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哪里有可以维修锂电池的?

文 | 曹飞 来源:上观新闻

2015年,全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从10万辆到30万辆的跨越发展,正式进入规模化阶段。而按照动力电池5年左右的寿命计算,这批新能源车电池规模化退役的时间正是2020年。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今年国内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超过20万吨(24.6GWh),如果按70%可用于梯次利用计算,大约有累计6万吨电池需要报废处理。

具体到上海,自2011年上海出现首批新能源汽车私家车主以来,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6万辆。“上海新能源汽车推广总量继续保持国内乃至全球领先,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拥有量最大的城市。”市政协委员胡里清建议,本市应尽快制定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回收的一系列技术标准,以免污染环境。

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46%,与2018年底相比,增加120万辆,增长46.0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31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19%。如今,大规模的动力电池退役潮已近在眼前,废旧(动力)电池每年将呈几何级数增长,如果安排不好有可能是一场新的环保灾难。不过,由于动力电池回收未形成规模并缺乏完善的法规体系,行业乱象不止,有业内人士表示,报废电池有超过一半以上流入了小作坊类的“黑市”,给环境和从业人员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有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两类。这两类新能源汽车的相同点就是汽车都携带较大容量的锂电池。” 胡里清认为,由于锂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限制,引起新能源汽车由于锂电池电容量衰减而导致车的行驶里程减少等情况,甚至由于多年缺乏维护保养新能源汽车也会进入各种事故多发期。相关厂商需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使用的技术安全标准,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商有责任通知用户电池使用年限,并告知用户更换电池等维修方案。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销售商也有责任让用户知道怎样安全、规范使用,告知潜在的电池超过使用年限的安全风险与隐患。

工信部本月2日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下称“规范条件”)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本)》(下称“办法”)。总体来看,《规范条件》对从事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布局选址、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能耗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人身安全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而《办法》则列出了申请进入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的需要满足的条件及申请程序。

为保障本市新能源汽车的长远稳步推广,市政协委员胡里清建议,“上海需尽快制定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或报废回收的一系配套列办法与政策措施,以免污染环境,并且推出相应的电池更换或回收的财政补贴支持政策,让厂商与用户对电池更换或报废回收都有积极性,保证新能源汽车的这个新兴行业能够持续、稳步发展。”

距离7月18日上海825路纯电动公交车自燃已过去一个多月,这一在当时被很多媒体关注的事故逐渐淡出公众视线,但江苏常熟合众环保技术研究所所长沙永康却始终没能放下心来。在他看来,这辆纯电动客车的新能源系统供应商上海雷博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虽然对媒体公布了一些车辆故障细节,但对电池出现故障原因的解释令人感觉像雾里看花。

        除了沙永康,不少研究人员也因为没有第三方权威机构介入事件的调查,为失去深入了解电动汽车运营情况的机会而感到遗憾。

        7月18日中午,在上海市长宁路靠近中山公园的一个站点附近,一辆825路电动公交车突然自燃,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了解,该车为“电池 电容”驱动的电动客车。

上海纯电动公交车自燃现场

为这辆车提供驱动系统的是上海雷博,整车为国内某客车企业生产。事故发生后,上海雷博副总经理万建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事故发生时由于正值中午,车上的乘客不多。司机在驾驶车辆的时候,发现车辆出现故障报警。随后司机将乘客转移到其他车辆上,拨打了维修电话。万建好说:“事后经过了解,虽然这辆车的司机也受过纯电动车的驾驶培训,但突然出现的报警提示,让他没有思想准备。他根据经验,判断是车辆的风扇出了问题,并将这一情况通报了上海雷博的技术人员。”

万建好说,由于技术人员听说不是电池问题,没有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让这辆电动客车在现场停留了近两个小时。在等待技术人员的过程中,司机也没有将车辆断电,出现故障的电池与线路继续保持通电状态,并持续发热,最终冒烟、起火。在救火过程中,消防人员也没有处理经验,使用了水性灭火器,让原本并不大的火一下蔓延起来,引起更多电池组短路。

        据万建好介绍,这辆车出现故障的起因是一个电池箱内的单体电池出现问题,发热出现故障,最终导致车辆自燃。

事故发生后,上海雷博公司及电池生产厂家联合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上海公交第四分公司也对825路等线路上的新能源汽车停运、检修。但是事故分析结果如何、电池为什么会出现故障、目前这些新能源汽车如何处理等,尚未公布。与今年4月杭州电动出租车事故处理办法相比,上海电动汽车运营的信息公开制度受到专家质疑。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也明显感到相关企业存在隐瞒信息的倾向。

今年4月11日,浙江杭州一辆正在运营的出租车自燃,杭州市相关部门迅速组织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在事故发生后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调查报告。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告诉记者,杭州对于事故的处理及时、公开、透明,提出了新能源汽车运行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有助于其他城市吸取经验。

        由于无法获得直接信息,沙永康对上海纯电动公交车自燃的关注,从探究电池生产厂家转向上海市相关部门是否也会召开信息发布会,公布事故调查结果。因为按照杭州的经验,上海市到了应该公布调查结果的时候了。

随后,记者联系到万建好,试图了解调查结果、事件的最新进展,以及这批新能源汽车的处理结果,但他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记者多次联系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进办公室计划与项目主管王哲。他表示不清楚825路公交车自燃事故及后续的处理工作,也不了解是否会召开发布会公布相关情况,但他肯定此次事故不会影响上海市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计划。

        经过多方打听,记者了解到上海825路公交车上配装的电池是由北京一家公司生产的,该公司与国内多家企业有合作。很多人不愿意说出这家企业的名称,就是担心有人借题发挥,指证产品有质量缺陷。

王秉刚认为:“从杭州出租车事故鉴定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电池燃烧的原因还是产品缺陷。以往发生的燃烧事故也多是产品出现问题。大量试验、使用的数据已经证明,锂电池能够安全应用到电动汽车上。为什么燃烧事故频频发生?归结起来还是产品生产制造不够精细,甚至粗糙。”他认为,在电池与电池组的设计上,一些关键安全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验证。在电池的制造过程中,有相当多的企业生产线不符合质量控制要求。例如生产环境没有严格控制,车间里的空气洁净度、湿度、温度没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生产设备过于简陋,原材料品质差,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用手接触,污染工件等。此外,在电池使用过程,也有许多管理不够完善的地方,尤其是换电模式下电池频繁拆装,增加了电池损伤的几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锂电池专卖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