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 里面0.78里面有几个0.011

||||||||||
当前位置:
>>>>>>公开信息内容
略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略阳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公开目录: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政府办公室
文&&&&号:
略政发〔2013〕19号
1.1 编制目的。本预案所称山洪灾害主要指山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略阳县境内山高坡陡,河网密布,沟壑纵横,山洪灾害发生频繁。为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①《中国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②《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法规、条例。③经过批准的国家、省、市、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国家防总《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陕西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地方防汛工作方案、预案、山洪灾害防治方案、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等。
1.3 编制原则。①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②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④结合略阳县山洪灾害的特点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略阳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山洪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本预案是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山洪灾害预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各级防御山洪灾害实施指挥决策和抢险救灾的依据。
1.5 预案有效期。本预案自批准之日起执行,每隔三~五年修订一次。
2.1 自然情况
2.1.1自然地理。略阳县位于陕南西南部,汉中市西缘,地处东经105°41′55″~106°31′20″,北纬33°06′50″~33°37′30″之间,东西宽75km,南北长54km。北依秦岭与甘肃省徽县、成县接壤,南与宁强县毗邻,东接勉县,西与甘肃省康县交界。总面积2831km2,其中山区占97.7%,谷坝川地面积占0.86%,水域面积占1.44%。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流域,分属于两大水系。东部为汉江水系,面积816.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9%,西部为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的71%。县域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形成三个中山区和三个浅山区,最高海拔2425m,最低海拔587m。
2.1.2河流情况。略阳县境内及流经境内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5条,其中嘉陵江流域有10条,河网密度1.14千米/平方公里;汉江流域有5条,河网密度1.11千米/平方公里。10-100平方公里以上(有常流水)的河流53条。
1、略阳县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基本情况表
流域面积(Km2)
河长(Km)
比降(‰)
不同保证率基流(m3/s)
(亿立米)
注:嘉陵江参数均为略阳水文站断面以上值,沮水河为茶店水文站以上值,其余为河口以上流域干流特征值。八渡河值不包括其大支流东渡河。
黑河值包括大支流白河、小碥河。
2、略阳县10-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基本情况表(一)
流域面积(Km2)
平均比降(‰)
不同保证率基流(m3/s)
不同频率洪水流量(m3/s)
注:表内比降长度面积为河口以上参数,其它参数为河口处数值。
略阳县10-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基本情况表(二)
流域面积(Km2)
平均比降(‰)
不同保证率基流(m3/s)
不同频率洪水流量(m3/s)
注:表内比降长度面积为河口以上参数,其它参数为河口处数值。
略阳县10-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基本情况表(三)
流域面积(Km2)
平均比降(‰)
不同保证率基流(m3/s)
不同频率洪水流量(m3/s)
注:表内比降长度面积为河口以上参数,其它参数为河口处数值。
2.1.3气象条件。略阳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地处秦岭浅山和中山区,夏无酷署,冬无严寒、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县域内年平均气温13.2℃,最热在7月,最冷在1月,历年极端最高气温曾达37.7℃,极端最低气温-11.2℃,
238d。年平均降雨量860mm,年最高降雨量1353.3mm,最低597.9mm。降雨特点为年内变化大,分配不均,7至9月为主要降水时段,占全年56%,由于受秦岭山地的影响,县域内多暴雨,易形成山洪灾害。
2.1.4暴雨、洪水特性。略阳县暴雨多发生在5—10月,以7—8月最多,占暴雨总次数的68%,7月上旬和8月下旬是高发期。暴雨历时一般1-3日,日暴雨量多在50-100mm之间,100mm以上局地暴雨时有发生,其中1981年共出现暴雨7次,大暴雨2次,是历史上暴雨最多的一年。洪水主要由暴雨汇集形成,发生时间与暴雨对应。由于县境内属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夏季易形成多雨季节,洪水发生频繁。最大洪水出现在7—10月,洪水过程多呈双峰或复式峰,洪水过程1-3日,主峰起涨历时约数小时。由于各山溪河流域内地质构造、岩层的分布和历史上多次大地震,造成多处的滑坡崩塌,形成大量固体松散堆积物,当遇暴雨时,就会被洪水冲下,形成高含沙量的稀性泥石流。据资料记载,仅解放以来略阳城区嘉陵江超过3000m3/s警戒流量的灾害性大洪水就发生了20次,其中有7次大洪水县城被淹,特别是“81.8”特大洪水(仅次于清光绪二十四年的特大洪水),洪峰达8630m3/s,县城中心路口水深达8.95m,全城除高台、新城等制高点外,其余地段均被洪水淹没,造成重大损失,随后又相继发生了“84.8”、“90.7”大洪水进城。“十年三灾”,略阳县被列为省市防洪重点县城。
2.1.5地形地貌。略阳县境内群山林立,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土石山区。全县以县城为中心,东西南北各方大体相等,平面图略呈长方形,县境内平均海拔高度1148m,最高2425m(浑人坪),最低587m(邓登垭),高差达1838m。全县从北到南有两条高度不等相对平行的线贯穿全境。一条是嘉陵江,从北穿县城南流,把全县土地分成大致相等的东西两部分;另一条是南北山脉脊岭线,东北部西安山山脉向南扩展伸延,脊岭经黄家垭、大茅垭、煎茶岭,与东南部主峰龙山支脉潭草坪连成一线,伸向宁强县境内,全县以南北山脉脊岭线为界,把境内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为汉江流域,西部为嘉陵江流域。
2.1.6地质概况。略阳县地处秦岭山地,是历次地壳运动形成复杂构造的褶皱带,在多期南北方向挤压应力长期作用下,形成褶皱和断裂构造,主要呈东西方向排列。岩石主要有片岩、页岩、砂岩和千枚岩等,这类岩石性软弱,易于分化、软化,在山洪暴雨作用下,极易形成大量的推移质,加之广布河谷、山坡、山麓和沟口的第四纪残积、冲积和洪积物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另外广泛存在的断层裂隙、劈理和片理结构,由于断层角砾胶结较差,极易发生崩塌、滑坡、滚石和冲沟等各种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从地质结构上也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1.7水土流失。略阳县地貌类型差异较大,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瘠薄,地质结构复杂,降雨量分布不均,加之长期以来人为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旱涝灾害频繁。目前全县共有水土流失面积959.1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3.74%,侵蚀模数为2006t/ km2.n,年流失总量为500.4万t,为中山中度水土流失区。
2.2 经济社会情况。略阳县辖18个镇、183个行政村、787个村民小组。2012年全县总人口19.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01万人,非农业人口5.5万人,人口密度为68.9人/ km2,耕地面积40万亩,人均2.85亩。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全县人口总量和密度分布非常不均,盆地及河川人口稠密,中浅山区人口稀少。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60.2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1亿元,工业总产值85.18亿元,农业总产值13.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9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54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92亿元。
2.3 山洪灾害损失及灾害成因
2.3.1主要山洪灾害
日,略阳县晴空暴日,甘肃徽、成、康等县普降暴雨300多mm,导致嘉陵江上游西汉水、青泥河、永宁河三条支流同时发生山洪。上午12时,嘉陵江水突然暴涨,洪峰回流至赵家院(今八渡河电厂段)。13时,县城除高台等部分地势较高地段外,其余全部被淹,17时嘉陵江洪峰流量达5930 m3/s,县城街道水深1-3m,次日黎明洪水退城。这次洪水猝不及防,沿江村镇及城区倒塌房屋877间,冲淹秋粮作物4090亩,冲毁道路20公里,渠道21条,成品粮6千斤,溺死猪7头,冲走农具、衣物、家具、木料无数。沿江39个机关单位,10个公社、96个生产队、403户农民受灾严重。
1981年8月,由于长时间降雨,8月21日晚7时至22日凌晨4时,嘉陵江及八渡河、东渡河出现特大洪水,嘉陵江略阳站最大洪峰8630 m3/s,水位644.96m,县城中心广场路口水深达8.95m,全城除高台、新城等高点外,其余地段均被洪水淹没,造成重大损失。与此同时,县境内大小河流全部暴涨,农村不少地区被冲淹,全县各地先后出现严重的泥石流塌方796处。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暴雨洪灾,全县死亡68人(其中死于塌方49人)家畜995头,倒塌城镇居民住房4311间、农村住房9376间、圈舍3146间、集体公房778间、机关房屋702间,境内公路、铁路均被冲断或堵塞,大批农田水利设施遭水毁,农作物成灾面积25.7万亩,受灾人口10.2万人。
日23时至3日14时,城区及东渡河、八渡河上游普降大雨、暴雨,县城降雨量达86mm。其中3日6时40分至8时,集中降雨53mm。同时,甘肃武都、成县一带普降大暴雨,导致西汉水、嘉陵江、八渡河、东渡河、青泥河山洪暴发。3日11时至21时,流量达5950m?/s,水位644m,水位净上升7m。八渡河、东渡河同嘉陵江三河交汇,山口窄狭,宣泄不及,水位急剧上升,县城除高台、象山脚下、新城等个别制高点外,全被淹没,县政府大门处内水深2.5m,城内十字口水深2.6m,城区绝大部分楼房一楼全淹,低洼地二楼进水。此次洪水导致县城132个单位、609户居民、农村18243户、91588人受灾,城乡房屋被淹后倒塌1994间。全县8万亩秋粮作物被淹没。县城建设严重破坏,文教、卫生、体育设备损失严重。各地水利、交通、广播设施线路普遍惨遭破坏。
日至6日,略阳县境内及嘉陵江上游普降暴雨,上游凤县和陇南地区降雨160-220mm,略阳降雨222mm,尤其是6日4-8时降雨达133mm。由于暴雨强度大,范围广,霎时,山洪暴发,大小河流洪水暴涨。7月6日15时,嘉陵江略阳段洪峰流量达5700m3/s,县城水深3-6m。与此同时,八渡河、东渡河、白河、黑河、青泥河、西汉水等河流也出现洪峰,全县供电、通讯、广播、公路和城区供水中断,城区自来水管道被毁,农田、堤防毁坏严重。这次暴雨洪水,全县伤437人、死亡32人,45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146所学校被淹,倒塌房屋3365间,危房1.2万间,903户4500人无家可归,19.76万亩农田受灾。
日,略阳县观音寺乡纪家沟降了一场短历时特大暴雨,引起山洪暴发。凌晨6时,纪家沟上空黑云遮天,霎时间焦雷炸耳,大雨倾泻,这种罕见的特大降雨持续了4-5小时,沟口测得的降雨量为130mm。根据泥石流流通区的山峰流量推算,沟头区在4小时内降雨量大于300mm。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沟道内的洪水猛涨,到10时30分左右,一股高达10m左右的特大泥石流以雷霆万钧之势沿着沟道飞滚而下,形成的冲击波震撼了0.15 km之外的山地,整个沟谷雨雾迷漫,数米之处什么也看不清楚。短短30分钟的泥石流,使纪家沟面目全非。据估算,这场特大泥石流,在沟内堆积的砾石碎屑物超过50万m3。全村106户465人中,有49户231人受灾,冲毁房屋47间(66间受到破坏),冲毁水田64.5亩,死亡49人,牲畜110头。
2011年7月5日,我县普降暴雨,从零时至19时,县城降雨量达77.3mm,降雨量最大的接官亭高达205.8mm, 11时15分,县城柳树坝金亚路发生崩塌地质灾害,5000方左右的崩塌体瞬时倾下,现场12间房屋被埋,造成人员重大伤亡,309省道一度中断。经过武警、消防、公安干警和干部群众13个小时的奋力拼搏,共施救20人,共造成18人死亡,4人受伤。
2.3.2灾害成因。一是地质地貌因素。略阳县地处秦岭南麓,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其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如紫色砂页岩、泥质岩、红砂岩、板页岩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遇水易软化、易崩解,极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一遇到较强的地表径流冲击时,从而形成山洪灾害。二是气象水文因素。发生山洪灾害主要是由于受灾地区前期降雨持续偏多,使土壤水分饱和,地表松动,遇局地短时强降雨后,降雨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而引发溪沟水位暴涨、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从整体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可知,发生山洪灾害主要还是持续的降雨和短时强降雨而引发的。多年的气候资料和防汛记载表明,略阳境内每年均有形成灾害的天气过程,这些强大而集中的暴雨导致了山溪河山洪灾害的经常发生。此外,山溪河中60%存在易于形成洪峰的水系结构。上游发育,支沟众多,多以树枝状呈扇形展布,沟床纵坡降大,沟谷呈“V”型,坡面坡度20°-45°之间。这样的水系结构易于形成洪峰。大而集中的暴雨和易于形成洪峰的水系结构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动力。三是人类活动因素。县境内的陡坡开荒和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山体造成破坏,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天然植被,失去水源涵养,极易发生山洪。由于采矿等人类活动造成河道不断被侵占,河道严重淤塞,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也是山洪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2.3.3灾害特点。一是山洪突发性强、预报预防难度大。全县境内河流众多,比降大,汇流迅速,洪水涨势猛,从降雨到山洪形成一般只几个小时,甚至在一个小时以内,较难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防治。二是山洪来势猛、成灾快,破坏性强、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由于山洪流程短,流速快,冲击力强,破坏性大,对工矿、交通及居民生命财产的危害都十分严重。三是山洪灾害发生的季节性强、频率高、具有周期性特点。略阳县山洪灾害集中发生在多雨的5—10月。四是山洪灾区数量多、危害大、灾后恢复困难。山洪成灾很快,顷刻之间就造成房屋倒塌、耕地被毁、交通中断、溪河改道,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4.1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略阳县原有自动雨量站71处、自动水位站1处、水位视频监控站5处,分属于略阳水文站、县气象局和县防汛办。2013年,我县将按照省市的统一安排部署,全面建成水雨情监测系统、监测预警平台系统、
、气象信息平台系统
责任制组织体系等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各项建设项目。
2.4.2防灾工程措施现状。一是开展防洪工程建设。多年来,通过财政、水利、代赈、扶贫等项目资金,采用防洪工程措施,防洪能力不断提高,全县已建成标准防洪堤158km,完成河道及河沟整治60km,城乡危险区农田和人民生命财产得到有效的防护,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地质隐患点群众搬迁安置工作。二是开展易发生泥石流的沟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通过长治、丹治、代赈、国土等项目带动,开展了水系改造、农田整治、沟道防治等工程措施。三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为避免恶性循环的再现,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通过国家长治和丹治工程项目建设,结合天保工程和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生态环境正处于逐渐恢复阶段。四是加大重点支流、中小河流、山区河流防洪工程治理步伐,自2012年开始,国家投入巨资,我县陆续开展了嘉陵江、西汉水、八渡河等河流防洪工程治理工作,有效防治了洪水灾害。
2.4.3存在的问题。一是城乡防洪工程建设体系不完善,标准偏低。通过多年的不断治理,特别是“5.12”大地震后,我县防洪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但从整体上来说,我县城乡防洪能力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城区防洪能力虽有一定加强,但农村设防欠账较多,大多数还处于无设防状态,稍遇洪水,便造成灾害。二是尾矿库、河道管理难度加大。我县有大小尾矿库35座,占全市的60 %以上,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整治,尾矿库安全有较大提高,但还存在部分尾矿库在观测、预警等设备设施不到位,管理制度和措施上不够完善的问题。另外,十天高速项目建设使河道弃渣无法彻底清除,给防汛安全造成隐患。 三是地质灾害依然是我县防汛的难点和重点。2012年我县现有滑坡等地质灾害点521处,现有的观测预报手段有限,对局地高强度降雨还不能做到有效、及时和准确预报,加之有些地方还存在群测群防组织体系不完善,群众防灾意识不强,自救能力不足等问题。四是部分山区群众依山傍水建房,没有远离山洪危险区,甚至把房屋修建于山沟之中,人为挤占洪水过流断面,没有给洪水留出足够的通道。五是由于自然环境、地理条件限制,我县山洪灾害危险区大多位于边远山村,多数山溪沟无法通信,基层的通信和预警预报手段难以满足防御的要求,严重影响信息的传递和及时救灾。六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山洪灾害。在陡坡上开荒种地,开挖山坡修路,开挖山体采矿,挤占河道等,也是造成山洪灾害加重和难以防御的一个主要问题
3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1 划分原则。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根据略阳县实际情况,对处于历史洪水线及各溪河10年一遇洪水淹没线以下河谷、沟口、河滩、易损堤段范围以及陡坡下、低洼处、不稳定山体下的村庄、居民点所在区域划入危险区;对处于历史最高洪水线以上,能避开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的临时避灾地点划入安全区。
3.2 “两区”的基本情况
根据流域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经普查,略阳县10个小流域确定为山洪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防治区面积1361km2,总人口6.27万人,其中危险区面积960km2,共涉及18个镇、107个行政村、261个自然村(组),总人口1.48万人。
1、 略阳县山洪灾害分小流域基本情况表(一)
防治区人口(人)
防治区镇(个)
防治区村(个)
防治区年平均降雨量(mm)
历史最大降雨量(mm/h)
山洪灾害威胁人口
山洪灾害威胁镇
受山洪灾害威胁村
西淮坝村 梁家河村 贤 村
徐家坪村 猫儿沟村 药木院村
明水坝村 周家坝村 街 口 村
马蹄湾村 史家庄村 付家山村
禅觉寺村 大石峡村
干水磨村 马桑坪村 两河口村
牌坊坝村 干水磨村 安林沟村
大 坝 村 两流河村 磨 坝 村
七里店村 荷叶坝村 五龙洞村
垭 河 村 田家坝村 马莲坪村
三 川 村 九股树村 金池院村
大沙坝村 封家坝村 小 河 村
甘溪沟村 麻柳塘村 梁家湾村
权 力 村 林家山村 铁佛寺村
坪 沟 村 杨家岭村 郭镇街村
西 沟 村 寺 沟 村 干河坝村
大石湾村 吴家河村 北河沟村
任家坝村 方家沟村 周家坪村
双集垭村 乐素河村 小 湾 村
石瓮子村 徐家坝村 邓登垭村
金家河村 天 台 村 惠家坝村
石庄沟村 老虎坪村 横现河村
石 坝 村 毛 坝 村 白家坝村
略阳县山洪灾害分小流域基本情况表(二)
防治区小流域
防治区人口(人)
防治区镇(个)
防治区村(个)
防治区年平均降雨量(mm)
历史最大降雨量(mm/h)
山洪灾害威
受山洪灾害威胁村
木瓜院村 谭家庄村
大草坝村 药木院村
观音堂村 麻柳铺村
接官亭村 蹇家坝村
黑河坝村 和 平 村
木 渠 村 五郎坪村
李家坪村 岩房坝村
大黄院村 前后沟村
孟家河村 包家沟村
炉子坝村 安华庄村
毛垭子村 海棠沟村
羊儿坝村 娘娘坝村
新店子村 唐家沟村
长 坝 村 过凉坝村
五间桥村 硖口驿村
小寨子村 王家营村
陈家坝村 杨家坝村
大铁坝村 大院子村
2、略阳县各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1)
人口(人)
房屋(间)
干水磨村毛家沟组
干水磨村干水磨组
马桑坪村堆场组
两河口村两河口组
两河口村长沟门组
两河口村侯家河组
牌坊坝村寺坝组
干水磨村石安子组
安林沟村北山组
安林沟村秧坝组
大坝村黄家山组
大坝村杨家山组
两流河村石榴树坝组
磨坝村磨坝组
磨坝村铁厂子组
七里店村七里店组
荷叶坝村小沟口组
五龙洞村耳子厂组
五龙洞村石梁子组
五龙洞村石板房组
垭河村垭河组
垭河村酒坊组
田家坝村田家坝组
田家坝村假鱼石组
马莲坪村马莲坪组
马莲坪村闫家庄组
三川村大庄组
三川村柳家河组
九股树村三关店组
金池院村小沟口组
略阳县各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2)
人口(人)
房屋(间)
金池院村小沟组
下坝村青山坝组
下坝村草滩组
羊儿坝村范家坝组
羊儿坝村李家山组
娘娘坝村街上组
娘娘坝村白家山组
新店子村余家湾组
西淮坝村侯家庄组
西淮坝村罗家庄组
西淮坝村邓家庄组
梁家河村梁家河组
梁家河村半山组
梁家河村杨家沟组
贤村汪家河组
陕南移民点
徐家坪村蹇家河组
猫儿沟村寺坪组
猫儿沟村两河口
药木院村江口坝
药木院村邓家坝
药木院村张家坝
明水坝村明水坝组
周家坝村周家坝组
街口村街口组
大沙坝村马家院组
大沙坝村寺坪组
大沙坝村药水洞组
略阳县各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3)
人口(人)
房屋(间)
封家坝村乔进沟组
封家坝村封家坝一组
封家坝村后湾组
封家坝村封家坝二组
封家坝村六斗庄组
小河村青岩湾一组
小河村青岩湾二组
小河村杨家滩组
小河村小河组
小河村酒家山组
小河村刘家湾一组
小河村刘家湾二组
甘溪沟村董家庄组
甘溪沟王家坪一组
甘溪沟王家坪二组
麻柳塘村史家沟一组
麻柳塘村史家沟二组
麻柳塘村史家沟三组
梁家湾村半山组
梁家湾村陈家坝组
梁家湾村包路坪组
权力村上下坪组
林家山村桑树坪组
林家山村东西坪组
铁佛寺村大地组
白水江市场
坪沟村李家坎组
杨家岭村阳坡组
郭镇街村蒋家峡组
郭镇街村庄子坝组
西沟村左家院组
寺沟村宁家沟组
寺沟村寺坝组
干河坝村桑树坝组
干河坝村张家院组
干河坝村史家河组
干河坝村郭家庄组
大石湾村二道河组
大石湾村蔡家坝组
略阳县各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4)
人口(人)
房屋(间)
大石湾村胡家庄组
吴家河村梁家河组
吴家河村八房沟组
北河沟村大庄组
北河沟村磨上组
木瓜院村东关组
木瓜院村西关组
谭家庄村马家坝组
大草坝村大草坝组
任家坝村王家坝组
任家坝村任家坝组
方家沟村石教子组
方家沟村水沟湾组
方家沟村方家沟组
方家沟村青岩沟组
方家沟村马家坪组
方家沟村张家河组
方家沟村蒿地梁组
方家沟村庞家垭组
周家坪村余家沟组
周家坪村周家坪组
周家坪村冯家梁组
双集垭村杨家沟组
双集垭村麻园子组
乐素河村乐素河组
小湾村蔡家山组
小湾村大湾组
小湾村小湾组
小湾村冯家坪组
小湾村杨家坎组
石瓮子村石瓮子组
徐家坝村徐家坝组
邓登垭村邓登垭组
桃园子村张家沟组
桃园子村桃园子组
观音堂村毛坝唐组
观音堂村观音堂组
略阳县各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5)
人口(人)
房屋(间)
观音堂村水林树组
麻柳铺村童家沟组
村麻柳铺烂泥沟组
麻柳铺村水磨组
麻柳铺村红岩组
接官亭村高石咀组
蹇家坝村街上组
黑河坝村黑河坝组
和平村红椿沟组
和平村张家坪组
和平村李家山组
和平村和平组
和平村赵山组
木渠村文家山组
木渠村黑河组
黑河坝村下阳坡组
五郎坪村陈家坝组
李家坪村刘家坝组
李家坪村李家坪组
岩房坝村岩房坝组
大黄院村大柏树组
大黄院村街上组
大黄院村驿巴河组
大黄院村陡 坡 组
马蹄湾村后沟组
马蹄湾村垭儿山组
马蹄湾村旧石峡组
史家庄村景家山组
付家山村大梁组
禅觉寺村禅觉寺组
大石峡村高咀组
唐家沟村三岔子
唐家沟村枣树梁
唐家沟村街上组
唐家沟村唐家沟组
唐家沟村青岗树组
略阳县各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6)
人口(人)
房屋(间)
唐家沟村倒座庙组
唐家沟村阳山坝组
唐家沟村毛家院组
唐家沟村街上组
唐家沟村大路坎组
唐家沟村高炉子组
唐家沟村三官店组
长坝村长坝组
长坝村大地组
长坝村新店子组
长坝村范家山组
长坝村关房坝组
长坝村花岩子组
过凉坝村茨坝组
过凉坝村白果坝组
过凉坝村大坝组
过凉坝村印坝组
前后沟村四方庙组
前后沟村后沟组
前后沟村前沟组
前后沟村小河口组
孟家河村店子坪组
孟家河村大岩山组
孟家河村偏桥沟组
包家沟村吴元坝组
包家沟村坟上坪组
包家沟村院子组
炉子坝村炉子坝组
炉子坝村林家沟组
炉子坝村寒气沟组
略阳县各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7)
人口(人)
房屋(间)
安华庄村谢家坝组
安华庄村大沟组
安华庄村青岗树组
毛垭子村毛垭子组
海棠沟村罗家湾组
海棠沟村松树下组
观音寺村街上组
观音寺村新房子组
观音寺村瓦房子组
观音寺村曾家院子组
金家河村街上组
天台村柳林子组
石庄沟村石庄沟组
石庄沟村新房坪组
石庄沟村闫家河组
石庄沟村李家庄组
石庄沟村刘家梁组
石庄沟村宁家沟组
老虎坪村白岩砭组
老虎坪村老虎坪组
横现河村崔家山组
横现河村武家沟组
横现河村街上组
石坝村郭家坡组
石坝村石坝组
石坝村邱家庄组
石坝村阳山组
毛坝村毛坝组
毛坝村邓家山组
毛坝村赵家湾组
白家坝村王家院组
白家坝村白家坝组
白家坝村马家河组
蔡家营村宋家山组
蔡家营村上营组
蔡家营村李家沟组
略阳县各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8)
人口(人)
房屋(间)
郭家坝村郭家坝组
庞家营村庞家营组
庞家营村李巴沟组
蒿坝村蒿坝组
蒿坝村庙儿山组
蒿坝村中营组
赵家院村赵家院组
庞家院村庞家院组
庞家院村徐家坝组
华阳沟村马家沟组
华阳沟村三岔子组
青白石村青白石组
青白石村马家院组
南家山村老君石组
南家山村西沟组
何家坪村何家坪组
贤草沟村河口组
白雀寺村白雀寺组
白杨坪村雷滩组
中坝子村中坝子组
中坝子村元坝子组
水洞子村樊家院组
水洞子村水洞子组
曾家沟村黄家湾组
木匣沟村李家咀组
4 组织机构与职责
建立县、镇、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落实巡视报警人员、避险转移信号、转移路线、安全地点、抢险队伍、老弱病残转移;向危险户发放明白卡,做到所有危险户和人都清楚避险转移的时机、路线、信号及安全地点。一旦遇到交通、通讯中断时,躲灾避灾能做到按照各自的行动路线、安全地点村自为战,户自为战,人自为战。
4.1县级机构与职责
4.1.1组织机构。全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由略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指挥部设政委由县委书记担任;总指挥由县长担任;顾问由县人大主任和县政协主席担任;副总指挥由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主管农业副县长、武装部部长、县水利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县委办、政府办、公安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经贸局、交通局、农业局、国土局、县联社、 教育局、 广电局、民政局、 中小乡企局、卫生局、住建局、黄金局、林业局、安监局、经合局、电信公司、邮政局、移动公司、电力局、气象局、略阳水文站等单位主要领导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防汛办),五个工作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和一支应急抢险队。
4.1.2职责与分工
行政首长主要职责:
山洪防御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① 负责组织制定本地区防御山洪的规章和制度,组织做好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防御山洪的意识。② 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防御山洪的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建设,不断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特别是组织有关部门制订本辖区防御山洪灾害预案,并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③ 根据汛情,及时做出防御山洪灾害工作部署,组织指挥当地群众参加抢险,贯彻执行上级调度命令。④ 山洪灾害发生后,要立即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安排好群众生活,尽快恢复生产,保持社会稳定。⑤ 各级行政首长对本辖区的防御山洪工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安全度汛,防止发生重大灾害。
指挥部:负责全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职责:① 贯彻执行有关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指示、命令,统一指挥本县内的山洪防御工作。②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部署年度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任务,明确各部门的防御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协调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工作配合,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③ 遇大暴雨,可能引发山洪灾害时,及时掌握情况,研究对策,指挥协调山洪灾害抢险工作,努力减少灾害损失。④ 督促有关部门根据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按照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编制并落实本区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组织有关人员宣传培训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相关山洪灾害知识。⑤ 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日常办事机构,配备相关人员和必要的设施,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办公室:具体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工作组:①监测组:由气象局局长负责。负责对气象、水文信息的收集、整理,负责雨情、水情监测预报工作。②信息组:由水利局局长负责。负责对气象、水文、地质灾害、尾矿库等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地质灾害、尾矿库和各类险工险段信息,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③转移组:由公安局局长负责。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的转移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④调度组:由政府办主任负责。负责与水利、公安、民政、交通、等部门的联系;负责调度各类险工险段的抢险救灾工作;负责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抢险救灾物资、设备、车辆等工作。⑤保障组:由财政局局长负责。负责与民政、供销、卫生等部门的联系,了解、收集灾害损失情况,派员到灾区实地查灾核灾,汇总、上报灾情数据;做好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包括急需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等;指导和帮助灾区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工作;负责救灾应急资金的落实和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做好救灾资金、捐赠款物的分配、下拨工作,指导、督促灾区做好救灾款物的使用;组织医疗防疫队伍进入灾区,抢救、治疗和转运伤病员,实施灾区疫情监测,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⑥应急抢险队:队长由县消防大队大队长担任,队员由消防、武警官兵组成。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县防汛指挥部命令,执行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指挥部成员单位:在县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略阳县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防汛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共同做好防汛抗洪工作。
4.2 镇级机构与职责
4.2.1组织机构。各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与镇防汛指挥部为一套班子,指挥部设指挥长、副指挥长,成员由镇政府各科室、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指挥部相应内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工作组和防汛应急抢险队,并确定信号发送员和明确分级管理有关值班制度。
4.2.2职责与分工
指挥部:①在县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负责制定完善并落实本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负责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有关的责任落实、队伍组建、预案培训演练、物资准备等各项工作。②负责掌握本镇山洪险情动态,收集各地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及时上报发布预警信息,并督促各村定期进行水库、塘坝、堤防等险工险段的监测巡查。③指挥调度、发布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并组织上报本镇山洪灾害相关信息。④指挥并组织协调各村进行群众安全转移,落实安置灾民及做好恢复生产工作。
工作组: ①监测组:负责本镇区域内雨情、水情、地质灾害、重要水利工程、险工险段的监测巡查,及时提供有关信息。如遇紧急情况可直接上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②信息组:负责对县防汛指挥部、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掌握水雨情、地质灾害、险工险段等信息及本镇各村组巡查信息员反馈的灾害迹象,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③转移组:按照县、镇防指的命令及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安全转移路线,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必要时可强制其转移,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并负责转移后群众、财产的清点和保护。④调度组:按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人、财、物总体情况,负责做好抗洪抢险人、财、物的调度工作,确保抗灾工作迅速、有效地进行。⑤保障组:按照县、镇乡防指的命令及预报通知,负责抢险物资、设备供应及后勤保障等工作,负责维护灾区社会秩序。⑥应急抢险队:各镇成立4-6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30人)。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⑦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照有关程序并通过各种方式发布报警信号。⑧管理值班制度:明确镇、村、组和险工险段责任人四级管理,保证汛期24小时通讯畅通,坚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
4.3 村级机构与职责
4.3.1组织机构。各行政村设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确定监测预警员,并造花名册报送镇、县防汛指挥机构备查。
4.3.2分工与职责。①协助镇制定和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负责执行落实;组织参加预案培训演练,落实本村山洪灾害防御避灾各项工作。②负责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监测和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负责上报本村的水雨情等资料,组织人员进行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等险工险段的监测巡查,并及时向村民发布预警。③落实上级发布的防御抢险等命令,组织群众安全转移与避险、抢险,落实安置灾民及做好恢复生产工作。④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置修复等工作。
4.4 组级分工职责。村组组长负责本组内人员转移和抢险工作,必要时支援同村人员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4.5 危险区住户任务职责。危险区住户要负责听从上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的预警命令,做到随时注意预警信号,根据预警命令有序的进行转移和抢险工作。
5 监测、通信、预警
5.1.1监测系统的设立。略阳县原有自动雨量站71处、自动水位站1处、水位视频监控站5处,分属于略阳水文站、县气象局和县防汛办。2013年, 在现有监测站点的基础上,全县新建了13处自动雨量站、12个自动水位站(含雨量)、286个简易雨量站、159个简易水位站、3个水情视频监控站,从而实现了对全县山洪灾害信息全面实时监测。
1、略阳县原有自动雨量、水位、视频监测站情况表(1)
金家河自动雨量站
金家河镇金家河村
105?57′00″
33?20′00″
乐素河自动雨量站
乐素河镇乐素河村
乐素河镇政府院内
106?02′00″
33?12′00″
徐家坪自动雨量站
徐家坪镇徐家坪村
106?03′00″
33?24′00″
五龙洞自动雨量站
五龙洞镇五龙洞村
五龙洞森林公园院内
106?17′17″
33?35′39″
中川坝自动雨量站
五龙洞镇中川坝村
五龙洞镇天保站院内
106?12′43″
33?30′21″
接官亭自动雨量站
接官亭镇接官亭村
接官亭苗圃基地院内
106?15′00″
33?16′06″
黑河坝自动雨量站
黑河镇黑河坝村
原黑河坝乡政府院内
106?26′57″
33?13′14″
鱼洞子自动雨量站
黑河镇王家庄村
原鱼洞子乡政府院内
106?19′23″
33?19′12″
两河口自动雨量站
两河口镇唐家沟村
两河口镇政府院内
106?20′41″
33?20′49″
观音寺自动雨量站
观音寺镇观音寺村
观音寺村委会院内
106?27′28″
33?21′42″
张家坝自动雨量站
两河口镇张家坝村
106?19′57″
33?25′35″
白水江自动雨量站
白水江镇大沙坝村
白水江镇政府大门前
106?04′59″
33?34′29″
西淮坝自动雨量站
西淮坝镇梁家河村
水电站院内
105?54′29″
33?31′07″
史家院自动雨量站
白雀寺镇蒿坝村
原史家院乡政府院内
106?00′35″
33?18′04″
郭镇自动雨量站
郭镇郭镇街村
郭镇政府院内
105?79′07″
33?19′24″
谭家庄自动雨量站
郭镇谭家庄村
105?52′08″
33?24′48″
何家岩自动雨量站
何家岩镇何家岩村
何家岩派出所院内
106?19′19″
33?15′31″
两流水自动雨量站
城关镇两流水村
两流水生态园院内
106?11′31″
33?22′59″
马蹄湾自动雨量站
马蹄湾镇马蹄湾村
马蹄湾镇政府院内
106?02′23″
33?28′31″
横现河自动雨量站
横现河镇石坝村
106?04′40″
33?20′26″
横现河自动雨量站
横现河镇石坝村
石坝村委会楼顶
106?05′27″
33?20′39″
略阳水文站
白雀寺自动雨量站
白雀寺镇白雀寺村
白雀寺村委会楼顶
106?04′37″
33?13′21″
略阳水文站
史家院自动雨量站
白雀寺镇蒿坝村
蒿坝村委会楼顶
106?00′28″
33?17′21″
略阳水文站
乐素河自动雨量站
乐素河镇乐素河村
乐素河村委会楼顶
106?02′05″
33?11′54″
略阳水文站
略阳县原有自动雨量、水位、视频监测站基本情况表(2)
张家坝自动雨量站
两河口镇张家坝村
张家坝村委会大门顶
106?19′57″
33?25′37″
略阳水文站
关帝门自动雨量站
黑河镇关帝门村
关帝门村委会楼顶
106?19′19″
33?19′14″
略阳水文站
吴家河自动雨量站
郭镇吴家河村
吴家河村委会楼顶
105?44′56″
33?20′38″
略阳水文站
郭镇自动雨量站
郭镇郭镇街村
郭金堂家楼顶
105?49′26″
33?19′22″
略阳水文站
九股树自动雨量站
五龙洞镇九股树村
九股树村卫生院楼顶
106?10′05″
33?31′33″
略阳水文站
金池院自动雨量站
五龙洞镇金池院村
金池院村委会楼顶
106?15′42″
33?30′14″
略阳水文站
中川坝自动雨量站
五龙洞镇中川坝村
中川坝村委会楼顶
106?12′13″
33?30′15″
略阳水文站
田家坝自动雨量站
五龙洞镇田家坝村
田家坝村委会对面楼顶
106?11′02″
33?25′20″
略阳水文站
斑竹院自动雨量站
五龙洞镇斑竹院村
村委会旁边商店楼顶
106?14′04″
33?26′39″
略阳水文站
白石沟自动雨量站
城关镇两流水村
106?10′44″
33?21′54″
略阳水文站
磨坝自动雨量站
城关镇磨坝村
106?08′12″
33?25′48″
略阳水文站
接官亭自动雨量站
接官亭镇接官亭村
韩霞家楼顶
106?14′51″
33?16′04″
略阳水文站
何家岩自动雨量站
何家岩镇何家岩村
何家岩村卫生院楼顶
106?19′58″
33?15′22″
略阳水文站
亮马台自动雨量站
接官亭镇亮马台村
老学校楼顶
106?16′24″
33?15′57″
略阳水文站
硖口驿自动雨量站
硖口驿镇硖口驿村
镇卫生院楼顶
106?24′44″
33?12′36″
略阳水文站
铁厂坝自动雨量站
两河口镇铁厂坝林场
铁厂坝林场旁楼顶
106?21′56″
33?28′16″
略阳水文站
黑河坝自动雨量站
黑河镇黑河坝村
卫生院楼顶
106?27′02″
33?13′14″
略阳水文站
观音寺镇自动雨量站
观音寺镇观音寺村
镇政府旁边楼顶
106?27′27″
33?21′46″
略阳水文站
炉子坝自动雨量站
观音寺镇炉子坝村
村委会楼顶
106?26′02″
33?16′03″
略阳水文站
大黄院自动雨量站
黑河镇大黄院村
村委会楼顶
106?25′21″
33?16′06″
略阳水文站
毛坪子自动雨量站
仙台坝镇任家院村
106?23′07″
33?26′40″
略阳水文站
新店子自动雨量站
仙台坝镇新店子村
村委会楼顶
106?25′17″
33?26′07″
略阳水文站
娘娘坝自动雨量站
仙台坝镇娘娘坝村
村委会楼顶
106?23′57″
33?23′50″
略阳水文站
碾子坪自动雨量站
仙台坝镇碾子坪村
村委会楼顶
106?22′13″
33?24′44″
略阳水文站
略阳县原有自动雨量、水位、视频监测站基本情况表(3)
仙台坝自动雨量站
仙台坝镇仙台坝村
村委会楼顶
106?21′54″
33?23′12″
略阳水文站
小池河自动雨量站
仙台坝镇秦家坝村
106?26′16″
33?27′54″
略阳水文站
张家坝自动雨量站
两河口镇长坝村
村委会楼顶
106?19′38″
33?23′27″
略阳水文站
两河口自动雨量站
两河口镇唐家沟村
村委会楼顶
106?20′55″
33?20′45″
略阳水文站
李家坪自动雨量站
黑河镇李家坪村
村委会楼顶
106?21′56″
33?18′46″
略阳水文站
白水江自动雨量站
白水江镇大沙坝村
106?03′09″
33?33′33″
略阳水文站
青泥河自动雨量站
白水江镇权力村
村委会楼顶
106?00′13″
33?34′07″
略阳水文站
徐家坪自动雨量站
徐家坪镇徐家坪村
106?03′17″
33?24′20″
略阳水文站
杨家岭自动雨量站
郭镇杨家岭村
村委会楼顶
105?51′10″
33?17′57″
略阳水文站
西淮坝自动雨量站
西淮坝镇西淮坝村
村委会楼顶
105?54′34″
33?31′07″
略阳水文站
贤村自动雨量站
西淮坝镇贤村
村委会楼顶
105?57′53″
33?29′24″
略阳水文站
药木院自动雨量站
徐家坪镇药木院村
村学校楼顶
105?58′34″
33?26′13″
略阳水文站
木瓜院自动雨量站
郭镇木瓜院村
村委会楼顶
105?51′00″
33?24′13″
略阳水文站
张家庄自动雨量站
徐家坪镇张家庄村
村委会楼顶
105?53′30″
33?25′02″
略阳水文站
略阳自动雨量站
水文站楼顶
106?08′53″
33?19′47″
略阳水文站
八渡河自动水位、雨量站
城关镇吴家营村
高速公路入口
106?09′12″
33?18′40″
略阳水文站
水文站自动雨量站
略阳水文站楼顶
106?09′00″
33?18′10″
防汛办自动雨量站
106?08′50″
33?18′00″
何家岩自动雨量站
何家岩镇何家岩村
镇政府楼顶
106?19′30″
33?15′35″
仙台坝自动雨量站
仙台坝镇仙台坝村
镇财政所楼顶
106?21′45″
33?23′00″
略阳县原有自动雨量、水位、视频监测站基本情况表(4)
白水江自动雨量站
白水江镇大沙坝村
镇政府楼顶
106?05′00″
33?34′05″
郭镇自动雨量站
郭镇郭镇街村
镇财政所楼顶
105?49′05″
33?19′25″
中川自动雨量站
五龙洞镇中川坝村
镇财政所楼顶
106?12′45″
33?30′45″
西淮坝自动雨量站
西淮坝镇西淮坝村
镇政府楼顶
105?54′20″
33?31′30″
水文站视频监测站
略阳水文站断面
106?09′00″
33?18′10″
三河口视频监测站
106?08′50″
33?18′00″
白水江视频监测站
白水江镇大沙坝村
镇邮电所楼顶
106?05′00″
33?34′05″
吴家营视频监测站
城关镇吴家营村
县抗旱服务站
106?09′12″
33?18′40″
葫芦头电站视频监测站
西淮坝镇贤村
电站出水口
105?57′53″
33?29′24″
2、略阳县新建视频控制站情况表
所属小流域
通信资源调查
105°54′20″
33°30′20″
106°03′00″
33°24′20″
白水江镇铁佛寺村
105°57′00″
33°34′20″
3、 略阳县新建自动雨量监测站情况表
白水江镇小河村
106°03′10″
33°35′11″
白水江镇权力村
106°00′11″
33°35′21″
徐家坪镇药木院村
105°59′08″
33°26′12″
郭镇木瓜院
105°51′06″
33°24′20″
徐家坪镇秦家坝
106°57′10″
33°23′15″
金家河镇天台村
106°00′32″
33°19′41″
郭镇郭镇街村
105°49′31″
33°19′05″
白雀寺镇庞家营村
105°59′06″
33°18′02″
五龙洞镇中川坝村
106°12′31″
33°30′06″
五龙洞镇九股树
106°09′32″
33°31′41″
五龙洞镇金池院村
106°16′02″
33°30′31″
五龙洞镇两河口村
106°11′21″
33°25′32″
仙台坝镇张家坝村
106°19′22″
33°25′30″
4、略阳县新建自动水位(含雨量)监测站情况表
所属小流域
自动水位(雨量)
106°05′10″
33°34″00″
自动水位(雨量)
106°02′30″
33°28′30″
自动水位(雨量)
西淮坝镇梁家河村
105°54′30″
33°32′10″
自动水位(雨量)
106°51′20″
33°24′25″
自动水位(雨量)
106°03′50″
33°12′30″
自动水位(雨量)
乐素河镇任家坝村
106°00′00″
33°12′00″
自动水位(雨量)
金家河镇寒峰村
105°59′00″
33°20′00″
自动水位(雨量)
城关镇两流水村
106°11′25″
33°23′00″
自动水位(雨量)
白雀寺镇蒿坝村
106°00′20″
33°17′10″
自动水位(雨量)
106°20′30″
33°21′00″
自动水位(雨量)
106°41′10″
33°11′00″
自动水位(雨量)
106°43′20″
33°07′30″
5、略阳县新建简易雨量站情况表(1)
所属小流域
通信资源调查
城关镇干水磨村毛家沟组
106°09′20″
33°20′10″
城关镇干水磨村干水磨组
106°09′10″
33°20′15″
城关镇马桑坪村堆场组
106°10′00″
33°20′10″
城关镇两河口村两河口组
106°09′20″
33°20′21″
城关镇两河口村长沟门组
106°09′00″
33°19′30″
城关镇两河口村侯家河组
106°09′10″
33°20′21″
城关镇牌坊坝村寺坝组
106°09′12″
33°18′40″
城关镇干水磨村石安子组
106°10′10″
33°20′10″
城关镇安林沟村北山组
106°10′20″
33°19′00″
城关镇安林沟村秧坝组
106°10′12″
33°19′10″
城关镇大坝村黄家山组
106°09′10″
33°20′00″
城关镇大坝村杨家山组
106°09′22″
33°19′20″
石榴树坝组
城关镇两流河村石榴树坝组
106°09′10″
33°21′30″
城关镇磨坝村磨坝组
106°09′10″
33°20′20″
城关镇磨坝村铁厂子组
106°09′12″
33°20′21″
城关镇七里店村七里店组
106°09′20″
33°19′30″
城关镇荷叶坝村小沟口组
106°09′40″
33°20′20″
五龙洞镇五龙洞村
106°11′00″
33°25′10″
五龙洞镇五龙洞村耳子厂组
106°11′10″
33°25′20″
五龙洞镇五龙洞村石梁子组
106°11′15″
33°25′10″
五龙洞镇五龙洞村石板房组
106°11′20″
33°25′10″
五龙洞镇垭河村
106°11′25″
33°25′00″
略阳县新建简易雨量站情况表(2)
所属小流域
通信资源调查
五龙洞镇垭河村垭河组
106°11′30″
33°25′10″
五龙洞镇垭河村酒坊组
106°11′05″
33°25′10″
五龙洞镇田家坝村
106°11′40″
33°25′10″
五龙洞镇田家坝村田家坝组
106°11′00″
33°25′20″
五龙洞镇田家坝村假鱼石组
106°11′35″
33°25′30″
五龙洞镇马莲坪村
106°11′40″
33°25′20″
五龙洞镇马莲坪村马莲坪组
106°11′45″
33°25′26″
五龙洞镇马莲坪村闫家庄组
106°11′10″
33°25′10″
五龙洞镇三川村
106°11′12″
33°25′21″
五龙洞镇三川村大庄组
106°11′20″
33°25′22″
五龙洞镇三川村柳家河组
106°11′22″
33°25′10″
五龙洞镇九股树村
106°11′10″
33°25′16″
五龙洞镇九股树村三关店组
106°11′05″
33°25′35″
五龙洞镇金池院村
106°11′00″
33°25′27″
五龙洞镇金池院村小沟口组
106°11′11″
33°25′15″
五龙洞镇金池院村小沟组
106°11′10″
33°25′10″
五龙洞镇下坝村
106°11′50″
33°25′20″
五龙洞镇下坝村青山坝组
106°11′32″
33°25′21″
五龙洞镇下坝村草滩组
106°11′10″
33°25′30″
仙台坝镇羊儿坝村范家坝组
106°22′20″
33°23′10″
仙台坝镇羊儿坝村李家山组
106°22′20″
33°23′10″
仙台坝镇娘娘坝村街上组
106°22′10″
33°23′12″
略阳县新建简易雨量站情况表(3)
所属小流域
通信资源调查
仙台坝镇娘娘坝村白家山组
106°22′15″
33°23′10″
仙台坝镇新店子村余家湾组
106°22′20″
33°23′12″
西淮坝镇西淮坝村侯家庄组
105°56′00″
33°31′00″
西淮坝镇西淮坝村罗家庄组
105°56′10″
33°31′00″
西淮坝镇西淮坝村邓家庄组
105°56′20″
33°31′11″
西淮坝镇梁家河村梁家河组
105°56′21″
33°31′10″
西淮坝镇梁家河村半山组
105°56′23″
33°31′15″
西淮坝镇梁家河村杨家沟组
105°56′30″
33°31′10″
西淮坝镇贤村汪家河组
105°56′40″
33°32′00″
陕南移民点
徐家坪镇陕南移民点
106°03′20″
33°26′10″
徐家坪镇徐家坪村
106°03′20″
33°26′10″
徐家坪镇徐家坪村蹇家河组
106°03′22″
33°26′10″
徐家坪镇猫儿沟村
106°03′25″
33°26′11″
徐家坪镇猫儿沟村寺坪组
106°03′25″
33°26′20″
徐家坪镇猫儿沟村两河口组
106°03′24″
33°26′25″
徐家坪镇药木院村
106°03′11″
33°27′10″
徐家坪镇药木院村江口坝组
106°03′20″
33°27′20″
徐家坪镇药木院村邓家坝组
106°03′10″
33°27′10″
徐家坪镇药木院村张家坝组
106°03′24″
33°27′20″
徐家坪镇明水坝村
106°03′21″
33°27′30″
徐家坪镇明水坝村明水坝组
106°03′10″
33°28′00″
徐家坪镇周家坝村
106°03′12″
33°28′10″
略阳县新建简易雨量站情况表(4)
所属小流域
通信资源调查
徐家坪镇周家坝村周家坝组
106°03′23″
33°26′10″
徐家坪镇街口村
106°03′45″
33°26′32″
徐家坪镇街口村街口组
106°04′12″
33°26′43″
白水江镇大沙坝村
106°05′20″
33°34′10″
白水江镇大沙坝村马家院组
106°05′20″
33°34′10″
白水江镇大沙坝村寺坪组
106°05′21″
33°34′10″
白水江镇大沙坝村药水洞组
106°05′20″
33°34′21″
白水江镇封家坝村乔进沟组
106°05′18″
33°34′10″
封家坝一组
白水江镇封家坝村封家坝一组
106°05′20″
33°34′21″
白水江镇封家坝村后湾组
106°05′15″
33°34′30″
封家坝二组
白水江镇封家坝村封家坝二组
106°06′00″
33°34′10″
白水江镇封家坝村六斗庄组
106°05′20″
33°34′15″
青岩湾一组
白水江镇小河村青岩湾一组
106°05′30″
33°34′10″
青岩湾二组
白水江镇小河村青岩湾二组
106°05′11″
33°34′00″
白水江镇小河村杨家滩组
106°05′20″
33°35′00″
白水江镇小河村小河组
106°05′15″
33°35′15″
白水江镇小河村酒家山组
106°05′22″
33°34′10″
刘家湾一组
白水江镇小河村刘家湾一组
106°05′25″
33°34′21″
刘家湾二组
白水江镇小河村刘家湾二组
106°05′20″
33°34′32″
白水江镇甘溪沟村董家庄组
106°04′40″
33°34′18″
王家坪一组
白水江镇甘溪沟王家坪一组
106°04′23″
33°34′10″
王家坪二组
白水江镇甘溪沟王家坪二组
106°05′35″
33°34′01″
略阳县新建简易雨量站情况表(5)
所属小流域
通信资源调查
史家沟一组
白水江镇麻柳塘村史家沟一组
106°05′26″
33°34′21″
史家沟二组
白水江镇麻柳塘村史家沟二组
106°05′21″
33°34′16″
史家沟三组
白水江镇麻柳塘村史家沟三组
106°05′12″
33°34′10″
白水江镇梁家湾村半山组
106°05′23″
33°34′00″
白水江镇梁家湾村陈家坝组
106°05′20″
33°34′21″
白水江镇梁家湾村包路坪组
106°05′42″
33°34′10″
白水江镇权力村上下坪组
106°05′33″
33°34′11″
白水江镇林家山村桑树坪组
106°06′00″
33°31′09″
白水江镇林家山村东西坪组
106°05′10″
33°34′12″
白水江镇铁佛寺村大地组
106°05′30″
33°34′30″
白水江市场
白水江镇白水江市场
106°05′10″
33°34′20″
郭镇坪沟村李家坎组
106°05′12″
33°34′21″
郭镇杨家岭村阳坡组
106°05′10″
33°34′24″
郭镇街村蒋家峡组
106°05′10″
33°34′20″
郭镇街村庄子坝组
106°05′23″
33°34′11″
郭镇西沟村左家院组
106°05′11″
33°34′13″
郭镇寺沟村宁家沟组
106°05′22″
33°34′20″
郭镇寺沟村寺坝组
106°05′30″
33°34′10″
郭镇干河坝村桑树坝组
106°06′10″
33°34′20″
郭镇干河坝村张家院组
106°06′14″
33°33′10″
郭镇干河坝村史家河组
106°05′10″
33°34′11″
郭镇干河坝村郭家庄组
106°05′21″
33°34′21″
略阳县新建简易雨量站情况表(6)
所属小流域
通信资源调查
郭镇大石湾村二道河组
106°05′12″
33°34′24″
郭镇大石湾村蔡家坝组
106°05′10″
33°34′35″
郭镇大石湾村胡家庄组
106°06′21″
33°34′55″
郭镇吴家河村梁家河组
106°05′10″
33°34′43″
郭镇吴家河村八房沟组
106°05′21″
33°34′34″
郭镇北河沟村大庄组
106°06′10″
33°34′30″
郭镇北河沟村磨上组
106°05′11″
33°34′10″
郭镇木瓜院村东关组
106°05′24″
33°34′10″
郭镇木瓜院村西关组
106°05′10″
33°34′13″
郭镇谭家庄村马家坝组
106°05′10″
33°34′25″
郭镇大草坝村大草坝组
106°06′20″
33°35′21″
乐素河镇任家坝村王家坝组
106°02′00″
33°12′00″
乐素河镇任家坝村任家坝组
106°02′11″
33°12′00″
乐素河镇方家沟村石教子组
106°02′12″
33°12′11″
乐素河镇方家沟村水沟湾组
106°02′10″
33°12′04″
乐素河镇方家沟村方家沟组
106°02′35″
33°13′11″
乐素河镇方家沟村青岩沟组
106°02′00″
33°13′00″
乐素河镇方家沟村马家坪组
106°02′10″
33°13′21″
乐素河镇方家沟村张家河组
106°02′21″
33°12′00″
乐素河镇方家沟村蒿地梁组
106°02′00″
33°13′30″
乐素河镇方家沟村庞家垭组
106°02′21″
33°12′10″
乐素河镇周家坪村余家沟组
106°03′10″
33°12′350″
略阳县新建简易雨量站情况表(7)
所属小流域
通信资源调查
乐素河镇周家坪村周家坪组
106°02′10″
33°12′00″
乐素河镇周家坪村冯家梁组
106°02′11″
33°13′14″
乐素河镇双集垭村杨家沟组
106°02′12″
33°12′10″
乐素河镇双集垭村麻园子组
106°02′15″
33°12′12″
乐素河镇乐素河村乐素河组
106°02′30″
33°12′20″
乐素河镇小湾村蔡家山组
106°02′23″
33°12′10″
乐素河镇小湾村大湾组
106°03′00″
33°12′20″
乐素河镇小湾村小湾组
106°02′05″
33°12′23″
乐素河镇小湾村冯家坪组
106°02′00″
33°12′25″
乐素河镇小湾村杨家坎组
106°02′11″
33°12′35″
乐素河镇石瓮子村石瓮子组
106°03′00″
33°12′43″
乐素河镇徐家坝村徐家坝组
106°03′12″
33°12′10″
乐素河镇邓登垭村邓登垭组
106°04′10″
33°13′00″
乐素河镇桃园子村张家沟组
106°02′00″
33°14′11″
乐素河镇桃园子村桃园子组
106°03′45″
33°12′40″
何家岩镇观音堂村
106°20′14″
33°15′00″
毛坝堂组组
何家岩镇观音堂村毛坝堂组
106°21′14″
33°15′00″
何家岩镇观音堂村观音堂组
106°15′15″
33°16′20″
何家岩镇观音堂村水林树组
106°20′14″
33°15′32″
接官亭镇麻柳铺村童家沟组
106°40′10″
33°15′00″
接官亭镇麻柳铺村烂泥沟组
106°40′10″
33°15′00″
接官亭镇麻柳铺村水磨组
106°40′10″
33°15′10″
略阳县新建简易雨量站情况表(8)
所属小流域
通信资源调查
接官亭镇麻柳铺村红岩组
106°40′12″
33°15′00″
接官亭镇接官亭村高石咀组
106°40′10″
33°16′00″
接官亭镇蹇家坝村街上组
106°40′10″
33°15′30″
黑河坝镇黑河坝村黑河坝组
106°26′15″
33°17′00″
黑河坝镇和平村红椿沟组
106°26′30″
33°17′00″
黑河坝镇和平村张家坪组
106°26′15″
33°17′00″
黑河坝镇和平村李家山组
106°26′10″
33°17′10″
黑河坝镇和平村和平组
106°26′14″
33°17′21″
黑河坝镇和平村赵山组
106°26′10″
33°17′10″
黑河坝镇木渠村文家山组
106°26′14″
33°17′00″
黑河坝镇木渠村黑河组
106°26′20″
33°17′21″
黑河坝镇黑河坝村下阳坡组
106°26′30″
33°18′06″
黑河坝镇五郎坪村陈家坝组
106°26′14″
33°17′00″
黑河坝镇李家坪村刘家坝组
106°26′10″
33°17′10″
黑河坝镇李家坪村李家坪组
106°26′00″
33°17′11″
黑河坝镇岩房坝村岩房坝组
106°26′21″
33°17′20″
黑河坝镇大黄院村大柏树组
106°26′14″
33°17′00″
黑河坝镇大黄院村街上组
106°26′16″
33°17′20″
黑河坝镇大黄院村驿巴河组
106°26′19″
33°17′30″
黑河坝镇大黄院村陡坡组
106°26′18″
33°17′50″
马蹄湾镇马蹄湾村后沟组
106°03′00″
33°28′00″
马蹄湾镇马蹄湾村垭儿山组
106°03′09″
33°28′11″
略阳县新建简易雨量站情况表(9)
所属小流域
通信资源调查
马蹄湾镇马蹄湾村旧石峡组
106°03′11″
33°28′20″
马蹄湾镇史家庄村景家山组
106°03′21″
33°28′30″
马蹄湾镇付家山村大梁组
106°03′10″
33°28′40″
马蹄湾镇禅觉寺村禅觉寺组
106°03′20″
33°28′20″
马蹄湾镇大石峡村高咀组
106°04′10″
33°28′16″
两河口镇唐家沟村三岔子组
106°21′00″
33°21′00″
两河口镇唐家沟村枣树梁组
106°21′11″
33°21′00″
两河口镇唐家沟村街上一组
106°21′13″
33°21′00″
两河口镇唐家沟村唐家沟组
106°21′00″
33°21′10″
两河口镇唐家沟村青岗树组
106°21′43″
33°21′24″
两河口镇唐家沟村倒座庙组
106°21′13″
33°21′10″
两河口镇唐家沟村阳山坝组
106°21′10″
33°21′00″
两河口镇唐家沟村毛家院组
106°21′12″
33°21′14″
两河口镇唐家沟村街上二组
106°21′00″
33°21′20″
两河口镇唐家沟村大路坎组
106°21′09″
33°21′22″
两河口镇唐家沟村高炉子组
106°21′35″
33°21′30″
两河口镇唐家沟村三官店组
106°21′10″
33°21′20″
两河口镇长坝村长坝组
106°21′12″
33°21′10″
两河口镇长坝村大地组
106°21′23″
33°21′22″
两河口镇长坝村新店子组
106°21′24″
33°21′35″
两河口镇长坝村范家山组
106°21′30″
33°21′10″
两河口镇长坝村关房坝组
106°21′20″
33°21′11″
略阳县新建简易雨量站情况表(10)
所属小流域
通信资源调查
两河口镇长坝村花岩子组
106°22′00″
33°21′45″
两河口镇过凉坝村茨坝组
106°21′09″
33°21′40″
两河口镇过凉坝村白果坝组
106°21′2″
33°21′00″
两河口镇过凉坝村大坝组
106°21′11″
33°21′22″
两河口镇过凉坝村印坝组
106°21′20″
33°21′23″
硖口驿镇五间桥村
106°52′00″
33°13′00″
硖口驿镇硖口驿村
106°52′10″
33°13′00″
硖口驿镇小寨子村
106°52′11″
33°13′21″
硖口驿镇王家营村
106°52′12″
33°13′00″
硖口驿镇陈家坝村
106°52′21″
33°13′20″
硖口驿镇杨家坝村
106°52′00″
33°13′35″
硖口驿镇大铁坝村
106°52′11″
33°13′40″
硖口驿镇大院子村
106°52′08″
33°13′50″
观音寺镇前后沟村四方庙组
106°27′00″
33°22′00″
观音寺镇前后沟村后沟组
106°27′10″
33°22′00″
观音寺镇前后沟村前沟组
106°27′12″
33°22′10″
观音寺镇前后沟村小河口组
106°27′13″
33°22′14″
观音寺镇孟家河村店子坪组
106°27′10″
33°22′10″
观音寺镇孟家河村大岩山组
106°27′00″
33°22′20″
观音寺镇孟家河村偏桥沟组
106°27′23″
33°22′12″
观音寺镇包家沟村吴元坝组
106°27′00″
33°22′00″
观音寺镇包家沟村坟上坪组
106°27′10″
33°22′11″
略阳县新建简易雨量站情况表(11)
所属小流域
通信资源调查
观音寺镇包家沟村院子组
106°27′23″
33°22′12″
观音寺镇炉子坝村炉子坝组
106°27′11″
33°22′00″
观音寺镇炉子坝村林家沟组
106°27′23″
33°22′11″
观音寺镇炉子坝村寒气沟组
106°27′00″
33°22′09″
观音寺镇安华庄村谢家坝组
106°27′21″
33°22′10″
观音寺镇安华庄村大沟组
106°27′20″
33°22′11″
观音寺镇安华庄村青岗树组
106°27′00″
33°22′00″
观音寺镇毛垭子村毛垭子组
106°27′10″
33°22′22″
观音寺镇海棠沟村罗家湾组
106°27′22″
33°22′00″
观音寺镇海棠沟村松树下组
106°27′24″
33°22′11″
观音寺镇观音寺村街上组
106°27′40″
33°22′12″
观音寺镇观音寺村新房子组
106°27′30″
33°22′00″
观音寺镇观音寺村瓦房子组
106°27′25″
33°22′10″
曾家院子组
观音寺镇观音寺村曾家院子组
106°27′00″
33°22′00″
金家河镇金家河村街上组
106°58′00″
33°21′00″
金家河镇天台村柳林子组
106°58′21″
33°21′15″
金家河镇惠家坝村
106°58′10″
33°21′10″
横现河镇石庄沟村石庄沟组
106°05′00″
33°22′00″
横现河镇石庄沟村新房坪组
106°05′00″
33°22′00″
横现河镇石庄沟村闫家河组
106°05′12″
33°22′10″
横现河镇石庄沟村李家庄组
106°05′05″
33°22′00″
横现河镇石庄沟村刘家梁组
106°05′11″
33°22′09″
略阳县新建简易雨量站情况表(12)
所属小流域
通信资源调查
横现河镇石庄沟村宁家沟组
106°05′00″
33°22′20″
横现河镇老虎坪村白岩砭组
106°05′25″
33°22′10″
横现河镇老虎坪村老虎坪组
106°05′32″
33°22′00″
横现河镇横现河村崔家山组
106°05′35″
33°22′10″
横现河镇横现河村武家沟组
106°05′00″
33°22′11″
横现河镇横现河村街上组
106°05′34″
33°22′12″
横现河镇石坝村郭家坡组
106°05′11″
33°22′21″
横现河镇石坝村石坝组
106°05′08″
33°22′11″
横现河镇石坝村邱家庄组
106°05′45″
33°22′10″
横现河镇石坝村阳山组
106°05′34″
33°22′00″
横现河镇毛坝村毛坝组
106°05′20″
33°22′12″
横现河镇毛坝村邓家山组
106°05′21″
33°22′15″
横现河镇毛坝村赵家湾组
106°05′10″
33°22′00″
横现河镇白家坝村王家院组
106°06′10″
33°22′34″
横现河镇白家坝村白家坝组
106°05′00″
33°22′45″
横现河镇白家坝村马家河组
106°05′12″
33°22′44″
白雀寺镇蔡家营村宋家山组
106°05′11″
33°14′20″
白雀寺镇蔡家营村上营组
106°05′11″
33°14′20″
白雀寺镇蔡家营村李家沟组
106°05′12″
33°14′21″
白雀寺镇郭家坝村郭家坝组
106°05′13″
33°14′10″
白雀寺镇庞家营村庞家营组
106°05′15″
33°14′10″
白雀寺镇庞家营村李巴沟组
106°05′18″
33°14′21″
略阳县新建简易雨量站情况表(13)
所属小流域
通信资源调查
白雀寺镇蒿坝村蒿坝组
106°05′11″
33°14′24″
白雀寺镇蒿坝村庙儿山组
106°05′12″
33°14′20″
白雀寺镇蒿坝村中营组
106°05′15″
33°14′25″
白雀寺镇赵家院村赵家院组
106°05′18″
33°14′45″
白雀寺镇庞家院村庞家院组
106°05′11″
33°14′20″
白雀寺镇庞家院村徐家坝组
106°05′21″
33°14′20″
白雀寺镇华阳沟村马家沟组
106°05′22″
33°14′30″
白雀寺镇华阳沟村三岔子组
106°05′11″
33°14′32″
白雀寺镇青白石村青白石组
106°06′11″
33°14′21″
白雀寺镇青白石村马家院组
106°05′10″
33°14′00″
白雀寺镇南家山村老君石组
106°05′15″
33°14′10″
白雀寺镇南家山村西沟组
106°05′32″
33°14′22″
白雀寺镇何家坪村何家坪组
106°05′22″
33°14′43″
白雀寺镇贤草沟村河口组
106°05′35″
33°14′20″
白雀寺镇白雀寺村白雀寺组
106°05′11″
33°14′16″
白雀寺镇白杨坪村雷滩组
106°05′32″
33°14′20″
白雀寺镇中坝子村中坝子组
106°05′35″
33°15′20″
白雀寺镇中坝子村元坝子组
106°05′13″
33°15′10″
白雀寺镇水洞子村樊家院组
106°05′30″
33°14′20″
白雀寺镇水洞子村水洞子组
106°05′12″
33°15′15″
白雀寺镇曾家沟村黄家湾组
106°05′18″
33°14′20″
白雀寺镇木匣沟村李家咀组
106°05′28″
33°14′11″
6、 略阳县新建简易水位站统计表(1)
水尺具体位置
陈希良家门坎下对面石壁上
王杨平家上方700米处漫水桥旁
瓦房子弓桥墩上
陈希亮门前石壁上
罗小荣旁桥上河堤上
柳汛国门前石壁上
安仁家上方桥墩上
陈支书家门前桥墩上
周桂才家对面河坝石壁上
焦文喜家门前吊桥墩上
郑举英门前桥墩上
唐登高门前对面挡墙上
村委会前桥旁河堤上
李家山吊桥墩上
辛良华家门坎下50米处河堤上
赵世武家路上方500米处吊桥墩上
街上吊桥下方100米处河堤上
肖儒忠门前大桥柱子上
张建堂房门后河堤上
孙传生家门坎下河堤上
张志彦家对面河堤上
张志强家门前河堤上
秦国兵家对面石壁上
宋景荣家对面石壁上
邵光荣门前桥墩上
张建国门前
王永新门前桥墩上
大路坎吊桥墩上
高炉子桥下
汪青美家对面石壁上
周文学门前鱼池坎下
蒋建军房对面石壁上
杜跃兴上方300米处路下河堤上
李军家门坎下100米处
杨美清对面石壁上
王玉梅门前弓桥墩上
艾剑明对面
陈建明上方300米处路坎下
胡奉美门坎下河堤上
略阳县新建简易水位站统计表(2)
水尺具体位置
水泥路头倒转80米处河对岸石壁上
冯明忠门坎下石壁上
刘胡德门对面石壁上
唐建军门对面电站闸门柱子上
宋万富家上方80米处路下石壁上
李胜田家门坎下河边石壁上
王贵家门前旧石弓桥墩上
唐小玉家对面河堤上(桥上方60米)
胡新安家对面河堤上
吴忠远家房后大桥柱子上
樊国才门前大桥柱子上
邵朝剑老房旁河堤上
高建公路大桥9号桥柱上
毛书能河对面石壁上
唐华成河对面石壁上
五郎坪叉路口桥下
鱼洞子镇政府前桥柱上
村委会对面河堤上
街上对面河堤上
村学校前桥墩上
童家沟板桥墩上
水林树桥上游便民桥下
观音堂桥墩上
毛坝堂河堤上
村委会前河堤上
镇政府前河堤上
小寨子桥墩上
王家营桥柱上
大铁坝砸石厂上游河堤上
村委会前河堤上
村委会桥对岸河堤上
村委会门前河堤上
杨家坝桥墩上(王世红家门前)
徐家坝板桥柱子上
赵志银家门前河堤上
蒿坝大桥堤上(村文书门前)
村委会前桥墩上
村长家门前河堤上
村委会下河堤上
略阳县新建简易水位站统计表(3)
水尺具体位置
李珠明家门前河堤上
村委会前右桥墩上
双集垭街上樊忠平家后河堤上
四坝大桥第二个桥柱上
陈永利家对面石壁上
村委会对面河堤上
陈家坪下游900米处弓桥墩上
丁守恩门前桥下
村委会对面河堤上
淡成江门坎下河堤上
石瓮子小学操场下河堤上
村委会下游1公里处河堤上(老虎嘴)
电站河堤上
安置点桥旁刘海成房角下
史家庄高建公路大桥第三个桥墩上
村卫生室河对岸河堤上
寺沟铁路桥下高庆明家门前河堤上
进沟80米处周怀昌家门前河堤上
张家坝大桥
张家坝大桥第三个桥柱上
江镇加油站右侧河堤上
北泰加油站旁小河大桥第四桥柱上
杜树旗门前大桥柱子上
村委会对面河堤上
村委会上游300米处路下石壁上
梁万贵门前桥墩上
西沟左家院
史森林家背后河堤上
安置点后桥墩上
李青友家对面石壁上
支书李志林前吊桥墩上
村卫生室门前河堤上
村委会上游80米处路下河堤上
蒲福堂家门前河堤上
老林沟水库
郭镇街村前河堤自动水位站处
罗文军家门前桥旁
刘正凯门前桥墩上
蔡明登前吊桥左墩上
王建才门前河堤上
李青家下游500米处河堤上
两流水卫生室上游50米处
略阳县新建简易水位站统计表(4)
水尺具体位置
村委会河对面河堤上
杨应才家门前22号桥柱上
雷永生门前路下上游30米处河堤上
村委会对面河堤上
李彦成房后河堤上
夹门子柳树下
夹门子沟柳树下组板桥右墩上
敬老院下流50米处桥墩下
村委会河对面河堤上
长征驾校河堤上
东门楼旁河堤上
村支书门前桥下
三川水库排洪道口对面堤上
村支书门前路坎下河堤上
村文书门前
村支书门前(滚水坝处对岸)
镇政府前桥下墩上
村支书门前
小河组社主任对面石壁上
金池院下坝
村委会对面河堤上
马莲坪村下游3公里处吊桥下
马莲坪村委会上游100米处石壁上
马莲坪安置点河堤上
石庄沟口硫酸厂门前河堤上
石庄沟进沟慈安桥旁河堤上
村委会下游周新明房坎下河堤上
李永红门前河堤上
塑料编制袋厂旁河堤上
秧田坝桥下墩上
简易桥旁堤上
龙佳公司上方王贵平门前河堤上
石坝村移民安置点前河堤上
村长对面河堤上
移民安置点前河堤上
村委会前河中水泥墩上
卫生院上方对面河堤上
村委会门前桥墩上
瓦房组安置点前桥柱上(中间)
中堂沟沟口
村委会前河堤上
5.1.2实时监测。①监测内容:县防汛办负责对全县自动雨量站、水位站和水情视频监控站信息进行观测。各镇村负责对辖区内简易雨量站、水位站进行观测、收集、分析上报。②监测要求:各镇村负责对辖区内安排专人进行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监测,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内雨情、水情等动态信息。
5.2.1通信方式。①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站采用GSM/GPRS通信传输信息,简易监测站点采用电话、人工传输信息。②山洪灾害预警发布的通信方式由电话、传真、互联网、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无线语音广播、手摇报警器、铜锣等组成。③以县防汛办为中心,汇集山洪灾害各类数据的信息共享平台。
5.3.1预报预警内容。①县气象局负责全县天气情况预报,并负责对县境内的暴雨区域、暴雨量级、暴雨时段以及暴雨是否达到超过临界值进行预警。②略阳水文站负责嘉陵江洪水预报预警。③县防汛办负责县内主要河流的洪水水位是否达到或超过临界值进行预警。
5.3.2预警指标确定。预警指标的确定是通过调查历史山洪灾害
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各小流域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结合历史暴雨洪水资料分析成果,综合确定本地区各个流域的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临界雨量。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临界雨量计算细则”和略阳县暴雨的特征,经过收集有记录的山洪灾害场次、日最大降雨量等资料,对我县10条小流域进行历史降雨洪水位调查,确定准备转移指标和立即转移指标。
1、略阳县10条小流域雨量、水位预警指标
准备转移预警指标
立即转移预警指标
区域内人数(万人)
关联监测站
1小时降雨量30mm 3小时降雨量50mm 6 小时降雨量70mm 12小时降雨量90mm
24小时降雨量120mm
1小时降雨量50mm 3小时降雨量70mm
6小时降雨量100mm 12小时降雨量90mm
24小时降雨量120mm
1小时降雨量30mm 3小时降雨量50mm 6小时降雨量70mm 12小时降雨量90mm 24小时降雨量120mm
1小时降雨量50mm 3小时降雨量70mm 6 小时降雨量100mm 12小时降雨量120mm
24小时降雨量140mm
1小时降雨量30mm 3小时降雨量50mm 6小时降雨量70mm 12小时降雨量90mm
24小时降雨量120mm
1小时降雨量50mm 3小时降雨量70mm 6小时降雨量100mm 12小时降雨量120mm
24小时降雨量140mm
1小时降雨量30mm 3小时降雨量50mm 6小时降雨量70mm 12小时降雨量90mm
24小时降雨量120mm
1小时降雨量50mm 3小时降雨量70mm 6小时降雨量100mm 12小时降雨量120mm
24小时降雨量140mm
1小时降雨量30mm 3小时降雨量50mm 6小时降雨量70mm 12小时降雨量90mm
24小时降雨量120mm
1小时降雨量50mm 3小时降雨量70mm 6小时降雨量100mm 12小时降雨量120mm
24小时降雨量140mm
略阳县10条小流域雨量、水位预警指标
准备转移预警指标
立即转移预警指标
区域内人数(万人)
关联监测站
1小时降雨量30mm 3小时降雨量50mm 6小时降雨量70mm 12小时降雨量90mm
24小时降雨量120mm
1小时降雨量50mm 3小时降雨量70mm 6小时降雨量100mm 12小时降雨量120mm
24小时降雨量140mm
1小时降雨量30mm 3小时降雨量50mm 6小时降雨量70mm 12小时降雨量90mm
24小时降雨量120mm
1小时降雨量50mm 3小时降雨量70mm 6小时降雨量100mm 12小时降雨量120mm
24小时降雨量140mm
1小时降雨量30mm 3小时降雨量50mm 6小时降雨量70mm 12小时降雨量90mm
24小时降雨量120mm
1小时降雨量50mm 3小时降雨量70mm 6小时降雨量100mm 12小时降雨量120mm
24小时降雨量140mm
1小时降雨量30mm 3小时降雨量50mm 6小时降雨量70mm 12小时降雨量90mm
24小时降雨量120mm
1小时降雨量50mm 3小时降雨量70mm 6小时降雨量100mm 12小时降雨量120mm
24小时降雨量140mm
1小时降雨量30mm 3小时降雨量50mm 6小时降雨量70mm 12小时降雨量90mm
24小时降雨量120mm
1小时降雨量50mm 3小时降雨量70mm 6小时降雨量100mm 12小时降雨量120mm
24小时降雨量140mm
5.3.3预警等级划分。山洪灾害预警等级分为三级(Ⅲ、Ⅱ、Ⅰ),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可能性、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对应颜色依次为黄色、橙色、红色,三种颜色预警信号分别代表暴雨预报(预报24小时内有强降雨发生,降雨强度可能接近或达到临界雨量,而且降雨可能持续)、警戒雨量或警戒水位(降雨达到临界雨量的1—2倍,或溪河水位达到警戒水位,且降雨仍在持续时)、危险雨量、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降雨超过临界雨量的2倍,而且降雨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时)。
5.3.4预警启用时机
1、各镇各相关部门,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当引起重视。当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及时向各村组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2、当区域内河水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必须立即向下游镇、村庄和相关部门发布预警信息;
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必须及时向上级和威胁区的村庄、住户发布险情预警信息;
4、水库及塘库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向上级和下游镇、村组群众和相关单位发布险情预警信息。
5.3.5预警发布及程序。根据气象局预报降雨强度、临界降雨量、河流水位、山洪灾害征兆等,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将山洪灾害预警分为两种:
1、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县防汛指挥部向镇防汛指挥机构发布预警信号,由镇防汛指挥机构向村委会发布预警信号,再由村委会向村民小组、危险区住户发布预警信号。
2、如遇区域性突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水库、塘库溃坝等紧急情况,村组可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镇防汛指挥机构,并直接向危险区群众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用最直接的预警信号完成预警工作。
5.3.6预警、警报方式
1、预警方式:①电话、传真、互联网、手机短信预警;②广播电视预警;③口头通知。
2、警报方式:①无线语音广播报警;②手摇报警器;③铜锣报警;④口头通知。
5.3.7预警发布及响应
1、接到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或气象部门预报将有暴雨发生时(当预报24小时内有强降雨发生,降雨强度可能接近或达到临界雨量,而且降雨可能持续),发布三级(黄色)预警,同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①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过电话、传真、互联网、手机短信向有关镇发出三级(黄色)预警;
②通过广播电视播放天气预报,并提醒广大群众注意做好山洪灾害防范准备。
③当接到三级(黄色)预警后,各有关人员应迅速上岗到位,注意观察水雨情变化,并加强防范。
2、当降雨量达到警戒雨量,或溪河水位达到警戒水位(降雨达到临界雨量的1—2倍,且降雨仍在持续时),发布二级(橙色)预警,同时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①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过电话、传真、互联网、手机短信向有关镇发出二级(橙色)预警。
②通过广播电视播放山洪灾害二级(橙色)预警信息,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防范山洪灾害,危险区人员做好转移准备。
③通过手机短信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及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各镇主要领导、县防指所属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主要成员发布二级(橙色)预警,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④有关镇村在接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的二级(橙色)预警后,通过无线语音广播、铜锣、手摇报警器等向危险区群众发出二级(橙色)预警,提醒危险区人员注意防范,做好转移准备。
3、当降雨量达到危险雨量,或溪河水位达到危险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降雨超过临界雨量的2倍,而且降雨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时)时,发布一级(红色)预警,同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①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过电话、传真、互联网、手机短信向有关镇发出一级(红色)预警,要求有关镇立即全面行动,做好抢险救灾转移安置工作。
②通过广播电视播放山洪灾害一级(红色)预警信息,要求危险区人员马上转移,有关群众严加防范山洪灾害。
③手机短信报警通知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各领导及指挥部成员单位各领导、各镇主要领导、山洪灾害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主要成员、各行政村负责人,要求危险区人员立即按预定路线撤离至安全区。
6转移安置和纪律
6.1 转移安置
6.1.1各镇需要转移的人员。据统计,当山洪灾害爆发时,全县计划共需转移安置人员14849人,各镇转移安置人员情况如下:
城 关 镇 621人 五龙洞镇314人 仙台坝镇144人
西淮坝镇180人 徐家坪镇1009人 白水江镇4308人
郭 镇741人 乐素河镇327人 何家岩镇1360人
接官亭镇56人 黑 河 镇755人 马蹄湾镇897人
两河口镇1177人 硖口驿镇679人 观音寺镇677人
金家河镇119人 横现河镇1086人 白雀寺镇400人
6.1.2转移安置原则。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的原则。每个村确定一名转移负责人,山洪预报发出后,该负责人应依照转移原则,快速、高效率的转移相关人员,负责处理转移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并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6.1.3转移安置路线。转移安置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各镇村需在汛前拟好转移路线,汛期时由有转移任务的行政村负责人经常检查转移路线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更改线路。转移路线宜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
6.1.4转移安置方式。安置地点一般采取就近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安置方式可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帐篷等。转移安置通知必须由政府发出,安排运输力量,按制定的路线转移。及时对转移安置灾民情况进行登记,逐级上报转移安置情况及需要解决的困难。
6.1.5特殊情况应急措施。转移安置过程中出现交通、通讯中断等特殊情况时,灾区各村组应各自为战、不等不靠,及时采取防灾避灾措施。由村干部分头入户通知易发灾害点村民,尤其是夜间可能发生相关灾害时,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借助无线广播、铜锣、哨子等设备引导转移人员到安置地点。在制定的转移路线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应选择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到就近较高地点。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确保无一人掉队。
6.2 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采取县、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转移、安全第一。
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首先汛前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中老弱病残的情况,并做好统计,拟定专门的转移措施,如老人,应在汛前指定其家中青壮年或邻居中的青壮年1-2名负责其转移安置,小孩则由各家大人带领,至于病人和残疾人则由其家人或附近邻居中的青壮年1-2名负责转移安置。以此,确保灾害来临时无一人掉队。
7 抢险救灾
7.1 抢险救灾准备
1、在全县干部职工、中小学、工矿企业以及危险区内的行政村积极做好防灾知识的培训和宣传。
2、建立抢险救灾工作体系,确定救灾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抢险救灾装备及车辆调配和救护等。
3、抢险救灾准备:
①救助装备准备: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有关单位共同准备。
②资金准备:减灾防灾指挥部设立抢险救灾专项资金。
③物资准备:包括抢险物资准备和救助物资准备。抢险物资主要包括抢修水利设施、抢修道路、抢修电力、抢修通讯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抢救伤员的药品及其它紧急抢险所需的物资。抢险物资由水利、交通、通讯、建设、经贸委等部门储备和筹集。救助物资包括粮食、方便食品、帐篷、衣被、饮用水和其他生存性救助所需物资等。救助物资由民政、粮食、贸易等部门储备和筹集。
7.2 抢险、救灾
1、一旦发生险情,各级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
2、 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同时将其附近人员撤离该地区。
3、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4、如有人畜伤亡,要协同卫生部门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妥善处理人畜遗体。
5、要协同民政局对紧急转移人员做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卫生部门要对灾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6、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组织水利、交通、电信部门抢修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
8 保障措施
8.1 汛前检查。汛前,各级要对所辖区重要水利工程、河道险工险段、滑坡危险点及通信、监测、预报预警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统计危险区内常住人口,登记造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有险必查、有险必纠、有险必报。
8.2 宣传教育及演练。一是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预警预报信号、转移路线、转移安置地点等,要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每一个居民宣传到位。二是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式。三是汛期开始时,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对演练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要加入预案中,确保预案的完整性。
8.3 纪律。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确保灾民转移安置工作圆满完成。二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对失职、渎职、脱岗离岗、不听指挥的,追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三是水、雨、险情报告迅速,会商及时,指挥果断。四是暴雨天气,各级主要领导干部未经批准,不得离岗外出。五是严格执行病险水库、尾矿库控制蓄水存放,大雨、暴雨天气24小时巡查制度。六是各级防办及监测、信息组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
您好!你是第
位访问本站的人!
中共略阳县委、略阳县人民政府主办&& 略阳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建设运行E-mail:&& TEL:&& && FAX:陕ICP备号& 汉中市国际互联网站备案号:6123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里面有几个0.0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