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道口现在有哪里发的车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杨之甜 本报通讯员张闪闪

一座座穿越了历史风雨的古房、一条条承载着时光密码的街巷,漫步在滑县道口镇区内,感受着这个古镇独特的气质:保留古色古香的原生态,又不失活力盎然的烟火气。

道口镇街道是滑县人民政府驻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县境西北隅,古黄河金堤之上。该街道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先后获得中国烧鸡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镇、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殊荣。

“道口镇历史厚重,大运河千年传承,但前些年由于种种原因,镇区老百姓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不增反降。如今好了,我们赶上乡村振兴、大运河、黄河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和郑济高铁滑县段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群众又重新燃起对建设美好家园的希望和憧憬。”道口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靳晓锋说。

近年来,道口镇街道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抢抓机遇、统筹兼顾、做强优势、补齐短板,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强镇、文化旅游名镇、乡村振兴富镇、幸福宜居城镇”四张名片。

如今,当地探索在修缮保护和文旅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城内的居民、游客,共同延续着古镇的生命力。

提起道口,鲜少人不知“道口烧鸡”。6月22日,记者来到道口镇街道顺北村,老字号“义兴张”就发源于此。据了解,目前顺北村已有10余家烧鸡企业,同时还有烧鸡制作技艺传习所等,已形成烧鸡产业。去年以来,道口镇街道坚持优二兴三,做强转型发展新支撑,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建成烧鸡文化、非遗文化参观展览区,引导烧鸡行业从业者走产、学、研、创协同发展之路。

他们立足做大做强军庄豆腐品牌,做长做精豆腐加工产业链条,对军庄村豆制品产业园加工区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增设参观体验场所,提升工艺展览区参观游览性;盘活工业园区废弃用地和闲置厂房,鼓励河南保荣实业有限公司落户,引进资金2.6亿元;规模3.5万锭宏大纺织运转良好,程文庄灯笼制作、河西鸿志家具厂、顺北村冷库等小型家庭企业发展有序。

自2020年6月份动工以来,总投资20亿元、占地750亩的大运河·三科智慧农商城项目实现了新的滑县速度,一期占地137.71亩,总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商铺788间,建筑主体结构基本全部完成,今年6月份竣工试营业,金龙鱼、中国粮食集团、淇花集团、双汇冷鲜、安品冻品、喜之郎、蒙牛、四季干调、画宝刚烧鸡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沉淀的精华,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世代传承的瑰宝。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为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理念和新路径,为推动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道口古镇现存一面街、顺河街、大集街等古屋比邻、商铺连绵、巷弄交错的历史街区,“三关六铺七十二胡同”的历史街巷格局古韵犹存,对于研究古代运河城镇空间布局、航运组织、地方建筑艺术、经济交流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沿街有同和裕银号、绸缎庄、烧鸡老铺、茶馆等丰富的历史遗存。

道口古镇不仅是中国运河文化的一个标本,也是一座不朽的文化殿堂。

“来到道口看到了古色古香的建筑,既能品文化,又能学知识,还能参加传统民俗活动,既了解了滑县大运河的历史、人文和艺术,还品尝到了地域美食,真是不虚此行。”来自河北的游客张秋华高兴地说。

2020年,道口镇街道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成功举办首届运河文化节、汉服文化展演及首届道口锡器文化节,进一步提升了道口古镇的业态经营水平和承载能力。目前,总占地面积93亩,改造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工程造价约1.42亿元的古镇历史街区——顺河北街传统民居修缮整治项目进展顺利,项目一期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监理、统一施工时间、统一补贴标准”的公助民建“四统一模式”,将顺河北街两侧108户民居合并改造建设为38处民居院落,聘请郑州大学规划设计院结合整体建筑风貌,按照北方传统民居的特色样式,坚持“一户一景”,逐户设计院落图纸,统一整治沿街景观风貌、灯光设计等,根据不同功能业态,结合院落的进深细化景观设计内容,画宝刚烧鸡、东风烧鸡铺、张存有烧鸡、老庙牛肉、手工酒坊等顺利入驻;投资近1亿元建设完善了景区游客中心、停车场、公厕、西出口、北出口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道口古镇于2020年12月24日被命名为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2月28日成功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走进道口镇街道,现代化的城北新区、精致婉约的老城区、古色古香的古镇街道……一座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小镇跃然眼前。运河岸边的游园内,老人们下棋、喝茶、逗鸟,休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变化从去年开始,道口镇街道统筹规划水、电、气、路等,完善道路环线、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生产制造、庭院绿化等基础设施,2020年,投资1400余万元完成卫西污水管网建设。”靳晓锋介绍。

道口镇街道投资680余万元对河二路以及卫河以西5个村的道路进行弱电入地、自来水管网铺设。投资500万元,通过外墙保温建筑节能项目,对运河西岸沿街风貌进行重点整治,沿河种植柳树、格桑花、蒲草、芦苇、草皮等,切实满足了群众观赏、休憩需要;今年又投资430万元,对河二路进行翻修,并对卫二路进行道路延伸,优化企业出行环境的同时,打通了卫河西的路网节点。

该街道还把卫河以西的几个乡村作为重点打造。先后完成军庄戏台、村庄入口节点、健身活动广场、顺北广场、河西出入口等节点景观改造,开展沟渠坑塘、村庄庭院和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推动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进一步融合;依托扶贫产业项目,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启动产业振兴示范园、白庄村福香家庭农场高效农业示范园、军庄村(白庄村)设施农业产业扶持项目,涉及总占地1800余亩,开设良种繁育、采摘、经营体验区,结合研学游,将传统农业与农产品加工、农艺体验、运动休闲、康养度假等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

以“美学田园、振兴示范”为发展定位,积极与相关银行对接,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构建“政府补助引导+集体社会资助+群众自筹”新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农商、食品、加工、民宿等产业,建好精品节点、特色亮点,打造星级旅游村落、传统保护村落、发达富裕村落、特色文明村落,力争早日形成集农本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于一体的农本文化集中展示区、县城休闲后花园、古镇游客集散地、乡村振兴周末度假地。

宽阔平整的柏油路、简约大方的墙体、整齐划一的停车位……6月22日,走进道口镇街道公安局家属院,眼前一派美丽的景象。很难想象这个看着很新而且十分现代化的小区是已经拥有31年历史的老旧小区。

“我们小区始建于1990年,属于老旧小区。以前小区路不仅窄、还不平,也没有停车位、路灯等基础设施,楼房立面也陈旧老化。”该小区居民徐丽娜说,自从该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启动以来,小区新增楼房墙体保温层0.58万平方米,设置电动车停车棚车位120个,划设机动车停车位18个,小区新建的照明设备、雨污分流系统、健身器材设施等全部投用,机动车辆识别、电子监控等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

去年,道口镇街道投资1900万元,对县公安局家属院、县委家属院等7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改造楼房37栋,改造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966户。今年,他们投资1000万元,对一实小家属楼、六中家属楼等1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改造楼房19栋,惠及居民507户,改造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在前期入户工作的基础上,公路段、一初中等5个小区已经开工建设;对解放路、中州大道、人民路、卫河路、红旗路等主干道临街建筑立面进行了统一整治,改造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切实改变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

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突出服务型社区建设,分类实施“12345”工作法和“1+5”工作法,明确“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主线,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的发展思路,全力做好基层党建、联防联治、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坚持“生态”“公共性”“美学”的建筑理念,高标准打造军庄村党建综合体,构筑联系服务群众靓丽阵地。

“村容村貌提升之后,群众的满意度更高了,我们的干劲也更足了,以后要继续努力,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道口镇街道卫西社区党支部书记郭英合说。

如今的道口古镇,巨变的不只是城乡面貌,通过历练,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苦干实干的能力提升了,作风转变了,自信心增强了,精气神提振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逐渐淡化,内生动力不断激发,靠努力奋斗过上新生活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今年道口镇街道将继续以乡村振兴、大运河、黄河等国家战略为指引,利用战略叠加的五年关键期,扎实推进大运河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实现‘321’目标任务、建设新时代富有影响力的区域性中等城市、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凝聚强大合力,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百年献礼。”靳晓锋表示。

本版图片由滑县道口镇街道党政办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滑县9路车路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