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酷睿i5哪个型号性价比高地装配一台酷睿14代的游戏主机?


时隔一年,台式机标杆配置又要升级了。就在此刻,英特尔正式发布了第14代酷睿桌面处理器,依然基于Raptor Lake-S和Intel 7工艺打造,但在频率、新技术支持,以及产品线布局上进行了一定调整,比如酷睿i7-14700K增加了P-Core数量,酷睿i9-13900K轻松跑上6GHz,配合对超过8000MT/s的高频内存支持,未来一年的台式机配置定调依然看点满满。K系列率先登场
按照惯例,酷睿K系列不锁倍频的高性能处理器会率先向市场释放,优先满足第一批对性能、新品有执着要求的DIY发烧友,然后是不带K的台式机处理器、酷睿i3以及更入门级的产品。这里先奉上首发阵营的规格表:
从表格可以看到,酷睿i9-14900K/KF在规格上保持不变,依然是8个P-Core,16个E-Core,组成24个核心32线程。得益于睿频、睿频加速Max技术3.0,以及温度自适应睿频加速技术(Thermal Velocity Boost, TVB)技术,酷睿i9-14900K/KF最高频率直接来到6GHz,追平了之前酷睿i9-13900KS特别版的频率,也意味着Intel 7制程更为成熟,如果获得体质更好的CPU,6.2GHz以上都不是问题。
酷睿i7-14700K/KF则是14代酷睿系列中变化最大的产品,它增加了一组E-Core,即多了4个E-Core核心,达到8个P-Core、12个E-Core,总共20C28T的表现,同时上一代的30MB L3缓存升级到了现在的33MB L3,上一代的24MB L2升级到了现在的28MB L2,同时最高频率来到5.6GHz,势必对游戏性能提升和内容创作性能产生不少影响。
酷睿i5-14600K/KF维持了6个P-Core,8个E-Core,14C20T核心与线程数量,最高频率5.8GHz。三款处理器P-Core与E-Core频率相对上一代都一定攀升,TDP功耗均为125W,但酷睿i7-14700K和酷睿i9-14900K睿频功率释放可以来到253W,加上诸如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这样的第二代Z790主板做进一步性能释放,功耗完全可以再向上一步。
此外,iGPU规格保持不变,依然是UHD 770,基础频率300MHz,最大动态频率1.65GHz,DDR5和DDR4支持的规格也没有变化,但鉴于DDR5内存XMP超频愈发成熟,配合主板实现DDR5-8000以上的表现已经不是问题。DDR4内存规格则已经不会再更新,随着CPU核心数量和频率增高,以及DDR5内存降价到合理水平,基本没有理由再购买DDR4了。
在主板支持上,由于CPU仍然属于Raptor Lake-S和LGA1700范畴,故Z690和Z790主板同样可以全线兼容,但仍要注意Z790主板可以为13代酷睿和14代酷睿带来更多PCIe通道,所以在选购的时候应优先考虑Z790。同时各大主板厂商也会配合14代酷睿推出新一代的Z790主板,以添加最新的Thunderbolt 5,Wi-Fi 7,蓝牙5.4等新技术,提供更高内存频率支持等等。新的超频技术
酷睿i9-14900K/KF在核心数量上没有变化,势必在频率、性能优化上做文章。按照英特尔说法,酷睿i9-14900K相对酷睿i9-13900K最高可以获得23%的游戏性能提升和最高54%的Adobe After Effects、Premiere Pro等创作工作流提升,对主流游戏和创作软件已经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
在性能优化上,英特尔首次引入了英特尔应用优化器(Intel Application Optimization),这是一项基于10代酷睿开始投入使用的Dynamic Tuning Technology(DTV)运行的技术,意味着需要游戏和部分第14代酷睿处理器同时支持才能实现,但这并非是一个软件或者驱动,仍然是底层的线程调度优化结果,如果线程调度器发挥已经足够好,也没有应用优化器介入的空间。按照英特尔的说法,在应用优化器的支持下,《彩虹六号:围攻》帧率可以再提升13%,《地铁:离去》可以再提升16%,让14代酷睿与13代酷睿之间拉开明显差距。
除此之外,第14代酷睿更好的体质也带来了更多超频空间。除了前面提到拥有相对13代酷睿更高的频率,超频性能也得到进一步增强,英特尔超频软件XTU(Extreme Tuning Utility)也再度更新,包括引入AI超频,可以通过XTU的AI判断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再根据CPU体质进行进一步优化,从而获得针对这台主机的订制超频效果,即使是新手也能用上超频功能。
在硬件层面,第14代酷睿能够轻松支持超过8000MT/s的内存速度,提供单核散热控制功能。同时,英特尔XTU的SDK也开始开放给第三方提供更多的超频调整,FoundationTK就是其中的一款,这意味着酷睿系列的超频,除了主板调试、XTU之外,还多了更多的第三方选项。游戏、AI与创作全面开花
在媒体沟通会中,英特尔也强调了第14代酷睿在游戏和创作软件中的表现,例如酷睿i9-14900K对比Ryzen 9 7950X3D,大多数游戏场景性能比要更胜一筹。特别是在99%低帧率测试中,酷睿i9-14900K可以提供更好的体验。
另外英特尔也强调了32线程的重要性,酷睿i9-14900K可以轻松同时应付游戏、录制、直播工作,不需要另一台电脑提供辅助,降低直播成本。
内容创作领域则无疑是酷睿的强项,凭借着多线程和专业软件的支持,酷睿i9-14900K与Ryzen 9 7950X对比全面占优。同时获得更多核心的酷睿i7-14700K表现比13700K和12700K有了质的变化,性价比更为突出。
最后英特尔也表达了对AI的关注,英特尔已经为AI准备了DL Boost、OpenVINO、oneAPI等大量工具,配合CPU和GPU可以进一步发挥AI性能,未来也势必成为发力的重点。
毫无疑问的是,第14代酷睿注定会影响未来一整年台式机的配置趋势,特别是对游戏、创意软件、AI的进一步优化,都让其看点满满。
特别是酷睿i7-14700K/KF突然拔高的性价比,对于主流装机而言无疑相当理想。对于大多数玩家而言,配合B760系列主板已经可以有很好的发挥。当然,一步到位使用新一代的Z790,获得Wi-Fi 7、Thunderbolt 5的前瞻性支持,以及上限更高的性能释放,显然是更爽的。
一旦定价合适,无论是酷睿i9-14900K/KF,还是酷睿i7-14700K/KF都能让接下来的游戏、创作、AI体验变得更为酸爽。
其实关于酷睿14代的产品实际表现,相信很多常年逛数码区的人大概看一眼之后心里就会有数的,所以本次评测就不卖太多关子了,下面就直接展开一些数据和我个人的测试结果吧这次的i9 14900K是一个新的高频处理器,把频率打磨到了一个新的巅峰,全核加速频率还是非常可观的,所以这里说它是新的巅峰我认为没有问题基本上这一款产品的改变就在于频率变得更高了,基础频率分别提升了0.2GHz和0.3GHz,这意味着在低功耗区间性能会有一定提升,而全核心最大加速频率则提升了0.2GHz和0.1GHz,性能核全核加速频率来到了5.7GHz,能效核则已经来到了4.4GHz,这已经是目前默认加速频率最高的处理器了,其他方面比如说制程、微架构、缓存这些细节,则没有明显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14900K对于AI超频方面的优化做的更好了,有兴趣的观众可以来折腾一下AI超频。测试平台介绍来看一下测试平台:为了适配这次的14900K,我单独搭建了一套平台主板选择了ROG Z790 Dark Hero,因为我提前了解到了这颗处理器的规格,所以我觉得如果要折腾这颗处理器的话,还是买一张高端一点的好,所以这次就购买了ROG的Z790 Dark Hero,拥有20+1+2相供电,其中CPU供电为90A,可以保证即使是超频CPU也能游刃有余,而在标称内存频率的支持上也刷新到了DDR5 8000,我后续会用这套平台试着挑战一下8000频率。其他方面的拓展性也是点满了,比如说双40Gbps的雷电4接口、20Gbps的前置Type-C接口、五个M.2接口以及两条全长的PCIe5.0接口,散热也是堆的很豪华,我认为这张板子就比较适合作为酷睿14代高端机器的首选。内存方面是光威的DDR5 7200 CL34 16GBx2的套装,凑成32GB的容量,算是比较主流的容量了,频率和时序也都看齐其他厂商的高端内存,所以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很期待这套平台下14900K能跑出什么样的表现。顺带一提,这次是i9 14900K单品评测,因为时间紧急所以暂时不做横评。首先来看一下内存与缓存的测试,XMP之后这对内存能跑出来108.55GB/S的读取带宽、90.7GB/s的写入带宽以及97GB/s的复制带宽,内存延迟为65.3ns。我就这么随便一拉,就拉到8000 C36了,读写带宽都很高,延迟也下降了理论性能测试目前依旧使用CPU-Z、Cinebench R20/R23测试CPU的理论性能,首先是数据归总。14900K跑出来了950分的单核分和17213分的多核分而在R20和R23中,性能表现也进一步获得了提升R20中单核890分,多核15997分,R23中单核2316分,多核42205分。3DMark的CPU Profile可以测试一个处理器从单线程到最大线程的性能,这里也展开一下数据单线程得分1253分,双线程2456分,4线程4850分,8线程9220分,16线程12102分,所有线程得分为17077分。然后是Crossmark的CPU理论性能测试最终总得分为2665分,其中生产率得分为2372分,创造性得分为3085分,反应能力为2440分。最后我用7Zip试了一下14900K的压缩解压缩性能,当然这一项也非常看重硬盘的速度,所以这个性能表现参考一下就行。实际生产力测试在实际生产力测试中,我会测试三维渲染、Adobe三件套、视频转码、以及密集计算等应用,测试结果大家可以单独拿来和其他型号对比。首先是Vray渲染,这是目前用的人最多的一个渲染器最终得分为28422分然后是Keyshot渲染跑出来了5.84分,这个分数意味着5.84倍i7 6900K的渲染性能。然后是Corona 渲染用时35秒,这个成绩大家可以直接横向对比。来看一下Y-cruncher的圆周率计算,这项测试可以检验处理器的应对密集计算的能力最终14900K刨出来了54.313秒的成绩。然后是Pugetbench的三件套测试Photoshop的测试分数为1595分,Premiere的测试分数为1548分,After Effect分数为1909分,这种分数表现都属于是非常流畅的生产力体验。最后是使用Handbrake测试一个3.74GB的视频转码,分别使用H.264和H.265来测试,结果如图:由于测试的时候CPU核心可以全程高占用,所以这一项的表现也算是不错的游戏性能测试作为Intel新一代CPU的旗舰型号,游戏性能肯定是必须要测试的,这里测试了十几个游戏,分别测试了1080P高特效和4K高特效,1080P高特效的数据可以和其他机型对比理论性能,而4K分辨率高特效则对应了这种机器的实际游戏情况,因为高配电脑绝大多数都是高分辨率显示器,所以4K分辨率的测试数据对于想要了解实际使用中游戏体验情况会更有参考价值。首先来看网游测试顺带一提,CSGO升级到了CS2,所以原本的测试脚本已经不能用了,所以我直接进游戏打了一把,记录游戏帧数的变化,得到1080P高特效下平均帧为398帧,4K分辨率的平均帧为290帧,属于是非常流畅的。PUBG这个游戏经历了好多年的优化之后,现在使用i9 14900K+DDR5 7200+RTX4080已经可以在1080P全高特效下跑出438帧的平均帧了,并且1% Low帧为277帧,算是发烧级电竞的表现了。就算分辨率来到了4K,平均帧也依然有257帧,1% Low帧则接近200帧,看来这个游戏依旧非常吃CPU和内存。DOTA2则是长久的单核性能不够用,不管是1080P还是4K,数据都表明这个游戏需要强得多的单核/缓存性能才能让帧数大幅提升了,不然的话平均帧基本上停留在三百上下,不过这个帧数对于这个游戏来说已经非常流畅了。然后是单机游戏,这次测的大型单机游戏会比较多大型单机游戏的表现就显然优化更加到位,因为4K分辨率和1080P分辨率的帧数表现出了巨大的不同,一般这种机器玩大型3A都是4K分辨率,所以单机这几张图基本上多关注4K时的游戏帧数就行了,因为这可能就是你要组装的电脑的游戏性能。不过文明6和戴森球这两个游戏算是例外,这都是沙盒游戏,沙盒游戏的优化会比较极端,优化好的会特别好(低配也能高帧数),优化不好的就低分辨率CPU占用率怎么都上不去,所以4K分辨率的帧数都没比1080P低多少。温度和功耗测试使用AIDA64的单烤FPU进行半小时的烤机测试,结果如图:可以看到在开放式平台+顶级360水冷下,单烤FPU半小时之后14900K的功耗达到了346.9W,性能核频率在5.5-5.6GHz徘徊,能效核频率则稳定4.4GHz,从图片详情可以看到能效核的温度基本没上90度,倒是性能核的温度已经有一个达到100度了,其他核心也基本都是接近一百度。我抓了一下这半小时的功耗变化SA功耗来到了10W左右总结14900K的出现其实是让我比较意外的,因为我早些时候认为下一代应该就是Arrow Lake了,结果Intel决定临时加更了一代Raptor Lake-Refresh,不过14900K现在也可以说是Intel阵营中综合实力非常强大的产品了,但如果要单独比单核性能和延迟,14900K应该是新王的级别,拥有着目前最高的核心频率,同时搭配新一代7系列主板以及海力士A die内存,在折腾内存方面上限会更高了。相较于隔壁家的R9 7950X3D,这次的14900K将在传统优势项目中继续扩大一些优势。如果要推荐给适应人群的话,由于14900K定位是i9旗舰,所以价格必然不可能低的,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推荐给高预算的游戏用户以及工作站用户,这类人群通常会有预算来给14900K配好鞍,发挥出14900K全部的性能。本文所有测试软件均为实际使用、真实测试,不代表任何品牌方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四代cpu配什么主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