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智捷大7发动机异响汽车开窗,玻璃有异响怎么办?

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并非原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其他真实有依据的价格;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走过石子路、风沙天气或者刚洗完车,多踩几脚刹车就好了,或者把小石子剔出来。

高频声听起来尖锐,当制动盘与制动片的振动频率相同时,它们共振产生尖叫声。检查卡钳:导轨是否润滑顺畅、活塞油封有无损坏;所有防噪音夹子与制动片是否适合、安装是否正确;制动片是否太光滑、是否被过度使用。

如果是丝丝叫,那么问题就比较多,卡钳,刹车碟,刹车片都可能有问题。如果响声是持续的,首先要检查有没有拖刹,卡钳复位不良会导致碟与片长时间摩擦,在一定条件下会发出异响。再检查片与碟之间有没有卡进异物。如果是新片,那要看刹车碟有没有起槽,因为局部摩擦会导致异响。如果碟没有问题那要考虑刹车片是不是太硬了,或者是消音片安装错误。

如果是闷响的话多是刹车卡钳的问题,比如活动销磨损,弹簧片脱落等。

检查减震固定螺丝,平衡杆胶套,球头,底盘螺丝等部件,看有无松动或老化,这种异响在急刹车或者颠簸路面就能体会的到。

本文是驾仕派的原创分享文章,来自撰稿人Max Clarkson。不喜勿喷。

现在要谈论比亚迪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对这家车厂的意见已经分为鲜明的两派,想站在中间立场客观评价也难免被误伤。不过对于迪粉和迪黑的互喷我个人没兴趣,也不介意大家看过这篇试驾后说这是收费软文或比亚迪忘了充值,我只想说点对S7的真实观感而已。

在我看来这部车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它会让我想起纳智捷U6,看起来很不错,配置也很丰富,不过驾驶层面与制造工艺并没有闪光点,但是比亚迪S7比U6有一点好——更便宜。这是我愿意给S7及格分的原因,它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确实性价比出众,在自主品牌无法从机械素质上和对手竞争时,价格会是活下去的救命稻草。

比亚迪S7和S6有些相像?这两款车型的尺寸仅有细微差别,只是S7轴距多出10mm,底盘结构也基本一致,两者的联系并不隐晦。如果要打个比方,我会说S6是丰田RAV4,而S7是雷克萨斯NX,大家应该能明白这两款车的区别。

虽然比亚迪S7的轮廓还是很老套,没有当下SUV流行动感或方正的线条,但至少比S6还是好看些,新车把蝴蝶型的镀铬中网与前大灯融合到一起,配合日间行车灯的视觉效果比S6高端,只是透镜内还是卤素光源显得小气。比亚迪在前翼子板上设置了个“7”字造型的装饰板,它让我想起了BMW 3系GT,这也是为数不多我能分辨它和S6区别的侧面特征。其实就像大多数SUV做的那样,只要给S7轮眉加上黑色塑料包裹一圈,它的双色轮毂就能和车身搭配得更和谐,这个意见比亚迪设计师可以考虑试试。

至于S7的车尾,也许是先期推出的S7概念车被批判很多,所以比亚迪增加了一道贯穿尾灯的灯条,只是这种画蛇添足的改变并没有达到美观的效果,即便设置了双边双出排气管,但整体看起来S7的尾部还是显得臃肿。

有件事我不得不说说比亚迪:把天线底座放在车顶右后侧真的是好主意?这会让多少处女座的朋友心碎啊!换成置中的鲨鱼鳍样式不是更美观么。还有,我拿到的试驾车连2.0TGDI这几个字母都没贴得很平整是怎么回事?由此大家也能想象在拼装细节上比亚迪S7没有达到越级的标准。

坐进比亚迪S7车内,真皮座椅包裹性一般,但承托力度适中,我还是能调整好合理的坐姿,无论大腿、屁股还是背部都有不错的支撑,相比S6而言,在人机工程学上进步明显。

回过头再来看看比亚迪S7的内饰设计。其实它并没有太过复杂的元素,对称的中控台因为10.2英寸LCD触控屏的存在而布置得很简单,虽然这块比iPad还大的屏幕太容易分散驾驶员注意力,但它显示效果不错,反应也算敏捷,功能更是丰富,不仅可以显示环车全景摄像头,PM2.5绿净系统也在这里操作:它号称只需4分钟就可以将车内PM2.5数值从每立方米500微克降低至50微克内。

不过要是这套系统还能吸收甲醛等有害气体就更好了——由于试驾车才行驶了不到1000km,所以车内仍留有浓烈新车味道,让我不得不在寒冷的秋风中保持开窗。

比亚迪S7的三幅真皮多功能方向盘样式比S6进步,繁密的功能按键都标注了中文,方便国内消费者使用,而我试驾的顶配型号还有转向柱四向电动调节,这是同级别车型少有的装备。比亚迪S7的仪表盘则由一款12.1英寸的液晶屏构成,要知道液晶仪表盘在百万级别的路虎揽胜运动版上也没有标配,这点还是展示出比亚迪的诚意。

而让我惊喜的是中控台顶端的两个圆形出风口中央隐藏着小屏幕,除了提示安全带提醒、车内温度和PM浓度外,还可以显示海拔和行驶方向,有点越野车的氛围。

至于比亚迪S7的其它配置,我建议大家查阅官方资料,因为它的装备清单实在太长,基本同级别应该有的配置都没有缺席,但也没太多额外惊喜,比如没有全景天窗和后排出风口就让我难以释怀。

不得不吐槽:没有后排出风口真不应该。比亚迪S7可是部七座车,难道车厂对空调效果这么有信心?

体验空间时,我将中间座椅调整到最后位置,腿部可以像长轴距轿车一样活动,头顶也留有一拳以上距离,加之地板平整,想坐三个人毫无压力,只是中央扶手里的功能按键就用不上了。但我勉强挤进第三排后,就需要第二排乘客牺牲舒适度,在大家相互妥协之后我的头部和腿部还是能留出一点空间,只是压抑的坐姿并不适宜长途出行。至于比亚迪S7的装载能力,如果已经塞满7名乘客的话我建议你换辆车来装行李,365升的数据远没有想象中多。

说说驾驶感受。从技术参数看,比亚迪这具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表现已经超越同排量大众EA888发动机,启动引擎后的运转比较平顺,第一感觉尚可。厂家数据说明最大扭矩从1750rpm后就可以发放,可我在驾驶S7时并没有找到动力爆发的点,全油加速的过程像是护士推动的针管,很线性,油门响应显得迟钝了点,没有召之即来的乐趣。

其实在2500rpm之后这具发动机的力道还是够用,但想顺畅的超车需要连续降挡将转速拉高到4500rpm,这时引擎轰鸣就不那么动听,这也暴露了它隔音不佳的问题,跑快之后的风噪很明显。当然相比S6,比亚迪新车的加速能力已经强了不少,但喜欢推背感之类的朋友应该会失望,不过在跑得不快的情况下,S7的制动效果还不错,虽然触感过于柔软让人没信心,但全力刹车还是有直接反馈。

比亚迪为S7匹配的是湿式6速双离合变速箱,我认为它在D挡情况下工作很尽责,转速可以被抑制在2000rpm内,挡位切换动作也不突兀,只是低速行驶时的走走停停会让变速箱感觉烦躁,偶尔有拖挡的情况。

但在开快之后,我用手动模式切换挡位再试,S7表现出很好的适应能力,变速箱对油门开合的回应很积极,转速进入红区前的升挡利落,而大脚制动后的连续降挡也不会迟疑太久。比亚迪的双离合变速箱搭档2.0T引擎比之前跟1.5T引擎的匹配好太多,虽然升降挡还是有些粗糙,换挡逻辑也不够清晰,但横向比较还是算合格。不过我对变速箱的质量稳定性保留意见,这部崭新的试驾车在驾驶过程中突然没有了2挡,无论自动模式还是手动模式下都只能从1挡直接跳至3挡,当然我希望这是个案,但也说明在基础工作上比亚迪还有尚未完工的细节。

至于比亚迪S7的操控,我想买这类车型的朋友本身是不会抱有太高期望值吧。从悬架结构来看,S7有些运动基因,而且在道路行驶时它的减震调试也偏硬派,对细微弹跳的过滤不多,但我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降低转向时的侧倾。真要开快后再挥舞方向盘,S7前轮指向性谈不上精准,我需要用手心努力摸索前轮的状态,而车身在压过减震初段后会明显外移,原本在静音性上表现出色的米其林轮胎也有不适,抓地力逐渐缺失,直至博世带着电子辅助设备来救场。在缺乏四驱系统的情况下,我不认为比亚迪S7会是越野能手,正常人肯定也不会蠢到拿它去劈弯。

其实我觉得之前讲过的好与不好都可以先放一边,因为连我都不敢相信,面前这部尺寸不小的7座SUV旗舰型号才卖13.99万,这让海外车企以后还怎么控制成本?要知道这个价钱只够买基础款的本田缤智或者别克昂科拉。

仅从这点来看比亚迪S7还是厚道,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朋友消费观念更务实,自然会选择这样性价比高的车型。不过从机械部分来看,我不觉得S7比缤智和昂科拉做得更好,这也许在你眼中是鱼与熊掌的选择。这个世上大概没有好开、耐看、够大、配置又高、价格又低的汽车,但如果比亚迪在细节上做得更有耐心一些,我想它能离目标更近一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智捷大7发动机异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