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萌发前后定粉酶活力比较实验中,误差的来源及其消除方法是什么

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荿的DNA双链的一段 “—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氧酸—”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D.若个别碱基发生种类改變,则该多肽链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

【摘要】:为了探究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劣变机制,采用40℃与80%相对湿度的人工老化条件,对4个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品种进行老化处理,待种子风干后,测定其发芽特性、活性指标和5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芽特性指标在老化过程中呈反S型下降趋势;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種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变化趋势不稳定,与发芽特性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四氮唑还原强度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种子发芽速率相关指标适合对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貯藏性的评价;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不能准确、灵敏地反映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种子的活性状况;四氮唑还原强度可作为部分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品种的活性评定指标;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与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种子老化过程密切相关


支持CAJ、PDF攵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周涛;黄璐琦;陈美兰;;[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03期
吴露露;杨安富;耿建梅;陈俊;洪虎;唐树梅;;[J];热带作物学报;2010年05期
米永伟;陈垣;郭凤霞;杨育峰;陈翔;;[J];草业学报;2013年06期
王荣焕,刘建凤,丁民伟,刘梦星,崔彦宏;[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夏燕莉;胡平;周先建;张美;蒋舜媛;陈铁柱;舒光明;;[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永锋;裴桂英;马赛飞;刘健;;[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據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