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有没有类似wiphonee

一加5手机未发布先曝光,尴尬的是外观设计跟iPhone7撞脸了
OnePlus 5新品发布会6月21日,也就是明天,大家期待了大半年的一加5终于要在北京发布啦!不过已经见过新机的用户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提前在网上公布了新机谍照,为我们揭开了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一加5手机的神秘面纱。(左:一加5、上:iPhone7 Plus、右:三星S8 Plus)谍照一出,很多网友都吐槽一加5外观设计严重「撞脸」iPhone7 Plus,简直让人傻傻分不清楚。不过作为OPPO前副总经理,一加手机创始人刘作虎继承了OPPO效仿iPhone设计的传统,也不足为奇了。外形:机身整体造型圆润,正面保留了Home物理按键,背面则配备了使用喷漆工艺的金属外壳,天线则升级成了U型线圈,让机身背面更加一体化。后置双摄像头则印证了一加官方一直宣传的强大拍照功能。据悉这款手机将会拥有金色、灰色、黑色这三种配色,与前作一加3T保持一致。配置:关于一加5手机的配置,也已经被国外媒体早早曝光了。搭载最先进的高通骁龙835处理器,还配备了最高8GB的运行内存,相信运行起来一定会流畅到飞起。正面屏幕采用的是5.5寸的1080P Amoled屏幕,Home键还附带了指纹识别功能。相机方面的参数也已被确定,后置垂直双摄像头分别采用了1600万像素的广角镜头和2000万像素的长焦镜头。(一加5后置双摄像头)一加5拍照功能如此强大,也难怪创始人刘作虎不断在自己微博中晒一加5手机的拍照样片了。(一加5拍照样片)另外一加5的电池容量为3300毫安,同时还继承了OPPO的Dash闪充功能,所以不用再担心手机的续航问题了。价格:据知情人士透露,一加5手机将会采用6GB+64GB和8GB+128GB两个版本,但价格方面还不是很明朗。从一加5手机的曝光内容中,可以看出厂商满满的诚意和用心,外观好看,配置也非常强大,期待明天发布会上公布的价格,也能像之前几代一加手机一样合理。
(来源:baijia.baidu.com,如对本网转载内容、版权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卓网官方微信
微信号 Hiapk2013
这里有最无节操的小编和最鲜辣的资讯!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一加5T和iPhoneX性能大PK,一加5T完败iPhoneX
日 10:13 来源: 作者: (0)
  iPhoneX和一加5T都是受群众关注并十分喜欢的智能手机,iPhone X的大卖和一加5t的高度吹捧,到底谁的性能会更甚一筹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的比拼结果。
  一加手机5T是目前最新的旗舰手机,也是目前年底压轴的一款旗舰手机,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进行了相应的升级。这部一加手机5T性能方面到底如何,与目前炙手可热的iPhoneX相比较而言,是不是更加强悍,外媒做了一个软件打开速度测试。
  在软件打开速度上,刚开始的前几个软件打开速度上,一加手机5T比iPhoneX要稍微快一些,占有一些优势。软件的打开速度上要快一个软件的打开速度。
  但是在软件运行第九个的时候,优势发生了逆转,iPhoneX比一加手机5T的软件打开速度快了一个软件的打开速度。
  iPhoneX领先一加手机5T的这个优势,在第一轮结束之前一直都保持。而且在软件打开的速度上越来越快,在第一轮结束之前,iPhoneX领先一加手机5T三个软件的打开速度。
  第一轮软件速度测试结束,iPhoneX总耗时为1分18秒49,一加手机5T总耗时为1分22秒18.iPhoneX在第一轮速度测试中比一加手机5T要快4秒左右。
  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第二轮软件打开测试中,iPhoneX的表现却非常糟糕。一加手机5T的软件打开速度比iPhoneX要快很多,而且领先好几个软件的打开速度。
  在第二轮软件速度打开测试中,一加手机5T软件全部运行结束后,iPhoneX才完成一半的软件打开测试。一加手机5T第二轮软件打开测试,总耗时27秒71,而iPhoneX还远没有结束。
  当第二轮软件打开测试结束,iPhoneX总耗时58秒17,一加手机5T总耗时27秒71。一加手机5T比iPhoneX在第二轮软件打开测试中,节省了30秒的时间。在第二轮测试中,一加手机5T将iPhoneX甩了几条街。
相关技术文章:
相关资料下载:
上周热点文章排行榜
上周资料下载排行榜
技术交流、我要发言! 发表评论可获取积分! 请遵守相关规定。
专家问答专家问答
经典电子创意设计欣赏一加5评测:撞脸iPhone背后,其实是处处都不同-闽南网
一加5评测:撞脸iPhone背后,其实是处处都不同
来源:极客公园
&  作者:Xiaolong, Meng&  2015 年秋季,在发布
的时候,苹果在官网上打出了一条这样的广告语:「唯一的不同,是处处都不同」。&  这句话放在一加 5 上似乎也有几分道理,但不同的是,一加 5「撞脸」的不是它的上一代产品一加 3/3T,而是 iPhone 7 Plus 和 OPPO R11。&  不过就像 iPhone 6s 之于 iPhone 6 一样,一加 5 虽然第一眼看上去有点眼熟,但当你真正去使用它的时候,会发现这是一款「处处都不同」的手机。&  究竟像不像 iPhone 7 Plus?&  先从大家可能是关注和吐槽最多的外观说起。&  同样的上下各一条「U 形天线条」,同样横着摆在机身左上角并且突出机身的双摄,同样主打磨砂黑配色,甚至几乎和 iPhone 7 Plus 位于同一位置的闪光灯、降噪麦克风和品牌 logo……&  当你第一眼看到一加 5 的时候,很难不想到 iPhone 7 Plus(以及 OPPO R11),包括我们自己。但另一方面,照片很多时候是有欺骗性的,当你把一加 5 拿在手里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这两款手机其实有很大的区别。&  一加 3&  还记得在去年 6 月份一加 3 的发布会上,刘作虎神采飞扬地讲一加是如何花了多么巨大的精力「打磨」中框和后盖相交处的那条棱线吗?在一加 5 上,这条在一加 3 上精心打磨的棱线得到了保留。&  不过由于一加 5 后盖两侧的弧度收得比一加 3 更大,再加上机身的整体厚度稍有缩减(一加 5 为 7.25 毫米,一加 3 为 7.35 毫米),从侧面看上去,一加 5 这条棱线分出来的中框厚度变得更薄(大概只有不到 3 毫米)。这种设计不仅让一加 5 在视觉上看起来更薄,并且在握持手机时,更窄的中框也可以让用户在使用时感觉手机更薄。&  另外,在手机左右边框的上下两头,一加 5 的棱线会逐渐地向后盖边缘(也就是贴近屏幕边缘的位置)收,这也是一加 5 和一加 3(以及 iPhone 7 Plus、OPPO R11)在外观上一个明显的不同。&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手机上下中框和后盖更加无缝地连在一起,在某些角度下可以让手机看起来更加薄。这也是为什么在一加 5 的这张发布会预告(见上图)中,手机会显得如此薄的原因。&  不过说实话,在我的日常使用中,我并没有发现这个特别的设计给视觉和手感上带来多少帮助,只是偶尔把手机拿手里打量时,才体会到一加在这个可能没几个人会注意的小细节上折腾了多久,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态度」和「情怀」吧。&  不过一加 5 有个设计我们不太感冒,就是下面这个 NFC 天线条。&  是的,摄像头和上方天线条之间这条长度大概 1 毫米的注塑区域就是一加 5 的 NFC 天线条。&  这个设计本身看上去应该还好,乍一看比一加 3/3T 那个丁字形设计还好看点。不过为了让 NFC 天线正常使用,一加在摄像头突出的一圈金属包边中间打了一个断点,这就不那么「优雅」了,以至于我们刚拿到一加 5 时还以为是手机工艺上的瑕疵。&  在手机正面,一加 5 和一加 3 区别不大。二者都配备了 5.5 英寸屏幕以及正面固态指纹,一加 5 的边框稍微窄了那么一点点。&  在正面的 2.5D 玻璃盖板(康宁大猩猩 5)和一体金属后盖之间,一加 5 也加了一圈塑料圈作为缓冲,塑料圈和 2.5D 玻璃边缘基本齐平,在玻璃盖板边缘滑动时基本不会有硌手的感觉。在这一点上,一加 5 要比 OPPO R11 做得更好,R11 可能是为了降低碎屏几率,刻意将塑料圈做得 2.5D 玻璃边缘高一些。&  一加 3 有星辰黑(8GB + 128GB)和月岩灰(6GB + 64GB)两个颜色,其中我们拿到的(也是本文的配图)是星辰黑。&  相比 OPPO R11 的黑色,一加 5 的星辰黑看上去没那么「黑」,而是稍微有一点点偏棕色,这个颜色应该是一加花了不少心思调出来的,看上去还是挺别致的。但有些遗憾的是,目前一加 5 并没有提供白色前面板的版本。&  总之,从外观上看,虽然一加 5 没能走出近期众多「类 iPhone 7 Plus 设计」的圈子,但独特的棱线、特别的弧度让一加 5 依然是一款足够「一加」的产品,纵然它看起来有些「大众脸」。&  屏幕是不是还「辣眼睛」?&  我们先看一下屏幕参数。&  一加 5 采用的是一块 5.5 英寸 AMOLED 屏幕,分辨率依旧是 1080p,次像素排列同样是影响细腻度的 Pentile,依然是 PWM 调光(低亮度时用相机拍摄屏幕可以看到屏幕闪)。&  &  似乎从参数上看,一加 5 的屏幕都和一加 3 /3T 没什么区别。事实上,一加 5 和一加 3T 用的还真的很可能给是完全一样的显示面板。从 AIDA64 等 app 查到的信息看,我们手上这部一加 5 的面板型号是三星 s6e3fa5,和一加 3T 一模一样。&  这意味着一加 5 的屏幕会和一加 3/3T 一样「辣眼睛」?这倒不见得。&  我们在一加 3T 的评测中提到过,一加 3/3T 的这块 AMOLED 屏幕的本身素质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最高亮度、色域都是 AMOLED 里面比较优秀的。之所以有「辣眼睛」的说法,是因为一加对这块屏幕的调教过于倾向于「讨好眼球」,具体表现在色准、灰阶严重偏离,色温太冷,导致显示效果非常「冷艳」,部分用户看久了可能会感觉不适。&  在一加 5 上,一加对这块屏幕的调教做了明显的修正。虽然相比 iPhone 的屏幕还是会「冷艳」一点,但幅度相比一加 3./3T 收敛了很多,直观的感受是屏幕没那么艳,色温没那么冷了,看上去「正常」了不少。如果你感觉一加 3/3T 的屏幕看久了艳得有点难受,一加 5 应该会让你感觉舒服不少。&  反映到我的日常使用中,在使用一加 3/3T 的时候,我几乎是一直会打开 sRGB 模式,即使这意味着色彩的动态受损(Google Pixel 等内置 sRGB 模式的 AMOLED 屏幕也有这个问题),颜色看起来会没那么生动。而在使用一加 5 时,除了修图等特殊场景,我基本上一直在使用默认的色彩模式。&  除了 sRGB,一加 5 这次在设置菜单中还多了一个 DCI-P3 模式。DCI-P3 就是苹果在 iPhone 7、(第一代 12.9 英寸除外)、新款 MacBook Pro 等产品上使用的色域,但 DCI-P3 色域得需要相关的内容支持才行,目前无论是图片、视频还是 app 本身(特别是 Android 平台的 app),基本都是基于 sRGB 色域,所以短期内 DCI-P3 模式的意义并不大。&  另外,除了常规的显示模式,一加 5 还加入了一个特别的「阅读模式」,大致原理是通过 AMOLED 屏幕模拟出类似电子书的观感(色温变暖、黑白),用户可以选择某些 app 启用,也可以全局打开。如果你习惯用手机长时间阅读,这个功能还是很实用的,不过受限于显示面板,大家不要指望它可以媲美 Kindle 的电子墨水屏效果。&  就屏幕这一部分,相比 iPhone 上的顶级 LCD 屏幕以及三星 Galaxy S/Note 系列上面板顶级并且拥有完善色彩管理的 AMOLED 屏幕,一加 5 在色彩表现、清晰度上都有一定的差距,虽然算不上天上地下,但也的确能在日常使用中感受出来。相比国产 3000 元档的其它产品,在对面板调教进行了改良后,一加 5 的屏幕表现也达到了这个价位正常的水准,不至于拖后腿。&  一句话概括就是:一加 5 的屏幕相比一加 3 /3T 有进步,距离顶级水准有差距,不会「辣眼睛」。&  聊完了外观和屏幕这两个可能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我们再看一下一加的两个传统强项:性能和拍照。&  如何评价骁龙 835 加 8GB 运存的使用体验?&  硬件上,一加 5 不出意外地把能堆的料全给堆上了,包括骁龙 835、8GB LPDDR4 内存、UFS 2.1 双通道闪存,各种跑分见下图。&  在系统的性能调度上,一加 5 则延续了一加 3/3T 的整体策略,简单来说就是「能跑多快跑多快」。&  在打开微博、微信甚至是自带的电话、信息等 app 时,一加 5 就可以轻松达到 8 核心全开,4 小核 1.9GHz,4 大核 2.45GHz。这是继努比亚 Z17 之后,一加 5 成为了第二款可以真正「超满血」的骁龙 835 手机。&  在 NBA 2K17 这样的「变态级」游戏中,一加 5 也可以无压力 8 核全开,大核最高主频可以达到了 2.36GHz。不过由于激进的调度机制,一加 5 在高负载下的发热稍微有点大(相对其它骁龙 835 手机而言,绝对温度并不高)。&  有了全面顶配的硬件和激进的调度机制,一加表示,还在系统层面对流畅度做了一些优化,自动将一些常用 app 常驻后台,提高使用时的打开速度。&  在将上述这些东西叠加在一起之后,一加 5 成为了我用过的最快的 Android 手机,没有之一。&  如何评价一加 5 的「1600 万 + 2000 万」像素变焦双摄方案?&  一加 5 这次紧跟大潮,采用了后置双摄像头设计。&  其中主摄像头为1600 万像素,sensor 型号为索尼 IMX398(1/2.8 英寸 , 1.12 微米),支持双核对焦(可以理解为全像素对焦的缩水版,但优于普通的相位对焦),镜头光圈 f/1.7,无光学防抖。除此之外,一加 5 还搭载了一颗 2000 万像素的长焦头(其实严格意义上并不长,下文会详细说),sensor 型号为索尼 IMX350(1/2.8 英寸 , 1.0 微米),光圈 f/2.6,无光学防抖。&  &  从参数上看,一加 5 这套双摄方案和 OPPO R11 非常类似。相比一加 3/3T,主摄像头传感器从 IMX298 升级到了 IMX398,光圈从 f/2.0 增加到 f/1.7,但去掉了光学防抖,有得有失。从我们之前体验 s(同样是 IMX398)、R11 等产品的情况上看,一加 5 用的这套 IMX398 + f/1.7 方案素质还是不错的,虽然没光学防抖,但也不至于成为瓶颈。&  相比起有些「平淡」的主摄,一加 5 这个 2000 万像素的副摄就很有意思了。目前基于双摄设计的两个核心功能分别是变焦和背景虚化,一加 5 这两个功能也都有,但做得方法都和主流方案不太一样。&  先说变焦。&  目前最主流的双摄变焦方案是 iPhone 7 Plus 为代表的「1 个广角 + 1 个长焦」方案,一加 5 也是这么用的,但和 iPhone 7 Plus 等效焦距达到了 56 毫米(是主摄像头 28 毫米焦距的一倍)的长焦不同,一加 5 的这个「长焦」等效焦距在 40 毫米出头。&  在变焦的过程中,一加 5 在 1 倍到 1.5 倍之间用的是主摄像头(也就是广角头)进行裁切,在 1.6 倍的时候就切换到了这个不太长的「长焦头」。相比之下,iPhone 7 Plus 在 1 倍到 1.9 倍之间都是用广角头裁的,到 2 倍的时候才会换成长焦头。&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一个原因应该是一加 5 这种焦距相对较短的「长焦头」可以做得更薄,从而降低摄像头部分的凸起(一加 5 的凸起没 iPhone 7 Plus 明显);另外,由于长焦头介入得更早,再加上像素数的优势(1600 + 2000 VS 1200 + 1200),一加 5 的变焦理论上解析力会比 iPhone 7 Plus 更好。&  不过和 iPhone 7 Plus 一样的是,一加 5 的这个光圈仅有 f/2.6 的长焦头在弱光下的成像比较差,外界光线较差的时候会直接被系统关掉。所以,如果你买到一加 5 之后发现长焦头不工作,换个光线好的地方就好了,不是因为厂商虚假宣传。&  一加 5(2X)&  iPhone 7 Plus(2X)&  一加 3(数码变焦)&  实际使用中,一加 5 的变焦也达到了不过的水准,在白天光线良好的情况下(注意这个前提,弱光下,目前双摄手机的变焦基本没有几个能用的),在 2 倍状态下依旧可以保持非常不错的画面解析力,整体表现并不逊色于 iPhone 7 Plus。&  此外,一加 5 的人像模式也很有意思。&  通常来说,一加 5 这种双焦距双摄在做虚化时,都是用长焦来取景,获得更浅的景深,然后将广角头采集到的画面裁剪成和长焦相同的画面,通过和长焦头的画面进行对比,然后做虚化,iPhone 7 Plus 和小米 6 都是这么做的。&  一加 5 则反其道而行之,在打开背景虚化(也就是人像模式)后,一加 5 会把广角头采集到的画面裁切到和另外一颗长焦头接近的视角,然后用长焦头收集到的画面来辅助虚化。换句话说,iPhone 7 Plus、小米 6 的拍出来背景虚化照片都是长焦头拍的,而一加 5 是用广角头拍的,然后再做裁切。&  由于用的是光圈大、成像品质更好的广角头,一加的这种做法可以让背景虚化功能在弱光下依然可用,缺点是损失了一定的解析力(毕竟裁切了一部分),并且等效焦距略短(只有 40 毫米左右),相比 iPhone 7 Plus、小米 6 等 50 毫米左右的焦距画面透视效果会更明显一些。&  &  &  在虚化的体验上,得益于骁龙 835 强大的 ISP,一加 5 的表现非常优秀,取景流畅,按下快门后很快就可以完成处理。在虚化的效果上,一加 5 在国产双摄中的表现还算不错,上面这两张图中的花朵基本都能「虚」出个大概,但相比 iPhone 7 Plus 这样的行业最高水准还有可见的差距。&  聊完了双摄部分,最后说一下一加 5 的实际拍照表现。&  对焦方面,得益于 IMX398 的双核对焦能力,一加 5 的对焦表现相比一加 3/3T 有所提升,特别是在弱光下,对焦表现已经很接近三星 Galaxy S8 等代表手机对焦最快水准的全像素对焦了。&  氢 OS 3.5 自带的相机 app 界面非常简洁,但功能并不少。4K 录制、专业模式、延时、慢动作、全景都有,一加 3 上推出的 HQ(像素精选)模式在一加 5 上也得到了保留,但依然无法和 HDR 叠加(HDR、HQ 二选一)。&  以下样张均使用一加 5 在自动模式下拍摄,部分标注的样张使用了 2X 焦距。&  2X 焦距&  2X 焦距&  2X 焦距&  画质方面,一加 5 展现了国产第一阵营的水准,大多数时候可以一键拍出想要的照片,不过相比去年同期在成像上备受好评的一加 3,我并没有发现一加 5 有明显的进步。不过得益于给予双摄的变焦能力,在使用一加 5 时,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选择 2X 上下的焦距,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拍摄视角,这可能也是一加 5 相比一加 3 在日常拍照中的最大优势了。&  如何评价一加 5 的电池容量比一加 3T 还小?&  一加 5 的电池容量为 3300 毫安时,这个数字显然算不上多大,只是略高于一加 3 的 3000 毫安时,甚至比一加 3T 的 3400 毫安时还小了点。&  当然,考虑到一加 5 紧凑轻薄的机身,这个容量其实并不小,同为 5.5 英寸但明显更大更厚的 HTC U11 才 3000 毫安时,另一款 5.5 英寸屏幕并且尺寸更小(毕竟「无边框」)的努比亚 Z11 的电池容量(3200 毫安时)略高于一加 5,但整机要明显更加厚重。&  不算大的电池,加上一加 5 系统非常激进的调度策略,让我们对一加 5 的续航没抱太多期待,不过实际表现却比我们预想的好不少。&  我的手机使用算是比较重度的,虽然不怎么玩游戏,但我每天会花大量的时间刷微博,在 Chrome 上看文章,看视频,偶尔拍拍照,听听歌。在使用一加 3 的时候,它的续航是永远无法让我从早上坚持到下班的,一加 3T 稍微好点,但也就是省着点用勉强撑一天。&  一加 5 的表现要更好,类似的使用强度下,一加 5 已经足够我整体一天的使用了。这应该主要归功于能耗比明显优于骁龙 820/821 的骁龙 835 SoC,再加上相对省电的 1080p 屏幕,从而在电池容量没什么进步的情况下,让续航变得更好。&  充电方面,一加 5 相比一加 3/3T 没有任何变化,依旧是 5V、4A(20W)的 Dash 闪充大电流方案,充电头和 OPPO VOOC 闪充头通用。&  经过我们实测,没电关机状态下,一加 5 前 10 分钟可以充 19%,20 分钟 38%,30 分钟 58%,1 小时 92%。&  另外,由于用的是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一加 5 在充电式的转换率(大约是 95%)明显高于主流的高压快充(大约是 90%)。这意味着在同样的充电功率下,一加 5 的发热大致只有高通 QC 3.0 等高压方案的一半。反应到实际的感受就是,一加 5 在快充时手机基本不怎么发热,并且在亮屏使用时可以做到快充不降速。&  照理说,不进步就是退步。不过在三星 Galaxy Note7 安全事故之后,今年不少手机厂商在充电上都变得异常保守,不进步甚至会有些退步。这个背景下,「充得快并且不热」的一加 5 反而继续成为亮点。&  氢 OS 3.5:基本就是原生 Android&  系统方面,国行一加 5 预装的是氢 OS 3.5,不过要不是依然保留了之前氢 OS 的负一屏设计,你很可能会误以为一加 5 搭载的是原生 Android 系统。&  无论是系统 app 图标、下拉通知、设置菜单、动画效果,氢 OS 3.5 都和原生 Android 无异,在默认的桌面(启动器)上,氢 OS 3.5 采用了类似 Google 的 Pixel Launcher 的设计(一加把这个启动器叫做「一加桌面」),在桌面上滑可以呼出所有程序列表。&  不过或许是为了照顾国内氢 OS 老用户的习惯,在系统设置的一级菜单里,一加特意加了一个「默认桌面」的选项,在这里可以选择「氢桌面」,切换后氢 OS 原来的那种桌面风格就又回来了。&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功能是,在设置的「按键」选项里,可以将长按操作设置为微信或支付宝支付,在任意界面下长按就可以调出来支付界面了,非常方便(之前 Smartisan OS 等定制 ROM 也都有类似的功能)。&  一些小细节&  最后,我们再简单说几个一加 5 上的一些小细节。&  正面固态指纹,表面盖板为陶瓷材质,和前面板之间有一定色差;&  除了使用底部三颗触摸实体按键(默认),也可以在设置中调出屏幕内虚拟按键;&  有 3.5 毫米耳机插孔(codec 不清楚是 WCD9335 还是 WCD9341);&  蓝牙 5.0,无红外,有 NFC,但系统暂时没有刷公交卡功能;&  底部单扬声器;&  双卡双待,全网通(6 模 34 频,上行 Cat.13,下行 Cat.12),不支持 Micro SD 卡拓展;&  USB-C 接口;&  支持生活防水;&  侧面三段式开关,可以快速切换响铃、静音、勿扰模式。&  撞脸 iPhone 7 Plus 背后,其实是处处都不同&  刚开始拿到一加 5 的时候,我们是有一些失望的,原因是相比之前的产品,它的外观少了一些「原创性」。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我愈发感觉在「撞脸」的背后,一加 5 依然是一款足够「一加」的产品。&  从进化的棱线,到工艺、细节上的优化,到「快得没朋友」的运行速度和表现均衡的双摄,一加 5 在一加 3/3T 的基础上,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做了升级,不过同样「升级」的是一加 5 的售价。&  一加 5 有两个容量可选,「6GB + 64GB」的月岩灰版本售价 2999 元,「8GB + 128GB」的星辰黑版本售价 3499 元,这个定价要低于美国地区 479 美元(约合 3271 元)和 539 美元(约合 3681 元),但比一加 3T 2699 元(64GB)和 2999 元(128GB)售价还是明显高了一些。&  看完了评测,大家感觉一加 5 如何?是否会考虑第一时间(明天上午)购买?欢迎大家在评论里分享你的观点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8日至24日召开。
48小时点击排行榜&&|&&责编:张剑锋
&&是国产品牌中一个比较低调的牌子,但是自打第一代产品开始,产品总是伴以“旗舰杀手”的称号,今年6月发布的一加3直到今天仍需预约购买,可见热度。一加手机3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骁龙820+6GB&RAM的顶配,还有那颗摄像头,那么早了三个月发布的一加3,能否与&7战个痛快呢?&&对比前我们看下基本参数,一加手机3使用了一颗1600万像素主摄像头,光圈f/2.0并配备光学、电子防抖,支持相位对焦。iPhone&7这边虽然像素为1200万,但有着更大的f/1.8光圈,同样支持防抖和相位对焦。对比开始前有三点需要说明:1、自动模式手持拍摄,关闭HDR。2、一加手机3始终开启HQ模式。3、一加手机3镜头等效焦距为25mm,iPhone&7镜头等效焦距为28mm。4、最重要一点,iPhone&7会以Display&P3色彩信息存储照片,屏幕支持DCI-P3广色域。&&逐条解释,第一条提到采用手持拍摄是为了更接近我们平时使用场景,相信大家出门也不会带着三脚架,拍摄时在自动模式下同场景、同对焦点拍摄5张,取最好一张进行对比。关闭HDR模式是因为HDR会掩盖相机真实动态范围,所以有必要关闭。&&第二条,在使用一加手机3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发现一加手机3的HQ模式下(高清模式)与普通模式下的对焦速度、快门反应速度几乎是完全相同,也就意味着开启HQ模式后并不会对拍摄的操作、体验带来任何负面影响,所以为何不一直挂着HQ模式呢?&&三,一加手机3镜头换算等效焦距是25mm,而iPhone&7是28mm,所以一加手机3拍出的照片视野范围稍微大一点,也就是更广角一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由于苹果的特立独行,iPhone&7存储照片的色彩描述并非sRGB,所以大部分人的显示器看到iPhone&7照片时,显示的颜色都不是拍摄的真实颜色,但以下一切讨论建立在sRGB前提下,我导出的对比图片也是sRGB,按大多数人的情况走。白天部分(场景远→近):白天远景样张&&第一张远景样张拍摄时空气中度污染,但是一加手机3样张能见到饱和度要比iPhone&7高,所以感觉被“去霾”了。放大细节部分可见一加手机3更为清晰,墙上“A2”轮廓鲜明易于辨识。另外我们能发现对于墙壁颜色的还原一加3比较白,而iPhone&7整体都有点泛黄,这一情况在下面这张图更明显:白天远景样张&&样张可见iPhone&7相对一加手机3来说大幅偏黄,但反倒是iPhone&7更为接近肉眼所见。不过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喜欢上面的iPhone样张,明显下面的一加3样张看起来更好看,细节解析力又是一加3胜利。白天建筑&&上面砖楼的样张,可以见到一加3凭借更高的1600万像素在解析力方面实现了三连胜,参照左下角黑色字母部分,一加3仍可见砖缝,但iPhone&7完全是黑色了。动态范围方面,在保证楼前暗部细节的前提下,两机天空部分全部过曝,动态范围没有体现出差距。白天色彩&&上图是室外色彩样张,这张能看到iPhone&7对于墙面白字的还原更准确,另外还能发现一加3仍在解析力上有优势,经过了几张的对比还可以发现,一加3的解析力优势其中一部分来自于边缘锐化。白天近景&&上面的样张可以发现对于旧集装箱的色彩还原两机又出现了差异,但参考远处场景,能看出一加3对于清晨淡黄色阳光还原更准确,氛围感更强,iPhone&7有点“假”了。另外,一加3的解析力继续保持连胜。白天近景&&上图反映出了两机自动模式下对画面亮度理解的差异,相同场景、相同对焦点,iPhone&7更倾向于较低的ISO保证画面纯净度,而一加3为了能让暗部清晰则会适当提升ISO,这张图iPhone&7的ISO为20,一加3的ISO是125。细节方面两机打个平手。白天近景&&然后来到室内,光照条件不再像室外那么理想,可以见到一加3在解析力尚优势明显,一加3的图中,作品介绍文字完全可以辨识,iPhone&7已经模糊了。油画上也是一加3的笔迹更清晰。白天微距&&微距拍食物,一加3细节与iPhone&7平手,但是一加3更高的饱和度让食物看起来非常有食欲,假如选一张晒到微博你一定选一加3的对不对?伸手不见五指环境&&上面这张样张我选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长廊中拍摄,iPhone&7采用ISO-125+1/4s曝光时间,一加则使用ISO-s曝光时间,图中可见一加3由于使用了过高的感光度,已经出现非常严重的彩色噪点,而iPhone&7画面较为纯净的原因一个是f/1.8大光圈更大的进光量,一个是更慢的快门速度有更久的曝光时间,但此时要是手抖了,绝对iPhone&7更虚。夜景部分(场景远→近)夜晚样张&&夜景部分iPhone&7大光圈优势就发挥出来了,无论细节还是画面纯净度都有优势,在这种环境下一加3的ISO都会飙到的水平,1600万像素解析力在夜景中也被iPhone&7赶上,但在夜景环境下的测试结果也不是绝对的,例如下面这张:夜晚样张&&样张中可以看到放大细节的路牌,一加3明显更易辨认,字体更加清晰,但iPhone&7则需要费点眼力才能看清字迹,所以在这种场景下假如是为了拍照记录信息,那么一加3还是可以赢过iPhone,因为记录信息并不牵扯艺术创作,看得清才是最重要的。夜晚样张(对焦点灯箱)&&最后一张,我站在马路对面朝着地图拍了一张,对焦点为灯箱内的地图,光线够亮所以一加3的解析力又赶上来了,同时这张图你们也看到照片均无法辨认出地图上的更多细节,说明在相同环境下,一加3拍不到的iPhone&7同样无能为力。然后我们回顾一下上面所有的细节放大部分:白天放大细节对比1白天放大细节对比2白天放大细节对比3弱光放大细节对比&&“打勾”代表细节更清晰,“懵逼”表示打个平手。光线充足18个场景下,一加手机3赢了12次,18个场景懵逼2次分不出胜负;暗光样张中,一加3只赢了3次,其中包括一次对焦物体足够亮。&&所以可以做个总结,使用一加手机3(媒体评测机)对比iPhone&7(国行零售版),在sRGB色彩模式下对比:&&白天成像(光线充足场景),解析力方面由于一加手机3像素更高,所以几乎所有场景下解析力均优于iPhone&7。色彩方面,一加手机3色彩饱和度高、观感鲜艳,但又能恰到好处地保证不因过度饱和而失真显假,适合喜欢分享照片、社交圈晒照的用户。iPhone&7则是更忠于原味。&&夜晚成像(暗光场景),两机均配备防抖功能,但一加手机3由于光圈上的劣势,需要通过提高ISO感光度来提升画面亮度,如此做会令画面出现噪点,纯净度不如iPhone&7。另外,iPhone&7更倾向于牺牲一点画面亮度以低ISO感光度打造更为纯净的画面,所以记录夜晚场景,若为JPG直出不打算后期调整的话,一加手机3画面更亮,对物体的辨识更为轻松,同样还是适合晒照分享。&&总体来看,一加手机3和iPhone&7拍照解析力等在白天、夜晚各有优劣,色彩风格等调校部分也存在一些差异,硬要有个强弱之分则显得有些主观,那么你们觉得到底谁拍照更出色呢?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主屏尺寸 4G网络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26995¥9996¥27997¥26998¥83889¥489910¥299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hon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