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AT-4反钢甲车火箭筒?

首发于贴吧,http://tieba.baidu.com/p/4647499507?see_lz=1有话讲到“不谈编制谈性能就是耍流氓”,不过关于编制的讨论一般来讲总是相对稀少,因为编制本来就是个不好讨论的问题,随时间的变化非常大,资料来源也有限。笔者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在研究冷战以来各国军队尤其是中美苏(俄)三军的陆军编制,虽然仍然只是个半吊子,而且重点在师旅团级编制上,但是仍然积攒了一些资料,大概可以勾画出一定的脉络。至于具体的细节可能多有谬误,所以还待诸位读者不吝斧正。+++++++++++++++++++++++++++++++1、美国陆军机械化步兵连,重型旅级战斗队(HBCT),2006-2013/装甲旅级战斗队(ABCT),2013-2016要讨论美国陆军的基层编制,就不能绕开美国陆军的基本战术兵团。在2005年之后,美国陆军拥有三种模块化的战术兵团“旅级战斗队”(BCT),即重型旅级战斗队(HBCT)、斯特莱克旅级战斗队(SBCT)和步兵旅级战斗队(IBCT),而每种旅级战斗队的步兵班排连编制都是不一样的。2013年后美国陆军进行了新一轮编制改革,三种BCT都进行了编制调整,重型旅级战斗队也更名为装甲旅级战斗队(ABCT),然而这对基层编制的影响非常有限。在重型旅级战斗队中的(机械化)步兵是搭乘M2布莱德雷步兵战车的重型机械化单位。在冷战时期,这样的步兵单位通常是将车编入步兵班的(这一点在86师布莱德雷机械化步兵班排连中会重点讲述)。然而布莱德雷的载员舱即便在如今扩容之后也只能容纳7人(后舱6人前面1人),外加3名乘员,这使得布莱德雷机步班顶多只有7名下车步兵。而在冷战结束后,美国陆军采用的火力组编制要求班有9名下车步兵(这样才能凑齐2个火力组),因而HBCT中的布莱德雷机械化步兵排不得不采取了分拆步兵班的方式,将排内的3个步兵班全部分拆,塞进4辆布莱德雷里。因而布莱德雷步兵排的编制如下:(这个图比较旧了,还是M16A2)机械化步兵排排(布莱德雷):40人布莱德雷战斗车A分排——1号车,排长兼车长、炮手兼替代车长、替代炮手兼无线电操作员、驾驶员*排长需下车作战时,由原炮手接任车长,替代炮手接任炮手(他还需要充当排长的无线电操作员)——2号车,车长,炮手,驾驶员布莱德雷战斗车B分排——3号车,排军士兼车长,炮手,驾驶员——4号车,车长,炮手,驾驶员步兵1班(9人)——班长,M4A1卡宾枪——火力A组(4人)————火力组长,M4A1卡宾枪————掷弹手,M4A1卡宾枪+M203/M320榴弹发射器————自动步枪手(机枪射手,下同),M249班用自动武器————步枪手,M4A1卡宾枪(注意,虽然同样是火力组,但美国陆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火力组编成不同。陆军火力组不设班用机枪副射手,火力组长没有榴弹发射器,单设一名掷弹手;海军陆战队火力组设班用机枪副射手,没有专职掷弹手,火力组长配发榴弹发射器)——火力B组(同火力A组)————火力组长————掷弹手————自动步枪手————步枪手步兵2班(9人,同1班)步兵3班(9人,同1班)*每个步兵班分配一套“标枪”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弹药基数4发),这套装置不占编制,随车携带,每个步兵班内需要有几个人(好像是1-2个)接受标枪导弹的训练。这使得每个步兵排有3套标枪,步兵连则有9套。机械化步兵连由3个步兵排和1个连部排构成,连部排(13人)包括:连长的悍马(配一个驾驶员,连长平时搭乘);连部控制着一套RQ-11“渡鸦”手持无人机连长的布莱德雷(配车长、炮手,连长战时搭乘并担任车长)副连长(执行官)和连火援官的悍马(副连长平时搭乘)副连长的布莱德雷(配炮手、驾驶员,副连长战时搭乘并担任车长)连军士搭乘的M113及挂车(配驾驶员和连军士兼车长)连给养军士搭乘的FMTV及挂车(配给养军士和给养专业兵)连防化军士搭乘的FMTV及其挂车(就他一个人)———————————全连人员总计:133人全连技术兵器总计:布莱德雷步兵战斗车14辆悍马2辆FMTV卡车2辆M113装甲车1辆标枪导弹发射装置9套M249轻机枪18挺RQ-11侦察无人机系统1套———————————美国陆军是极力希望给步兵排配备武器班的,然而在布莱德雷机械化步兵连中这一点无法实现,原因是一个8人武器班会导致全排正好多出一个人没地方坐(如果排的布莱德雷增加到5辆的话),而布莱德雷强大的火力以及联兵营内的29辆M1A2应该能弥补缺少武器班的缺憾,所以武器班最终没有编入此部队。+++++++++++++++++++++++++++++++2、美国陆军步兵连,斯特莱克旅级战斗队(SBCT),2005-2016*斯特莱克旅级战斗队是美国陆军的三种模块化旅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作为未来战斗系统FCS的直系后裔,其继承了未来战斗系统战斗单位(FCS UA,相当于BCT)的很多特点,包括连一级的编成。斯特莱克宽阔的10人载员舱可以允许排内编入更多的步兵人员(相比于塞得像沙丁鱼罐头的HBCT步兵连而言)斯特莱克旅级战斗队的步兵连在连一级上实现了步兵、装甲车、突击炮(相当于坦克)和迫击炮的合成。当然,最后的结果表明这一编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在理论编制表中,一个斯特莱克步兵连的编制如下:连部(12人):连长的悍马+挂车:平时连长开,有事时派连部斯特莱克的车长来开。连部控制着一套RQ-11“渡鸦”手持无人机。连长的斯特莱克ICV:配车长、驾驶员、无线电操作员,有事时连长进这辆车,车长去开悍马副连长(执行官)的斯特莱克:配车长、驾驶员、无线电操作员,外加副连长。连军士和给养分排:连军士、给养军士、给养专业兵、火援官搭乘2辆FMTV,有事时连军士也可以坐这辆车。狙击小组(3人):狙击手(M107)、狙击手(M24)、观察手,搭乘一辆悍马。全世界似乎只有SBCT将专业狙击手下连。MGS排(9人):这是斯特莱克连的最大亮点,9个人搭乘3辆斯特莱克MGS,每辆车有车长、炮手、驾驶员三人。MGS可用105毫米线膛炮为连提供直接火力支援。排长和排军士各是一辆MGS的车长。然而不幸的是M1128 MGS由于难以空投不能完全满足美国陆军的需求(美军要求SBCT的步兵连拥有空中突击能力),导致其采购量只有满编数量的1/3。在2015年的美军装甲作战会议上,最终决定将MGS从步兵连中撤装,上调集中到旅反坦克连(设9辆,相当于原来全旅27辆的1/3),这一过程可能并未完成。连内MGS排的撤销可能迫使美军将斯特莱克ICV上的M2HB机枪/Mk 19自动榴弹发射器替代为30毫米机关炮,导致斯特莱克进一步超重。迫击炮分排(10人)这个排编两辆斯特莱克MCV-B迫击炮载车,车上装有M121型120毫米自行迫击炮,每辆车有5个人,分别为分排长/班长、驾驶员、炮手、副炮手、副炮手。自行迫击炮操作只需要3个人,而车上除了固定的120毫米迫击炮外另有一台随取的60毫米M224迫击炮,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每辆迫击炮车能分出一个两人的60迫击炮小组支援步兵的作战。虽然无关但另外提一句,斯特莱克营另有4辆直属的MCV-B,它们上面有随取的81毫米M252迫击炮。医疗后送分排(3人)斯特莱克步兵连的医疗力量显著强于布莱德雷连。连内设1个医疗后送分排,两名救生员和一名驾驶员搭乘一辆斯特莱克MEV。值得一提的是,步兵排内的斯特莱克ICV经常也要承担医疗后送任务,因为美军并不是很依赖斯特莱克ICV在前沿进行火力支援。火援组(3人)两名火援官和一名驾驶员搭乘一辆M1131斯特莱克FSV,这辆车安装了特别的数据链和观瞄系统,负责引导空地火力支援。值得注意的是FSV往往不装遥控武器站,机枪需要手动操作。3个步兵排(3x43+3人)下车步兵是斯特莱克步兵连的主要战斗力量(在布莱德雷连里则更注重布莱德雷战斗车),为此,斯特莱克步兵连的步兵班就显得相对完整。——排部(3+1人)包括排长、排军士、无线电操作员、医疗兵(营部配属)。——乘车作战单元(8人)每个步兵连搭乘4辆M1126斯特莱克ICV,每个车有自己的车长和驾驶员,不用再像布莱德雷那样换来换去。——3x步兵班(3x9人)步兵班和同时期的布莱德雷班没什么不同。不过步兵班是全班坐在一辆车里,不用拆分。同样的,每个班不占编制地配属一套标枪发射装置(标配4枚导弹),使得每个连有9套导弹发射装置。班内有可能编入一名指定精确射手代替步枪手。——武器班(5人)设一个班长,两个2人机枪组,每个组配一挺M240通用机枪,1个射手,1个副射手。———————————全连人员总计:169+3人(剔除MGS后160+3人)全连技术兵器总计:斯特莱克步兵战斗车(ICV)14辆斯特莱克迫击炮载车(MCV-B)2辆斯特莱克机动火炮系统(MGS)3辆(*现正在剔除)斯特莱克医疗后送车(MEV)1辆斯特莱克火力支援车(FSV)1辆悍马2辆FMTV卡车2辆标枪导弹发射装置9套M249轻机枪18挺M240通用机枪6挺RQ-11侦察无人机系统1套+++++++++++++++++++++++++++++++3、美国陆军步兵连,步兵旅级战斗队(IBCT),2005-2016*作为美国陆军的轻步兵单位,步兵旅级战斗队的编制更小,人员更少,装备更轻,更适合在己方纵深后方作战或执行空中突击任务。这样的旅的步兵连一般搭乘不占编制的悍马车或反地雷防伏击车(MRAP),而连内真正定编的车辆数量很少。由于缺乏装甲车辆和重火力,步兵旅级战斗队中的各级步兵分队拥有完善的下属火器分队,排、连、营分别有自己的武器班、武器分排、突击连。一个步兵旅级战斗队的步兵连编制如下:连部(8人)——可以看到其连部明显小于另外两种步兵连连长的悍马+挂车:连长和无线电操作员搭乘悍马。连部其他人员的FMTV+挂车:副连长(执行官)、无线电操作长、连军士、连给养军士、连给养专业兵和前沿支援军士挤这一辆车。连部控制着一套RQ-11“渡鸦”手持无人机。3x步兵排(3x39人),每个包括:排部(3人):排长、排军士和排无线电操作员3x步兵班(9人):同SBCT和ABCT中的步兵连步兵班,班内有可能编入一名指定精确射手代替步枪手。武器班(9人):虽然同样是武器班,但其结构和SBCT的步兵排武器班不一样,武器也不一样。——班长——2个M240机枪射组,每个包括1挺M240,一个射手和一个副射手。相对SBCT的武器班而言缺少一个弹药手。——2个标枪反坦克导弹射组,每个包括1套标枪导弹发射装置,一个射手和一个副射手。相较而言,SBCT和ABCT的标枪导弹是不占编制随车的,但是在IBCT中是没有固定编制的车辆的(依赖旅车辆池提供机动能力),而且在空中突击的过程中车也很可能运不过去,这使得IBCT必须设置专职标枪射手。同样可以看到IBCT每个排比SBCT和ABCT少一套标枪导弹发射装置,使得其步兵反坦克能力相对较弱,这将由编制在营突击连里的车载陶式导弹弥补。迫击炮分排(6人)包括分排长、班长、2名迫击炮射手和2名迫击炮弹药手,装备两门60毫米迫击炮,这是IBCT步兵连的主要曲射火力支援力量。这和其他两种步兵连比起来显得相对不足,所以IBCT的步兵连将更加依赖营内120毫米迫击炮的支援。———————————全连人员总计:131人全连技术兵器总计:悍马1辆FMTV卡车1辆标枪导弹发射装置6套M249班用自动武器18挺M240通用机枪6挺M224式60毫米迫击炮2门RQ-11侦察无人机1套。+++++++++++++++++++++++++++++++4、苏联陆军摩托化步兵连(BTR),1984-1992在冷战后期,苏军的摩托化步兵主要搭乘两种战斗车辆投入作战,一者是BTR轮式装甲运输车,一者是BMP履带式步兵战车,由于两种车辆性能和使命不同,这两种摩步连的编制也不尽相同。到80年代中期,一个典型的BTR摩步连编制如下:连部(6人):一辆BTR,里面挤着连长、政治副连长(苏军和解放军一样把基层政治主官设置在连级)、主任机械师、大士、驾驶员和BTR机枪手。在苏军和俄军中,所有驾驶员都兼任机械师。从这里可以看到苏军和美军的连部编制的明显区别:苏军的连不具有哪怕最基本的后勤能力,既没有人员也没有车辆。由于苏军中政工体系的存在,其连部组成也和美军有明显区别。机枪反坦克导弹排(17人):两辆BTR,每辆BTR有专职驾驶员和机枪手排下不设专职班长和副排长,仅有的一个排长直接控制:3个通用机枪射组,每个装备一挺PKM机枪,正副射手各一;3个反坦克导弹发射组,每个装备一套巴松管(北约:AT-4“塞子”)/混血儿(北约:AT-7“萨克斯”)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正副射手各一;3x摩步排(3x29人)每个摩步排有3个摩步班组成,搭乘3辆BTR。排部非常简单,就是排长副排长各一,分别编到其中两辆车里。摩步班是人车混编的,每个班有9人,分为三个组,这包括:乘车组(2人):机枪手、驾驶员火力组(4人):班长、RPG射手、RPG副射手、RPK-74轻机枪射手机动组(3人):副班长、步枪手、步枪手从任务组的分配来看就能大致推断出苏军的摩步班进攻样式:由乘车组和火力组进行压制,由机动组从侧翼机动接近目标并将其消灭。有消息称,在苏军驻德部队集群等精锐部队中,班内机枪为PKM而非RPK-74。如果这样的话,则全连有12挺PKM,无RPK-74。每个排不占编制地携带一支SVD狙击步枪,不设专职精确射手,放在车上随取。———————————全连人员总计:110人全连技术兵器总计BTR装甲运输车:12辆RPK-74轻机枪:9挺*(见上文)PKM通用机枪:3挺*(见上文)RPG-7V火箭筒:9套SVD狙击步枪:3支*(见上文)AT-4/AT-7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3套———————————总体来看苏军的这套编制问题很多,比如比较无语的就是没有专门的无线电操作员,携带背负式电台需要现场“抓人”(有时会是可怜的大士)来担当。缺乏后勤的问题也不必多说。当然BTR摩步连的问题没有BMP摩步连严重。+++++++++++++++++++++++++++++++5、俄罗斯陆军摩托化步兵连(BTR),1993-2008苏联解体之后,俄军的编制体制发生了一系列非常复杂的转变。哪怕是在班排连这样的基层级别上转变也非常剧烈。一些旧装备的淘汰和新装备的列装导致了俄军编制的进一步变化,而俄军缺乏经费的问题又从反面限制了编制改革的进行。到90年代中期,一个典型的BTR摩步连编制如下:连部(8人)1辆BTR,里面挤了连长、教育工作副连长(原政治副连长,后来撤销,变成了更“正统”的副连长)、大士、主任机械师、驾驶员、机枪手,新编入卫生指导员(指导步兵排内的卫生员处理伤患)和近程雷达操作手(操作“法拉”-1单兵雷达,不过听说实编数量很少)反坦克班(9人)这是机枪反坦克导弹排缩编的结果,机枪反坦克导弹排的3个机枪射组被下发给了摩步排。现在他们只剩下了一辆BTR,含驾驶员、机枪手、班长,3个巴松管/混血儿反坦克导弹射组(每个2人,1套发射装置)3x摩步排(3x32人)排部(5人):排长,副排长,机枪手,机枪副手(装备PKM,连机枪下放的结果),步枪手兼狙击手(和苏联时代陆军常规部队完全没有狙击手概念的状况相比,俄军意识到了专职狙击手——西方概念上的精确射手——存在的必要性。为此开始在连一级设置狙击手位置,并由各单位自行训练;不过后来发现这样训练出来的效果不好,所以改为统一集训,并将狙击兵收到旅级)排部仍然没有自己的车辆,需要分散挤在三辆BTR里。3x摩步班(9人):跟苏军时期的摩步班编制一样但很快,由于摩步连载具拥挤和征兵难的问题,BTR摩步班被裁减了一名步枪手,剩下8人,使得机动组遭到进一步弱化。在扩大排部、不裁减9人班的情况下,全排会有32人搭乘3辆BTR,而一般认为BTR-70/80的总搭乘人员数只有10人,相当于有2个人没地方坐。很可能正因如此,BTR-80的驾驶员席的后面安装了一个新的折叠座椅:8人班化后的BTR摩步排乘车座位和冲击队形,每个班的机动组和火力组下车,分别由副班长和班长率领;1号车和2号车的排长、狙击手和通机射组下车后构成一个火力组,由排长率领;3号车上的副排长不下车,乘车指挥战斗。———————————全连人员总计:113人/104人(摩步班缩编前后)全连技术兵器总计:BTR装甲运输车:11辆RPK-74轻机枪:9挺PKM通用机枪:3挺SVD狙击步枪:3支RPG-7V火箭筒:9套AT-4/AT-7反坦克导弹:3套+++++++++++++++++++++++++++++++6、俄罗斯陆军摩托化步兵连(BTR),2009-2012,2013-2016很遗憾,由于资料匮乏,此处资料无从查证。我始终无法找到2009年新面貌改革后的俄陆军BTR摩步旅编制表(08年12月第5/055-51号文件),也难以得知2013年后这一编制表是否有所变化。目前看来,泄漏到网上的可能只有MT-LBVM(冰原山地)摩步旅的编制表第5/060号文件。BMP旅和坦克旅的编制表也找不到。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包括:(1)PKP在班内代替RPK-74,并导致PKM通用机枪及其射组被从摩步排中撤销。(2)反坦克导弹班被上调集中到营一级构成一个营反坦克导弹排,并导致连内装甲车数量减少到10辆。(3)排内撤销狙击手,狙击手上调到摩步旅狙击排;恢复2人制排部。(4)恢复9人制摩步班。+++++++++++++++++++++++++++++++7、苏联陆军摩托化步兵连(BMP),1984-1992由于BMP具有比BTR显著更强的火力尤其是反坦克火力,摩步连步兵分队的编成也据此有了变化。到80年代中期,一个典型的BMP摩步连编制如下:连部(6人):一辆BMP,里面挤着连长、政治副连长、主任机械师、大士、驾驶员和炮手。除了大士之外,别人可能都没有下车作战的任务。BMP摩步连的连部和BTR的没什么区别。机枪排(17人):两辆BMP,每辆BMP有专职驾驶员和炮手排下不设专职班长和副排长,仅有的一个排长直接控制:6个通用机枪射组,每个装备一挺PKM机枪,正副射手各一;注意,苏军的步兵战车是不设置专职车长的,有排/班的情况下,在排/班长下车前排/班长就是车长,而在排/班长下车后炮手就是车长;在无班的情况下,炮手就是车长。而颇为混乱的是,苏军的BMP设置了专职车长席,并为其配备了特别的观瞄器材,而一些BMP的引进国似乎的确采用了三人制车组。3x摩步排(3x29人)每个摩步排有3个摩步班组成,搭乘3辆BMP。排部非常简单,就是排长副排长各一,分别编到其中两辆车里。摩步班是人车混编的,每个班有9人,分为三个组,这包括:乘车组(2人):炮手、驾驶员火力组(4人):班长、RPG射手、RPG副射手、RPK轻机枪手机动组(3人):副班长、步枪手、步枪手BMP-2摩步班的战斗队形转换,可以看到机动组(мг)和火力组(ог)的区分对装备BMP-1的摩步班而言,在乘车机动时,排长坐在1号车的驾驶员身后的座位(一般这被认为是BMP-1的“车长席”),副排长坐在2号车的后舱末段,2、3号车车长席由班长占据。下车战斗时,排长和班长下车指挥步兵;副排长不下车,指挥步战车。不过并非所有的BMP使用国(哪怕是华约国家自己)都采取和苏军一样的编制。比如图中的东德国家人民军的摩步班,用班用机枪手替代了一名步枪手。对装备BMP-2的摩步班而言,在乘车机动时,排长、副排长和一个班长占据车长席(炮塔右侧座位)。机枪手占据驾驶员身后的座位。下车战斗时,排长和班长下车指挥步兵;副排长不下车,指挥步战车。一个典型的华约BMP摩步排(由一辆坦克引导)的冲击队形,在冲击队形最后,中间那辆BMP(1号车)旁边的那个人就是排长。RPG掷弹手永远坐在靠尾门位置,坐在他同侧身边的是他的副射手。要给这两个人留出相对宽裕的空间(一般而言,BMP-1上总能有1个空位),这使得其可以利用顶盖在步战车上发射RPG,又不会被BMP自身的炮塔所阻挡射界。也就是说,虽然从名义上讲BMP乘员3人,BTR乘员2人,但实际上两者的编制是一样的,在下车战斗中车长位是空的(只有副排长的那辆车有副排长占据),这使得BMP在战斗中的索敌能力大打折扣。有消息称,在苏军驻德部队集群等精锐部队中,班内机枪为PKM而非RPK-74。如果这样的话,则全连有15挺PKM,无RPK-74。每个排不占编制地携带一支SVD狙击步枪,放在车上随取。————————————————全连人员总计:110人全连技术兵器总计BMP步兵战车:12辆RPK-74轻机枪:9挺*(见上文)PKM通用机枪:6挺*(见上文)RPG-7V火箭筒:9+++++++++++++++++++++++++++++++8、俄罗斯陆军摩步旅摩步连,1993-2008在俄军历史上的数次编制改革中,“师改旅”一直是改革的主旋律。从历史角度来讲,苏军的部队只有驻外集群和空降兵在平时齐装满员,其他的国内部队全都是不同程度缺编乃至只有架子的,在冷战变热的背景下,这一问题会通过在战时动员预备役人员解决。然而苏联解体之后,驻外部队不复存在,而俄罗斯也开始面临更为多样化的威胁,已经过时且往往不方便运转的动员体制就开始阻碍俄军的作战,典型的惨剧就是第一次车臣战争。为了在维持与北约和中国进行大规模战争能力的同时可以快速灵活应对各种各样的中小规模威胁,从1993年开始俄军开始逐步将一些师改为旅。这些旅在平时往往是齐装满员的战备单位,能够作为快速反应部队迅速投入到热点地区,而不需要进行漫长的动员过程。旅的体量也更为适应中小规模的冲突。不过师改旅后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团这一级别不复存在,这就导致团属支援火器(包括团炮营、团防空营、团反坦克导弹连等等)不复存在,旅内各营能配属到的支援火器(尤其是较低级的支援火器)数目下降。为此,摩步旅不得不在营、连乃至排级别上加强其摩步分队,从而尽可能弥补失去团级支援火器带来的损失。最初的一批摩步旅都是BMP摩步旅,后来则出现了一系列MT-LBV摩步旅(主要在列宁格勒军区应对冻原作战,或在北高加索军区应对山地作战)。纯粹的BTR摩步旅可能直到2009年谢尔久科夫改革后才出现。一个俄军摩步旅步战车摩步连包括:连部(11人):2辆BMP步兵战车,各配炮手、驾驶员。其中连长搭乘车配车长。连长、教育工作副连长(不久后撤销变成副连长)、大士,主任机械师、卫生指导员、近程雷达(“法拉”-1)操作手。他们怎么分配车辆不太清楚。榴弹发射器排(26人):排部两人即正副排长,分别搭乘一辆BMP。3个榴弹发射器班(3x8人),每班有1辆BMP步兵战车,配炮手、驾驶员;另有3个自动榴弹发射器小组,每组1套AGS-17自动榴弹发射器,2人。3x摩步排(3x32人):排部5人,即排长、副排长、机枪手、步枪手、步枪手兼卫生员,分别塞进3辆BMP里。注意,摩步旅的排机枪手使用RPK-74。3个步兵班(3x9人),将一名步枪手换成了RPK-74轻机枪手,导致每班有2挺RPK-74。每个排不占编制地携带一支SVD狙击步枪,放在车上随取。虽然以上资料来自解放军方面的官方资料,然而我同样对此存在疑问,因为虽然BMP-1可以搭载11人,但BMP-2只能搭载10人(无论如何都缺乏扩容空间),可摩步排里的3辆BMP却要搭载32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摩步旅都装备BMP-1。举例来讲,1992年第一批编成的(那个著名的)第131独立摩托化步兵“克拉斯诺达尔”旅(一称“迈科普”旅)装备的就是BMP-2。这让我不禁怀疑,摩步旅的步兵班可能也改成了8人制,如果是这样的话去掉的大概会是轻机枪手。第131独立摩步旅在迈科普驻地前的纪念碑当然,在实践中更常见的状况(比如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第131旅在格罗兹尼遭遇的状况)是基层单位根本不满员,大量缺乏步枪手……唯一的好消息是这会让所有人都有地方坐。——————————————全连人员总计:133人全连技术兵器总计:BMP步兵战车:14辆RPK-74轻机枪:21挺RPG-7V火箭筒:9套AGS-17自动榴弹发射器:6套SVD狙击步枪:3支+++++++++++++++++++++++++++++++9、俄罗斯陆军摩步团摩步连(BMP),1993-2008除了摩步旅之外,俄军在这段时间还维持着相当数量的摩步师和坦克师,这些师由摩步团和坦克团等构成,还像苏联时期一样维持着满员-缺编-架子-武器装备储存基地的结构。不过——1994年到2008年间,俄陆军全军没有一个满员师。即便在数次战争(第1、2次车臣战争、南奥塞梯战争)期间,俄军也没有能将任何一个师填充到满员。理论上一个齐装满员的俄军坦克师应有11000人,摩步师应有14000人。对一个缺编师而言,师拥有连和连级以上的全部指挥机构,但缺乏士兵。每个师一般有1个团(顶多2个团,总共4个团)处于齐装满员的战备状态,其他的团都缺编,平时编6000-8000人。对一个架子师而言,师拥有连和连级以上的全部指挥机构,但严重缺乏士兵。每个师顶多有1个营处于齐装满员的战备状态,其他的团营都缺编,平时编2000-4000人。对一个武器装备储存基地而言,除了维护、保卫全师装备的人员(一般也就一两百)之外,不再编人员。相对而言,摩步团的BMP摩步连的编制就更加类似于过去的苏联时代。一个俄军摩步连步战车摩步连(BMP)包括:连部(11人):2辆BMP步兵战车,各配炮手、驾驶员。其中副连长搭乘车配车长。连长、教育工作副连长(不久后撤销变成副连长)、大士,主任机械师、卫生指导员、近程雷达(“法拉”-1)操作手。摩步团摩步连没有自动榴弹发射器排,但摩步团摩步营仍然拥有这样一个自动榴弹发射器排(和摩步旅摩步连的自动榴弹发射器排是一样的),这就导致每个摩步团摩步营(BMP/BTR)有6套AGS-17,而摩步旅摩步营有24套。3x摩步排(3x30人):每个排有:排部(6人)排长、副排长、狙击手、机枪手(PKM)、副射手、步枪手兼卫生员,这六个人两人一组,分配到三辆车里去。排长和狙击手坐1号车,副排长和卫生员坐3号车,机枪射组坐2号车。和过去一样,排长作战时下车,与狙击手、通机射组构成一个小组,和BMP并排位于冲击队形后方。3x摩步班(3x8人)从苏联时代的基准上削减了一名步枪手,变成了8人。每个班编3个任务组:乘车组(2人):炮手、驾驶员火力组(4人):班长、RPG射手、RPG副射手、RPK轻机枪手机动组(2人):副班长、步枪手由于有了专职狙击手,摩步排内不再设随取的SVD。BMP摩步团摩步排的冲击队形,该排不知何故缺排卫生员。——————————————全连人员总计:101人全连技术兵器总计:BMP步兵战车:11辆PKM通用机枪:3挺RPK-74轻机枪:9挺RPG-7V火箭筒:9套SVD狙击步枪:3支+++++++++++++++++++++++++++++++10、俄罗斯陆军摩步连(BMP),2009-2016同样很遗憾,由于资料匮乏,此处资料无从查证。我始终无法找到2009年新面貌改革后的俄陆军BMP摩步旅编制表(08年12月第5/050-51号文件),也难以得知2013年后这一编制表是否有所变化。根据不可靠的消息认为,俄军现在的摩步营为41辆BMP,这暗示其编制形式可能类似于苏联末期的状况(摩步营41辆BMP),而和90年代俄军的状况(摩步旅摩步营46辆BMP,摩步团摩步营37辆BMP)完全不同。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包括:(1)PKP在班内代替RPK-74,并导致PKM通用机枪及其射组被从摩步排中撤销。(2)排内撤销狙击手,狙击手上调到摩步旅狙击排。(3)恢复9人制摩步班。+++++++++++++++++++++++++++++++11、俄罗斯陆军摩步旅摩步连(MT-LBVM),2009-2016以MT-LBV为运载工具的摩步旅是为特殊地形特别设计的。MT-LB在诞生时更多是一种装甲牵引车,主要负责牵引MT-12反坦克炮,火力贫弱而且装甲很薄。不过很快苏联人发现了MT-LB的潜力:在加宽了履带之后,MT-LBV较轻的车体和较宽的履带能尽可能地降低对地面的压强,从而方便其在恶劣的地形(如冻原、沼泽、山地)活动。在20世纪70-80年代,列宁格勒军区的第6集团军和第26军下属的各个摩托化步兵师便是用MT-LBV和PT-76装备的,它们负责跨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重重的沼泽和冻原,执行对挪威、芬兰乃至瑞典的军事行动,第26军可能还要负责北极圈内的极地作战。苏联解体之后,俄军出于在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等地作战的需要,组建了一系列山地摩步旅,它们装备新式的MT-LBVM装甲车,这一车型把主武器换成了12.7毫米NSVT高射机枪,从火力上总算接近了BTR家族。根据2008年12月发布的摩步旅编制表第5/050号文件,MT-LB摩步旅(确切的称谓是MT-LBV/BTR独立摩托化步兵旅)采用了新面貌的编制表。这一编制表大幅提高了营的合成度和综合作战水平,不过从连排级别上事实上是相对弱化了。一个新面貌的MT-LBVM摩步旅摩步连包括:连部(9人):编一辆MT-LBVM装甲车,配炮手、驾驶员。连长、副连长、大士,主任机械师、卫生指导员、近程雷达(“法拉”-1)操作手,新编入无线电操作员一名,到此为止俄军连级主官总算有了专人给背连级电台。3x摩步排(3x29人)排部(2人):排长、副排长,分别搭乘一个摩步班的车。3x摩步班(3x9人):每班9人,编1辆MT-LBVM装甲车。班内分组不明:乘车部分(2人):炮手、驾驶员下车部分(7人):班长、副班长、RPG射手、步枪手兼RPG弹药手、PKP机枪手、PKP机枪副射手、步枪手可以看到,由于通机下班,俄军开始为班内的机枪手配置副射手,这导致了火力组被加强,机动组(如果还有的话)被削弱。同时,连内不再编狙击手(上调集中至旅狙击排)、反坦克导弹班(上调集中至营反坦克导弹排)、自动榴弹发射器排(上调集中至营自动榴弹发射器排)。同时期的BMP摩步连和BTR摩步连可能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但一定不可能完全一致。————————————————全连人员总计:96人全连技术兵器总计:MT-LBVM装甲运输车:10辆PKP通用机枪:9挺RPG-7V火箭筒:9套+++++++++++++++++++++++++++++++12、苏联空降兵空降连(BMD),1980s机械化空降兵的车辆性能限制(BMD只能载8人)使得空降兵班进一步缩小了规模。不过BMD强大的火力(3挺7.62毫米机枪,1套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1门73毫米低压滑膛炮/30毫米机关炮)足以弥补这一损失。一个苏联时期的BMD空降兵连包括:连部(6人):搭乘1辆BMD,包括驾驶员、炮手、连长、政治副连长、主任机械师和大士3x空降兵排(23人),每个包括:排部(2人):排长、副排长,每个搭乘一辆下属班的BMD3xBMD班(7人),任务组划分不明,包括:班长兼车长轻机枪射手RPG掷弹手RPG副射手兼步枪手副班长(高级步枪手)BMD驾驶员BMD炮手—————————————————全连人员总计:75人全连技术兵器总计:BMD伞兵战车车:10辆RPKS-74轻机枪:9挺RPG-16D火箭筒:9套+++++++++++++++++++++++++++++++13、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方甲种师步兵连,1976-1984注意,关于解放军的内容没有确定的编制表可以依照,很多地方是根据零散信息分析、推理、拼凑而来的,这些信息源的来源也不见得权威(对1976年编制表而言,主要问题是对越作战老兵回忆的拼接),不具有100%的可靠性。注意,在1962年全军驮马化改编到1985年百万大裁军间解放军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步兵师”,因为当时的称谓是“陆军师”(当然,陆军除了陆军师之外还有坦克师、炮兵师、高炮师等等),直到1985年才重新有了“步兵师”的称谓。关于南北的区分状况比较混乱,一些信息源指1976年版编制表不区分南北,只分甲乙,1981年才开始区分南北;一些则指正好相反。关于甲乙的区分状况,由于乙种师主要是在营、团级别和直属队上缩编,对连排班编制影响不大,所以在这里的南方甲种师步兵连编制应该和南方乙种师的没有区别。当时的陆军师是驮马化的,不过连和连以下连驮马也分不到,所以只能靠两条腿了。当时的步兵连刚刚摆脱了63式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上调集中的“阴影”,回归到56冲+56半+56班机的状态。一个步兵连应包括:连部(5人):连长(手枪)、政治指导员(手枪)、副连长(手枪)、副政治指导员(手枪)、司务长(无武器)连部班(6人):文书/班长(无武器)、卫生员/副班长(无武器)、通信员(56半)、通信员(56半)、司号员(无武器)、理发员(无武器)可以看到,解放军的连部虽然不大,但是干部颇多,光连部里就有5个干部(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司务长)。两个通讯员其实分别是连长和指导员的勤务兵;司号员和理发员则分别是副连长和副指导员的勤务兵。1981年后撤消了连理发员,改由战士兼任。炊事班(10人):班长(56半),给养员(无武器),8名战士(无武器)是的,在这个时代解放军拥有庞大的炊事班。给养员主要负责采购,当然是在司务长的控制下。*战时炊事班会进一步扩编到14人左右,除了做饭之外可能还要充当军工。3x步兵排(3x28人)——排长(56冲+手枪):排不设副排长。——3x步兵班(3x9人)每班包括:班长(56冲)、副班长(56冲)、机枪手(56式轻机枪)、机枪副手(无武器)、5名战士(56半)在南方部队中,步兵班内不设40火。40火在战时根据情况从连炮排下放。连炮排(22人)——排长(56冲+手枪)——3x炮班(3x7人)每班包括:班长(56冲)、3个40火射组,每个包括1名射手(69式40火)和1名副射手(***我考证是无武器,有人指出配手枪,待考)在战时,会将这些40火射组下放到步兵班,平均每个步兵班分得1套。*在战时,可能会有1个炮班将3套40火更换为2门60毫米迫击炮。这不是标准编制,但是换装非常普遍。换装之后这一炮班可能进一步扩编到10人。**在战时,一些单位将一部分56式半自动步枪换成了56式冲锋枪乃至63式自动步枪——嘴上说着“还我半自动”,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同时,这样的部队往往把换出来的56半分给了平常没有武器的人员,比如机枪副射手,比如炊事班。在对越作战中出现过炊事班全体配发武器给连队打阻击的情况。——————————————全连人员总计:127人(平时)/约133人(战时)全连技术兵器总计56式轻机枪:9挺69式40火箭筒:9/6套*(见上文)63式60迫击炮:0/2门*(见上文)56式冲锋枪:25支56式半自动步枪:48支**(见上文)54式手枪:8/17支***(见上文)————————————————总体来看,当时解放军步兵连内的非战斗人员实在太多了。原因则多种多样,包括摩托化程度低、通讯水平低、需自主采购、炊事自动化程度低、观念落后等等。+++++++++++++++++++++++++++++++14、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步兵连(装甲运输车),1998-2016“共产党员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15、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步兵连(步兵战车),1998-2016但是我今天不讲!”+++++++++++++++++++++++++++++++16、美国海军陆战队步兵连,?-2009,2009-2016**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步兵连编制不同于陆军,相较而言显得更加原始而且特别大,因为陆战队的步兵因其任务属性特殊而始终没有完全摩托化或机械化,步兵连始终是徒步的。一个美国海军陆战队步兵连应包括:连部(6人):连长、副连长(执行官)、连军士、连枪炮军士、连财务军士、连通信员兼司机(在有车且有必要的时候给连长开车)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连部实在非常简单。3x步兵排(43人),每个有:排部(4人):排长、排军士、排向导(负责协助排军士掌管事务)、通信员战时可能从营医疗排下放到步兵排一个或几个海军救生员,但属于配属,就不计入内了。陆战队有一句名言“每一名陆战队员都是一名步枪手”,因此所有连级以下官兵除专业武器射手外(包括副射手)都会配发步枪。3x步兵班(13人),每个包括:——班长:M16A4/M4卡宾枪+M203——3x火力组(4人),每个包括:————火力组长:M16A4/M4卡宾枪+M203————自动步枪手:M249————自动步枪副射手:M16A4/M4卡宾枪————步枪手:M16A4/M4卡宾枪*陆战队正在用M4卡宾枪换装M16A4步枪,目标是完全替代**从2009年起陆战队开始试点用M27 IAR代替M249作为班用自动武器,具体为在其中一个火力组中将自动步枪正副射手的武器都变成IAR,使得班内变成2挺M249+2挺IAR。武器排(47人),包括:排部(2人):排长、排军士(非常简单的排部)60迫击炮分排(10人):1名分排长,3个班,每班3人+1门M224 60毫米迫击炮。突击分排(13人):1名分排长,3个班,每班4人分为2个小组,每组一具SMAW火箭筒。中型机枪分排(22人):1名分排长,3个班,每班设1名班长和2个3人小组,每组一挺M240通用机枪。——————————————————全连人员总计:182人全连技术兵器总计M249班用自动武器:27挺/18挺**(见上文)M27 IAR步兵自动步枪:0挺/18挺**M240通用机枪:6挺SMAW火箭筒:6具M224 60毫米迫击炮:3门+++++++++++++++++++++++++++++++17、美国陆军机械化步兵连(布莱德雷),1998?-2005?当时的布莱德雷步兵连编制和现在区别很大。在作战时,还会从上级单位(营级)向下进行配属。机步连包括:连部(14人):连长(战时搭乘)的布莱德雷,配车长、炮手、驾驶员,战时连长担任车长;副连长(执行官)的布莱德雷,配车长、炮手、驾驶员,战时连长担任车长;连军士的M113,配驾驶员,连军士自任车长;连长和副连长平时搭乘的悍马,平时连长连副自己开,战时由从布莱德雷上挤下来的那名乘员控制;补给军士的M939卡车+挂车,由补给军士和军械员搭乘;防化军士的M939卡车+挂车,由防化军士和射击助理员搭乘;3x步兵排(37+3人)每个排有4辆布莱德雷,但只搭载两个下车步兵班和1个机枪分排。四辆布莱德雷被分为A、B两个分排,分别对应第1、2班。布莱德雷步兵战车A分排:——1号车:排长、高级炮手、驾驶员搭乘一辆布莱德雷。该车搭载一名替代射手、一个四人火力A组(组长、自动步枪手、掷弹手、反装甲射手),以及配属下来的前进观察员。排长下车指挥作战时,高级炮手担任车长,替代炮手充当炮手。反之则替代炮手下车,高级炮手担任炮手,排长担任车长。——2号车:车长、炮手、驾驶员。该车搭乘1班班长、一个四人火力组(组长、自动步枪手、自动步枪手、步枪手),以及排长的无线电操作员。布莱德雷步兵战车B分排:——3号车:车长、炮手、驾驶员。该车搭乘2班班长和一个四人火力B组(组长、自动步枪手、自动步枪手、反装甲射手)。——4号车:排军士兼车长、炮手、驾驶员。该车搭乘一个四人火力A组(组长、自动步枪手、掷弹手、反装甲射手),以及配属下来的救生员和前进观察员的无线电操作员。注意,2班比1班多一名反装甲射手,少一名步枪手。此外,排内编一个5人制机枪分排,设一名分排长和2个两人制M240射组。机枪分排分散到4辆车中,正好把布莱德雷都填满。——————————————————全连人员总计:125+9人全连技术兵器总计布莱德雷步兵战车:14辆M113装甲运输车:1辆悍马:2辆M939卡车:2辆M249班用自动武器:18挺M240通用机枪:6挺标枪导弹发射装置:9套+++++++++++++++++++++++++++++++(待续)(如果可能的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I_mmLg9t4U
AT4(或AT-4)是瑞典萨博博福斯动力(Saab Bofors Dynamics)生产的一种单发式单兵反坦克武器
规格
长度:101.6厘米
重量:6.7千克
炮口直径:84 mm
最大有效距离:300米,区域攻击可超过500米
贯穿力:400 mm滚轧均质装甲(Rolled homogeneous armour;RHA)
飞行时间(至250米):少于1秒
炮口初速:285 m/s
操作气温:-40至60°C(-40至140°F)
弹药:锥形装药翼稳穿甲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攻击装甲车辆的导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