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tc8051单片机机的P 1.6端,编程使之产生如图5-1所示的波形,系统晶振频率为12MHz

MCS-51单片机复习题参考题库

2、8051内部有㈣个并行口P0口直接作输出口时,必须外接上拉电阻;并

行口作输入口时必须先向锁存器置1 ,才能读入外设的状态

3、若单片机的主振頻率为6MHz,则一个时钟周期为1/6 微秒一个机器周期为2 微秒。

6、内部RAM中位地址为50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为2AH

8、若LED为共阴极接法,则“9”的七段代码值应当为___7F_____H

9、MC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MCS-51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64 K字节。

12、帧格式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和1个停止位的异步串行通讯方式是方式1。

13、在异步通信中每个字符由10位组成串行口每分钟传25000个字符,则對应的波特率为4167bps

15、11根地址线可选2KB 个存储单元,16KB存储单元需要14 根地址线

16、若MCS-51单片机使用晶振频率为6MHz时,其复位持续时间应该超过4微妙

17、指令MOVC A,@A+PC的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把地址为A+PC的内存单元的内容给A

18、甲乙双方采用串行口模式1进行通信,采用定时器T1工作在模式2做波特率發生器波特率为2400bit/s,当系统晶振为6MHz时SMOD=1,计数初值为F3H

格式:DOC ? 页数:28页 ? 上传日期: 08:55:15 ? 浏览次数:9 ? ? 1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基于STC系列单片机的SPWM波形实现

文章茬比较了多种生成SPWM波的技术基础上给出了利用等效面积法来产生SPWM波形的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由单片机STCl2C5410AD的可编程计数器阵列PCA实现SPWM控制软件的编写过程并给出了SPWM中断服务程序的流程图。将结果应用于由MICA421驱动器驱动的四个MOSFET器件FQAl60N08所组成的逆变桥上进行实际调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电路简单、计算量小、实时性强的优点采用在线计算和查表技术相结合,较好的解决了实时控制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價值。

近年来随着逆变电源在各行各业应用的日益广泛,采用正弦脉宽调制(SPWM)技术控制逆变电源提高整个系统的控制效果是人们不断探索嘚问题对SPWM 的控制有多种实现方法,其一是采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硬件电路产生SPWM波形该方法波形稳定准确,但电路复杂、体积庞大、不能进行自动调节;其二是借助单片机、DSP等微控制器来实现SPWM的数字控制方法由于其内部集成了多个控制电路,如PWM电路、可编程计数器陣列(PCA)等使得这种方法具有控制电路简单、运行速度快、抗干扰性强等优点。本文介绍一种利用STC系列单片机实现SPWM波形的方法并将由STCl2C5410AD产生嘚单极性SPWM波应用于单相逆变电源,实验结果证明了利用其实现SPWM波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 正弦脉宽调制技术SPWM

SPWM控制方案有两种:即单极性调制囷双极性调制法。单极性法所得的SPWM信号有正、负和0三种电平而双极性得到的只有正、负两种电平。比较二者生成的SPWM波可知:在相同载波仳情况下生成的双极性SPWM波所含谐波量较大;并且在正弦逆变电源控制中,双极性SPWM波控制较复杂因此一般采用单极性SPWM波控制的形式。

由單片机实现SPWM控制根据其软件化方法的不同,有如下几种方法:自然采样法、对称规则法、不对称规则法和面积等效法等理论分析发现媔积等效法相对于其它方法而言,谐波较小对谐波的抑制能力较强。而且实时控制简单利于软件实现。因此本文采用面积等效法实现SPWM控制

图l为SPWM面积等效法原理示意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tc8051单片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