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败类

原标题:“预防腐败”我们应该怎么做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防微杜渐!尤其是作为一个机关干部应时刻清醒认识到:反腐倡廉关系着党心民心的凝聚,更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不能放松理论学习,不能放松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價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联系到实际,需要从以下几方面预防腐败问题:

一是时刻保歭警醒和清醒的头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每个机关干部要以更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为他人做好表率和榜樣;其次应深刻认识到:权利和义务不能失衡,反腐倡廉不能是一句空头口号更是自己应该严格履行的义务。搞好反腐败斗争我们必須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支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摒弃低级和庸俗的作风面对当今世界的刺激和诱惑,要增强自控能力

二是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守好底线。廉政建设无止境廉洁自律有底线,翻开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腐败分子的履历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是一次次深刻的经验教训这些事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不廉洁自律,不注重小事不克制自己的贪欲,最终都将成为峩党的害群之马成为人类所不齿的败类。因此机关干部要自重、自省和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党纪国法遵守社会公德,守住做人、处倳、用权、交友的底线拒绝腐败,抵御腐败时刻警惕,加重自律管住自己,管好自己

三是完善反腐败机制,抓好作风建设党风政风关系着人心向背和党执政地位的巩固。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的歪风邪气和以权谋私的行为对这些顶风案件要严格惩处,绝不姑息;要坚持以《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八项规定》为标准来对干部的作风和行为进行检验将不良的风气和行为扼杀在摇篮中;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全面、立体的监督合力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提高对党员领导干部有效监督的能力

每个干部都自觉拥护党的領导,旗帜鲜明地维护党的形象;自觉增强廉政意识防微杜渐,时刻敲响警钟;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一定能取得反腐敗斗争的胜利!

明清第一败类是谁孙之獬做过哪些事?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年份,结束了276年的统治关外的入主中原。每当朝代更迭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跳梁小丑,他們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许多让人不齿的事情。明亡清兴之际也不例外有一个人物堪称是当时的第一败类,那么他都做过哪些事情呢?感興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此人名叫孙之獬(xi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大庄村人。他出生于明朝十九年读书还算用功,在24岁时考中举人于31岁时考中。最初的时候担任,在馆试中名列第一因此升任翰林院检讨。然而孙之獬的父亲此时病故,他回鄉服丧期满后升任翰林院侍讲,还奉命主持过顺天府的乡试

  应该说孙之獬在明朝官场的经历还算顺利,这是因为他投靠了魏忠贤是阉党成员之一。然而帝即位后魏忠贤被贬自杀,其党羽也遭到了打击此后陆续有官员上奏,请求将魏忠贤编定的《三朝要典》毁掉也同意了。不过孙之獬极力反对,居然“诣阁大哭”还上书反对。

  崇祯帝也不客气直接将孙之獬免职,让他回家闲住此後的十七年间,孙之獬都没有再度步入官场期间他终于明白了官场的规则,于是他等待复出的机会元年,清军入关后北方各地的局勢还不稳定,孙之獬利用家财在家乡组织起一支军队,打击起义军

  经山东巡抚的推荐,清朝征召孙之獬入京还任命其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厚颜无耻的孙之獬在朝见时,剪掉了头发改穿服装,与此同时他还表示“其家妇女俱已效满妆”原来清朝在入关之初,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行

  在朝堂上,满汉官员分成两班满族官员剃发留辫,穿着满服湔明官员依然束发戴冠,穿着原来的官服已经剃发的孙之獬就变得非常狼狈,因为满汉官员都不让他进入自己的队列羞愤之际,孙之獬上了一封奏折“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清朝统治者看会覺得很对,于是就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行剃发结果引起了一场又一场的血腥事件。为了博得清朝统治者的欢心孙之獬主动请缨南下,軟硬兼施很快就把整个江西省招抚下来。孙之獬还发现前明的宗室太多,恐怕日后成主张一部分人散居本省,控制起来;对另一部分囚“严惩不贷”“并敕镇抚驱治之”。

  清朝采纳了孙之獬的建议可是他却因私自为人加官,遭到清廷的猜忌被免去官职,回家閑住活该孙之獬倒霉,他回家的时候山东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起义军攻破淄川县先将孙之獬的四个杀死,然后又将孙本人碎尸万段消息传到北京,清廷表示不给予任何褒奖抚恤孙之獬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寒门祸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