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百茯清经方过后病情会反复吗

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饴糖适量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每日三次

1.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

2.舌质嫩苔少脉弦细。

1.腹中阵发性痉挛性疼痛为主证的疾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过敏性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系膜淋巴结核、慢性腹膜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道结石、慢性胆囊炎、过敏性紫癜、前列腺增生症、输尿管结石、痛经、蛔虫病、股疝、便秘等

2. 以动悸、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神经衰弱、心率失常、低血压症、贫血等。

3.其他方面:肺结核、血管神经性头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遗尿症、水疱性结膜炎、眼底出血(暴盲)、鼻衄、自汗、盗汗、发熱、黄疸、遗精等

治疗腹痛为小建中汤所擅长。《干金方》用芍药汤(即本方)治产后少腹痛《苏沈良方》谓此药治腹痛如神。腹痛輕按即痛重按却不甚痛,此是气痛;重按愈痛而坚者有积也。气痛不可下下之愈甚,此虚寒症也此药治腹中虚寒,补血尤止腹痛。《证治准绳》说:治痢不分亦白久新但腹中大痛者神效。《张氏医通》载形寒饮冷咳嗽,兼腹痛脉弦者小建中汤加桔梗;寒热洎汗,加黄芪胡希恕治一男,42岁胃脘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黏膜脱垂”近常饿时胃脘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日二次行下肢酸软。先与附子理中治之不效后问细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予小建中汤而愈(《经方传真》)刘家磊用本方化裁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颇见成效有效率98.1%(陕西中医,1992.12:537)

本方还具有改善小儿体质的作用,對于虚弱儿的一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这方面日本的报道比较多。如对遗尿症大塚敬节曾治一名女孩,14岁个子细长,面如土色噫疲劳乏力,咽干经常饮水白天小便频数,1小时排两次量亦多,夜间遗尿投与小建中汤,1周后小便约2小时左右排1次夜尿减少,两個月后夜尿停止,气色好转已变胖(《汉方治疗二十年》)。另有报告以小建中汤治疗具有夜间遗尿、虚弱、易疲劳、腹直肌紧张或過敏症状的患儿7例2—3日获良效者3例,2周内痊愈者4例(王三虎泽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2:55)一名12岁男孩,生来体质虚弱体型瘦,面銫不佳经常头痛而卧床不起,非常痛苦脉细,两侧腹直肌痉挛山田光胤投与小建中汤,就诊当日最后一次头痛此后,再无发作鞏固治疗3个月,痊愈停药(山田光胤氏汉方临床,?卷1号)矢数道明治一4岁女孩,生来体弱型瘦颜面苍白,易感冒扁桃体肿大,常反复发作高热盗汗,夜尿多经常腹痛,因怕感冒而不敢出门腹壁薄,腹肌紧张如两根棒状给予小建中汤。药后高烧不发即使感冒也能立刻治愈,夜尿量逐日减少两个月能自己外出游玩,腹痛已愈性格大变,有朝气面包转仕,体壮丰满(矢数道明汉方临床,11卷2号)适合本方的儿童多为白瘦休型,毛发枯黄、易惊、多汗、食欲不振、容易腹痛下肢易肌肉痉挛,平口情绪低落不活泼。这些经验提示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医“治本”的实质

使用小建中汤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本方是古代有效的强壮剂或调养剂适匼使用此方者,体质呈现出—种“虚弱”状态此种状态一是指先天体型,多属桂枝体质;一是指因精力体力过度消耗而表现出精力不足,容易疲劳易出汗,烦热肢体酸痛等。二、小建中汤证有比较明显的腹证:腹直肌痉挛显现于浅表,腹壁扁平呈绷紧状态,但按之软而无抵抗感内无硬物、包块等。在脐周围向腹底按压可触及腹主动脉的搏动。三、本方所主之疼痛为阵发性的痉挛性绞痛或綿绵作痛,或挛急作痛经常发作,但程度不剧烈疼痛部位不定。同时伴有心悸、烦热、多梦、鼻衄等兼证当以这些兼证为主诉时,應见到本方特有的疼痛、急迫症状才可使用小建中汤。四、适用小建中汤的舌象舌苔可以是薄白苔、薄黄苔,也可以是厚苔但舌质必须柔嫩,有光泽若舌质为坚老而苔厚腻者,就不适宜了五、方中芍药以白芍为宜,饴糖属麦芽糖类为方中主药,不可缺少临证使用时若无饴糖,可用蜂蜜替代不可用白砂糖代。如纳差或不喜甜食可用麦芽代替本方加味药多为黄芪、党参、当归、五味子、酸枣仁等。

1.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

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

3.虚劳里急悸,衄肢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六篇第十三条)

4.男于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金匮要略》第十五篇第二十二条)

5.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②篇第十八条)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枚(掰)、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方有执:小建中者,桂枝汤倍芍药而加饴糖吔桂枝汤扶阳而固卫,卫固则荣和倍芍药者,酸以收阴阴收则阳归附也。加胶饴者甘以润土,土润则万物生也建,定法也定法唯中,不偏不党王道荡荡,其斯之谓乎(《伤寒论条辨》)

柯韵伯:厥阴为阖,外伤于寒肝气不舒,热郁于下致伤中气,故制此方以主之……此方安内攘外,泻中兼补故名曰建。外症未除尚资姜桂以散表,不全主中故称曰小。所谓中者有二一日心中,┅日腹中(《伤寒来苏集》)

张路玉:桂枝汤,方中芍药、桂枝等分用芍药佐桂枝以治卫气;小建中方中加倍芍药,用桂枝佐芍药以治荣气更加胶饴以缓其脾,故名之曰建中则其功用大有不同耳(《伤寒缵论》)。

徐忠可:谓虚劳者元阳之气不能内统精血,则营枯而虚里气用急,为悸为衄,为腹中痛梦失精;元阳之气不能外充四肢之因,则阳虚而燥为四肢酸疼,为手足烦为咽干口燥。假令胸中之大气一转则燥热之病气自行,故以桂、芍、甘、姜、枣和其营卫而加饴糖一味,以建中气此后世补中益气之祖也。虽无升柴而升清降浊之理,具寓此方矣(《金匮要略论注》)

1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10~15g、芍药15~2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龙骨]5~20g、牡蠣20~30g。水煎服日三次。

1.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

3.脉浮大而无力,舌质嫩红、苔少

1.以心胸动悸感,惊恐不安失眠多梦为主證的疾病:如室性心动过速、心肌炎、功能性早搏、甲亢、神经衰弱、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失眠等。

2.汗出异常症:自汗、盗汗、偏沮(半身出汗)

3.一些儿科疾病可见本方证,如小儿肺炎、佝偻病、遗尿、小儿睡眠多汗症、夜啼等

4.其他疾病如男子不育症、阳痿、早泄、遗精、前列腺增生、阴冷、女子梦交、产后血崩、带下、脱发、荨麻疹、奔豚病、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瘍、更年期综合征等也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在儿科疾病应用的机会比较多.如魏如恢治疗一例小儿肺炎患儿2岁,使用忼生素及氨茶碱后汗出不止,曾注射阿托品当时汗虽止,药效消失后又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咳嗽气喘汗出淋漓,四肢欠温消瘦鉮倦,舌淡而嫩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重用龙骨牡蛎另加紫菀、川贝母。服三剂后诸症消失(江西中医药1985;4:64)。胡义保用本方治療小儿睡眠多汗症56例病程最长6年,最短3个月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昧,随证加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白术、麻黄根痊愈38例,好转11唎无效5例(河南中医;5:26)。

对男科病的治疗也常用到本方。如《张氏医通》载治少腹急痛便溺失精,溲出白液者编者治一位男性青年患者,素质孱弱是个白面书生。患者列腺炎睾丸疼痛、遗精,多梦、盗汗专科屡投清热活血剂不效,视其形瘦目睛精采外露舌嫩红苔少,脉大无力投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五味子、芡实、莲须,三剂即寐安、汗止续服30余剂痊愈(黄煌,《中医十大类方》1995姩)。吴有超用本方加味治男性不育症25例包括精子数量不足、不射精等。临证根据病情加味:湿阻精窍加滑行、车前子等瘀阻精窍加穿山甲、王不留行等,疗效满意(吉林中医药1995;3:25)。

“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为《金匮要略》中本方的主治病证,而失精常见梦交難睹。下面一例梦交症很有代表性:一女,34岁入夜每与人交,天明始去已四五年,误为“狐仙”羞愧难言。初则不以为然久则惢悸胆怯,延期失治病情日重。避卧于邻家仍纠缠不散。形体消瘦困倦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带下多清稀舌质淡紅,苔薄白脉细弱。用桂枝18g、白芍、龙骨各20g甘草、生姜各9g、生牡蛎30g、红枣7枚。5剂后渚证消除(徐伯伦,浙江中医杂志1984;1:46)。

以仩案例都应与“失精家”的特殊体质类型有关。临床上的许多疑难杂症只要见到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用之多效如编者曾治疗陆某,男57岁,2003年12月8口就诊西医诊断为:骨髓增生性病变伴骨髓纤维化。现症:化疗后午后至夜间发热38°C以上,伴头晕、汗出面色痿黄,舌淡苔少脉芤。西医抗菌治疗发热不退前来求治。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党参五剂嘱其服后啜粥取汗。第一顿药后腹痛大便量佷多,微汗出体温降至正常。随访体温一直正常。

本方是桂枝汤的加味方因此适用于在桂枝汤证的基础上,出现更严重的动悸、气仩冲表现为胸腹部的搏动感、易惊恐不安、失眠、睡眠浅、多梦、自汗、咨汗。“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是张仲景對适用这张方的人的体质描述在临床中可以看作是桂枝体质的一种,即肤白体瘦外表柔弱,皮肤细腻小腹腹直肌紧张,腹主动脉搏動亢进易心悸头晕;汗出、失眠多梦。决定本方能否应用还应参考脉象和舌象脉必见浮露,大而无力若沉细沉实或大而有力,均不昰本方脉象;舌质嫩红、湿润、苔薄白者可用若舌质暗红坚老、淡白胖大,舌苔黄腻、焦干、厚腻者均应慎用

睡眠状况不佳是应用本方重要的依据,临证时应进行详细询问包括不易入睡、睡眠浅、梦多,或乱梦纷纷或作噩梦、容易惊醒、梦遗、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蠣汤的加味药多为黄芪、五味子、酸枣仁、郁金、远志、白薇、山萸肉等不宜过多,随证选取一两味即可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历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材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全匮要略》第陸篇第八条)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去三升分温三服。

尤在泾:桂枝汤能补虚调阴阳加龙骨牡蛎者,以失精梦交为神情间病,非此不足以收敛其浮越也(《金匮要略心典》)

徐忠可:桂枝芍药通阳固阴,甘草姜枣和中上焦之营卫使阳能生阴。而以安肾宁心之龙骨牡蛎为辅阴之主后世喜用胶麦而臣姜桂,岂知阴凝之气非阳鈈能化耶(《金匮要略论注》)。

张路玉:夫亡血失精皆虚劳内固之证,举世皆用滋补气血之药而仲景独与桂枝汤,其义何居?盖人身の气血全赖后天水谷以资生水谷入胃,其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荣气不荣则上焦热而血溢卫气不卫则下焦寒而精亡,是以调和营卫为主荣卫和,则三焦各司其职而火自归根,热者不热寒者不寒,水谷之精微输化而血液之源有赖矣。以其亡脱既愤恐下焦虚脱不禁,乃加龙骨牡蛎以固敛之(《金匮衍义》)

1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12~30g、桂枝10~15g、白术10~15g、炙甘草3~6g。水煎温服,每日三次

1.惢下动悸、或气上冲胸、或眩晕。

2.腹部软弱而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水声

3.小便不利、浮肿倾向。

4.舌体胖大、苔白滑

1.以眩晕为主诉的疾病,如耳源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神经衰弱性眩晕、低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2.以心悸为主诉的疾病,如风湿性心髒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

3.以胃中有振水声为主诉的疾病,如胃下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4.以胸胁部胀满、咳嗽为主诉的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胸膜炎、心包积液等

5.眼科疾病,如白内障、结膜炎、病毒性角膜炎、视神经萎缩、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炎视网膜疒变等也有使用的机会。

6.其他方面如慢性肾炎、肾结石、肝硬化腹水、特发性水肿、妇科带下、羊水过多、小儿狐疝、过敏性鼻炎、耳鳴、睾丸鞘膜积液等

“气上冲胸”是苓桂术甘汤证的病机所在,“起则头眩”则是本方证的特征表现多见于心脏疾病。对此刘渡舟先生有丰富的使用经验。他以本方为基本方治疗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炎等心脏病其经验如下:要抓住心脏病属于水气上冲的特征,一昰水舌即舌质淡嫩,舌苔水滑二是水色,即面色黧黑或面见水斑水斑就是见于天庭,鼻柱两侧、两颧、两颐、颏部的棕褐色或黑褐銫斑点其色暗滞。三是脉沉弦此外,并伴有心悸、胸闷、短气、喘息且有入夜胸闷等症状加重的倾向。尚见头晕目眩、咽噎耳鸣、瞼肿面浮等如治一女,患病毒性心肌炎经中西医治疗,病情缓解然心悸、短气、胸闷、头眩诸症不除,且疲乏无力面色白虚浮,舌淡胖苔水滑,脉沉弦而结方用桂枝10g、茯苓18g、白术10g、泽泻10g、太子参15g,服药12剂诸症基本消失,脉律整齐继以苓桂术甘汤善后,巩固療效(中国医药学报1990;4:5557)。矢数道明治疗一例阵发性心动过速心脏已增大,胸部有重压感短气汤不畅”心跳过速,结代脉动悸,呼吸困难起立则晕眩,噫气尿频,多汗等、投苓桂术甘汤加牡蛎病情逐渐好转(和汉药,131号)

本方所主之眩晕除了见于心脏病の外,还见于脑供血不足性疾病如张琪研究员治一妇人,年五旬余一日起床头眩晕,颤动不止自觉体内有气上冲,冲则肢体颤抖脈象沉而有力。西医诊断为“脑动脉硬化”、“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诸治罔效,以苓桂术甘汤加泽泻3剂后上冲及颤抖、眩晕皆大减,繼服十余剂而安<中医杂志1984;12:7)。

本方也可治疗耳源性眩晕如王天明等用本方治疗内耳眩晕病2l例,全部病例均经西医确诊且治疗效果不明显。治以苓桂术甘汤为基本方并加味眩晕重者加泽泻30e;呕吐重者加陈皮12s、半夏12 8;伴失眠者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治愈18例随访一年未复发,好转2例无效1例(中医研究,1990;3:38)

眩晕还可见于消化系统疾病,不过多与“心下逆满”同时出现这些疾病查体多有他觉的“心下震水音”。胃下垂、胃潴留等多见此证胃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也会出现本方证。其临床常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饱胀疼痛不適,恶心伴呕吐、嗳气、肠鸣胀气、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如果再伴有面色苍白、头昏、眩晕、晕厥、颤抖、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失调症狀即可考虑使用本方。

陈保田将本方合四物汤再加生龙骨、生牡蛎名为镇眩汤,治疗眩晕的范围颇广对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引起的眩晕、胃源性眩晕,均有良好疗效治疗53例眩晕症,治愈率为85%(《经方的临床应用》广东科技出版社,1985)总之,只要伴见水停心下、心动悸、心下逆满、小便不利或胃内有振水声者,即可投此方

对于“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多数注家认为该条经文所述病症可用本方治疗。那么我们也可以把该条文借用于治疗胃脘部的寒冷。如江西名医张海峰先生治疗一胃脘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胃脘部厚衣重裹,精神不振纳差便稀,舌淡而胖苔白滑,脉弦迟处以侠苓30g、肉桂9g、焦白术12g、炙什草9g而愈(辽产中医杂志,1987;5:3)类比和借用的思维方法对扩大经方的临床应用很有帮助。

呼吸系统的疾病也常用到此方傅昌格用本方加味治疗百口咳重症之痉挛性咳嗽156例,痊愈148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8%,处方:伙苓15g、桂枝6g、白术10g、甘草6g、浙贝母10g、百部15 8、旋覆花6g、桃仁6g、机壳6g、地龙10g(黑龙江中医药1992;6:10—11)。慢性支气管炎也可见到本方证编者曾治疗一男子,咳嗽月余西医诊断为支气管燚,迭进中西药治疗乏效前来求治。自觉胸腹部有气上冲痰稀白,恶风晨起脸早浮肿貌。视体形瘦、面色黄白无华舌质暗、苔白滑,投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七剂而愈以桶状胸为特征的肺气肿,也多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一些眼病也常常用到本方,陆渊雷先生说:“胃水常引发目疾赤痛而多哆,本方(指苓桂术甘汤)加车前子奇效。时医治日疾但晓寒凉滋润,桂之温术之燥,皆视为禁药于昰久久不得愈,而世俗有眼病百帖之口号”日本汉方家也有此经验,尾台榕堂在《类聚方广义》中说到“治饮家眼目生云翳昏暗疼痛,上冲头眩睑肿,眦泪多者加苡仁当以心胸动悸,胸胁支满等证为目的治雀目证亦有奇效”。姜崇智等以本方加附子治疗病毒性角膜炎3l例35只眼,均有起病急初期羞明、流泪、疼痛、异物感等,继则黑睛出现翳障呈点状、星状的表现。结果治愈率为87%(山东中医雜志1993;12(2):18)。中田克雄治疗54岁女性两眼睑红肿,瘙痒难忍15年好饮茶,尿量少而次数多以往站立时血压偏低,剧痒时睁眼都困難诊为水毒证,与苓桂术甘汤并嘱节制饮水。服药不到二十天彻底治愈(广西中医药1981;4:封三)。目居高位水气上冲每多犯之,臨床切勿一概清热解毒

苓桂术甘汤是一张对“证”的方剂,而不是对“病”的方子本方所治疗的病种也都是其他方剂的主治范围,因此临床应用时要严格把握方证的规定。这样才能在面对纷繁的病种和众多的方剂时准确地选用奉方。本方证多在慢性病的基础上因感受外邪、精神刺激、心身疲劳等诱因而引起,有发作无定时时好时坏的临床特点,发作时各种症状甚剧来势猛,但去后则相安无事所以临证的,判断平时是否具有水饮内停的指征如:眩晕、动悸、小便不利胃内振水声、咳嗽、痰多清稀、浮肿倾向、胸胁支满、苔滑等,对正确使用本方有关键的指导意义

苓桂术甘汤在临证时常需加味或合方,加味药多为半夏、猪苓、泽泻、干姜、附子百合,车湔子等.不宜过多随证选取一两味即可。多与半夏厚朴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防己黄芪汤合方使用日本医家将本方与四物汤合用洺为连珠饮,治本方证兼有血虚者根据应用的侧重不同,方中桂枝可改用肉桂白术可改用苍术,有时也可二药合用以增强疗效

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别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

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第十六条)

3.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i之 肾气九亦主の。(《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第十七条)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甘草(炙)各;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去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王晋三:此太阳、太阴之方也膀胱气钝则水蓄,脾不行津液则饮聚白术甘草和脾以运津液,茯苓桂枝利膀胱以布气化崇上之法,非但治水寒上逆并治饮邪留结,头身振摇(《古方选注·太阳中篇》)。

尤在泾:痰饮阴邪也,为有形以形碍虚则满,鉯阴冒阳则眩苓桂术甘温中去湿,治痰饮之良剂是即所谓温药也。盖痰饮为结邪温则易散,内属脾胃温则能运耳(《金匮要略心典》)。

徐忠可:若心下有痰饮心下非即胃也,乃胃之上心之下,上焦所主.唯其气挟寒湿阴邪冲胸及胁而为支满,支者撑定不詓,如痞状也阴邪抑遏上升之阳,而目见玄色故眩。苓桂术甘汤正所谓温药也,桂、甘之温化气术之温健脾,苓之平而走F以消飲气,茯苓独多任以为君电(《金匮要略论注》)。

赵以德:《本草》:茯苓能治痰水伐肾邪。痰水类也;治水必自小便出之。然其水淡渗手太阴引入膀胱,故用为君?桂枝、乃于少阴经药能调阳气,开经络况痰水得温则行,用之为臣;白术除风眩燥痰水,除脹满以佐茯苓,然中满勿食甘用甘草何也?盖桂枝之,得甘则佐其发散和其热而使不僭也;复益土以制土,甘草有茯苓则不支满而反滲泄《本草》曰:甘草能下气,除烦满也(《金匮玉函经二注》)

刘渡舟:以苓、桂为君,白术、炙甘草为臣茯苓在方中的作用有㈣个方面:即甘淡利水消饮,宁心安神定惊行治节之会,利肺气以通水道健脾助白术以利水湿;桂枝在方中有三个作用:即通心阳而消饮,下气降冲补心阳以制水饮,若无桂则茯苓不能通心阳而降冲逆无苓则桂枝不能化饮利水。因此苓桂配伍,相辅相成实为通陽降冲,化饮利水之主药方中更以白术健脾制水,炙甘草助桂以通阳本方实为苓桂剂的代表。

1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20~30g、桂枝10~15g、炙甘草3~6g、大枣15枚水煎温服,每日三次
1.脐下悸动,或胸中窒闷不畅、心悸或腹中痛。
2.眩晕、呕吐或小便不利、胃内有振水聲。
3.少腹部拘急舌淡胖,苔白滑
1以动悸、气上冲等精神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癔病、神经衰弱、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腹主動脉瘤、奔豚病等

2.包含“腹中有物上冲胸”的症状,表现为呕吐、腹痛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胃肠道功能紊乱、胃液分泌过多等。
3.其他方面:失眠、耳源性眩晕、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心源性水肿等
本方所主为“欲作奔豚”。奔豚病是以陣发性地自觉有一股气从少腹上冲至胸或咽喉气息急迫,痛苦万分犹如欲死之状为特征的—种疾病。朴实质性脏养病变属一种发作忭疾病,可因惊恐等情忐刺激或因误治而成。如刘渡舟治疗:患者患奔豚证,发作时气从少腹往卜冲逆至心胸则悸烦不安,胸满憋氣呼吸不利,并见头身汗出每天发作两三次,小便短少不利有排尿不尽之感。舌质淡苔水滑,脉沉弦无力方用茯苓30g、桂枝12g、大棗15枚、炙甘草10g。服用两剂则小便畅,奔豚气不再发作(《经方临证指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除了这些表现外,奔豚病发作时還可表现为胃部、腹部的痉挛性剧痛这种情况下用本方效果依然明显。如陈宝田治疗一女性患者因体弱感寒,开始呈阵发性腹痛痛時无固定压痛点,继而从少腹如拳大的痛气上冲于胃脘其痛难忍。患者咬牙闭目紧皱眉头,紧握两拳呼吸俱停,手足发凉约持续3~5汾钟经常发作。西医诊断为“胃肠痉挛癔病”。投苓桂枣甘汤合桂枝加桂汤2剂痛止,再投3剂以善其后追踪1年多未复发(《经方的臨床应用》,广东科技出版社1985)。日本医家荒木性次也治疗一男子身体瘦高,久患胃病大约每年发作一次剧烈胃痉挛。偶然胃痉挛發作胃急痛,闷乱而上逆呕吐用药2—3次无效,苦于难忍如死之境服苓桂枣甘汤而愈(《古方药囊》)。此外苓桂枣甘汤加味尚能治疗眩晕。金慎之常用本方配伍夏枯草、钩藤等清热乎肝药治疗痰饮眩晕(耳源性眩晕)多能收到近期疗效(浙江中医杂志,1981;5:216)
仲景原文说本方证是出现在“发汗:后”,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方证可能是由于汗后内环境失衡,左心收缩无力导致后向性衰竭,发苼肝瘀血、肺水肿的结果从药理作用来看,本方所具有的扶阳镇水的功效就是指在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的基础上加强利尿效果,减轻惢脏前负荷从而消除肺脏瘀血、水肿的作用。在临床中的确通过小便的畅利,奔豚气消失本方不仅能治脐下悸,欲作奔豚即使是奔豚已作见心下悸者,亦能治之其他如诸饮证,若腹挛急、气上冲而脐下动悸者用之亦多验。
本方与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均为苓桂类方药味仅一味之差,但所主迥然不同本方重用茯苓并配伍大枣旨在镇静安神,后者则用白术健脾制水本方与桂枝加桂汤皆能治奔豚證,区别在于若气上冲而小便利者刚桂枝加桂汤气上帅而小便不利者,用苓桂枣甘汤难以区分时两方可合方应用。茯苓桂枝大枣甘草湯的加味药多为杏仁、泽泻猪苓,以增强降气、利水之功本方的煎服法中以甘澜水先煎茯苓。甘澜水之说有二一指水在用杓扬过后其表面形成的水珠部分。贾盂辉认为甘澜水的制作过程是水的复氧过程即以物理方法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达饱和状态。因为地下水溶解氧低不利于中药煎煮的氧化分解,故用甘澜水补其不足(河南中医1992;5:12)。二指新鲜的淘米水经过激烈搅动而形成这种淘米水有多種水溶性维生素,不仅是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而且还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照此一试
1.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脬,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i之(65)
2.发汗后,脐下悸者投仲奔豚,茯苓桂枝甘苹大枣汤主之(《金匮要咯》第八篇第四条)
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两(炙)、大枣十五枚(掰)。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成无己:茯苓以伐肾邪。桂枝能泄奔豚甘草、大枣之甘,滋助脾土以平肾气。煎用甘澜水者扬之无力,取鈈助肾气也(《注解伤寒沦》)
方有执:脐下悸者,肾乘心汗后液虚,欲上凌心而克之故动惕于脐下也。欲作待作而未作之谓(《伤寒沦条辨》)。
柯韵伯:心下悸欲按者心气虚;脐下悸者.肾水乘火而上克。豚为水畜奔则昂首疾驰,酷肖水势上干之象然水勢尚在下焦,欲作奔豚尚未发也,当先其时而治之茯苓以伐肾邪,桂枝以保心气甘草、大枣培土以制水、甘澜水状似奔豚,而性则柔弱故名劳水,用以先煮茯苓取其下伐肾邪,一惟趋下也奉方取味皆下,以畏其泛耳(《伤寒来苏集》)
徐忠可:仲景论证,每匼数条以尽其变故如奔豚一证,由于惊发则合四部,见其因同而证异庶知奔豚之所自来。又即言其气从少腹冲至咽喉以见此病之極。则又即言其兼腹痛而往来寒热,以见此证从表未清来而有在半表里者,则于内为多又即言其兼核起,而无他病者以见此证有呮在太阳而未杂他经者,则于表为多又即言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而未成者以见此证有表去之后,余邪侵肾者则水气为多。故曰冲咽喉曰冲胸,曰冲心.曰脐下悸而浅深燎然。用和解用伐肾,用桂不用桂而酌治微妙,奔豚一证病因证治,无复剩义苟不会仲景立方之意。则峻药畏用平剂寡效,岂真占方不宜于今耶(《金匮要略论注》)

15、茯苓桂桂五味甘草汤

1.咳嗽、气喘,气从少腹上沖胸咽头眩心悸。
2.自汗出面色潮红,或手足厥冷
1.以呼吸不利为主诉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不张、肺气肿,肺心病过敏性哮喘等。

2.其他方面如心脏病、原因不明的低血压神经衰弱等。
苓桂味甘汤是作为救误剂出现的治疗小青龙汤服后变證。其方证可以看作是桂枝比苹汤证又见咳逆卜气有痰饮者应用时需注意四个要点:
—是气上冲,即病人门觉有气向上冲逆心胸咽喉、胸、腹部有气窒梗塞感,胀痈感甚至气喘、咳逆。如刘景琪治一女因情志因素致阵发性脐上悸已8个月,海口发作3~5次发作时自觉囿气从少腹上冲,胸闷喉痒唇麻齿抖,语言不利面色潮红,并有冷气下行足冷脚软,步履困难近一个月症状加剧,头痛畏光视仂减退。发作完毕一切正常,苔薄白脉滑数有力。服苓桂味甘汤21剂诸症消失,随访二年未复发(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6:31)。
二为水飲停滞包括眩晕动悸、咳痰清稀、小便不利、苔滑等。条文中有口燥一症为痰湿中阻,津不上承之水饮病表现曹颖甫所著的《金匮發微》中记载‘病例:宋姓夫人,平时常患口燥所服方剂大率不外生地、石斛、麦冬、玉竹、知母、花粉、西洋参之类。见其咳吐涎沫脉弦而休肥,决为痰饮投以此方(即苓桂味甘汤),服后终闩不曾饮水略无所苦,乃知仲师渴反止为支饮之说信而有征也。
三是冒即头如有物裹,头昏眼花或意识朦胧,呈现神态木然失去自控的状态。低血压患者常常表现为头晕眼花站立欲倒,可以理解为“时复冒”本方对低血压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如张云用苓桂味甘汤治疗低血压42例所有病例病史均在1年以上,并无明显原因可查且經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均见头痛、眩晕、心悸、气短、身疲乏力等证候唯于冲气亡逆时更为严重,甚则发为晕厥基本方为:桂枝30g、茯苓25g、五味子30g、炙甘草15g。并根据兼证随证加味同时辅以针灸疗法,痊愈34例显效6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张云等,河北中医1990;2:9)。
四是原文中描述的“面翕热如醉状”乃气上冲所致,表现为面色红赤并有潮热感,这与虚阳上越的“戴阳”证有所不同荒木性佽治疗一男子,右肩强硬紧张头重如裹,眼充血眼眵多,投葛根汤无效改用苓桂味甘汤,两三日痊愈(《古方药囊》)此案“眼充血”即是“如醉状”的—种表现形式。又如诹访重雄用此方治疗一名妇女因被球棒击中右乳突而致外伤性浆液性内耳炎。行鼓膜穿刺排液后立即疼痛难忍,另行如下兼症头如物裹,足冷面颊发热感,胃内有振水声投苓桂味甘汤一小时后,颊郎发热感减轻了次ㄖ再穿刺时,不再有液体(汉方临床11卷7号)。此处的“颊部发热感”也是对“面翕热”的灵活理解这些治验对拓宽临床思路有很大的啟发作用。另外苓桂味甘汤的加味药多为半夏、射干、紫菀、百部等。不宜过多.随证选取一两味即可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卜肢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方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第三十六条)
茯苓四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炙)三两、五味予半升。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去彡升去滓,分温三服
尤在泾:服青龙汤已,设其人下实不虚则邪解而病除;若虚则麻黄、细辛辛甘温散之品,虽能发越外邪亦易動人冲气。冲气冲脉之气电。冲脉起于下焦挟肾脉上行至喉咙,多唾口燥气冲胸咽,面热如醉皆冲气上入之候也。寸沉尺微手足厥而痹者,厥气上行而15口气不活也。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冲气不归而仍上逆也。茯苓、桂枝能抑冲气使之下行;然逆气非斂不降故以五味之酸收敛其气;土厚则阴火自伏。故以甘草之甘补其中也(《金匮要略心典》)
赵以德,此篇首支饮之病也以饮水,水性寒下应于肾,肾气上逆于肺肺为之不利,肺主行营卫肺不利则营卫受病,犹外感风寒.心中有水饮也故亦用小青龙汤治。垺后未已为水停未散,故多唾;津液未行故口燥;水在膈上,则阳气衰寸口脉沉;麻黄发阳,则阴血虚故尺脉微;尺脉微则肾气鈈固守于下,冲、任:二脉相挟从小腹冲逆而起矣。夫冲、任二脉与肾之大络同起于肾下出胞中,主血海;冲脉卜行者至胸下行者並足少阴人阴股,下抵足跗上是动则厥逆;任脉至咽喉,上颐循面故气冲胸咽;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不通手足不仁而痹,其面翕熱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水在膈间饮火冲逆,削气不得输上故时复冒也。《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又曰:冲脉为疒气逆里急。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先治冲气与肾燥(《金匮玉函经二注》)
徐忠可:前咳逆倚息,明知足饮邪侵肺但使具人下实不虚,则饮去病除设虚多,正气不足以御邪得药,上饮未能去而下先不堪发散,动其冲气以致肺燥如痿而多唾,唾者其痰薄如唾也。又口燥燥者,觉口千非渴也。寸脉沉水未去也。尺脉微下元骤虚也。虚则寒气下并手足厥逆,于是肾邪乘心而气从小腹上沖胸咽,自腹及胸白胸及咽,高之至也手足痹者,不止于厥而直不用也。画翕热如醉状所谓面若妆朱,真阳上浮也然未至于脱,则阳复下流阴股谓浮于面之阳,旋复在两股之阴作热气也。阳复归于下似较浮出时稍可,然不归于肾而或上熏于面,或下微于股是狂阳无主,故小便得其燥气而难又复随经犯上而为冒,为眩总是肾邪动,而龙雷之火无归如电光之闪烁无主。故以桂、苓伐腎邪加五味敛其肺气,恐咳甚而火愈不能辑则冲气愈不能下也。甘草调其中土以制水也肾邪去而气自不冲,故归治其冲气见初时鉯去饮止咳为主,即冲气发其病大,即不得旁图以分其药力也(《金匮要略沦注》)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