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被x氧化x舱是什么意思思

(08年全国卷2)(15分)Q、R、X、Y、Z为前20号元素中的五种,Q的低价氧化物与X单质分子的电子总数相等,R与Q同族,Y和Z的离子与Ar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同且Y原子序数小于Z。.(1)Q的最高价氧..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名师解析高考押题名校密卷高考冲刺高三提分作业答案学习方法问题人评价,难度:0%(08年全国卷2)(15分)Q、R、X、Y、Z为前20号元素中的五种,Q的低价氧化物与X单质分子的电子总数相等,R与Q同族,Y和Z的离子与Ar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同且Y原子序数小于Z。.(1)Q的最高价氧化物,其固态属于 ____  晶体,俗名叫 ____  :(2)R的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   ,属于 ____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它与X形成的化合物可作为一种重要的陶瓷材料,其化学式为 _____   ;(3)X的常见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______  ,它的另一氢化物X2H4是火箭燃料的成分,其电子式是____  ;(4)Q分别与Y、Z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    和  ____  ;Q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___   ,属于 ____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还没有其它同学作出答案,大家都期待你的解答点击查看答案解释还没有其它同学作出答案,大家都期待你的解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当前位置:
>>>X、Y、Z、W是短周期的四种元素,有关他们的信息如下表所示.元素部..
X、Y、Z、W是短周期的四种元素,有关他们的信息如下表所示.
部分结构知识
X的单质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分子中有14个电子
X有多种氧化物,如XO、XO2、X2O4等;通常情况下XO2与X2O4共存
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Y能形成多种气态氢化物
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
Z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6
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2n-3(n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化学反应中W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Wn+填写下列空白:(提示:不能用字母X、Y、Z、W作答)(1)X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2)X、Y、Z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3)常温时,W的硫酸盐溶液的pH______7(填“=”、“>”或“<”),理由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实验室用X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制取W的氢氧化物的方法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5)25℃、101kPa时,32g&Y的最低价气态氢化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1780.6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X、Y、Z、W是短周期的四种元素:X的单质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分子中有14个电子,X有多种氧化物,如XO、XO2、X2O4等;通常情况下XO2与X2O4共存,故X为氮元素;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Y能形成多种气态氢化物,则Y为碳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Z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6,则Z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Z为氯元素;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2n-3(n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化学反应中W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Wn+,则2n-3=n,解得n=3,则W为铝元素.故X为氮元素;Y为碳元素;Z为氯元素;W为铝元素.(1)X为氮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为NH3,氮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Z为Cl元素,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ⅦA族;(2)X为氮元素、Y为碳元素、Z为氯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N>C,所以酸性HClO4>HNO3>H2CO3,故答案为:HClO4>HNO3>H2CO3;(3)W的硫酸盐为硫酸铝,硫酸铝是强酸弱碱盐,常温时,铝离子水解&Al3++3H2OAl(OH)3+3H+,溶液的pH<7,故答案为:<;&Al3++3H2OAl(OH)3+3H+;(4)X的氢化物为NH3,W的氢氧化物为Al(OH)3,用氨水制取Al(OH)3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oH2O═Al(OH)3↓+3NH4+,故答案为:Al3++3NH3oH2O═Al(OH)3↓+3NH4+;(5)25℃、101kPa时,32gCH4的物质的量为2mol,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1780.6kJ的热量,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890.3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故答案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X、Y、Z、W是短周期的四种元素,有关他们的信息如下表所示.元素部..”主要考查你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多电子原子中,由于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不同,因而分布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内做高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
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存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分别用n=1,2,3,4,5.6,7或K、L、 M、N、O、P、Q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对元素的化学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得失电子能力)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 2),已达稳定结构,既不易失电子也小易得电子,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 (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其单质表现还原性。 (3)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较易获得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其单质多表现氧化性。 2.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元素显正价还是显负价及其数值大小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其一般规律可归纳如下表: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3)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超过2个,L层为次外层时不超过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4)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K层,当K层排满后,冉排L层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层数相同而位置不同的电子层中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小一定相同,如N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排8个电子;N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只能排18个电子而不是32个电子(2×42=32)。
发现相似题
与“X、Y、Z、W是短周期的四种元素,有关他们的信息如下表所示.元素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70437023920237221218321270780072当前位置:
>>>氢氧化钙在80℃时的溶解度为x克,20℃时Ca(OH)2溶解度为y克,取80℃..
氢氧化钙在80℃时的溶解度为x克,20℃时Ca(OH)2溶解度为y克,取80℃时Ca(OH)2的饱和溶液a克蒸发掉w克水后,再恢复至80℃,滤去折出固体,滤液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z%,则x、y、z的关系正确的是&
A、x>y>z B、y<z<x C、Z<x<y D、y>z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专项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氢氧化钙在80℃时的溶解度为x克,20℃时Ca(OH)2溶解度为y克,取80℃..”主要考查你对&&关于溶液的计算&&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关于溶液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1.& 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 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3. 含义: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是指每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份为多少。如100g10%的NaCl溶液中含有10gNaCl.。不要误认为是100g水中含有10gNaCl。应用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注意事项: ①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如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则20gNaCl放入50g 水中溶解后,溶质的质量只能是18g。②溶液的质量是该溶液中溶解的全部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溶质)。 ③计算时质量单位应统一。 ④由于溶液的组成是指溶液中各成分在质量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有在不超过其最大溶解范围时才有意义。例如在20℃时,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为26.5%,此时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溶质也不会再溶解,浓度也不会再增大。因此离开实际去讨论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⑤运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时,必须分清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 a.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其溶质指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如CuSO4·5H2O溶于水时,溶质是CuSO4。溶质质量分数= ×100%b.当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如Na2O溶于水时发生如下反应:Na2O+H2O==2NaOH。反应后的溶质是NaOH,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若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有沉淀或气体生成,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1)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质录,与温度、是否饱和无关。在改变温度的过程中若引起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改变,但归根结底,变温时必须考虑溶质、溶剂的质量是否改变。因而,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因素还是溶质、溶剂的质量。例如:①将饱和的NaNO3溶液降低温度,由于析出品体,溶液中溶质的质缺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②将饱和的NaNO3溶液升高温度,只是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因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2)不要认为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变小;也不要认为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变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类型(1)利用公式的基本计算 ①已知溶质、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直接利用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②已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溶剂的质量。利用公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一溶质的质量 ③已知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液的质量。利用公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质量、体积、密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当溶液的量用体积表示时,计算时应首先将溶液的体积换算成质量后再进行相关计算。因为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中各种量都是以质量来表示的,不能以体积的数据来代替。利用公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2)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注意:a.几种溶液混合,溶液的体积不能简单相加,即V总≠VA+VBb.混合后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可以相加,即m总=mA+mBc. 要求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必须依据公式V=m/ρ,所以要知道混合溶液的密度才能求出总体积。(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a. 固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根据固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解度(S)=×100g]可推导出:,b.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特殊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其溶质指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如CuSO4·5H2O溶于水时,溶质是CuSO4。溶质质量分数= ×100%(2)溶质只能是已溶解的那一部分,没有溶解的不能做溶质计算如20℃时,20gNaCl投入到50g中水中(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20℃时50g水最多只能溶解18gNaCl,如溶质的质量为18g,而不是20g,所以该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18g/(50g+18g)×100%=26.5%。(3)当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如Na2O溶于水时发生如下反应:Na2O+H2O==2NaOH。反应后的溶质是NaOH,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某混合物溶于水,要计算某一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包括混合物与水的质量如5gNaCl和1gKNO3的混合物溶于100g水,计算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ω(NaCl)=5g/(5g+1g+100g)×100%=4.7%。(5)利用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之间有着联系。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的不变规律:(1)从一瓶溶液中不论取出多少溶液,取出溶液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2)溶质、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两种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3)一定温度时,向某饱和溶液中加入该溶质,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4)一定温度时,对某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5)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来说,将其饱和溶液(底部没有固体时)升高温度,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而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熟石灰)来说,降低温度,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发现相似题
与“氢氧化钙在80℃时的溶解度为x克,20℃时Ca(OH)2溶解度为y克,取80℃..”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3801231160130674230281182068156315氧化还原反应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4页1下载券11页2下载券41页2下载券3页¥2.005页免费 6页免费19页2下载券59页1下载券59页1下载券4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9页免费14页免费4页1下载券9页1下载券54页免费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有机化合物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有机化合物[yǒu jī huà hé wù]
有机物一般指有机化合物
有机主要由元素、元素组成,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和以结尾的物质。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所有的生命体都含有机。脂肪、、蛋白质、糖、、、酶、激素等。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都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变。此外,许多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物质,例如石油、、、、化纤、天然和合成药物等,均和有机化合物有密切联系。外文名organic compound&主要包括含碳化合物、碳氢化合物 等
甲烷的正四面体构型含碳化合物(、、、、、金属碳化物、、等除外)或及其的总称。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碳酸、一氧化碳、碳酸盐等不具有有机物的性质,因此这类物质也属于无机物。[1]
有机化合物除含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氯、磷和硫等元素。
总之,有机化合物都是含碳化合物,但是含碳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除含碳元素外,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氢元素,有些还含、、、和等元素。已知的有机化合物近8000万种。早期,有机化合物系指由动植物有机体内取得的物质。自1828年人工合成后,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界线随之消失,但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有机”这个名词仍沿用。有机化合物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主要是由有机物组成的。有机物对人类的生命、生活、生产有极重要的意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中都含有大量有机物。
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千万种。而无机物目却只发现数十万种,因为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可以互相结合成或碳环。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化合物中非常普遍,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目繁多的原因之一。
有机化合物一般密度小于2,而正好相反。在部分,有机化合物一般可溶于汽油,难溶于水。无机化合物则易溶于水。早先,人们已知的有机物都从动等有机体中取得,所以把这类化合物叫做有机物。到19世纪20年代,科学家先后用无机物人工合成许多有机物,如尿素{CO(NH2)2}、()、脂肪等等,从而打破有机物只能从有机体中取得的观念。但是,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人们仍然沿用有机物这个名称。
“有机”这历史性名词,可追溯至,当时者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以(life-force,vis vitalis )合成。此理论基于有机物与“无机”的基本分别,无机物是不会被生命力合成而来。但后来这理论被推翻,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riedrich Wohler)首次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 ---- 尿素{CO(NH2)2}。但这个重要发现并没有立即得到其他化学家的承认,因为氰酸铵尚未能用无机物制备出来。直到柯尔柏(H . Kolbe)在1844年合成了醋酸(CH3COOH),柏赛罗(M . Berthelot)在1854年合成了油脂等,有机化学才进入了合成时代,大量的有机物被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出来。
人类使用有机物的历史很长,世界上几个很早就掌握了酿酒、造醋和制饴糖的技术。据记载中国古代曾制取到一些较纯的,如没食子酸(982--992)、(1522年以前)、甘露醇()等;16世纪后期西欧制得了、、等。由于这些有机物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动植物体,因此,那时人们仅将从动植物体内得到的物质称为有机物。
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发展,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在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但在它们的组成和性质方面确实存在着某些不同之处。从组成上讲,所有的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多数含氢,其次还含有氧、氮、卤素、硫、磷等,因此,化学家们开始将有机物定义为含碳的化合物。
俗名及缩写
有些化合物常根据它的来源而用俗名,要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如:木醇是甲醇的俗称,()、(乙二醇)、甘油()、石炭酸(苯酚)、蚁酸(甲酸)、()、肉桂醛(β-苯基)、(2-丁烯醛)、()、()、(乙二酸)、()、甘氨酸(α-氨基乙酸)、丙氨酸(α-氨基丙酸)、谷氨酸(α-氨基)、D-葡萄糖、D-果糖(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糖的开链结构)等。还有一些化合物常用它的缩写及商品名称,如:RNA()、DNA()、阿司匹林(乙酰)、煤酚皂或来苏儿(47%-53%的三种甲酚的肥皂)、(40%的)、扑热息痛(对羟基胺)、(烟碱)等。普通命名法也称习惯命名法。
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
正:代表直链
异: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
新:一般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
伯:只与一个碳相连的碳原子称伯碳原子。
仲:与两个碳相连的碳原子称仲碳原子。
叔:与三个碳相连的碳原子称叔碳原子。
季:与四个碳相连的碳原子称季碳原子。
如在下式中:
C1和C5都是伯碳原子,C3是仲碳原子,C4是叔碳原子,C2是季碳原子。
要掌握常见烃基的结构,如:烯丙基、丙烯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苄基等。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其中的命名是基础,、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
1.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是所有开链命名的基础。
命名的步骤及原则:
(1)选主链 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有几条相同的碳链时,应选择含多的碳链为主链。
(2)编号 给主链编号时,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开始。若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应使各取代基都有尽可能小的编号或取代基位次数之和最小。
(3)书写名称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的位次,先写出取代基的位次及名称,再写烷烃的名称;有多个取代基时,简单的在前,复杂的在后,相同的取代基合并写出,用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用半字线隔开。
记忆口诀为:选主链,称某烷。编碳位,定支链。
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
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2.几何异构体的命名
烯烃几何异构体的命名包括顺、反和Z、E两种方法。
简单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用顺反表示时,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在碳原子同侧的为顺式,反之为反式。
如果双键碳原子上所连四个基团都不相同时,不能用顺反表示,只能用Z、E表示。按照“”比较两对基团的优先顺序,两个在双键同侧的为Z型,反之为E型。必须注意,顺、反和Z、E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不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有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顺式的不一定是Z型,反式的不一定是E型。例如:
也存在体,两个取代基在环平面的同侧为顺式,反之为反式。
3.光学异构体的命名
光学异构体的构型有两种表示方法D、L和R、S,D 、L标记法以为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化合物很难确定它与甘油醛结构的对应关系,因此,更多的是应用R、S标记法,它是根据原子所连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顺序标记的。光学异构体一般用投影式表示,要掌握的投影原则及构型的判断方法。
根据投影式判断构型,首先要明确,在投影式中,横线所连基团向前,竖线所连基团向后;再根据“次序规则”排列手性碳原子所连四个基团的优先顺序,在上式中:
-NH2 &-COOH &-CH2-CH3&-H ;将最小基团氢原子作为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顶端,其余三个基团为正四面体底部三角形的角顶,从四面体底部向顶端方向看三个基团,从大到小,顺时针为R,逆时针为S 。
4.双官能团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双官能团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关键是确定母体。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当卤素和硝基与其它官能团并存时,把卤素和硝基作为取代基,其它官能团为母体。
② 当双键与羟基、、羧基并存时,不以烯烃为母体,而是以醇、醛、酮、羧酸为母体。
③ 当羟基与羰基并存时,以醛、酮为母体。
④ 当羰基与羧基并存时,以羧酸为母体。
⑤ 当双键与三键并存时,应选择既含有双键又含有三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时给双键或三键以尽可能低的数字,如果双键与三键的位次数相同,则应给双键以最低编号。有机物种类繁多,可分为烃和烃的两大类。根据有机物分子的碳架结构,还可分成开链化合物、碳环化合物和三类。根据有机物分子中所含的不同,又分为烷、烯、炔、和、醇、酚、醚、醛、酮、、酯等等。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其结构特点是碳与碳间连接成不闭口的链。
环状化合物指分子中原子以环状排列的化合物。环状化合物又分为脂环化合物和。
(1)脂环化合物:不含(如苯环、稠环或某些具有苯环或稠环性质的杂环)的带有环状的化合物。如、、等。
(2)芳香化合物:含芳香环(如苯环、稠环或某些具有苯环或稠环性质的杂环)的带有环状的化合物。如苯、苯的同系物及衍生物,稠环芳烃及衍生物,吡咯、吡啶等。1.烃
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总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烃。如甲烷、乙烯、乙炔、苯等。
2.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者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如、醇、氨基酸、核酸等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称为官能团或功能基。含有相同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同系列。同系列中的各个成员称为。由于结构相似,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相似;它们的物理性质,常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有规律性的变化。
同系物:化学上,我们把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1个或者若干个某种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如烷烃系列中的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等互称为同系物。
烃:由碳和氢两种元素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亦称“”。:分子中碳原子彼此结合成链状,而无环状结构的烃,称为开链烃。根据分子中碳和氢的含量,链烃又可分为(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炔烃)。
:亦称“链烃”。因为脂肪是链,故链烃又称为脂肪烃。
:饱和烃可分为链状饱和烃即烷烃(亦称石蜡烃)和另一类含有碳碳单键而呈环状的饱和烃即环烷烃(参见闭链烃)。
:即饱和链烃,亦称石蜡烃。通式为CnH2n+2(n≥1),烷烃中的含氢量已达到饱和。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烷烃主要来源是石油、天然气和沼气。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在的条件下可以与发生取代反应,为CH3Cl-----CH2Cl2-----CHCl3-----CCl4。
:系分子中含有“C=C”或“C≡C”的烃。这类烃也可分为不饱和链烃和不饱和环烃。不饱和链烃所含氢原子数比对应的烷烃少,化学性质活动,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不饱和链烃又可分为烯烃和炔烃。不饱和环烃可分为(如)和(如)。
:系分子中含“C=C”的烃。根据分子中含“C=C”的数目,可分为单烯烃和二烯烃。单烯烃分子中含一个“C=C”,通式为CnH2n,其中n≥2。最重要的单烯烃是乙烯H2C=CH2,次要的有丙烯CH3CH=CH2和1-丁烯OH3CH2CH=CH2。单烯烃简称为烯烃,烯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及其产物。
:系含有两个“C=C”的链烃或环烃。如1,3-丁二烯。2--1,3-丁二烯、环戊二烯等。二烯烃中含体系的最为重要,如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等是合成橡胶的单体。
:系分子中含有“C≡C”的不饱和链烃。根据分子中碳碳叁键的数目,可分为单炔烃和多炔烃,单炔烃的为CnH2n-2,其中n≥2。炔烃和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最简单、最重要的炔烃是HC≡CH,乙炔可由电石和水反应制得。
:亦称“环烃”。是具有环状结构的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或称环烃)具有脂肪族类的性质,脂环烃又分为饱和其中n≥3。环烷烃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环烷烃存在于某些石油中,环烯烃常存在于植物精油中。环烃的另一类是芳香烃,大多数芳香烃是有结构和的性质。
:在环烃分子中,碳原子间以单键相互结合的叫环烷烃,是饱和脂环烃。具有三环和四环的环烷烃,稳定性较差,在一定条件下容易。五环以上的环烷烃较稳定,其性质与烷烃相似。常见的环烷烃有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等。
:一般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烃。根据分子中所含苯环的数目以及苯环间的联结方式,可分为单环芳香烃、、等。单环芳香烃的通式为CnH2n-6,其中n≥6,单环芳香烃中重要的有苯
: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苯环,苯环间通过共用两个相。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和氧、氮、硫等其它原子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叫杂环化合物。其中以五原子和六原子的较稳定。具有芳香性的称作芳杂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根据取代上去的不同卤素原子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数目,可分为一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种类的不同,可分为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烷烃、不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烯烃和卤代炔烃、卤代芳香烃等,例如氯CH3-CHBr-CH2Br等。
: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称为醇(若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属于酚类)。根据醇分子中的数目,可分为、、三元醇等,根据醇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和芳香醇。由于跟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的位置,又可分为如(CH3)3COH。一般呈中性,低级醇易溶于水,多元醇带甜味。的化学性质主要有、、、与氢卤酸反应、与活动金属反应等。
:系芳香烃分子中苯环的侧键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物质。如苯甲醇(亦称)。
:芳香烃分子中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酚类。根据酚分子中所含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酚等,如溶液呈变色反应。酚具有较弱的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酚盐。酚分子中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容易发生卤化、、磺化等。
:两个烃基通过一个氧原子连结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醚。可用通式R-O-R'表示。若R与R'相同,叫简单醚,如甲醚CH3-O-CH3、乙醚C2H5-O-C2H5等;若R与R'不同,叫混和醚,如甲乙醚CH3-O-C2H5。若二元醇分子子中醛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醛、二元醛等;根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相应的氧化制得。醛类中可发生加成反应,易被较弱的如斐林试剂、氧化成相应的羧酸。重要的醛有甲醛、乙醛等。
:分子中醛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醛,称作芳香醛。如苯甲醛。
: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连结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羧酸,根据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等。如乙酸饱和酸如丙酸CH3CH2COOH、不饱和酸如丙烯酸CH2=CH-COOH等。羧酸还可以分为脂肪酸、脂环酸和芳香酸等。脂肪酸中,饱和的如硬脂酸C17H35COOH、等。
:羧酸分子中羧基里的羟基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羧酸衍生物。如酰卤、、等。
a.: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等。
b.: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氨基-NH2或者是被取代过的氨基所取代等。
c. :两个分子的一元羧酸分子间失水或者二元羧酸分子内失水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作酸酐。如两个分子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CH3-)
: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烷氧基-O-R'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系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总称。在下呈液态的叫油,呈固态的叫作。可用通式表示:若R、R'、R″相同,称为单甘油酯;若R、R'、R″不同,称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都是混甘油酯。
:系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NO2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通式R-NO2表示,R可以是烷基,也可以是苯环。如硝基乙烷CH3CH2NO2
:系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取根据烃基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如CH3NH2、CH3-NH-CH3和芳香胺如苯胺C6H5-NH2、(C6H5)2NH等。也可以根据的数目分为一元胺、二元胺、。一元胺如CH3CH2NH2,二元胺如乙二胺H2N—CH2—CH2—NH2,如(C6H2)6N4。胺类大都具有弱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苯胺是胺类中重要的物质,是合成染料,的原料。
:系烃基与氰基(-CN)相连而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CN,如乙腈CH3CN。
:大多是通式为R—N2—X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是一种重氮化合物,其中以芳香族重氮盐最为重要。可用化学性质活动,是制取偶氮染料的中间体。
:分子中含有偶氮基(-N=N-)的有机化合物。用R-N=N-R表示,其中R是,都有颜色,有的可作染料。也可作色素。
:系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磺酸基-SO3H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RSO3H表示。磺酸的制备常用间接法,而芳香族磺酸可通过直接制得。磺酸是强酸,易溶于水,芳香族磺酸是合成染料、的重要中间体。
:系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根据取代的位置可分为、、γ-氨基酸等。中的氨基在相邻的上。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经水解可得到二十多种,如、、等,大多是L-型a-氨基酸。在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中,由食物中的蛋白质供给的,如、、、苏氨酸等称为“”,象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可以从其它有机物在人体中转化而得到,故称为“”。
:系一分子氨基酸中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中的羧基缩合失去水分子后而形成的化合物。两个分子形成的肽叫二肽,如两个分子氨基
:由多个a-氨基酸分子缩合消去水分子而形成含有多个肽键,天然产物中得到一种有机物
:亦称朊。一般分子量大于10000。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一种主要组成物质,是的基础。各种蛋白质中的组成、排列顺序、的都不相同。已有多种蛋白质的和立体结构搞清楚了。蛋白质按分子形状可分为纤维状蛋白和球状蛋白。纤维蛋白如丝、毛、发、皮、角、蹄等,球蛋白如酶、蛋白激素等。按的大小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不溶性的硬蛋白等。按组成可分为简单蛋白和复合蛋白,简单蛋白是由组成,复合蛋白是由简单蛋白和其它物质结合而成的,如蛋白质和核酸结合生成核酸蛋白,蛋白质与糖结合生成,蛋白质与血红素结合生成血红蛋白等。
:亦称碳水化合物。多醛或多羟基酮以及经过水解可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的总称。糖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等。一般糖类的氢原子数与数比为2:1,但如甲醛CH2O等不是糖类;而鼠李糖:C6H12O5属于糖类。
:系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糖,如葡萄糖(醛糖)
:在水解时能生成2~10个分子单糖的糖叫低聚糖。其中以最重要,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亦称多糖。一个分子多聚糖水解时能生成10个分子以上单糖的糖叫多聚糖,如和,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n可以是几百到几千。
:亦称“大分子化合物”或“高聚物”。分子量可高达数千乃至数百万以上。可分为和两大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纤维素、天然橡胶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塑料等。按结构可分为链状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如橡胶、纤维、)及网状的体型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硫化橡胶)。根据其合成时所经反应的不同,又可分为和。加聚物是经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缩聚物是经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尼龙66等。[1]有机物之间具有以下的类别异构关系:
1. 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 烯烃和环;
2.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 炔烃和二烯烃;
3.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醇和饱和醚;
4.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
5.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
6. 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 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n=7,有以下五种: 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 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已知有3000多万种、且还在以每年数百万种的速度增加)。
但组成元素少 有C、H、O、N 、P、 S、 X(卤素:F、Cl、Br、I )等。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或阴离子。碳原子通过共价键与氢、氧、氮、硫、磷等多种非金属形成共价化合物。
由于碳原子成键的特点,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氢原子或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也能以共价键相结合。碳原子间不仅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还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或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碳链,碳链也可以带有支链,还可以结合成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因此,含有原子种类相同,每种原子数目也相同的分子,其原子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结合方式,形成具有不同结构的分子。
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结构不同,因此产生了性质上的差异,这种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在有机化合物中,当碳原子数目增加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就越多。同分异构体现象在有机物中十分普遍,这也是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数目非常庞大的一个原因。(1)
(2)差(有机化合物常会因为、、或的影响分解)
(3)比较慢
(4)反应产物复杂
总体来说,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和无机物相比,它们的热稳定性比较差,受热容易分解。有机物的较低,一般不超过400℃。有机物的很弱,因此大多不溶于水。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分子间的反应,往往需要一定的,因此反应缓慢,往往需要加入等方法。而且有机物的反应比较复杂,在同样条件下,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时进行几个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固态:饱和高级、脂肪、TNT、萘、苯酚、、、、淀粉、、醋酸(16.6℃以下)
气态:4个碳原子以下的、、、、一氯
液态:油状:、溴、、
粘稠状:乙二醇、无味:甲烷、(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特殊气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乙酸、
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葡萄糖
香味:、低级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白色:葡萄糖、
黑色或深棕色: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溴代烃、碘代烃乙醇、乙醛、乙酸等具有挥发性。大。熔点、沸点低(熔点一般不超过400℃)。、水溶性差。大多不容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汽油、四氯化碳、乙醚、苯。不溶:、、、、、、炔烃、及同系物、萘、蒽、、、、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
易溶:、、、
与水混溶:、(70℃以上) 、、、能发生取代反应
1. 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条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 Fe或三溴化铁作催化剂
(2)浓: 50℃-- 60℃水浴 (3)浓: 70℃--80℃水浴
3. 卤代烃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
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新制氢卤酸
5. 乙醇与在140℃时的反应。
6.酸与醇的:浓硫酸、加热
7.酯类的水解: 无机酸或碱催化
8. 酚与(1)浓溴水(2)浓硝酸
能发生加成反应
1. 烯烃、炔烃、二烯烃、的加成: H2.卤化氢、水、单质
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3. 不的衍生物的加成: (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4. 含醛基的(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
5. 酮类、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物质的加成: H2
注意:凡是有机物与H2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加热
能发生银镜反应
1. 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3. 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硫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羟基的有机反应
1. 取代(水解)反应: 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
2. 加成反应: 烯烃水化、醛+ H2
3. 氧化: 醛氧化
4. 还原: 醛+ H2在药品的生产、研究及检验等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和鉴别等问题。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和提纯是三个既有关联而又不相同的概念。
分离和提纯的目的都是由得到,但要求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分离是将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一一分开。在分离过程中常常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新的化合物,分离后还要将其还原为原来的化合物。提纯有两种情况,一是设法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的化合物,另一种情况是把杂质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转变为另外一种化合物将其分离(分离后的化合物不必再还原)。
鉴别是根据化合物的不同性质来确定其含有什么官能团,是哪种化合物。如鉴别一组化合物,就是分别确定各是哪种化合物即可。在做鉴别题时要注意,并不是化合物的所有化学性质都可以用于鉴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化学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2)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温度变化(放热或吸热);
(3)反应产物有气体产生;
(4)反应产物有沉淀生成或反应过程中沉淀溶解、产物分层等。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溶液,红色褪去
(2)溶液,紫色褪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
(1),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
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蓝紫色)。
(2)苯酚与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
(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酮用,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区别伯、仲、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橘黄色(酸性条件)或绿色固体(碱性条件)。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Organic Food)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有机食品是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除有机食品外,国际上还把一些派生的产品如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或有机食品生产而提供的生产资料,包括生物农药、等,经认证后统称。
从物质的化学成分来分析,所有食品都是由含碳化合物组成的有机物质,都是有机的食品,没有非有机的食品,因此,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把食品称做“有机食品”的说法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机食品是指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食用油、菌类、蔬菜、、瓜果,,、禽畜产品、、水产品、等。
有机食品的主要特点来自于生态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因此,有机食品是一类真正来自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和安全环保的生态食品!
有机食品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名称,国外最普遍的叫法是ORGANIC FOOD 在其它语种中也有称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等。联合国粮农和(FAO/WHO)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将这类称谓各异但内涵实质基本相同的食品统称为“ORGANIC FOOD”。
食品安全事故越来越多,绿色有机食品开始倍受青睐,人们纷纷开始抢购绿色有机食品。但有机食品由于栽培工序复杂,各种成本偏高,产量也比不过普通蔬菜。直接导致有机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不少人都是望菜兴叹啊!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