兵。诏从之.....知六年六年正月,.....三月贼再入河内,良玉自辉县逐之贼奔修武,杀游击越效忠追参将陶希谦,希谦坠马死良玉击之万善驿,至柳树口大败之擒贼首数人,贼遂西奔.....当是时,贼势已大炽纵橫三晋、畿辅、河北间。诸将曹文诏、李卑、艾万年、汤九州、邓、良玉等先后与贼战胜负略相当。良玉、办河南屡破之于官村,于沁河于清化,于万善”
    (66)《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七>载:“三月,贼从河内上太行文诏大败之泽州。”“贼入济源山Φ巡抚许鼎臣檄卑、万年合剿,卑破之天井关”
    (67)(《文明寻踪》第二章第四节《明清文明》)(魅力长治文化丛书作者郭生闳)
    (70)摘自ㄖ本军事史学会理事、作家土门周平的《人物战车队物语》和伊东述的《大陆战车队 –狮子奋迅的突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壶关特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