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图如何记日,怎么确定正月初一?

推算日干支,有按公历和农历两种方法推算;一、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方法一);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意解:;“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月初一干支后,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即初一至十二;1、先按《农历大小月卦
推算日干支,有按公历和农历两种方法推算。
一、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 (方法一)
大小月卦记心间,
正一干支起根源。
大后干同地支冲,
小后干支退一天。
初一十三二十五,
支同隔干一位算。
“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固定不变。要推农历日干支,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以便在推算日干支时运用。除此之外,还必须要记住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因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础。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大月初一的干支与后一个月初一的干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小月初一的干支与后一个月初一的干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之日再后退一天。如本月是大月,初一干支为己卯,下月的初一干支就是己酉。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下月初一干支应在己酉后退一位后确定,即为戊申日。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此两句是在确定某
月初一干支后,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规律的。知道初一干支,只要将该日天干隔一位顺推,而地支不变。同理,知道十三日干支,支同干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如初一日干支为甲子,则十三日干支为丙子,二十五日干支为戊子。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根据所推之日属于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这天的干支了。
例如:(一)推算1998年农历6月初10日午时的干支。
1、先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1998年农历大小月,排上两卦,并标出闰月。同时,要记住正月初一日的干支。
2、推算1998年的干支。我们按《推算年干支口诀》在手掌上将地支子位定为甲子,为1984年。并将大拇指按在地支子位上,按“隔位逆推十年正”,把大拇指放在戌位上,即94年为甲戌年。从甲戌94年开始顺推,94年为甲戌,95年为乙亥,96为丙子,97年为丁丑,98年干支则为戊寅。
3、推算农历6月份干支。确定1998年戊寅干支以后,按《定月时干支诀》,戊干与癸干合以戊为主,戊的序数为5,将大拇指固定在戊位上。“年干隔位配寅月”,从戊位开始,将大拇指顺数,隔过天干,已,庚,辛,壬、癸五干到甲。甲便是98年正月的天干,即正月干支为甲寅,(戊癸之年起甲寅)再从寅支开始,按甲、乙、丙、丁、戊、己。6月干支为己未。(参看后边推月时口诀)
4推算1998年农历6月初10日(公历8月1日)干支 已知农历98年正月初一日干支为乙亥,先用大拇指在手掌亥支上定位,然后按《农历日干支推算诀》中的“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的规定,逐月推算初1日的干支。正月为大,干同支冲,大拇指跳到巳位上,2月初1日干支为乙巳;2月为小月,干同支冲各减1,大拇指跳到亥位后,再减1位,所以3月初1日干支为甲戌;3月为小,干同支冲各减1大拇指跳到辰支后退1位,4月初1日为癸卯;4月为大,干同支冲,大姆指跳到酉干,5月初1日为癸酉;5月为小,干同支冲各减1,大拇指跳到卯支再退1位,闰5月 初1日为壬寅。闰5月为小,干同支冲各减1,大拇指跳到申支后再退一位,六月初一干支为辛未。知道6月初1日的干支后,从此位顺推初10曰的干支为庚辰。
4、、推算农历六月初10(公历8月1日)午时的干支。该日干支为庚辰。我们从《日上起时》上知道,该日干庚与乙相合,按“天干五合前为主”,以天干来推算,乙的序数为2,将大拇指定在天干乙的位置上。“日干定时本身数”,大拇指从第二位到丙,可知庚辰日子时为丙子。将大拇指从丙子顺推到午时,可知天干为壬,1998年六月初十午时干支为壬午。
经过在掌上推算年、月、日、时干支,可知1998年农历6月初10日(公历8月1日)午时干支,分别为戊寅年
己未月庚辰日壬午时。
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方法二)
要推干支日,初一再初一。
单月原本数,双月三十递。
闰前单不添,闰后双不提。
减去小月日,再加二减一。
意解:“要推干支日,初一再初一”。要推算某年某月某一日的干支,必须记住某年正(某)月初一的干支,以这月初一日的干支为基础,推算某月初一日的干支。
“单月原本数”单月(正月)以初一日的干支为推算基数。 “双月三十递”双月(二月)的初一以三十天加一为基数。(即与单月的基数天干不变地支相冲。)
“闰前单不添,闰后双不提”如果是闰月年,闰月前的单月仍按单月计算。闰月后的月份,单双月要改变。双月按单月算,单月按双月算。
“减去小月日”在以单“双”月的基数上减去所求月份以前到正月初一的小月日数。
“再加二减一”如果上月是小月,下月初一的干支就以上月初一的干支为基数,在干同地冲的基础上减去一天(即加二减一)另解:上月是小月,29天,下月初一的干支就是在29天干支的基础上再加2天又减一天。即加二又减一。 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方法三)
今年某月初一日,干支明年是为何?
闰年前加二十五,本位算起定不错。
平年退六次位起,千年万载不差讹。
欲忆去年是何日,交闰五五本位退。
无闰平年加六位,月大月小两头确。
意解:“今年某月初一日,干支明年是为何?”知道今年某月初一日的干支,怎么求明年该月初一日的干支。
“闰年前加二十五,本位算起定不错。平年退六次位起,千年万载不差讹”从本位算起,闰年加二十五天。平年从次位退六天。
“月大月小两头确”(弄不懂)
逐年推算正月初一日干支口诀 (方法四)
欲推来年正一月,先知今年日干支。
常年退回小月数,闰月小数五六七。
小六支同天隔三,迂五前句各加一。
逢七支同天隔三,各退一位定无异。
推算方法:“欲推来年正一日,先知今年日干支。”推算来年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必须先知道今年正月初一的干支。 “常年退回小月数”常年,指没有闰月的年份。推算农历正月初一干支,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逐年编上两卦,以便确定某年的小月数。必须知道今年有几个下月数。如果今年没闰月,求来年正月初一日干支,就是在今年正月初一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高等教育、专业论文、推算日干支25等内容。 
 闰年的推算方法:如 2008 年,元旦日干支庚子,那么 3.1 日也是庚子,3.1 日 (庚子) 下一位辛丑为 5.1 日的干支, 5.1 日的干支下一位壬寅为 7.1 日的...  年月日时干支的推算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年干支的推算方法 推算年干支的简单方法是: 天干:取当年的公元数减三,...  年月日时干支的终极推算方法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四柱命理学年月日时干支的推算方法 ? 六十甲子、星期、二十八星宿排列图表 1、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  快速推算年月日时干支法天干: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地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  日干支推算表(一纸万年历)日柱推算表_社会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日干支推算,日柱推算,一张表,能推几百年每天干支 日干支推算表(一纸万年历)日柱推算表年数表...  一种推算天干地支的最简... 6页 免费日​天​干​地​支​的​推​算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日​天​干​地​支​的...  甲子序号= 该日总天数- 甲子常数(差大于 60 的减去 60 或 60 的倍数,取余数)如 1998 年 8 月 5 号的甲子序数;217-16-60x3=21 四、推算出当日的干支...  年月日干支如何推算(转载) 年月日干支如何推算(转载)
23:29:58| 分类: 算理知识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  ? 时干支的推算方法:日上起时法(五鼠遁元法) 甲己还加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 注解: 1、古时一天分为...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掌上巧推年月日时干支法 一、 逐年推算元旦干支口诀 欲推来年元旦日,先知今年日干支。 申子辰支年为闰,干加六位支冲支。 余年天干加五位,干冲退一便可知。 推算方...
(初一鸡日,初二犬日,初三猪日,初四羊日,初五牛日,初六马日,初七人日,初八谷日,初九兵日,初十贼日)
元日、上日、正日、岁日
我们今天...
掌握一条原则就可以,“法无定法”,故以此为原则,可去与不可去,以当地风俗决之,如还不明白,就以自己的决定为为准,这样做了,也不是个原则问题,又能怎样呢?
大家还关注关于用天干地支记年月日时的方法
我的图书馆
关于用天干地支记年月日时的方法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来源】& 它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则于河洛。 &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含义】& ▲干者犹树之干也。 &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 ▲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 寅: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 酉:就也,万物成熟。 & 戌:灭也,万物灭尽。 &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作用】&&&& ——可推算中国历史年代&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的建元年号。& 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 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天干地支与夏历】&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天干地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纪年。可是,其实是类似的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位置来纪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太岁)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会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而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如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丑年,1925年同为农历乙丑年,依次类推。&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是为岁首,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例如,1984年大致是岁次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年份数除以60的余数”后计算)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如:2001年查万年历为辛巳年,算法为: ……1,1—3=—2,—2+10=8,按天干顺序数到8,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第8位为辛。 ……9,9—3=6,按地支顺序数到6,子、丑、寅、卯、辰、巳。第6位为巳。 按照以上计算结果,把天干、地支合并起来可知,2001年为辛巳年。& ▲干支纪年与格里历的换算& 若我们把天干的甲、乙、...、壬、癸编上 0、 ......、8、9 等序号;地支的子、丑、...、戌、亥亦编上 0、1、 ......、10、11 等序号,那么:& 从已知的格里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4,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例如:& (1972 - 4) mod 10 ≡ 8,所以天干是“壬”; & (1972 - 4) mod 12 ≡ 0,所以地支是“子”。 & 附:已知天干地支,如何得到当前是60年中的第几年 (杨霖坤)& X=天干 N=地支& Y=0-5的自然数& A=0-4的自然数& Z=X+10Y& Z&=60& Z=N+12A& 修改Y与A使Z=N+12A或 Z=N成立,则Z为要查询的干枝年份。例如:用该公式来解癸酉年份,则Z为10。【天干地支纪月】&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推算实例:2004年大致是农历甲申年。那次甲申年自日19时56分立春起,至日1时43分立春止。这里的时刻是东经120度标准时。& 丙寅月,日19时56分立春~日13时56分惊蛰 & 丁卯月,日13时56分惊蛰~日18时43分清明 & 戊辰月,日18时43分清明~日12时2分立夏 & 己巳月,日12时2分立夏~日16时14分芒种 & 庚午月,日16时14分芒种~日2时31分小暑 & 辛未月,日2时31分小暑~日12时20分立秋 & 壬申月,日12时20分立秋~日15时13分白露 & 癸酉月,日15时13分白露~日6时49分寒露 & 甲戌月,日6时49分寒露~日9时59分立冬 & 乙亥月,日9时59分立冬~日2时49分大雪 & 丙子月,日2时49分大雪~日14时3分小寒 & 丁丑月,日14时3分小寒~日1时43分大寒 【天干地支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公元4年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公元前45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因为格里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100但非400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800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日,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日,都是是“甲子日”。【天干地支纪时】& 干支纪时,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日上起时亦有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以北京时间(UTC+8)为准:时辰地支 北京时间(UTC+8) 甲或己日 乙或庚日 丙或辛日 丁或壬日 戊或癸日 早子时 0时—1时 甲子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丑时 1时—3时 乙丑时 丁丑时 己丑时 辛丑时 癸丑时 寅时 3时—5时 丙寅时 戊寅时 庚寅时 壬寅时 甲寅时 卯时 5时—7时 丁卯时 己卯时 辛卯时 癸卯时 乙卯时 辰时 7时—9时 戊辰时 庚辰时 壬辰时 甲辰时 丙辰时巳时 9时—11时 己巳时 辛巳时 癸巳时 乙巳时 丁巳时 午时 11时—13时 庚午时 壬午时 甲午时 丙午时 戊午时未时 13时—15时 辛未时 癸未时 乙未时 丁未时 己未时申时 15时—17时 壬申时 甲申时 丙申时 戊申时 庚申时酉时 17时—19时 癸酉时 乙酉时 丁酉时 己酉时 辛酉时戌时 19时—21时 甲戌时 丙戌时 戊戌时 庚戌时 壬戌时亥时 21时—23时 乙亥时 丁亥时 己亥时 辛亥时 癸亥时 晚子时 23时—24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甲子时 【天干地支次序表】&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天干地支在日语中的表达】1 甲子 jia zi きのえね&&&&&&&&&&&&&&&&&&&&&&&&&&&&&& 31 甲午 jia wu きのえうま 2 乙丑 yi chou きのとうし&&&&&&&&&&&&&&&&&&&&&&& 32 乙未 yi wei きのとひつじ 3 丙寅 bing yin ひのえとら&&&&&&&&&&&&&&&&&&&&&&& 33 丙申 bing shen ひのえさる 4 丁卯 ding mao ひのとう&&&&&&&&&&&&&&&&&&&&&&&& 34 丁酉 ding you ひのととり 5 戊辰 wu chen つちのえたつ&&&&&&&&&&&&&&&&&&& 35 戊戌 wu xu つちのえいぬ 6 己巳 ji si つちのとみ&&&&&&&&&&&&&&&&&&&&&&&&&&&&&& 36 己亥 ji hai つちのとい 7 庚午 geng wu かのえうま&&&&&&&&&&&&&&&&&&&&&& 37 庚子 geng zi かのえね 8 辛未 xin wei かのとひつじ&&&&&&&&&&&&&&&&&&&&&&& 38 辛丑 xin chou かのとうし 9 壬申 ren shen みずのえさる&&&&&&&&&&&&&&&&&&&& 39 壬寅 ren yin みずのえとら 10 癸酉 gui you みずのととり&&&&&&&&&&&&&&&&&&&& 40 癸卯 gui mao みずのとう 11 甲戌 jia xu きのえいぬ&&&&&&&&&&&&&&&&&&&&&&&&&& 41 甲辰 jia chen きのえたつ 12 乙亥 yi hai きのとい&&&&&&&&&&&&&&&&&&&&&&&&&&&&&& 42 乙巳 yi si きのとみ 13 丙子 bing zi ひのえね&&&&&&&&&&&&&&&&&&&&&&&&&&&& 43 丙午 bing wu ひのえうま 14 丁丑 ding chou ひのとうし&&&&&&&&&&&&&&&&&&&& 44 丁未 ding wei ひのとひつじ 15 戊寅 wu yin つちのえとら&&&&&&&&&&&&&&&&&&&&&& 45 戊申 wu shen つちのえさる 16 己卯 ji mao つちのとう&&&&&&&&&&&&&&&&&&&&&&&&&& 46 己酉 ji you つちのととり 17 庚辰 geng chen かのえたつ&&&&&&&&&&&&&&&&&&& 47 庚戌 geng xu かのえいぬ 18 辛巳 xin si かのとみ&&&&&&&&&&&&&&&&&&&&&&&&&&&&&& 48 辛亥 xin hai かのとい 19 壬午ren wu みずのえうま&&&&&&&&&&&&&&&&&&&&&& 49 壬子 ren zi みずのえね 20 癸未 gui wei みずのとひつじ&&&&&&&&&&&&&&&&&& 50 癸丑 gui chou みずのとうし 21 甲申 jia shen きのえさる&&&&&&&&&&&&&&&&&&&&&&&& 51 甲寅 jia yin きのえとら 22 乙酉 yi you きのととり&&&&&&&&&&&&&&&&&&&&&&&&&& 52 乙卯 yi mao きのとう 23 丙戌 bing xu ひのえいぬ&&&&&&&&&&&&&&&&&&&&&&&& 53 丙辰 bing chen ひのえたつ 24 丁亥 ding hai ひのとい&&&&&&&&&&&&&&&&&&&&&&&&&&& 54 丁巳 ding si ひのとみ 25 戊子 wu zi つちのえね&&&&&&&&&&&&&&&&&&&&&&&&&&& 55 戊午 wu wu つちのえうま 26 己丑 ji chou つちのとうし&&&&&&&&&&&&&&&&&&&&&& 56 己未 ji wei つちのとひつじ 27 庚寅 geng yin かのえとら&&&&&&&&&&&&&&&&&&&&&& 57 庚申 geng shen かのえさる 28 辛卯 xin mao かのとう&&&&&&&&&&&&&&&&&&&&&&&&&& 58 辛酉 xin you かのととり 29 壬辰 ren chen みずのえたつ&&&&&&&&&&&&&&&&&& 59 壬戌 ren xu みずのえいぬ 30 癸巳 gui si みずのとみ&&&&&&&&&&&&&&&&&&&&&&&&&&& 60 癸亥 gui hai みずのとい关于天干地支补充如下 天干和五行有如下的关系 五行 阳 阴 木 甲 乙 火 丙 丁 土 戊 己 金 庚 辛 水 壬 癸 即,甲乙同属木,甲属阳、乙属阴,以此类推 对于五行的读法,美战迷们因该都很了解, 但是“土”“金”此处有所不同; 此处的阳在日语中读为“え”,阴读为“と” 加上五行,就构成了天干的读法 五行 阳干(+)&&&&&&& 阴干(-) 木& 甲(きのえ/コウ)&&& 乙(きのと/オツ) 火& 丙(ひのえ/ヘイ)&&& 丁(ひのと/テイ) 土& 戊(つちのえ/ボ)&&& 己(つちのと/キ) 金& 庚(かのえ/コウ)&&& 辛(かのと/シン) 水& 壬(みずのえ/ジン)&& 癸(みずのと/キ) (斜杠后的为音读,天干地支中使用的是斜杠前的读法) 地支,其实就是十二生肖;日语虽然字是写的“子丑寅卯” 但读音基本都是从动物变化来的 在此就不一一对应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 列表如下 子(ね)& 丑(うし) 寅(とら) 卯(う) 辰(たつ) 巳(み)& 午(うま) 未(ひつじ) 申(さる) 酉(とり) 戌(いぬ) 亥(い) 两个拼一下,60天干地支就出来了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天干地支 的文章

 

随机推荐